非學術類文章 |
日期 |
篇名 |
出處 |
全文 |
2023 |
「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幕後故事」。 |
《明報》,2023/11/27,頁C1。 |
|
2023 |
「獨立書店在台經營的三種路線」。 |
《明報》,2023/10/23,頁C1。 |
|
2023 |
「青年運動者能否扭轉台灣地方政治生態」。 |
《明報》,2023/9/25,頁C1。 |
|
2023 |
「好萊塢大罷工凸顯新科技難題」。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53期,2023/9/4,頁4。 |
|
2023 |
「從《八尺門的辯護人》看台灣死刑爭議」。 |
《明報》,2023/8/28,頁C1。 |
|
2023 |
“Will Cross-Strait Civilian Exchange Exit from Long Covid?”
|
Think China, 2023/8/22. |
|
2023 |
「法國暴動突凸顯根深柢固的種族歧視」。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47期,2023/7/24,頁4。 |
|
2023 |
「吉拉米代:海岸山脈上的原住民文化復振」。 |
《明報》,2023/8/1,頁C1。 |
|
2023 |
「台灣#MeToo風暴延燒:我們能夠從中學到什麼」。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44期,2023/7/3,頁4。 |
|
2023 |
「延遲爆發的台灣#MeToo風暴」。 |
《明報》,2023/6/26,頁C1。 |
|
2023 |
「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 政治生涯的理想與現實」。 |
《明報》,2023/5/29,頁C1。 |
|
2023 |
「書寫台灣勞動者身影」。 |
《明報》,2023/5/15,頁C1。 |
|
2023 |
「法國年金改革引發全國抗爭」。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33期,2023/5/1,頁4。 |
|
2023 |
「乾淨、安全與可負擔性:現代文明的能源難題」。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31期,2023/4/20,頁4。 |
|
2023 |
「台灣去軍事化的地景」。 |
《明報》,2023/3/27,頁C1。 |
|
2023 |
「抖音小屁孩:社群媒體成長下的青少年」。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24期,2023/3/20,頁4。 |
|
2023 |
「帶來雙贏的社區生態旅遊」。 |
《明報》,2023/2/27,頁C1。 |
|
2023 |
「台灣超商產業的觀察:便利社會的代價」。 |
《明報》,2023/1/30,頁C1。 |
|
2023 |
“Why Did the Taiwanese Support China’s A4 Revolution?”
|
Think China, 2023/1/17. |
|
2023 |
「污染少一點、綠色多一點」。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24期,2023/2/13,頁4。 |
|
2022 |
「斑斕繽紛的宗教世界在台灣」。 |
《明報》,2022/12/26,頁C1。 |
|
2022 |
“Taiwanese Workers Have Shown Us How to Gain Ground in the Neoliberal Era.”
|
Jacobin, 2022/12/6. |
|
2022 |
「逐步提升的台灣勞工權益」。 |
《明報》,2022/11/28,頁C1。 |
|
2022 |
「十八歲公民權:九合一選舉的公民教育」。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14期,2022/11/21,頁4。 |
|
2022 |
「節能減碳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13期,2022/11/14,頁4。 |
|
2022 |
「獨裁者的春天」。 |
摩伊希斯•奈姆,《以民主之名的獨裁》。台北:商周出版社,頁6-9。 |
|
2022 |
「台灣基督教徒的社會圖像」。 |
《明報》,2022/10/24,頁C1。 |
|
2022 |
「工時少一點,週休三日可嗎?」。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510期,2022/10/24,頁4。 |
|
2022 |
「煙囪下的福利:與化石產業共存的雲林麥寮人」。 |
《明報》,2022/9/26,頁C1。 |
|
2022 |
「為何台灣政治人物 會涉入學位論文抄襲?」。 |
《明報》,2022/8/29,頁C1。 |
|
2022 |
「花開茂盛的國際台灣研究」。 |
《明報》,2022/7/25,頁C1。 |
|
2022 |
「社群媒體言論自由誰來拯救?」。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93期,2022/6/27,頁4。 |
|
2022 |
「台東池上的傳奇故事 社區運動如何創造繁榮與共善」。 |
《明報》,2022/6/27,頁C1。 |
|
2022 |
「台灣五月雪:油桐花盛開的季節」。 |
《明報》,2022/5/30,頁C1。 |
|
2022 |
「優質教育確保永續發展」。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88期,2022/5/23,頁4。 |
|
2022 |
「台灣需何種優質與平等教育」。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86期,2022/5/9,頁4。 |
|
2022 |
「國內與國際的不平等有害永續發展」。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85期,2022/5/2,頁4。 |
|
2022 |
「疫情升溫再度考驗台灣社會韌性」。 |
《明報》,2022/4/25,頁C1。 |
|
2022 |
「從MDGs到SDGs:為何我們要關注永續發展目標」。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84期,2022/4/25,頁4。 |
|
2022 |
「人設崩塌與印象管理」。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80期,2022/3/28,頁4。 |
|
2022 |
「後山小部落的能源大夢」。 |
《明報》,2022/3/28,頁C1。 |
|
2022 |
「監獄中的社會學家:讀陳健民《獄中書簡》」。 |
《思想坦克》,2022/3/9。 |
|
2022 |
「台灣人文科系博士出路在何?」。 |
《明報》,2022/2/28,頁C1。 |
|
2022 |
「新年穿新衣:平價服飾的昂貴代價」。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71期,2022/1/24,頁4。 |
|
2022 |
「台灣機車滿街跑」。 |
《明報》,2022/1/24,頁C1。 |
|
2021 |
「追憶台灣的茶金歲月」。 |
《明報》,2021/12/27,頁C1。 |
|
2021 |
「台灣能否在2050年前淨零排放?」。 |
《明報》,2021/11/29,頁C1。 |
|
2021 |
「社會運動」。 |
《公民與社會I》,普通型高級中學教科書。台北:三民書局,頁42-71。 |
|
2021 |
「台灣民權運動的百年追求」。
|
《明報》,2021/10/25,頁C1。 |
|
2021 |
「《斯卡羅》:台灣多元混雜的歷史」。
|
《明報》,2021/9/27,頁C1。 |
|
2021 |
「反疫苗運動聲勢擴大」。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55期,2021/9/20,頁4。 |
|
2021 |
「迅速瓦解中的香港公民社會」 |
《思想坦克》,2021/9/14。 |
|
2021 |
「科技強化治理疫苗護照惹議」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52期,2021/8/30,頁4。 |
|
2021 |
「政治極端主義的微點起源:評《年輕人為何憤怒》」。 |
《年輕人為何憤怒》,賈米爾.吉瓦尼著,莊安祺譯,台北:聯經。頁7-11。 |
|
2021 |
「人口縮水中的台灣」。 |
《明報》,2021/8/23,頁C1。 |
|
2021 |
「疫情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48期,2021/8/5,頁4。 |
|
2021 |
「告別法治神話、珍惜運動團結:評黎恩灝《破解香港的威權法治:傘後與反送中以來的民主運動》」。
|
《思想坦克》,2021/7/27。 |
|
2021 |
「台灣半封城兩個月後的社會觀察」。
|
《明報》,2021/7/26,頁C1。 |
|
2021 |
「從標準國語到台灣華語」。
|
《明報》,2021/6/28,頁C1。 |
|
2021 |
“Taiwan’s West Berlin moment.” |
Mekong Review, 2021/6/24 |
|
2021 |
「肺炎病毒再度考驗台北萬華」。
|
《明報》,2021/5/24,頁C1。 |
|
2021 |
「阿拉伯之春十年:反思數位行動之限制」。
|
《觸外》,2021/5/16。 |
|
2021 |
「從鮭魚之亂看台灣人改名的歷史」。 |
《明報》,2021/4/26,頁C1。 |
|
2021 |
「美食平台外送的社會代價」。 |
《明報》,2021/3/29,頁C1。 |
|
2021 |
「緬甸反政變示威力爭民主」。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28期,2021/3/24,頁4。 |
|
2021 |
「台灣高山攀登的大眾化風潮」。 |
《明報》,2021/3/1,頁C1。 |
|
2021
|
「民主價值在台灣:穩固的支持、浮現的隱憂、未來的希望」。 |
《明報》,2021/1/25,頁D4。 |
|
2021
|
「川粉佔領國會不是公民不服從」。 |
《新新聞》1767,2021/1/14,頁52-53。 |
|
2020 |
——,2020,「反思台灣學術研究論文被送中」。
|
《明報》,2020/12/28,頁D4。 |
|
2020 |
——,2020,「學民三子案:香港的法治已經淪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法系統」。
|
《思想坦克》,2020/12/3。 |
|
2020 |
——,2020,「憂鬱校園:台大的學生自殺風潮」。
|
《明報》,2020/11/30,頁D4。 |
|
2020 |
——,2020,「減法原則才能改善台灣的市容觀瞻」。
|
《明報》,2020/10/27,頁D4。 |
|
2020 |
——、林宗弘,2020,「當社會學家遇到總統:蕭新煌教授的口述史」。
|
台灣社會學會,2020/9/20。 |
, |
2020 |
——,2020,「香港立法會選舉效應」。
|
《交流》173期,頁25-28。 |
|
2020 |
——,2020,「推薦序:從不可能到不可避免的劇變」。
|
馬嶽,《反抗的共同體》,台北:左岸,頁xxi-xxviii。 |
|
2020 |
——, 2020, “Taiwanese
Firms Need to Take Sides in an Uneven World.”
|
Apple Daily, 2020/10/7, |
|
2020 |
——,2020,「台灣高等教育的公關遊戲」。
|
《明報》,2020/9/28,頁D4。 |
|
2020 |
——,2020,「泰國學生運動為何而戰?」。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403期,2020/9/10,頁4。 |
|
2020 |
——,2020,「台灣的報復性旅遊」。
|
《明報》,2020/8/31,頁D4。 |
|
2020 |
——,2020,「國安法與香港人抵抗的藝術」。
|
《思想坦克》,2020/8/18。 |
|
2020 |
——,2020,「國安法施鐵拳,北京自食惡果」。
|
《蘋果日報》,2020/8/11。 |
|
2020 |
——,2020,「老舊觀念阻礙台灣生態保育」。 |
《明報》,
2020/7/27,頁D4。 |
|
2020 |
——,2020,「當漢娜.鄂蘭降落金鐘:國安法通過後,從哲學視角回首香港民主運動」。
|
故事,2020/7/25。 |
|
2020 |
——,2020,「這是研究所教育崩壞的冰山一角:李眉蓁論文抄襲案」。
|
《思想坦克》,2020/7/23。 |
|
2020 |
——,2020,「在雲貴高原種下的民主幼苗」。
|
《聯合文學》,429期,頁94。 |
|
2020 |
——,2020,「評《南華早報》記錄的香港反送中運動」。
|
2020/7/1 |
|
2020 |
——,2020,「阿里山腳下的能源轉型」。 |
《明報》,
2020/6/29,頁D4。 |
|
2020 |
——,2020,「香港國安法通過:一國兩制受考驗」。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91期,2020/6/18,頁4。 |
|
2020 |
——,2020,「民眾刁蠻?官僚迂腐?
台灣紓困措施亂源」。 |
《明報》,
2020/5/25,頁D4。 |
|
2020 |
——,2020,「一國兩制終結
攤牌時刻已至」。 |
《蘋果日報》,2020/5/23。 |
|
2020 |
——,2020,「《美國工廠》揭美中價值衝突」。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87期,2020/5/21,頁4。 |
|
2020 |
——,2020,「肺炎危機下的台灣公民社會」。 |
《明報》,
2020/4/27,頁D4。 |
|
2020 |
——, 2020, “How Is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Affecting China’s Relations with
Its Asian Neighbors?”
|
A ChinaFile Conversation, 2020/4/26. |
|
2020 |
「太陽花運動六年後,追究國家暴力仍困難重重」。 |
《明報》,
2020/3/23。 |
|
2020 |
「書寫台灣民主運動中被遺忘的人們」。 |
《聯合文學》,425期,頁96。 |
|
2020 |
「威權與反威權的永恆鬥爭」。 |
威廉.道布森,《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台北:左岸出版社,頁15-20。 |
|
2020 |
「從SARS到武漢肺炎:台灣民心離中國愈來愈遠」。 |
《明報》,
2020/2/24。 |
|
2020 |
「蔡英文政期的政黨與社會運動」。 |
《台灣香港專題四:是黎明還是夕陽》,台北:新社會智庫,頁47-57。 |
|
2020 |
「台灣少年為氣候而戰」。 |
《明報》,
2020/1/27。 |
|
2020 |
「廉價航空與網路普及海外自助旅行更容易」。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72期,2020/1/9。 |
|
2020 |
「突破同溫層、擁抱真實世界」。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70期,2020/1/9。 |
|
2019 |
“What’s
Next for Taiwan?” |
A ChinaFile Conversation, 2019/12/30. |
|
2019 |
「花蓮人的返鄉路」。 |
《明報》, 2019/12/24。 |
|
2019 |
「台灣年輕選民的政治取向」。 |
《明報》, 2019/12/2。 |
|
2019 |
「中國因素在大馬:為何馬來西亞華人不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 |
《思想坦克》,2019/11/18。 |
|
2019 |
「香港政府濫權濫暴、抗爭怒火難以止息」。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60期,2019/10/31。 |
|
2019 |
「日治遺風,餘烈遍台灣」。 |
《明報》,
2019/10/28。 |
|
2019 |
“Commentary”, Taiwan Is Losing Allies.
What Should Taipei (and D.C.) Do?” |
A ChinaFile Conversation,
2019/10/4. |
|
2019 |
「被時代輾壓的台北傳統市場」。 |
《明報》, 2019/9/30。 |
|
2019 |
「為何林鄭月娥的讓步無法止息港人怒火」。 |
《思想坦克》,2019/9/8。 |
|
2019 |
“Protestele prodemocrație „ocupă“ din nou
Hong Kong-ul.” |
Revisita 22, 2019/9/3. |
|
2019 |
「綠色能源的綠色困境在台灣」 |
《明報》,2019/8/26 |
|
2019 |
「反送中為何引發巨大風暴?」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50期,2019/8/22。 |
|
2019 |
「反送中不是一場佔領運動」 |
《蘋果日報》,2019/8/20 |
|
2019 |
「離鄉愈遠,愈愛台灣:海外的年輕台灣人認同」 |
《明報》,2019/7/29 |
|
2019 |
「被逼到牆角的香港人」。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42期,2019/6/27。 |
|
2019 |
「年輕人的熱血正在燃燒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啟示」 |
《明報》,
2019/6/24 |
|
2019 |
“An
Umbrella Movement Redux?” |
Fairbank
Center Blog,
2019/6/16
|
|
2019 |
「用進步價值團結我們:台灣人參加波士頓同志大遊行」 |
《思想坦克》,2019/6/12。
|
|
2019 |
「香港啟示:比發大財更重要的事」 |
《蘋果日報》,
2019/6/11。
|
|
2019 |
“Taiwan’s Confused Reaction to the
Tiananmen Incident in 1989 and Why Lee Teng-hui Was Right.”
|
Asia Dialogue,
2019/6/4
|
|
2019 |
「尋找台灣的生存之道」 |
《島嶼無戰事2難以迴避的價值抉擇》,J.
Michael Cole著,李明譯。台北:商周,頁9-13 |
|
2019 |
「台灣如何遺忘與重新紀念六四?」 |
《明報》,
2019/5/27 |
|
2019 |
「邁向婚姻平權的道路:釋字748號解釋的政治過程」 |
《巷仔口社會學》,2018/5/24。
|
|
2019 |
“The
Unsettled Legacy of Umbrella Movement.” |
Fairbank
Center Blog, 2019/6/16.
|
|
2019 |
「解構『韓流』-台灣民粹主義浪潮主因不是『文化反挫』」 |
《思想坦克》,2019/5/6。
|
|
2019 |
「同婚合法化倒數、回顧台灣平權路」 |
《明報》,
2019/5/2 |
|
2019 |
「香港雨傘運動的秋後算帳」 |
《蘋果日報》,
2019/4/26
|
|
2019 |
「當高雄賣菜郎遇到哈佛教授:韓國瑜能靠口才閃躲中國與台灣的關鍵問題嗎」 |
《思想坦克》,2019/4/15。
|
|
2019 |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當局外人奪取國家大位」 |
《思想坦克》,2019/4/3
|
|
2019 |
「台灣社會運動前進地方議會」 |
《明報》,
2019/3/25 |
|
2019 |
「賴神參選震撼彈!?從中看民進黨未來路線之爭」 |
《思想坦克》,2019/3/20。
|
|
2019 |
「馬王相爭給太陽花機會,但他們是怎麼看待太陽花運動的?」 |
《思想坦克》,2019/3/6。
|
|
2019 |
「華航罷工是台灣勞工運動的突破」。 |
《明報》,
2019/2/25 |
|
2019 |
「從階級分析到真實烏托邦:艾瑞克.萊特的馬克思主義之旅」 |
《思想坦克》,2019/2/20
|
|
2019 |
「導讀:米蟲人生的代價」 |
《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David Graeber著。台北:商周,頁9-14 |
|
2019 |
“The
Joys and Challenges of Studying Contemporary Protests.” |
North Philly Notes, 2019/1/30
|
|
2019 |
“Commentary”, What Does Xi Want from
Taiwan? (And What Can
Taiwan
Do about It?).” |
A
ChinaFile Conversation,
2019/1/24
|
|
2019 |
「虛幻的美墨圍牆、真實的政治詐術」 |
《思想坦克》,
2019/1/23。 |
|
2019 |
「挑戰北京的天命: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香港的雨傘運動」 |
《立場新聞》,
2019/1/16。
|
|
2019 |
「沒有離開的香港人:《分域大道》與雨傘運動後的香港」 |
《思想坦克》,2019/1/9
|
|
2018 |
「台灣如何因應美中貿易戰」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第318期,2018/12/17 |
|
2018 |
「總校閱序」 |
《社會學概論》,周宣辰等合著,頁i。台中:華格納 |
|
2018 |
「插管案的政治陰謀論聯想」 |
《思想坦克》,
2018/12/27。
|
|
2018 |
「錢多事少的涼缺害人不淺:評大衛.格雷伯的《狗屁工作》」 |
《思想坦克》,2018/12/15。
|
|
2018 |
「停電那天決定選舉結果?尋找能源轉型的真正啟動者」 |
《明報》,
2018/12/10,頁D4
|
|
2018 |
「拋棄民意直球對決的迷思:公投選舉後的省思」 |
《思想坦克》,2018/11/28
|
|
2018 |
「尋找高雄市的未來」 |
《明報》,
2018/11/26,頁D4 |
|
2018 |
「認清楚現實吧!右派比左派更會玩弄「認同政治」」 |
《思想坦克》,
2018/11/14
|
|
2018 |
「德國的「以核養綠」為何失敗?」 |
《思想坦克》,
2018/10/31
|
|
2018 |
「保守反動的時代潮流」 |
《思想坦克》,2018/10/17
|
|
2018 |
「婦運會是川普所揹的一顆大石」 |
《思想坦克》,
2018/10/3
|
|
2018 |
「我要好空氣!台灣的婆婆媽媽這樣頂起半邊天」 |
《明報》,
2018/9/27,頁D4。
|
|
2018 |
「難道沒辦法處理極端偏頗仇恨的言論?」 |
《思想坦克》,
2018/9/19。
|
|
2018 |
「中國公共領域的生與死」 |
《思想坦克》,
2018/9/5
|
|
2018 |
「蔡英文民調低落之謎:民進黨改革不夠,還是改太多?」 |
《明報》,
2018/9/4,頁A23
|
|
2018 |
「解嚴與勞動人權:台灣勞工運動抗爭史」 |
《解嚴30:人權落實》,戴寶村編。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頁207-227
|
|
2018 |
「笨蛋!問題在於標籤化,而不是歧視」 |
《思想坦克》,2018/8/22
|
|
2018 |
「陳文成不是孤魂野鬼,但轉型正義不用怕通俗化」 |
《思想坦克》,2018/8/8
|
|
2018 |
「獨裁者醜陋與殘暴的日常」 |
《思想坦克》,
2018/7/25。 |
|
2018 |
「北方來的阿爺們真的理解香港人嗎?」 |
《思想坦克》,2018/7/11
|
|
2018 |
「好空氣一起努力:反空污運動的新方向」 |
《思想坦克》,2018/6/27
|
|
2018 |
「香江六月飛霜」 |
《思想坦克》,2018/6/13 |
|
2018 |
「告別專家治理、開啟社會對話」 |
《思想坦克》,2018/5/16
|
|
2018 |
「社會運動錄片是苦悶社會的象徵:評陳梓桓的《亂世備忘》」 |
《思想坦克》,2018/5/31
|
|
2018 |
「孤獨綻放的茉莉花:革命七年後的突尼西亞」。 |
《思想坦克》,2018/5/2
|
|
2017 |
「青年登場、工會退位:台灣階級政治的世代轉向」。 |
《端傳媒》,2017/12/16 |
|
2017 |
「讓社會學知識真正走入日常生活──《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書評」 |
STS多重奏,2017/11/16 |
|
2017 |
「香港首現政治犯」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252期,2017/9/7,頁4 |
|
2017 |
“Rule of Law Requires a Democracy.”
|
Taipei Times,
2017/8/26 |
|
2017 |
「香港『法治』淪整肅異己工具」 |
《蘋果日報》,2017/8/19,頁A11 |
|
2017 |
「奮進中的香港國族主義:讀徐承恩的《
鬱躁的家邦》」 |
《新社會》51:103-104。 |
|
2017 |
「香港人幻滅的祖國夢」 |
《蘋果日報》,2017/7/1,頁A11 |
|
2017 |
「你要一國、我要兩制?香港中國的兩樣情」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242期,2017/6/29,頁4。 |
|
2017 |
“No
U-turn on Five-day Workweek.” |
Taipei Times, 2017/4/26 |
|
2017 |
「全面落實周休二日勿走回頭路」 |
《蘋果日報》,2017/4/22,頁A11 |
|
2017 |
「香港特首選舉的啟示」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231期,2017/4/13,頁4 |
|
2017 |
「台灣如何用軟實力贏得香港人的心」 |
《民主視野》2017/3/17 |
|
2017 |
「進退失據的香港反對勢力」 |
《蘋果日報》,2017/3/20,頁A11 |
|
2017 |
“A Mafia Fifth Column in
Taiwan: The Significance of Mobster
Attacks on Hong Kong’s
Opposition Politicians.” |
Taiwan
Sentinel,
2017/1/9 |
|
2016 |
「從人大釋法看香港獨立運動之謎」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2016/12/1,頁4 |
|
2016 |
「香港人的新加坡學」 |
《明報星期日生活》,頁32。 |
|
2016 |
「香港的議會風暴」 |
《蘋果日報》,2016/10/22,頁A11 |
|
2016 |
「擋不住的香港本土運動浪潮」 |
《上報》,2016/9/7 |
|
2016 |
「雨傘效應下的香港立法會選舉」。 |
《蘋果日報》,2016/9/7,頁A11 |
|
2016 |
「當社會運動前進議會:香港給台灣的啟示」 |
《報導者》,2016/9/9 |
|
2016 |
「張景森失言爭議:當權勢政治開始嘲諷年輕人的理想主義」 |
《報導者》,2016/4/26 |
|
2016 |
「救贖他人和自我,還剩多少可能?」 |
《端傳媒》,2016/4/19 |
|
2016 |
「濁社十年、卓然有成」 |
《濁水長流:濁水溪社十年紀念專書》,濁水溪社編輯小組,台北:前衛。頁38-41 |
|
2016 |
「被選舉制度夾殺的第三勢力」 |
《兩岸公評網》,2016/1/1 |
|
2015 |
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太陽花運動 |
《端傳媒》,2015/12/30 |
|
2015 |
「2016大選:從獨統到左右」 |
《報導者》,2015/12/17 |
|
2015 |
「不要怕新世代的街頭公民課」 |
《青春共和國》3(2015/12),頁18-20 |
|
2015 |
「團結的台灣才能正面迎向對岸:馬習會的省思」 |
《兩岸公評網》,2015/12/1 |
|
2015 |
「區議會選舉的台灣觀察(下)」 |
《端傳媒》,2015/11/30 |
|
2015 |
「區議會選舉的台灣觀察(上)」 |
《端傳媒》,2015/11/28 |
|
2015 |
「誰說十八歲不能投票選總統?」 |
《青春共和國》2(2015/11),頁20-23 |
|
2015 |
「四分之三世紀的台灣環境史紀事」 |
《端傳媒》,2015/11/3 |
|
2015 |
「國民黨的統一志業只能做不能說?」 |
《端傳媒》,2015/10/16 |
|
2015 |
「台灣左翼政黨能否站穩一席之地?」 |
《端傳媒》,2015/9/29 |
|
2015 |
「當代社會是否容許自由學習的學校?」 |
《獨立評論》,2015/9/24 |
|
2015 |
「為何台灣社運變得如此強大?」 |
《端傳媒》,2015/9/17 |
|
2015 |
「大開時代倒車的大學拜師禮」 |
《獨立評論》,2015/9/13
|
|
2015 |
「外包人生的去人性化後果」 |
《獨立評論》,2015/9/9 |
|
2015 |
「用民主審議來解決退休年金的爭議」 |
《獨立評論》,2015/9/1 |
|
2015 |
“Median voters left Hung out to dry.” |
Taipei Times, 2015/8/30 |
|
2015 |
「台灣政壇是否容得下「第三勢力」?」 |
《端傳媒》,2015/8/25 |
|
2015 |
「動員基本盤不是勝選絕招」 |
《蘋果日報》,2015/8/22,頁A17 |
|
2015 |
「當社運與政黨走得太接近:美國反戰運動的啟示」 |
《獨立評論》,2015/8/17 |
|
2015 |
「奇特的台灣總統大選」 |
《端傳媒》,2015/8/12。 |
|
2015 |
「革新保港是香港人民的出路嗎?」 |
《想想論壇》,
2015/8/10。 |
|
2015 |
「中國被馴化的公民社會」 |
《獨立評論》,2015/8/6 |
|
2015 |
「從高中生反課綱調整看中國文化在台灣的黃昏」 |
《獨立評論》,2015/8/1 |
|
2015 |
「台灣課綱殺人事件:為何一位高中生被逼上絕路?」 |
《兩岸公評網
《兩岸公評網》,2015/8/1。
》,2015/6/1。
|
|
2015 |
「更加醜陋的災難政治學」 |
《想想論壇》, 2015/7/30。
|
|
2015 |
「學術公民運動能避免台灣高等教育的迫切危機嗎?」 |
《獨立評論》,2015/7/27。
|
|
2015 |
「為何台灣年輕人不喜歡國民黨?」 |
《兩岸公評網》,
2015/6/1。 |
|
2015 |
「道德、懲罰與無差別殺人事件:一個社會學的省思」 |
《獨立評論》, 2015/6/1。
|
|
2015 |
「希望在於改變:雨傘運動後的香港青年人」 |
《獨立評論》, 2015/5/25。
|
|
2015 |
「推薦序:過勞少一點、人性多一點」。 |
收錄於《過勞之島:台灣職業過勞實錄與對策》,黃怡翎、高有智著,頁25-27。台北: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
|
2015 |
「雨傘革命前的香港社會速寫」 |
《獨立評論》, 2015/3/19。
|
|
2015 |
「歷經318太陽花運動之後,台灣社會已被徹底翻轉」 |
《關鍵評論》, 2015/3/17。
|
|
2015 |
「天下沒有不散的學運」 |
《蘋果日報》2015/3/14,頁A24 |
|
2015 |
「從悲情到共生:年輕人與二二八」 |
《獨立評論》2015/2/6 |
|
2015 |
「婉君是藍的,還是綠的?」 |
《兩岸公評網》,
2015/1/1。 |
|
2014 |
「高雄邁向後工業化的艱困道路」 |
收錄於《重讀後勁:後勁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王御風等著,頁60-65。高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
|
2014 |
「性、道德與政治:陳為廷退選案的省思」 |
《獨立評論》,2014/12/27 |
|
2014 |
「公民社會對抗帝國2.0」 |
收錄於《反抗&台港共鳴》,台灣新社會智庫編,頁13-21。台北:台灣新社會智庫。 |
|
2014 |
「這是一場公民社會的勝利」 |
《獨立評論》2014/11/30 |
|
2014 |
「青年投票表態能翻轉政治?」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113,2014/11/27
|
|
2014 |
「香港雨傘革命源自於制度難相容」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110:4,2014/11/6 |
|
2014 |
「三十年迢迢工運之路」 |
《獨立評論》2014/11/10 |
|
2014 |
「向當權者宣揚真理」 |
《兩岸公評網》2014/11/4 |
|
2014 |
「食安與親信資本主義的破產」 |
《蘋果日報》2014/10/16,頁A24 |
|
2014 |
「當社會運動與政府形成對峙:從太陽花學運看雨傘革命」 |
《獨立評論》2014/10/13 |
|
2014 |
「香港民主運動的台灣觀察」。 |
《獨立評論》2014/9/28 |
|
2014 |
「鄉民力量大:群眾外包網上解決難題」。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104:4,2014/9/25 |
|
2014 |
“Taiwan’s
Anti-Nuclear Protest Reenergized by Sunflower Movement.” |
China Policy Institute
Blo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14/9/23.
|
|
2014 |
「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科學」 |
《獨立評論》2014/9/17 |
|
2014 |
「從大論述到切事性:太陽花學運的反抗論述」 |
《獨立評論》2014/9/4 |
|
2014 |
「挺蔡博藝參選,就是挺台灣民主」 |
《獨立評論》2014/8/15 |
|
2014 |
「成為行動者:一位新手爸爸的觀點」 |
《巷仔口社會學》2014/8/9 |
|
2014 |
「正常的意外在高雄」 |
《想想論壇》2014/8/6 |
|
2014 |
「高雄邁向後工業化的艱困道路」 |
《獨立評論》2014/8/5 |
|
2014 |
「學運前夕的青年世代速寫」 |
收錄於《島國關賤字》,台灣教授協會編,頁11-21。台北:左岸出版社。 |
|
2014 |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債務之謎困擾當代社會」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94:4,2014/7/17 |
|
2014 |
「從占領華爾街到占領立法院」 |
《為什麼上街頭?新公民運動的歷史、危機和進程》,David
Graeber著,湯淑君等譯,頁10-20。台北:商週出版社。 |
|
2014 |
「近年來台灣社會運動中的中國因素」 |
《獨立媒體》(香港) |
|
2014 |
「支離破碎的勞工團結」 |
《台灣社會學通訊》80:44-47 |
|
2014 |
「這一場學運非常不中國」 |
自由時報,2014/5/19,頁A14 |
|
2014 |
「社會學教你如何批判思考」 |
《想想論壇》,2014/5/12 |
|
2014 |
「魯蛇世代的逆襲」 |
蘋果日報 ,2014/04/12,頁A26 |
|
2014 |
「網路革命風潮中的台灣社會運動」 |
《東方歷史評論》,2014/4/10 |
|
2014 |
「到底什麼是『公民運動』?」 |
兩岸公評網》,2014/4/1 |
|
2014 |
「佔領立法院與佔領中環:台灣與香港民主運動的關聯」 |
《獨立評論》,2014/3/27 |
|
2014 |
「花園都市未必宜居」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74:4,2014/2/27 |
|
2014 |
「一場遺忘野百合的學運」 |
《蘋果日報》,2014/3/22,頁A24 |
|
2013 |
「別信大官口中的環保」 |
《蘋果日報》,2013/12/25,頁A17。 |
|
2013 |
「智慧眼鏡衝擊隱私權」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65:4,2013/12/12。 |
|
2013 |
「財產與自由:中國小資產階級的革命(上)(下)」 |
《想想論壇》 |
《上》
《下》 |
2013 |
「導讀:出版英文學術作品」 |
Beth Luey,《學術寫作與出版》,陳玉苹譯,頁ix-xvi,台北:群學。
|
|
2013 |
「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晚近台灣社會運動的路線」 |
《新社會雙月刊》30(2013/10/15):19-22。
|
|
2013 |
「多元:中學生才不會苦悶」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51:6,2013/9/15。
|
|
2013 |
「從美國賽瑪看台灣大埔:談非暴力抗爭」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51:4 |
|
2013 |
“The Summer of Our Discontents.” |
China Policy
Institute Blo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
|
2013 |
「焦點評論:抹黑社運才是高挫折行為」 |
《蘋果日報》,2013/8/27,頁A17。
|
|
2013 |
「當新社運遇到新媒體」 |
收錄於管中祥編《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薄》。台北:洪桌文化。 |
|
2013 |
「告別聯考的迷思」 |
《兩岸公評網》 |
|
2013 |
「自戀正潮」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39:4 |
|
2013 |
「為何賤人就是要矯情」 |
《國語日報中學生報》,31:7 |
|
2013 |
「人本主義與高等教育商品化的危機」 |
《通識在線》45:21-22 |
|
2013 |
「賤人為何矯情:一個社會學的解讀」 |
收錄於《巷仔口社會學》,王宏仁編,
頁228-233。台北:大家出版。 |
|
2013 |
「環境正義:解析台灣環境保護運動」 |
《當代評論》(3):38-40。
|
|
2013 |
國營工會如何贏得支持 |
《蘋果日報》,2013/1/10,頁A17。 |
|
2012 |
「學生權力的誕生」 |
《蘋果日報》,2012/12/7,頁A17。 |
|
2012 |
「民進黨與台灣社會運動」 |
《陽光時務》23(2012/7/13) |
|
2012 |
「學潮再起與世代正義」 |
臺大雙月刊,第82期 |
|
2012 |
「佔領即是一種抗爭劇碼」 |
收錄於Sarah van Gelder and Yes!
Magazine編《我抗議:佔領華爾街,改變一切》,頁8-10。台北:遠足文化。 |
|
2012 |
「反國光石化運動的公民展演」 |
《傳播研究與實踐》2(1):45-54 |
|
2012 |
「公平正義
民進黨最該堅持」 |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A18 |
|
2011 |
「為何需要公立大學生過半」 |
蘋果日報,A17 |
|
2011 |
謝志誠、——,《八輕遊台灣:國光石化的故事》。 |
台北:左岸出版社。 |
|
2011 |
「盡情閃耀的青春歲月」 |
人籟,第82期 |
|
2011 |
「學生.文化界.中產寫下環境史奇蹟
」 |
《新新聞》1260(2011/4/28):18-19。
|
|
2011 |
名家專欄:「民進黨是否真心反核?」 |
《台灣思想坦克》,第12期(2011/04/10),頁16-22。
|
|
2010 |
「告別國家主義:環境運動的新策略」 |
《台灣思想坦克》,第10期(2010/12/10),頁16-22。
|
|
2010 |
「出乎意料的環境運動風潮」 |
《財訊》,第357期(2010/10/14),頁86-88。
|
|
2010 |
「公民社會的參與」 |
收錄於林端編,《公民與社會(一)》,頁90-109,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台北:三民書局。
|
|
2010 |
「道德不能解決教育市場化的危機」 |
《中國時報》2010/6/28,觀念平台,A15。
|
|
2010 |
「『漂綠』是一種高明的騙術」 |
《中國時報》2010/6/14,觀念平台,A15。
|
|
2010 |
「高雄哈瑪星面臨生死關頭」 |
《中國時報》2010/5/19,觀念平台,A15。
|
|
2010 |
「大陸落實人權 勝過給投票權」 |
《中國時報》2010/5/17,觀念平台,A15。
|
|
2010 |
「健保爭議官員說辭大錯特錯」 |
《中國時報》2010/5/3,觀念平台,A15。
|
|
2010 |
「時代變遷野百合安靜了」 |
《中國時報》2010/4/19,觀念平台,A17。 |
|
2010 |
「明亮超商暗藏加盟者辛酸」 |
《中國時報》2010/4/5,觀念平台,A15。
|
|
2010 |
「南女短褲事件 反壓迫也是藝術」 |
《中國時報》2010/3/22,觀念平台,A14。
|
|
2010 |
「社運為什麼走回頭路?」 |
中國時報,A14 |
|
2010 |
「尋找正港的勞工文化」。 |
中國時報,A14 |
|
2009 |
「第一任民選總統李登輝──本土化、民主化與社會改革」 |
旺報,C10 |
|
2009 |
「人民的聲音──來自基層的反抗」 |
旺報,C10 |
|
2009 |
「弘法仗義:台灣社會運動的生命軌跡」 |
《人籟論辨月刊》,60:64-69。 |
|
2009 |
「民進黨是社運頭大哥?」 |
中國時報,A12 |
|
2009 |
——、王宏仁,「南方的新社會:南方社會學如何看待全球化與在地化」 |
收錄於吳英明、蔡宗哲編,《公民城市學》,頁46-53。高雄:高雄立空中大學。
|
|
2008 |
「大寮人被充分告知的權利」 |
中國時報,A14 |
|
2008 |
「學生運動的南方問題」 |
中國時報,A15 |
|
2008 |
「瘦鵝資本主義再見」 |
中國時報,A10 |
|
2008 |
「林園事件二十年後」 |
中國時報,A15 |
|
2008 |
「進步還是馴化:台灣工運二十年」 |
《人籟論辨月刊》50(2008/6):78-85。
|
|
2008 |
「社會運動何去何從」 |
中國時報,A15 |
|
2008 |
「台灣社會運動的出路」 |
港都教師報,頁1 |
|
2008 |
「社會運動要轉大人」 |
中國時報,A19 |
|
2007 |
「英雄要看一生」 |
中國時報,A19 |
|
2007 |
「曾茂興之後的工運」 |
中國時報,A15 |
|
2007 |
「環境民主的試煉」 |
中國時報,A15 |
|
2006 |
「當社運團體進入校園」 |
中國時報,A15 |
|
2006 |
「台灣公民社會的新風貌」。 |
《靜宜大學新聞深度分析簡訊》
|
|
2006 |
「小村落裏的轉型正義」 |
蘋果日報 |
|
2006 |
「社會運動的寧靜革命」 |
自由時報,A11 |
|
2006 |
「海灘上的公民社會」 |
中國時報,A15 |
|
2005 |
「中石化賠償一齣諷刺劇」 |
中國時報,A15。 |
|
2005 |
「公共領域的理想與現實」,書評 |
《台灣社會學》34 |
|
2004 |
——、張鐵志,「拋開政黨、另闢環保戰場」 |
中國時報,A15 |
|
2004 |
「台灣環境運動中的公民投票」 |
自由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