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告別我們的夥伴―趙綺娜老師/甘懷真
  趙綺娜教授行述
  學經歷暨著作目錄
  歷年開授課程大綱
  趙綺娜老師研究成果簡介/張淑雅
  各界追思文/趙老師家人
  各界追思文/臺大歷史系
各界追思文/同學暨學界友人
 
歷史系55級的同學們/我們的同學趙綺娜
  王家章/憶當年曲徑行處,笑語隨風
  吳敦義/悼趙綺娜同學
  李有成/傷悼:我的朋友趙綺娜
  宋云偉/悼念趙教授
  余敏玲、張淑雅/照片提供
  林麗雪/送伊歡喜踏入仙界
  段昌國/不散的因緣
  孫雅明/懷念綺娜
  陳芳妹/寄給在天堂的綺娜
  陳玲綿/在北卡教堂山(Chapel Hill, N.C.)的日子
  單德興/三十年同事情誼與學術因緣
  曾瑞鈴.柯瓊芳/懷念我們的前同事──趙綺娜博士
  鄧淑蘋/給綺娜的信
  顏娟英/四分溪的友情──記學姊趙綺娜
  各界追思文/學生

 

 
我們的同學趙綺娜
  歷史系55級的同學們  

  綺娜,和我們一同走進臺大校園,一同受教於諸位師長。畢業後,大家雖然各自踏上人生征途,努力奮鬥,仍然都保持著聯繫。多年來,系中的好友們,損兵折將,多是因為久病故世。畢業四十年後,海內外諸位同學們曾在2011年齊聚臺北,互訴別後,戲話當年。

  往事種種,恍如昨日。未料驚聞綺娜驟逝,唏噓不已。 以下

  是班上同學們的郵件往來,對她的悼念之情、回憶感嘆,都躍然紙上。

雷戊白  

* * * * * * * * * * * * * * * *

雷戊白(上海)

  2013的春天還沒正式開始,噩耗卻匆匆傳來。大家震驚之外,益發感到人生脆弱無常! 我

 每次從上海回臺北,只要有空,打個電話,就會從妹妹家穿過辛亥路,然後從臺大的邊門一直走到文學院,去和綺娜見個面,聊個天。上次和她見面,應該也就是去年十月的事吧。

  她總是笑容滿面的,話還是說得又急又快,完全不改當年作風。我們有時說說同學們的近況,有時談些家中瑣事(尤其兩家都有老母在堂,很多那些只有彼此可以理解的「趣事」),多半的時候,是她「滔滔不絕」的講她新的研究,如何利用要學生看電影來教學,來深入瞭解美國的歷史和文化──現在想想,她一定已經把最近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林肯》作為課程的中「書單」之一,然後提出一堆的問題和學生討論。

  我很感動的接受她這樣的對待,把我還當作一個可以深度溝通這些高深學識的朋友。把她的很多看法見地、非常專業的知識和她最新的研究成果,都鉅細靡遺的說給我聽,拿給我看;完全無視於我已經棄文從商多年,隔行如隔山的事實。坐在她臨窗的研究室裏,四壁都是書報雜誌,我們就總是這樣面對面的,隔著桌上的電腦∕打印機∕書架∕筆∕紙,你一言,我一語,多半的時候,她說的比我還要多呢。轉眼就兩三個小時過去。然後,她總是會鎖上研究室的門,陪我走出來,送我到新生南路的門口叫車赴下一個約會,然後匆匆道別相約下次。

  2010年,收到她的郵件,說是系裏有一個系友座談會,她就自作主張的推薦了我。因為我的「誤入歧途」,走上一條和歷史研究完全無關的商途,反而可以和在校的同學們談一下心路歷程,分享一下。我也就欣然赴會,把畢業以後一路走來轉換人生跑道的感想,說給年輕人聽。那天,好多同學也專程來共襄盛舉,講出她們各自的經歷和感觸,應該是讓在場的學生們都受到一些鼓勵和啟發。座談會之後,老同學們又藉機相聚聊天。心裏,謝謝綺娜的倚重和舊情,也體會她知道不是每個學生都會留在研究的路上,那種多方提攜照顧後進的心意。

  2013年初,曉露從美國來信告知孫先生返臺定居。就在我將郵件轉發後的第一時間,她就迫不及待的和孫先生通了電話,約了時間去拜訪。前面的照片就是那天照的。真的音容宛在,不勝唏噓呀!

  我們在學校裏,也不是經常說話的,但是都搭零南上下學,又都是北一女畢業的,相識多年,自然而然的交情,一點無需刻意。畢業以後,反而更加密切的聯繫了。

  當初在學校,她是專注於清史的,還學過滿文。後來到美國去深造,回國後就研究中美關係的各種史料。有一陣,因為涉及軍事採購,史料中看到家父的名字,也還和家父有幾封郵件往來,討論並證實史實。就是一時洛陽紙貴的那本齊邦媛的《巨流河》,緣起也和綺娜最早開始做口述歷史有關。

  她比我們晚一年生,但即使是小一歲,還是太過年輕。而她又是看起來比較同齡人更加年輕、活潑、有朝氣,勇往直前的人。大概因為一直未婚,還總是有人要替她介紹朋友,卻也總是被她「嚴詞拒絕」。

  我們記得的,腦海中不停出現的,都是她的笑容、正直、熱忱、專業、友情……。想念綺娜時,特別想念她的爽朗。雖然很少見面,但是就像和其他同學們的每次見面一樣,什麼話都可以隨意說,她不會小心眼放在心裏,也不會嘩啦啦的到處宣揚。所以可以細說,可以抱怨,可以回憶等等等等,自由自在。那種感覺,真的只有和老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有類似的背景,分享相同的回憶,才可以那樣彼此暢所欲言,抒發各自當時不同的情緒,無需矯情,無後顧之憂,那樣舒適的感覺。

  老朋友們是走一位少一位,可是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次是如此的突然,心裏真的捨不得。哎呀,哎呀,只能長嘆,才懂得什麼是「嗚呼哀哉」的一聲長嘆了。

  不知那天她和往常一般上牀睡前,心裏在想些什麼,是研究的進展?天氣的變化要注意加衣?明天要去看望母親?還是,還是,或許,或許,也會想到當年同窗時候的一些舊人舊事,而嘴角有一抹微笑吧!這些事,永遠沒有人知道了。只能默默的希望她走時平靜安詳,沒有痛苦,就在那樣的沉睡中、美夢裏,漸行漸遠……

  誰的人生沒有遺憾?誰的臨終不是獨自離去?親愛的綺娜,好走!「再!見!」

   而我們傷逝的時候,更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分鐘。一回相見一回老已是不爭的事實,讓我們大家不要一回相見一回少呢!

  同學們,保重!

2013-03-20春分  

* * * * * * * * * * * * * * * *

周炳(臺北)

  四十多年未見的綺娜,是在雷媽媽畫展上才重逢的,戊白的一支快筆真是讓她又活現了,謝謝!

* * * * * * * * * * * * * * * *

陳菊君(臺北)

  真是心有戚戚焉

  腦海中不斷浮現前幾次聚會時她的言談歡笑 真是可惜,在人生歷練及教學最圓滿成熟時,不及道別就離去了

* * * * * * * * * * * * * * * *

盧媛媛(臺北)

  因沒看信,今晚古偉瀛來電告知這不幸消息,我又趕快找到維紅問問情形,內心有說不出的難過。

  我與綺娜大約在二月底時還在電話裡聊了快兩個多鐘頭,她還對我說:「奇怪!咱們平時也並不常見面,怎麼一聊就可以聊個沒完!」我說:「是啊!就是因為我們都是老朋友,我們大學時建立的友誼最真、最純、最經得起世事的考驗。」她亦深有同感。

  萬萬沒想到這位說話率直、聰明能幹,在我們都已屆退休年齡的情況下,仍然滿腔熱情,身懷抱負地盡忠於教職的她,竟然不告而別???簡直不敢相信!!!

  但願綺娜,你在主的懷抱中含笑吧!若有牽掛,夢中來與我們說…………

* * * * * * * * * * * * * * * *

黃美華(臺北)

  人生無常

  人身難得

  善加保重

* * * * * * * * * * * * * * * *

蔡其南(臺北)

  驚聞綺娜過世,久久不能平復。她父親識我父,她引我入京劇的門,上次在孫先生家,還見她的音容笑貌,如今已用不到她的email address了。

  昨晚才從拉拉山帶學生寫生回來,女兒轉告這消息,看email,沒有,問媛媛,方知。甚憾!

* * * * * * * * * * * * * * * *

鄧淑蘋(臺北)

  綺娜當初買四樓時就告訴我,她心臟不好,等年老時要換屋,住低樓層或有電梯的。因為當年家父也是心肌梗塞過世,我從當時法醫告知我的知識判斷,綺娜應該沒受太大痛苦。

  我們祈禱她的心靈都平靜。我們也多多保重。

* * * * * * * * * * * * * * * *

陳妮娜(美國,舊金山)

Dear Weihung and classmates,

   It's sad the way Yina died. But we’re thankful she didn’t suffer much. It’s good Weihung organized our departmental reunion in 2011. God bless us.

* * * * * * * * * * * * * * * *

史耀古(加拿大,多倫多)

  得知綺娜辭世消息,令人惋惜,又少了一位好同學。畢業後由劍鋒學長邀約的幾次同學會,她均有參加。此後約三十年我未與她見面,直到前年戊白班代表邀約的同學會,才有幸重相逢。去年我返台邀約的同學會,她亦光臨,且相談甚歡,恍如眼前。不料卻於日前在睡夢中,安祥地去了,讓人悵然若失。

  她個性樂觀坦誠,寬容謙虛又勤學不已。在她的著作中,都是內容豐富,考證詳實和立論客觀的佳作,充分顯示出她的智慧遠見及真才實學,使人由衷讚佩!祈望她一路走好,早登極樂世界!

* * * * * * * * * * * * * * * *

金妮(臺北)

  綺娜:不知道妳為何選擇這個方式離開我們,妳知道這帶給我們多少震驚與不捨。這幾天妳的臉龐、妳的笑靨、妳說話的神情,一直在眼前浮現,這一切是真的嗎?

  妳對學術追求的熱愛,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多麼讓我感動。在即將退休前,妳已完成了妳今生的夢想,繳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應是無憾了!但我也不捨妳還來不及享受退休後的吃喝玩樂,我不知道妳是怎麼想的,或許妳真的想安安靜靜的休息了。妳常會提到我們曾經有的深坑之行,妳也答應退休後,我們將有的坪林之行,一切都只能留在回憶中了!

  今天我們在此岸不捨地向你揮揮手,我願意相信彼岸也正有許多人歡迎妳的到來,我要好好感激妳,感激妳在我的生命中曾留下的美好,妳也用妳的離開教導了我們一些事情。

  綺娜,謝謝妳,願妳安息,在彼岸我們將會再相見。

* * * * * * * * * * * * * * * *

黃曉露(美國,洛杉磯)

Hi Patricia,

  Thanks for the article. She is alive again. I love that picture you chose. That's her.

  Very sad with the sudden loss. I am single too. That's one of the fears I have, gone without any last words to anybody.

  I'll be in Taipei around 12/14. Will visit Mr. Sun and maybe some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ld friends. Take care everyone.

* * * * * * * * * * * * * * * *

段昌國(臺北,歷史系54年次學長)

戊白、其南與各位同學:

  趙綺娜是我大學的學妹,研究所的同班;在另一舞臺上,她則是我的「情敵」,也是我的媒人。這最後的一個因緣,是我們在三十多年後才說破的。而今都已魂飛渺渺。……(詳見頁119-120〈不散的因緣〉)

* * * * * * * * * * * * * * * *

昌國學長:

  這張三位少女的照片我看過,記不得在何時或何處,但是我看過。回憶起來,媛媛和其南也被綺娜抓去客串粉墨登場過,可惜我都只看到照片,沒有看過她們各位在臺上的演出。我也記得不知何時起,段兄就和綺娜稱兄道弟起來,特別的「巴結」原是有此一段佳話!

  我也正把金妮的郵件打開來準備回覆,就又收到段兄的郵件,真的讓人泫然欲淚,不堪回首話當年!翔飛的才貌,綺娜的種種,我們都何其有幸,曾經相識。

  謝謝兩位與我們的分享,我也特別贊同兩位如下的觀察:

 這就是趙兄的個性,她對喜愛的人不吝讚美,但對嫌惡的人也不隱於批評。

 感激妳,感激妳在我的生命中曾留下的美好,妳也用妳的離開教導了我們一些事情。

  我曾在Skype或當面多次和綺娜聊天,她的快人快語,在同學面前更是特別的「毫無保留」。同學們之間的情誼,愈老彌堅,大家多多保重,臺北的同學們,多找機會相聚呀!

  戊白

* * * * * * * * * * * * * * * *

黃長生(香港,歷史系54年次學長)

各位同學

  承蒙雷戊白看得起在下,將我的名字和電郵跟各位的放在一起了,所以,趙綺娜不幸的消息我也知道了。我對趙同學的事所知不多,只知道在學校時,老段管她叫「哥兒們」、「趙兄」,還是大老遠見到時便大聲叫喚的那種。

  我知道趙綺娜是廣東人,不過,是不會講粵語的廣東人;不記得是哪年,趙綺娜來到香港,她不知在哪裡找到我的電話,原來那次是有一位她的香港學生主要在招呼她,就是那次跟她談得稍多,才知道她的美國研究有多厲害,不單單是美國史上的大事,就連中國大陸政權變易時和變易後那種混亂的情況也不曾放過,甚至連調景嶺也有涉及,厲害之極。

  我跟自己班上同學通訊時,每每會提到要大家多多保重,這個世界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有更多機會去領略這個美好的世界,借這個機會,也跟各位同學提醒這一句,大家一定要多保重。

  最後,謹借一朵白玫瑰表示對趟綺娜同學的哀念。

* * * * * * * * * * * * * * * *

周靜雯(美國 洛杉磯)

  看到維紅email,是我正在前往埃及西奈半島的路途上,除了驚愕、悲痛外,更有太多的不捨和懷念。

  大一上學期,住在臺大對面的教會女生宿舍,跟同學都還不太熟,頗為孤寂想家。有一天正走出臺大邊門,綺娜正好要在邊門搭零南車,兩人聊得頗為愉快。我問她可不可以和我一起吃晚飯,她說不行,我就繼續陪她在車站下聊天。遠遠看到車子開近,她要回家吃飯,我卻孤單一人無家可歸;她在一旁笑談,我卻突然想家想到眼睛開始泛潮。她問我怎麼了,我說我好想回家吃飯,她說:「你神經病啊!」此時正好車子來了,未料,她二話不說,抓著我就一起上車了,當晚吃了天下最美味的一頓晚餐。趙伯伯和趙媽媽都和藹可親,感覺真是溫暖。

  綺娜在NC唸博士時,我們偶爾電話來去一下,邀請她來芝加哥,她說:「窮死了,沒車費。」我說:「放假你一人在宿舍不寂寞嗎?」她說:「我可不像當年某小姐。」綺娜豪爽中有她的細膩,直率裡也透露了她的真實。好友,想你,真的好想你。

  昨晚返抵美國女兒家,今晨打開email,看到好多同學對綺娜的懷念。我們何時有幸能全班聚集一次呢?想念各位,或許想念的更是一起走過的歲月吧!

* * * * * * * * * * * * * * * *

From: 林維紅
Sent: Monday, April 15, 2013 3:10 PM
To:
Subject: 趙綺娜告別式

各位同學:

  4月7日趙綺娜告別式於臺北市第一殯儀館舉行,居住在台北市的同學,能到的都到了。綺娜妹妹趙薇娜特別要我轉告綺娜全家人對班上同學的謝意,他們深受同學之情所感動。

  我們班同學在公祭時,以五五級畢業生身份一起致祭;吳敦義除了參加班上同學公祭,也另以副總統身份致祭。

  我們以全班名義訂了花籃,由臺大歷史系統一代訂,會場鮮花風格一致。花籃費用蒙周天瑞支付,天瑞表示不用再由大家分攤了。恭敬不如從命,謝謝天瑞心意。

  會場懸掛臺大校長哀悼橫幅,校長也親自出席代表臺大致祭。

  當天會場甚小,到的人很多,哀戚之情瀰漫會場內外,友人學生真摯的悲傷,可見對綺娜的不捨及思念。會場有放大的綺娜照片,非常漂亮,帶著我們大家熟悉的笑容,笑得燦爛,真不禁要問:這怎麼會是真的?怎麼會是真的?

  臺大歷史系處處見溫情。從一開始的關心、整個治喪過程的協助家屬、告別式當天在現場的幫忙、紀念網頁的開設,到仍在進行中的追思會籌劃、紀念小冊的預備等等,都看到對同仁的敬意和感激。

  追思會到了許多學生。他們帶著單純的對老師的感念,自動自發來至現場。特別是有一班推廣部學生,綺娜曾經教過他們一門世界史的必修課,來了許多人,令人印象深刻。這真是人間社會最可動人的師生關係。

  在來到臺大之前,綺娜在中研院歐美所工作多年。歐美所所長及諸多同仁,也非常震驚及不捨,常表示希望能多幫忙。告別式當天,也有許多同仁出席。

  這是一場洋溢真情的告別式,願綺娜在天之靈安息。

  以上與各位同學分享。

維紅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製作  
電話:33664700  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文學院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