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家玲(Mei, Chia-Ling) 出 生 年:民48年(1959) 最高學歷:臺大中文所博士(199106) 現 職:臺大中文系教授 學術專長:六朝文學、現代小說 曾開設課程:詩選及習作、現代小說、臺灣當代小說與性別文化、中國 古典文學與性別文化、當代台灣小說、性別論述與台灣小 說、中國文學的敘事傳統 |
A.期刊論文
1981,不死的春蠶、永遠的蠟炬:從〈離騷〉作者的理智與情感談起,中外文學,9卷11期,頁122-135。
1982,孟荀文學思想之比較分析,孔孟月刊,20卷9期,頁8-11。
1983,劉勰「神思論」與柯立芝「想像說」之比較與研究,中外文學,12卷1期,頁140-154。
1984,唐代贈序初探,國立編譯館館刊,13卷1期,頁194-214。
1987,論「杜子春」與「枕中記」的人生態度:從「幻設技巧」的運用談起,中外文學,15卷12期,頁122-133。
1988,論八股文的淵源,文學評論,第9集,頁311-334。
1988,《世說新語》名士言談中的用典技巧,臺大中文學報,2期,頁341-376。
1990,〈毛詩序〉「風教說」探析:兼論其與六朝文學批評之關係,臺大中文學報,3期,頁489-526。
1994,《世說新語》的敘事藝術:兼論其對中國敘事傳統的傳承與創變,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4卷1期,頁38-58。
1995,眾聲喧嘩中的《我妹妹》:論張大春《我妹妹》的多重解讀策略及其美學趣味,聯合文學,124期,頁140-150。
199504,論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并序〉的美學特質:兼論漢晉詩賦中的擬作、代言 現象及其相關問題,臺大中文學報,7期,頁155-216。
199606,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文史哲學報,44期,頁123-164。
199704,依違於婦德與才性之間:《世說新語.賢媛篇》的女性風貌,婦女與兩性學刊,8期,頁1-28。
199812,少年臺灣──八、九0年代臺灣小說中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家國想像,漢學研究,16卷2期,115-140頁。
2000,《世說新語》品鑒美學中的人與自然,新華文學,49期,頁140-155。
2000,性別論述與戰後台灣小說發展,中外文學,29卷3期,頁128-139。
2001,50年代 家 言說/文芸創作 「家 想像」--陳紀瀅 反共小說 例 --〉,宇野木洋.西村正男譯,日本《野草》,67期,頁23-43。
2001,發現少年,想像中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現代性、啟蒙論述與國族想像,八十九年度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漢學研究,19卷1期,頁249-276。
2001,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台北想像──從《台北人》到《孽子》,中外文學,30卷2期,頁59-81。
200111,性別vs.家國:五0年代的台灣小說──以《文藝創作》暨文獎會得獎作品為例,八十八年度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臺大文史哲學報,55期,頁31-76。
B.會議論文
1992,理想大學國文教法的追尋:由臺大歷年教材教法的演變談起,第一屆國語文教材教法研討會論文集,頁345-364。
1992,臺灣大學的大一國文教學現況概述,中華民國各大專院校國文研討會論文集,頁34-35。
199511,論建安贈答詩及其在贈答傳統中的意義,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
199604,六朝志怪人鬼姻緣故事中的兩性關係-以「性別」問題為中心的考察,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5-84,台北:文津。
199605,烽火佳人的出走與回歸:〈傾城之戀〉中參差對照的蒼涼美學,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臺北。
199607,雌雄同體/女同志的文本解讀-從〈安卓珍尼〉談當代小說教學時的理論應用及其相關問題,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大中文系。
199808,從少年中國到少年台灣:八、九0年代台灣小說中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家國想像,世界華文文學會議,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世華中心主辦,洛杉磯聖塔芭芭拉市。
199902,《世說新語》品鑒美學中的人與自然,「人與自然──環境文學」國際研討會,新加坡。
199905,「她」的故事:平路小說中的女性•歷史•書寫,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9-321,淡江大學。
2000,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台灣小說中的父子家國及其裂變,戰後五十年台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大學主辦,臺北:文建會。
200010,關於五0年代小說史料的研究--以《文藝創作》與文獎會得獎作品為例,第一屆台灣文學史料編纂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
200105,《世說新語》品賞語言中的空間美學,The 3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dieval Studies,美國密西根州Kalamazoo市。
2001,誰在思念誰?──漢魏六朝女性思婦詩與「思婦文本」的糾結,"Understanding Chinese Poetics: Recarving the Dragons"國際學術研討會,捷克布拉格。
2002,戰後台灣鄉土小說(家)的孩童論述――以黃春明為中心,第一屆中國現代文學亞洲學者國際學術會議,新加坡。
2002,兩岸關係中的文學想像——從反共小說到眷村小說,"2002兩岸論壇研討會",臺北。
C.學術專書及計畫報告
200108-200212,社會生活與文化研究之一:近現代文學與文化,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計畫網址:http://Ceiba3.cc.ntu.edu.tw/literature_culture。
200301,Gender Discour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stwar Fiction in Taiwan,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No.12. UCSB, Santa Barbara p.139-154。
200303,兩岸關係中的文學想像-從反共小說到眷村小說,《家國之間:開展兩岸關係的能動機緣》台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311-324頁。
二、曾獲之學術獎勵及榮譽:
三、進修狀況:
199701,獲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學人交流計劃」之資助,於九七年一月十日赴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學術訪問及交流,並於一月二十三日下午,就「詩經的解讀」講題,發表講演,二月二日離港返臺。
199908,同時獲得美國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及Fulbright Foundation獎助,於九九年八月起,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進修一年,從事「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中的家國論述」之相關研究,並赴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衛斯理學院等院校演講訪問。
200109,受邀擔任捷克查理大學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講授《世說新語》與《搜神記》等小說課程。
四、教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