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係參考俄籍批評家巴赫汀(Bakhtin, 1895-1975)「眾聲喧嘩」(heteroglossia)之批評理論,以論述張大春《我妹妹》一書的多重解讀策略,及其美學趣味。文中指出:《我妹妹》是一個匯集了多重音聲的複雜「文本」(Text),其中交織著不同層面的言談與對話。對它的解讀,至少可分就「文本本身的自我對話」、「文本與當代社會現象及思潮的對話」、「文本與作者理念及書寫行為的對話」三方面,予以進行;而這三個不同層面,又以融匯互滲、祕響旁通之勢,同時喧騰出另一層次的互動交鳴。因此,《我妹妹》遂有如精緻的室內樂,透過嘈嘈切切、絮絮叨叨的各種音聲,於一片「眾聲喧嘩」之中,交纏盤繞出一既自我指涉、亦復相互迴映的多層網絡。對讀者來說,由於每人都有可資憑藉的記憶去向他面前的作品提出問題,因而,於面對此一繁複「文本」之際,亦得以各人互異之「前理解」,從中辨識出不同的音聲,以體驗不同之美學趣味。

眾聲喧嘩中的《我妹妹》--論張大春《我妹妹》的多重解讀策略及其美學趣味 聯合文學第124期 民84.2.
梅家玲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