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告別我們的夥伴―趙綺娜老師/甘懷真
  趙綺娜教授行述
  學經歷暨著作目錄
  歷年開授課程大綱
  趙綺娜老師研究成果簡介/張淑雅
  各界追思文/趙老師家人
各界追思文/臺大歷史系
 
  古偉瀛/敬悼親愛的同事趙綺娜教授
  衣若蘭/娜姊的微笑
  呂世浩/懷念趙綺娜老師
  花亦芬/追念趙綺娜老師,文學院新研一樓的好夥伴
  林維紅/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念綺娜
  林佳宜/真正和老師說再見
  梁庚堯/悼趙綺娜
陳慧宏/懷念趙綺娜老師
  楊典錕/追憶和趙綺娜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
  閻鴻中/赤子之心──紀念趙綺娜老師
  各界追思文/同學暨學界友人
  各界追思文/學生
 
懷念趙綺娜老師/陳慧宏
  陳慧宏(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趙老師離開大家已經一個月了,過去幾週來,我不時地在心中浮現與趙老師接觸共事的種種。系上的追思網站,很快地將大家對她的美好記憶聚集了起來。我一直想著也要寫一些文字,表達我的思念及不捨,然而到底要在什麼思緒下動筆,卻讓我輾轉難決,加上學期中一週週,時間就此忙碌過去。那日,我照例走過文學院及新研大樓間往普通教室的走道,要前往博雅教學館上課,在那個視覺場景的提醒下,趙老師又鮮活地在我心中出現。我很自然但也有些難過地,又朝她的研究室方向看了一眼。我忽然領悟,這一個月來,這個場景的提醒,不只一次地讓我想到趙老師的話語及笑容,因為這是我最常與趙老師聊天的地方。趙老師似乎一直在大家的身邊不遠。

 回想我到系上八年,也與趙老師共事了這不算短的時間。她是我的老師輩,不過資淺如我很少看到她的老師架勢,大部份都是感受她在教學及研究上的熱情分享,及甚至向後輩晚生的請教。在系上,我和趙老師都屬於在世界史的教學服務,所以不時與她有系務上的共同工作。我最後一次與趙老師,又是在新研大樓外的長談,是二月寒假期間,我們亦是共同為了一項世界史教學的系務到學校來。沒想到,那次從天還亮著講到傍晚黃昏,依稀記著她依舊聲如洪鐘,精力充沛,卻是我最後一次與她再見。這學期開學後,大家才剛有共識將系務會議時間延後,避開期初忙亂的幾週,卻也沒想到我們不能再在會議上與趙老師見面了。趙老師在教學工作上的熱情,不需我多所贅語,學生們廣傳著好口碑。我就印象很深地記著,之前認識的一位大學部學生,因為申請國外研究所所需,來跟我談申請資料的準備等事,她很感恩地告訴我,趙老師如何逐字逐句地幫她修改期末報告。而我也記得,趙老師有一次告訴我,她為了學生不懂的西方歷史上的詞彙或概念,花工夫搜羅更好的工具書或電子資源,也甚而問我這方面的教學經驗。4月7日的告別式那天我並沒有缺席,心想那是我能最後一次近距離跟她說再見了。那天就見到場的不少學生紅了眼眶,趙老師驟然離去,看到學生們沒有再多說一句的遺憾,我更敬佩她在教學上無私認真的付出。

 再者,除了教學,我與趙老師雖然研究領域不同,卻長年在系上共屬同一個研究社群-文化交流史教研平台。當年在邁頂計劃的資助下,也在黃俊傑老師的大力催生下,這個平台成立了。2008、2009和2010三年,平台每年都與其他單位合辦國際研討會,我和趙老師一樣,也因此發表了三次論文,還記得我們不只一次在同一場次與會。趙老師這三篇發表的論文,分別為“The United States as Presented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xtbook in Taiwan” (2008)、〈美國威爾遜總統在華文世界中的形象〉(2009)、以及“American Images in the Writings of the Taiwanese Visitors, 1951-1970” (2010),我都是在場的聽眾。我想這部份的研究,就是她於2011年出版在《台大歷史學報》(48期) 的專文:〈觀察美國──臺灣菁英筆下的美國形象與教育交換計畫,1950-1970〉。趙老師的專業我是外行,不過記憶中這三場演講我也聽得津津有味,除了主題饒富問題意義,趙老師的講功也絕對不會冷場。2008年的一文是英文發表,我還記得有外國學者對如此的台美關係題目深感興趣而發問,趙老師流利清晰的英文對話,讓我頗為佩服。當然,她的英文論文發表也是清楚流暢的,而如此關切到美國及台灣的議題,又對此地的學界極富有意義。而且,我們也許都在處理跨國或跨界,這個共同點又把我們連了起來。趙老師有次很謙虛地問我文化交流史的理論及書目,我為她的學生輩,當然絕不敢受她之請,但也因此更讓我記著,她在教學及研究兩方面,都是謙虛學習並熱情以對的。文化交流史平台過去多年,在古偉瀛老師的領導下,一直不定時地辦理學術活動,亦是有聲有色,古老師也都不忘把平台的成員藉此聯絡起來,我記得趙老師也都很積極地參與。這學期古老師才囑我接下平台事務,他老說屆臨退休,要換換手。我雖認為老師都在系上,就是維持原貌繼續跟隨他最好,但古老師確也辛苦付出多年,老師堅持換手,後輩學生我就體諒立場,實也不忍不聽從,因此就接下此工作。沒想到就在這新的一學期,趙老師離開了我們,古老師那天才跟我提到,感慨平台少了一位成員。我想藉著我自己這篇追思的雜文,也代表平台表達對趙老師無盡的懷念。

 平常在系上,老師們各自的教研工作都很忙,學術社群的成立或觀念,雖然絕不是沒有,但也不是系務及日常經營的重心。然而,藉著長年的平台連繫,我和趙老師卻也在意外中發展了如此的學術接觸,在她驟然離去之後,這些成了我最珍貴的對這份學術師長友誼的回憶。趙老師的親和,更不在於她只會與人聊教學及研究。她曾看我匆忙要趕去接小孩,問我孩子多大,她說她自己沒有孩子。在她跟我談這類話題時,是一種關心,我溫暖地可以感覺到。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記著她的熱情及笑容,更不捨於她的突然遠行。過去一個月來,趙老師不時在我心中,我想我這篇文字,聊表我想跟她好好說句再見的心意,也謝謝她八年來曾給過我的溫暖。一個月了,趙老師您真的遠行了嗎?為何我總在文學院及新研大樓間的走道感到您的身影?

  2013/4/19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製作  
電話:33664700  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文學院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