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人簡介-李守孔/林能士
  李守孔教授指導之博、碩士論文目錄/胡平生
各界追思文
  胡平生/永懷守孔師
  古偉瀛/懷師雜憶
  曾華璧/點滴追憶.悼念守孔恩師
  李達嘉/懷念吾師李守孔教授
  李黎(鮑利黎)/李守孔老師的晚年
  段昌國/懷念守孔師二三事
  臺大歷史系60級的學生們/恭送李守孔老師_來自60級系友的唁悼
  唐啟華/李守孔教授與東海歷史研究所
  于永廷/敬悼李守孔恩師
  王汎森/懷念李守孔老師
劉景輝/只留清氣滿人間-悼念李守孔師
  李君山/守孔老師與我


 
劉景輝(臺大歷史系榮退教授)
 

  我是歷史系最早上過李守孔師的「中國近代史」的學生之一,卻與李守孔師維持長達五十五年密切的師生之誼,而且是在老師安息主懷前與老師見面聊天最後的一個學生。我雖非老師的衣缽傳人,但一生受老師力學品格的影響極深。老師的遽歸道山,雖云高壽,但惡耗傳來仍然十分悲痛,今特撰此文,聊表敬意和懷念於萬一。

一、初識良師

  民國四十八年,我念大二時,中國近代史一課,本由吳湘相老師講授,但半年後,吳師出國訪察史料,下學期遂由李師守孔代授。守孔師正值盛年,上課時有循循儒者之風,態度誠懇篤實,授課條理分明,深受同學歡迎與愛戴。這是我初識守孔師之始。

   大一時,本班同學與人類考古學系同學共同組隊,由救國團協助,經新開闢的東西橫貫公路,前往中央山脈花蓮等地,考察原住民阿美族的傳統社會組織、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等事項。我們邀請人類學系陳奇祿老師擔任領隊。四十八年八月六日,我們剛抵谷關,次晨驚聞山下發生「八七大水災」,如繼續前進,有山崩路塌的危險,回台中又因道路不通,於是困居谷關十餘日。

▲李守孔老師帶領學生們前往東海岸考察,在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前合影。

  大二暑假,我等再度組隊,前往花蓮考察阿美族、台東考察卑南族,這次是由蘇花公路前進。我們同學以守孔師對大家愛護有加,懇請守孔師為我等領隊,守孔師亦欣然同意,從而有兩個星期的朝夕與共的生活。

▲李守孔老師帶領學生們前往東海岸考察。

  同學們年輕,體力旺盛,在訪問事畢後,就唱歌嬉戲作樂,喧囂吵鬧,守孔師不以為忤,從無不豫之色。晚飯後,守孔師獨居斗室之中,我等不知其作何消遣。一日,我等因事須請李守孔師指示,敲開房門,守孔師手持一卷:《通鑑紀事本末》,開門出見我等。我大為驚訝,一位研究近代史的學者,居然抽空勤讀古書,讓我感佩莫名,畢生難忘。

二、師門恩寵

  我自美返國後,在系中教授「西洋通史」,守孔師平日對我時加照顧,視為子弟。六十年代初,中興大學成立歷史系,由中興大學教務長王天民先生兼任系主任。第二年,系中開有「西洋上古史」一課,據云九月開學至十月底,已有三位教授掛冠求去,需人替補。所以天民主任請守孔師代為覓人,守孔師乃將我推薦天民主任。天民主任初次訪我,對我極讚譽有加,務必要我到台中幫忙。我自忖才疏學淺,學問功力實在不足以教專史,辭之再三。但天民主任乃一忠厚長者,多次光顧寒舍邀請。我一方面感激守孔師的力薦,另一方面感於天民主任的誠意難卻,遂不顧自己的淺薄,毅然接受此一挑戰。從此我在中興大學開始講授「西洋上古史」。

  一年後,因深感體力負荷不了,乃向天民主任請辭。但天民主任堅持不允,務必請我幫忙到底。三年後,王天民主任調任國立編譯館館長,我才藉機辭去中興大學的教職。此一經歷,使我在台大沈剛伯老師退休後,繼剛伯師在台大講授「西洋上古史」一課。不然,我之何去何從,不得而知。今日,我在西洋上古史方面,略有些微成績,讓我不得不感激守孔師的鼎力相助與恩賜,以及天民先生對我的厚道與寬容。

  民國七十七年,我因心臟病突發,住院開刀。術後,許多師長摯友同事同學都來醫院探視,關懷之情,銘感五內。守孔師知訊後,我雖非其入門弟子,但他曾多次前來醫院探望慰問,溫語慰藉,常一坐一小時餘,將我視為家人,關懷之情,溢於言表。

  在歷史系工作匆匆三十餘載,內子因兄姊多在美國,移民赴美。師母知我隻身在台,常邀我至其府上用膳。我雖南人,卻喜食麵食。老師籍隸河南,師母籍隸山東,生活以麵食為主,從而常在李府吃麵條、餃子、滷味等物。師母手藝甚佳,每每飽食而歸。

  一日,見師母展筆為畫,畫作之布局,用色之鮮豔,我甚為喜愛。於是不揣冒昧,請之師母,畫作是否可贈我一幅,師母欣然同意。數日後,命我之其府中取畫。師母為我畫的畫,其實不只一幅,而是兩幅。一幅題為「菜根香」,內有蔬食:白菜、蘿蔔、番茄、花生等物。白菜是該畫的核心,形狀與色彩美麗極了,其他各物亦皆為得意之筆,我見之大喜。那時年輕,以展現豪氣為樂,大口酒,大塊肉,可能老饕之名已傳之在外,而不自知。此畫似乎有規勸我返璞歸真之意,我很是感激,平日在外的生活似乎該收斂檢點一下了。

  另一幅題為「富貴白頭」,畫面高雅美觀,且寓意深厚。「富貴」二字終身不敢想望,但白頭偕老卻是衷心至盼。師母的祝福,我極為感激。我攜之美國,請人裱好。「菜根香」高掛於餐室的牆上;「富貴白頭」高懸在家庭間中。後老師、師母由德州移居加州洛城,我與內人為其接風洗塵,並請二位至窩居稍作巡視。師母見其畫作被我視為拱壁,笑容滿面,狀甚愉快。

三、洛城毗鄰

  民國八十四年,老師師母移民美國,與長公子文宣同住德州休士頓。三位師妹文清、文捷、文瑩亦不時由各地前來探望,同享天倫之樂。惜老師師母不會開車,文宣平日上班,三位千金分別賦歸後,頗感寂廖。不久,老師師母參加休士頓台大校友會,得知我一大學同班同學至交曾野,在休士頓頗為活躍,與之取得聯繫。曾野兄乃是我班書卷獎多次得主,畢業後赴印第安納攻讀中國近代史,因緣際會,改學電腦,成績甚為出色。老師師母旅居休城時,曾野兄時為某一石油公司電腦部大主管,在休城華人中十分活躍。業餘,曾野兄以平劇消遣,唱花臉尤其當行出色。

  曾野兄知老師定居休城後,不時邀請老師師母至其「票房」聆戲(李老師對平劇亦頗喜愛),稍解老師師母旅居異國的孤寂。老師師母早知我定居加州洛杉磯,故平日多以電話聯繫,但終不及見面閒聊親切。

  老師旅居休城初期,似乎每兩三年回台一次。休城回台,須至洛城轉機,飛行時間甚長,頗以為苦。此外,每到夏季,德州酷熱難當,大公子又調到外州工作,老師頗有遷居氣候舒適洛城之念。九二年,老師師母終於遷來洛城,居住在高級華人區,洛城的氣候和飲食的方便,使他們開心之至。老師的新居離我的住處,車程約十五分鐘左右,見面閒聊機會大增。我是洛城中餐館的識途老馬,常陪伴老師師母外出用膳。據我所知,老師師母對我和內人推薦的上海菜館「竹軒」,似乎情有獨鍾。

  老師師母待人誠懇厚道,凡有助於人者,皆全力以赴,深受學生和友朋的讚美。學生常感其關懷之深、之切、之重,不惜飛越千里,前來洛城探望。據我所知,哈佛大學的劉元珠博士,在夫婿陪同下,由波士頓飛來洛城探望老師。老朋友林能士博士,亦由其夫人陪同,由西雅圖飛來洛城慶賀老師八八大壽,真是情深義重喔!林博士曾提議老師九十嵩壽時,召集李門高第至洛城為老師賀壽,然因種種原因未能舉行,但林博士的盛意令人感佩。

  有一兩個禮拜時間,我撥電話向李師師母請安,但多次都打不通,且電話毫無聲息。私心頗為不安,驅車前往探視,李師應門後,看到我極為高興,告訴我說電話壞了將近一個月。對我來說,探望老師本是一個學生應盡之責,老師師母見我之興奮卻是我始料所不及。

四、一代師表

  在歷史系工作的四十餘年中,增長了許多對師長的深刻認識。他們既是經師,又是人師;經師易求,人師難求。李老師既是經師又是人師。

  李老師來台初期,生活艱苦,但始終不忘刻苦求學。進入史學界後,為充實自己的史學知識,奠立自己史學研究的基礎,先後勤讀《資治通鑑》、《通鑑紀事本末》、四史,以廣史識。其次,為更上層樓,開始試筆著述,培養自己的書寫和分析能力。他的最早一部著作乃是《俄帝侵華史》。因交友不慎,被他人盜名,改題為《中俄血戰》一書出版,作者之名當然非李守孔先生。後來老師專事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等身,李門高第,已有詳盡介紹,茲不多贅。

  老師擔任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和博士班導師,門下甚夥。需要指導和批改的論文習作也是滿框盈匣。我偶至老師書房聊天,常見其對同學的論文仔細閱讀、細心修改而不以為苦。他也不因工作忙碌下逐客之令。故李師門生弟子學識文章皆有一定水準。

  難能可貴的是,老師對碩士生、博士生畢業後的就業關懷備至,盡一己之力助其成功。為了替同學找出路,秉性不喜社交的老師,亦不得不與學界人物多方交結酬酢,維持友誼,一旦聞之何處有適合某個學生的工作機會,就極力推薦該生前往應聘,而對方主管基於與老師的情誼以及對老師的信任,無不鼎力玉成其事。此種事例甚多,茲不一一列舉。老師待人謙和,平易近人,即使是非李門弟子,老師亦寵愛有加。如本系中國上古史教授葉達雄先生也是一位謙謙君子,對師長、同輩均禮貌周到,對李師亦執弟子之禮甚恭,深受李師器重與愛護。

  今日學界擔任博士班導師者,十之八九皆以指導博士生人數眾多為榮,至於博士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皆非其關注重點之所在。這就是今日台灣博士約有七千名之眾,實際就業者只有五百餘人之故。老師在學業上對學生循循善誘;在就業問題上對學生關懷備至,真是一位實至名歸的「一代師表」喔!

  最後我以老師的座右銘:「誠誠實實地做人,兢兢業業地做事」,來彰顯老師一生光輝的深厚根基,並藉此來緬懷老師與我之間五十餘載的師生緣。老師好走!弟子劉景輝叩首。

▲李守孔老師與劉景輝老師合影(攝於劉景輝老師臺大畢業典禮)。

▲左起:劉景輝老師、李守孔老師與王曾才老師。

▲李守孔老師、劉景輝老師與張奕善老師參加謝師宴,與同學合影。

▲參加研究生劉熙明結婚喜宴。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製作
電話:33664700  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文學院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