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人簡介-李守孔/林能士
  李守孔教授指導之博、碩士論文目錄/胡平生
各界追思文
  胡平生/永懷守孔師
  古偉瀛/懷師雜憶
  曾華璧/點滴追憶.悼念守孔恩師
  李達嘉/懷念吾師李守孔教授
李黎(鮑利黎)/李守孔老師的晚年
  段昌國/懷念守孔師二三事
  臺大歷史系60級的學生們/恭送李守孔老師_來自60級系友的唁悼
  唐啟華/李守孔教授與東海歷史研究所
  于永廷/敬悼李守孔恩師
  王汎森/懷念李守孔老師
  劉景輝/只留清氣滿人間-悼念李守孔師
  李君山/守孔老師與我


 
李黎(鮑利黎),歷史系五十四年(1965)
 

  跟許多同學一樣,我也是大二那年上「中國近代史」而受教於李守孔老師的。可能我對李師的第一印象也跟許多同學的一樣──兩個字:「方」和「黑」。這麼說絕對沒有不敬之意,李師的身型給我的感覺就是方正結實,跟膚色非常匹配;待他扶著桌子講課,那口渾厚的河南口音更是渾然天成,再速配也沒有了。

  如果以為外型如此「厚實」的教授可能口才不會十分便給,那就大錯特錯了。李師上課,一站上台就接著上堂課結束的部分毫不遲疑的繼續滔滔開講,一條條、一件件全憑記憶敘述,兼及交代出處材料;用功的同學們聽得豐富的史料固然受益良多,而我這種不用功的聽著史實也為之入迷,把李師的太平天國當成驚心動魄的故事來聽。(這麼說,也絕對沒有不敬之意。)許多年後,我這個歷史系的「逃兵」去到蘇州,走進「太平天國忠王府」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李師。

  畢業後出國多年,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竟然在受業四十年之後,在美國加州重逢李師!說來真是有緣,以美國之大、華人之多,李師與我的一位長輩竟然住在南加州同一個城裡、參加同一間教會;而我常去Arcadia探望長輩,聽到他們提及這位「臺大歷史系教授」,非常驚喜,當即趁星期天前往教會,見到李師和師母。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李師的容貌好像「四十年不變」,一眼就認出他來。李師對我當然沒有印象,但是從前的學生出現,他還是顯得很開心;我呈上非史學的「著作」,請他不要怪罪這個逃兵學生,他親切大度的褒獎有加,且與我敘了半天舊。

  我看到的四十年後的李師是一位平和慈祥、頤養天年的老人家。教會的朋友知道他是退休的歷史教授,都尊稱他「李教授」,說他平常話雖不多,聊天講到歷史的時候還是會滔滔不絕。除了教會的「常青團契」,他和師母還參加華人耆英活動中心,生活頗不寂寞。Arcadia一切都方便,中西餐館林立,李師在此地過日子相當自在。

  聽長輩說,李師還喜歡寫舊體詩贈予同輩友朋,詩裡亦不乏歷史典故。二老的家臨近一座孔雀園,院子不小,可以蒔花弄草。據說李師最喜歡的是從家中窗戶就可以看到北邊的山──「悠然見北山」。家中後面還有間小屋作書房、師母的畫室。說到畫室,師母的畫藝在親朋間也是知名的;有一年春節我跟著長輩去教會參加新年活動,師母當眾揮毫,求畫的中西人士絡繹不絕,是那天最受歡迎的一項「表演」。而師母一派閨秀風範,無論索求者多麼擁擠,依然優雅祥和;李師怡然陪伴在旁,和樂情狀令人欣羨。二老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牽手」──兩人無論走到哪裡,總是手牽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個景象感動了老人家也感動了年輕人。

  2009年春天,我回臺北跟同學聚會,提到常有機會去南加州見到李師,同學們便準備了一張問候卡片,與會者簽了名,託我見到李師時呈上。夏天我去Arcadia向李師和師母呈上卡片,李師高興極了,把卡片上一個個名字大聲唸出來,頻頻驚嘆,如見故人;我補充說邢義田也來了,但來不及簽名,他立即不假思索的說出義田夫人的大名林維紅。可見老師那時雖已高齡八六,記憶力還是不輸當年。

  那天我是有備而去,要為老師、師母照張相,把合影傳給同學;而老師也有備而來,華氏90幾度的大熱天,西服、領帶全副盛裝,也真難為他老人家了。我非常高興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見附圖)

  李師與師母鶼鰈情深,師母去年(2013)5月因肺癌辭世,對老師的打擊之大,實在難以想像。之後李師的健康便日漸衰退,終於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隨師母而去,在他倆的天家裡永遠相伴了。

  教友們為李師的追思會印製的「李守孔先生事略」中這樣寫道:「個性內斂,謙和寡言,樸實敬業,疼愛妻兒,熱心幫助親友及學生們,真誠的謙謙君子為先生最佳寫照。」

  相信李師對這段「史實」不會有異議的。

                      (2014年清明寫於美國加州史丹福)

▲2009年夏天,李守孔老師伉儷與鮑利黎女士(右)合影(攝於美國加州Arcadia,鮑利黎女士提供)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製作
電話:33664700  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文學院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