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歷史系中文官網

文史叢刊

《西漢官吏的選任與遷轉》(文史叢刊162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作  者:黃怡君
Art editor Img 出版資訊:臺大出版中心,2024 年 5 月出版,588 頁,ISBN: 978-986-350-837-3
Art editor Img 簡  介:
 

  漢代人才輩出,有才幹的基層小吏可晉升至公卿,頗為後世論史者稱道。本書分析官吏經由各種途徑升遷的難易度,以及循不同路徑遷轉的優劣遲速,藉此探討漢代選拔人才的制度設計,解釋當時如何疏通底層官吏的上升通道。

  由於西漢為人事制度變化發展至穩定的關鍵期,又有較多出土資料,本書所論集中於此時期。全書對西漢政府展開體系性的考察,分為郡縣屬吏、郡縣長吏、郎吏及公府屬吏、宮廷內部官職、地方二千石、九卿、三公幾個部分,分別考察各類職位的遷除途徑及選任標準,以及它們所組成的不同遷轉路徑,解析任不同類別官職對官吏職涯發展的意義。

本書梳理帝制中國早期官僚人事制度的運作,為中國後世的人事制度提供參照基礎。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級研究人員。研究領域為秦漢政治史、制度史,曾在《臺大歷史學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等刊物發表論文。獲 2018 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博士論文寫作獎、2021 年國科會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研究獎。

 Art editor Img 徵選辦法


 

1. 近五學年度畢業之本系博士得依本辦法申請出版其博士論文,申請截止日為每年 月 日。惟不得一稿兩投。

2. 申請者須提交下列資料:
1)論文紙本稿及電子檔
2)論文中文摘要
3)指導教授出版推薦表
4)作者基本資料表(含著作目錄)

3. 申請出版之博士論文由圖書出版暨儀器設備委員會送請一位以上專家審查,每年擇優出版一冊。

4. 當年度未入選之論文,得於期限內依規定重提申請。

5. 本辦法由圖書出版暨儀器設備委員會研議,經系務會議通過,自發布日起施行。

6. 備註:
1)入選者須自行排版、校對。出書後,作者可獲贈 50 本,但無版稅收入。
299 學年度具申請資格者為本系 94-98 學年度畢業之博士,此後類推。
397 學年度獲推薦、但未於 98 學年度遴選出版者,仍適用舊制,無條件列入 99-100 學年度候選名單。
498 學年度之博士生,於新法通過前畢業者適用舊制,獲推薦出版者無條件列入 99-101 學年度候選名單;新法通過後畢業者則適用新制,99-103 學年度(含)可提出申請。
594-97 學年度畢業時未獲指導教授推薦出版者,適用新制,系辦將主動通知。欲申請者可將論文修訂版送請指導教授審閱,如獲推薦,即依時程提出申請。
6)論文部分章節已另行發表者,仍可提出申請;惟全文如已投交其他出版社審閱中,請勿再向本系申請。
7)重新申請者可提供修訂版論文及著作目錄。

7. 業務聯絡人:
臺大歷史系陳南之助教,Email: ncchen@ntu.edu.twTel: 886-2-33664702
Fax886-2-23620028Add106319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序號 作者 書名 系別 指導教授 碩/博 畢業學年 出版年月 頁數
162 黃怡君 西漢官吏的選任與遷轉 歷史 閻鴻中 109 113.5 588
161 蔡瑩瑩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書寫與文化記憶 中文 李隆獻 107    
160 吳國聖 蒙古帝國王族世系譜研究 歷史 張廣達
甘懷真
104 113.3 520
159 狄君宏 魏晉服議中的經權研究 中文 葉國良 106    
158 張維玲 從天書時代到古文運動︰北宋前期的政治過程 歷史 梁庚堯 103 110.12 361
157 葉叡宸 地因人重,即景見心:清代地方園林志的典範追尋與文本重構 中文 曹淑娟 108    
156 游逸飛 製造「地方政府」——戰國至漢初郡制新考 歷史 邢義田 102 110.11 396
155 吳品萫 詩中「詩」:《全唐詩》中論詩詞彙之考察 中文 鄭毓瑜 104 111.8 420
154 黃麗君 化家為國:清代中期內務府的官僚體制 歷史 陳國棟 103 109.5 395
153 賴佩暄 危言盛世——中國當代長篇小說歷史敘事(2000-2015 中文 梅家玲 105 111.4 458
152 蕭明禮 「海運興國」與「航運救國」:日本對華之航運競爭(1914-1945 歷史 黃富三
陳慈玉
100 106.9 474
151 陳盈瑞 南宋本朝史觀及其三代論述之研究——以《皇朝大事記》為主軸 中文 何澤恆 102    
150 李如鈞 學校、法律、地方社會──宋元的學產糾紛與爭訟 歷史 梁庚堯 100 105.11 288
149 姜義泰 北宋《春秋》學的詮釋進路 中文 張素卿 101    
148 林正慧 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清代至戰後的追索(缺) 歷史 黃富三 101 104.2 558
147 沈凡玉 六朝同題詩歌研究 中文 王國瓔
齊益壽
99 104.11 610
146 鄭雅如 親恩難報——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 歷史 李貞德
甘懷真
98 103.1 393
145 蘇德昌 《漢書.五行志》研究 中文 李偉泰 99 102.1 716
144 王安泰 再造封建——魏晉南北朝的爵制與政治秩序(缺) 歷史 陳弱水
甘懷真
98 102.4 384
143 楊佳嫻 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 中文 梅家玲 98 102.8 599
142 張文昌 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與國家社會(缺) 歷史 高明士 95 101.5 585
141 涂雲清 蒙元統治下的士人及其經學發展 中文 何澤恆 97 101.6 554
140 廖宜方 唐代的歷史記憶 歷史 陳弱水
甘懷真
98 100.5 605
139 曾守仁 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 中文 鄭毓瑜 97 100.1 422
138 呂世浩 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 歷史 阮芝生 96 98.12 382
137 邴尚白 葛陵楚簡研究 中文 周鳳五 95 98.12 439
136 王仁祥 人倫鑒識起源的學術史考察(魏晉以前)(缺) 歷史 阮芝生 93 97.12 416
135 簡良如 《文心雕龍》研究——個體智術之人文圖象(缺) 中文 方 瑜 95 97.12 487
134 汪正晟 以軍令興內政——徵兵制與國府建國之策略與實際(1928-1945 歷史 陳永發 95 96.12 297
133 劉欣寧 從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漢初的繼承制度(缺) 歷史 邢義田 95 96.12 196
132 紀志昌 兩晉佛教居士研究 中文 林麗真 95 96.12 544
131 李文鈺 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 中文 方 瑜 93 95.12 868
130 黃子寧 天主教在屏東萬金的生根發展(1861-1962(缺) 歷史 許雪姬 93 95.12 383
129 張藝曦 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 (缺) 歷史 王汎森 94 95.12 511
128 高郁雅 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 1949 歷史 胡平生
林能士
90 94.12 319
127 周玟慧 從中古音方言層重探《切韻》性質——《切韻》、《玄應音義》、《慧琳音義》的比較研究 中文 梅 廣 92 94.11 266
126 吳俊德 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辭研究 中文 許進雄 91 94.1 516
125 陳淑娟 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 中文 楊秀芳
江文瑜
92 93.1 416
124 朱開宇 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宋明間的徽州,1100-1644 歷史 梁庚堯 92 93.8 420
123 顧立誠 走向南方——唐宋之際自北向南的移民與其影響 歷史 王德毅 90 93.6 296
122 孟淑慧 朱熹及其門人的教化理念與實踐 歷史 梁庚堯 90 92.8 459
121 羅 因 「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 中文 林麗真 90 92.7 399
120 卓清芬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中文 吳宏一 88 92.3 434
119 盧桂珍 慧遠、僧肇聖人學研究 中文 林麗真 87 91.1 272
118 唐立宗 在「盜區」與「政區」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演化(缺) 歷史 徐 泓 90 91.8 587
117 陳致宏 德國史家朵伊森(J.G.Droysen)的歷史思想與現實意識──以《希臘化時代史》為研究對象 歷史 周樑楷 89 91.6 184
116 黃金文 方言接觸與閩北方言演變 中文 龔煌城 88 90.12 370
115 謝明陽 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 中文 何澤恆 88 90.1 334
114 鄭雅如 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 歷史 李貞德 88 90.9 250
113 盧明瑜 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 中文 方 瑜 87 89.6 528
112 黃文斐 維科《新科學》之中古性 歷史 楊肅献 87 89.6 138
111 黃煜文 傅柯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 歷史 周樑楷 87 89.6 202
110 莊明興 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 歷史 陳弱水 86 88.6 242
109 賀廣如 魏默深思想探究——以傳統經典的詮說為討論中心 中文 古清美 86 88.6 281
108 許子漢 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 中文 曾永義 86 88.6 663
107 謝佩芬 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 中文 黃啟方 85 87.6 528
106 費絲言 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 歷史 徐 泓 85 87.6 371
105 張維屏 紀昀與乾嘉學術 歷史 王汎森 85 87.6 343
104 陳元朋 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 歷史 王德毅 84 86.4 324
103 彭美玲 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 中文 葉國良 84 86.4 306
102 蔡璧名 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缺) 中文 林麗真 84 86.4 380
101 陳翠英 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缺) 中文 樂蘅軍
張 亨
83 85.6 319
100 周敘琪 一九一O~一九二O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 歷史 黃進興 83 85.6 247
99 黃玫茵 唐代江西地區開發研究 歷史 高明士 83 85.6 275
98 王仁祥 先秦兩漢的隱逸 歷史 阮芝生 82 84.5 264
97 劉少雄 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 中文 吳宏一 82 84.5 432
96 洪淑苓 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 中文 曾永義 82 84.5 619
95 康韻梅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缺) 中文 葉慶炳
樂蘅軍
81 83.6 260
94 王鴻泰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歷史 李永熾 81 83.6 241
93 劉馨珺 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 歷史 王德毅 81 83.6 247
92 李君山 為政略殉——論抗戰初期京滬地區作戰 歷史 李守孔 79 81.12 300
91 曾陽晴 無善無惡的理想道德主義 中文 張 亨 77 81.12 188
90 李惠綿 王驥德曲論研究 中文 曾永義 76 81.12 342
89 張素卿 左傳稱詩研究 中文 張以仁 79 80.6 316
88 李訓詳 先秦的兵家 歷史 阮芝生 78 80.6 270
87 張隆志 族群關係與鄉村臺灣—— 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和理解 歷史 曹永和 79 80.6 309
86 邱澎生 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 歷史 徐 泓 77 79.6 246
85 蔡 瑜 高棅詩學研究 中文 吳宏一 73 79.6 297
84 江淑惠 齊國彝銘彙考 中文 龍宇純 73 79.6 378
83 徐芳敏 釋名研究 中文 杜其容 73 78.6 265
82 王世宗 南宋高宗朝變亂之研究 歷史 王德毅 76 78.6 200
81 李榮泰 湘鄉曾氏研究 歷史 李守孔 77 78.6 214
80 簡惠美 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 歷史 李永熾
黃俊傑
76 77.6 195
79 鄭毓瑜 六朝文氣論探究(缺) 中文 齊益壽 73 77.6 182
78 李隆獻 晉文公復國定霸考 中文 張以仁 72 77.6 518
77 楊儒賓 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缺) 中文 張 亨 71 76.6 166
76 王健文 戰國諸子的古聖王傳說及其思想史意義 歷史 黃俊傑 75 76.6 167
75 呂春盛 北齊政治史研究——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 歷史 鄭欽仁 75 76.6 314
74 翁佳音 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 一八九五~一九O二 歷史 徐先堯
黃富三
73 75.6 235
73 沈 冬 南管音樂體制及歷史初探(缺) 中文 曾永義 71 75.6 250
72 蔣秋華 宋人洪範學 中文 程元敏 70 75.6 269
71 張蓓蓓 東漢士風及其轉變(缺) 中文 何佑森 67 74.6 185
70 吳慧蓮 東晉劉宋時期之北府 歷史 鄭欽仁 72 74.6 244
69 黃福得 邁涅克的國家觀念 歷史 徐先堯 72 74.6 155
68 沈松僑 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缺) 歷史 李守孔
侯 健
71 73.6 312
67 魏岫明 國語演變之研究 中文 丁邦新 70 73.6 153
66 洪國樑 王國維之詩書學 中文 程元敏 68 73.6 302
65 陳芳英 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 中文 張 敬 66 72.6 188
64 方惠芳 曹錕賄選之研究 歷史 李守孔 70 72.6 215
63 賴惠敏 明代直隸賦稅制度的研究 歷史 劉翠溶
徐 泓
70 72.6 201
62 王碧華 王翬研究 歷史 李霖燦 70 71.6 118
61 陳幸蕙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研究 中文 張 健 66 71.6 205
60 賴芳伶 閱微草堂筆記研究 中文 葉慶炳 64 71.6 125
59 謝碧霞 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 中文 張 敬 67 70.6 366
58 鄒紀萬 兩漢土地問題研究 歷史 傅樂成 68 70.6 265
57 曾華璧 民初時期的閻錫山民國元年至十六年 歷史 李守孔 68 70.6 204
56 林瑞明 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 歷史 侯 健
楊友濂
李守孔
65 69.6 242
55 葉國良 宋人疑經改經考(缺) 中文 屈萬里 66 69.6 204
54 何澤恆 歐陽修之經史學(缺) 中文 鄭 騫 64 69.6 233
53 戴景賢 北宋周張二程思想之分析(缺) 中文 何佑森 64 68.6 161
52 陳 華 捻亂之研究 歷史 李守孔 64 68.6 145
51 康 樂 唐代前期的邊防 歷史 傅樂成 64 68.6 224
50 黃寬重 晚宋朝臣對國是的爭議——理宗時代的和戰、邊防與流民 歷史 陶晉生
王德毅
63 67.2 188
49 古清美 黃梨洲之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缺) 中文 何佑森 63 67.2 174
48 夏長樸 兩漢儒學研究(缺) 中文 何佑森 63 67.2 164
47 林麗真 王弼及其易學(缺) 中文 戴君仁 62 66.2 206
46 梁庚堯 南宋的農地利用政策 歷史 林瑞翰 63 66.2 200
45 黃清連 元代戶計制度研究 歷史 陶晉生 63 66.2 231
44 胡平生 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 歷史 李守孔 62 65.6 232
43 李偉泰 兩漢尚書學及其對當時政治的影響(缺) 中文 屈萬里 61 65.6 203
42 陳萬益 金聖歎的文學批評考述(缺) 中文 臺靜農 62 65.6 122
41 蕭 璠 春秋至兩漢時期中國向南方的發展 歷史 李宗侗 61 62.12 240
40 周學武 唐說齋研究(缺) 中文 戴君仁 59 62.12 128
39 姜公韜 王弇州的生平與著述 歷史 夏德儀 60 63.12 118
38 林能士 清季湖南的新政運動 歷史 李守孔 59 61.12 146
37 黃沛榮 周書周月篇著成的時代及有關三正問題的研究(缺) 中文 屈萬里 59 61.12 118
36 李元貞 黃山谷的詩與詩論(缺) 中文 鄭 騫 59 61.12 153
35 吳春山 陳同甫的思想(缺) 中文 戴君仁 58 60.12 224
34b 張光裕 先秦泉幣文字辨疑(缺) 中文 屈萬里 58 59.12 183
34a 羅龍治 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缺) 歷史 傅樂成 59 60.12 127
33b 邵 紅 敦煌石室講經文研究(缺) 中文 臺靜農 57 59.12 134
33a 黃敏枝 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缺) 歷史 傅樂成 59 60.12 158
32 莊吉發 京師大學堂 歷史 李守孔 58 59.8 201
31 施淑女 九歌天問二招的成立背景與楚辭文學精神的探討(缺) 中文 臺靜農 57 58 116
30 趙雅書 宋代的田賦制度與田賦收入狀況 歷史 方 豪 57 58.12 172
29 樂蘅軍 宋代話本研究(缺) 中文 張 敬 56 58.12 234
28 阮芝生 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缺) 歷史 許倬雲 57 58.8 218
27 王保珍 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缺) 中文 臺靜農 49 58.8 249
26 許進雄 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缺) 中文 屈萬里 56 57.6 222
25 齊益壽 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理想(缺) 中文 戴君仁 55 57.4 103
24 李永熾 福澤諭吉社會思想之研究 歷史 陳固亭
許倬雲
55 57.3 372
23 黃然偉 殷禮考實(缺) 中文 屈萬里 54 56.7 124
22 孫會文 梁啟超的民權與君憲思想(缺) 歷史 夏德儀
李定一
54 55.7 206
21 張 健 滄浪詩話研究(缺) 中文 臺靜農 54 55.7 155
20 陳文石 明洪武嘉靖間的海禁政策(缺) 歷史 夏德儀 49 55.8 175
19 蕭啟慶 西域人與元初政治(缺) 歷史 姚從吾 52 55.6 135
18 王貴苓 陶淵明及其詩的研究(缺) 中文 王叔岷 48 55.5 102
17 林文月 謝靈運及其詩(缺) 中文 鄭 騫 48 55.5 110
16 莊 因 話本楔子彙說(缺) 中文 臺靜農 53 54.12 177
15 鄭再發 蒙古字韻跟八思巴字有關的韻書(缺) 中文 董同龢 51 54.4 110
14 鄭欽仁 北魏中書省考(缺) 歷史 余又蓀 53 54.2 155
13 田宗堯 論衡校證(缺) 中文 王叔岷 52 53.12 255
12 張奕善 明代中國與馬來亞的關係(缺) 歷史 夏德儀
李宗侗
53 53.1 127
11 楊承祖 張九齡年譜附論五種(缺) 中文 鄭 騫 48 53.6 162
10 彭 毅 錢牧齋箋註杜詩補(缺) 中文 臺靜農 50 53.1 249
9 王家儉 魏源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缺) 歷史 李宗侗 52 53.1 194
8 劉家駒 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缺) 歷史 李宗侗 52 53.1 218
7 陳捷先 滿洲叢考(缺) 歷史 李宗侗
廣 祿
49 52.6 142
6 周富美 墨子假借字集證(缺) 中文 王叔岷 48 52.6 317
5 陶晉生 金海陵帝的伐宋與采石戰役的考實(缺) 歷史 姚從吾 48 52.5 193
4 張 亨 荀子假借字譜(缺) 中文 戴君仁 48 52.5 341
3 孫同勛 拓拔氏的漢化(缺) 歷史 勞貞一 49 51 198
2 金嘉錫 說苑補正(缺) 中文 王叔岷 49 51.1 240
1 杜維運 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缺) 歷史 李宗侗 48 51.1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