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歷史系中文官網

史原

 《史原》復刊第十五期(總第三十六期)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史原》編輯委員會編
Art editor Img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24 年 9 月,154 頁。
Art editor Img 本期目錄:
 

※ 專題論文

Chuang, Chen-yuan David. “Separating Life and Death: Function and Ritu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Haoli Elderly Imagery in Liao and Jin Tombs in the Shanhou Region."

※ 書 評

王冠淇,〈文史之間:評 Zeb Raft, The Threshold: The Rhetoric of Historiograph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林靚融,〈書評:Hsiao-wen Cheng, Divine, Demonic, and Disordered: Women without Men in Song Dynasty China

陳冠傑,〈評介 Henrietta Harrison,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 ──兼論清代翻譯研究的嘗試:從繙譯觀念與朝貢體制談起〉

 

Art editor Img
《史原》論壇網站連結

Art editor Img 復刊說明


 

《史原》創刊於 1970 年,主要刊載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類相關文章。因應國內外學術環境的轉變,《史原》於 2010 年復刊並改版,由衷期盼海內外學界先進給予本刊批評指教。

《史原》復刊由《史原》論壇主辦、臺大歷史系協辦,廣邀海內外歷史學研究生、青年學者共同耕耘這塊園地。本刊刊載專題論文、研究討論、學術書評,追求更嚴謹的史學訓練;也鼓勵發表學術書介、研究回顧、研究札記、史料或學術文章的考證、校釋或翻譯、學術文評、敘事史學、歷史小說、報導文學、紀錄片前言等各種體裁的文章,嘗試創造更多元的史學風貌。為了在多元與嚴謹之間取得平衡,本刊採雙匿名審查制,每期均邀集專家學者從嚴審查稿件,幫助研究生發表正式、受學界承認的文章。

我們希望透過《史原》復刊,讓臺大歷史學研究所內部能產生更多學術對話、舉辦更多學術活動、成立更多學術群體。期待《史原》能再次獲得眾人支持,成為臺大歷史學研究所與海內外學子共同交流的平臺。

 

Art editor Img 祝福《史原》復刊


 

文/甘懷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系主任任期:2008-2014

《史原》要復刊了。在多位研究生同學的努力下,停刊多年的《史原》雜誌編輯工作得以重新啟動,復刊在望。

《史原》是本系的代表性刊物,創立於 1970 年。該期刊刊載本系研究生的論文,歷來都是由博士生為主的研究生負責編務、出版。我個人也曾是作者,發表過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史原》好像是記錄我的青春,故我有很深的感情。近年來,因為多種條件的不配合,《史原》停刊多年。大家也一直在籌劃復刊。

去年(2009)年底,我們召開研究生的公聽會,與研究生一起討論復刊事宜。因為這是一份研究生的期刊,編務應由研究生組織自主完成。我們必須堅持這個傳統,而且也相信年輕世代會有新的創意。結果,那次公聽會中,與會的研究生們提出了許多建議,也有一群同學願意承接編務。我聽從各方意見,商請博一游逸飛先生負責籌組編委會,並再由編委們建立自己的組織章程與投稿、編務規定。目前這些工作也大致完成。其細節則由該編委會向各位說明。

研究生們在傳統與創新中找尋復刊之路。《史原》是一份光榮的期刊,我們不能忘記這一路走來,過去的編者、作者,多數至今仍耕耘於史學園地,成果斐然。但新世代畢竟有新創意,編輯委員的研究生們作了一些極有創意的事──我們看到了「史原論壇」的設置。將來《史原》不再是臺大歷史系研究生的機關報,而是一個學會的刊物。而且這個學會將跨越校際的界限,成為志同道合者的組織。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在「史原論壇」的架構下,創設了「學群」:如中國上古史、中國現代史、臺灣史等,編委同時也是學群的召集人。每個學群再帶動各種讀書會。將來學群的業績也藉由論壇與刊物的管道公諸於世,年輕人的活力為我們見證了新世代的來臨。

辦學術期刊不易,持續發行更難,其實我沒有這麼樂觀,但過程比結果重要。為理想奮鬥的過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我想歷史學者最可以看透這一點。會務諸事願與研究生朋友互勉。我也拜託各校青年學者的共同加入,不限臺大。雖因刊物與學會運作需要行政支援,故會址設在臺大歷史系,但《史原》會是一個獨立的刊物。也懇請曾關心《史原》的學界前輩、同道,多給年輕人建議、鼓勵。最後,我也謝謝編委們的努力與付出。努力會有代價,其實你們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四十不惑」。《史原》成立至今四十年了。我們一起為它的重生祝福。

 

Art editor Img 稿約


  1. 《史原》(以下簡稱本刊)創刊於 1970 年,主要刊載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研究生學術類相關文章。因應國內外學術環境的轉變,於 2010 年進行改版,由衷期盼海內外學界先進批評指教。
  2. 本刊接受史學專題論文(中文不超過三萬字,英文不超過一萬五千字為原則)、研究討論(中文不超過二萬字,英文不超過一萬字為原則)、書評論文(中文不超過一萬字,英文不超過五千字為原則)、學術書評(中文不超過五千字,英文不超過二千五百字為原則)。特約稿件則不在此限。
  3. 本刊亦接受史料的考證或校釋、翻譯(史料或論文)、學術論文評論、敘事史學、歷史小說、報導文學、紀錄片前言等多元體裁。
  4. 來稿由編委會初審後,再送交專家學者評審。評審人寫出審稿意見書後,由編委會討論是否採用。審查採雙匿名方式,作者與評審人之姓名互不透露,故文中請勿出現足以辨識作者身分之資訊。
  5. 本刊為年刊,每年九月出刊,當期截稿日為四月一日。凡經審查通過刊登之文章,可向本刊申領「審查通過證明」。刊稿時間則須配合本刊作業。未獲刊登之文稿,本刊將儘速通知作者,然恕不退還來稿。
  6. 來稿請務必依照本刊「撰稿格式」寫作。通過刊登之文稿,本會編輯部將對其格式、文句進行修改,惟作者擁有最終決定權。
  7. 來稿刊出後,不付稿酬,一律贈送作者當期刊物兩本、抽印本二十本。
  8. 請勿一稿多投。來稿以未曾發表者(含網路發表或專書)為限。會議論文請查明該會議無出版論文集計畫。若有一稿多投或其他違反學術倫理之情事,往後不再接受該作者投稿。
  9. 來稿請用真實姓名,並附所屬學校機構、職稱、目前學籍之指導老師(若無可略)、通訊地址、電話、電子郵件信箱地址。投稿者請至官方網站下載「文稿相關資料表」,填妥後與來稿一併繳交。
  10. 來稿請使用 Microsoft Word 或相容軟體輸入,以電子郵件附加檔方式寄至本刊電子郵件信箱。文中若有特殊字體、圖檔、造字,請另寄紙本文稿至本刊編委會,並自留底稿。
  11. 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著作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 請作者先行取得著作權持有者之同意;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投稿者負擔法律責任, 與本刊無關。
  12. 本刊同步發行電子期刊,作者來稿須同意本刊同步電子出版方能採用。文稿經審查通過後,作者即同意授權本刊,並得再授權本刊或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同意合作之單位,依著作授權書同意之規定,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文稿作者若不同意上述條文,本刊有退稿權利。
  13. 當期《史原》的作者,有義務參加《史原》所召開之發表會。
  14. 來稿電子檔或紙本檔請逕寄本刊編委會,郵寄地址為:
    《史原》編輯委員會
    106319)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臺灣大學歷史系
    電 話:886-2-3366-4702
    傳 真:886-2-2362-0028
    E-mailshiyuan1970@gmail.com
    官 網:https://shiyuan1970.wordpress.com/

 Art editor Img 撰稿格式


  1. 請用橫式書寫。英文稿請隔行打列。
  2. 文稿請按題目、作者、中英文提要、中英文關鍵詞、簡目、正文、圖片、引用書目之次序撰寫。節次或內容編號請按一、(一)、1、(1)……之順序排列。中英文提要請勿超過五百字。
  3. 請一律用新式標點符號。《》用於書名,〈〉用於論文及篇名,引文請用「」表示。古籍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史記.游俠列傳》。除破折號、省略號各佔兩格外,其餘標點符號均佔一格。
  4. 正文每段第一行空兩格。獨立引文則每行縮三格,不必加引號。
  5. 請一律用腳註。註釋號碼一律用提高之半形化阿拉伯數字。註號應放在標點符號之後。
  6. 第一次提及的帝王或年號請附加公元紀年。例如:昭帝元鳳三年(78 B.C.),唐大曆(766-779)年間。干支及其他中外非公曆紀年,亦請括注公曆。外國人名第一次提及時,請附原名。正文中紀年,請用中文數字。
  7. 引用專書或論文,請用下列格式:
    a.中日韓文專書: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公元年分),頁碼。例如:沈剛伯,《史學與世變》(臺北:水牛出版社,1989),頁120
    b.中日韓文論文:作者,〈篇名〉,《刊物名稱》×卷×期(公元年份,出版地),頁碼。例如:方豪,〈鹿港之「郊」〉,《現代學苑》第9卷第3期(1972,臺北),頁1-12
    c.西文專書、論文格式,請比照中日韓文格式,惟西文書名及期刊名請用斜體字,西文篇名請加“ ”。其他未規定之格式,請採用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 The Manual of Style 1993年第14版有關人文學門之規範。例如:Mary Evans, Introducing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ought (Cambridge, England: Polity Press, 1997), pp. 50-51.
  8. 第一次引書或文章時應註明全名及出版項,第二次以後可用簡稱。
  9. 引用原版或影印版古籍,請務必註明版本與卷頁。影印版古籍請註明現代出版項。例如:〔宋〕姚鉉編,《唐文粹》,《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影印元翻宋小字本),卷12,頁1
  10. 圖表照片須註明資料來源,並加編號。引用時請註明號碼,請勿使用「如前圖」、「見右表」等表示方法。圖表、照片限用黑白,並儘量置於正文之後。
  11. 來稿如附有引用書目,其格式請比照腳註中之引書格式,然出版項不加(),西文之姓氏亦須改置於前。書目請按文獻史料(檔案、原典、考古報告等)、近人著作(中日韓文在前、西文在後)之次序分類列出。近人著作請按出版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年代早者在前)。

 Art editor Img 編委會規約


  1. 《史原》編委會由主編一位、各學群編委各一位與專業編輯組成。學群依據研究領域之別,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中古史、宋遼金元史、明清史、中國近現代史、臺灣史、世界史七學群,各學群須推舉一人擔任《史原》編輯委員,且各學群須延請一老師擔任顧問,以備諮詢。凡有意成立新學群者達五人以上,經編委會同意,即可成立新學群,新學群須推舉一人擔任《史原》編輯委員。
  2. 《史原》編輯委員,原則上任期一年,當期《史原》出版後交接,得連任。第一屆《史原》編輯委員會由《史原》編輯委員組成,編委會內部推舉主編一位。每屆編委會應推舉下屆主編,經當屆主編同意後擔任。主編須具有擔任《史原》編輯委員的經驗。每屆學群編委得推薦下屆學群編委,經當屆主編同意後擔任《史原》編輯委員。主編與編輯委員獲臺大歷史系頒與證書一紙。
  3. 《史原》編輯委員會負責《史原》之刊行,可修改《史原》編委會規章與《史原》稿約、撰稿格式等規定,決定當期《史原》的內容取向、處理相關事務,參考審查意見、決定來稿的刊登與退稿。當編委會內部無法取得共識時,採多數決(持同樣意見者,超過全部編委人數二分之一以上,始稱多數)。若雙方人數相同,方由主編決定。
  4. 學群編委須負責該學群之投稿、校稿等事務。專業編輯分刊物編輯、網頁編輯、英文編輯。刊物編輯負責《史原》的刊物編輯事務,網頁編輯負責《史原》相關網路事宜,英文編輯負責修訂《史原》的英文內容。
  5. 若編輯委員不孚眾望,《史原》編輯委員會內部可罷免之(贊成人數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被罷免者須推薦下任編委。
  6. 作者獲贈當期兩冊,抽印本二十本。
 

《史原》復刊第十六期(總第三十七期) 編委會


主  編 黃宥惟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梁畹筠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黃子晏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羅星如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廖子萱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張佳蓓 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楊雅蓉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葉宇軒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吳昌峻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英文編輯 林楷文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十五期(總第三十六期) 編委會


主  編 黃文信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黃建龍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林鴻哲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王亭方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黎駿澂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張志誠 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黃宥惟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簡峙瑜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吳昌峻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史原》復刊第十四期(總第三十五期) 編委會


主  編 蔡旻遠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王紫讓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張哲僥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人間.環境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
編輯委員 周余霑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王 威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黃文信 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姚惠耀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曾凱文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吳昌峻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喬淇奧
G. Bobyk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
 

《史原》復刊第十三期(總第三十四期) 編委會


主  編 施厚羽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朱亦文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王齊聖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吳大衛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林 佳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蔡旻遠 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丁 平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余玟欣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日本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研究推進中心 學術研究員
編輯委員 黃方碩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喬淇奧
G. Bobyk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十二期(總第三十三期) 編委會


主  編 倪管嬣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施厚羽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編輯委員 施天宇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德國漢堡大學寫本文化研究中心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游騰元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王天駿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林彥佑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陳恬緣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黃方碩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班天瑞
T. Bennett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喬淇奧
G. Bobyk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十一期(總第三十二期) 編委會


主  編 吳政緯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王煥文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師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張瑜庭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黃方碩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孫欲容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倪管嬣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洪群哲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劉容安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藝術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詹前倬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李亞臻 英文編輯 荷蘭萊頓大學考古系 碩士
 

《史原》復刊第十期(總第三十一期) 編委會


主  編 許 滸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石昇烜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黃庭碩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蘇育成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吳政緯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重方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清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增田高志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尤智威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政大政治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洪麗崴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詹前倬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李亞臻 英文編輯 荷蘭萊頓大學考古系 碩士
 

《史原》復刊第九期(總第三十期) 編委會


主  編 謝仁晏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彭奎翰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胡馨怡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許 滸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蔡仲岳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李旻恆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楊朝傑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李學禮 世界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洪麗崴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李亞臻 英文編輯 荷蘭萊頓大學考古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八期(總第二十九期) 編委會


主  編 丘文豪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林昇達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施厚羽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吳政龍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謝仁晏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黃琬柔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林聖峰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黃紳原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洪麗崴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陳珮瑩 英文編輯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圖資系資訊科學 博士生
 

《史原》復刊第七期(總第二十八期) 編委會


主  編 許秀孟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胤豪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林牧之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王子涵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政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何幸真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丘文豪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李盈佳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劉容安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研究 碩士
編輯委員 林榮盛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周姿吟 英文編輯 英國牛津大學當代南亞研究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六期(總第二十七期) 編委會


主  編 高震寰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歐陽宣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張哲僥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胡芷嫣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蔡松穎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許秀孟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曾獻緯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禹仲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英國牛津大學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石昇烜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康 傑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五期(總第二十六期) 編委會


主  編 楊曉宜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高震寰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林慧芬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張維玲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鹿智鈞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漢璋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李鎧揚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許逸涵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歐陽宣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雷岱騰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四期(總第二十五期) 編委會


主  編 韓承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歐陽宣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楊曉宜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楊承叡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謝仁晏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蘇聖雄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育麒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曾沅芷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蔡佩玲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商哲雅 英文編輯 美國賓州大學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三期(總第二十四期) 編委會


主  編 黃麗君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高震寰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黃庭碩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毛元亨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吳景傑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韓承燁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吳俊瑩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建元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蘇婉婷 網頁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劉昱妤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馬斐力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史原》復刊第二期(總第二十三期) 編委會


主  編 陳建守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李修平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傅 揚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吳挺誌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黃麗君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陳慧先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吳鴻毅 西洋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蘇婉婷 網頁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劉昱妤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生
編輯委員 艾立德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
 

《史原》復刊第一期(總第二十二期) 編委會


主  編 游逸飛 中國古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黃旨彥 中國中古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碩士
編輯委員 張維玲 宋遼金元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潘志群 明清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陳建守 中國近現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查 忻 臺灣史學群召集人 臺大歷史系 博士候選人
編輯委員 吳立仁 刊物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邱士杰 網頁編輯 臺大歷史系 博士生
編輯委員 貝大偉
David Bell
英文編輯 臺大歷史系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