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歷史系中文官網

學士論文目錄

 Art editor Img 學士論文目錄 · 111~120


學年度 姓名 題名 指導教授
111 莊鎮元 蒙元保定張氏家族的知識網絡與儒學實踐 許雅惠
111 林宏鎮 蔡元培《中學修身教科書》中的倫理實踐與近代中國道德重建 韓承樺
111 陳冠傑 朝覲往來:清代朝覲制度研究 甘懷真
112 戴肖伶 宋初御史臺司法審判職權——以太祖至真宗朝為例 方震華
112 郭怡君 天人、古今、一家:《史記・天官書》新論 張嘉鳳
112 張慧心 我「負」丹青:吳冠中(1919-2010)風景畫演遷的影響動因 劉巧楣

 Art editor Img 學士論文目錄 · 100~110


學年度 姓名 題名 指導教授
100 陳禹仲 喧囂的蜂巢:十八世紀初期英格蘭的政治社會思想轉型 陳慧宏
100 陳柔竹 傳記書寫與社會關懷——以蓋斯凱爾及其所著《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為中心的分析 秦曼儀
101 丁 平 臺灣恆春半島在地社會在外力衝擊下的自主性角色及其肆應(1867-1874 周婉窈
101 劉容安 Vanessa Bell: From Abstraction to Figurative and A Room with a View 劉巧楣
101 鐘雅薰 從青銅豆看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藝術創新的意涵 許雅惠
102 堀江賢一 日治初期臺灣公共埤圳規則的制定背景及其過程 李文良
102 謝 璿 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一世紀銅鼓的功能與改製 許雅惠
102 黃銘恩 二里頭至殷墟時期的綠松石研究 許雅惠
102 楊景堯 皇帝擔任剃髮者:北魏政治與佛教關係的詮釋 甘懷真
102 朱明希 魏晉「國家法典」的考察 甘懷真
103 羅莉婷 戰後臺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家屬政治犯化與生命歷程 陳翠蓮
103 林聖峰 新聞宣傳和情治工作——二二八事件中中央社臺北分社角色 陳翠蓮
103 林孟潔 十九世紀全球經濟與文化視角下的清代臺灣茶業及其貿易體系 羅士傑
103 胡安美 1920年代葬禮看「國」到「民」的思潮變遷——以大隈重信的「國民葬」、孫文的「國葬」與蔣渭水的「大眾葬」為例 顏杏如
103 劉以潔 連接平行時空:海那邊的百年 羅士傑
103 李京屏 日治時期圖書館的想像、論述與實踐 顏杏如
103 林宣瑋 從一個經濟學的悖論談中共 1949 年惡性通澎治理政策 陳永發
103 許美欣 基督教婦女與 20 世紀香港社會 羅士傑
103 馬學毅 《通典.兵典》變例問題辨析 閻鴻中
103 張耿維 高雄眷村的空間變遷與社會組織 1945~1980 呂紹理
103 柯佳蕙 好日子-劇本呈現- 羅士傑
104 張容兒 綠窗剩有昔年詩:從袁家三妹看清代才女的姊妹關係 衣若蘭
104 曹律麟 西漢詔舉賢良性質探討——從文帝到宣帝 閻鴻中
104 涂欣凱 日治時期的司法形象:以瀧口民三檢察官收賄事件為契機 顏杏如
104 洪煜翔 歷史中的奇蹟:《後漢書.方術列傳》的敘事模式定稿 閻鴻中
105 張智恆 再探瑪格麗特.布萊辛頓伯爵夫人的《社會的受害者》:時尚、家務書寫以及貴族家務婦女典範的塑造 秦曼儀
105 吳昌峻 鴨片危機中的商業轉機:羅伯特賓奈特福貝斯與中美交流 陳慧宏
106 許鈞雅 重生八二二小說 羅士傑
106 陳志剛 「臺灣人的聲音,日本人聽見了嗎?」——近代日本新聞媒體場域中的殖民地臺灣政治運動(1921 年~1934 年) 顏杏如
106 張辰瑋 台灣福音派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羅士傑
106 陳羿彣 淺談梵谷少女肖像畫中的多樣特質 劉巧楣
106 張嘉顯 臺東撫墾署長曾根俊虎轄區視察及其蕃民撫育政策之形成(1896 年 月至 月) 周婉窈
106 黃方碩 從名臣到儒者:宋代張良和諸葛亮形象的論辯 方震華
106 蔡宗平 鸞堂信仰與地方社會之關係:以高雄意誠堂為核心 呂紹理
106 沈唯甯 從叛教到叛國——由一場自殺論辯再究近代早期英國社會自殺世俗化之新意 秦曼儀
107 蔣聖謙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警察政治的比較——以台灣人的法律意識為焦點 陳翠蓮
107 黎俊溢 宋初儒家聖人觀念的興起——從宋太祖到宋英宗 吳展良
107 陳恬緣 交織與越界:1820 年代英國廢奴運動中伊莉莎白.海里克的論述與社會實踐 秦曼儀
107 陳冠智 地緣政治與地方政治:戰時《臺灣日日新報》中的寺廟整理運動 羅士傑
107 遲 樂 「事件化理論」與共識動員——「框架」視角下的八零年代前期台大學生運動 陳翠蓮
108 李映潔 田賦、地方行政與社會動亂——讀乾隆諸羅縣赤山〈孫太爺開租碑〉 李文良
108 謝明樺 製作制書——從告身觀察唐代制書的行政程序及日程 甘懷真
108 魏駿達 夷虜之患,全陜為最——嘉靖《邊政考》的編纂理念與張雨的邊防思想 衣若蘭
108 官柏勳 明清時期大風子的醫療文化史試探 張嘉鳳
108 王 威 晚清彰化的官府與士紳——施九緞事件的觀察 李文良
108 曾信豪 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與美國政府的合作——以香港與東南亞為中心(1954-1962 陳翠蓮
109 凃峻清 從「勞動權益」到「新聞專業」——自立事件的起源、過程與遺產 陳翠蓮
109 林易陞 十八世紀中期歐洲未婚女性的女伴經驗——蘇珊.內克的維生策略與跨文化互動 秦曼儀
109 林容安 Dante Gabriel Rossetti 繪畫中的女性與花卉 劉巧楣
109 黃子晏 押衙官職傳布與唐後期制度變遷 陳弱水
110 高睿彣 宗族與宗教的現代化歷程——以景美高家為中心 羅士傑
110 蕭善涓 魏斯安德森電影作品對班雅明藝術理論之回應與跨藝術流動性 劉巧楣
110 廖品硯 投下臺灣的第一張票:重探 1935 年臺灣地方自治選舉 顏杏如
110 葉宇軒 1833-1840年英國對中國議題的論辯 陳慧宏
110 廖育謙 瘟疫需要外科:略論晚明外科對瘟疫治療的影響 張嘉鳳
110 黃郁蓁 塵世佛緣——北朝城市生活中的僧俗互動 傅 揚
110 馬銘汝 海內靈秀鍾女人——試以《古今女史》論明中晚期男性士人對女性著作之觀點 衣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