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臺大校規小組 2014 年報
P. 38

3 藍帶復育:水源與中水回收是臺大校園瑠公圳復育計畫的重要議題,應注意水質淨
       化,逐步改善鄰里關係。因校園夏季午後常有雷陣雨,應注意排水、雨水溢流與回收,
       並儘量使用透水鋪面。

   4 廢棄量減量、建築節能:校規小組積極鼓勵校園內新建案提出具前瞻性的節能方案,
       如:鄭江樓的植生牆等生態工法,將請規劃設計單位在知武館進行實驗,從屋頂綠
       化跟垂直綠化去補足綠地面積。

   5 樹木保護:依原則優先進行受保護樹木之原地保留,但遇無法原地保留者則盡量優
       先進行校園內基地移植。在樹木移植過程上,總務處與廠商之規範應更明確,使樹
       木所受傷害降至最低,亦持續治療受褐根病影響之染病樹木。

三、友善校園

       在「友善校園」上,於 103 年 4 月 30 日 103 年第 12 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進行討
論,主要針對校園通行之使用者步行以校園寧靜區方向落實為依歸,打造校園內友善步行
之路網,逐步塗銷車位使校園停車外圍化,考量步行距離與停車位之關係 ( 如右頁圖所示 ),
考量建物周邊之自行車停車需求,使校園內停車符合交通需求;在校園夜間燈光照明上,
應考量減低對於動植物之生態干擾。在無障礙設施、動線改善上,在校園內之無障礙動線
之設施檢討將持續透過與總務處、學生心輔中心資源教室等建立聯繫管道,並透過平台發
送訊息,使關注此議題的師生能進行意見交流,以達改善之建議與互動。修繕計畫持續與
學生代表、身心障礙同學、專業教師、規劃設計者研議,達成共識,始得進行後續程序。

       於 103 年 6 月 5 日進行公聽會,討論校園內整體交通動線,應落實「交通寧靜區」概
念,持續增設行人徒步區,並藉由大眾運輸系統,選擇優先以公共自行車、步行進入校園,
與會者亦建議在校園內持續透過於熱點旁設置可能替代之車位停車地點,亦增設明確動線
導引停車;於每年新生、公共集會活動中持續宣導「人本交通」理念,鼓勵多走一小段路,
維持校園的整體使用品質。總務處則考量持續進行「路側車位調整方案」,逐步推動「校
園無車化、停車外圍化、與地下化」政策。在校園外圍區域規劃興建大型地下汽機車停車
場,同時於校園內調整校內平面車位,持續進行路側車位塗銷與調整。

       與社區關係上,總務處與校規小組將持續與社區、市府溝通。在和平東路 118 巷之用
餐時段留設行人徒步區。近年市府有提出「大學城生活周邊改善案」,持續進行研議,曾
有社區居民建議因巷弄狹小,校園內應儘量減少自行車進入巷弄於校園側設置自行車位,
改以步行方式進入,以解決大量自行車於用餐時間進入巷弄產生的交通壅塞問題。同時為
維持交通流量配合下班與用餐時間,辛亥二號門 ( 楓香道門 ) 的鐵柵欄關閉時間往後延。

36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