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臺大校規小組 2014 年報
P. 35

一、文化校園                                                                                                                                          重
                                                                                                                                                點
      在文化校園的探討議題中,包含校園中建築風貌、文化景觀以及博物館群與文化資產                                                                                                     工
等議題。首先於 103 年 3 月 12 日於 103 年第 9 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會進行討論;在 103                                                                                           作
年 5 月 8 日進行公聽會討論。                                                                                                                               及
                                                                                                                                                執
      在校規會的討論方向,包含應在校園建築風貌中,持續透過空間語彙、建築材料、景                                                                                                     行
觀控制要點,使校園保持具有特色的氛圍。對於新建工程應思考其規範性、彈性原則,使                                                                                                         情
規劃設計者與使用者充分溝通形成共識。對於整體校園則應注重建築高度與景觀軸線之原                                                                                                         形
則,考量校園內各區發展規範與特殊天際線管制,思考將新建物融入現存環境,展現校園
氛圍與特色。在校史館與重點資產文史館舍修復應擬定計畫,博物館群指標與生態人文步                                                                                                         校
道景點串接,建議納入文化資產詮釋課程進行討論,思考與瑠公圳復育藍帶串接,透過景                                                                                                         園
觀特色資源,發展文化公共財的概念,如:歷史建物、景觀、樹木、水圳等文化景點的規                                                                                                         規
劃與復育,並能不侷限於主流歷史價值框架。當前重要課題,如社會科學院徐州路校區之                                                                                                         劃
修復與再利用等。                                                                                                                                        基
                                                                                                                                                礎
      公聽會的討論方向中,與會者多關注在校園景觀風貌與建築風格議題及校園內的古                                                                                                      面
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方向。同時,與會者建議可考量本校現有的景點特色,做整體性                                                                                                         與
與館舍結合之周邊生態環境規劃。本小組也將持續與總務處合作,考量擬定校園風貌之空                                                                                                         發
間營造,包含:校園骨幹樹種與各特色道路的基調樹種、指認人文環境與自然生態步道、                                                                                                         展
營造參訪動線之景點等。另外,對於新建工程案,除了將依校園規劃原則進行規範,視個                                                                                                         面
案於規劃設計給予該案原則性、特殊性建議,協調建築間之公共空間、立面、景觀之整體                                                                                                         之
關係。在古蹟、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上,採納與會者之建議將意見轉陳相關單位,目前已                                                                                                         建
於古蹟、歷史建築及文物保存維護與活化委員會中納入學生代表為列席對象,亦將持續與                                                                                                         立
博物館群積極合作,在 8 月 14 日進行與博物館群的資產維護與發展會議中持續進行討論,
後續持續討論方向,如:舊總圖書館之募款與古蹟修復計畫等。

二、生態校園

      在生態校園的議題探討上,因為探討議題多元,加上近年師生對於環保、永續生態議
題的想法日趨成熟。因此,本次雖進行三場校規會、公聽會,則多有探討至生態相關議題。

      校規會分別於 103 年 3 月 12 日、26 日於 103 年第 9 次及第 10 次校園規劃小組委員
會進行討論並給予建議,討論主題包含:

   1 開放空間與綠帶:應考量校園發展的容受力 (carrying capacity),制定規範標準。步
       道系統需盡量以植草磚或透水鋪面等方式維持生態系平衡。並將停車外圍與地下化。
       環境容受力指標的計算與訂定,可透過校園內使用者之活動量進行評估,包含產生

                                                                                                                                            3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