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活動資訊

【活動報導】社科院NTU Peer系列講座專欄第三場:成為織網的手

       社科院與心輔中心第三場演講,由心輔中心李炯德臨床心理師主講,演講主題為自殺防治守門人。演講中,炯德老師提到自殺防治守門人3步驟是:1問:主動關心,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不要急著評斷。3.轉介:資源轉介,支持關懷。

       在1問時,關心他人不只是透過語言,藉由眼神、肢體等非語言的專注行為,來傳遞出願意傾聽與同在的態度,讓人更可以感到被陪伴。同時,在傾聽他人說話時,可以透過Dos and Don’ts等專注傾聽技巧,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的想法與情緒,也提醒了避免太快的打斷與給予建議。

       在2應時,透過同理心的影片能認識到同理心可以激發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給予對方一個能感到被接納、不被評價,且是可以自然流露出情緒的空間,這往往也能讓事情真正的改善,並讓對方感到連結與被支持。過程中,炯德老師亦提醒,助人時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與狀態,焦慮爆表、自覺能力不足,或是沒有精力,都是助人者常會出現的反應,但也要記得自己的責任與界限到哪,能提供多少的幫助,唯有先觀照與了解自己的身體與心理狀態,才能更好的去幫忙別人。

       當感到自己有些情緒時,可以先透過表格幫助自己整理,寫下發生了什麼事,還有事件中所出現的想法、情緒與行為,然後找到屬於自己的舒緩情緒方式,如:正念呼吸STOP(S-停下來、T-吸口氣、O-觀察、P-繼續)、運動、逛街、或寫信給自己等,來照顧好自己。

       最後,在3轉介時,炯德老師也強調尋求其他專業協助的重要性,校安、心輔中心、家人及外部的醫療資源,都是需要來引進及介入的部份,而透過社會支持系統及安全網絡的建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殺防治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