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活動資訊

【活動報導】「社會系free lunch free talk」—移工參與式預算:公共治理的創新實踐

        5月9日,台大社會系邀請到賴世哲專委(目前任職於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分享他過去在桃園市勞動局推動的移工參與式預算。本場次特別又邀請葉欣怡教授(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與談,以她在三峽推動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方案試辦計畫的經驗,與賴專委及聽眾交流討論。林國明教授(台大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主持時提及,在全世界各地多種參與式預算的案例當中,以「沒有公民權的移工」和「身心障礙者」作參與為主體的案例極為少見,這兩個計畫分別榮獲由參與式民主國際觀察組織(IOPD)頒發「公民參與最佳實踐獎」與「實踐市民參與特別獎」,他們的實作經驗分享,對於學術研究與政策設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賴專委首先從統計數字開始講起,呈現移工在台灣的現況。目前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主要來自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有七十萬人,而其中十一萬居住在桃園。有些移工十六歲就來台灣工作,最長可在台灣工作十四年。對於這些如此年輕就離鄉背井來到台灣,長年付出勞動力的移工,我們政府提供什麼樣的協助?賴專委在桃園市勞動局任職時,觀察到外勞事務科的業務內容偏向管制與裁罰,少有服務移工的業務;而勞權倡議團體與政府經常處於對立關係,認為政府總是偏袒仲介,並未保護移工。這樣的現象需要改變,移工、政府、倡議團體應該攜手合作,一起決定共同生活的方式,而參與式預算則是推動此一理想相當適合的工具。

       政府要推動以移工為主體的參與式預算,需要倡議團體在各國移工當中豐沛的人際網絡,也需要推動公民參與的專業團隊設計制度。桃園市就成功達成了公部門、專業團體、倡議團體的三方協力。更具體來說,桃園市政府協調計畫,提供預算與行政支援,並且執行提案。施聖文教授與台灣熱吵民主協會設計提案機制、執行參與式預算會議,全程陪同公務員與移工參與會議;而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作為承辦單位,一方面透過既有網絡動員移工參與,另一方面又提供多種語言翻譯,與移工持續溝通。

       舉行移工參與式預算,首先必須進行公務員、專業團體、倡議團體的內部培訓,確保所有成員都清楚參與式預算的核心理念與執行方式。桃園市勞動局在四國母語翻譯的協助下,舉行了由一百五十名成員參與的兩次提案工作坊。透過線上與實體的方式,三千多位移工投票選擇工作坊當中出現的提案。提案獲選之後,再由市政府執行。

       以2018年為例,工作坊的提案有三大類型:休閒育樂(例如移工文化節、全台移工AFF足球聯賽)、研習培訓(例如CPR培訓、移工美食分享與學習)、關懷照顧(移工生命故事拍攝、移工權益講座)。各種提案當中令聽眾印象最深刻的,或許是2017年舉辦的「異鄉擂台泰拳大賽」國際泰拳比賽。活動海報上面列出所有參賽者的頭像,這個海報設計大受移工的熱烈好評。很多移工表示,能在異鄉以泰拳選手的身分留下記錄,是人生中很值得驕傲的一刻,他們要將海報帶回母國與親友分享榮耀。

       葉欣怡教授分享「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方案」的推動經驗,指出不同政黨的政治人物對於審議民主與參與式預算的支持程度,呈現明顯落差。然而這樣的落差並非無法改變的,葉教授在執行與研究的過程中,就注意到公務員與身障者的互動,大大地改變了公務體系原先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消極態度。倡議團體其實不需要擔心「是否會遭到政治人物利用」,反而應該透過公務機關,盡可能推動更理想的政策設計與民主實踐。

(記錄整理 魏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