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活動資訊

「頤賢講座」林子倫副執行長: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政治與能源轉型新趨勢-2021.04.29

       「頤賢講座-臺灣政經社問題與對策」第三場講座邀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主講。講題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氣候政治與能源轉型新趨勢」。從時代雜誌的封面與近幾期全球政經領袖的議題可看到,極端氣候與全球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應注重並處理的重要問題。分析全球氣候政治與能源轉型的七大新趨勢、我國能源轉型與氣候政策現況以及後疫情國際展望,淨零轉型與碳中和。

       中國是當前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人均碳排放量最高則是美國。1997 年通過的京都議定書未考慮各國的經濟程度與發展訂定減碳標準,中國無法接受議定書所訂定的減碳標準,雖當時美國副總統鮑爾已簽署,但未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2015 年的巴黎氣候協定則讓各國依據國情與能力,提出符合自身條件的減量貢獻值,除了獲得美中的支持,也增加各 UNFCCC 會員國參與的意願。

       林副執行長在氣候政治與能源轉型的七大趨勢中提到,氣候變遷是國家安全議題,涉及政治性、經濟性的利害關係與權力角力; 去碳化改變全球地緣政經版圖,去碳化與再生能源發展的趨勢下,過往主導性的石油政治已經改變; 低碳趨勢下,傳統能源結構崩解,智慧電網與儲能系統將會是趨勢; 碳定價制度日趨重要; 城市與次國家體系在氣候治理扮演關鍵角色; 企業的角色提升,綠色資金財務與低碳經濟發展仰賴企業的行動; 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已密不可分,新氣候政治的崛起。

       我國以 2025 年達成非核家園與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 20% 為目標,於 2016 年 5 月啟動能源轉型政策,以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為核心價值。目前世界各國與台灣皆以減碳為目標,並在綠能發展賞有限著的成果。減碳目標,需要政府、企業與每個人的合作下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