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活動資訊

【活動報導】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林以琳(臺大政治學系專任助理)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與森林環境資源學系於 2020 年 8 月 28 日(星期五)共同舉辦【公民科學發展論壇】,論壇由科技部沙克爾頓計劃、教育部以及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支持協辦。近十年公民科學的發展呈現指數型成長,逐漸成為科學調查中重要的一環,聯合國報告更點名公民科學作為促進永續發展的途徑之一。連結學術研究、產業、政府與教育,論壇嘗試回顧台灣公民科學的歷程以及近幾年的突破與瓶頸,並試圖開啟跨領域、跨部門之間的對話。

       科技部林明仁司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公民科學體現了民間充沛的量能,驅動科學的進步與發展,不同利益相關者間如何打造出共同願景是未來的努力方向。論壇特別邀請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生物學家與資訊學家安妮˙辛普森(Annie Simpson)視訊演講,講題為—科學協作:跨學科合作,解決全球入侵物種問題;與會者有121位,包括22位講者、62公民科學家、37為專家學者與學生、以及14個公民團體進行海報發表。論壇依循三大主軸進行探討:「公民科學最新發展」、「公民科學與多元物種」與「公民參與環境與生態保護」,議題觸及資料的蒐集、存放與應用、新科技的導入、國際合作、志工培力、跨領域合作等。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林子倫副教授與方慧詩研究助理解析台灣民主化脈絡下公民科學的發展與分類,政治系劉康慧副教授則回顧近十年國際上的公民科學政策與趨勢。台大地理系溫在弘教授說明地理空間科技如何運用於環境與健康風險監測,管理大數據並進一步解決政策困境,如登革熱以及入侵紅火蟻。台大森林系盧道杰副教授分享地理公民科學的社區發展與資源保育的應用。台大昆蟲系黃榮南教授以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林宗岐教授分別針對入侵紅火蟻在台灣的防治困境與對策,以及智慧手機於入侵紅火蟻偵測的應用進行報告。台灣師範大學劉湘瑤教授爬梳公民科學、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的歷程。中研院陳伶志研究員報告微型空氣品質感測的資料分析與應用,莊庭瑞副研究員針對公民科學與資料協作專案進行分享,詹大千副研究員則說明公眾參與資料的解讀。國立東華大學楊懿如副教授分享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如何導入公民科學進行蛙類監測,以及調查標準化、資料公開分享與志工培訓等亮點。行政院農委會特生中心林大利以及陳宛均助理研究員報告台灣鳥類公民科學,如eBird在台灣的歷程與未來發展;林德恩助理研究員則討論路殺社的鄉民科學方法;施禮正助理報告公民科學團體—慕光之城的資料庫建置。臺北市立大學陳建志副教授分享亞洲東岸青斑蝶在地公民參與以及國際合作。國立嘉義大學林政道助理教授分享iNaturalist 在台灣的推展經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呂翊維副秘書長淺談鳥會組織與鳥類公民科學,台灣生態學會王豫煌理事長報告以研究資料寄存所管理和共享無人載具觀測及生態檢核資料集。

論壇完整內容請見【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https://sites.google.com/view/citizenscience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