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專訪江淳芳副教授:淺談政治與經濟間的交互作用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乃為科技部為獎助研究工作表現優異、研究計畫具前瞻性之專題研究計畫之主持人而設之獎項。本院經濟系江淳芳教授於107年度榮獲此項殊榮,本期電子報有幸邀請到江教授接受專訪,談論自身的研究領域,並針對研究內容及成果進行分享。
       江教授的研究興趣為政治經濟學與應用個體,尤其是探討政治與經濟間的交互作用,該研究主題涵蓋範圍相當廣,包含從媒體市場與民眾的政治偏好、國家認同至「假新聞」的影響力等。
       首先,在媒體市場與民眾的政治偏好議題上,不同的媒體有其各自的報導立場,這些不同的報導立場如何影響選民的想法、以及最後的投票行為,都是值得關心的議題。江老師進一步以之前的研究「媒體偏誤及其影響」為例,進行解釋。美國的報紙往往會在選前的幾週內,於社論中表明編輯群支持的政黨。透過蒐集報紙表態支持的候選人與表態時間、問卷資料中讀者於報章表態前後的看法,來分析讀者的投票意願的變化。「我們更進一步探討,在何種情況下選民最容易受影響」江老師強調,研究結果發現,每一份報紙的影響力其實不盡相同,尤其,當原偏向支持民主黨的報紙,轉而公開支持共和黨的候選人時,讀者便會認為該位候選人有過人之處,該份報導的影響力也因而擴大。
       此外,江老師也提及,近年來各界對「假新聞」提高關注度,其實自古以來皆有發生新聞造假事件,其差異只在於速度是否是很快速、傳播面向是否廣泛、殺傷力夠不夠。過去江老師與施琇涵曾針對電視新聞台的幾個不實報導事件進行研究,探討民眾是否因而減低收視率,研究結果發現民眾並不因假新聞而排斥收看該電視台,換言之,假新聞並未對電視媒體造成來自市場力量的懲罰效果。
       而就國家認同議題上,江老師的研究則聚焦在廠商對中國投資對於受雇者國家認同的影響,在這個主題上,與劉錦添老師和文采薇同學利用不同產業別在中國投資的數量的差異,並且用了長時間的問卷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了解政治性意識形態的形塑與變化,如何受經濟因素影響。江老師指出,研究結果發現在對中國投資迅速成長的產業中,因產業外移造成受雇者經濟上衝擊,而導致這些非技術性受僱者認同自己為臺灣人的比例也顯著地增加。同時,江老師亦強調,這些受僱者之所以區分「技術性勞工」或「非技術性勞工」,在於「技術性勞工」的轉職能力較強,甚至有外派中國,領更高的薪資可能,故受到的經濟衝擊較少。換言之,本項研究說明了經濟力量對於政治態度是有影響力的,描繪了目前在全球化浪潮下居於弱勢的勞工,在政治態度上的改變。
       最後,江老師表示,未來將持續在政治經濟學這一塊領域深耕,期許未來有更多優秀作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