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所有消息

【活動報導】【風險中心】許一個臺灣的新發展願景(TWiT)暨邁向深度低碳社會公民學院-2017.03.24~25

彙整/中心助理研究員 翁渝婷



 2017年3月24日,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於臺大社會科學院舉行「臺灣風險社會論壇-許一個臺灣的新發展願景(Taiwan in Transition,TWiT):從能源轉型啟動」。論壇一開始首先由臺灣大學張慶瑞副校長致詞為本次論壇揭開序幕,張副校長肯定風險中心於能源轉型政策研究的努力,認為臺灣在未來五到十年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其一是生育率,另一便是能源了,不處理這二個核心議題,將會影響臺灣未來發展。接著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蘇國賢院長致詞指出,巴黎協定後,世界各國都在尋找低碳策略,臺灣若要有長遠的轉型發展,須要有前瞻性的政策。因此,德國便是相當好的借鏡對象。
                                                        
        活動上半場次由風險中心研究團隊報告本次論壇主題,即臺灣的新發展願景、能源轉型如何啟動。由風險中心張國暉執行長代表簡報,其首先指出過往國家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傾向於「鑲嵌自主性」的概念,重視國家菁英與社會利益團體的深度連結。然而,當今的「鑲嵌自主性」概念已經轉變,不應再只是單純國家菁英與社會的連結,而是需要社會上每一位公眾的集體意志,國家才得以轉型,這是關鍵!
下半場次「凝聚臺灣能源轉型新共識」由風險中心周桂田主任主持,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楊鏡堂執行長,以及德國在台協會Sabrina Schmidt-Koschella(施碧娜)副處長共同與談。楊執行長從「希望能源轉型能帶動臺灣的產業創新」談起,指出現行政府已有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來推動各項國內綠能發展目標。施碧娜副處長接著分享德國推動再生能源與低碳社會的經驗,在德國政府長年的努力之下,公民對於推展再生能源的認同度非常高。其重點在於德國民眾的理解,他們理解能源轉型是必要且無害的;而要促成這樣的理解,有賴於政府與民間的對話與溝通。最後,周桂田主任總結本次論壇,推動能源轉型、整體社會轉型,需要的不只是產業的發展,更要產業創新、現代化,全世界都已經開始參與邁向低碳轉型的社會變遷,若我們在不走向轉型就太慢了,我們面對的問題就是缺乏升級和研發,這不只是新政府必須面對的處境,也仰賴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隔日,延續24日活動,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與風險中心合作舉辦「實踐低碳社會的公民參與」公民學院課程培訓,探討劇烈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能源、產業、經濟與社會衝擊,使得節能減碳已成為世界趨勢,甚至成為地球公民基本的生活態度與行動。
                                                        
        首先,王寶貫主任講述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導致的劇烈氣候變遷,是過往歷史氣候不曾有過的現象,並提出我國實有必要擘劃深度減碳之永續發展藍圖,以知識經濟帶動低碳技術的發展,並以透明的對話與監督機制建立社會共識,以此深度減碳之契機融入國際社會,實踐產業與社會轉型。接著,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陳惠萍博士分享她在綠能群募平台的實務經驗、以及屏東養水種電的案例,指出透過太陽光電躉購政策以及綠能群募平台,如今一般大眾也可以很容易地認購太陽能板,或是提供屋頂、土地等,共享綠能建設的收益回饋。第三場由趙家緯博士後研究員主講,以公民的集體改變來形塑社會的轉型為題。透過審議式民主的公民參與形式,讓資訊能被公開與傳散,讓公民的意識能被更加的瞭解。最後一場則是討論校園的節能工作,台大氣候行動社顏東白前社長以此次公民學院所在的社科院為例,先以校園電費的支出與電費的計價制度切入,以不同空間電力管理模式為討論的目標,結合來自不同系所社員的相關知識,提出電力管理改善建議。最後,由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教授與課程學員分享與勉勵,並頒發課程結業證書予每位完整參與全天課程的學員。

詳細報導:
【活動回顧】臺灣風險社會論壇:許一個臺灣的新發展願景(TWiT)

【活動回顧】邁向深度低碳社會-「實踐低碳社會的公民參與」公民學院課程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