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4,2008 12:17

第四本咖啡館留言本

CafeBuongiorno.jpg
新留言本啟用。敬請咖啡館舊雨新知,繼續光臨指教。


以上。


劉館長 敬上



.............................................


圖片來源:http://www.djs.com.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05

  • 您可能有興趣:

    第九本咖啡館留言本
    lakatos 發表於樂多回應(810)引用(0)在此留言編輯本文
    樂多分類:新聞評論切換閱讀版型 │昨日人次:1 │累計人次:5123

    引用URL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5745761

    回應文章

    哈囉,各位,改到這裡留言囉!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rch 24,2008 13:04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March 24,2008 16:14

    馬英九當選後的十大變化(中國評論網)
    第一,意識形態領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二,兩岸關係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三,兩岸關係政策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四,台灣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五,台灣的政黨政治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六,台灣的國際地位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七,台灣的國際作用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八,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九,台灣社會關係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十,台灣的選舉政治性質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
    怎麼這些文章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在小學生寫作文一樣,完全沒有建設性。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rch 24,2008 16:43

    汽車歡呼 賓士今年估5500台

    馬上 習慣高油價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4,2008 16:50

    大概是回歸基本面吧
    其實好野人很多 之前都被"M型"嚇怕了?

    -----------

    汽車歡呼 賓士今年估5500台

    馬上 習慣高油價
    | 檢舉 | Posted by 無名 at March 24,2008 18:14
    和朱院士的期待相反,馬的經濟政策(以財政擴張與三通為主軸)與兩岸政策(以接受一中為主軸)都應該會導致災難。

    當然,對一部份人而言,這些災難反而是禮物。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24,2008 21:07
    馬的經濟政策與兩岸政策是否會導致災難我不知道
    我只祈禱到時候倒楣的不是我就好

    是的,我的射程已經縮短到前所未見的地步了
    :(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rch 24,2008 23:05

    和這個板出沒的人偏好相反,李ㄅㄟㄅㄟ似乎要當教育部長了。兩位館長很快就有很多題材可以寫新文章了。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rch 25,2008 00:31

    宣稱"五年五百億是歷史上最大浪費"的部長要執行主張將"五年五百億常態化"總統的政見? 台灣真是個有趣的地方.

    討厭李遠哲與杜正勝的選民, 也選出了一位總統, 主張要持續這兩個人對台灣高等教育造成的最大改變的政策.真是反諷!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rch 25,2008 00:41

    上面的話念起來好拗口
    | 檢舉 | Posted by 暖爐 at March 25,2008 00:54

    好拗口+1
    簡單講就是杜規同隨、哲規家隨囉

    我們又見證了一次馬上~適應教育「新」政策耶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5,2008 03:06

    念起來拗口,卻可以當相聲貫口(誤)

    反正,一切都可以笑一笑就好。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March 25,2008 03:46

    老話一句:人民的觀感最重要
    以下面那一篇新聞的邏輯來看,陳總統大可宣稱,這三個月GDP上升逾8%(以美金計價)。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2/17/vus8.html
    不過應該沒有人有這種膽量。
    以『人民的觀感』而言,台灣真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 檢舉 | Posted by 過路客 at March 25,2008 05:35
    > 馬英九當選後的十大變化(中國評論網)

    好和諧理性的意識形態...
    “關於我們“中所言“邁出民營化的一大步“,通常該上哪了解股東是誰呢?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2/17/vus8.html

    http://www.finfacts.ie/costofliving.htm
    首爾的 cost of living 明顯高出台北太多。想請教該如何由這兩類資料做比較?
    | 檢舉 | Posted by 路過 at March 25,2008 05:52
    有許多中國的民運朋友認為馬對於中國的自由民主有所關懷,不知道看了這則報導會有什麼感想。

    人長得帥的一個效應就是,其他人會比較頃向相信他是真誠的。偽善,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也是台灣外省權貴的特徵,並在長相討好的馬身上發揮到極致。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25,2008 06:16

    政治也是一種創造奇摩子的啦啦隊事業,這應該是民進黨檢討的心得之一。人民觀感搞不好是獲取選票的最重要因素,即使你認為人民觀感是被製造出來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5,2008 07:26
    "政治也是一種創造奇摩子的啦啦隊事業"

    是的,"老是搞悲情"的民進黨應該要學學這種本事 XD

    台灣大選現藍天 台股噴出 地區股市跟進上揚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rch 25,2008 10:11

    人民觀感啊.....(嘆)

    其實這兩天我一直有一種錯亂的感覺,雖然知道不管誰當家,自己的生活都是自己負責,可是看到選完「全國」立刻呈現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物價上漲是全球趨勢不是民生疾苦,房價上漲是景氣復甦不是M型社會(謝天謝地總算可以暫時不要聽到這個詞了),這.....我可以說相當的超現實嗎?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5,2008 10:24
    邱吉爾在打贏二戰之後
    照樣被趕下台
    英國人民的觀感一點都不超現實
    | 檢舉 | Posted by midnight express at March 25,2008 11:02

    不知道能不能寫個程式,自動把一樣事實,兩種詮釋(一事兩釋),同時呈現?例如「近來物價上漲是全球趨勢,也使民生痛苦」,「房價開始上漲,景氣復甦,也使M型社會加劇」。這樣可以先把各報標題下載,改寫完畢,再重定一個標題輸出到"我的新聞"來閱讀,應該會讓人神清氣爽許多。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rch 25,2008 12:37
    油價水電費選後蠢動 民眾:扁政府選輸變相懲罰人民?

    哇,看到這則新聞,我真是驚嚇得說不出話來
    我國的記者啊.....真令人無言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rch 25,2008 12:54

    往正面想, 明年學費應可以調漲了.
    學校應有錢叫清潔公司多找一位阿桑來"拼笨所", 讓理院館最晚九點味道消除.
    十點鐘下課, 坐電梯還要和拿著清潔袋的阿桑擠, 雖然我永遠有禮貌的幫忙開門與謝謝他, 我想我的笑容是僵硬的. 唉! 真希望"馬上就會好"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rch 25,2008 13:01

    阿宏:

    你的建議不錯,以前寫商周文章製造器的人應該可以達成這項任務。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5,2008 13:39

    馬上【用對成語】:馬總統宣稱台灣未來面對的挑戰,多的罄竹難書.......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rch 25,2008 13:48
    原來 多數人選擇的是 安樂死.
    | 檢舉 | Posted by 謝明宗 at March 25,2008 15:20

    讓市場決定物價, 或誣稱"放任物價", 是扁政府在懲罰人民.

    把油電各價繼續凍結, 則是扁政府陰謀陷害520開始接班的馬政府.

    吃這個癢, 吃那個也癢. 惟媒體與馬難養也.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rch 25,2008 15:29

    大家一起吸鴉片吧喔耶~(眾媒:噢噢,我高潮了~)
    呃,太粗俗直接了,我是不入流的傢伙。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5,2008 15:30

    這幾天的新聞標題,應該收集起來做為如何建構人民觀感的教材,雖然也沒甚麼高深的道理。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5,2008 19:51

    馬上 變龍頭

    "近八年來,除了二○○一年之外,台股表現一直位居四小龍之末,二○○八年總算又開始揚眉吐氣!法人指出,不管從外資買賣超還是跌深反彈幅度來看,台股都重回龍頭角色!"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5,2008 21:00

    這幾天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總有處處灑紙花轉圈的感覺,好不真實(特別是在上週五忘了進場後,感受更為深刻。)

    難道,除了水果日報,沒有其他新聞台、報紙可以看了嗎? (明天開始,吃早餐改看國語日報好了。)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5,2008 22:18

    TO冒牌企管人
    "難道,除了水果日報,沒有其他新聞台、報紙可以看了嗎? (明天開始,吃早餐改看國語日報好了。)"

    哈...路過看到~太幽默了XD...
    | 檢舉 | Posted by passerby at March 25,2008 22:39

    所以我說嘛,現在人工智慧這麼發達,各位鼓勵一下電機系資工系的教授朋友,請他們趕快指導碩博士生作個論文,寫個程式可以基於相同事實,但撰寫出不同評價用語的文章或標題,讓使用者可以自選紫、深藍、淺藍、淺綠、深綠、白、紅等不同意識型態,然後輸出結果。不然一天要看三類報紙(藍、綠、水果)實在太累。

    駱:那個寫商周文章製造器的人在哪?以前看了沒記,都忘了。

    另外,各位覺得李伯伯和吳清基哪個當教育部長的「損害」較小?雖然我直覺教育部長不會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還是滿好奇。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rch 25,2008 23:23

    李的損害較小,頂多打打嘴砲。吳的話,可是教育行政體系出身的,熟悉復辟之道。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5,2008 23:29

    雜誌專訪產生器
    http://zonble.twbbs.org/etc/bw.php
    | 檢舉 | Posted by Dax at March 26,2008 01:40

    教育行政體系出身的比較懂務實吧。
    『過去修正傳統教育是極好的,但當它如現在一般理論大暴走的時候,唯一的用途就是讓教育越來越糟糕,再繼續搞下去,真正「師不教生不學」的情況指日可待。」
    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mocear&article_id=3786344
    | 檢舉 | Posted by 暖爐 at March 26,2008 03:41

    這文章,怎麼不在選前出現呢?
    國庫埋單2000億 照顧了誰?


    另外,2000億是怎麼算的。

    這兩天的新聞,似乎有一種全民要求油電漲價的意向,我國人民突然馬上明理了起來。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6,2008 06:32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rch 26,2008 07:26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rch 26,2008 07:30

    我最期待的教育部長人選是李家同教授。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6,2008 07:44

    今天看到聯合報以下的評論:
    "民進黨幾乎摧殘了所有的「社會正義守護機制」,如檢察體系、中選會、監察院、大法官、NCC等;更染指操弄銀行、公營事業、媒體。就以「公投綁大選」一例而言,撕毀了公正選舉、祕密投票的憲法精神,更將整個政府與中選會挾持為政爭的工具,徹底摧毀了社會公義,實在可恥可恨."

    過去50年來,”摧殘了所有的「社會正義守護機制」“的歷史到底是該怎麼寫,就先不談了。我覺得把立場直接等同於分析,是臺灣媒體的最大弊病。公投與大選同時舉行,不一定都是好,也不是都不好,一個負責的(actually, 應該說是正常的)報紙,應倆面都考慮,比方說,你可以告訴我,臺灣的民主還不夠成熟,故公投與大選同時舉行雖然比較efficient,但容易encourage選民受自己喜歡的 candidate的影響,而不去獨立考慮公投的議題本身。然後我可以自己決定你講得是否convincing。跳過這一步,直接把事情label為“撕毀了公正選舉、祕密投票的憲法精神”,實在unprofessional.

    這也不是新鮮事了,大家都希望媒體可以“公正客觀“,但是大家都知道it's not happening。我想說的是,其實most of the time媒體不可能沒有立場,關鍵在於它有責任把一件事的pros and cons先分析一下。

    不知道各位認為台灣要如何才能開始出現比較professional的媒體?
    | 檢舉 | Posted by Miriam at March 26,2008 09:23

    我想知道怎麼在留言裡面直接放網址....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6,2008 10:12

    教育部長我也投李家同一票,他上台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讓高牆倒下吧」的現實典範了。(他可能還不知道自己是一座高牆吧)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6,2008 10:20
    "我想知道怎麼在留言裡面直接放網址...."

    html教學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rch 26,2008 10:50

    「能打倒這頭怪物的,不是另一個更大的怪物嗎?」

    (學藝不精,忘記詳細,姑且用來形容李北北當部長。)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March 26,2008 10:51

    Miriam:

    媒體的改變會相當緩慢,如果品質高低和媒體的存活關係不大。如果閱聽人的腦袋能夠改變,產生對媒體專業的要求,媒體就會改變。但是,閱聽人腦袋的改變不會很快。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6,2008 13:34

    所以駱館長更要多寫一些有助於改變閱聽人腦袋的好文章啊:)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rch 26,2008 14:10

    馬總統馬上帶來的好處就是媒體這些顛三倒四的言論增加了咖啡館聊天的題材。
    哈哈好一個吃這也癢吃那也癢。
    | 檢舉 | Posted by Emily at March 26,2008 15:29

    駱館長言: "政治也是一種創造奇摩子的啦啦隊事業!"
    看這幾天馬、上、之後的表現, 果然這八年K黨進步的是啦啦隊控制奇摩子的實力, 至於治國能力可能倒退到十大建設的美好年代去了!
    | 檢舉 | Posted by jimhuang at March 26,2008 15:46

    我今天坐計程車, 司機感嘆民進黨政府凍結油價不應該, 他認為應該讓市場機能反映價格.

    資本主義與自由民主的可貴關聯, 從普遍選舉制度的運作中獲得意外的滿意表現?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rch 26,2008 18:11

    想請問各位一個問題 : )
    就是為什麼看起來候選人在提貿易政策時似乎都是用"部分均衡分析",而非"一般均衡分析"呢??
    | 檢舉 | Posted by 路過的小朋友 at March 26,2008 18:30

    盤:

    計程車司機主張油價應該上漲?怎麼感覺有點錯亂?
    是因為支持資本主義嗎?
    我覺得比較像是不想讓馬政府一上任就背上物價上漲的惡名吧?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rch 26,2008 20:10

    潘:
    計程車司機主張油價應該上漲?怎麼感覺有點錯亂?
    是因為支持資本主義嗎?


    這代表台灣媒體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的言論是有人在買單的:P
    這種情況下媒體怎麼會有改變呢?
    反正他們說了有人就信了 淘汰不了他們


    又,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台灣的計程車
    不如香港日本必須在固定地方才能載客
    而是有人一揮就不顧後方機車生死往外擠?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March 26,2008 20:25

    路過的小朋友,

    要不要說明一下您所看到的例子?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rch 26,2008 20:28

    潘,

    這顆星球上,一個社會中各路媒體幾乎一面倒呼籲尊重市場機能而大幅調高物價,不僅是奇蹟,也是資本主義的重大勝利!

    連計程車司機都熟練托出「市場機能」,贊成油價立即調高,不論他的動機如何,都要感謝民主政治的普遍選舉制度,因為它,也證明「競爭都是好的」!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rch 26,2008 20:47

    駱館長,
    「媒體的改變會相當緩慢,如果品質高低和媒體的存活關係不大。」

    如果拿台灣媒體市場的歷史資料,用存活時間跟一些品質相關的變數來跑迴歸,搞不好會出現個--高度負相關。

    台灣過去幾年,好的出版社倒掉不少;有點水準的雜誌也撐的辛苦--叫好不叫座,好像是台灣媒體的常態。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6,2008 22:08

    剛剛看到一個分析報導:「近十年裡,台幣兌美元有過少數幾次優異的表現,其中一次,約莫在八年前的今天,台灣首次政黨輪替,股匯市投資人對於未來景氣預期樂觀。」

    上述歷史,配合這一兩天來「台灣的榮景再現、人民的高度理性」現象,政黨輪替對於促進我國經貿市場、提高國民理性,短期好像蠻有效的。

    (政黨輪替得付出高成本? 看來是我杞人憂天了。)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6,2008 22:45

    駱館長:
    "媒體的改變會相當緩慢,如果品質高低和媒體的存活關係不大。如果閱聽人的腦袋能夠改變,產生對媒體專業的要求,媒體就會改變。但是,閱聽人腦袋的改變不會很快。"

    說得好。
    可是,為什麼在這個例子裡,“市場機制”無法促進良性競爭呢?

    社會學家大概會說,KMT多年來建構起來的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某種程度地制約了讀者(媒體的consumer)的商品需求,就是喜歡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的言論。所以要等讀者自己改變口味是不太可能的。必需要靠倆位青年才俊的館長,及其它的"organic intellectuals"來多寫一些改變讀者腦袋的文章,而且還要去說服大家,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的言論, 有害身心健康。(By analogy, consumers may not know they need to avoid trans fat. Some scientists need to give them the information that trans fat is likely to lead to cancer.)

    不知道經濟學者的看法是什麼?

    我不是學經濟的, 如果問了一個笨問題,請大家原諒一下。
    | 檢舉 | Posted by Miriam at March 27,2008 02:32

    小弟也不是學經濟的,
    但也對這個問題十分感興趣…

    嗯…是不是因為台灣政治與個人的好惡有太強烈的關聯?
    不完全是政策上的競爭…
    還有…換個人上腦袋就能馬上切換至自由市場模式,
    也真是…我不信啦我不信~~
    取樣太少,不俱備代表性,
    不然之前在叫油價太高,快活不下去了是叫爽的嗎?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March 27,2008 08:13

    盤:

    不過我猜想的是,這個「尊重市場機能」的模式,
    可能只會存活到五月二十日為止。
    之後是大有為的政府,經濟會高成長,而且不會有通貨膨脹。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rch 27,2008 09:33

    我想是閱聽人已經習慣「不用思考」的接收資訊模式吧。很不幸地又都看比較偏好K黨的台,所以人家講什麼,就信什麼。(反正偏好K黨的台也是壓倒性的多)

    更糟的是,習慣不思考以外,還有嚴重的資訊不均衡。在一面倒的資訊轟炸下,也難推理出什麼有營養的結論。

    所以咧,人家在M型的時候,一起叫囂M型社會害死人;人家在說讓油價回歸市場控制的時候,就忘記早先是怎麼樣在哭窮了。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March 27,2008 10:52

    Miriam:

    >>說得好。
    可是,為什麼在這個例子裡,“市場機制”無法促進良性競爭呢?

    Given 人們的偏好,市場上的競爭是好的。用在媒體環境的例子,給定人們面對新聞的態度,競爭之後可能已經是比較好的了。上面討論的是,在此情形下的市場競爭結果還不是我們這些少數人滿意的。要讓競爭結果趨近我們理想的狀態,可能需要等待人們消費新聞態度的慢慢改變。

    >>KMT多年來建構起來的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某種程度地制約了讀者(媒體的consumer)的商品需求,就是喜歡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的言論。所以要等讀者自己改變口味是不太可能的。

    經濟學家比較好奇的是,文化霸權的改變如何可能?資訊流通與言論自由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如果人們可以藉由打破文化霸權而獲利,改變的速度可能會更快。比起從前,文化霸權面臨的挑戰顯然已經多了許多。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7,2008 18:03

    我不太懂經濟的用語, 想請教駱和Miriam:

    1. 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是經濟學裡的定義還是其它? 如果不是, 在經濟學的領域裡如何描述?

    2. 如果讀者對商品(新聞...等)需求被制約了, 能不能視為消費者行為的一部份?

    不知道是否問了笨問題, 斗膽提出, 請見諒, 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root at March 27,2008 21:48
    駱館長,
    我比較好奇的是,台灣新聞市場消費者的偏好,對於該市場機制的運作,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嗎?

    「競爭之後可能是比較好的了?」
    那為何台灣的新聞台出現選邊站的情形越來越明顯?
    偏好極端的群眾固然不少,但中間選民仍然是多數,為何媒體寧可選邊站,而不願設法迎合中間選民偏好,搶市場最大的一塊餅?(因為成本比選邊站高?)

    台灣媒體是否低估了閱聽人的腦袋,或者應該說,與其花上大把成本迎合閱聽人日漸提昇的水準,不如把閱聽人搞笨比較快?

    「台灣的媒體消費者並非不選擇,而是沒選擇」-- 此想法雖已受過「非所有台灣人都跟你一樣是知識分子的批評」,但我仍認為,意識到台灣媒體病態卻被強迫接受現狀的群眾不在少數。

    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8,2008 00:23

    冒牌企管人,

    (1)如果要用選舉市場類比,那麼媒體市場不是一對一對決,而是比較接近大選區多席次制度。如果利基定位清楚,往「中藍」或「中綠」靠攏應當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2)報紙不只有政治版,還有消費版啊。閱聽人在這裡的水準應當是明顯的日漸提高吧。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rch 28,2008 00:45

    今年的一篇Job Market Paper:
    http://chenv.bol.ucla.edu/research.html
    裡面說,偏頗的media會使得consumers better off
    沒有細看,有興趣的人可以翻翻。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rch 28,2008 01:47

    忘了說,很多人一直跟我我講,該文作者是正妹,有圖有真相
    http://chenv.bol.ucla.edu/index.html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rch 28,2008 01:48

    過了兩天才想到:第一次在這個blog留言,就冒冒失失地發表繆論,也沒先打個招呼,真是歹勢。實在是大選完,看到報紙一堆顛三倒四言論太生氣了,迋到咖啡館,“如獲甘霖” (OK, a really good cup of latte),就忍不住在cafe坐了下來。請兩位館長及大家包涵。

    不過駱館長,我們是舊識啊,算是Michigan 的同學,就是每次都被誤認為是你姐姐的那個。你們的cafe的menu真是豐盛,讓遠在美國的我以後也要常來喝一杯。

    ” 經濟學家比較好奇的是,文化霸權的改變如何可能?資訊流通與言論自由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如果人們可以藉由打破文化霸權而獲利,改變的速度可能會更快。“

    這說得好。我想,社會學家大概會說,資訊流通與言論自由是”necessary but not sufficent“的條件,因為每個人去評價這些資訊與言論的框架(framework),受到多年來的制約,可能很難改變,而framework若不改變(in this case it's biased),即使有新的資訊,也很可能會被誤讀。當然,有新的資訊還是比沒有新的資訊好得多。

    對於文化霸權的改變,社會學家常期望於社運,倒不是走上街頭,而是在媒體,公民社會等場域,挑戰既有的一些assumptions,美國的民權運動中,Martin Luther King, Jr. 的"I have a Dream"之類的演說,可謂一例。

    我們(OK, I admit; I am a sociologist)很少想到"market incentive"可以幫助改變文化霸權,這倒是值得作一些empirical research來看看。

    又,”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是經濟學裡的定義還是其它? 如果不是, 在經濟學的領域裡如何描述?“

    我想cultural hegemony應是個社會學的觀念,在經濟學的領域裡如何描述我就不知道了。
    | 檢舉 | Posted by Miriam at March 28,2008 03:53
    這難道就是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的戰略研究?

    真令人耳目一新。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28,2008 07:04
    有沒有人要猜猜看,是這些西藏僧侶的下場比較慘,還是安排這次行程的中共官員下場比較慘。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28,2008 07:09

    Miriam:

    >不過駱館長,我們是舊識啊,算是Michigan 的同學,就是每次都被誤認為是你姐姐的那個。

    從你的id和文字,我其實已經猜到了。歡迎光臨咖啡館,很高興這裡的咖啡還可以是"甘霖"。

    文化霸權完全不是經濟學的概念,我們只是試著去理解它的意涵,並嘗試從行為者的角度來理解這個概念。

    將事情歸因於文化霸權,可以解釋很多東西,但也需要面對改變如何可能的問題。舉例來說,訴諸媒體,公民社會等領域,許多人可能或馬上想到由政府設立公共電視,甚至公廣集團來解決問題,但是我國公廣集團的設立,似乎也沒有對既有媒體生態產生甚麼影響。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8,2008 07:47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8,2008 07:51

    我身邊的情形是有人決定清明不回家, 因為這個月和不少親戚電話裡吵架. 這算不算一種"撕裂"?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rch 28,2008 09:03

    我一直有個沒有解答的疑惑。我周遭大多數的人都抱怨媒體很爛。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爛的媒體還是可以生存呢?我想了兩個可能的原因,

    1. 我周遭的人其實沒那麼大眾。就像「大眾時代」沒那麼大眾一樣。
    2. 大家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老實的。

    從大家的討論看來,可能的原因還有

    3. 老習慣大家要花點時間改。

    我有誤會各位的意思嗎?有其他的可能原因嗎?
    | 檢舉 | Posted by J.S. at March 28,2008 10:00

    Miriam:

    競爭的市場確實使「文化霸權的改變」成為可能。雖然這種改變速度對於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的社會改革者而言,可能太慢。不過這種改變出自於自願,比較可靠。

    臺灣不乏相關例子。壟斷市場數十年的「兩大報」,在競爭的市場下逐漸被自由與蘋果超越。電子媒體的入場受到管制,競爭程度不如文字媒體。不過,原為新聞第一品牌的TVBS,現在也不敵三立了。更何況,更早前曾號稱40%收視率的台視新聞,現在還有多少人看呢?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8,2008 11:03

    夾不到「娃娃」告詐欺

    我買樂透摃龜可不可以告詐欺呀?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8,2008 13:38

    高雄公眾運輸網路地圖

    剛發布的資訊:D
    (哇哈哈我會發連結了耶)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8,2008 13:51

    馬上 進口大鮑魚

    "比人臉還大的鮑魚,27日早上才剛從澳洲進口,如果不是馬英九當選的話,恐怕還沒機會來到台灣。"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8,2008 14:09

    台東民眾選前撿獲台灣石、馬頭木

    "台東縣有一名民眾,總統大選前在海邊發現一顆台灣形狀的石頭,旁邊還有一根神似馬頭的漂流木,心想是否意味總統就是馬英九,回去向菩薩請示,果真得了三次聖杯,後來馬英九也真的當選,當地民眾全說,這是菩薩顯靈。"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8,2008 14:18

    之前阿一鮑魚一人上萬的套餐好像沒有因為阿扁上台不敢來台灣賣,我記得每次都搶定一空。
    不知道每天造神的新聞要持續到何時............
    | 檢舉 | Posted by Emily at March 28,2008 15:13

    阿一鮑魚的標題應該是"M型社會的右端飲食"之類的吧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28,2008 16:57

    應該有人去整理一下選後寫這些有趣說法的記者名單,並google一下選前他們又是怎麼看同一件事情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8,2008 19:10

    唉,看到這些「神蹟」讖諱之說就頭大。說真的,三次聖杯不算什麼(1/8的機率),我曾在家人面前「表演」連續8次,而且是沒有擲第九次。這些杯杯很可能跟我家那對一樣,有些bias,一旦被抓到訣竅,要操弄結果並不困難。

    言歸正傳,經濟學看政治之後,現在加入社會學觀點。我則想推薦一篇政治心理學的論文:
    黃囇莉,M型政黨vs.鐘型意識-台灣國族認同之意識型態及其心理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9卷4期, pp.451-470。
    摘要在此:ttp://www.ceps.com.tw/ec/ecjnlarticleView.aspx?jnlcattype=1&jnlptype=2&jnltype=7&jnliid=361&issueiid=60839&atliid=1045084

    其分析的結果中有些部分似乎可以呼應社會學家的文化霸權觀點。另有一點並未好好發揮,倒是我們可以思考努力方向的:只有臺灣人認同者,比中間及偏好中國者(忘了確切用字),更為自由開放,而中間及偏好中國者的心理態度在右翼威權人格向度上,沒有統計上的差異。

    更多的資訊與自由是必要條件,但是若consumer心理有固定的frame,那麼,是否先把他們變成liberal些,比實際的內容更重要些?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rch 28,2008 20:20

    少,
    看到ucla的link,加上又是正妹,我就在猜...不會是Viola Chen吧,點進去一看,還真的是Viola Chen
    -她本人更正。
    前兩年的暑假到ucla拿under的課,Lecturer正式這位正妹。(網路真是恐怖的東西)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8,2008 21:10

    劉館長,
    「報紙不只有政治版,還有消費版啊。閱聽人在這裡的水準應當是明顯的日漸提高吧。」- 文化副刊的部分,我贊同。

    但若單純討論新聞節目,回顧腳尾飯、瀝青鴨、滿街「感謝XX電視台採訪」的餐廳、訪問受災戶「你家倒了,你傷不傷心」的爛採訪,這...算的上「品質有提昇」?

    或許現在的新聞品質,是比三台時期一個主播從頭報到底的品質好一點,但好像也沒高明到哪裡去呀!

    市場不夠大,有沒有可能是造成市場機制在台灣新聞市場效果不彰的原因之一?(就好比「偏遠的小村莊,只有一兩家雜貨店有生存空間」的感覺。)

    TO J.S.,
    我也覺得周圍大多是「覺得新聞爛的人」,但因為沒得選,將就點看吧。

    況且,台灣新聞娛樂性頗高,爛新聞創造出的娛樂效用,還蠻符合我的消費需求的。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8,2008 21:41

    阿宏:
    根據吳乃德的研究,自由主義確實是臺灣認同的重要基礎。
    吳乃德 (1996) 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臺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基礎。臺灣政治學刊,1: 5-39。

    冒牌企管人:
    電子媒體的問題,出自於不夠市場。能不能佔有頻道,好像是由官僚決定的,免不了會被特定階級把持。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8,2008 23:40

    如果把新聞分析 視為一種商品,我的理解有點像這樣:

    a. 原料 (raw materials) = 流通的資訊 ;
    b. free market = 言論自由;
    c. 把原料變成產品的技術 = 記者的分析能力;
    d. 職業道德 = 記者不去故意"massage data", “violate privacy", etc.
    e. 顧客的品味 = 讀者喜歡看哪種報紙;
    f. 顧客的行為 = 讀者actually看了哪種報紙;

    臺灣目前有了a, b。可是c, d在我看來頗令人失望。為什麼它的改變這麼慢呢?目前被提出的hypothesis有:
    文化霸權 ("e" 被制約了);
    缺乏選擇 ("e"其實改變了,可是無法反映到"f");
    既有商品符合需求 ("f"忠實反映了顧客的需要;For example, 我雖知道某顏色報的分析不中肯,但我看報紙的目的不是得到中肯的言論,而是想得到reassuance, 或是被娛樂一下,etc.)

    如果是第三種情形,我好像就不該以”可惡的知識分子精英主義“的立場來說三道四。不過,我的猜測比較是用”文化霸權“與”缺乏選擇“的hybrid來解釋為何c,d,沒有受到求改變的壓力。這是"why" (my guess).

    So, how? (如何改變?)
    The honest answer is: I don't know!

    不過,我還是覺得,既然臺灣目前沒有媒體自己專業的ethics committee,如果有另一種聲音來指出它不專業的地方,也許會促進顧客去think twice,甚至比較快改變消費行為,從而促使c,d,的改變。(有點像阿宏先生說的: ” 是否先把他們變成liberal些,比實際的內容更重要些?“)

    這個聲音要用什麼方式呈現出來呢?很粗糙地設個committee或甚至公視,不見得有用,要作得好並不容易,反而是小型而持久的公民社會裡的團體(or networks),可能會有日積月累的能量吧。(阿~還是請兩位館長多開幾家分店吧~)

    不過,我可能想太多了,在國外就感受不到一些各位提到的變化。被Richter提醒說,”壟斷市場數十年的「兩大報」,在競爭的市場下逐漸被自由與蘋果超越。” 覺得高興多了。
    | 檢舉 | Posted by Miriam at March 29,2008 02:09

    Miriam:

    我完全同意你的分析。只是,我完全不期待媒體這個行業自己產生ethics committee,並逐漸變得比較professional。在我看來,香港來的週刊和報紙,在專業上都比原先的媒體要好,也確實透過競爭對既有報紙和雜誌產生依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我還是相信競爭的正面作用。

    但是,最重要的改變力量還是消費者的選擇,如果消費者對媒體那些不專業的做為毫無反應(包括不覺得需要反應),媒體不會自己產生專業倫理。台灣的各行各業的缺乏專業倫理(包括學校的老師和教授們),大抵都是因為缺乏來自消費者的清楚反應,離市場越遠的行業問題越嚴重。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29,2008 06:36

    阿宏、Richter,

    我學問不多,對左派、以及自由主義只有個模糊的概念。左派與自由主義到底是可以共存,還是互斥的概念呢?

    有些左派好像很輕蔑「自由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我不清楚新舊間的差別﹞,應該不會自認是自由主義者。我感覺起來這兩個概念是互斥的。

    吳乃德先生的研究說自由主義確實是臺灣認同的重要基礎。我的問題是,民進黨應該是一群很有「台灣認同」的人的組合,其中又有很多人自許為左派。那他們的「台灣認同」是以自由主義為基礎嗎?還是他們一群例外的人呢?還是我把這些名詞的意義搞混,變得邏輯混亂?

    如果吳的論文也解釋這個問題,請恕我不夠用功。
    | 檢舉 | Posted by J.S. at March 29,2008 09:14
    J.S.,

    >>>>>吳乃德先生的研究說自由主義確實是臺灣認同的重要基礎。

    這實在是非常沒有基礎的 statement。

    剛好相反,無論臺灣認同與否,"權威",而不是自由主義,才是台灣民眾普遍的認同基礎。這表現出來就是對自己權利的蔑視(所以輕易放棄公投的權利),以及對權威的崇拜(所以期待政府扮演父母官的角色,幫人民解決所有的問題)。自由主義可能可以說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最欠缺的東西。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29,2008 11:43

    駱館長、Miriam,
    談到香港媒體、媒體ethics的問題,我又不禁好奇-港媒文化,特別是paparazzi的部分,受到英國媒體文化的影響頗深,但就我對英國媒體粗略的瞭解,英國大報跟小報無論在內容或是市場定位都分的很清楚:想看有深度的新聞請買大報、想看八卦請買小報。

    台灣報業的市場區隔,有沒有辦法透過競爭產生? 或是回到老問題,市場不夠大、媒體市場的entry barrier又受管制,與其期待台灣媒體的進步,想看好新聞,還是多上貴館走走實際些。

    (大選完後,我嘗試遊說家人改訂其他報紙來看,但我媽說,反正政治版每家都一樣爛,現在看的這一家,副刊寫的比較好,繼續訂吧!- 不知道全台有多少消費的選報方式,跟我媽一樣,如果人數不少的話,那政治版水準提昇不了,倒也沒啥好奇怪的。)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rch 29,2008 13:51

    J.S.:
    請參考兩種自由主義當代左右之爭
    對於「血統純正」的老左派而言,民進黨這些自命左派的小資其實都是自由主義。

    其實,比較令人疑惑的是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是否能夠共存?還是互斥?吳乃德的研究就是在處理這個問題。他發現,臺灣認同者普遍也能接受澎湖人透過公投從臺灣獨立出去;可是中國認同者,普遍不接受西藏人或香港人舉辦獨立公投。因此他認為臺灣認同者比中國認同者更具自由主義精神。

    我想,早期或許是這樣吧,近期就不見得了。我絕不相信方方土那種搞法能與自由主義相容。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29,2008 13:53

    http://tinyurl.com/35xa3a
    上面那個語法的教學我連不進去

    新聞標題整理出來了....
    越看越好笑
    | 檢舉 | Posted by hungc2 at March 29,2008 19:39
    上面那個語法的教學我也連不進去

    http://www.wretch.cc/blog/mocear&article_id=19977266

    心得:
    駱館長說的沒錯,我們過去受的顛三倒四教育真的會把人的腦袋搞殘掉。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rch 29,2008 22:31
    to 所長 & hungc2
    google大神有拜有保佑 XD
    選一個進得去的吧

    html 教學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rch 29,2008 22:43

    駱教授您好:
    我是今天給您面試的學生之ㄧ。針對今天您右手邊的那位教授所提出關於繁星計畫是否公平的問題,當下說真的心中有點慌,而最後我也只提到了資源分配不均這樣的一兩句話。在回家之後,我把相關的報導找出來重新閱讀之後,我想要請教教授或是這邊對經濟知識方面有相當了解的人士,這樣一個問題較確切的答案是否應該是對於偏遠地區的高中而言,他們所獲得的資源較少,同時,在師資、設備上也較不充足,而造成了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但是今年繁星計畫所發生的問題,是許多的位於城市高中的同學們,也因為繁星計畫而受惠。同時,也發生了為了配合繁星計畫而調整校內排名的事件。所以,這樣的ㄧ個計畫仍然有些方面是有待調整、改善,並達到真正幫助偏遠地區有能力但是資源不足的學生。
    請問這樣的答案有沒有問題、或是思考上的缺失?麻煩有人能幫我指正,謝謝指教!
    | 檢舉 | Posted by 學生 at March 29,2008 22:59
    說到繁星計畫:
    http://dreambox.why3s.tw/viewthread.php?tid=93&extra=page%3D1

    ↑順便宣傳這個論壇:一種討論、思考性質的公共參與。

    我是該論壇站長,雖剛起步,但還請多多指教。
    | 檢舉 | Posted by DUST at March 30,2008 06:10

    學生:

    1. 許多問題都不需要有"確切的答案",也不必急於追問"這樣的答案有沒有問題"。

    2. 歡迎你另外針對"繁星計畫"說說你的看法,板上朋友應該都很有興趣和你討論。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30,2008 09:47
    請教山人,

    當美國深陷次貸危機的同時,台灣媒體充斥這樣的報導是不是坑殺善良的小老百姓不償命?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30,2008 11:49

    Richter,

    原來同一個名詞,不但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意義,即使同一個時間不同地區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很好奇,如果一個美國人,一個歐洲人和吳乃德先生聊起了「自由主義」,會不會三人聊得很開心,但是心裡想得卻是不完全相同的東西。

    JZFan,

    我幾乎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只對其中一個例子有些懷疑。我自己看了許多反對公投的論點,但是沒有一個可以說服我。但是我還是無法完全說服自己,放棄公投的人是因為信服「權威」的關係,而不是因為有意識,考量後的選擇。有拒投公投的人可以給個好一點的理由嗎?

    我個人的經驗,加強邏輯教育是破除權威最直接的方法。我這幾年才開始學習用邏輯思考事情,當發現權威說得都是鬼話,權威就不權威了。另外,讓選民直接且明顯的替他們的選擇付出代價﹝報酬﹞,或許可讓選民更慎重地做出選擇。公投過與不過,選民感受不到直接地影響,或是這也是許多人放棄的原因。

    在鳥籠公投的特殊規定下,放棄並不代表沒意見,比較像是個消極的反對。

    題外話,領公投票與否是不是固票成功與否的指標勒?
    | 檢舉 | Posted by J.S. at March 30,2008 12:27

    JZFan,
    這篇報導在目前全台"馬上一片光明"的氣氛中其實還不算太煽情啦!而且也多少有提一點反面的保留意見.
    至於高雄房市是否真的如此熱絡,可能得問問在地的劉館長會比較清楚.
    | 檢舉 | Posted by 九紀山人 at March 30,2008 19:18

    從公投來看,公投總投票數或贊成入反聯的票數,都只比謝長廷的票數多個幾萬票而已,這是令人遺憾的。投馬英九的人若不領公投票,大概只有幾種可能的原因:(1)信服權威,KMT叫他們不要投,(2)厭惡公投被(DPP)操弄,(3)不care自己的政治權利,(4)反對入返聯,(5)認為此項公投沒意義。
    應該作個研究,到底這些理由佔的比例分別為何。其中(1)的最令人遺憾,持(2)(5)的人應該去投廢票(例如在票上寫"此案無意義"之類的),而不是不領票,持(4)的人應該投反對票。這些人都是我們應該試圖去改變的人。
    另外,像林青霞之類的要投馬英九卻因為蓋私章投成廢票的人,其實不該當笑話看,反而也是我們該去改變的人,讓他們民主素養好一些,至少要能在民主機制中會正確地表示自己的意願吧。
    最近有個感覺,臺灣缺的不是標榜"國民"至上的黨,也不是追求"民主進步"的黨,而是"自由"黨或"自由民主"黨。這個價值應該是與嚮往新加坡的KMT當權派很不同的,也是往後數年持續「文化內戰」(不只是民主內戰而已)的核心吧。
    Follow 吳乃德與Richiter,我想很多臺灣認同者是先成為自由主義者,然後才是臺灣認同者的,這也是為何淺綠的票會浮動,而他們支持DPP的理由恐怕也和許多淺藍支持KMT的理由不同。反之,大中國主義者,恐怕很多是先成為威權主義者,才(因為身為華人而)是大中國主義者。現任台北縣長在一次溫和的三人電視訪談中曾說:成為一個大國的國民是很重要的。所以DPP主張的東方瑞士或東方荷蘭對這些人一點吸引力都沒有,他們要的可能是東方的俄羅斯。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rch 30,2008 19:39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30,2008 20:40

    樓上的新聞連結....
    好可怕的歌功頌德(反胃..這是幾零年代的文章阿?)
    怎麼讓我想起了"偉大的領袖"蔣中正先生呢....
    | 檢舉 | Posted by passerby at March 30,2008 20:56

    那是社論,還提到我們小時候常會用的"碧血黃花",好久不見這個詞了。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30,2008 21:05
    JZFan
    你舉的例子實在不夠殺

    ↓這才叫一片光明哪
    聚富·台灣 馬英九行情才正開始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rch 30,2008 21:39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30,2008 21:43
    文中提到那個"西方反華媒體抹黑中國,歪曲報導西藏動亂"的遊行,中共正在全世界主要的大城市推行,包括雪梨。不過,雪梨的遊行因"故"延期了。主辦單位說因為報名的人太多,所以取消。實際上的原因是怕被個性強悍,並且已經被西藏鎮壓惹得很毛的澳洲人上演萬人圍勦的街頭大戰。

    另外,奧運的火炬將行經澳洲首都坎培拉。已經有很多團體要加入抗議,其中不乏激進者揚言要escort the torch。中共這個天才日前竟要求澳政府動用軍隊來護送火炬,遭澳方拒絕。可能因為自己太習慣用軍隊鎮壓人民,而忘記了在澳洲動用軍隊必須實行martial law,宣佈緊急狀態才可以。我倒希望澳方同意中共的要求,最好用坦克護送火炬,What a view!!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rch 30,2008 22:30

      不知在關於政治方面的討論突然插入合不合適,不過就敝校我所聽聞,以及我有認識的雄中、中一中的同學們,大家對於繁星計畫這樣的一個入學管道,都認為有些不公平。但大多同學抱怨的部份不是偏遠地區的學生能用較低的成績進入,而是對於附近其他市區高中,明明不偏遠,資源也很充沛,但卻也因為這個措施而受惠。也有同學半開玩笑的說:「早知道會有這樣的制度,那就選擇第二志願,或是社區高中就好了。」
      但是從另一角度思考,如果一間市區高中成績前1%的學生大多都是利用繁星計畫而進入較好的大學,是否也代表著這間學校在教育方面出了問題,才導致學生們就算在校成績位於前面,仍然需要利用這樣較優惠的制度進入好的大學?
      所以我認為,這樣一個制度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就我所知,目前一些市區高中想要利用繁星計畫,來吸引一些程度較好的學生。而他們所提出的是:「與其在明星高中競爭,進來我們高中,只要你保持在學校前面的成績,那你就能有好的大學能唸。」而我認為要制衡這樣一個觀念的配套措施,就是針對那些很多學生都是利用繁星計畫上大學的學校,重新進行評鑑,並嚴格把關,以避免這樣投機取巧的心態出現。以上這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學生 at March 30,2008 22:32

    感覺起來,民進黨果然很像共產黨。這套計畫,該不會是跟中國,保障各省省份大學生名額的措施,學來的吧?與其在江蘇省或湖北省跟大家拼個頭破血流都進不了北大,不如想辦法弄個身分去海南島比較實際?
    | 檢舉 | Posted by 金光黨黨主席 at March 30,2008 22:48

    社區高中入學時的高分生, 能不能三年後維持優異表現應該也有一定的風險. 我不認為繁星計畫因此而有不公.

    這些高分生的另一個風險是缺乏同儕激勵, 而學習成效因此較差. 說實在話, 我會認為廿傳統名校較保險.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rch 30,2008 22:56

    金光黨黨主席:

    顯然你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狀況不是很了解,
    全中國最容易考上北京大學的地方是在北京市,而不是海南島。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rch 30,2008 23:35

    學生:
    我是推薦甄試第六屆入學的(大概是.....8年前),在當時推甄校系人數不多,以及成績百分比限制的情形下,和現在的繁星計畫其實性質還頗為類似。

    我是花蓮女中畢業的,東部的高中有個有趣的特性,就是學生程度差異很大,我們那一屆四百多人中有30-50人無法填卡(就是成績差到交不了卡),也有十來個台大學生,如果以平均值來看,大約落在淡江跟靜宜一帶。為什麼我要說這個呢?因為其實這種制度對於鄉下學生來說,真的算得上是一項利多。從進大學以前的表現來說,我問過其他同學,我跟他們在高中時期的模擬考成績的確有一段差距,對於其他的鄉下學生來說,有可能也是相同的利多。

    好,我們有多鄉下呢?我家有第四台、有網路(那個年代只有撥接),我會用Google(是的那時就有Google了),花蓮女中每個教室裡都配有電視,學生經過申請可以自由使用科學館進行科學實驗,學校辯論社在全國性的辯論比賽拿過前三名,樂隊每年都入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優等獎(有時後分數比北一還高)。好一個鄉下學校,是不是?

    我能夠理解你所不平的:同樣都是在市區的學校,社區高中的學生可以利用繁星計畫,在明星高中的學生卻不行?有沒有這麼不公平?回到高中的角度來想想,這其實也是另一種減輕學生過度追求明星高中的方式。對於就學的學生來說,除了師資設備,同儕其實也是一項競爭的優勢,你的對手程度在哪裡,你的程度就在哪裡,明星高中的學生們擁有這樣的優勢,社區高中卻沒有,從這個角度看,如果社區高中要利用繁星計畫來吸引學生,其實是很正確的。而學生要評估自己究竟是要進入明星高中拼死拼活當避免牛尾呢,還是去社區高中快快樂樂當雞頭,這也是他所做的選擇,他有可能可以使用繁星計畫的機會(還得要夠爭氣),也犧牲了跟明星高中同儕相互砥礪的機會(你應該有很多強者同學/或自己就是強者吧?),我想這應該還算公平。

    每一個制度都有投機取巧的行為,但是如果為了某一個角度觀察下的不公平(我不知道有什麼角度可以大家都公平),就希望制度能夠大幅修整,最後變得綁手綁腳,不就扭曲了原本制度的美意了嗎?

    我的看法,跟你分享。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30,2008 23:36

    P.Ong
    你讓我覺得我好像在講廢話.......(畫圈圈)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30,2008 23:37

    「公平」是很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
    我看不出來「指考」比較公平,或者「繁星」就比較不公平。
    就大學的角度來說,能選到更合適的學生就是更理想的制度,
    甚至可以說,就是比較「公平」的制度。
    最近看到的消息是,清大就大一的學生做評估,
    結論是「繁星」的學生表現比「指考」的學生好,跟「推甄」與「申請」的學生相近。
    另一個消息是,清大數學系今年經由「繁星」的管道錄取了一位滿級分的學生。
    從以上兩個消息來看,都看不出「繁星」有比較不公平的地方。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rch 30,2008 23:50

    迪:
    是我知道的故事太老了(1984-87年高師附中前三屆獎勵輔導分數有達雄中雄女學生的措施與實例)
    寫出來會時空錯置, 徒增困惑. 你的例子倒是比較貼切.

    那時候我是國中部學生, 家母任教高中部, 那些入學高分生不少成了她用心良苦, 叫我須時時惕勵自己的反面教材. 因此我印象特別深刻.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rch 31,2008 00:03
    "這些高分生的另一個風險是缺乏同儕激勵, 而學習成效因此較差..."

    不知道有無這方面的研究?

    在那個唯聯考獨尊的年代,我倒是看到不太一樣的例子。
    我唸高中(敝高中當時也算是全台屬一屬二)的時候,我有很多同學沒有被同儕激勵到,倒是被同儕壓力消磨到意志消沉。後來跟他們聊,才知道他們國中時是硬被填鴨上來的(我不是台北市生),到了敝高中後,天才一堆,加上幾乎所有老師都不給壓力,他們的成績就一落千丈了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rch 31,2008 00:19

    謝謝各位給的意見。的確,剛剛我坐在書桌前思考,從國中分班教學開始,到了高中之後就讀於地區的明星學校,像我們這樣的學生,比起他人,獲得的資源多了很多。而當然,選擇明星高中或是其他高中,這都是自己的選擇,環境也是重要的ㄧ部分。公平,每個人對於這部份都有不同的見解,而當然,我也不希望自己成為體制受益者之ㄧ而對於其他制度有偏見。謝謝大家讓我了解到不同的看法。
    | 檢舉 | Posted by 學生 at March 31,2008 00:21

    不管是金瓜石還是九份,全部的店家都真真實實歷經了馬英九當選後的第一個週末假日,生意冷到不行!!!

    不要再相信報紙、雜誌、電視、網路等等沒有根據的說法了,相信營業額,和看得見的客流。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rch 31,2008 00:46

    ML:
    這個算嗎?PR99 vs. PR92
    哈哈,取樣有取到花蓮女中耶X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31,2008 00:49

    潘,

    我比較納悶的是,大家討論「公平」與否的條件是什麼?而且看起來,從學生和家長的立場有一套公平的看法,而從大學的立場似乎有另外一套。我懷疑,從政府管理的立場,還有另一種公平。

    我很難想像有一種公認的辦法,可以公平瓜分龐大而高價值的無主物,尤其這個無主物來自於集體的不均等貢獻。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rch 31,2008 00:58

    所以公平其實是一種講起來好聽叫起來自爽的東西?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rch 31,2008 01:09

    人們對公平的抱怨,通常真正的意思都是,為什麼不是我得到這個制度的好處。

    對於繁星計畫的抱怨,大約都在說"為什麼有人考得比我差,卻考上比我好或者和我一樣的校系",前面大家的討論都停止在入學的時點,我比較關注的是入學之後的補貼,我的疑問是,為什麼納稅人補貼考一百分的人念台大是合理的,補貼考75分的人念台大就是不合理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31,2008 01:42

    不同的階段,我有不同每周必讀的週刊。大學時代每周必看的雜誌是新新聞,當時還常常在聯經的雜誌架前遇到潘。出國讀書那幾年,一開始會到亞洲圖書館去找過期的新新聞,後來由於有朋友在新新聞當記者,就接受他的贈送(自己出航空郵資),新新聞寄到的那一天是一個禮拜精神最愉快的時候。

    回國後,似乎還曾經持續讀了一陣子,也保存了2000年政黨輪替的那一期,後來就隨著它的委靡而逐漸不讀了。

    昨天晚上,去7-11買東西,突然決定花個99元買一本回家看看,當然我是後悔的。如果不是突發奇想買了,正常情況下,我對這本雜誌的願付價格應該只有10元,這個狀態的雜誌,讓我相當好奇它是如何繼續生存,除了不斷換總編輯,不斷更換出不知名的記者。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31,2008 09:17

    人們對公平的概念,始自於小時候喊:「我也要~我也要~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rch 31,2008 09:36

    駱提起了關於《新新聞》的一些往事。
    我可以再補充一些。
    大學畢業後,在馬祖當兵,
    那時每個幾個星期在讀研究所的駱就會把過期的《新新聞》寄到離島。
    那真是服役時最重要的精神食糧之一。
    (另一個「質報」了,雖然因為船期的關係,十天才能讀一次報,一次讀十天的份。)
    後來到美國讀書,駱繼續提供過期的《新新聞》,
    大月每隔一個月,幾本過期的雜誌就會從密西根州寄到紐約州。
    再回想起這件事,實在很感謝駱多年地不辭辛勞。

    忘了什麼時候戒掉了讀《新新聞》的習慣,
    應該也是兩千年之後吧。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rch 31,2008 10:51

    馬總統的觀感
    令人比較好奇的是
    那個1000億跟1%到底是怎麼估計出來的
    | 檢舉 | Posted by 過路客 at March 31,2008 13:10

    潘:

    果然是你好記性,我都忘記這些寄《新新聞》的事情了。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rch 31,2008 13:21

    To 過路客:

    就像項羽隨隨便便一個衝殺就是幾萬漢軍喪命一樣
    這個1000億應該是一種形容詞
    您就是古書看不夠多才會問這種怪問題阿
    對於熟讀古人聖賢書的馬總統而言, 會這樣講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 檢舉 | Posted by Brent at March 31,2008 18:14

    新新聞的轉捩點或許可以算是在嘿嘿嘿事件前後吧?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rch 31,2008 19:07

    談起《新新聞》,有白頭宮女話當年之感,也曾有盤&潘 當年的仰慕無禁忌言論的青春心情,捧著雜誌就與切格拉瓦接近一點。都忘了那一年,不知不覺《新新聞》淡出了我的閱讀地圖。

    直到去年我那不好讀硬書只好買包包的老妹忽然說:「我開始在《新新聞》寫影評了。」,驚嚇過度,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

    回應阿宏,《新新聞》的向下turning point應該早於嘿嘿嘿,也早於2000政黨輪替。因為老妹,去年勉為其難又讀了幾期《新新聞》,它沒有退步也沒有改變,只是時代與讀者遺棄它了。
    | 檢舉 | Posted by 前公務員 at March 31,2008 22:47

    馬總統的觀感



    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幾句話:
    "馬英九也提醒企業界,注意全球減碳節能的趨勢,未來新政府要推動在2016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回復2008年水準的目標".
    馬先生不是2008年就職嗎?這樣的推動是什麼意思?是說在他任內四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會上升,然後下一任的未來新政府再負責回復到上升前水準???
    | 檢舉 | Posted by Vincent at April 1,2008 14:54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April 2,2008 11:42

    To Vincent:

    某些投資案,如六輕,從動工到生產要數年,國民黨時代通過的六輕,馬最後在辯論會上胡扯說台灣碳量倍增是民進黨害的。完全忽略對這倍增的主要來源是六輕。

    不過現在馬自己當選了,腦袋就清楚了一些
    | 檢舉 | Posted by WildcatTofu at April 2,2008 12:39

    我有一個疑問,想借住大家的智慧
    我之前被問到一個問題:

    美國西部掏金熱時期蓋的銀行,總是蓋的又大又華麗,
    請問究竟為了什麼目的呢?

    我那時被問到也不知怎麼回答,
    雖然沒希望了,我還是想知道一下答案,
    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at April 2,2008 22:03

    To JOSEPH:
    暗自猜想應該是透過這種巨大華麗的建築物
    給銀行的用戶一種"銀行花了很多成本在這裡 應該不會跑掉吧"的暗示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April 2,2008 22:58

    剛剛看了今天的新聞,我想關於繁星計畫,仍有許多需要注意與改善的部份。畢竟是第一年施行,要毫無缺失是不可能的,而關於學生進入大學後的表現,也並未有資料可以考証。
    我認為,在擁有較多資源的同時,相對的所應付出的努力也應該增加。而究竟什麼樣才是最公平?還是根本就沒有所謂最公平?我想我還是無法跳脫從個人立場出發的想法,想請問各位對此的看法,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學生 at April 3,2008 00:09

    沒有一項政策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既然是第一年實施,有缺點可以提出來檢討與改善。


    發生問題並不一定是不好。

    不好的是....
    沒人去注意這些問題,和沒人去解決這些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3,2008 08:12

    繁星不是第一年
    去年的學生也快升大二
    校方大多有統計比較各升學管道收的學生的大一成績
    有讀的不錯的,也有撐的辛苦的
    它是採外加名額
    不清楚公不公平
    不過教育部對"偏遠地區學校"的定義還滿特別的
    | 檢舉 | Posted by 新詠 at April 3,2008 08:19

    to WildcatTofu:

    補充一下,六輕之所以在運轉後大大增加二氧化碳排氣量是因為電力來源大部分來自煤炭火力發電廠這種高二氧化碳排放怪獸.
    | 檢舉 | Posted by 暖爐 at April 3,2008 12:19

    想要提一個很上面的討論話題:文化霸權。

    以前上學的時候,還為霸權這個概念傷很久的腦筋。起先聽不懂,所以懷疑老師怎麼會用這麼邪惡的字眼去講別人咧?後來對左派的用字越來越熟悉後,就變得cynical起來。(傷腦筋~)

    我猜文化霸權之所以都是左派在討論、想打破,原因在於霸權能夠帶來利益吧,所以霸權會受到資本主義非常完好地保護著。例如好萊塢、麥當勞、狄士尼卡通之類的,都和一大串的各行各業有關係,呈現在媒體上的作品,可不只是文本看起來那樣而已。

    我是以這樣的角度來認同人家說「文化是門好生意」。既然這生意這麼賺,不容易被打破(我指霸權的事實)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但是台灣的新聞媒體算是文化霸權嗎?(政治類)新聞內容往兩個極端靠攏,應該不算是霸權的結果吧。至少,我蠻懷疑那兩家質報往K黨靠攏,到底會拿到什麼好處呢?應該與閱聽人無關吧。頂多是拉到靠攏K黨的廣告?或者拿下靠攏K黨的機關團體訂單?說真的,內容的偏向我不認為會直接受到讀者左右。(除非讀者開始拒買所有靠攏K黨的產品)

    所以我是認為資本主意者不會將「打破霸權」當成人生使命吧。倒是努力創造吸引住消費者(讀者)的產品/文本/言論內容,才是保障霸權、創造霸權的王道吧。

    以上。後生晚輩的厚臉皮淺見。^_^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3,2008 12:28

    Cynically, 左派辭令和意識型態恐怕才是千禧年後最大的 cultural hegemony 吧。

    不相信?那麼試著問問底下問題:請問你認為M型社會存在嗎、請問你認為現在有錢人的稅賦太高或太低、請問你認為我們應該要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嗎、請問你認為政府應不應該命令石油財閥不得趁機漲價、請問你覺得智財權是不是跨國企業剝削第三世界的利器、請問你覺得賣淫賣毒賣器官賣小孩賣學位哪些不妥當、耐吉鞋廠的血汗勞工,一整個月的所得買不起一雙耐吉球鞋,請問你有什麼想法……

    相信我,隨意到呆大校園裡面抓幾個學生做方便抽樣,你會覺得說人霸權者恰是好大的霸權呢。
    | 檢舉 | Posted by 年輕的會長 at April 3,2008 20:32

    會長倒是用了左派的語言巴了左派的頭~

    幸好「到處安人家霸權帽子」的霸權,到目前為止除了心理作用之外,好像沒賺幾個錢,應該殺傷力不算太大。呵呵~

    倒是可以造成人心動盪... 尤其如果「安別人霸權大帽子」可以有好處撈的話。(所以才會有革命發生?)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4,2008 11:42
    非常同意這個說法: 發生問題並不一定是不好。

    不好的是....
    沒人去注意這些問題,和沒人去解決這些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李明誠 at April 4,2008 14:37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5,2008 10:11

    今天報紙上有看到這個新聞。

    當時我單純以為是學生要做無償的教學服務,看了blog才明白他們還是希望可以發展成獨立的企業。呵~ 所以台大還是有不少聰明人知道付費學習的意義唷。而且,概念還蠻新穎的樣子,不曉得補習班名師會不會害怕被淘汰?

    另外,我有點「左」地想到一個問題:許多公益活動是提供偏遠地區免費教學資源的--免費課輔、免費電腦、捐書,等等。我的問題是,給免錢的魚 / 給「要錢的」釣竿並且教會釣,這是兩種不一樣的教育理想。對於資源有嚴重落差的偏遠地區兒童而言,該如何拿捏分際咧?

    假設付費學習的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比較貧窮的地區就是付不出錢,所以需要救濟,那麼他們獲得的教育就變成免費的了...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5,2008 12:14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5,2008 15:04

    蔣大頭與蔣小國

    有不少人,真的和我們的偏好不同。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6,2008 01:23

    TakaoChic:

    所有助人的善行,如果能發展出商業利益,才表示它真的幫助了很多人。如果社會真的在乎貧窮地區付不出錢的學生,就省下一些學校老師的人事經費,拿錢直接補貼給窮人訂閱線上教學。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6,2008 01:27

    駱教授,學生付不出錢訂閱線上教學,為何要從學校老師的人事經費下手呢?

    這樣"福利受損"的老師們一定是持反對意見的。
    (對了,軍教免稅的問題,今年選舉再也沒有被拿出來談??)

    如果是政府出錢,大家買單的話,

    現在付不出錢上網的學生,拿一筆錢給他們去上網看在學校裡就學的到的東西,以他們生活上可能面對的問題,個人覺得OLPC買一送一的執行方式(給學童一個工具),可能還比較好。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6,2008 17:38

    線上遊戲產業可免稅
    如果再推動國內"賣"電腦也免稅的話,不知是不是可以間接減少學童的上網成本?

    滑鼠廝殺…卻不會讀寫
    我覺得奇怪的是,小學生從小一至小六,從星期一至星期五,都上課學寫字唸字。字寫不好讀不好,難道還是練習時間與份量不夠多的關係??

    那些字唸不好的學生,都是有其他的因素吧。

    多一台電腦當玩具(以後還可能變成工具),總比每人發一堆書給他們唸要好多了吧。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6,2008 18:04

    Len:

    >>駱教授,學生付不出錢訂閱線上教學,為何要從學校老師的人事經費下手呢?

    這是因為上周上課剛好上到教育經費哪裡去了?,做為一個納稅人,認為政府應該好好重整中小學教育經費的配置。

    另外,許多關心城鄉差異的人們,似乎都忘了技術再進步,教學教室也可以進步。生產教育的過程,如果可以製作出好的線上教學,其實不一定需要那麼多的"老師"。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6,2008 18:16

    馬英九主張...國小小班教學...平衡教育落差

    從這2點來看,廣設小學可以減少每班學生的平均人數,也可給予學校的學生很少的偏遠地區,將受到更多"老師"照顧的社會正面評價。

    馬英九上台,教育資源浪費的問題恐怕還是無解。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6,2008 19:23

    Len,

    財政能力的客觀約束不會因為政治人物的主觀意願而轉移。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6,2008 20:09

    Len,

    如果你注意看的話,馬先生的證件本來就和教育資源的有效運用沒有關係,也沒有任何家長團體要求小班教學。小班教學比較像是教師會和"流浪教師"會大力贊成的政見。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6,2008 21:52

    所以,教育資源的運用與重分配等等問題,扯不上總統個人的能力或想法。

    那麼,教育部長的執行力和重視程度,是否才是教育資源分配/調整的重點?

    現任的杜部長,對學童的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作法,我看到的是對全國資源不足小學,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圖書設備

    但若想做到學校數量的增減、控管或是教師人力的分配調整等等更高層級的改造,是否為教育部長一人可以推動的?

    會不會將來教育部長把想法和計畫講出來,被一些媒體批一批之後就被換下來了=.=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6,2008 23:26

    Len:

    >>但若想做到學校數量的增減、控管或是教師人力的分配調整等等更高層級的改造,是否為教育部長一人可以推動的?

    這是一個高難度,且政治不正確的政策。我不認為有哪個政府會真的去做。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7,2008 09:49
    駱教,

    坎培拉這兩年關閉了三十幾所學校。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6-07_Australian_Capital_Territory_budget

    當然,這招致了很多的批評。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April 7,2008 10:20

    迷你小學合併李縣長主張應尊重民意及因地制宜
    裁併迷你小學有如一國兩制

    原來教育資源整合的問題是屬於地方事務啊,我先前搞錯方向了,真不好意思。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7,2008 10:43

    Len:
    文字學習成效低,跟視覺刺激少有一些關係,如果小朋友在學習文字的時候,同時有更多的圖像刺激,則文字接收的能力會有下降的情形,因為在這個時候文字對他們來說還只是小圖畫,和字義並沒有太強烈的連結,當圖像刺激搶去文字意義刺激的時候,很容易造成文字學習成效降低。

    所以小朋友在學習識字的時候,如果聲光效果強過文字本身傳達的意義,那其實有點喧賓奪主,更不要說原本就是設計來娛樂用的遊戲。電腦多媒體是否有益於學生認字,這點我實在很懷疑(它又不能加強字型和字義的連結)。

    使用電腦等多媒體跟學生的識字能力應該是要分開來討論的,聯合報這篇讀者投書有點混淆了。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7,2008 10:49

    國中小是縣立的,經費都歸縣政府教育局管,所以是地方事務,高中以上才由教育部管轄。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7,2008 10:52

    迪的見解是很有道理的唷。以前我幫老師上山觀察原住民兒童上電腦課的情形,就有發現口語表達跟透過閱讀來理解 (雖然是使用同一個語言),小朋友在使用的靈活度真的有落差 (此外對抽象概念的表達與理解也是較弱的)。當然原住民的案例還牽涉到非母語/隔代教養/閱讀資源較少等問題。

    但小朋友在使用網路的時候,是可以發現圖像對文字的理解的確會造成干擾,我發現到小朋友如果是「閱讀網路上的文章」(基本上和看書是一樣的) 耐心很短暫,一下就開始跟同學玩了,但如果是讓他們跑上遊戲網站 (yahoo有些免錢的網路小遊戲),他們連看遊戲說明都不用,直接玩翻天。

    我猜想,雖然線性邏輯可能因此受到影響,但這樣的孩子創造力應該比較跳躍吧?(忘了哪來的印象,閱讀的過程會培養線性邏輯...) 倒是抽象思考的能力缺乏訓練的話,不曉得有什麼不好的後遺症?

    另外想請教前輩的,如果線上教學的內容與品質越來越多元、優良的話,想學會"知識",基本上就不需要透過校園內的正牌老師了。(台大的高手耶~ 考大學的時候就幹掉一堆後來當老師的人了...) 降老師的合法性不就顯得怪怪了嘛?

    當然啦~ 有人會說老師的任務不是只有教課本而已... 不曉得國外是否有像台灣這麼明確的界線 -- 考過來才是老師?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7,2008 11:50

    TakaoChic,

    您的印象「閱讀的過程會培養線性邏輯」我猜指的並不是中文閱讀,因為中文文章的「邏輯」是螺旋狀的,英文作文的邏輯才是現性的。(請參考劉館長「作文與報告」一文。)

    另外,MIT推動教學上網,但是他們並不擔心大家從此就不再申請MIT。如果校園內的正牌老師也有這種自信,自然不用怕被取代。可是反過來說,如果「正牌老師」根本比不上Wikipedia或google,那被淘汰也是應該的。

    另外,不曉得您說「老師的合法性」指的是什麼?老師需要何什麼「法」?補習班老師好像也沒有管制不是嗎?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April 7,2008 21:38

    學校裡的教師有教師法規範,補習班的老師有補習班合約和老闆的嘴砲規範Q_Q

    線上教學的互動性跟課堂內的教學比起來還是有一點限制,同樣一位教師在線上教學時能夠發揮的效果應該還是低於課堂內的教學效果,尤其像是一些透過複誦、問答、即興討論等技巧得到的印象連接,線上教學都比較不容易達成。

    其實我覺得有一部分應該要釐清的是,線上教學或是互動式教學,都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或機動性的方法,但是它們不應該對應到成績的提升上面,有些家長會因為互動式學習無法顯著的提升成績,而認為這些教學方法沒有太大意義,甚至去干擾學校(或老師)教學的方式,我想這就有些揠苗助長了。畢竟成績提升需要很多反射性的作答(野就是大量的練習),但是學習興趣的提升則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有趣的內容。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7,2008 23:01

    當老師不是要考什麼試的?教師執照還是教師徵試之類的?很抱歉我沒有很清楚學校聘用老師的規則,我以為要當老師都要有師範體系的背書 -- 不是師範畢業的,再不就是修完學分考過試的。

    我想用律師來類比應該通喔。有些律師會做免費的咨詢服務,不代表以後人家都不會僱用律師了嘛。

    原來中文不是線性的呀... 那我一直都錯用那個線性邏輯的知識了。謝謝指正。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7,2008 23:01

    啊對了,教師培育多元化之後(也就是師培法通過之後),現任教師也有很多台大的高手囉:p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7,2008 23:03

    當高國中老師:大學畢業且修畢中等教師資格,經過一年或半年實習後取得教師證,一年實習者在實習後即具有教師資格,半年實習者在實習後需參加教師資格考試,通過者才有教師證,以後的老師都會是半年實習的。取得教師證以後才有資格參加教師甄試,通過教師甄試後為各校正式聘用的教師。

    所謂中等教師資格,是教育部核准的大學開辦的學程,各校有招生名額限制,各種專業科目教師應該修畢的學分由教育部統一認定。從民國88(83?忘了)年以後,國內教師培育的資格不再限於師範院校,而師範院校的學生如果沒有修畢教育學分,也不具有實習教師的資格。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7,2008 23:12

    一份上課投影片,師資培育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7,2008 23:18

    投影片可以下載嗎?(哇,我看到我娘跟我各自適用的法源耶)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7,2008 23:50

    投影片可以下載。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8,2008 00:02

    撐不住了! 台電盼立即取消軍眷優惠

    "現役軍人及領有撫卹令之家屬住宅用電,每月用電500度以下5折,501-1000度7折,1001度以上全價計收。"

    "以去(96)年為例,軍眷用戶平均每月用電量約442度,較一般住宅用戶的365度,高出21%。"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8,2008 23:52

    Richter,

    嘿嘿,現在取消的話,罪名就是因為選輸,所以挾怨報復。

    現在不取消的話,罪名就是因為選輸,所以把爛攤子留給新政府。

    你說要取消呢?還是不取消呢?

    (不過感覺這個新聞是很好的價格彈性計算題呢:)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9,2008 00:20

    "現在取消的話,罪名就是因為選輸,所以挾怨報復。現在不取消的話,罪名就是因為選輸,所以把爛攤子留給新政府。"
    如果是這樣,就該現在取消,看新政府敢不敢說要恢復優待。如果新政府不恢復優待,就是舊政府有擔當,不留爛攤子。如果新政府要恢復優待,就是因為選贏,要圖利支持者(後謝?)。
    雙重標準我們也會玩。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pril 9,2008 01:04

    我很好奇,台電怎麼會在這時候提這個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9,2008 07:52

    像取消軍眷優惠電價這種具備社會共識,無須立院同意的改革措施,民進黨執政八年竟然交出白卷.

    看來會被人民用選票轟下台,真是一點也不冤枉啊!
    | 檢舉 | Posted by 九紀山人 at April 9,2008 09:09

    "以去(96)年為例,軍眷用戶平均每月用電量約442度,較一般住宅用戶的365度,高出21%。"

    這段話的敘述看似軍眷用戶因為電價便宜因而使用較多的電(符合一般的需求法則),但考量到其他因素(軍眷戶的家計所得就不只超過一般用戶的21%了吧),我對於用電便宜因而較浪費電的說法感到存疑,亦即真的取消用電優惠可能節省的電力有限,電力的使用的彈性我認為應該很小(從夏季電量使用仍舊較多可以看的出來)。

    這樣沒有道理的優惠不改革說不過去,但每當要改革時提出這樣的數據是否也是某種程度的簡化問題甚至是污名化呢?

    取消對特定階級的優惠必定遭遇反彈,那除了訴諸階級之間的矛盾(輿論的壓力我覺得一部份來自與此),是否有其他的辦法呢?

    看到此新聞也聯想到中小學教師免稅的議題,不也是一種對特定階級(而且是經濟較為強勢的一群)的優惠嗎?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9,2008 11:17

    ggg,

    電力的需求彈性如何, 從夏季電量消費來觀察恐怕有些大膽. 除了這個方向外, 似乎可以比較軍眷電費補貼從過去全部用電補貼改為目前的基本用電補貼, 改變當時的消費差異來觀察.

    我記得剛改的那時候, 我老媽和村子裡的長輩都在說要省一點用電了, 至於真實的消費情形如何, 恐怕需要實際的數字來說明.

    不過我提供一個好玩的事實供參: 內子上個月到產油富國汶萊旅行, 同團十幾人全部都感冒, 因為飯店和餐廳的冷氣都太冷了. 原因恐怕是該國用電免費, 所以到哪裡都至超強的冷氣襲捲, 大家紛紛著涼.

    我比較不會懷疑「用電便宜因而較浪費電的說法」, 不過我相當納悶做為商品供應者的台電公司, 即使是獨占事業, 何以會偏好消費者儘少使用他們提供的商品.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9,2008 12:55

    ggg,

    您說的可能性的確存在。我剛剛查了一下,沒有找到軍人家庭所得與一般家庭所得之間的差距(不知道有沒有館友能夠提供?)。但是從網路查到的數據來看,電力的所得彈性是滿大的(有些估計值大於1),所以軍人家庭與一般家庭之間的用電差距,的確有可能是因為所得差距造成。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我查到的另一份文獻(http://www.e3network.org/ElasticitySurvey2_matt.pdf)則說明電力需求的短期價格彈性在0.2,長期價格彈性在0.5-0.7左右。如果以打對折來看,長期造成需求量多出20%左右,似乎是很合理的結果。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9,2008 13:14

    台電的供電成本,97%來自進口。

    賣的越多,台電花的成本就越多。
    買的越多,我們的國庫要付的越多。

    最後認賠的人不是台電,而是全國人民吧。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9,2008 14:54

    ggg:

    家庭收支調查有家戶成員組成,健保身分(應該可以由此辨認出軍眷身分)
    ,家庭所得,和電費支出(item 771),應該可以計算電價優惠對電費支出的影響。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9,2008 18:42
    我妹是軍人, 自己有個家, 但是登記讓我爸媽家享用優惠電費, 但我爸媽的健保都非軍眷。如果抽樣到我妹家, 會看到軍人, 但其實她沒有享用優惠電費。抽樣到我爸媽家, 完全看不出有軍人, 使用優惠電費。不知道這類的家庭多不多就是了。

    該辦法第5條:「現役軍人家屬應憑當年度軍人眷屬補給證及戶口名簿申請用電優待。
    前項申請用電優待付費每戶以一處為原則,惟現役軍人配偶與其父母分住兩處而各符合優待條件者,得分別申請優待,倘其父母又籍設兩處者,應擇一處優待。」

    既然可以選擇, 大家一定選擇用電量比較大的那一戶來享受優惠! 這個自我選擇的結果也是優惠用戶平均用電量偏高的原因之一。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April 10,2008 00:20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10,2008 00:58

    ggg:

    建議再跑一個迴歸,加入家內人口數作為解釋變數,看看結果如何?

    收支調查其實還有家中個各種電器數目,如果有興趣的化,可以做更精細的分析。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0,2008 07:40

    目前看起來教育部長的位子是吳一本的機會遠大於李伯伯,而且吳一本還說要在中央推動一綱一本。看來將來有得吵。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pril 10,2008 10:44

    駱老師:

    我跑的模型已經有放入CODEBOOK中的A8戶內人口數此一變項,是要考慮非同住的家庭內人口數的意思嗎?

    放入就業人口數是因為就業者多不在家,結果也確實是對電費有負面的影響。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10,2008 11:43

    ggg:

    不用了,是我漏錯了你的迴歸結果。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0,2008 11:51

    高度管制制度下的一個問題, 就是換了一批人就不知道如何接手.

    我很好奇吳一本或李杯杯要怎麼繼續玩下去一些他們了解不多的新遊戲: 多元入學, 五年五百億, 教學卓越...

    以個人對劉校長(未來行政院長)的觀察, 他個人的高教看法還挺像李遠哲/ 杜正勝的理念. 吳一本或李杯杯在他底下應會不好做.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10,2008 22:28

    忍不住浮出水面,各位大家好哇

    一綱一本沒有任何教育理論支持

    難道只要教育部長個人喜歡就可以蠻幹嗎?
    | 檢舉 | Posted by edelweiss at April 10,2008 22:52

    樓上:

    蠻幹是國民黨的專長,不需要什麼理論支持。
    況且要找到幫他們背書的「教育專家」也不難。

    目前的鄉民心態是,還滿期待吳清基是試看看,
    已經搬好板凳等著看好戲。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April 10,2008 23:12

    劉校長可能不會自找麻煩, 個人覺得報上提到的另一個人- 劉維琪校長(中山大學), 比較能接手.

    事實上台灣的教育體制早已"遠哲正勝化", 不可能回到全台30所大學的時代, 學校一多, 就演化出現今的各種制度與生態.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10,2008 23:50

    以我對於劉校長的瞭解,他自己對於教育有相當主見,基本上應該會避開一綱一本的爭議。

    鄉民們期待要看到好戲的話,可能要失望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0,2008 23:53

    P. Ong,

    有賭盤的話,我會跟你下同樣的注:)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0,2008 23:54

    請問館長: 上文係指哪位劉校長? (東吳還是貴校)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10,2008 23:56
    看了回文應知道答案了! 當我沒問.
    我想板上諸先進大多會賭同一盤. 只是我先沉不住氣說出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11,2008 00:02
    那會不會上演「留多本vs無一本」的戲?
    | 檢舉 | Posted by 不死心想看好戲的阮 at April 11,2008 01:36

    教育其實應該無綱無本。但是,我國教育結構總是需要精確比較分數,使得一綱一本搞不好會是多數家長的選項。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1,2008 10:17

    因為不夠多本,才會要求回歸一綱一本。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11,2008 12:07

    當年一封情書害她遭到退學

    這不禁使我想起國中時,有個女生拿了一封信給我,我嚇得當她的面就把信扔進垃圾桶裡。當天我就被叫進訓導處,生輔組長誇獎我表現很好。

    學校真是個扭曲人性的地方。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1,2008 18:55
    十年前我念那間高中,放學時間跟隔壁那間寶藍色制服的高職女生都要分開走;十年後我可以看到我的學弟跟那間白衣黑裙的學生們牽手走在路上(墨鏡裝備)。

    是時代在進步嗎。
    --------
    順便講個跟「競爭」有關的故事:我們有返校服務隊,本來是幫助學弟們了解大學生活及相關資訊。但是近兩年學校幾乎不給予支援,因為這個服務隊的功能已經消退了。

    學長們不希望它消失(那個白衣黑裙的學校也有類似的社團,但幾乎是倒了)。只是我不敢講:現在社會都開放了,學生們有更多管道接觸比較大學的優劣,不見得還需要我們提供的資訊。社團要存續,應該是想想在這些管道之外,還能提供那些服務,而不是想用溫情打動校方。做不到的話,功成身退也沒什麼關係吧。

    (希望不要有同社團的來認人,哈哈。)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April 11,2008 22:05
    綱跟本的教育經濟觀察如下:
    一、 只有一本書的情形下,教師不必費心選擇教材,也不必自己花成本去編教材,而且在「醬缸文化」的社會制約之下,容易被排擠跟懲罰,久了就會消磨年輕教師的熱血與骨氣,待退老師就不會被突顯出相對教學品質無進步,這是老師行業在選擇教科書的潛規則。
    二、 在多本書的情況下,教師需要花時間成本去比較教材內容的合適性,假設全班的「經濟學原理」可以讓學生自由去市場購買,就會發生無綱五十本的現象,老師要教好學生的備課時間跟成本就會急速上升,學生之間的討論也會因為標準不齊質而發生不效率。師生之間就有了一綱的共識需求。
    三、 對升學需求強的學生,用台大課本的老師會受歡迎,但受就業需求強的學生排斥;對就業需求強的學生易讀好考的版本,老師又被升學需求強的學生抱怨;學生重修不同老師的轉換成本也是壓力之ㄧ,要消彌民怨的方式是德政,所以就產生了「集體議價」的想法,將某一門課以共同必修的方式綁在一起的前提,就是統一教學大綱,所以是為了獲得一本的議價能力而付出一綱的代價。這個被集體選擇的唯一綱本,看起來好像會比個別老師指定要來的便宜,其實不然。
    四、 這個龐大的標的物會吸引廠商的眼光,因為這種集體選擇的結果有一個外部性,就是廠商可以去跟其他集體議價力相對較弱的老師勸說,說什麼呢?這是幾十位老師共同選擇的結果!連續攻下三四個學校以後,被集體選擇的書就擁有了另一個本來在競爭時其沒有的加值:那就是聲譽。這就是為什麼廠商非常注意共同教材市場。
    五、 廠商關心共同教材的方式,就是「尋租」,在集體選擇的規則裡面做手腳,讓多數的老師利用大會決議強迫少數教師接受他們的意志,因此有的老師被迫用他們在自由選擇下不會用的教科書;廠商在競爭,就會各自拉攏支持者,使他們在大會中成為有利的代言人,各自在大會中激烈討論,嚴重的還會發生合縱連橫、黑函跟棄保。這時已經變成「競租」,已經不是書與書的商業競爭,而是政爭。
    六、 一綱一本對廠商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生產成本跟降低競標風險,因為一綱,綱就是一種資格審查,開的就是價格標。在實務經驗的數據支持,共同教材的議價能力比自由選擇的降價幅度不到20%!廠商用在尋租關說的成本接近研發成本,也就是說廠商在「一綱一本」這個遊戲規則之下,制度下最佳的誘因反應策略就是只能尋租,租個有審議的有力人士,租他握在手上的審議權,把其他有心寫好教科書的創作者擋在遊戲規則之外。
    七、 所以較好的方式不是一綱多本,多綱多本會是較佳的遊戲規則,我想老師的無綱無本應該指的是「免送審議」的自由開放競爭吧!
    | 檢舉 | Posted by 自身難保泥菩薩 at April 11,2008 22:57
    抱歉,上面打錯字
    應該是規格標,而非價格標
    請包涵
    | 檢舉 | Posted by 自身難保泥菩薩 at April 11,2008 23:01

    台大甄選錄取高中排行榜

    臺北學校剛好貢獻六成。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2,2008 01:35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3,2008 17:20

    看起來不錯,不知道支不支援MAC?找了一下,都沒有說。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13,2008 17:29

    少:

    opera for mac

    老話一句,問 google 老師比較快。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3,2008 19:26

    駱教授訓示的是。不才因為時差嚴重,忘記了駱教授的教誨。這樣實在有愧本咖啡館死忠追隨者的封號,要深切檢討才是。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14,2008 02:08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14,2008 22:59

    根據我走訪未名空間(中國人在米國的bbs),宣稱因為法國抵制中國貨,所以中國也要發起抵制法國貨。更重要的,很多中國人深信,中國人不用法國貨可以活得很好,法國人不用中國貨就會活不下去。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15,2008 01:36

    新人到訪,請多指教。

    To 少:

    我怎麼好像看到了"茶葉大益,外夷若不得此即無從為命"這句話的21世紀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April 15,2008 08:54

    shinstar,

    歡迎!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5,2008 11:43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5,2008 15:21
    駱教,

    台灣的正面選舉比負面選舉可怕多了。愛台十二建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April 15,2008 15:32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April 15,2008 15:41

    啥咪?中國要承包喔?可以拒絕黑心工程嗎?我不要開車開一開掉進洞裡啦(是說本來技術就不好了)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15,2008 16:42

    立委選敗的時候,有一種安慰民進黨的說法是,總統選舉的投票率會較立委選舉高,只要失望的支持者在總統選舉中再次出來投票,民進黨還有希望。

    結果:

    相較於立委選舉,總統選舉投票率增加越多的村里,民進黨得票下降越多。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5,2008 17:49

    這個結果應該寄給【說大話新聞】的來賓們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15,2008 18:17

    人家會只有抵制「有毒中國貨」"一天" 嗎?

    怪怪...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15,2008 19:33
    盤大,
    中國人抵制法國貨這事也上了德文媒體,「明鏡」電子報頭條,內容跟新華網差不多。

    不過,抵制家樂福一天,怎麼越看越有「從今天晚上到明天清晨絕食八個小時」的感覺?
    | 檢舉 | Posted by irrenhaeusler at April 15,2008 21:21

    前幾天在學校問過劉館長關於:
    "大陸工程師來台求職會不會影響本土電子工程師的工作"

    劉館長也認為的確會有明顯的影響,所以我想進一步請教:
    什麼特質或能力可以使自己不致輕易被大陸人取代,畢
    竟電子工程師的黃金時期大約只有十幾年,然而最近電
    子工程師的待遇也不是前一陣子那麼誇張了,如果我們會
    輕易被廉價工程師取代,處境將會更艱難~
    | 檢舉 | Posted by Zenu at April 15,2008 21:30

    現行法規下影響應不大, 因為取得台灣工作簽證(類似H1B), 月新需要在四萬八以上.

    但如同劉館長提到, 對本國勞工的保障政策, 僅會延後問題發生的時間, 一但廠商外移, 本國勞工還是會失業. 因此產業升級或尋求其他niche, 才是活路.

    周遭業界的朋友(medical equipment, drug R&D 與 specialty chemicals 等等) 大多做的不錯, 上週在南科講習時, 業界聽眾似乎近一兩年也都是忙著開發新產品與市場. 聽到抱怨的事情是出差太忙, 與對新打入的市場認證法規不夠熟, 多花了些冤妄時間...(但臉上是賺了錢的笑容).

    總之, 生產力才是關鍵!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16,2008 00:28

    閉關兩年拼升等, 至今隔了三年再造訪南科, 園區的變化令人讚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16,2008 00:32
    | 檢舉 | Posted by 美頭欣 at April 16,2008 04:00

    駱:

    昨天貼的投票率與得票率研究非常有趣, 不知有無後續發展或進一步詮釋?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April 16,2008 15:59
    兩位館長以及咖啡館諸位先進

    小弟是時報出版的行銷企劃,敝公司近日將出版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的新作《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克魯曼認為,美國戰後中產階級的興起並不是自由經濟下自然的產物,而是羅斯福施行新政的結果;今日美國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崩解,主要也不是經濟因素所造成,而是保守主義長期執政帶來的惡果。

    因此克魯曼期望自由主義能重新掌握美國政治主導權,施行「新新政」──建立健保與社會安全制度,藉此修正美國長期以來經濟不平等的現象。

    由於小弟對經濟學領域十分陌生,想請教諸位先進,國內有哪些學者適合推介這本書,謝謝。

    時報出版 黃少璋敬上
    | 檢舉 | Posted by 黃少璋 at April 16,2008 18:32

    黃先生,

    您好。謝謝您的留言,不過,咖啡館就是台灣(少數敢自稱是)保守主義的大本營啊:)

    至於推薦乙事,我想台灣有資格的經濟學者非常多,但是如果我們在這裡厚顏推薦,恐怕會讓人覺得兩位館長自以為高人一等,有不知天高地厚之嫌。

    如果可以的話,我建議您私下向台大或中研院的先進前輩請教,他們應該可以推薦相當適合的人選。

    以上

    劉館長 敬上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6,2008 21:04

    黃先生:

    建議你可以查查國內類似翻譯書籍的推薦人,應該可以找到相當多的人選。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6,2008 21:18

    遠:

    目前沒有很清楚的分析角度,有何建議或想郵資料回答的問題嗎?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6,2008 21:19
    如果將投影片第六頁圖形的座標軸相交於原點, 可以更清楚的看出投票率不變的地方, 民進黨的得票率大致提高。投票率略為提高的地方, 民進黨的得票率還是提高。投票率提高很多的地方, 民進黨的得票率才會下降。

    原本的說法和你的分析都沒錯, 觀察的角度不同。

    我比較好奇是哪些地方投票率大幅提高了!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April 16,2008 22:37

    過去選舉的經驗我對投票率與政黨投票率的認知是:

    當投票率越低,如村里長、鄉鎮市民代表,即越地方的選舉對KMT越有利,而投票率越高即越中央的選舉對DDP較有利。

    也有些人(忘了從哪看的)的看法覺得投票率與政黨得票率的關係是非線性的,投票率從高到低分別是對藍、綠、藍、綠有利,但分界點則眾說紛紜。

    姑且不論投票類型的差異,最直接衡量投票率與得票率關係的數據應該要由兩次的總統大選來比較吧?我推測以兩次總統大選來比較結果或許會相反也不一定。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17,2008 00:26

    留言之後就不能刪除與修改了嗎?

    上面"投票率從高到低分別是對藍、綠、藍、綠有利,"
    應改成投票率從低到高才是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17,2008 00:30

    中國廉價工程師的論點從我還在當學生的時候就聽過了, 一直到現在都十多年了, 我想未來還是會常常聽到, 特別是老闆們最愛講這套理論, 大意就是中國工程師便宜, 台灣一個工程師的薪水在中國可以請一打的工程師來做還有找云云, 光這樣說卻又在台灣養一大票RD來燒錢, 可見得這位老闆是在放屁, 中國工程師根本沒那麼好用.

    但是我也有個同學家裡在開軟體公司, 他們直接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 台灣只剩下業務部門, 我問他中國工程師好不好用, 他說不錯, 有水準又便宜, 相當划算.

    資訊業的範圍實在太廣泛了, 有些領域看得出來有外包給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的傾向, 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但是也有些領域是中國工程師沒有辦法涉足的, 這牽扯到整個環境的問題, 就像在台灣出生長大又沒出過國的小孩不會滑雪是一樣的, 這裡就是沒有雪給你練習, 再怎麼努力練習也是惘然.

    我沒有辦法直接告訴你中國工程師的問題要怎麼辦, 但是我可以說, 我所見到比較優秀的工程師都把時間花在如何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沒有人在管會不會被追趕上的問題. 甚至台灣本身工程師是很多, 但是優秀的工程師卻很少, 這嚴重地影響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 如果能吸收中國優秀的人才, 就算台灣一大堆工程師都失業, 也是樂觀其成啊.
    | 檢舉 | Posted by Brent at April 17,2008 10:40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7,2008 12:34
    老朋友們

    鄭重推薦本工作室創業作《日文結構的秘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4901

    能不能幫忙到各系填個購書單,嘉惠貴校學子?
    | 檢舉 | Posted by 明智道人 at April 17,2008 15:53

    明智道人,

    恭喜!祝新書銷售長紅。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7,2008 17:41

    明智周:

    恭喜!恭喜!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17,2008 19:25

    明智周老同學:

    恭喜出書,也祝你事業蒸蒸日上。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April 17,2008 19:59

    藝術氣質、運動精神、經營才華的完美結合體的明智周,

    被你講得好像很有趣,明天就去訂一本觀摩。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17,2008 22:25

    藝術氣質、運動精神、經營才華的完美結合體的明智周,

    被你講得好像很有趣,明天就去訂一本觀摩。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17,2008 22:26

    我想問明智周是真的有這個名字嗎?@_@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18,2008 00:17
    Lakatos,駱,潘...老同學們

    快變成同學會了...呵呵。

    謝謝你們的祝福!哪一天見面了,會再補上贈書。有機會還請幫我多填填選購單,讓我先賺回印刷費再說。

    盤掌櫃:

    我是說“人生目標”啦,還請明查秋毫。有機會會去金瓜石當面匯報日文研究心得。

    迪:

    明智道人的名字就是啊,就像“不夜城”(金城武演的電影)的原著小說,作者名字就是“馳星周”。很有名的哦。
    | 檢舉 | Posted by 明智道人 at April 18,2008 00:45

    明智桑:
    我看到你的工作站了,嗚嗚嗚,我問了個好蠢的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April 18,2008 01:23
    明智周:

    恭喜出書! 祝暢銷!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April 18,2008 10:33
    遠:

    謝謝哦,改天聚聚,再送賢伉儷兩本紀念。
    | 檢舉 | Posted by 明智周 at April 18,2008 13:56
    選後媒體消長新聞乙則供參

    由是觀之,吾國似乎又將回到那個美好的、__領袖過生日可以吃壽桃的年代??

    +++++++++++++++++

    《大話》天堂掉地獄 收視率墊底

    蘋果日報 2008年04月18日

    總統大選前,三立《大話新聞》收視飆到1.59,緊追新聞政論節目鼻祖《2100全民開講》的1.66,兩節目相差不到0.1個百分點。但選後《大話》嚴重失血,收視僅存0.61,排名墊底,而陳文茜主持的中天《文茜小妹大》由今年初一路扶搖而上,成為李濤《全民開講》最強勁對手。

    新聞政論節目經過長時間的洗練,收視順序是《全民開講》居冠,其次是《大話》、《新聞夜總會》、《小妹大》。不過從今年初開始,《大話》式微,多次被李艷秋的《夜總會》擠下,甚至選後觀眾大失血,連高峰期的一半收視率都沒有。

    《小妹大》節節升高

    為了挽救頹靡的收視,外傳節目主持人鄭弘儀會被換角,甚至節目要「逆轉勝」、由綠轉藍。而就數據顯示,《大話》流失的觀眾,似乎轉到《小妹大》,收視節節升高,本周勝過李艷秋的《夜總會》,緊追《全民開講》。

    面對《大話》的頹勢,節目製作人周浩光說:「媒體不該有立場,但是沒有立場的評論節目,就不會有角度,無法發揮媒體監督政府功能。」

    周浩光承認《大話》過去在「立場」與「角度」的位置沒有扮演好角色。他也相信,節目收視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節目觀眾在敗選後選擇「不接觸」的結果。他說:「給我些時間,我有信心讓節目再站起來。」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April 19,2008 01:29

    甲收視率下跌、乙收視率上升,並不等於甲的觀眾轉到乙。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9,2008 02:29

    >>我比較好奇是哪些地方投票率大幅提高了!

    這種事情,問地圖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9,2008 10:38
    各位先進與老師好,這兩天有人介紹上門,先來拜個碼頭一下

    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雖說提升生產力很重要,但生產力真的提升後,這些產品賣的掉?還是說生產力的意義,是要連產值一起看的。
    再者,台灣的經濟型態受限地理環境,必然是一種以貿易為主的型態,那麼各位先進,是否有人做過台灣各種產業的分類,以及最終的產品銷售地等等的研究?

    小弟個人背景,直覺認為這跟台灣真的需要走的路有很大的關係,但實在找不到相關的資料。可否請各位先進開釋一下?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0,2008 11:39
    不知道有沒有 OP?

    雖然本來就知道台灣的 PPP (購買力評價)不低,
    不過剛看到台灣去年的 ppp 已經超越德國,和法國相近,還是相當訝異。

    以下是從《經濟學人》那邊看到的幾個國家 2007 年的 PPP,單位是美元。

    挪威 48190
    美國 46280
    愛爾蘭 43700
    新加坡 40150
    香港 38580
    加拿大 37420
    英國 35940
    澳洲 35870
    芬蘭 34500
    日本 34150
    法國 33540
    台灣 33270
    德國 31870
    義大利 31030
    紐西蘭 27770
    南韓 23890
    俄國 13130
    巴西 9340
    中國 8070
    印度 4190

    更詳細的資料可以看:

    http://www.economist.com/theworldin/forecasts/COUNTRY_PAGES_2007.pdf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April 20,2008 11:56
    不好意思,上面 PPP 應該是「購買力平價」才對。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April 20,2008 11:59
    呃....小弟的意思是,有沒有產業個別的分類?就像是面板廠最後要搞出一台電視或筆電,但會經過台灣、中國等地方,最後才賣到歐美去。有點類似「路由器」跟「流量」的那種研究,這樣比較容易理解台灣產業的實際狀況。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0,2008 12:17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21,2008 10:50

    原始資料在此

    只有到縣市的資料而已
    鄉鎮市的資料要連結到各地選委會(但大多數都無資料)
    | 檢舉 | Posted by ggg at April 21,2008 11:06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1,2008 14:15

    ggg:

    這個詮釋還蠻有趣的:

    >>中山大學教授廖達琪表示,這個結果與其說是準總統馬英九個人魅力,不如說婦女選民更在乎道德與價值的重建。

    換言之,婦女選民認為民進黨政府缺乏道德且價值淪喪。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1,2008 14:18

    白玫瑰,

    我的看法, 廖達琪的圓說不過是大部分人逃避暴露自己想法的表現而已.

    譬如在大賣場的電視部門, 很容易聽到顧客說:這台太大了, 我們家客廳沒這麼大....而事實上, 問題在價格, 只是很多人不願暴露自己竟然只是以價格來選擇, 就牽拖一些有的沒的.

    明明就是以貌取人, 才需要此地無銀三百兩地, 胡謅些「道德和價值」欺人, 講久了, 自己也會信.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21,2008 16:40

    有沒有人比較有系統的蒐集這一波中國青年抗議西方國家,抵制外國貨(雖然 made in china)的活動?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1,2008 17:34

    >>中山大學教授廖達琪表示,這個結果與其說是準總統馬英九個人魅力,不如說婦女選民更在乎道德與價值的重建。

    我從鄉下人來看, 解答明顯和她這種都市學者不同。
    我觀察很多年紀較大的女性喜歡的是 "古意",而不是馬這種油油的類型。

    我的看法是福佬男人有個特色就是大男人主義
    很多偏綠大男人可以容忍黨內有蟑螂,但是不能接受 "外戚之亂"。
    陳這次是輸在吳淑珍和趙建銘,讓支持陳的百萬人啞口無言
    這件事讓陳早在一年前的縣長選舉時就變成毒藥了
    也讓很多 "偏綠福佬大男人" 乾脆不投票
    | 檢舉 | Posted by DLowe at April 21,2008 21:39

    上一篇沒說清楚, 當然了, 以上因素由謝長廷承擔
    | 檢舉 | Posted by DLowe at April 21,2008 21:43
    hmm...所以目前國內沒有什麼人有過相關研究?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1,2008 21:51

    可不可以請教一下社會學科的特聘研究員在中研院的薪水是多少? 個人知道的自然學科的特聘研究員薪水還不錯, 林林總總應有20到近30萬.
    常聽到社會學科的establishment喊薪水低要出走. 這問題在同行之間較少聽到.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2,2008 00:19

    P. Ong:

    據了解,社會學科的特聘也有分級,最高應該有月薪30萬。

    就像國文老師認為文言文很重要,人文社會科學的從業人員當然也會宣稱該門科的重要。問題在於,台灣的學術界不存在市場,這些establishment 也不喜歡市場,因為遊說政府追求卓越,要求X年X百億,否則我國將喪失競爭力,遠比面對市場,讓付錢的人回過頭來審視從業人員所從事的知識活動要容易得多。

    畢竟,政府是最好騙的,因為它付的不是自己的錢。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2,2008 07:23

    P. Ong and 白玫瑰,

    那篇講的不只是establishment,因為經濟系連助理教授的薪水也是天差地遠(台灣是香港新加坡的三分之一不到,比中國還低),這可能就不是「establishment不喜歡市場」之類的理由可以解釋的了。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April 22,2008 10:45

    P.Ong
    中國今年幾個管院開給新進的fresh PhD.的價格
    前三年含各種補助
    年薪平均是6.5萬-7.2萬美金之間
    (最高的今年由上海復旦管院包下)
    純的經濟學院低一點
    是5-5.5萬美金左右
    這當然不包含在外面包project的外快
    某院長含蓄的暗示說
    只要能快快拿到tenure
    對於包外快系上是擺明不妨礙
    外面包外快的收入
    會讓整個收入增加一倍
    我不知道其他科系怎麼樣
    不過就經濟博士來說
    這樣的替代選擇似乎有很大的誘因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2,2008 11:22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台灣的助理教授必須和香港新加玻的薪水相當? 當然,我們都了解由招募人力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薪資無法韓香港新加坡競爭,這是一個事實。問題是,為什麼需要做這樣的競爭? 美國的某些行業,薪資也比我國的相同行業高很多,為什麼在其他行業就不成為問題?

    Given 這樣的薪資結構,以及其他種種考量,還是選擇回到台灣就業的人,我看不出來為什麼還需要為他們加薪? 如果只是為了在徵才上做競爭,提這些意見的人應該提的更清楚一些,說清楚未來的調薪只適用於未來的人,而不是由最資深的開始加起。

    另外,一個社會的教授應該有多少收入,不是應該決定於這個社會對教授的需求與供給嗎,怎麼會是決定香港和新加坡教授的薪水呢?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2,2008 11:28

    對了
    台灣開給新進經濟博士生的薪水是八萬五(已經加上"應該"可以拿到的國科會補助)


    只可惜八萬五是月薪
    而且還是台幣就是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2,2008 11:29

    香港和中國的教授薪資那是替代價格
    需求和供給現在是全世界在競爭
    不是單一看台灣一個獨立市場
    當你的人力資源可以賣到中國去
    語言又沒有任何障礙
    自然就會吸引很多人才流失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2,2008 11:34

    人才當然希望社會重視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問題是,誰來判斷丁丁是個人才,並且願意付多少錢來擁有這個人才?理論上,這事情就由市場來決定就好了。但是,台灣並沒有市場來評價"這些人才"到底有多少邊際貢獻,使得既存人才對於"留住人才"的呼喊,都比較像是為自己謀福利的一種說法而已。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2,2008 11:41

    就是因為一定會有像你這樣的質疑
    所以台灣很多經濟系的教授都只好不吭聲
    反正我已經在米國找到工作
    所以就由我來幫各位經濟系教授靠邀一下

    到底是不是人才
    我想在領域裡面的人對她們自己領域的人才評價
    一定比在這領域外面的人來得準
    至於評價的標準
    我想鬆綁教授的薪資結構
    由各個科系自籌自己招募
    可能是比較簡單的結果

    至於討論邊際貢獻
    我想這太不切實際了
    不知道你覺得牛頓發明微積分的邊際貢獻在當時算得出來嗎?
    還不如講講
    招募一個在中國有offer的經濟博士生
    讓他回台灣工作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假設他在中國拿到的薪資是六萬美金
    扣掉愛台灣討厭中國的成本
    你真的覺得現行的薪資結構可以招到很多人嗎?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2,2008 11:51

    當然想給多少是各單位高興決定, 想不想來也是candidate 自己評估. 問題的癥結在於現行的薪水上限額度的限制.

    沒記錯的話, 目前的法規助理教授是11萬(月薪), 常見到的例子是九萬元(七萬+傑出人才基金會的2萬). 對各學門好像問題不大, 但我想商管學門的例子較特殊.

    Anyway, 問題在管制, 而不在個人對薪資想法的差異.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2,2008 11:57

    再者
    我完全不同意
    【說清楚未來的調薪只適用於未來的人,而不是由最資深的開始加起。】
    我想大家應該聽過千金市骨的故事
    調薪方案只適用於新進的教授
    我想
    只有沒腦袋的fresh Ph.D.才敢接受這樣的offer吧?
    我實在沒有勇氣想像
    我在一篇paper都生不出來的現在
    敢拿比駱教或Joseph Wang這種已經在一流期刊上有論文的教授
    還要高的薪水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2,2008 11:58

    一般second tier 的學校薪水會開得較高, 爲了搶人才. 台灣的學校的想法倒是比較奇特, 有些趁人之危(個人因素或正好求職不順)佔便宜的心態.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2,2008 12:02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April 22,2008 15:30

    所長,

    這真是太妙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22,2008 16:35

    再看一次確定是UDN的新聞,恩,還真神奇。
    加油情報網在米國已經存在很久了阿。
    聽說大話新聞收視狂洩不知道是真的假的,照理說就算泛綠萎縮但是收視應該會集中在「少數」幾個親綠頻道,不知是何原因,可能是要表示親藍媒體也開始出現批判準政府的言論。
    如果真的是這樣就好,希望。
    | 檢舉 | Posted by Emily at April 22,2008 17:10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2,2008 19:56

    駱教,

    奉上讀報心得。

    1. 原來城鄉所學生抗議是做興趣的。
    2. 「教授你這番話才是國士之言哪!」重點在最後。
    | 檢舉 | Posted by J.S. at April 22,2008 20:59

    是啊,沒事還可以來空間解嚴,搬搬總統府一下。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2,2008 21:27

    說真的,我還是看不出來這篇報導,到底是說真的還是在反諷。而且還看不大懂寫這篇報導的人重點在哪。

    是說我們都該過去對面中國那混?還是說我們都應該把抗議當作資產階級娛樂來看?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2,2008 21:49

    以這《炒房》這篇文章的見報版面,
    我想應該是不代表該報立場的吧!

    就不曉得主編會不會挨轟?還是換得長官一句「幹得好」?
    (隨便上個這種文在言論版,就會轉性嗎?真懷疑)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22,2008 23:38

    沒有看作者姓名就直接看內文,首先第一驚是驚訝這種搞笑甚至無聊的行文風格(疑似詐騙集團的文宣),怎麼可以見報(但在我國已是見怪不怪);第二驚則是怎麼會有記者寫得出這篇so called「報導」,如果用質媒的說法應該是「八年亂政,記者質素慘不忍睹」;第三驚是原來這作者根本不是記者,而是什麼什麼教授,我惟有嘆一句,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 檢舉 | Posted by 口木 at April 23,2008 08:05

    華教授這篇文章,我讀到的是一篇反諷文。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3,2008 09:01

    抵制升級 六一拒吃麥當勞

    "作一個「優秀的龍的傳人」,要以自己的方式反擊洋人的攔聖火、挺藏獨的行為。"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23,2008 09:13
    華教授這篇確實是妙文,把營建業的吃相寫得入木三分。
    | 檢舉 | Posted by 海風 at April 23,2008 10:14

    身為龍的傳人的炎黃子孫,不知道有沒有考慮將【拒絕到西方國家留學】當成抵制的選項?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3,2008 10:23

    有一次大嫂在MSN上受到中國客戶的騷擾,推銷中國抵制西方霸權、拒買法國貨blah blah一堆的... 煩不勝煩,徵求各方意見,決定這樣子回應中國人:

    「我們台灣贊成中國向西方世界全面開戰!」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23,2008 11:04
    再看了一次華教授的文章,的確比較像反諷。在下道行太淺一時沒看出來,還自以為是的酸了一下華教授。失敬失敬。
    | 檢舉 | Posted by J.S. at April 23,2008 12:03
    又是只抵制「一天」,又是只跟生活細軟、吃穿有關。中國民族主義看來總是既不神聖、又不持久的樣子。
    | 檢舉 | Posted by irrenhaeusler at April 23,2008 12:30

    那批大型爬蟲的傳人在搞什麼鬼? 要抵制的話, 當然是從此不進家樂福和麥當勞, 直到洋夷屈伏於爬蟲趾前才對.

    本人如果5月1日恰好沒去家樂福購物, 恐遭該等爬蟲視為同類.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23,2008 12:33
    十四律师告CNN侵犯名誉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芳:「(結果)我觉得很难预料,因为中国的法院判案到底是依据什么东西我搞不清楚。」

    想去中國當律師的同學們,競爭對手的素質各位看到了嗎?機會來了,加油^^
    | 檢舉 | Posted by irrenhaeusler at April 23,2008 12:45

    Zenu:
    >>"大陸工程師來台求職會不會影響本土電子工程師的工作"

    我以從業人員的看法:短期會有一些影響,長期沒有差,完全看自身能力而定.

    不知道您的電子工程師是那一類型,不過就我認知,電子產品台灣內需不大,本來就是一項全球競爭的產業.在台灣雇用台灣工程師的公司,一直在和在美國公司/美國工程師,印度公司/印度工程師,日本公司/日本工程師,大陸公司/大陸工程師,甚至是任何公司/大陸-印度工程師...(族繁不及備載)在競爭.如果台灣公司不用好的大陸/印度工程師,其他公司在任何地方用大陸-印度工程師把這些公司幹掉,那台灣工程師還不是一樣失業去.... :-( , 對這個全球競爭產業來說,我不太覺得能用什麼方式保障本地人的工作機會.短期的政策影響可能有,但出來跑,總有一天要還就是了.市場是公平的.

    所以,不必擔心,你本來就間接在和這些人競爭,大陸工程師來或不來,只是這種競爭是否直接讓你看見而已.終究來說把自己本事搞好才是王道.
    | 檢舉 | Posted by Slump at April 23,2008 14:05
    馬英九擬課能源稅 民眾樂觀看待

    果然選前選後大不同 XD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April 23,2008 16:09

    ML:

    這真的應該列入新聞學的教材。以前的處理方式,應該是記者開始教起小學數學,告訴我們一個四口之家,每個月會多支出多少錢。

    現在則是:

    >> 受訪民眾就持肯定的態度,表示「政策很好」、「生活費也加不了多少」,也有民眾說,「全世界能源都缺乏,節約能源是必要的」。

    環保團體應該把握機會,多請馬總統擔任代言人。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3,2008 16:46

    如果民眾可以有效節能,水費的部分還可能會下降,一來一往之間,民眾負擔其實增加不多,而且,為了愛地球,大部分的民眾對於馬英九的這項政策倒是樂觀看待。

    我的天啊, 這種報導手法和人民日報有什麼不同. 「大部分民眾」到底是哪裡來的?

    報導為了粉飾馬英九選前不加稅的承諾, 「一來一往」指的是增加的能源稅, 和民眾因為節約用水所節省的水費.

    這個來往怎麼算? 倘使水價不變, 目前每人每日350公升的用水量降低到250公升, 那麼每個月約可節省27元. 也就是, 馬英九的能源各稅僅此毫芒之差? 如果是的話, 顯示對國家財政缺乏概念, 如此微稅新徵, 恐不敷稽徵成本.

    能源稅不是不能徵, 可是媒體這種擦馬屁股的動作相當可笑.

    再說, 馬英九一聲令下訂出每人每天用水量, 全國軍民父老兄弟姊妹們馬上調降為每天250升? 這麼天真? 如果我是經濟部長的話, 我會建議總統提高水價100%, 看看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再說. 但是, 這下子擦馬糞的媒體又要怎麼杜撰「一來一往」的故事呢?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23,2008 17:02

    大陸去年蠻有名的笑點:CCTV4 大戰 CCTV1
    CCTV-4:台湾物价上涨4.4%,民众表示生活"快过不下去"
    CCTV-1:内地物价上涨6.6%,民众表示"对生活影响不大"

    可嘆的是,台灣的媒體也幾乎是用同樣的雙重標準,只是”台灣<=>內地”被置換成”民進黨政府<=>國民黨政府”,今天這個"馬英九擬課能源稅 民眾樂觀看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 檢舉 | Posted by Slump at April 23,2008 21:59

    我想來問問版上的人對於廢死刑的看法
    目前的輿論似乎比較偏保持死刑
    但是我個人比較支持廢除死刑
    想來問問大家的看法
    | 檢舉 | Posted by Zenu at April 23,2008 23:02

    個人是覺得廢掉可以,但相關配套要有,例如那種可以關你八百年的累計刑期,還有超重型犯專用監獄之類,就成本來說當然是一顆子彈解決來得快。

    要把道德問題跟人權概念算進去,這就很難說對錯了,某白姓藝人也是因為自家有遭遇才會這麼激動。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3,2008 23:05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3,2008 23:17

    我的看法有幾點:

    1.有一說是殺人犯除了後天失調外,其實基因也有影響,有一些人一生下來就"比較容易"走上這條路,對他們而言也是很不公平的。

    2.法律的教化意義遠比以牙還牙、安慰受害者親屬大得多。

    不過以上的看法都是以受刑人的角度出發,我也沒修過相關課程,所以想拋磚引玉,看看大家的想法
    | 檢舉 | Posted by Zenu at April 23,2008 23:24
    盤館長:

    大部分民眾當然是記者自己啊 (為民喉舌嘛)
    很多採訪都是在冷氣房DIY出來的 XD

    反正我們國民所得馬上就要上看3萬美金了
    這點能源稅當然是無關痛癢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April 23,2008 23:28

    這是聽學姐說的,
    說高鐵剛通車時候,記者要寫「民眾」的搭車感想,當報社記者的學長因此打電話告訴學姐,名字借用一下。隔天她就上報了。
    事實上... 當時學姐還沒搭過高鐵...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24,2008 13:23
    6萬準新鮮人已展開線上求職 創近3年新高

    此事跟總統選舉有何關係?我想不懂...

    "目前將求職目標放在「行政總務職」的準新鮮人,數量高達1萬2千名;但相較相同工作機會數,呈現6個人搶1份行政工作的高度競爭情況"

    真可怕....
    難怪敝公司找助理總機從不缺人,要找個堪用的工程師(不要求優秀)還要求神拜佛呢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April 25,2008 17:03

    ML,

    總統選舉落幕後,我們家的兩條貓開始掉毛…。

    你想不懂的還多著呢!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April 25,2008 18:53
    盤館長
    感謝指點迷津(謎笑...)
    話說,我家四隻貓"馬上"也開始掉毛了,真是神奇啊,哈哈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April 25,2008 19:45
    最近在台灣制霸-PTT又跟看到好笑的謬論,給大家開開眼界

    某a:老師扁學生不會被開除?少吹牛了

    某m: http://blog.pixnet.net/bluestapler/post/12566315
    我們可以根據東森新聞的報導得知這位 "為人師表" 的教師姓林,名玟妝
    http://tinyurl.com/6bptav
    聯合報的報導,我們這位 "春風化雨" 的林玟妝老師,再把學生的屁股打
    的像芋頭一樣以後-
    記一大過,並調離非導師職務。
    http://www.ccps.hlc.edu.tw/c0303/
    三仁師長
    藝術與人文:林玟妝老師

    某a:上班族扁同事保證滾蛋+吃牢飯,重要主管輕輕打同事一拳~會被開除嗎?老師把學生扁到殘障,不會掉飯碗嗎?程度問題吧~別耍白吃了


    ***********

    各位,如果您是某m,您覺得應該是讓某a到法院見見世面?還是因為法院會發明大水庫理論,所以就笑罵由人?

    請教諸君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April 26,2008 02:58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6,2008 23:55

    下週教育經濟學教材之一,我不想上學 教改戰場下的百萬孩子兵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7,2008 12:08

    不知道駱老師是想要寫哪一個部分?這篇報導小弟看起來的感覺是說,以前我過的那種A段班生活比較快樂XD
    自己也當過補習班老師,也看過許多小朋友拼命補習,不過都沒什麼用,到頭來唸書還是自己的事情。個人的直覺是,這種拼命往某一種地方鑽的現象,代表著預期這條路的報酬將會遠高於其他條路,事實上是這樣嗎(汗)?還是這只是一種資源的錯誤配置產生的後果?

    不知道其他先進是否有一些想法可以分享一下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7,2008 12:35

    eoiss:

    那份教材是放在如何討論公共政策的脈絡之下,不過是一個負面示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7,2008 17:19

    嗯?換句話說駱教授您覺得這篇報導,也是唬爛煽情居多?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7,2008 20:56

    兩位前教育部長(黃榮村, 楊朝祥)主張教育政策的擬定與執行應歸屬於總統職權, 言下之意好像教育部應該直接廢掉.

    想不到這兩位部長卸任多年的感想竟然和我們的主張一樣.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7,2008 21:16

    eoiss:

    你可能剛來咖啡館不久,可以先看一下經濟學與公共政策,以及那一欄的討論。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7,2008 21:38

    P. Ong:

    他們說的只是教育部設在總統府,不是廢掉教育部。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7,2008 21:48

    我瞭解老師您的意思,小弟的意思是,是否各位認為天下這一篇報導,除了拿來說嘴外,沒有任何值得實際參考的意見。又或是如此,小弟比較想瞭解一下,各位教授對於現在中學所發生的狀況,是用哪一種「角度」、「方式」去釐清問題?小弟在補教業呆過,大致知道一些狀況,也知道一些可為與不可為處,在這邊是想請教有關於各位先進的想法。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7,2008 21:51

    eoiss:

    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提到, 討論問題的第一點是說明,問題是什麼?

    這篇報導說了很多似乎是問題的"現象",卻沒有討論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當然,說出種種現象是這類文章的特色,可能也是讀者喜歡的角度。

    另外,文章寫道:

    ********************

    現場一:台北市明星國中。一群學生們的真實感受。

    晚上九點,一台中型小巴士等待著把孩子送回林口,這群是從桃園縣越區就讀的學生。

    ********************

    其實,林口不在桃園縣。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7,2008 22:11

    嗯嗯,小弟想請教的一個問題是,駱教授對這種現象,有沒有比較經濟學的解釋?小弟指這種「升學壓力」壓到小朋友喘不過氣的狀況,教改越改越糟這類說法,老師您是否有一個解決的方案?

    其實很想吐天下的嘈,當年數學研究班(A段)的日子也沒好到哪去,一樣六點出門十點到家,背上一個書包,兩手各一個提包,裝滿課本跟參考書與考卷,看著B段同學腳踏車上載的是籃球,真有一種想直接給車撞死的想法。我倒認為,這個金字塔結構沒變過,自然也就沒有改善與否的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April 27,2008 22:21

    問題是什麼?
    升學壓力太大,大家喘不過氣來…..

    理想的狀況是什麼?
    大家天天玩,人人上台大。

    政策建議
    把所有大學改名為台大,大家畢業後都有資格以老台大來自high。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7,2008 22:33

    eoiss:

    台灣社會很少有新的問題,咖啡館也大概都討論過了。教改越來越糟的說法,同樣也需要界定清楚所謂"越來越糟"是指什麼? 如果教改指的是開放高等教育的機會,我倒是認為教改之後比教改前好太多了。

    關於教改後學生壓力沒有減輕,這篇文章有些討論與說法,請參考。

    歡迎針對特定問題或現象發文討論,如果是一般的教育討論,請參考這一大類的文章。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27,2008 22:33

    駱館長:
    大概我是看教長難產的好戲看到high過頭, 以為他們會乾脆廢掉教育部.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8,2008 00:32

    劉兆玄院長好像愛從自己以及他哥哥過去政界, 學界, 或兩者的老同事中找閣員. 兩位他過去的副主委將入閣, 新任國科會主委是他哥哥的同事(中研院天文所, 中大前後任校長)

    若教長不是報派的清華化學系同事, 與他前後國科會主委的黃教授. 難道會是曾任NCC籌備處主任, 他過去第三位副主委?

    還是天文所或中大還有其他高人?

    這齣戲還真扣人心弦!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8,2008 00:42

    吳局長英勇表態,結果馬屁拍在馬腿上,莫非是這部大戲第一位領便當的人物?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8,2008 00:48

    其實這八年來民進黨政策執行最徹底, 也不可能再回頭的應該就是國科會與教育部的施政. 當馬英九在辯論時推崇"五年五百億"與"教學卓越"計畫時, 我大概就等著看好戲, 看他要找誰來"收攤"

    果然國科會主委是以前曾被藍營修理過的人士. 教育部長就不知和綠營有無淵源?!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8,2008 01:00

    好戲落幕了! 前政大鄭校長將任教長.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8,2008 01:06

    俗稱的林口有兩部分:一個在台北縣林口鄉,一個在桃園縣龜山鄉,兩者以中山高為界。俗稱林口長庚的醫院及其附近的林口工業區,其實都在龜山鄉境內。這應該是誤導大眾的來源,媒體記者在這方面其實只是從眾的錯誤,我們就少算一筆帳吧。

    好啦,教育部長的謎底揭曉,果然不是報派人選。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pril 28,2008 01:11

    報派部長們,一起領便當去。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April 28,2008 03:57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8,2008 11:22

    白玫瑰,

    這個笑話好冷......

    不過不知道「教育商品化」這個用語的見報頻率會不會因此大幅減少?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28,2008 12:10

    教育商品化(中文wiki)

    大概很少人看吧,寫的很奇怪。

    講了兩大段缺點,但為何歐美國家還要一直推動呢?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April 28,2008 13:53

    家裡的傳播學者是鄭老師的學生,所以我們對他有一定的了解,我覺得那篇中時的報導對他的描寫並不是很準確,寫下一點我的個人看法。

    鄭老師是澄社成員(當然,現在要當官就不能是了),他的『意識形態』跟目前即將卸任的政府相差並不多。對於台灣本體意識和轉型正義這些事情的看法,他其實並沒有什麼意見。他所不贊成的是論述形成的過程,不能夠因為以前國民黨在教育體系中推行大中國意識,民進黨執政後就依樣畫葫蘆,只是葫蘆裡改賣本土意識。錯的不是本土意識本身,而是推行時沒有和當年國民黨的方式做出區隔,把民主程序給忽略掉了。以教育目的來講,本土意識重要,如何提倡也很重要。後者甚至重要性不輸於前者。

    如果期待他當教育部長會把躺下來的台灣立起來,大概註定要失望。他不是那種會主動讓台灣在地圖上轉個方向的人,但是他並不會反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台灣。所以當地圖已經轉了九十度之後,他大概會津津有味的看著,不會主動翻回來。

    在政大校長任內,鄭老師是一個很能夠跟學生對話的校長,他是個相當好的聆聽者,並且會真的去思考不同意見是否能夠納入決策之中。對於教改團體來講,他們接下來面對的這個教育部長是會聽他們說什麼話的,所以他們最好要把自己的意見想清楚,論述要有說服力才行。

    由於他廣納各方意見的個性,有不少人覺得他『無為而治』。這個看法不見得公允,不過我也很難想像他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變,那不是他的個性。推行教改的歷任教育部長有一些跟鄭老師有私交,他在這些年教改的過程中並非完全置身事外。我不認為他會把目前的方向做一個180度的大扭轉。

    新任部長大概還是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發展,一方面試圖跟行政院爭取更多經費,另外一方面思考如何分配會最有效率。就算是民進黨繼續執政,如果換教育部長也是會做這些事情。接下來的教育部跟過去八年的教育部政策應該會有相當的延續,不會天外飛來一筆。

    大概比較有意思的會是五年五百億這部份。他對於政大爭取到這筆經費一事說他當初要是沒爭取到,現在的吳校長就沒有那麼多麻煩了。我沒有問他對於台大或其他學校使用這筆經費的看法,畢竟最近一次跟他談話時他是卸任政大校長,也沒有什麼評論其他學校的立場。不過我的印象是他對於這筆經費的目的和現行用法並不完全同意,我要強調後面這『印象』的部份只是我在談話中的個人理解而已,並不是他親口說的。我的猜測是他當上部長之後對於計畫未執行完的部份會繼續依照原訂方式執行。在這『五年』要結束時,如果他還是教育部長,我們才會看到他的個人想法。

    至於一綱多本或一綱一本這樣的問題,鄭老師的個性應該是傾向於一綱多本。但是如果台北要強力推行一綱一本,恐怕新部長也不會傾教育部行政體系之力來阻止,而會給台北一些空間,最起碼讓他們試辦個一兩年。

    鄭老師應該是藍綠都可以接受的教育部長。接下來他的任期中,新聞記者應該會發現他們喜歡這個部長本人,最起碼他們找不到什麼理由討厭他。但是他們的稿子會越來越無趣,上不了頭版,無法受到大家的注意。:p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28,2008 16:22

    我想馬營的人也知道他們也提不出比李遠哲等綠營人士還具有說服力的教育政策. 全國上下大致上也開始習慣新的遊戲規則.(有哪一個學校要廢掉推甄與申請? 有哪一校不申請五年五百億或教學卓越等?)

    但找個不懂新規則的"化外人士"來接掌. 恐怕只會有更多災難產生.

    也就是說, 馬營的人也不認為杜正勝的施政有什麼錯, 可能唯一的錯是和媒體交惡, 找個傳播資深學者媒體應會留情吧!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April 28,2008 17:18

    台灣的教育可以說有很多問題,也可以說沒有甚麼問題,因為真正的問題很難解決(例如該廢掉教育部),也解決不了,剩下的都只是在既有根深蒂固的結構中微調,只要不讓記者及其總編輯討厭到整天追拍打瞌睡,挖鼻孔的,上網查部編辭典的錯誤,教育部長應該不會成為媒體的焦點。

    更何況,鄭部長在新聞界的桃李滿天下。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8,2008 17:23

    CCLu,

    我跟你們鄭校長有過幾面之緣。你對他的描述非常傳神。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28,2008 21:43
    CCLu, Lakatos,

    如果一個原本主張台獨的政治人物當了主委後可以馬上宣稱擁護一中各表,那麼你們對於鄭校長的認識要如何推論出鄭部長的價值與政策方向?

    我的確很有興趣看看一個如此高調主張教育自由化的部長,會如何面對北北基一綱一本這個議題。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April 29,2008 11:01
    這些太入戲的中國憤青,應該從馬英九當年主張"委任直選"的經驗學習學習。喊兩聲回家領錢就好,千萬不要衝過頭。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April 29,2008 11:13

    立委擬禁吃到飽

    民進黨的青壯世代如果都是這種笨蛋,復興大概遙遙無期。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29,2008 11:27

    禁吃到飽?! 何不禁止吃飽。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April 29,2008 11:40

    Richter,

    看來真的很無期。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29,2008 13:09
    從英國,法國,美國,澳洲,日本,南韓等地的中國憤青"歡迎"奧運火炬的反應來看,憤青的攻擊性似乎和當地政府的親共程度成高度正相關。這有兩點暗示,

    1.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even for those looking fanatic.
    2. 親共從來都無法贏得友誼,只能輸掉尊嚴。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April 30,2008 12:39
    馬英九是不是意識到了,台獨才是 bargaining power 之所在?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April 30,2008 12:51

    馬:六三三…難達成

    這算不算詐騙?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30,2008 13:39



    即使算是詐騙,應該有不少人還是樂於受騙。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30,2008 14:15

    還有規定教授上節目一個月不能超過四次哩。
    真好奇,以後會不會規定教授不准開 blog 啊?
    我常在猜,他們公開規定之前,有沒有想過可能會被「反」呢? (或者說,被笑...)

    以一個閱聽人而言,我倒是希望政論節目能有「學界」的觀點,好讓我知道不同領域中專業想法。總是強過只有政治人物上節目吧... 不知道館長對於 (可能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 同事上節目,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April 30,2008 17:42
    ->他考慮在立法院臨時提案,要求衛生署勸導業者勿以「吃到飽」為訴求。

    「要求衛生署勸導」跟「立法禁止」...兩者的差距應該不小...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April 30,2008 19:21
    補充:還有「以吃到飽為訴求」與「吃到飽」的差異...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April 30,2008 19:25

    學者上媒體討論國家大事是不務正業的話,那麼校長半夜跟媒體人跑去陽明山討論國家大事,要不要也來統計次數?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30,2008 21:23

    各位教書的人啊,我們是不是要回去算算過去144天在本咖啡館貼過幾次文字?

    人們容易在得意的時候犯下錯誤,東吳的行政單位還蠻笨的。或許這次的提案只是意在示警,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被嚇大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April 30,2008 21:50
    | 檢舉 | Posted by irrenhaeusler at April 30,2008 21:50

    東吳這提案,第一違反言論自由,而且是一般人都該有的言論自由,教授並不是需要限制言論自由的少數例外職業。第二此案精神在妨礙公共參與,是社會文化發展上的反動,對多數一般職業而言,應該鼓勵大家多參與公共事務,此提案的精神反而在限制,我視為文化上的倒退。
    另外,東吳的情形也有點奇怪,為何常上電視的都偏綠?只有盛教授是藍的。而台北大學那幾個,似乎藍綠比例比較相當些。不過最近比較特別的趨勢是,台大的怎麼好像都消音了?特別是與解嚴前後的年代相比。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pril 30,2008 22:07

    台大也是有吧,今天的自由就提到林火旺(哲學)和孫立群(農經)。

    報上刊出來的東吳提案說『以與其教學或研究專長領域相關者為限』。如果這種想法推而廣之,那林火旺只能在全民開講裡談哲學...

    至於『廣受社會推崇』的李家同北北,只能講跟電機有關的話題;至於『要為教改負責』的李遠哲,當然只能談化學。

    這提案真是太經典了。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May 1,2008 01:27

    江連福賄選案 台中地院判無罪

    "一審法官認為是盜錄取得,不是為了檢舉賄選而蒐錄,有侵犯憲法保障秘密通訊自由之虞,沒有證據能力。"

    盜錄與蒐錄都是錄,如何區別?法律的邏輯總是叫我難以理解。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1,2008 07:42
    盤大:

    東吳不是私校嗎? 如果私立學校不可以限制員工言論,那是不是所有的私營企業也不可以限制員工言論? 如果我是公司老闆,我不喜歡某個員工上電視當名嘴,害我公司常接抗議電話,我不能開除他嗎?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1,2008 11:45

    勞雇契約是否合理應該都是個案認定, 但民主國家的學術機構限制教授言論自由的作法比較少見.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1,2008 12:51

    JZfan,

    東吳大學的巧計就像房東不把房子租給特定種族一樣,實在沒什麼好反對,尤其沒有以法律處理的必要。

    東吳是私人產業,這麼做應該也有相當誘因吧。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y 1,2008 22:00

    看來,這事還有細細討論的空間。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008 01:23
    曾有位神學院院長在辦公室的電腦裡放了一堆兒童不宜的照片。後來好像因此而弄到硬碟空間不夠,院長於是找學校的技術人員來解決這個問題。沒想到技術人員好奇心起,偷看了一下院長的電腦裡都裝些什麼…

    就我所知,最後院長下臺(在校長逼迫下?)了事,事件就到此為止。不過,旁觀的人拿來討論的有:院長用的電腦是學校的財產,所以學校就有權檢查裡面裝了什麼嗎?技術人員是否違法或侵犯隱私(技術人員的行為如果違法,那毒樹果理論就適用了?)?院長該不該控告學校?

    我猜如果校方不只逼院長立刻下臺,還把他給解聘掉,這件事鬧進法院的機率就很高了。這麼一來,可以保持模糊的空間就都沒了,最後應該會兩敗俱傷:院長丟了飯碗,而校方則留下侵犯隱私、意圖控制思想的惡名。這種惡名會讓傑出的學者(這些人的腦袋裏面多半都有些嚇人的
    怪東西)望而卻步,多少會傷害到學校的競爭力。

    從這件事來看,想要限制教授言論或思想的學校當然可以祭出「解聘」這種手段,但考慮到其後座力,比較有可能採取更間接細膩,力道更輕的嚇阻手段。例如:三年之內不得提升等、五年之內不得申請校方補助等。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2,2008 04:30
    我對這件事有跟JZFan一樣的疑惑,所以我上網找了一些新聞報導跟小論文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http://www.mlive.com/news/annarbornews/index.ssf?/base/news-27/1209134416281660.xml&coll=2

    http://www.rbs2.com/afree2.htm

    http://www.kyw1060.com/pages/434968.php?

    http://en.allexperts.com/q/1st-Amendment-Free-342/job-threatened.htm

    (這裡的重點:
    First of all, the First Amendment only applies to the government. If you work for a private employer, the First Amendment is completely irrelevant. Even if you work for a government employer, speech is only protected if it is a matter of public concern. Discussions of office gossip, office politics, or other private matters are actionable.

    Most states are "employment at will" which means you only have your job as long as you want it and the employer wants you, unless you have an employment contract that specifically says otherwise. Unless you can show some form of race, sex, or other protected status discrimination, it usually is not a legal issue. It is up to the discretion of the employer.


    初步結論:

    (1)我覺得東吳遇到的問題可能不是法律問題,而是,well,媒體非常喜歡說的「社會觀感」問題。而且很有可能是他們對前者有一定把握,以致於輕忽了後者的嚴重性。

    (2)我對這個問題畢竟是門外漢,還請學法律的館友有以教之。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2008 10:00

    駱, lakatos,

    第一時間我的反應就是, 如果這發生在美國, 會不會有第一修正案的爭議, 初步的理解應該不至於. 所以我才會說這沒有法律處理的必要.

    我也認為東吳對法律有相當把握, 不過可能並非忽視社會觀感, 反倒以為有孚社會觀感, 說穿了, 就是在搞民粹啦.

    駱館長的細細討論, 願聞其詳.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y 2,2008 10:59
    就法律面來說,看起來的確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但就社會觀感來說,很多人真的把它看成是言論自由的問題。

    劉校長說「董事會做這管制多少與募款有關」(自由電子)。如果卯起來完全不理會「社會觀感」,那麼「管制與否完全由捐款人公投決定,而每位捐款人可投之票數依捐款數額多寡來決定」的作法會不會是對募款最有利的決議?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2,2008 11:03

    盤:

    法律上,事情相當簡單。雙方都依工作契約行事,以前的契約中沒有規定,想要更動契約的資方必須和勞方協商勞動條件內容的更動。

    當然,下一個層次的問題是,雙方同意的勞動契約,其內容是否有國家介入的空間。比如說,勞動契約可否包含自願為奴隸,或者志願放棄言論自由。

    另一個模糊地帶是,大學教授和學校的契約關係,雖然名目上是一至二年一聘,實務上的default卻是自動續約,除非有重大事故發生,更動契約內容(加入對校外活動的關犯)是否違反原先的默契,有值得討論之處。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008 11:20

    盤、駱兩位學長

    我不敢說東吳這個事件如果發生在美國不會引起第一修正案的爭議,敝母校五年前發生了一次助理教授發言不太妥當,引起校長出來公開評論的事件。請看下面的 New York Times 的文章:

    At Columbia, Call for Death Of U.S. Forces Is Denounced

    Columbia Univ 的校長 Bollinger 是法律人,他的專長剛好是第一修正案,所以從他的處理方式大致上可以看出來校方對於教授發言仍然有所顧慮,不能因為是私立學校就能夠不受第一修正案的限制。言論自由不只是說話可以不受限制,同時不應該讓說話的人因為言論內容而受到懲罰,否則這仍然是對言論做出限制,只是用較為間接的手段。該事件中發言出問題的教授 Nicholas De Genova 目前也仍然還在 Columbia Univ 任教,看來 2003 年的不當發言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權。

    東吳可以走的另外一條路是嚴格執行教學評鑑、限期升等和定期評鑑制度,不符合要求的老師就請他們走路。但是大學老師的時間應該是可以由自己調配,照理說不須受學校管制。學校要求的是結果,不是老師從早到晚應該有八個小時待在研究室或教室裡面。只要老師能夠滿足評鑑要求,學校不應該有限制他們做什麼事情的權力。

    募款的確是個大問題,我想這是 Columbia Univ 校長會高分貝出來駁斥 Nicholas De Genova 發言的原因,或最起碼是原因之一。由於 De Genova 的問題發言只有那一次,所以校長出來講一次話也就夠了(事實上校長在好幾個媒體都有發言,並不是開個公開記者會,所以也不只說一次話)。像徐學長這樣常常上電視,要校方每次在認定他的發言可能有礙募款的情況下出來高分貝反駁,大概也不太可能。募款過程是不必也不可能公開的,我們都不知道東吳是真的遇到募款問題還是只是拿這個當藉口。如果真的因為這些名嘴教授而遭遇募款問題,該如何解決還真不是容易事情。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May 2,2008 17:23

    想請教一下就法律面來說,為何東吳案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以任何制度方法限制一個人公開發言的次數或形式,不是一種妨礙嗎?(先撇開勞動契約的問題)
    另外,東吳要考慮的恐怕不只是募款的難題,若因此讓校風丕變,社會印象翻轉,對以後招募學生及新老師恐怕也有不良影響。
    此外我認為嚴格執行教學評鑑、限期升等和定期評鑑制度對學校想處理名嘴教授的問題,並不會有太多幫助。因為名嘴教授的教學研究不見得都會墊底。一校之內必然還有不少教學品質差的教授,言行上都很中庸,想以教學評鑑制度趕人,不是容易的事。
    最後是個人感想。像這類所謂的不務正業,目前臺灣多數人似乎是不以為然的(蘋果民調),但是有不務正業的自由才可能是創意、跨領域等新突破的源頭。一個社會應該要容許並鼓勵一些人有不務正業的自由,對教授應該就像對廣告人一樣,有比較大的自由空間,而不是像小學老師一般。臺灣似乎還是頗有秩序情節,對自由的渴望太低。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2,2008 19:37
    關於是不是法律問題

    首先,
    基本權規定原則是保護人民不要受到國家不合理的限制。

    然而法學上有討論,是否應當以及如何將這種憲法上的保護,
    也適用到私人對私人的領域上,
    尤其當一方具有極為強大的力量時。
    換句話說,在法律秩序中受到尊重的私法自治範圍內,
    如果要以保護一方的基本權(如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工作權,或是平等權等)為理由,
    透過國家強制來限制另外一方的決定權,
    包括把原本只被期待是由國家來做的事,要求私人也要做。
    (這就是上面駱館主所說勞動契約的種種問題)

    此外,
    所謂的公權力並不只是限於政府機關或公法人可以執行,
    私人(私法人)也可以在國家委託的情況下,執行公權力,
    而在相關範圍內視為憲法基本權所可及的部分。
    在私立大學的情況,
    就要看私立大學授予國家承認的學位這件事,
    (尤其在私立學校還有受到國家補助的情形)
    算不算代替國家執行公權力;
    如果是的話,
    還要看為了完成興學目的所做的種種行為(例如聘請教師、記學生過、替學生評分..)
    到底哪些可以屬於公權力行為,而受到憲法基本權直接的限制。

    當然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另一個被承認受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

    東吳大學在這裡所涉及確實有可能是憲法上的言論自由,
    不過國內法律學界或實務上是否有定見,這我就不知了。

    個人是滿希望東吳校方堅持下去啦,
    然後教授們走司法途徑,
    讓法官大法官們發表一下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May 2,2008 21:02

    香港奧運火炬傳送,示威者被毆,警竟拘捕被毆示威者:
    http://tw.sports.yahoo.com/bj2008/news_article/aurl/d/a/080502/4/1eal.html
    http://tw.sports.yahoo.com/bj2008/news_article/aurl/d/a/080502/14/1ect.html

    原來在香港,愛中國可以合法打人,而被打的反而會被抓走。

    ========
    近期港府拒絕多名國際人士(包括藝術家、學者),其實早就不是新聞: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v?id=a799156483de4496a4f0b87aea2066e7001
    [華視] 法輪功赴港被禁 小朋友也被暴力對待

    http://news.epochtimes.com/b5/7/7/3/n1762133.htm
    有照有證據:持槍武警、大批警察,在香港機場內圍捕台灣法輪功學員
    | 檢舉 | Posted by 口木 at May 2,2008 21:54

    言論自由為什麼需要被獨立出來討論? 受雇者和雇主之間的關係,不就是受雇者自願地放棄"某些自由",在某個特定時間在某些事情上接受雇者的指揮,如準時上班,完成某項任務。其餘不在勞動契約上明示的事項,當然還是屬於受雇者的自由,包括在十字路口唱歌和在新聞台說大話的自由。

    因此,一般認知的契約內容是,受雇於學校的教授必須放棄玩耍的自由,完成教學,研究和服務的任務。教學,研究和服務也就成為大學教授在升等續聘以及其他評鑑時被檢視的內容。

    既然上電視說話和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都不是目前勞動契約中規定必須放棄的自由,教授當然可以上電視說大話和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

    如今,學校基於某些理由,想要求所屬教授放棄上電視說話的自由,當然可以要求重定契約。不過,教授當然也可以要求更多報酬以補償所放棄的自由。新的勞動契約如果在雙方同意之下成立,兩造自然依此執行,和言論自由是否受到傷害的關係不大。

    如果學校堅持要將不上電視說話列入契約中,又不願意付出更高的待遇,在不違背舊約所協議之契約有效期限的情前提之下,雙方關係可以解散,教授也可以另謀無此要求的學校工作。

    最後一個問題是,勞動契約可否在雙方同意之下,規定教授必須放棄上電視說話的自由,這才回到上面幾位館友關於言論自由特殊性的討論。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008 22:03

    現在是不成案,實際運作上可能就像駱教授所說,在下一次更動勞動契約時加入規定。

    假設這已經是個訴訟,一開始就會出現的問題是:這是行政訴訟還是民事訴訟?

    如果是行政訴訟的話,徐永明的策略應該會是主張比例原則東吳校方以上節目次數太多,以致降低教學品質(目的)而解雇(方法)之,其方法與目的顯失均衡。

    或者是,不當聯結禁止原則-東吳要求徐永明在校任教時,必須嚴格遵守不得上電視之義務。兩者之間無正當合理關聯。

    至於民事訴訟能不能用公法的帝王條款,我就不清楚了。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May 2,2008 22:13
    什麼,教授要放棄玩耍的自由!!??...XD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May 2,2008 23:14

    勞動契約的內容是否合法, 應就個案認定, 很難絕對性的論斷, professionals 就常理比較不會想要告到底, 聰明的作法是找另一個理念較符合的機構, 省去訴訟所消耗的精力與時間. (例如翁啟惠院長當年不爽Texas A&M 對faculty從事產學合作的種種限制, 就轉到Scripps. 當時不少轉到西岸任教者也有類似理由)

    但今天劉校長扯到"減少授課時, 是要給助理教授好好做研究, 而且因此學校增加了財政負擔", 就露出該案有針對性的馬腳了. 暨是如此, 為何連tenured professors 也要限制? 而且對助理教授的授課時數減少, 照理說該教授升等後應該要"還給"系上(以實際上課時數充抵或以經費捐助), 這種說法實在站不住腳.

    劉校長最近真的飄飄然到昏頭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2,2008 23:56
    今天的"聯合筆記"還扯到"授課一小時需備課四小時"的"世紀謊言", 現在的民眾還那麼好騙?

    當然新加入的內容準備時間要很多, 常K了半個月才生出20張slides, 講不到一節課就完了. 問題在通常每學期會編入多少新教材? 永明任教又不是這一兩年才開始. 敎計量學超過兩年後要花多少時間準備?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3,2008 00:06

    捲:

    那是一個比喻。

    P. Ong:

    東吳校方的意圖其實很清楚,說得出的理由都不是理由。說得出的理由大多不是理由。眾所週知,要 monitor 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上的"投入"是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授的勞動契約中部會去規定每天須到學校打卡。因此,契約只會規範產出的部分,例如每週上課時數,甚至學生教學評鑑(當然,這部分的成果在公立學校並不重要),以及研究成果。如果真的只是想要求教授履行這些面向的勞動要求,在這些產出面把關就可以了。

    這事當然是有針對性的。只是包裝這個針對性的難度相當高。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2008 05:45

    東吳大學的說法中,惟一像是理由的理由是募款困難的考量,說得好像募款是該校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不過,該校96學年度收入預算表顯示,總收入21億中捐贈收入只有6108萬,只佔 2.9%。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2008 09:25

    不過,即使募款不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也不代表「募款困難」的說法無法成立。東吳大學的意思應該是,募款困難,所以更要八面玲瓏,避開爭議。只是這個提案所引發的爭議,可能會讓部分校友捐不下去吧。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3,2008 15:09

    東吳大學其實只是不願再忍受徐永明罷了,瞎掰出一捆空洞矛盾的說法,也算是用心良苦、煞費苦心。

    就如樓上某些意見,主張言論自由的相對人,一般而言是政府或法律,也就公認強制力。大學,或者說依據法律所設立的大學,甚至領取國家經費補助的大學,是否具備這樣的條件,可以再詳加討論。

    我是認為徐永明根本不必跟他們瞎琢磨這些,未來還是繼續講自己的大話,一旦東吳發癲了解雇他,就可以到民事法院告它,贏面不小。

    任何雇傭契約可以約束相對人的自由或選擇,倘使東吳不希望老師上大話新聞,是因為學術成績因此低落,徐永明只要舉證學術活動並無受影響,據以解雇在民事法院的見解應無理由。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y 3,2008 15:51

    「募款困難」的說法無法成立是因為,既然募款金額佔學校收入這麼少,那部分校友捐不下去又怎樣?不用理他啊,不捐就算了,對校務沒什麼影響。除非原本有個校友是科技大老,要捐十億,但是因為不爽徐某言論而不捐了。這樣一來又跟言論自由與勞動契約有關了。
    現在全台大學中募款對那個學校最重要?該不會是台大吧?記得好像哪裡聽來說台大年收入中教育部的補助已少於50%,是真的嗎?若依照國營事業的認定,這樣已經可以算民營了。:-)
    宗教團體辦的大學有沒有(以及可不可以,是否恰當)在聘約中規定教授不可發表反對該宗教的言論?若宗教大學可以,那某校要選擇有特定政治立場也是可以的。簡單說,這會變成勞動契約內容是否合法的實質問題:一所大學(學術研究及教學機構)可否、應否限制某方面的言論自由與學術自由(包括內容與形式)?私立與公立又有何區別?國家力量是否可以干涉私校的這類規定?(一如法律是否可以干涉家庭事務到什麼程度的爭論般。)私立學校是純私領域的事嗎?
    若沒有在聘約中約定,或這類約定不合法,那就是用「次數限制」之類的技術方式包裝管制言論的作法。這讓我想到蕭曉玲解聘案:蕭老師教學上的不適任行為似乎不嚴重,比她嚴重的老師還不少,都還沒處理,或拖很久,卻以極高行政效率通過她的解聘,應該也算是一種用技術方式進行言論管制(對校方是暴露學校醜聞,對市府是反對一綱一本政策)的作為。
    另外,就臺灣的實務來說,我比較贊成和校方進行法律訴訟,而不是另找一間學校任職。主因是國情不同,在台灣要釐清及爭取權利,並加以確保,而不是考量個人的利益而已。所以若將來有訴訟,我個人願意贊助徐老師部分訴訟費用。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3,2008 15:55

    駱,

    東吳應該狡辯稱,就是因為一直有些教授在電視節目中胡說亂語,所以募款績效不佳。

    不然怎麼把這個笨謊圓下去?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May 3,2008 16:03

    盤,

    這很容易被搓破,只要攤開歷年募款金額,一翻兩瞪眼。

    其實比學術產出的話,徐永明打死一票人。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3,2008 19:22

    少,

    蘋論扣的「深藍神學士」跟「泛紅媒體」的大帽子真是太狠了----

    我好欣賞啊!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3,2008 21:08

    事實上,東吳募款組這三年來年年業績創新高。
    | 檢舉 | Posted by insider at May 3,2008 21:42

    沒錯,由東吳的財務報表看來,95學年度和94學年度的捐贈收入分別為8,126萬和6,946萬,
    93學年度和92學年度則分別為3,441萬和3,094萬,這幾年確實是穩定成長。

    當然,由於96學年度的資料還未出爐,東吳還是可以辯稱,自從徐老師來了之後,募款確實變難了,以致捐贈收入的成長不如預期。

    不過,這事情很快又被10億元的外交醜聞或者貪瀆事件所取代。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2008 22:01
    突然想到:如果節目主持人在介紹來賓的時候,並不是說「我們邀請了x大學的教授y」,而是「我們邀請了y以民調專家的身分來到本節目」呢?只有政客可以用「以x身分如何如何」這一招嗎?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4,2008 01:00
    駱館長說,要 monitor 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上的"投入"是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讓我不禁想到之前台南縣蘇大縣長的創舉─把中小學教師的考績硬是抓了10%的乙等。

    當然可想而知,這絕對是一個讓教師反彈,其他人叫好的政策。不福氣的教師們有人主張,教師的績效難以評估,強抓10%以等如何服人?

    當然我個人是覺得,如果教師績效難以評估,因此我們就不要評估,然後每個教師都拿甲等是一件荒謬的事。不過斬人也要有個罪名,該如何建立教師績效之評估指標?
    不知兩位大學教員劉副教授與駱教授有何高見?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4,2008 02:02
    駱館長請不要覺得我都不認真看板,因為

    因此教授的勞動契約中部會去規定每天須到學校打卡。因此,契約只會規範產出的部分,例如每週上課時數,甚至學生教學評鑑(當然,這部分的成果在公立學校並不重要),以及研究成果。如果真的只是想要求教授履行這些面向的勞動要求,在這些產出面把關就可以了。

    這個部份與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第4條裡面所講的差不多意思;但是這幾天有人說,法規條目若以檢核表視之,實難以提供量化的依據。我是不知道這句話所謂何來,因此想請教諸位有無教師考評之具體、可量化指標?如果沒有,又該如何對教師進行績效考評?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4,2008 02:12

    所長,

    除了原本就有年度考評要填之外,現在大學法明文規定需進行教師評鑑。例如敝校就已開始實施。

    你可以去找看看各大學訂的教師評鑑辦法,裡面都有相當明確的規定。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4,2008 10:22

    小弟是在資訊業,
    見過無數的(天真的)主管想要把績效量化,
    不管是用程式的行數支數(這灌水太容易了)、
    專案天數、delay(所以buffer都抓「很」長)、
    出bug的數量(難的推給人家,簡單的不給人家),
    卻都沒有看出問題的本質:公正第三方。
    (呃…口氣好像大了點…單純個人想法啦)

    其實只要主管真的是內行人,
    不用什麼奇怪的量化,
    大多就能看出該專案的難度,
    再看看下屬專案進行的狀況、速度,
    專案遇到的問題點在那裡…等,
    大概心裡就會有個底。

    但有些主管在資訊業混了30年,
    卻還停留在20年前的技術,
    新的東西全然不懂,
    也只能任憑下屬唬弄,就看誰口才好了。

    呃…有點離題…
    我前面講的是說,
    績效量化的困難不只是學校有,
    一般企業也有如此的問題。

    但如果就大學教授的話,
    看其每年的論文著作及指導學生的論文,
    在國際期刊上的上榜分類積分,
    應該就是其研究成就上的指標,
    在這個問題上,有很明確的公正第三方。
    可是如果說是「教學」上的話…
    可能就比較困難,
    學生都喜歡不當人的老師吧?
    呵…如果可以又高又帥/又美又辣就更好?

    小弟野人獻曝啦…
    還等駱館長出來指點一下,
    經濟學上有沒有什麼絕妙好帖?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May 4,2008 10:45

    所長問到:

    >> 當然我個人是覺得,如果教師績效難以評估,因此我們就不要評估,然後每個教師都拿甲等是一件荒謬的事。不過斬人也要有個罪名,該如何建立教師績效之評估指標?

    中小學和大學的性質不同,大學階段還有教學評鑑(雖然這在公立學校一樣效果不彰)和研究成果來衡量績效校,國中小學階段一方面沒有甚麼產出可以衡量(基測成績是一例外,也有其作為績效指標的另外問題),另一方面這些都是不需面對消費者的公立學校,因此,我認為要在公立國中小學階段利用績效評估來鞭策老師,到頭來也只是白忙一場。公務機關據說也有每年必須有一定比例考績乙等的規定,結果是大家輪流拿乙等,輪流沒有考績獎金。

    總的來說,要在公辦國中小階段透過績效評估讓老師更努力,我覺得希望渺茫。

    粽子:

    大學教授的教學評鑑,當然有其限制與問題。不過,我的猜測是"確實實施"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鑑並公告周知,會以助於提升教師的努力程度,我相信學生不會只以當人與否做為評價老師的標準。

    這幾年,許多公立學校也都做了教學評鑑,但是評鑑結果大多只是用來做為獎勵優良教師的標準,對於教學表現不佳的老師,除非是極端的劣等,並沒有發揮太多讓老師更努力教學的作用。

    本校最近公布一項針對專任教師對教學評量制度看法的調查結果:

    在問及「是否贊成公開評量結果」時,約有六成五的教師不贊成公開評量結
    果,表示贊成者佔三成五。

    反對意見中,認為「學生填答比率低,問卷不具代
    表性」的有四成七,也有二成五的教師認為學生還不足以成熟到評鑑老師。


    持公開的教師則多著眼於公佈評量結果的效果,像是激勵教師改進教學品質、
    便於學生選課參考,以及資訊透明化,有助於建立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

    *******************

    結果自然是,繼續不公布評鑑結果,反正學生似乎也沒有甚麼要求公布的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4,2008 11:29

    似乎板上的共識是, "名嘴條款"牽扯的是勞雇契約的合適性的問題, 而非憲法層次的言論自由.
    但是東吳提出此款擺明針對特定人物, 引起公憤又企圖自圓其說的嘴臉, 令人不解又不屑. 主觀上我認為待在這種"級數"的學校隊仍具活力的學者並無益處.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4,2008 14:25
    親愛的駱館長,你已經被我們包圍了,趕快出來投降吧!

    ++++++++++

    作者 KAGAJYOTARO (加賀城太郎)
    看板 Education
    標題 Re: [請益] 這是哪一國理論-台南考績事件有感
    時間 Sun May 4 03:17:23 2008

    (前略)

    想用其他領域的公平理論來討論教育事務不是不行啦!
    但好歹別跟教育領域的定義,實務政策抵觸就好

    ++++++++++

    各位以右派自許的咖啡館主顧,有沒有考慮學習一點左派的語言,反正這年頭嚇死人都不用償命的?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4,2008 14:30

    就我們的討論推廣, 其他的限制,

    例如這兩天報上常提到的"兼課每週限四小時"(應是指上課日的正常時間)

    或綁住產學合作的"業外收入20%或50%上限"
    (應是指透過學校的建教合作主持費, 吳秀光月領軍火商九萬顧問費, 世新就說管不到)

    上述限制, 應該也是教授若能提出並不影響其教學研究品質時, 也不應造成約束力.

    就教板上諸先進.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4,2008 14:35

    95課綱經濟學超難 師生都叫苦

    曲線、公式、英文縮寫一堆 折騰高中生

    教師:內容過深備課累 出題更煩

    升學考試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所有的好東西進到升學考試中都成了怪東西。

    原來,人們對經濟學的內容是曲線,公式和英文。

    有一次上教育經濟學的時候,有個師大博士班兼高中老師的旁聽學生拿了課本來問我應該怎麼教,大致看了下內容,確實是有內容太多的問題。編課綱和課本的人,顯然是在編一本大一經原的濃縮本。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4,2008 14:35

    高中物理與化學課本也常常就是普物與普化的濃縮本. 這存在五十年以上的問題反而很少被討論.

    等過幾年高中老師們發現經濟學有龐大的補教市場時, 這個問題就會消失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4,2008 14:42

    經濟系的畢業生倒是多了不少就業機會。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4,2008 18:15

    猶記得高三那年,某次公民科的段考裡出現了「機會成本概念的選擇題」,出題老師被抨擊的有點慘,幾乎所有同學與其他公民老師都認為---公民這種涼課,不該出現如此高水準的考題。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y 5,2008 00:58

    一邊批評課程水準太低教得太簡單,一邊嚷嚷新課綱太難,真是好棒啊。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5,2008 02:07

    搶救國文

    還有什麼要搶救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5,2008 09:11

    雷恩
    (好,我承認很冷…)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May 5,2008 12:17

    古文多教一點,應該是可以搶救那些老中文作家的身份地位吧...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May 5,2008 13:55

    除了邏輯大概他們都想搶救吧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5,2008 15:18

    請問,高中各年的課表長甚麼樣子?各個科目的每週上可時數是多少?

    今天中午,有個有趣的話題,本系招生是否應採計包含了經濟學的公民科?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5,2008 16:01

    Google到的
    駱老師是要問這個嗎?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5,2008 17:00

    謝謝。

    所以,高三的數學是與選修的? 英文和國文都是必修。

    另外,有沒有95課程暫綱和98課程大綱對經濟學內容的規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5,2008 17:23

    數學因自然組和社會組而有內容差異,所以高三的課程是選修的。

    請看第四單元的經濟部分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5,2008 17:37

    忘記講,上面的是98的,95暫綱在這裡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5,2008 17:42

    駱教


    上述的課綱少了高三選修課程
    學測考第一到四冊涵蓋
    book1 自我,社會與文化
    book2 道德規範,憲法行政法民刑法
    book3 民主政治國際關係
    book4 經濟
    指考的範圍是高一到高三的全部公民課程
    內容是上述課程的加深加廣

    這套課程安排基本上延續1995的課程標準
    內容的安排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除了第二冊多了行政法的內涵之外
    問題在於沒有中心的思想或是邏輯可以統整課程內容
    甚至連課綱本身都問題多多
    舉例來說第二冊討論的憲法,憲政主義內涵
    在沒有國家,政府,權力的概念之前
    就要討論權力分立制衡
    朱院士曾經批評這是便於發包
    的確是如此

    對於課程內容而言
    何以經濟學知識到了高中變成曲線,公式
    我相信對於其他部分也是如此
    憲政主義到了實際課程與教學
    就變成解釋名詞
    完整講解整體邏輯需要花上一個月
    課綱只給大約一個星期兩節課
    對於第一線的教師而言
    迫於時間的無奈如果要詳細討論
    課程進度的壓力問題就出現
    教師可以有幾個選擇
    簡單的讓自己閱讀
    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的讓教師本身重新設計課程
    不然就釋枯燥乏味的名詞解釋
    何以如此?
    反應給大考中心或是課綱委員
    回答都是教師可以選擇要不要上完全部
    這真是何不食肉縻的教育版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May 5,2008 17:46

    謝謝。

    這真是一個很大的課綱。

    "經濟與永續發展",永續發展大概是個最近風行的概念,硬是要和經濟綁在一起。

    看看課程內容,對照參考時數,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5,2008 17:51

    這個課綱真是太誇大了。

    不知道訂的人有自己試教過嗎?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5,2008 17:58

    話說回來,這個課綱看起來真的會為經濟相關科系學生創造好大的家教市場......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5,2008 18:04

    考試真的能考出什麼能力
    我是懷疑的
    不考試就沒有這些能力我也懷疑

    大選選完之後
    在我所任教的高一與高三(這是一所很前面志願的學校,不乏現正在就讀貴系的)
    分別簡單地調查
    就莊國榮事件與四個立委的事件做價值判斷
    認為哪一事件在是比較嚴重要?
    很神奇的是
    在我任教的高一班級中
    五個班裡面有四班以高達二比一的比例認為
    立委的事件嚴重性遠超過莊的事件
    高一的班級在那個時刻剛剛上完憲法第八條對基本人權的保障
    連權力分立的概念都還沒有
    也沒有考過任何一張測驗券(目前為止都沒有)

    有趣的事情是
    高三任教的班級
    青一色以2:1的比例認為莊比較嚴重
    理由都是媒體那一套說辭
    高一與高三比較上的差異
    我的猜測是課程導致
    高三的課程是歸屬1995課程標準
    幾乎完全沒有憲政主義的概念
    唯一出現的一次是在三民的版本
    但區區一頁只做名詞解釋

    這個比較上的意義
    或許某些程度反映了這個社會的法治觀念到哪裡

    有一個去代課的班級最誇張
    24:2 認為莊比較嚴重
    這是社會組的班級
    去代課的第一節就是這個調查我有點嚇傻
    我自己猜測(沒有任何的依據)
    是因為有太多情感情緒的不滿
    而這和社會組在高中階段常常是情感取向
    特別是對女生來說
    我自己在高中的時候
    唯一目標只想念歷史系或中文系
    哪有理性思辨的機會和可能性

    板上各位可以看看課綱對於國文教學的時數
    和其他學科,特別是公民科的比較
    其實不成比數
    以現階段教師的課程負擔而言
    幾乎不是太有時間可以做完整的課程教學與設計
    除非簡單的部分讓學生自行閱讀
    才可能討論其他相關議題
    例如以法律教學而言
    釋憲案最足以成為課程設計的教材

    課綱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忽略
    這套課程的核心目標究竟是什麼
    如果以民主政治公共領域的參與作為核心
    顯然
    課程需要涵蓋這些基本能力就有賴對於各種基本學科邏輯的傳遞
    不管是市場經濟基本原理或憲政民主法則
    在這種基礎上
    才可能做進一步公共議題的討論
    課程從過去到現在只在乎基本知識
    卻不想培養從各種角度分析事情的能力
    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培養
    問題是若去翻翻國中的公民課程
    應該是更令人吐血

    在這個部落格裡的道德教育那一篇文
    我非常同意這個社會的公立學校道德教育
    只需要教導憲政民主的價值依據
    這是選擇的前提
    但是道德教育在師範體系裡面會認為
    融入議題的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性別教育等
    是失「德」的教育
    (大概只有我那個學法律的老闆反對這種主張)

    敝母校與母系虧欠台灣社會甚多
    我現在得好好償還

    我推薦了非常多人來這裡
    僅以此謝謝駱教與板上各位在這部落格的貢獻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May 5,2008 18:05

    其實我一直覺得,長久以來公民與社會這個科目在台灣是一顆被當成保麗龍的巨石,大家聽到公民與社會都覺得考一百分理所當然,可是他其實需要很好的語言理解能力(所以國文要好)跟邏輯能力(所以數學要好),還需要一點文史背景。

    課綱裡面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是大學一個系四年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國高中長期漠視公民與社會教育的情形下,要在兩年內上完這些內容,比其他常常被恐嚇說很難很難的自然科還要難以收拾。畢竟人對於自己恐懼的東西總是會付出更多心力來學習,總是被看成國民禮儀手冊的公民課本,能夠得到多少的關注?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5,2008 18:18
    當年教公民課的老師到底上了些什麼,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他幾乎都在講影視圈八卦,特別是誰和誰有一腿之類的。害我現在一聽到「公民」這個科目(不管改成什麼名稱),都會聯想到「不倫」。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5,2008 18:45
    哇,現在的公民課這麼硬 orz
    這真是很大的"進步"呢
    想當年,我高中的公民老師是某國民黨高官太太,一整個混吃等死,還告誡我們,千萬別讀金庸小說(因為通匪 blah blah ..)...哈哈,那時可是解嚴好幾年了呢(後來我專門在公民課看金庸小說 XD)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y 5,2008 19:02

    civics:

    你的留言是印象中,本館開館以來最為友善的教師留言。

    如果有好的課程安排,公民教育其實是現代公民最需要學習的課程,比本質上由奇幻文學所構成的歷史,地理,文言文和中國文化基本教材都來的重要。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5,2008 19:26

    >>今天中午,有個有趣的話題,本系招生是否應採計包含了經濟學的公民科?

    有先例可供參考:長久以來,臺大地理系不採計地理科。

    >>永續發展大概是個最近風行的概念,硬是要和經濟綁在一起

    在課綱裡,幾乎所有科目的最後一章都得談永續發展。不過在我當學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那一章不會考,所以根本不用看。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5,2008 19:50

    臺灣的民主自由基礎遠比想像中薄弱。根據2003年臺灣社會變遷調查,「同不同意政府應該禁止對國家有害的言論?」11%受訪者非常同意,52.5%受訪者同意。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5,2008 20:01

    是的,駱教

    這也是我後來非常慶幸沒唸歷史系或中文系
    陰錯陽差成了公民老師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May 5,2008 20:07
    化學科高中教材編排上還好, 每週兩節課, 兩年共四學期, 涵蓋的範圍約是大一普化的範圍, 三學分外加習題課, 上下學期也是大約相等的時數. 高中老師的普遍教學方式是提早啟發, 還是揠苗助長, 暫不討論.

    但看到高中公民課第四學期的範圍與進度, 倒是讓我想起這一被子唯一上過的經濟學, 施建生老師的通識課(一學期共兩學分), 不過老先生很厲害, 他的那本課本還是被他一學期就大致上完了.

    這綱領可能是某學者受老先生啟發編的吧? (當冷笑話聽聽)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5,2008 23:34
    話說回來, 兩年前我也敎過化學通識課, 某本簡易版的化學概論, 我好像也是一學期兩學分就大致敎完了(約70%教材)

    大概沒有化學系教授會認為, 那種教材是給日後要用到化學相關知識的學生還研讀的.

    以此類推, 經濟系還是不要採計該顆為宜.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May 5,2008 23:44

    貼個有趣的東西:
    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2006年)

    第220頁:
    請問你常不常使用電腦網路?

    幾乎每天...37.8%
    一星期一次 10%
    一個月一次 2.5%
    一年幾次 3.0%
    幾乎沒有 5.5%
    從來沒有...41.0%

    我還一直以為上網跟吃飯一樣,是每個人都會去做的事...=.=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6,2008 00:39

    M型網路使用率......X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6,2008 01:11
    p.244也很有趣:

    *只要我們有品德高尚的領導者,任何事情都可以託付給他:很同意24.1%;有點同意28.7%;無所謂同不同意12.4%;不太同意25.3%;很不同意5.8%

    *政府官員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做為人民道德上的榜樣:很同意61.7%;有點同意26.2%;無所謂同不同意4.8%;不太同意3.9%;很不同意0.5%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6,2008 01:21
    Richter,

    「同不同意政府應該禁止對國家有害的言論?」這個問題的引導性未免太離譜了。

    這個問題應該改為: 「同不同意政府審查你的言論,然後禁止那些政府認為對國家有害的部份?」我想答案應該會很不同。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6,2008 13:00

    320萬低收入 免稅領補貼

    >>未來家庭總所得在新台幣卅六萬元以下的家庭,每年都可以獲得卅六萬元乘以百分之十三、即四萬六千八百元的補貼,如果以後所得收入增加,補助逐漸減少,一直到每年收入達到四十八萬元以上才取消。

    這是一個有趣的實驗。實施之後,我國的窮人會不會因此而變多,人們開始從事所得不被政府掌握的行業?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7,2008 06:34

    駱教:

    我相信窮人會一樣多,人們從事的工作會跟現在一樣。

    因為...可以閃掉繳稅的話,大家早就閃了,不用等這個補貼機制實施=.=

    我有個問題是,台灣有很多"沒工作的遊民",尤其在車站常常看的到。

    他們是否具有領這些補貼的身份呢?
    如果政府要發的話,會不會忽略掉這些人...

    又比如,我阿公阿媽長年待在鄉下,這幾年沒在工作,是否也符合補貼的資格?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7,2008 07:50

    Len:

    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有其源流,也要搭配稅制改革(單一稅率 flax tax),並不是針對濟貧而來,之所以很少國家實行,原因之一是:

    It requires considerable reporting and supervision in order to avoid fraud. Another concern is that the incentive to commit fraud may be increased with an NIT, since the monetary reward for fraud could be larger than a taxpayer's total tax liability.


    你談的問題正是執行面的問題。假設新政府的計畫是以報稅所得戶為單位,那麼單身或老人自然也是報稅戶。如此一來,或許可以產生名目上雇用無業人口的公司,以基本工資申報所得稅,年收入自然低於36萬,雙方再朋分46800元的補貼。

    另外,雖然人們早已知道努力閃稅的好處,但是還是有人所得在36萬上下,這些人可以更努力將所得壓低至36萬以下。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7,2008 09:21

    謝謝駱教的回覆。

    我突然想到幾年前看的第四台鄉土劇畫面:

    神情很緊張的A歐巴桑:啊公司ㄝ律師有連絡上嘸?叫他緊呷公司的資金拿出來用。

    臉色很難看的B小姐:律師伊鑽法律漏洞,捲款潛逃了啦。

    A歐巴桑:...。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7,2008 10:17

    to Len,

    遊民啊…
    政府是一定會漏掉的,
    但如果實施後,
    黑社會沒有漏掉遊民,
    政府就不會漏掉了。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May 7,2008 10:43

    如果這樣規定的話,年薪四十萬六千八以下的人會自願降薪到三十六萬。反正納稅人買單,雇主一定很樂意配合。年薪在四十八萬之下的員工,與雇主談薪水的過程會變得很有趣。

    另外,我猜失業率應該會降低。失業率3%以下的支票比較不容易跳票。
    | 檢舉 | Posted by J.S. at May 7,2008 11:26

    老師在部落格發表的這些作品我很喜歡,我是台大大一的學生,因為社會學作業的關係,想請問您在"部落格"盛行以前,有哪方式可以展現自己的創作及意見呢?感謝老師抽空替學生解答。
    | 檢舉 | Posted by 朝欽 at May 7,2008 23:52

    那個問題其實朝欽可以自已想看看。

    在沒有部落格,或者說沒有網路的時代,

    你會怎麼想透過什麼管道、什麼方式,來展現自已的創作、想法和意見呢?

    我的想法是:

    1.投報發表。
    2.CALL IN2100全民開講。(只是講的東西不符主題時,講五秒鐘後就會被切掉。)
    3.學柯賜海

    (不過柯賜海出現的時代已經有網路了..)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8,2008 06:42

    朝欽:

    沒有什麼其他方法。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8,2008 10:54

    其實除了投稿報紙之外,第二項和第三項出現的時代都跟網路時代相聚不遠,第四台興起的時代也不過早比網路提早三四年。而投稿見報的標準取決於該報的編輯者,無形中形成了過濾言論的效果,而早期投稿的欄位以副刊為主(有人記得第一個時事論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要針對國家政策或時事發表心得還不是那麼容易呢。

    其實這造成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說你會看到很多老媒體人感嘆副刊水準不再(部落格上愛放啥就放啥我為什麼要投稿給人家審查,還可以得到即時的回應,投稿的人當然少了)、緬懷過去只有少數言論抒發管道的時代文字精闢凝練(篇幅有限不凝鍊也不行啊)、文章言之有物(都是編輯選的當然口味比較合)等等。網路時代的資訊大量流通有好處也有壞處啦,只是這應該是個無法停止的趨勢了。

    (看朝欽問這樣的問題,好像我們問以前沒有電要怎麼煮飯一樣,好有趣喔X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8,2008 16:36

    哈,所以沒有電要怎麼煮飯洗衣服?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8,2008 16:44

    「哈,所以沒有電要怎麼煮飯洗衣服?」

    當然是手動用火煮飯,用水洗衣服啊。XD

    其實在我們當學生的那個時代,不是出了很多學生刊物嗎?
    自己用手寫,送印刷廠打字,自己貼完稿,印出來之後自己拿去發。
    如果經費不足,還得自己去拉廣告。
    在那個出版成本很高的年代,大家還是做得很開心啊。
    雖然從來不知道有沒有人在讀。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y 8,2008 16:57

    夏天到了,咖啡館忽然間冷笑話充斥,不知是不是為了消暑的緣故...

    BTW,XD做為車牌號碼後兩碼,最近開始出現在高雄新車當中...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8,2008 17:01

    報紙的讀者投書版大約是報禁解除後,也就是解嚴前後開始的。六四事件時我投了生平第一篇自投的稿,被當時還會裝自由派的中時登出。幾個月後投第二篇,不合編輯胃口,完全沒蹤影。
    潘:那時我們看學長們的各種刊物看得也很開心。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8,2008 17:54

    果然還是老潘的記憶力比較好。

    以前不是還有一種叫做打字行的行業,稿子還要先寫在稿紙上,送打之後再回來剪貼排版。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8,2008 20:55
    現在是某一年齡程度以上的懷舊時間嗎?

    想當初大一寫報告時,
    都用手寫,
    有人還特別花錢送打...

    到了不知大二大三,
    偶爾出現電腦打字的共筆,
    讓人不得不感嘆真是整齊易讀啊~~


    現在再拿筆寫,
    寫出來的應該比當時更難讀了吧...Orz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May 8,2008 21:16

    去街頭塗鴉。

    街頭塗鴉應該向來都是展現自己的創作及意見的一個方式。最近敝處就有人去猶太教堂外面塗上納粹的標誌,不過很快就被抓走了就是了。這種方式也還持續流行於缺乏網路和媒體的地方。例如我岳父有一回去山東某鄉下地方考察,赫然發現民房外面牆上,充滿了痛斥共產黨,宣揚法輪大法的塗鴉,當地人竟然見怪不怪,真是神奇的很。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y 8,2008 21:41

    http://xuezhaofeng.com/blog/?p=35

    各位前輩應該看過了,參考一下吧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May 9,2008 09:11

    劉老師,那你有沒有看過7788-XD這台車.....-___-
    他還滿常在鼓山鹽埕區交界出現的。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9,2008 09:35

    草根英雄的臉譜


    想要請問大家 這樣的相片 是否有肖像權的爭議
    有一方說法事情是 說那些人出現在照片上 好像就是指著他們說 他們是弱勢團體 幫他們貼上標籤了

    想要請問大家的想法

    高中生沈芯菱按快門 20萬張草根臉譜
    | 檢舉 | Posted by hungc2 at May 9,2008 10:58

    迪,

    哈哈。我下次會注意看看。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9,2008 11:32

    那有沒有車牌是5566-XD?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May 9,2008 11:47

    白玫瑰,

    真的不唬爛你,我有印象在上班途中看過。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9,2008 11:59
    2266-XD會更有趣...XD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y 9,2008 12:13

    請隨身攜帶相機,有圖有真相。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May 9,2008 13:15
    街拍的肖像權爭議一直都不小,沈同學在拍照時好像多數有知會,被拍的對象好像意見不大(不過這是他在自己部落格說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至於貼標籤的說法,我倒是覺得提出貼標籤這個看法的人才是在貼標籤XD
    | 檢舉 | Posted by at May 9,2008 13:42

    街拍只要不是偷拍裙底風光之類,完全沒有法律問題,畢竟人的臉與衣著是自願使他人所見,無法視為秘密資訊,作為著作則與山水建築等等無異。實務上曾有建商拍攝自己建案附近其他建商蓋的知名大樓放在自己的廣告上而被以侵害著作權告上法院,最後該建商勝訴的案例,至於拍人像,這裡也有個案例:

    http://blog.pixnet.net/hsiaohsin1210/post/13827393

    從這些案例可推斷,我們的法官認為街拍前是否知會拍攝對象,是道德問題而非法律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May 9,2008 15:34
    高中98課綱 中華語教協會籲暫停

    不太確定為什麼,但是我一直相信需要搶救的,是中文教員的飯碗。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10,2008 13:18

    嘴砲研究所所長:

    搶救自己的既得利益者,都會說他們是在搶救社會大眾。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10,2008 13:27

    Richter:
    有時候也會說是要捍衛社會公理正義價值道德觀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10,2008 17:14

    這就想到另一篇的問題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學會律己,還是讓人學來要求別人的?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May 10,2008 22:24

    還有一種可能,說需要加強道德教育,可以顯示自己道德的優越性。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May 10,2008 22:28

    用道德來強化自己利益的正當性?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May 11,2008 16:55
    館長你好,我今天在看某個網站(忘了名稱)的時候看到一個詞我完全沒概念,能說明一下什麼是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與短期均衡嗎?網路的解答說真的讓我摸不著頭緒呢。
    | 檢舉 | Posted by TB at May 12,2008 00:58

    中山女高獲選520服務 著高跟鞋列儀態考驗

    "身高、品德、英語能力,及學生著高跟鞋的儀態都將列入考量。"

    這是在選妃嗎?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12,2008 11:26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中山女中負責的老師,說到報名情況超出預期時,臉上的雀躍表情。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May 13,2008 07:02

    這不叫選妃。

    古代被選中的人是被逼的,不管你要怎麼想。


    520接待人員的徵選活動,參加者都是自願的。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13,2008 09:25

    學生迎賓接客 李家同不認同

    *而對於李家同認為大學生不應穿著旗袍出來迎接賓客,幾位親善大使認為,在服務過程中,學會不被大場面嚇到以及待人接物的方法,沒有不被尊重的感覺。

    校方則表示,親善大使是學生社團,由一群想要學習接待外賓禮儀的學生所組成,學校舉辦活動或接待外賓都會藉機讓社團做練習,應是李家同誤解了。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13,2008 10:24

    Len: 選美活動(XX小姐)也都是自願的,但也常被認為是現代選妃。自願與否似乎不是重點,而是選擇的標準為何。一般而言,標準指的是才德貌三者兼備,或用王文華的說法是聰明善良又漂亮。而這些形容詞都要作廣義的解釋,而且兼備的範圍也是越多越好。
    被批評為選妃,重點也不在於這些選擇標準對被選的人好或不好,或是選擇過程是否尊重公平等等,而是選來作什麼(選擇這樣特定人物的這項活動的目的是啥)?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13,2008 19:17

    CCLu,

    美聯東區今天的排名真是太有趣了。

    改名真的會差這麼多嗎:)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15,2008 11:48

    那要不要叫民進黨也改個名字??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y 15,2008 12:24

    少,

    如果民進黨的品牌價值被繼續這樣一路玩到掛的話,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15,2008 13:38

    所以,所有幫民進黨將品牌價值玩到掛的人,都對民進黨有功。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15,2008 13:51

    駱,

    呃,的確是瞬間加熱,讓青蛙趕快跳出來為妙。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15,2008 14:07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15,2008 15:05

    Lakatos:

    所以,香港教育的問題是什麼?是教授的人工過高嗎?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15,2008 15:31

    駱,

    說真的,你考倒我了。看了落落長一堆,我也搞不清楚他們說的問題在哪裡。我只大致看得懂,作者在抱怨香港人讀大學的比例太低,名額都被內地學生佔去,然後一切都是政府的錯...

    不知道有沒有熟悉香港教育情形的朋友能指點一下?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15,2008 16:09

    單就下面的回應來看,好像原文意思是說「政府資助」本地生人數非常少,但居然還資助不少內地生,因此覺得不合理──不應該拿香港納稅人的錢來補貼內地生。

    這可能跟什麼教授薪水就沒什麼關係了,因為台灣也是有類似的補貼政策,拿台灣納稅人的錢來幫華僑(僑生)或外國學生(外籍生)付學費。只是,這樣的政策在台灣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彈,反而是認為台灣教育國際化成功。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May 15,2008 17:13

    劉館長,

    Rays 不是改名字改出成績來,是世代交替,球員換血的結果。球季開始前我只確定他們有一大堆有潛力的年輕人,但是還不確定可以這麼快把潛力轉成實力。事實上,五月中也還太早,我們現在也不能說他們能夠維持到季末。

    他們還有一些年輕人還沒長出來,後面還有好看的。

    不過 Rays 的好表現不是可以批評 Yankees 的理由,因為要有這麼多出色的年輕人不但要選秀選的好,還要順位前面才行。順位要前面的唯一方式就是戰績差。MLB 是不能買賣選秀權的,簽別人的 FA 所需要補償出去的選秀順位也限制在 16 名及 16 名以後,前 15 名選秀順位是不用賠出去的。如果 Yankees 可以墊底個五年老闆不會腦充血,那他們努力點也有機會選到一些好球員。不是說墊底就會選到好球員,也有人自己笨,什麼好貨都選不到。但是成績不夠差選秀順位就不夠好,要想撿到像 Joba Chamberlain 這樣的球員就不容易(Joba 大學的時候有受傷的問題,而且還有體重問題,所以 Yankees 才能撿到)。

    這就像是我們說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選秀順位也一樣,有好順位不見得一定能選到好球員,但是沒有夠多的前面順位,是不太可能選到什麼人的。

    民進黨如果要學點什麼教訓的話,大概是要把公職大幅度換血,而不是改個名字。Rays 現在如果還叫 Devil Rays,大概也不至於就完全不行。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May 15,2008 23:09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16,2008 22:54

    館長:

    印象中收入應該要用log scale來作?
    不過那篇文章第三到第四張圖的推論有問題
    正確的趨勢圖在這邊
    http://0rz.tw/e13NF 第一個chapter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May 16,2008 23:42

    8:

    就算用log scale,L型會變得比較接近鐘型,但仍然不會變成M型。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17,2008 01:38

    Richter:

    不過我上面附的聯結
    用log scale之後的全世界所得分布的確是M型的
    (希望你看一下 真的是很棒的動畫)
    不過趨勢是M型越來越不明顯的反M型化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May 17,2008 13:30

    8:

    媒體上所談的M型社會,通常都是在說單一社會的所得分配。

    當然,地球上以國家為單位的所得分配可能是M型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17,2008 14:07

    我記得是M型沒錯,用國民所得一萬美金當作高標準的話,印象中超過一萬的國家好像是20出頭,低標用三千的話,不到這標準的是一百多個。換算人口,高標以上的不到十億,低標以下的四十億以上。而中間的國家正好不多,所以以國家為單位「看起來」的確是M型,不過與這個M的右邊也太低了點。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May 17,2008 18:45

    心中有M型,到處都M型。更大的重點是,無腦媒體人都只會「切片式的消費現象觀察」,切頭,看到新開幕了很貴的餐廳;切尾,報導一下小吃店的促銷活動……瞬間得出M型結論。那這樣和瞎子摸象有什麼不同?摸大象頭,說大象很壯很高、摸大象尾,說大象很細很矮,說大象是M型的……那不蠢斃了嘛!
    | 檢舉 | Posted by 年輕的會長 at May 18,2008 02:57
    某人說,台灣的媒體影響力沒有那麼大,民進黨搞成這副德性不要怪到電視台跟報館頭上。
    我說,從M型XX在台灣的氾濫,上面這句話應該要再商確一下。
    更糟糕的是,從中間選民理論觀之,我們大多數的選民還蠻吃這一套的。

    雖然願賭要服輸,but.........
    天佑吾國。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18,2008 17:38

    因為日常生活所見,還真的很像是M型這麼一回事,例如勞工與老闆,工讀生與店長,而會住在你家附近的大概都會說一樣的話:「我們好窮」,電視上撥的都是千萬身家起跳的,這種「感覺」當然就是如此.....至於這種感覺符不符合現實,誰在乎。反正不過就是一種「新潮」的名詞,大家用我不用就遜掉了。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May 18,2008 18:06

    願賭服輸果然對所有台灣人都很困難. 輸的人不酸一下,來顯示自己的酸味,丟一下自己的風度, 大概很難.
    | 檢舉 | Posted by 林少貓 at May 19,2008 12:03
    這兩天下雨絕對不是我去找xx大師做法的
    特此鄭重聲明如上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19,2008 13:17

    所長:

    還是很酸啊。

    你應該寫個馬總統就任感言。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19,2008 23:30

    噗哧,這個笑死我了
    記者可以抄新聞,但是要記得校稿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20,2008 14:08

    附註一下,上面那篇新聞應該是香港媒體把台灣報導中的前總統陳水扁的稱呼"陳總統"一律在word裡以"水扁"取代成總統,然後草草交稿了事,最後就出現這種搞笑畫面XDDDD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20,2008 14:20

    我在等明天媒體,看哪家會有類似這樣的標題:「『馬上』信心不足,520台股長黑收盤」、「質疑馬領導能力,台股收黑」、「『馬上』大利空,股民望黑興嘆」。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20,2008 20:17

    應該是:「國務機要費 扁列被告 台股長黑收盤」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0,2008 20:45

    阿宏:

    虧你多年觀察質性媒體的經驗,這事不會發生。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0,2008 20:52

    嗯... 好一點會什麼也沒說。
    慘一點會說「小幅拉回整理」(之類的)。
    比較可能的是,誇穿著、誇節省、盯緊前總統以免逃亡。然後通通忘了總統有綠卡、總統女兒是美國人。
    ㄎㄎ ~ ~ 我真希望正正當當的中國人,要用「齊家後治國」的思想來檢驗總統,怎麼連女兒都叫不回來參加老爸的「總統就職」典禮呢?降真能治得了國家?
    | 檢舉 | Posted by TakaoChic at May 20,2008 21:42

    嗯,的確比較可能的是:「憂扁潛逃錢追不回,台股收黑」或「台股『馬上』盤整,前景可期」。好像已經有類似這樣的標題了。實在很沒力,怎麼就沒人敢寫地震慶祝行情呢(參考陳凱劭BLOG)?一樣的事,沒人性的標題不敢下,偏頗政治立場的就敢寫。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20,2008 22:27

    中午看新聞,看到電視台一直報導新總統就任的新聞。宣誓、慶祝、表演等等。

    我想到8年前阿扁上台時的新聞,記得的只有一個總統府外觀的畫面,沒有拍人。

    不像今日這樣大量地總統就任、交接等畫面。

    民進黨雖然作的爛,但起碼讓我感覺到經過了這8年,社會風氣又開放許多了。

    只是,在野後的民進黨,未來四年內,還可以作什麼呢...

    2年後搶台北市長位置來拚政蹟??
    這2年內,民進黨還可以為我們作些什麼..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21,2008 01:23
    520演說失靈 台股觀望氣氛濃

    什麼叫無新意?不是合乎預期嗎?難道要宣稱兩岸統一?XD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May 21,2008 10:27

    馬英九上任第一天 台股表現抗壓穩守9千關卡---中廣
    | 檢舉 | Posted by 無名 at May 21,2008 18:54

    真是歡樂的後520時代。

    不知桃園有軍用機場的前空軍總司令,現任國防部長,卻知道319槍擊案是假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2008 12:00

    說個冷笑話。

    馬總統的就職演說,(唯一)關於教育的內容是:

    我們還要用心培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國際視野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同時要排除各種意識形態(咖啡)對教育的不當干擾。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2008 17:12

    我對意識形態不要干預教育這種說法都非常嗤之以鼻
    教育根本就是政治的角力場域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May 22,2008 17:16
    駱館長

    套句流氓教授的話,他是正教授,校方比較不敢動他,羅致政是副教授、徐永明是助理教授,兩個人正「剉咧等」,以後升等可能會受影響(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9299)

    我是說,貴咖啡館的另外一位合夥人好像跟羅致政老師的地位相同,這是馬政府激勵大學教師努力升等、提振國內學術研究風氣的新手法嗎?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22,2008 20:37

    台股不用再看「扁」 520後買低賺高

    "馬總統還沒上任就氣勢十足,看好兩岸與企業獲利,不但外資湧入台股,單是台灣自有資金回流,就足以撐起一片天。"

    這真是太歡樂了。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3,2008 12:31

    所有的名人小故事,尤其是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小故事,當然都是自己說出去的,都是形象塑造的一環。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4,2008 11:31

    「不但外資湧入台股,單是台灣自有資金回流……」

    就職後四個交易日外資法人賣超將近四百億,截至五月中旬,資金淨外流九三五億台幣。我對這樣的新聞倒是樂觀其成啦,越多散戶進來送死,我們宰得越開心。EPS沒出來,一切都是屁話。
    | 檢舉 | Posted by 年輕的會長 at May 24,2008 16:19

    全球資金瘋台股 中印靠邊站

    "台股雖然520後行情令人失望,但對台股在新政府逆轉政治束縛後的期望,讓全球資金都瘋台股"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6,2008 14:00

    台股連跌5個交易日

    "王建民今天凌晨主投,雖然洋基隊於最後一局逆轉勝,但無關王建民勝負,無法為建仔取得第七勝,無形中也影響台股多頭人氣,也成為今天台股上攻無力的另一藉口。"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6,2008 14:57
    Richter,

    赫見"東亞共榮圈",真是大爆笑文章裡的大爆笑。這個侯經理是日本特務嗎?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26,2008 17:36
    聽說台灣現在的實質利率是負的,這是 Mankiw 關於美國實質利率為負的討論

    其中最有趣的是: >> In standard models of asset pricing,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are most likely to arise if growth expectations are particularly low or if uncertainty is particularly high.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27,2008 10:23
    台灣經濟發展最欠缺的東西,應該是自信。拜KMT之賜,現在很多人都相信台灣經濟發展的前景跟自己打拼沒有關係,而是決定於中共的善意,可以讓直航等放行。

    這種現象很有趣,因為這是一個由反對黨來決定國家意識型態的例子。當然更有趣的是,這種意識形態讓台灣的總統特首化。KMT辛苦了八年拼總統,它的手段卻弱化了它的目的。

    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的群體,要如何成為獨立的國家?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28,2008 06:23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8,2008 08:20

    影子政府

    誰來告訴我這是什麼鬼?民進黨倒店也不要倒成這樣吧?如果這是宋楚瑜開的,我一定會說他想當總統想瘋了-__-

    民進黨還是一個政黨吧?除了弄一個"影子政府"以外沒有其他表達反對黨聲音的方法嗎?這些人執政八年還不知道怎麼講話比較像官腔嗎?真的是沐猴而冠啊!!!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28,2008 11:58

    迪:

    台灣政治混亂的癥結之一在於,人的壽命越來越長。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8,2008 16:48
    迪,

    影子政府應該是內閣制的產物,在野黨雖然不執政,但黨魁會組成 shadow government,並且有具體的 shadow ministers。然後用對口的方式提出政策批評。

    比較傾向總統制的台灣在野黨搞影子政府有點不倫不類,因為黨內角逐總統的通常不只一個,難道各搞一個影子政府,各擁一組影子內閣? 但謝的重點是在維持自己形同黨魁的地位,意在2012,捨我其誰。這對不再是黨主席,而又沒有公職的謝而言,不失為一個比沒有好的舞台。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28,2008 17:32
    試命乙題

    問:何謂「中共非中國」?何謂「投資非出資」?請就實際案例分析並比較之(25分)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28,2008 21:03

    JZFan:
    原來如此,我太嫩了。感謝
    但是我還是覺得很不倫不類,政治人物在台灣,就用台灣的制度玩,玩不過人家就摸摸鼻子當前浪,起碼選民還會記得沙灘上的浪花,謝要嘛就出來擔任黨職,要嘛就去選公職。成立影子內閣,也不過就是多一個泛綠的發聲窗口,既沒有權力也沒有義務,那不是嘴砲來自爽用的嗎?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民進黨跟NGO好好合作,民進黨跟NGO曾經是好朋友好夥伴,就算是弱勢民生議題沒有什麼票源,也比打不壞金身的馬蕭劉政府實際。(而且他們現在還有蜜月期防護罩!!)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28,2008 22:37

    日本政府問題專家小組呼籲家長和學校限制孩子們使用手機上網。

    小學生(1/3比例人數使用手機)要限制,中學生(96%比例人數)就不用限制?

    難道使用手機上網也要跟看電影一樣分級嗎?

    希望在馬總統領導下的政府,不要出現這種笨新聞才好。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29,2008 14:24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May 29,2008 14:54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9,2008 16:57

    Can Hepatitis B Mothers Account for the Number of Missing Women?

    駱館長也參與了這場論戰,榮登頂尖期刊。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9,2008 19:16

    恭喜恭喜,發在AER上面,真是大勝利。不過當初不是好像是說要投稿JPE??反正AER比較好,真是個大肯定。順便恭喜林教授啦。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y 30,2008 05:54

    駱:

    雖然我是門外漢,不過 AER 的大名還是如雷貫耳。
    是台灣學界的第一篇嗎?(至少最近?)
    恭喜啦!!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y 30,2008 08:03

    少:

    被JPE退稿。

    潘:

    台灣學界早就有人發表在此,前兩年也還有。

    這整個事情,比較有趣的是看到一個新說法的出現,起初受到相當的矚目,後來陸續出現雜音,最後證實新說法是錯的,關於性比例失衡的理解又回到原點。

    整個發展過程,我把它整理在這學期家庭經濟學課程網頁上。(見網頁的下半段)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0,2008 10:01

    駱:

    恭喜恭喜!很好奇JPE退稿的理由是什麼?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May 30,2008 10:22

    這算因禍得福嗎?當場從JPE升級成AER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May 30,2008 11:06

    遠,少:

    投稿過程,本來就有許多不確定性,不適合在此說明。有機會的話,私底下再說。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0,2008 12:33
    駱教,

    Two thumbs up!!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30,2008 13:13

    駱,

    恭喜!!!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30,2008 14:39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0,2008 17:27

    JZFan, lakatos:

    謝謝。

    JZFan,

    這領域和你比較近。有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Oster (2005) 這篇文章,看看出了什麼問題,而得到三年後看來完全錯誤的結論。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0,2008 23:23

    馬家庄蓋馬英九奮鬥館

    "一位遊客說,「我們馬總統的奮鬥過程,是年輕人很好的學習典範,蓋一個館給年輕人效法。」"

    苗縣要蓋「馬奮館」

    "縣府人士還說,「馬英九奮鬥館」也打算請馬提供一些「小時候常看的書籍」,讓參觀者了解「馬英九這麼傑出,他小時候看哪些書?」讓小朋友也能見賢思齊,這也有教育意涵。"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31,2008 15:59

    以我國選民的偏好與腦袋結構看來,馬糞館不見得沒有商機。朱縣長不也認為大溪兩蔣原區不也充滿商機。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31,2008 18:35

    附議劉館長對"大學教了沒?-哈佛校長提出的8門課"的推薦,值得以教書為業的館友們一讀。

    立即的感想是,雖然教書給我自己帶來很多樂趣,但其實只是在上課,並沒有真的在教學。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2008 01:01
    老師全武行 怒拿椅子砸學生
    http://tinyurl.com/6n6ys4

    顯然地打罵教育是不正確的,何況老師可能因此記過、挨告
    不懂為什麼不少老師仍認為"學生不打不成材""我們都是被打出來的"

    國小、國中是很容易受影響的階段,老師和學生的相處時間僅次於家長,
    老師以暴力體罰學生會可能會使受罰者留下陰影,或無形中給學生
    "只要有正義的理由,暴力也可以被接受、鼓勵" 的觀念,
    打罵可以得到立即的效果,但是長遠來看影響卻是負面的。

    有不少人對於這個新聞的看法是學生本來就欠扁,老師打得好,
    或是打了都這樣,那麼不打還得了。
    老實說我對於這些聲音滿納悶的,是否越是自由我們越容易放大專制的美好?

    另外新聞中老師常常抱怨學生難教,或老師難當blah blah....
    另一方面又常有報導老師難考,幾百個人擠一兩個缺,甚至為了得到親睞,
    上課中唱歌跳舞樣樣來,這麼難當的職業又這麼多人要擠,倒也有趣。
    | 檢舉 | Posted by Zenu at June 1,2008 01:03

    Zenu,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這位老師會受到甚麼樣的處置? 如果,這樣的行為不會受到任何處置,當然"這麼難當的職業又這麼多人要擠"。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2008 01:11
    這裡有個好的競選政見,可惜在台灣沒有任何人提出來。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2008 09:54

    初次留言請教

    最近收到一些轉寄mail 或訊息宣導該停止吃肉,因為北極冰層2012年就要融化了,而畜牧業以及相關加工運輸業正是其元兇。
    http://blog.sina.com.tw/global_warming/article.php?pbgid=56084&entryid=574575

    我好奇的是,是否大家全面降低對肉類的需求,就能解決北極融冰的問題?
    不知咖啡館的各位怎麼以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lefty at June 1,2008 15:11

    另一個老師管教的例子,猜猜他會受到什麼處置?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2008 17:35

    巴掌摔椅事件而言,輿論偏向同情女老師,感嘆國中生太叛逆、難以管教。
    游泳課則是大部份都指責體育老師。
    但是他們的行為卻同樣是暴力相向,更可能對學生有危險,行政懲處,或者是法律責任是相當的。
    不過以目前的環境而言,我想等到媒體(觀眾)忘記這件事後,懲罰大概很輕吧
    | 檢舉 | Posted by Zenu at June 1,2008 18:28

    To lefty:
    如果那些人說的是真的,那是否應該把非洲的大象犀牛斑馬一起趕盡殺絕?
    畢竟他們的消化系統跟豢養的牛羊差別不大,更不用說整天都消耗肉類的獅虎豹了,不過,從你給的網頁中我想是不可能看到清海無上師鼓勵殺大象救地球的。

    要斷定全球暖化是否存在或是是否人為引起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人類只掌握很小一部分(根本可以說是趨近於零)的氣候資料,變因又太多,最後往往變成先有結論(換句話說:特定的意識形態)再找原因,真正的研究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June 2,2008 09:46

    李嗣涔:寧願補助少 但學雜費希望調漲

    李嗣涔說,台大去年推出希望助學金,不含名下有不動產的情況下,每年家庭年收入在三十萬以下,除了學雜費全免,每個月還可以領一萬元的助學金,結果只有十多名的學生申請。

     他說,可見台大的學生家長社經地位大多都很高,但是私校學生通常家庭狀況比較差,卻要負擔比較高的學雜費,沒有道理。

    ******************************

    李校長可以再勇敢一點,要求逐年將學費漲為現在的3倍,並言明漲多少學費,就少接受多少國家的補貼。

    (根據這份上課講義第21頁的計算,台大的美生成本超過43萬,學生繳的學費卻只略多於5萬元)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2008 17:32
    駱教,

    我略有 follow 這個題目,主要還不是因為 Oster 的研究,而是始於 Amartya Sen 提出的 missing girls。

    會好好讀你和明仁的論文。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2,2008 18:40

    有沒有各校每生平均受補助的金額?這樣或許比較容易看出成本、自付額與補助之間的關係。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3,2008 18:01

    阿宏:

    這可能要去教育部高教司的網頁挖一挖。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3,2008 21:34

    監委推薦多 試委乏人問津

     試委提名審薦小組昨天中午在總統府召開第二次會議,由小組召集人蕭萬長副總統主持,副召集人關中、委員王澤鑑、吳德朗、朱敬一、吳妍華、歐晉德均與會。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une 4,2008 03:56

    最近 Krugman 的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漢譯本問世,書商找吳惠林寫推薦,結果吳惠林直接寫說他無法苟同 Krugman 的觀點。這真是太有趣了。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4,2008 20:12

    五年五百億和教學卓越的預算被"借去"擴大內需了, 屆時挪不回來, 高等教育就更能反映市場機制, 教育界出身的劉院長真是用心良苦!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4,2008 21:28

    一綱一本選書的司馬昭之心被明顯說出:危險的教改回頭路(中時2008.06.05.)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5,2008 11:01

    To Richter

    那個"書商"就是我...XD

    張鐵志最近也注意到這本書,並在其部落格上發表一篇簡短的感想,大意是說吳惠林雖在導讀中提出不同的觀點,但卻沒有進行更深入的辯論。

    其實一方受限於篇幅有限,另一方面,那是一篇推薦序而不是導讀,因此吳老師不方便、也沒有足夠的文字空間再作申論,但我認為即使如此,還是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咖啡館的朋友若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提出更深入的討論或批評建議。
    | 檢舉 | Posted by sjohn at June 5,2008 15:27

    「危險的教改回頭路」(中時2008.06.05.)
    看完下面的留言後,
    一堆台灣人不但喜愛抑制多元思考的自由,還崇拜單一權威。
    更有人嘲笑他人小孩因為一綱多本,所以變成書念太少的笨蛋,
    有這種家長,難怪升學壓力從不減輕。
    | 檢舉 | Posted by CHWu at June 5,2008 16:16

    sjohn:

    找吳惠林寫推薦,絕對比南方朔、楊照、陳文茜這票人好太多了。後面那些人推薦的東西,反而會讓我不想看。還好也不是找林建甫,他在《知識與國富論》的推薦實在是荒腔走板。那本書明明在介紹內生成長理論,他也可以扯到臺灣經濟空轉、邁入M型社會。

    我感到好奇的是,吳惠林不認同 Krugman,是早就預料得到的事情,為何找他推薦 Krugman 的書?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5,2008 21:03

    我個人一直覺得一綱一本是補教業者在背後推動的。
    所有曾經或正在教補習班的同學無不痛罵一綱多本此一增加他們成本的政策。
    他們才是回歸一綱一本真正的得利者,從此只需要準備一套教材,也可以重新讓不同學校的學生併班上課了。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June 6,2008 08:58

    我也一直懷疑一綱多本不只是增加補教業者的成本,也會讓他們的成效比較不彰。

    例如一綱多本常說的,讀通一本即可應付基測,那沒讀通的學生呢?考試是會失利的,但是一本的教材比較容易找出訣竅,或以填鴨式教學及考試技巧來應付不需融會貫通的考題(這恐是大學老師最討厭的一類學生吧?)。所以補習會比較沒效果。

    因此,補教業者以恐嚇家長方式來回應一綱多本的話,可說是立於不敗之地:若像現在這樣讓家長抗議而改回一綱一本,那他們的成本與成效就可回復從前,若不改回一本而維持多本,那麼他們仍可藉著這種恐嚇,提升補習風氣,而受害的是家長與學生。

    我想一種免除此害的方式是:堅定不移地持續執行一綱多本十年,同時持續改善教科書編寫與審查的品質,減除執行技術面的錯誤,再搭配堅定不移地改進考試命題方式。久之,大家都會逐漸瞭解填鴨式教學補習與一些考試技巧是沒用的,到時這些復辟主張就自然消失。

    當然可能也有其他方式也可達到此目的。一綱無本與無綱無本似乎是更理想的境界,但是要搭配怎樣的升學機制、考試與命題才有效可行呢?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7,2008 00:06
    問題是他們的目的是要自辦基測, cynical 一點來講, 就是要回去填鴨教學的美好時光!

    高中老師普遍對推甄沒好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輔導升學的那一套, 拿來推甄只能發揮約50%. 接著牽拖鼻,牽拖洨, 說什麼口試不公, 選不出程度好的學生, 最後乾脆發明"多元入學 = 多錢入學"的說法來推託.

    但我想大學教授大半對推甄還是持正面看法. 所以廢掉推甄制度應不可能.

    但高中老師可能比較沒感受到"一綱多本"對學生產生的差異. 因此"一綱一本"被橫柴入灶的機率應該不小.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7,2008 21:52

    這些有關教育的口角辯論中,最令人失望的是竟然沒人要辯論一元好還是多元好。

    想一想,填鴨教學與一元化還真是美好時光啊!對大部分人來說真是比較輕鬆的:出題的、教學的、唸書的都不用太多思考。唯一要動腦筋的是考補習吃飯的補教老師,一定要想出比學校老師好的訣竅才能生存。

    如果國中小是一綱多本,高中老師應該會看到讀不同本出來,但是基測成績差不多的學生啊,為何感受不到"一綱多本"對學生產生的差異呢?以後若真是區域選書,那高中老師也不可能看到了。

    另外一個想法:公開的言論中,好像大學教授大部分支持多元化與教改,中小學老師一半以上不以為然(雖然支持的也不少,但似乎不到一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8,2008 18:01
    我同學正在當中小學老師,照他的說法是,多半的都蠻懶的,可以輕鬆的方式當然比較受歡迎,而且新的教材很需要老師自己去學習。一方面是這不合以往學校習慣,另一方面是這種方式實在不符合現實,現實就是家長要老師把小孩成績教出來,但這類多元方式完全迴異我們從小到大的習慣。換你是家長,你看到小朋友的成績單紅通通,但老師告訴你這成績沒關係,你會怎麼想?

    個人的補教經驗是,這主要是家長「無所適從」的關係,你沒有辦法告訴他,小朋友怎樣可以「成績好」,他就覺得這套教學方法有問題,雖然我們都知道以往那種方式問題更大,但多元方案的意思,相對來說就是增加家長去理解「多元」的成本,沒有幾個家長有興趣知道的,你說的越多,他們越覺得你再找藉口。
    | 檢舉 | Posted by eoiss at June 8,2008 23:33

    阿宏:
    一元教學除了爽了老師和補教業者, 當然沒有其他優點. 倡議者當然知道辯下去只會扣分. 當然回去搞民粹達成目的就好.

    當然多元教學的優點不易說明. 倡議者又多是你我這些無關自身權益者. 比較缺乏站到第一線的動機.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9,2008 12:52
    如果要給鄭部長建議, 我認為可增強基測的難度, 適度妥協所謂"鑑別度"的要求. 大學入學的學測也是越考越難來please教授們, 在辦理推甄時容易參考.

    也讓補教業能在一綱多本又出題偏難的環境下, 自己競爭出升學名師, 而不是一些只會遷拖的王祿仔 (Ha! 罵到自己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9,2008 13:04

    P. Ong,

    個人非常不贊同增加基測的難度。
    增加基測的難度只會讓高中的排序明顯(特別是比較前面的高中),造就明星高中。
    明顯的排序和多元教育的目標並不相符。
    目前的一些大學入學方式(繁星或推甄)都是想要弱化明星高中,
    所以不該提高基測的鑑別度。

    同樣的道理,也不應該增加學測的難度。
    理想上,我們不應該把單一的考試作為入學的唯一參考指標。
    學測成績應該只是申請或推甄的指標之一,但不應該扮演太關鍵的角色。
    大學教師應該要想辦法找到符合自己招生的鑑別方式。

    題外話:據說如果學測考得比較簡單,
    大考中心就會接到來自台大的抗議電話。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June 9,2008 16:28

    我是比較贊成潘的想法(不應該把單一的考試作為入學的唯一參考指標。)。
    若要極端點,或許可以有兩種作法:第一是發考試成績排名證明,但是只有全國總名次沒有分數(你要鑑別度,我給最詳細的,每科與總分都有),而且這項不得列入任何方式入學審查的依據,違者取消入學資格(例如偷寄影本送甄試)。基本上讓此證明只能拿來自我認識、自爽及炫耀之用。

    第二是只分5級分,而且是用電腦計算,程式設計成一旦算出成績只能顯示級分,包括操作者也無法調閱原始成績,但記錄各級分的最低原始成績,以便複查少數人分數之用。目的是各校就只能真的拿級分做為門檻,想要鑑別就只好想其他的方法。
    (類似聯考的頂標、前標、均標、低標等分數)

    若這樣太複雜,簡單些就是降低學測等考試的難度!真的變成門檻之用,當一半以上的人分數都是90-100(以滿分100為例),讓成績變成負歪斜的分佈曲線,也就是說我們只鑑別低學習成就的,不鑑別中高學習成就的。一樣的結果,台大建中的老師請自行找其他方式鑑別符合自己招生目標的學生。

    最後兼覆P. Ong。為什麼公共論壇不能拉回來重點,辯論一元好還是多元好,或強調到底要不要怎樣的鑑別度。把各自的司馬昭之心正式公布。例如之前有些人抗議基測題目簡單沒有鑑別度時,命題單位或政策制訂者就該出面大聲講說我們就是不要有太強的鑑別度等等,當大家抗議什麼都要考時,就該有人出來說本來就該什麼都學。當大家的目的不同時,吵那些技術問題實在很無聊,不如先吵目的與原則。

    我的想法是教育部官員與當初積極倡議與制訂這些政策的學者應該站出來第一線,像李校長一樣勇敢地捍衛自己的主張。不然每次都是少數一些散佈各處的大學老師零星寫幾篇文章,然後後面被一群家長學生追殺,沒啥效果。應該培養幾個戰將,並且集合你我之流去支援戰將,以集中火力。

    之前建構式教學被批時,我就有這種感覺,而那是一個更容易辯護的case. 又如杜正勝被說臺灣倒下來與去中國化有關聯時(先不管實際上他的動機是否有關),也該有人拿幾張不同角度的地球照片與地圖出來(最好貼在李慶安委員辦公室對面牆上)指出這本來就是多元觀點且實用的方法,可惜後來流於政治口水戰。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9,2008 18:45
    糟糕!我沒有國際觀耶!

    各位大德可以幫我培養跟我們劉兆玄內閣閣員一樣的國際觀嗎?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9,2008 23:36

    我這個王祿仔還真的不是被虧假的! 難得被自己人電的這麼慘.

    我是提議適當增強難度, 並非倡議恢復聯考. 和各位一樣, 我對把教育當民粹玩弄, 繞著技術細節搞鬥爭的政客們充滿不屑. 但既然家長的疑問在所謂"鑑別率", 我希望透過適當的調整, 維持現有制度, 但同時回應家長需求, 免得有人繼續拿這件事做文章.

    1990初期以前, chemistry GRE 出題都很簡單, 考不到90%會被笑. 但當時美國不景氣, 很多美國人畢業生回鍋念研究所, 為了讓他們的分數不會差亞洲學生太遠, chemistry GRE 從此提高難度.

    此外, 也因為學測難度提高, 我當年才順利說服同事們把英文科門檻維持下標, 不用再往上調.

    座一些技術小調整來戳破某些人夭飽吵的謊言, 把家長轉過來我們這邊, 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當民意支持不會如此懸殊時, 反而捍衛理念比較好達成.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0,2008 01:34

    另一個做法是兩段式的入學考試, 嘉義中學維持傲人升學率的秘方.

    六月中可達登記標準者可報考其數理資優班, 八月中進行測驗, 九月開學前集訓. 通過層層關卡者留下.

    建議北市前三志願學校若認為基測鑑別度不好, 對粗心學生不公等等, 可仿照此制度自辦"小聯考"因應.

    PS-嘉義市小朋友一般從五年級開始補習, 就為了進嘉中資優班!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0,2008 01:42
    其實
    原本在設定資優教育這件事情的目標的時候是沒有把維持一校傲人升學率列進去的
    但是........

    還好, 翹頭閃人了就不用為了這檔事煩心了
    阿彌佗佛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10,2008 01:51
    一綱多本有助於培養孩子對未來的競爭力.
    但是對下層階級的小孩, 他們沒有資源去接觸更廣大的世界, 但他們也許有能力守著一本教科書, 努力的 K,
    這顯然已較不利.
    一綱一本有助於社會階級的流動性.

    我贊成"一綱多本", 但顯然必須有其他配套來幫助下層階級的小孩.
    | 檢舉 | Posted by faintglow at June 11,2008 12:59

    faintglow 的這種說法我認為是一般民眾的最常見誤解. 一綱一本下, 反而是補習班老師容易準確抓題, 更不利於弱勢家庭子弟. 畢竟聯考是依相對排名決定率取與否.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1,2008 13:38
    faintglow,

    為什麼我們必須要求每一個政策都照顧到所謂的"下層階級",尤其當我們已經有許多所得重分配的工具的時候? 發錢給低收入戶,不就解決所有的所謂的"弱勢問題"了嗎?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1,2008 16:26

    一綱多本的政策下,每校也還是只有一本,每個學生也是只念一本。所謂一綱多本有助於未來的競爭力,應該是說全體學生,而非個別學生。

    多元化教學則有可能對下層階級小孩不利,譬如學習各種才藝。這時JZFan的"發錢法"或教育券(可拿去學才藝的)就可以協助拉近家庭背景的距離。甚至公立學校的才藝課好好教的話也可視為是一種政府的補貼與照顧。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11,2008 18:31
    P. Ong ,

    敝人的妻子是國中老師.

    事實上, 社經地位高的家庭的小孩, 從小送國外遊學, 念純英語幼稚園, 家裡有教育媽媽, 學習各項才藝, 樂於參加各項比賽, 科展. 熱愛競爭. 一綱多本, 多元入學的升學, 正是為他們鋪好的康莊大道. 要他們填鴨的念一綱一本, 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但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栽培出來的小孩實際上是比較有競爭力的.

    事實上, 還有一些奇怪的現象: 例如有平地人家長請原住民老師來教小孩學原住民語言, 以參加原住民語的演講及相關競賽, 利於升學. 下層階級的家庭有可能還請原住民老師當家教捕原住民語言嗎 ?

    我認為這不是"一般民眾"的最常見誤解, 而是切實的發生在"一般民眾" 身上的事.

    JZFan,

    就經濟學的觀點來說, 發錢或是學習券之類的東西是最好. 是資源得到妥善分配的最好方法. 可惜"一般民眾"都沒學過經濟學, 可能也不是"很理性的人", 他們的感受會相當差.
    | 檢舉 | Posted by faintglow at June 11,2008 18:42

    JZF,

    問題在於我們並沒有發足夠多的錢給低收入戶(我個人覺得),
    以致於我們要更注意很多逆所得重分配的政策
    (大學低學費,補貼汽油成本,軍公教福利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faintglow,

    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可能因為對教育的好處認識不夠,
    以致於對教育的投資不足。
    這是一個很困難解決的問題。

    而「一綱一本」是不是比「一綱多本」更有利於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呢?我非常懷疑。
    社經地位較高家庭比例最高的地方是台北市,
    而恰好也是最支持「一綱一本」的地方。
    我非常懷疑這些人為什麼要支持不利於自己的政策呢?
    當然這不是很嚴謹的論證,只是提供一個角度。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June 11,2008 19:23
    潘, faintglow,

    如果目的是幫助低收入戶,一個工具就夠了 -- 所得稅制的設計就可以達成目的。剩下的問題只有所得稅制的累進程度要多少而已。

    捨棄這個方法卻又宣稱要採用其他的工具來幫助低收入戶,必須要說明其他的工具更好,有沒有因為價格的扭曲而產生不效率,而且多出來的行政成本是否可觀。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照顧弱勢"這種宣稱實在太過廉價。

    潘兄,我想我們都反對所得極度不均與所得完全平均這兩個極端。但既然你宣稱"我們並沒有發足夠多的錢給低收入戶",可否說明一下你判斷足不足夠的標準是什麼? 你的 optimal inequality 是多少?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1,2008 20:36

    JZF,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當我們在討論某個政策是不是對某個階層比較不利的時候,
    你卻說只要發錢就可以解決弱勢的問題。
    我不認為這必然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比較好的方式。
    舉另一個例子來說,我想我們都同意補貼計程車油錢對低收入的階層不利。
    難道這也要用所得稅的累進稅率來解決嗎?

    錢發得夠不夠多只是我個人的感覺。沒有什麼理論基礎。
    或許只是代表我沒有站到那麼右邊而已。
    不過我很樂意聽聽你的標準。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June 11,2008 22:26
    英語能力, 才藝, 科展, 競賽.....
    這些面向能在推甄時加分多少? 多少家長與中學老師真的看過各系推甄計分方式的會議紀錄? 所以我才確信這是一種誤解.

    據我的了解, 一般而言"口試成績"佔最關鍵因素.

    因此, 推甄事實上是一種"無綱無本"的測驗方式, 其形式又會隨每年負責或命題教授的更動而大幅改變. 這種永遠抓不到出題方向的測驗, 我見到同事的題目時也常嚇一跳.

    我最欣賞的是有幾年成大工程科學系的口試形式. 叫申請者上台解數學題, 然後教授們看學生怎麼思考, 我百分之百相信五分鐘內能斷定該生是否適合唸工學院.

    我不相信有工學院教授會把思路清晰但英文尚可的學生刷掉, 更不相信有人會因為才藝而錄取.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1,2008 22:50

    如危險的教改回頭路所揭露的,台北市最支持一綱一本恐怕是因為要支持更具鑑別度的入學考試吧。原因很簡單,大台北地區人多,台北市又是大台北地區中社經地位與教育程度較高的,所以鑑別度高的入學標準對他們有利。
    舉例來說,南一中的最低錄取分數約與成功高中差不多,也就是說建中學生相當於南一中裡面前半的程度,也就是說,台北市明星高中的鑑別度比台南地區高。
    所以,現行基測中間偏易,模糊了高分族群,又加上標準不一的多元入學制度,使得其優勢背景既無法在傳統聯合測驗中展現,也無法保證可於多元入學制當中佔便宜,也就是說原先優勢背景的效果降低了,因此當然會比較反對現行制度。

    另外,Ong說的沒錯,現在很多口試題目其實只是先問某個很簡單的基本觀念(如國中程度的),然後重點在於學生回答後(不論答案是否正確)的追問,看如何思考,以及整體相關知識的完整與正確性。死記答案的,不太會思考的,都很快就會被看穿。因此其實對於弱勢學生是沒有不利的。甚至有的老師會依學生的背景來出題,可說公平的很。例如一個家境不錯出國遊學過的,若被追問外國情形而表現不佳,可能分數會不如一個沒見過世面,但很用心在家鄉就地取材學習的學生。

    事實上類似推甄這種無綱無本的考試方式是很多大學教授認為比較理想的,就如Ong所舉的例子,口試題目的方向與方式可能年年換,永遠猜不準,讓考生不好準備,也正因為不好準備,所以也就別費心準備了,教授們想考的是實力與思考,是那些抱佛腳或填鴨準備不來的能力。我個人是認為若筆試題目也能朝這種方向演進,升學壓力會減少不少,因為無論校內或補教只好朝向正常化教學方向改變。
    我不知道最近二十年的情形如何,只知道從前唸書時,碰到所謂比較活的題目,好像老師們也只能解釋為何該如何解,而不太能整理出一套給似懂非懂學生的應試方法,因此那類題目的確是可以考出程度的題目,也是"補"不來的。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12,2008 01:46
    潘,

    很抱歉我沒有看懂你的例子。不過,計程車油錢的補貼正好是一個好例子可以用來說明問題。

    計程車油錢的補貼是在幫助司機,但幫助司機不是目的,幫助低收入戶才是目的不是嗎?如果有10%的司機收入很好,這項政策的 target rate 只有 90%,這是一筆效率的損失。

    當然,為了防止有人盜用補貼用油,可能也要花費很多監督與防弊的成本,而且還不一定有效。

    另外,補貼可能防止了計程車價上漲反映油價。如此一來,這項政策同時是在補貼乘客。大多數的計程車乘客應該多數屬於高收入者。

    問題的重點是,為何要這麼累呢? 如果我們覺得油價上漲傷害到低收入戶(我覺得這個傷害相對較低),只需要給低收入戶多退稅(或者提高補貼)就可以辦到了,而以上提到的幾種問題都可以避免。所以,從經濟的角度,油價補貼是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但從政治的角度,政客當然需要利用各種機會宣誓自己的道德高度,油價補貼應該有較高的宣傳價值。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2,2008 08:35

    P. Ong:

    印象中國中基測的推甄申請是沒有口試的
    所以那些才藝表現跟考試分數是唯二的參考資料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June 12,2008 22:28
    不知道那位朋友知道如何找到台灣歷年的農業人口統計。謝謝。

    PS:如果有年齡別更好。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3,2008 09:29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3,2008 10:20

    這裡討論的甄試
    國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學是很不一樣的
    身為高中老師的我想知道的是大學甄試的變化和真實取向
    曾有某國立大學工學院教授來校宣導
    在結束後提到
    他們只看學測 在校成績 模擬考成績
    還有幾個"可看度"較高的競賽成績
    其他的只是形式
    | 檢舉 | Posted by mars at June 13,2008 12:11
    Richter,

    感謝。普查的資料很有幫助,但我仍然需要每一年的農業人口數目以及比例。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3,2008 12:43

    JZFan:

    你可以使用人力資源調查的個體資料自己算,1978年都可以這樣求得。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3,2008 13:14

    夾殺南市? 桃縣宜縣爆打假球

    為什麼社會無法容忍理性的輸球?卻讚揚不理性的贏球?(然後把這種不理性稱為運動精神)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3,2008 13:20

    補充說明:我不是支持打假球,而是主張應該從制度上根除打假球的誘因。誘因不除,打假球當然很理性呀。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3,2008 13:24

    Mars:
    某國立大學工學院教授說他們只看學測 在校成績 模擬考成績還有幾個"可看度"較高的競賽成績。基本上是有代表性的作法,例如社團或班級幹部證明只是浪費紙張而已。若真要考慮體育、社團或班級活動,那我想要看的是一個學生做了什麼事,例如辦了什麼活動,得了什麼大獎(校內獎項大概不太有用),而這些活動的本質或成效可能可以展現她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協調能力或良好的人格特質...等。
    簡單說,這些送審資料需要真的有特殊之處才有用。上述只是些例子,還會有很多其他可能有用的特殊經歷。換言之,一個學生若真的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那也不必費太多心思包裝,因為申請者多了之後,或此制度實行多年後,中小學時期會有哪些有"可看度"的活動,大概也都很清楚了。
    引伸之,若中小學有多元教學活動,而非只是照著課本上,學生自然會比較有機會有可能取得特殊資歷。這算是多元入學制度搭配多元教學的配套機制吧。或許目前的運作方式還讓高中師生不太清楚,因此比較沒有達到明顯誘因(升學制度引導教學)的效果。這是大家還要努力的。

    我編一個比較政治正確的例子好了。我會很欣賞一個學科成績中上以上、出身修車黑手師傅家庭的學生,而他自小跟著父親的工作到處去看父親如何修車,稍大還幫忙,到了高中已經可以自己修理簡單的問題,甚至因此參加過全國技能競賽得獎,或應用這些家庭背景知識與學科知識而想出一個科展題目,或參加發明獎得獎。總之,要證明他學科成績還不錯,而且能思考並結合及運用學校內外活動之所學。
    為什麼欣賞他呢,因為這些特質與經驗可能讓他以後有機會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成績若非頂尖,或與他人比較起來分數只差一點點真的不是很重要。但是差很多就有很大的影響。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13,2008 16:38

    JZF,

    我只是覺得說,依照你的論點,
    補貼就會是彌補那些因為政府補貼計程車油錢而遭受損失的人最好的方式。
    (不好意思,有點繞口的陳述)
    其實這個再說下去,有點口舌之爭了。
    不過我仍然維持原來的想法,
    討論某種鑑別方式是不是對某些階層有利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
    補貼不應該進到這個討論的範圍內。

    Richter,

    就算故意輸球對那些球隊是理性的選擇(我覺得這有爭議),
    但是對棒球協會或主辦單位來說,容忍這樣的行為卻不見得是。
    所以,球隊理性地故意輸球,
    然後棒球協會也理性地處罰這樣的行為。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June 13,2008 17:50
    敬愛的劉館長:

    喜歡我們的卡片嗎?今天我們找您照相都很興奮,但是因為太緊張了,照了一張很奇怪的照片,被講台擋住了囧...請問您為什麼也跟我們一樣今年畢業呢?今天上課了不方便多問。您可說是社科院的傳奇,大家都偷偷在安排課表要修您的課呢!學弟妹們生不逢時,來不及修到您的課。
    | 檢舉 | Posted by 黃 at June 13,2008 23:11

    黃同學,

    我很喜歡。謝謝你們的卡片。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4,2008 10:16
    為什麼有綠卡或者雙重國籍者不能從事政務官? 事實上,台灣各級政府的政務官與事務官的職務應該不問國籍,全球招聘。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4,2008 14:55

    JZFan,

    問題在於,當你用比賽愛台灣取得權力,你就很難也不敢回過頭來說忠誠度不重要。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4,2008 18:21
    那如果不是用比賽愛台灣取得權力,
    就可以輕易地或是勇敢地說忠誠度不重要嗎?


    另外馬總統/先生真地是因為在愛台灣競賽中領先而獲得權力的嗎?

    如果在當初的綠卡事件中他都能高票當選,
    那不正表示台灣(多數)人是不在乎綠卡這種東西會影響到國家政務官的忠誠度嗎?那現在的劉內閣又有何懼?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June 14,2008 20:14
    我想了一想,大概邏輯是這麼推演的:

    選舉的時候主張愛台灣選贏,所以就要愛台灣
    選舉的時候主張不愛台灣選贏,所以就可以不用愛台灣

    聽起來實在有點怪,但是背後的思維是,如果你的選民都不在意你不愛國了,那你愛國幹嘛?

    請駱館長賜正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14,2008 21:23

    所長:

    換個答法。

    選前的政見包羅萬象,要讓大家馬上就變好。選後自然不能宣稱自己只管國防,內政,外交。

    靠著宣稱政府萬能獲得權力,自然無法回過頭來拒絕攔路陳情需要庇佑的小民。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4,2008 22:05
    日本人果然不是吃素的。當馬政府和中共在幹這種見不得人的交易時,他們也要分一點好處。

    不知道馬先生有沒有因此而意識到,國家主權是總統權力的重要基礎。當你自己弱化主權的時候,人家就會在第一時間踩在你的尊嚴上。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4,2008 22:47

    諾貝爾獎與台灣社會,其中寫到:

    ...

    上個星期,我偶而看到教育部115期的「高教簡訊」,上面提到第四屆的國家講座,十位當選的教授中,竟然有七位曾是第一屆的國家講座!中間隔三屆,大概是因為此講座有連續三年的獎金之故吧。這個情況,因為現在我正在寫諾貝爾獎與台灣社會的關係,回想起來,不禁覺得特別的沈重。我要說,台灣至今無法生產土產諾貝爾獎的第二個原因,與台灣有著聞名國際的最氾濫、最問題重重的學術獎得獎制度,有密切的關係。



    說實在的,比起一些其他國家而言,在今天股票橫流的台灣,究竟有多少學術人口?有多少學者攷攷不息於學術研究?可是,又有多少國家每年有如此的國科會「作文比賽」獎(所謂的研究獎助費),再加上每年的國科會傑出獎、教育部學術獎、國家講座獎等等,以及一些重量級的民間基金會學術獎等?而這麼多的學術獎,年年頒發,除了製造一個龐大的得獎菁英集團外,在國際學術水平上,我們的得獎者,究竟有甚麼特別出人頭地之處?這麼多的學術獎,除了製造各校之間互別苗頭,並製造一種以國科會為首的中央極權式「規訓」(discipline) 外,同時也使得台灣的學術界,長年在國科會等的得獎遊戲與迷宮中團團轉,若非洋洋得意,就是來回繞跑,忙得苦不堪言。這種團團轉的另一個後果,就是台灣至今沒有像樣的大學出版社,而且除了國科會的集中制領導外,沒有可以良性競爭的多元學術群體。

    ....




    ...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4,2008 22:54

    回到前面"一綱一本"vs."一綱多本"以及"一元入學"vs."多元入學"的討論.

    大學教授們認知中的"多元入學"似乎係指"入學方式", 即"申請", "推甄", "指考". 因為前兩者的過程需要"口試"或"面談"等等"無綱無本"的測驗方式, 而且有機會挑到比指考更適合就讀該系的學生, 所以在觀念上推崇"多元入學", 符合此觀念的"一綱多本", 自然會傾向擁護.

    但中學(國中)教師與家長認知中的"多元入學"似乎係指"計分方式", 即"基測"加上"才藝"為主等多種"課外活動"表現. 因為才藝培養需要家長有一定社經地位, 因此覺得對弱勢家庭不公, 所以在觀念上對"多元入學"存有保留甚至反對, 符合此觀念的"一綱多本", 自然會傾向不支持甚至排斥.

    換言之, 問題應該是在"如何計分才藝等項表現".


    這個問題在推甄上很容易處理 - 只有出眾的課外表現才計入, 例如全國性的各類競試(e.g. 全國科展)獲得名次.

    聽起來在高中入學制度上, 才藝表現的計分方式有浮濫的現象而造成不公. 這和一綱一本還是多本的問題討論似乎沒有直接的關連.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4,2008 23:17

    那裡面其中有一位是我曾經上過課的.....
    還是不要亂說好了

    在我受到的訓練過程中
    前後兩位老闆都不是教育系統出身的
    比起我曾經上過的教育系統的老師
    對我的訓練都要更多

    在做公民教育的相關研究上
    只有一個感想
    這還真是一塊蠻荒之地阿.....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June 14,2008 23:18

    To mars,

    正確的答案是沒有答案. 若口試成績成"雙峰分佈"或"偏向低分的單峰", 則口試成績差異會突顯. 反之"偏向高分的單峰"下, 就產生不了效果.

    幾年前開始規定需要明定"口試計分方式", 有些科系落入計分分項過細的陷阱, 以致口試結果自然是"偏向高分的單峰". (某系只分兩項, "答題內容"和"儀態與表達", 而且只給總分且第二項僅註記不評分, 最後由秘書自行調分細項, 這種打分數方式可能反而較公允)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4,2008 23:39

    政見不用兌現新解。

    問世間,「政見」是何物? by 朱敬一

    其中寫到:

    筆者不是馬蕭政見的研擬者,但因為種種機緣,確曾仔細研讀過他們所有的政見,敢稱了解深入。我讀後的感想是:政見中大約九○%我都贊成,六%的內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四%的內容則持反對意見。

    就一般選民而言,除非是藍綠基本教義派,否則他們對特定候選人數百項政見,一定也是有贊成、有反對。如果馬蕭政見中有九○%以上受到人民肯定,那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總之,選民在選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同意候選人的所有政見,而當選人也就沒有道理強迫自己要在選後百分之百實踐其政見。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une 16,2008 09:32

    嚴成文的想法,中山大學機電工程系教授嚴成文的部落格

    選擇的自由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6,2008 09:48
    駱教,

    Good articles. 這位嚴教授是你過去的同學嗎? 一位機電工程系教授竟然這麼用心了解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而且還能用這麼清晰的文筆寫文章,的確令人驚艷。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6,2008 12:25

    JZFan:

    我不認識嚴成文教授,純粹是google來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6,2008 13:22

    下次有機會遇到這位同事,要好好跟他致意一下。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6,2008 19:56
    劉老師,可以請您幫我跟嚴老師講一下下列兩點嗎?他的blog我沒辦法貼.......

    1.台鐵虧很大、車子開很慢是事實,公家機關的用人費高昂導致台鐵虧很大因為幾乎是共識所以就不用討論了。但是為何車子開很慢,不妨問問立法委員、民意代表諸公。這邊也要停,那邊也要停,快的起來也是很奇怪。

    2.長庚醫院曾經說過,政府把給榮總的錢給他們,他們可以一年免費看病。
    我說,當年長庚醫院的大頭目王董也曾在台塑石化成立的時候說,台塑的油一定比中油便宜個幾成;但實際上呢?台塑的油只要咬著中油的價錢就好啦。
    最後我想說的是,長庚集團吃健保如果敢稱第二,那台灣醫界就沒人能稱第一了。吃到去中國廈門開長庚醫院還想回來拿台灣健保,還說把給榮總的錢給他們,他們可以一年免費看病。不得不佩服王董打嘴砲功力實在一等一,本人庶為嘴砲研究所所長,實在自嘆不如。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17,2008 00:18

    台鐵撐下去的錢來自於國庫,所以討好立委比較重要--反正又不像其他國道客運,錢都來自顧客。

    自從高鐵通車以後,我轉向無條件支持台鐵民營化,不能民營化只是早死晚死的差別而已。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June 17,2008 00:44
    為什麼在台灣那些高喊要保釣的人,都是叫別人衝,自己卻不衝? 原來主權都是教別人去維護的。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7,2008 09:48

    所長,你貼上去了唷,而且還貼了三次X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17,2008 09:52

    To shinstar

    你說:
    "要斷定全球暖化是否存在或是是否人為引起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人類只掌握很小一部分(根本可以說是趨近於零)的氣候資料,變因又太多,最後往往變成先有結論(換句話說:特定的意識形態)再找原因,真正的研究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我只認同你所說的第一句 , 其他的部份反駁如下:
    1.人類根據南極冰層與海底岩心鑽探 利用同位素示蹤劑的分析 可以獲得全球四五十萬年來的氣候變化資料 這些涵蓋的時間與區域佔有相當比例 你說 "趨近於零"不符實際
    2.先下結論 再找證據的行為 違反自然科學研究信條 而違反誠實信條的研究人員成不了大家 學說也沒有人相信 目前參與IPCC 學者群 學術聲望崇高 既不為政治信仰服務 何來意識型態主導一切 也許您說的現象貴版與社會科學學界中常見, 但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 環境語氣氛是不太一樣的
    3.至於動物反芻增加大氣中甲烷等溫室氣體含量一事 呼籲大家吃素導致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程度 可能尚需量化探討 不過小弟非肉不歡 要我吃素 我還寧願騎自行車通勤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7,2008 13:53
    追訴日艦長?屈從民氣沒常識

    法務部的意思是:告不成、通緝不著沒關係,爽了就好。你認真就輸了。
    | 檢舉 | Posted by irrenhaeusler at June 17,2008 14:42

    Manfred,

    1. 同位素可以告訴我們氣候的變化情形,但是沒辦法告訴我們這個變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沒有人否認目前氣候正在變暖。問題是,數十億年來地球的氣溫原本就起起伏伏。天文、板塊運動都可能是暖化的主因。若要將暖化的原因歸咎於人類,還需要更強的證據。順道一提,目前火星、冥王星也在暖化,尤其冥王星正在遠離太陽喔。

    2. 研究氣候的變遷史,是自然科學。但回答人類是不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兇手,就不再是純自然科學。因為研究者本身也牽涉其中。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7,2008 15:17

    啊,我喜歡這一段:

    >也許您說的現象貴版與社會科學學界中常見, 但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 環境語氣氛是不太一樣的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7,2008 15:30

    To Richter,

    要判斷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這個議題要釐清的確比較困難 不過這是另一個議題 和我針對Shinstar的回應應該沒有衝突 我之前是針對Shinstar所表示的 "無法斷定全球暖化是否存在" 這一點 提出看法

    至於暖化是不是受人類活動影響這個議題, 目前研究的共識是 "若沒有人類使用石化燃料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這是一個定量的問題

    這樣的判斷純粹來自自然科學研究結果的呈現 不需要意識形態來左右

    基本上 進行這樣的研究需要使用計算機的數值模擬技術,可以叫做全球氣候變遷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GCM, 用這種工具對照有人類影響及沒有人類影響的兩種條件下,模擬地表溫度的變動,研究結果發現若是沒有人類影響,地球表面溫度不可能上升的現今的程度

    若干GCM已經可以模擬長期的氣候變動,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7,2008 15:47

    駱,

    你看我們多有先見之明,在招牌中就趕快自己先招認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7,2008 15:57

    Manfred,

    「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是說還有人不這麼認為嗎?為什麼?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7,2008 16:28

    To 阮

    "「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是說還有人不這麼認為嗎?為什麼?"

    應該說,GCM剛出來時,由於計算機程式碼的數值技巧粗淺,加上人類對於這些影響因子之機制尚不完全瞭解,在GCM發展的初期,絕大部分的人都不信任其結果

    在20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進展 人類對於自然現象機制的逐步瞭解,並將這些機制化為程式碼 寫入GCM中 改進其能力,同時伴隨計算機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驗證研究及與調查觀測資料比對證明GCM已經開始具有掌握長期氣候的預報能力

    當然 還是有若干學者研究發現 GCM的推算和他們手中取得之資料存在偏差 表示GCM尚有改善空間

    就研究論文發表的數量而言,目前頂尖研究團隊發表GCM模擬可以吻合觀測資料的報告越來越多 不吻合觀測資料的報告越來越少 表示現階段GCM技術已經逐漸成熟 因此一般咸信其推算結果可以信賴

    以上說明如果需要出處 請告知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7,2008 17:00

    目前研究的共識是 "若沒有人類使用石化燃料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
    有點不太了解
    是否也適用於
    "若沒有牛羊等牲畜排放糞便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若沒有太陽輻射熱增強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溫室氣體占導致暖化的因素比例多少?
    | 檢舉 | Posted by guen at June 17,2008 17:31

    "若沒有人類使用石化燃料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先前回應這一句話的時候
    討論的議題是:全球暖化是不是人類造成的?
    這一句話明確地表示:是人類的影響造成的

    若我們把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因子都抽離 或者我們回去看遠古時代的紀錄 會發現全球地表均溫本來就具有週期性的變動 這些變動部份肇因於日照輻射變動 或是其他機制 我們的重點是 人類的影響 已經使這些地表溫度週期性變動失去平衡了 地表均溫迅速增加

    我們可以大致上地說
    這些週期性的變動有幾個主要頻率及其相對應的振幅
    每一組頻率及振幅代表某一種機制 (例如太陽輻射變化也具有某個頻率與振幅的週期性變動)
    長久以來 這些頻率與振幅時間變異不大 (注意 是振幅與頻率變異不大 不是輻射量變化不大)

    所以您說的
    "若沒有太陽輻射熱增強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這一句話 基本上也不合邏輯
    因為太陽輻射本身有週期性變動 地表溫度也有週期性變動 而這兩者本來就是相依的

    至於
    "若沒有牛羊等牲畜排放糞便的話,即便地球表面溫度有週期性變動,但絕不會上升到現今這個地步"
    這一句話 有一點問題 牛羊反芻的甲烷才是造成氣溫上升的原因 不是糞便
    另外 因為人類肉食需求 大量圈養繁殖 牛羊族群數量大量增加 這也算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至於其影響程度與燃燒石化燃料的影響相比 佔多少比例
    我不知道 也許要查一下文獻 但是還是已燃燒石化燃料的原因為主

    總之
    如果端看地表平均溫度脫離原本長期以來的變動規律 急速脫軌上飆 這一個偏離的增溫值 其成因 溫室氣體必須負全部的責任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7,2008 18:07

    Manfred,

    有出處當然是最好的,有寫給門外漢看的當然更好。

    目前GCM對於海洋以及海洋生物對氣候的影響能掌握多少?

    除了「研究發現 GCM的推算和他們手中取得之資料存在偏差」的這些人之外,是不是還有些人不屬於「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的那一群,但手中也沒有資料?而沒有資料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資料的取得很困難,或是沒有取得獲取資料所需之資源呢?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7,2008 18:53

    海洋生物 尤其是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性浮游生物 例如矽藻 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有機碳 矽藻死掉後 這些碳隨著屍體下沈到深海 沈積 再轉化變成以後的石油 由於深海矽藻沈積物不像森林植物會因腐化分解再變成二氧化碳 這個過程 稱為固碳

    海洋藉由這種機制 已經吸收掉自工業革命以來相當大比例的二氧化碳 不然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可能還要再增加1/2倍

    這些海洋生物是否能大量生長 與海洋中是否有足夠的營養鹽與礦物質有關 對於這些海洋生物的模擬 基於海洋流體動力 另外模擬化學 生物 與海洋沈積地質的變化 稱之為海洋生地化數值模式 這一部份是當紅的研究領域

    相關海洋生地化模式研究成果 再加上碳在大氣海洋間的通量模式 便可以應用到GCM裡面 這部份也已經有許多研究 現今模擬結果的誤差指標逐年進步

    當然要考慮越多因子 計算機能力便要加強 目前日本的地球模擬器是一部超級電腦 但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能力進行上述研究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7,2008 19:29

    “除了「研究發現 GCM的推算和他們手中取得之資料存在偏差」的這些人之外,是不是還有些人不屬於「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的那一群,但手中也沒有資料?“

    是的 有



    而沒有資料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資料的取得很困難,或是沒有取得獲取資料所需之資源呢?

    我認為不是
    沒有資料是因為不願意去閱讀原始學術論文
    這些調查資料或是觀測資料
    依據規定調查後三年之內都必需公開
    任何人有資料要求 計畫主持人都得提供
    因此資料取得不是大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7,2008 19:58

    Manfred,

    我指的是由於量測技術或實務上的困難而難以取得的資料。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7,2008 20:09

    Manfred,

    我記得二十多年前,科學家在討論的好像是冷化議題。許多雜誌甚至恐嚇我們:冰河時期即將來臨。為何短短二十年間,會有如此大的不同?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7,2008 21:53
    | 檢舉 | Posted by 江董 at June 17,2008 23:26
    | 檢舉 | Posted by 江董 at June 17,2008 23:31

    To 阮

    "除了「研究發現 GCM的推算和他們手中取得之資料存在偏差」的這些人之外,是不是還有些人不屬於「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的那一群,但手中也沒有資料?"

    由於一般大眾對於大氣海洋專業知識比較欠缺 很難辨別各種說法正確性 也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意見誤導
    因此譁眾取寵的論調 很容易被散播

    我認為
    若是對於全球暖化議題有獨到見解的人
    應該把意見撰寫成論文 投稿至同儕把關的學術期刊審查
    審查通過 文章發表之後才能透過大眾媒體宣導
    很可惜 對全球暖化持有反對論調的人 其文章很少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若不具專業 任何人都可以無憑無據地質疑
    純粹變成打嘴炮 就沒有意義了

    因此若是有人手上沒有任何資料 自己也不做研究 卻又受意識形態左右 硬是不相信GCM的結果
    這樣人的意見 有參考的價值嗎?

    另一方面
    高爾製作 不願面對的真相 之後 也有其他媒體製作 世紀大騙局 等影片站在對立面來反駁
    影片裡面的論述及與學者訪談 非常多斷章取義的部份
    高爾這個人 也許表裡不一 不討人喜歡 但是他影片中的敘述 投影片上 每一句話 每一個數字 皆有所本 不願面對的真相 該影片內容 我認為是普羅大眾對於全球暖化現象的理想教材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00:05

    闡述身為科學家的看法:

    全球暖化是一個現象, 若干研究的結論顯示: CO2(以及其他數種氣體)的累積會"加速"暖化的進展. 但不是這些氣體的累積造成全球暖化.

    因此, 減少這些氣體的排放, 可以"和緩"暖化的進展, 減低在可預見的未來導致浩劫性災難的可能.

    而CO2的過度排放, 顯然是能源與物質使用效率未盡理想的結果, 因此, 科學家與工程師希望社會大眾支持提高能源與物質使用效率各項研究與新產品開發.

    畢竟科學的目的除了探討真理, 就是為了增進物質文明的進步.

    撇開吃素是否能和緩暖化, 顯而易見這件事不需要科學精神就能實踐, 然而尋找替代能源或開發節能產品需要的是聰明才智與契而不捨的投入.

    科學家與工程師已經成功遏止臭氧層變薄的問題, 靠的是研究的投入, 而非鼓吹停止使用噴射機.

    減少CO2的排放也應該不是靠全人類吃素來達成. 限制排放或提高排放成本, 進而逼迫工業製程的改進, 一直是正統且有效的approach. 其他的龍套都只是為了搶版面. (有空會研究一下做一塊豆腐要浪費多少能源與造成多少污染, 一路推論下去, 以後大家只能學壽山上的潑猴自己摘水果吃!)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8,2008 00:11

    http://www.realclimate.org/index.php/archives/2007/05/start-here/

    以上網址連向Real Climate部落格
    該部落格將專業學術意見轉化為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語言解釋
    關於所有世紀大騙局中的提問 及正反面意見
    都可以在此找到對應的辯證與解釋 以及其所依據的期刊文獻來源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00:18

    以前我也曾經K過一些跟暖化有關的學術論文(不過這幾年已經脫節了)。就我所知,不同學者利用不同模型估計出來的人類效應,差距並不小。因此保持懷疑的精神還是好的。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8,2008 00:33

    To P.Ong

    "而CO2的過度排放, 顯然是能源與物質使用效率未盡理想的結果"

    非也
    是人類使用化石能源(石油 煤炭 天然氣)之故 將早期固化的碳釋放到大氣中
    並非效率不理想
    其實某些燃煤或燃油超臨界發電機組的能源轉換效率是很高的
    例如台中火力發電廠 或即將更新的林口火力燃煤發電廠
    不過其中台中火力發電廠是全世界單一廠二氧化碳排放量冠軍

    如果用核能 就算效率很差很差 也不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00:41

    P. Ong,

    身為地主,我必須要指出...

    下次到柴山來,看到一群潑猴後,把麵包或零食拿到手上亮個相,你就知道他們會搶什麼吃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8,2008 00:45

    Manfred,

    (1)P. Ong說的是「CO2過度排放」。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這個「過度」用的很好。除非我們理想中的境界是「沒有任何CO2排放」(大家停止呼吸?)的美麗世界。

    (2)能源使用效率可以有經濟學(與經濟效率)上的定義(如每元GDP需要多少能源生產),不必然等於工程上的「能源轉換效率」。

    (3)人類燃燒會產生CO2的物質,似乎不必然是為了發電。否則不知以前的人類要如何用核能煮飯?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8,2008 00:54

    「看到一群潑猴後,把麵包或零食拿到手上亮個相,你就知道他們會搶什麼吃了:)」

    這段話似乎一語雙關啊!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June 18,2008 01:10

    謝謝劉館長幫我回答Manfred的回應.

    最近個人的研究中, 有利用田口法研究中草藥藥材製備的最佳化, 大幅縮減試誤次數, 省去一大堆藥材以及煎煮耗去的電能. 自覺節省的碳源應可犒賞個人與兒子一堆香腸與熱狗.

    倒是最近豬肉漲價, 中午連吃肥肉都嫌貴, 害怕內需再擴大下去就要學壽山上的撥侯摘野果果腹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18,2008 01:21
    樂觀點想,自己從事農業活動以滿足自己之基本糧食需求也是一條可行之路。

    又,也許地球暖化是個假命題,也許是個真命題;但是因為我個人心臟比較小顆,所以我個人比較偏向先相信高爾兄-畢竟小心不蝕本,而且跟不幸地球真的暖化到冰山全融相比,被假警報呼巄的代價應該小得多。
    不過這是個人的選擇模式啦,大家想笑的話請不要吵到左右鄰居,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18,2008 01:33


    在嚴老師的BLOG把同樣的東西PO三次
    改天得跟GOOGLE大神好好溝通一下
    :(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18,2008 01:37

    "其實某些燃煤或燃油超臨界發電機組的能源轉換效率是很高的"。不知道是否超過50%? 據我所知,一般的發電廠與內燃機效率在40%以下。

    另外,不知道GCM的模擬機制中,是否多是非線性的微分方程式?如果是,即便我們已經取得很多資料,我還是會懷疑其準確性。理由是,應該是比GCM模型簡單的一般天氣預報的模擬,準確性還不高,我合理懷疑GCM的誤差會更大,而這誤差範圍是否大於非人為因素產生的氣溫變動範圍呢?
    此外,問個外行的問題,如此複雜的非線性系統的誤差可以估算得多準?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18,2008 01:41

    Manfred,

    在「對於全球暖化議題有獨到見解的人」與「對全球暖化持有反對論調的人」有沒有其他選項啊?^^!!

    其實我對於全球暖化議題沒有任何研究,也沒看過高爾的那部影片,只是單純地想知道在這一行裡,如果有人提出一套合理的機制來質疑GCM(其實我問的是關於GCM的問題,GCM=全球暖化嗎?),但因為現有的技術或經費無法檢驗這個機制是否成立,所以此人手上沒有任何資料,那麼此人會被視為
    (A)對於全球暖化議題有獨到見解的人
    (B)對全球暖化持有反對論調的人
    (C)純粹變成打嘴炮
    (D)手上沒有任何資料 自己也不做研究 卻又受意識形態左右 硬是不相信GCM的結果
    (E)對於大氣海洋專業知識比較欠缺 很難辨別各種說法正確性 也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意見誤導的一般大眾

    老實說,開始有點害怕跟研究全球暖化(或GCM)的人聊天(氣)…這樣的「症頭」是不是中了某種意識形態的毒啊?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8,2008 02:09

    看到這句話「如果用核能 就算效率很差很差 也不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我開始懷疑Manfred的講法:撇開核廢料對環境的污染不談,核能發電即使燃料棒本身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但是在整個發電過程,以致於從建廠(大量使用鋼筋水泥的圍阻體)到除役(核廢料終極處理),不可能「不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光是煉那些鋼筋、製造那些水泥就得排放不少二氧化碳了!)

    把全球暖化簡化為發電問題,然後據以把火力發電(以及化石能源)說得一文不值,藉此突顯核能發電,這有點像是某國營事業的宣傳手法喔!

    我想,全球暖化如果是真議題,台灣最該檢討的是產業政策(補貼特定產業、工業電價補貼等)是否鼓勵高耗能產業。這個不講,光講一些發電技術上的問題,是見樹不見林。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PS: 開玩笑的講,海洋是地表環境中最重要的二氧化碳儲存庫之一,那核能發電運轉中使用海水做為溫排水,如果把海水加熱會讓原本溶解在其中的二氧化碳跑掉,是否也算是把「固化的碳釋放到大氣中」?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June 18,2008 06:39

    To lakatos

    "(1)P. Ong說的是「CO2過度排放」。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這個「過度」用的很好。除非我們理想中的境界是「沒有任何CO2排放」(大家停止呼吸?)的美麗世界。
    "

    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這個世界裡 本來就有碳循環 例如經由光合作用 長出森林 將二氧化碳變成木材 樹木死亡木頭氧化被細菌分解 或是被燃燒煮飯 碳又被釋放出來 碳在大氣 陸地 海洋 及沈積地層中不斷轉換 有點類似水循環的概念 藉此概念 我們可以找出碳的源source (例如呼吸作用 動植物屍體分解等),也可以找出碳的sink, 科學家企圖把從Source到Sink的整個碳的fate搞清楚 以估計碳在大氣海洋陸地之間的通量 這個循環以往可以維持平衡

    全球暖化 是肇因於這個循環失衡了 失衡的原因是因為有太多超過sink量的碳source出現 而這個原因 是因為長久以來被固碳作用沈積於地層中的碳(化石燃料)被人類大量開發應用 釋放到大氣中

    依據這個觀念 燒木炭烤肉 是與暖化無關的

    To 阿宏
    超臨界發電機組的轉換效率沒有超過50% 大概是41~43%

    質疑GCM研究的人 最常提出的一句駁斥的話是
    "三天後會不會下雨的天氣預報都不準了 何況是長期的氣候變遷預測"

    一般對於上述質疑的解釋是:
    氣候是天氣長期統計的特徵表現 會不會下雨是單一事件 兩者不能類比 Climate is what you expect, weather is what you get.

    大概說
    在模擬長期變遷的中 包括許多機制的模擬 每一個(自然界的)機制實際都是非線性 但是通常非線性影響是比較次要的修正量 不影響整體趨勢的變化 目前大部分的模式模擬的時候 忽略影響不大的非線性項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09:34

    Manfred:

    1.即使人類已擁有四五十萬年的大略氣候資料,與目前公認的地球年齡相比不過萬分之一,我所說的趨近於零應無問題。

    2.就如同阿宏所說,這些非線性方程式只要初始條件稍有修改,解就可能落入完全不同的區域,對模擬的結果自應小心看待。

    3.對全球暖化或寒化的憂心隱含著最適氣候的存在,我們如何知道何種氣候最適於人類呢?畢竟人類經歷過數次冰河期與間冰期的交替呀。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June 18,2008 09:50

    To 阮

    我非常理解您的說法

    質疑GCM的人很多 若是質疑的有道理 指出哪裡考慮不周 這樣會促成GCM的持續改進
    持疑是好事 但很顯然的 大多數人沒有提出明確質疑的專業背景與能力 尤其質疑與討論的重點與癥結都不是大方向 大原則 或可感受到的現象 往往都在最支微末節之處 需要深入細節 這樣的討論不是一兩句簡單的話可以解釋清楚 一點也不刺激 不有趣

    因此這樣的討論讓人感到無聊 厭煩
    "開始有點害怕跟研究全球暖化(或GCM)的人聊天(氣)…"

    畢竟這是有幾分證據才能說幾分話的研究領域 意識型態無法左右 (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0:14

    我想Manfred的意思不是這樣的,
    (Manfred…這名字好有水準喔…)

    M的意思是說在發電的過程中,
    不會排放溫室效應氣體,
    雖然我也對核電很反感,
    但它的優點還是優點,
    其它的缺點甚至更大的缺點也不會讓它這個優點的事實消失掉。

    如果這樣的話,退一萬步講,
    沒有任何發電過程可以不排放CO2的,
    因為再怎麼樣都要人管理,
    人是會吐CO2出來的…
    好吧,我承認我來亂的。

    火力及石化燃料發電是公認效率不好的,
    因為燃料也需要設備運送;
    核電插幾支燃料棒就可以用好久,
    但廢料的處理是很嚴重的問題。

    或許應該在地球衛星軌道上排滿一圈太陽能發電衛星,
    再用微波打回地球上轉換成電能,
    效率的問題就要符合經濟成本即可,
    因為太陽能是用不完的,
    如果太陽燒完了…那…也沒什麼好說的;
    好吧,我感覺我真的是來亂的…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18,2008 10:22

    咦 我打的字只傳了一半上去

    好吧 簡要再打一遍
    我提核能發電可以大大大幅度減低二氧化碳排放
    這是事實 但不代表我全然支持核能
    因為我雖然關心也參與全球暖化研究 但我是自私的人
    我喜歡燃煤發電 因為電便宜
    我冷氣都開24度 喜歡冷氣房睡覺蓋棉被 開3000cc大車 愛吃牛肉
    反正全球暖化不是我一個人的事 到時候再說吧

    來貴版 本意是要聽聽各位經濟學專家 對於這一個議題的看法與分析
    不是來亂的
    有關GCM等等的質疑問題
    請見下列網頁 有詳細解釋
    http://www.realclimate.org/index.php/archives/2004/12/index/#Responses
    不過再說一次 解釋都很一板一眼 很無趣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0:27

    Manfred,

    (1)謝謝您的回應。

    (2)BTW,就我所知,在跟您對話的館友當中,不只有經濟學家,還有好幾位就是在大學的理工科系任教喔。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8,2008 10:53

    再補充一下 shinstar 的說法,
    人類有的是「結果」,
    例如大氣中的各種氣體/物質的含量,
    推算出當時的氣候狀況,
    是結果,但我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

    打個比方好了,有個學生成績如下:
    國一.國70、英90、數80
    國二.國75、英85、數81
    國三.國85、英65、數79

    我們只看到:
    國文分數上升,英文下降、數學平平,
    請問:是這個學生國文用功了,英文不用功,
    還是國文考題變簡單了?英文變難了?
    也有可能是更複雜的,
    該生數學程度其實是增加的,但考題難了,
    所以成績沒有進步?

    光是一個成績我就可以講出八百個狀況,
    更何況是全球氣候? 變數太多!
    也是因為這樣,20年前說冰河時期要來,
    20年後說全球暖化…
    但大家有環保意識是好的,
    珍惜資源是好的…這些我也都完全認同。
    但我很難被說服,從這些數據就能知道今日暖化的原因?

    我知道有暖化的趨勢(這是結果),
    但是不是人類行為,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每個人隨手做環保,
    每天保止呼吸5分鐘減碳都是好的,
    每個人的努力看來是趨近於零,
    但50億個很小的數,
    說不定可以擠上個個位數?
    沒有備位數,也有小數點後一位?
    這也是不錯的~~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18,2008 10:58

    Manfred,

    這裡出沒的不只有經濟學家,而且不只有研究GCM或全球暖化的才是講究「畢竟這是有幾分證據才能說幾分話的研究領域」。

    我說「開始有點害怕跟研究全球暖化(或GCM)的人聊天(氣)…」是因為您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而是告訴我,會提出質疑的(大概)是那些人。這有點恐怖耶,我只是單純的想問專家一些問題,能不能享有不被歸類的自由啊?其它的科學領域也有類似的情況,必須面對來自其他領域的質疑與挑戰,但好像比較少看到這種不直接回答問題,先把提問的人歸類的事情。

    可以回答我的問題了嗎?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8,2008 11:03
    Manfred,

    很高興有一位具專業知識的朋友不吝惜時間跟"潑猴"們討論問題。

    請教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和 Shinstar 提出的一樣,地球的最適溫度是什麼? 全球持續暖化的 marginal cost 與 marginal benefit 是多少? 如果 MB 大於 MC,我們應該高興。同時,如果 MB 大於 MC,而科學家們普遍呈現出對暖化的焦慮,是不是某種意識型態的結果?

    第二,為什麼減緩暖化是處理暖化的最適手段,而不是其他? 例如,如果減緩暖化氣體的排放成本太高,我們是否應該開始搬遷到離海平面較高的地方? 同時,如果其他的方法成本更低,而科學家普遍強調提倡減少氣體排放,是不是某種意識形態的結果?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8,2008 11:20

    To JZFan,
    對於您的問題 MB與MC的估算 很抱歉 我連MB MC是什麼都不太清楚 所以無法回答
    "而科學家們普遍呈現出對暖化的焦慮" 針對這一句話, 科學家們的工作(特別是撰寫IPCC報告這些人)是描述現象 探討發生機制成因 判斷最可能的狀況 我們工作樂於其中
    至於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 那是政治人物 經濟學家 與工程師的工作 (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1:53

    可惡 我打的字 又只上傳了一段 後面都不見了

    講到焦慮 我們並沒有焦慮啊 事實上所有科學家對新的發現都還蠻興奮的
    我自己也還是吹冷氣 開大車 我猜你感到有些人對此很焦慮 那些人 應該是比較激進的環保人士吧

    至於為甚麼要呼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因為人類排放過多溫室氣體與暖化是因果關係 在還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決技術或理論被發明以前 這是唯一可以確認有用的方案
    先前南極臭氧層破洞問題 就是透過相同方式解決的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2:00

    To 阮
    好啊 回答你的問題
    可是我看不太懂你的提題
    可否麻煩您重新陳述一下

    另外針對這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和 Shinstar 提出的一樣,地球的最適溫度是什麼? "

    地球表面溫度一直變化 沒有所謂最適溫度的定義
    地表溫度也只是氣候變遷指標之一(氣候和天氣的定義不一樣) 當這個指標產生上升變化 隱含著其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機率增加 例如颱風強度增加 降雨型態改變 同時海水位上升 疾病傳染型態改變 等等

    這樣的變化對於不同種動物 植物影響有好有壞 對不同地理區域的人類也有好有壞 但是就是和以前不一樣 以前蓋的水庫可能不能用了 都市房子可能不適合住了 也可能以前的荒漠變森林 滄海變桑田

    各位如果注意到 今年梅雨特別濕 後續今年颱風季節颱風特性想必也有與往常很大的不一樣

    就台灣而言 主要相關特性是強烈颱風發生次數變大 南部降雨變得時間上非常極端 登革熱一年到頭都有 這樣的變化 對有些人好 對又些人不好吧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2:20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恐懼之邦'(麥克‧克萊頓 著 )這本書。裡面提到的也是許多人一值懷疑的一件事,一般大眾對於大氣科學的了解都不深,因此很容易相信所謂"專家"的意見,但是這群專家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利益團體以及政治力量所左右的,也可能因此誇大了人類活動對溫室效應的影響。

    我想請問的是,雖然知道人類活動會加速暖化的進行,但是能得知影響的程度有多大嗎?

    另外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在加速暖化與否之間選擇),用簡單的機會成本來看就可以。繼續排放溫室氣體的活動所帶來的機會成本,減少使用化石燃料所帶來的機會成本,兩者一比較就知道答案了

    MC是邊際成本 MR則是邊際利益
    具體一點也許可以這麼說
    我們因為人類活動而使地球溫度上升1度

    這樣所帶來的不好的後果我們視之為邊際成本
    而你這樣的人類活動也會帶來好處(有比較多肉可以吃 多蓋好幾家工廠生產產品 可以開3000cc的車等等)是邊際利益

    如果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
    那就給他暖化下去吧


    請各位指教
    | 檢舉 | Posted by 無心 at June 18,2008 12:53

    To 無心

    "一般大眾對於大氣科學的了解都不深,因此很容易相信所謂"專家"的意見,但是這群專家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利益團體以及政治力量所左右的,也可能因此誇大(減低)了人類活動對溫室效應的影響。"

    是的 你說的對極了
    不過若把上述文句中(誇大)一詞置換成(減低)也是適用
    這就是我先前一直強調 要從學術文獻中的陳述為基礎 畢竟頂尖的學術期刊是經過審查把關的
    不要盡信資料來源不明的雜誌 報紙 電視節目報導 以及(如你說的)小說 尤其是克萊頓


    "我想請問的是,雖然知道人類活動會加速暖化的進行,但是能得知影響的程度有多大嗎?"

    不知道影響有多大 目前依據IPCC提出的未來幾種可能情境Scenario a, b, c等 已經有一窩蜂的人在進行各種層面的評估 不過還沒有共識

    之所以很慢的部份原因 是我們也不知道氣候變遷會引發哪些現象 例如有人說 海水位上升導致海底地殼版塊壓力與剪應增加 連帶使破裂可能性增加 發生大規模地震與海嘯的可能性增加 原本在台灣南邊呂宋海峽的馬尼拉海槽也會錯動 未來一百年內發生海嘯之機率大增 一旦馬尼拉海槽斷層錯動發生海嘯 整個南台灣 高雄屏東 台南嘉義大概都玩完了
    這..邊際成本要怎麼評估啊?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3:20

    退稅敗訴 陳長文:錯在相信萬能政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389325.shtml

    政府真是萬能,萬能徵稅是也,雖違法也不用退錢。
    | 檢舉 | Posted by shinstar at June 18,2008 14:13

    Manfred,

    除了「研究發現 GCM的推算和他們手中取得之資料存在偏差」的這些人之外,是不是還有些人不屬於「一般咸信該模擬的準確度是可以被信任的」的那一群,但手中也沒有資料?而沒有資料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資料的取得很困難,或是沒有取得獲取資料所需之資源呢?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8,2008 14:25

    To 阮

    我想是有這些人

    沒有資料的原因為 資料取得困難 或是 沒有取得獲取資料所需之資源 這一點我不太同意 資料在大學圖書館期刊架上 網路也可以註冊下載 雖然有資料取得之門檻 但是取得資料並不困難

    觀測與調查資料 不一定要自己去南極打冰core 或是去夏威夷島上設觀測站才有 這些調查與觀測資料 都會發表 從人家的論文及報告的圖和表中就可以獲得 國際上作現場調查的團隊與run model比對的團隊 不一定是同一個團隊 因為所需背景相差很遠

    若是你指的資料是調查採樣的冰core 或岩芯樣本及觀測的raw data 那取得樣本的門檻很高 困難度很大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算是回答你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5:26
    亂入一下,印象中之前版上有人問過雜誌專訪產生器的網址,剛剛閒晃的時候瞄到。FYI

    http://zonble.twbbs.org/etc/bw.php
    | 檢舉 | Posted by BeGood at June 18,2008 15:28

    Manfred,

    是的,謝謝。

    另一個問題是(我稍微潤飾了一下)那如果有人提出一套合理的機制來質疑GCM(其實我問的是關於GCM的問題,GCM=全球暖化嗎?),但因為現有的技術或經費無法檢驗這個機制是否成立,而現存的資料或樣本不足以作為proxy,所以此人手上沒有任何資料,那麼此人會被視為
    (A)對於全球暖化議題有獨到見解的人
    (B)對全球暖化持有反對論調的人
    (C)純粹打嘴炮的人
    (D)手上沒有任何資料 自己也不做研究 卻又受意識形態左右 硬是不相信GCM的結果的人
    (E)對於大氣海洋專業知識比較欠缺 很難辨別各種說法正確性 也很容易被似是而非的意見誤導的一般大眾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8,2008 16:06

    To 阮
    GCM是一個數值工具 可以讓研究人員進行很多真實環境下無法執行的實驗 藉由這個數值工具推算各種條件下的氣候變遷發現 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溫度飆高的主要原因

    "如果有人提出一套合理的機制來質疑GCM"
    關於這一點
    GCM是建構在人類對於暖化現象有關各種因子的瞭解之上
    其程序大概是下列這樣子逐步建立改進起來的:
    藉由觀測技術發展> 實際花錢與人力進行調查> 資料分析 > 瞭解物理生地化機制 > 把機制參數化用方程式表示 > 利用數值技巧寫入GCM中
    如果有人能夠提出一套合理的機制來質疑
    這樣的質疑應該也是基於這一系列環節之中的某點缺失
    這樣的質疑如果推論有據當然可以發表在學術期刊之上 然後大家就會拼命想辦法去驗證 或是反駁 或是改善

    那麼這一個人 不用觀測數據的比對 僅僅以邏輯推演 能夠指出上述環節之缺失 此人會被視為
    (A)與(F)天才大師

    但若是此人之質疑沒有依據 推演破綻百出 也無法通過審查 則此人是
    (C) (D)
    此時 最怕(C)與(D)的見解誤導(E)了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8,2008 17:15

    中時報系傳將裁員450人

    端好椅子,準備看熱鬧。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8,2008 17:31

    Manfred,

    謝謝。

    只是,對不起,有點困惑。您說「GCM是一個數值工具 可以讓研究人員進行很多真實環境下無法執行的實驗 藉由這個數值工具推算各種條件下的氣候變遷發現 人類的活動是地球表面溫度飆高的主要原因」、「GCM是建構在人類對於暖化現象有關各種因子的瞭解之上」,所以GCM基本上是拿來研究地表溫度飆高、暖化的?我顧名思義,以為GCM是全球氣候變遷模型,不單單只是拿來研究暖化的…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8,2008 18:21

    所以,假使地球真的暖化,會造成甚麼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8,2008 20:25

    「北極熊絕種!」

    我問過學生同樣的問題, 這是第一個答案。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June 18,2008 20:52

    那麼,北極熊絕種,會有甚麼問題? 或者問,北極熊絕種會有甚麼禍害?

    還有,地球暖化會不會有甚麼好處?

    我們小小的經濟學腦袋裡,算的永遠只是成本與效益。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18,2008 21:22

    所有大聲疾呼和緩地球暖化,隱藏在背後的假設前提就是,目前的溫度是【最適合居住的】。對於這個偉大而重要的假設,我從來沒有聽過或看過有任何人解釋過任何原因。不知道這邊的大師有沒有什麼開示?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18,2008 21:44

    對於排名在台清交成等大學之後的學校來說,根據Richter所畫的圖(http://blog.pixnet.net/Richter/post/504390),暖化的好處是台清交成等大學全部滅頂。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8,2008 22:03

    生:北極熊好可愛, 絕種好可惜喔!

    師:可是你們從來沒見過真的北極熊, 只有在電視上看過北極熊, 以後電視上還是會播放北極熊的影片, 並沒有損失啊!

    學生們面帶不可思議的表情沈默。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June 18,2008 23:25

    遠,

    你這個機車完全是1000cc以上的水準。

    阮,

    可是我們所在的大學似乎也會一起消失(不過中山應該還有文學院可以倖存)。看來最後會是暨南大學的天下啊。

    Richter,

    嗯,我準備好要在鼓山島上班了。還好我會划獨木舟,橫渡屏東灣划到鳳山島應該還可以試試:)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8,2008 23:42

    哈哈,我成為抗暖化尖兵了。我的玩笑好像太難懂了,反而被抗暖化人士拿去四處嚇人。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9,2008 00:02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9,2008 00:08
    中時工會指資方以精減全體員工半數為目標

    【一名中時記者表示,「選前賣力輔選,選後馬上裁員」】。

    這真是太經典了。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June 19,2008 00:09

    lakatos,

    沒那麼慘啦,我們學校應該還在,就順著T3聯盟之便搬過來吧。到時候也會是在海邊,風景依舊啊!哈哈,所以,暖化的另一個好處是檢視各大學的聯盟策略是不是有遠見…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9,2008 01:37

    遠,

    還是有很多真的北極熊在動物園被人看到,而且,比在電視裡還可愛。

    好久沒來咖啡館,因為出沒北海道好一段時間,其間,對旭山動物園的北極熊有強烈的感受。

    我曾在很多動物園看過北極熊,不過可以把白熊商品化到旭山的程度,還是嘆為觀止。真令我不得不懷疑,其實人們對白熊的熱愛,恐怕不出馬戲和商品的範疇。簡單講,動物園有熊,對文明世界的人們而言,可能比冷岸群島仍有否白熊還重要太多。

    拿白熊來嚇人,我看不出什麼效果。至於要比一般人們裝出更文明的模樣,那些高尚的祭司們會不會覺得臉部肌肉容易抽筋?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19,2008 02:24

    Richter,

    差點漏看了你這則。

    我不是什麼抗暖化人士,不過,看到你這張圖之後,的確拿它到處去嚇人:勸同事努力開冷氣,盡一切可能加速暖化,才是和台清交成搶學生的最有效辦法。

    順便問一下:有沒有人知道新竹(含)以北,包括中研院,每年拿下多少科研經費與人力?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9,2008 09:01

    To 阮
    "我顧名思義,以為GCM是全球氣候變遷模型,不單單只是拿來研究暖化的…"

    是的 GCM可以用來研究任何比較長期的氣候變遷現象 例如聖嬰 反聖嬰 南方震盪等等
    地表溫度只是模式計算輸出其中一項參數而已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09:31

    To 少

    "所有大聲疾呼和緩地球暖化,隱藏在背後的假設前提就是,目前的溫度是【最適合居住的】。"

    我沒有聽說過 也不認同"目前的溫度是【最適合居住的】"為暖化問題的假設前提
    為認為"環境會和以前不一樣了"才是重點

    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 就像北極熊滅絕一樣 只是一個指標
    溫度上升帶來海水位上升 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高 天氣型態轉變 地震海嘯頻率增加 水文循環失衡 以及可能很多我們尚不清楚的影響

    北極熊滅絕 代表海洋生態失衡 海洋中生產力改變 全球蛋白質產量改變 植物性浮游生物族群變化 也會直接回饋加劇氣候變遷的程度

    失衡 失去了現在的平衡之後 也許會落入另一種平衡 也許不會 但不管怎麼樣 總之變遷後之環境和人類文明發展這幾千年來的環境不一樣了 土地利用方式將會改變 食物來源改變 以前的基礎建設可能不適用 生活習慣都要改變

    有些動植物從改變中獲利 有些滅絕 有些人從改變中獲利 有人可能慘賠 倒楣的喪失生命

    以經濟學考量的話 不知道在這種不明確的風險之下 應如何評估成本及效益最佳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09:54

    努力維持在一個搖搖欲墜的平衡所花的成本,最後甚至還有可能不能達成,這樣比較好,還是take risk,看看新的均衡比較好?

    如果都沒有辦法評估成本和效益,又哪來那麼多正義和勸說呢?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19,2008 10:12
    渡海熊熊 又遭槍殺

    還是動物園裡的北極熊比較可愛!

    請教盤老大, 距離台灣最近可以看到北極熊的動物園在哪裡? 是北海道嗎? 我的學生與我都沒有看過真的北極熊。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June 19,2008 10:46

    To 少

    全球暖化全面的影響 我們尚不太清楚
    部份個別層面的影響評估已經陸續出爐
    單單就這些剛出爐的研究報告 個人覺得全球暖化個別層面的風險有一個特徵 就是其impact影響面很廣大 比如說整個亞洲(包括台灣地區)的降雨型態已經逐漸轉變 降雨空間時間分佈 降雨量的多少 與大氣溼度都有很大改變 造成地表水 地下水量的變化 影響自然界植被與生態 農業與經濟 以往的基礎建設 例如水庫 灌溉渠道可能都要重新設計 改建 都市人口也會遷移等
    這些成本與效益尚需要經濟學家來評估
    努力節碳的成本與效益也需要評估


    如果我沒有錯誤理解您的意見:
    "努力維持在一個搖搖欲墜的平衡所花的成本,最後甚至還有可能不能達成,這樣比較好,還是take risk,看看新的均衡比較好?"

    您是不是覺得現階段尚不需要減碳抗暖化?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11:45

    沒有成本效益評估之下的政策,對我實在沒有什麼說服力。

    我個人是不減碳抗暖化。通常我都是餐餐吃牛排,吃完上健身房,還開車去兜風。在米國這種地方,我最熱愛台灣食物,總是買從遠從台灣運來的東西。

    當然,有人要減碳抗暖化,那是個人的自由。但是拿著什麼經濟分析都沒有的東西,要說服經濟學家加入抗暖化的行列,我個人是沒什麼興趣就是了。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19,2008 12:12

    To 少


    恩 是的 我也是一樣 到現在開冷氣包棉被睡覺 開大車 喜歡鹵素燈的氣氛 全球暖化的影響也非我一人承擔 反正我現在負擔得起 良心也還沒開始自責 到時候再說吧

    依此之見 目前的關鍵是不是:暖化確定是人類造成的(討論如前述),但是尚缺乏全面的節碳的成本效益分析評估 所以推行節碳抗暖化政策缺乏足夠正當性?

    另外
    對於大家都隨地到垃圾 我也可以 不差我一個 或是我的工廠偷排污水 河川污染影響不到我 這種事情方面
    我不清楚是否有社區環境髒亂與清潔的成本效益評估(地價下跌?) 或是河川污染防治的成本效益評估?(如何評估效益?)
    如果有 不知道經濟分析如何處理這樣的議題?
    如果沒有 那現在污染防治法之執行 或是各項建設之環境影響評估 是否沒有正當性?

    (我是經濟外行 就教各位 不是來亂的)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13:06

    不用來這邊憤怒。要減碳抗暖化,不如先去叫馬總統不要用補貼油價,讓大家多用公共交通工具,比較實際。我區區一個小民,實在不值得你憤怒。
    那些東西有沒有經過經濟評估,我不知道。不過我不亂倒垃圾,是因為它已經變成法律。我守法是有經過經濟評估的。
    有本事,就去遊說立法,最好能像希特勒一樣,將我們這種天天吃牛排的關進集中營,才能消你的滿腔怨氣吧。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19,2008 13:35

    我看我還是離這些環保人士遠一點為妙。傳教傳到翻臉,也實在是第一回看到。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19,2008 13:38

    海平面上升,就是對抗暖化的最有效方法。Manfred 也說過,海洋中的藻類是地球固碳的主力。一旦海平面上升,將會有更大面積的藻類加入固碳行列。另一方面,遠離海洋的內陸因更接近海水,變得更潮濕,也將長出更多植物加入固碳行列。事實上,暖化本身就會遏止暖化。因為溫度愈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愈高,固碳也會加快。

    許多以前不常見的氣候現象,其實正是地球啟動自我調節機制的表徵。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9,2008 13:48

    莊國榮被政大解聘了。各位教授們,皮繃緊一點。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9,2008 13:50

    遠,

    今年元月的資料顯示,全球總共有115個動物園有北極熊在養。251隻圈養北極熊中,109隻雄熊,136隻雌熊。以國家別來看,美國有33個動物園圈養76隻熊為最多。距離台灣比較近的,在波特蘭、舊金山,而聖地牙哥甚至有2個動物園有白熊。

    以區域別而言,歐洲的熊最多,70個動物園養著147隻熊。其中密度最大在德國,16個動物園有33隻熊,法國則有23隻,產國俄羅斯有20隻在養。而另一個北極熊大產國挪威,卻沒有把熊熊從冷岸群島請到奧斯陸白吃白住。

    除了北美和歐洲之外,全球只有8個動物園養白熊。南半球唯有的2條白熊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炎熱的墨西哥城有個著名的瓜達拉哈拉動物園,也有2條。

    對你的學生和你們家而言,4個在日本的動物園值得考慮,分別是東京上野動物園、橫濱動物園、大阪天王寺動物園,和北海道旭山動物園。其中天王寺比較不值得去看,因為只有1條熊。去日本的動物園好處之一是不必辦簽證,這個部分要感謝許世楷前代表。

    另外不必辦簽證的地區是新加坡,那裡有個非常棒的動物園有兩條北極熊。或者遠一點到澳洲昆士蘭黃金海岸的海洋世界也不錯,還可以考慮住在我朋友的民宿,便宜又大碗。

    另外我聽說北京動物園也有「白熊」,我不知道是北極熊還是白化症的黑熊,因為沒有在資料上呈現,而且我也不樂意推薦該國的動物園。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19,2008 14:44

    lakatos,

    據說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出想像,你可能忘了你的獨木舟都還在我家,要不要趕快取回去?或者,先想辦法調到文學院吧。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19,2008 15:19

    To 少

    "不用來這邊憤怒。要減碳抗暖化"
    您可能會錯意了

    我說:
    "恩 是的 我也是一樣 到現在開冷氣包棉被睡覺 開大車 喜歡鹵素燈的氣氛 全球暖化的影響也非我一人承擔 反正我現在負擔得起 良心也還沒開始自責 到時候再說吧 "
    並非反諷你的行為 這是我的想法 我本人的確就是在做上述這些事 因為我是自私的人 這在前天 昨天的發言紀錄裡也有 可以翻上去看舊文

    所以我並不是環保人士 我沒有憤怒 也沒有滿腔怨氣 純粹只是想討論
    請明察

    如果您不知道 沒有意見 或是不想討論 那明說就好了
    我以為真正的討論 才剛剛要開始呢

    To Richter
    很可惜的一點 海洋中藻類的生長由於環境中其他氮 磷元素的限制 (換句話說 是海中硝酸鹽 亞硝酸鹽及磷酸鹽 等營養鹽不足)其族群數量長不大 就算是富營養鹽海域 也會有高營養鹽 但低葉綠素濃度(HNLC)的情況
    這是因為其他藻類生長所需的元素不足所致 例如鐵

    因此如何讓藻類大量生長 早就成為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有人在海中實驗 投入大量的鐵 果然造成短時間的藻類生長 但是持續時間不長 而且要到全球海洋藻類能夠固碳的程度 鐵的成本已經不可能負擔

    關於這一點 目前尚未有可行的方案被發明
    不過很顯然您樂觀地相信 當現今的平衡失去後 系統會落入另一個平衡 這一點 需要證據支持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17:14

    遠,

    我們「小時候」台北動物園好像也養過北極熊,不過在我們大二那一年掛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9,2008 17:38

    Manfred,

    了解,謝謝。

    好,回到原來的討論。請記得你多加了一個選項,(F)天才大師。

    那如果有其它領域的科學家對於GCM提出合理的質疑[註],但由於忙著自己的研究,努力撰寫論文「投稿至同儕把關的學術期刊」,所以沒能分神將所提出的質疑寫成論文,那麼此人會被視為(A)到(F)中的哪一/些類?

    請注意,這裡所謂的合理質疑,除了基於「觀測技術發展…利用數值技巧寫入GCM」「這一系列環節之中的某點缺失」所提出的質疑之外,也包括基於自己的領域、科學史、科學哲學等所提出的質疑。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9,2008 17:47

    劉老師:
    那隻北極熊的年代還真久遠.....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19,2008 17:49

    迪,

    有兩隻喔。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9,2008 17:53

    Manfred,

    你沒有抓到我的重點。我要強調的是,暖化造成的現象本身,正是遏止進一步暖化的機制。因此當人類對抗暖化的現象時,恰好也打擊了遏止進一步暖化的機制。你說是不是很矛盾?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9,2008 17:59

    To Richter
    "另一方面,遠離海洋的內陸因更接近海水,變得更潮濕"
    這一點有問題 未來百年內海水位上升不會大於公尺等級 實際上岸線不會產生如您網頁地圖所示這樣大的變化 另外由於氣溫上升 降雨特性產生變化 而這個變化 不是"變得更潮濕"一詞可以帶過 那太過簡略 距離預測狀況甚大 事實上相對濕度會變乾燥

    "一旦海平面上升,將會有更大面積的藻類加入固碳行列" 這一句話 我之前回應 已經說明藻類生長與海洋面積無關 與海中營養鹽及金屬元素濃度有關 所以該句話陳述也是不對的

    "我要強調的是,暖化造成的現象本身,正是遏止進一步暖化的機制。"
    您可能過於樂觀了 因為到目前為止 並沒有證明有遏止暖化機制的新現象出現 如果您有發現 那請趕快投Nature 那個點數超高的

    所以我說:
    "當現今的平衡失去後 系統會落入另一個平衡 這一點 需要證據支持"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18:16

    To 阮:
    "那如果有其它領域的科學家對於GCM提出合理的質疑[註],但由於忙著自己的研究,努力撰寫論文「投稿至同儕把關的學術期刊」,所以沒能分神將所提出的質疑寫成論文,那麼此人會被視為(A)到(F)中的哪一/些類?"

    這一點 我還沒有想到過
    發表,就是研究工作的重點 教授 研究者們 迫於評鑑 升等 要算論文點數的壓力
    哪有已經邏輯推演出驚世的好材料 卻吝於寫文章投稿的可能發生? 再說 他可以投自己領域的期刊啊
    不想投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成本效益評估後)預料無法通過審查 何必花時間呢?

    如果真的那麼忙 那應該也不會有時間去投書媒體啊

    所以想了想 我把這樣的人歸類為:
    (D)手上沒有任何資料 自己也不做研究 卻又受意識形態左右 硬是不相信GCM的結果的人
    只是這種人更恐怖 打著教授學者的名號出來說話 只怕(E)被誤導得更多吧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18:29

    Manfred,

    負回饋機制不是什麼新概念,建議你去讀一下 historical geology 或 paleontology。我只提示你一點,我們現在用的化石燃料大部分來自地球最溫暖的時期。

    不知道地史而以短期的大氣平衡來做政策建言,就像是以景氣波動來制訂經濟政策一樣可笑。

    你很好辯,我知道你會持續下去。不過對我來說,沒有目標的為辯而辯沒有意義。我的回應就到這裡為止。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19,2008 20:44

    lakatos,

    既然被你提起這段不堪回首的白熊往事,就把你們「小時候」的事情多說一點。

    你和遠沒有這麼年幼,北極熊過世的時後你應該不只大二,博二差不多。我最後一次看到那兩條熊應該是在1991年夏季返台。

    這張照片是我在1988年夏季拍的,剛才翻箱倒櫃找到,照片中看來熊熊還算健康。

    園方先前說要給它們一個優美環境,顯然和很多人的看法有很大落差。不但局限在往動物醫院的一個荒涼角落,明顯仍缺乏冷卻環境,而小小的一窟水都是藻類,染得兩條熊看起來綠綠的。

    相較於在柏林、聖地牙哥、旭山等動物園白熊成為明星,台北動物園的做法真令人匪夷所思。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19,2008 21:09

    Manfred,

    嗯,很佩服,即使面對沒想過的問題,你的推演還是跳得很快,自行加了很多東西進來,讓我跟不上。有點好奇,研究GCM的人在推演上都這麼神速嗎?

    好,在我慢慢消化你的答案的同時,再請問:

    如果有位納稅人說:「之前那些做高能體研究的、基因物理的,咦?還是高能物理、基因體研究的?啊反正就是那些做很大型的,要跟國外合作,還要很多錢的研究的,都一直跟我說他們的研究很重要。我是不太懂啦,而且也覺得搞不好這些人只是在騙錢而已-誰會說自己做的東西不重要嘛!只是看他們要錢要到快哭了,也很努力地解釋給我聽,我就覺得還好啦,多少給一點;就算給他騙去,也算救人一命;要錢要到那麼悲情了,哪天說不定就跑去上吊燒炭咧。你們這些做什麼暖化的,也要很多錢。可是你們和人家不一樣,凶巴巴的,快哭的反而是我。你們不是說有幾分證據才能說幾分話嗎?我就是看不懂你們說的證據,所以才不敢說我相信你們講的東西,這不是你們一直在說的嚴謹的態度嗎?結果這樣也被你們罵,說我有意識型態,被誤導。這麼兇,我幹麼給你們錢?好歹留著自己用。如果你們的預測錯誤,越來越冷,我還可以用這些錢買大衣咧。」

    那麼此人會被視為(A)到(F)中的哪一/些類?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19,2008 21:13
    Richter,

    原來這種迫害言論的惡行還沒有在台灣絕跡。

    會傷害政大名譽的,不是言論,而是假校譽之名對言論進行迫害。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19,2008 22:26

    小弟論文寫不出來 小孩吵 上貴板打打嘴炮醒腦
    言論如有冒犯 請多多海涵見諒

    我是大學助理教授 專長是海洋科學 對於暖化議題注意很久 也閱讀相關學術文獻

    上貴板討論的目的有二
    一 聽聽諸位對於當前節能減碳這些公共政策制定在經濟方面的分析 可惜討論皆未能直指核心 多半是諸位在暖化現象上的質疑 我對於各位意見中的謬誤之處直接指正 不過卻換來 “好辯“之評 Orz 無力...

    全球暖化和一般環境污染差異甚多 應該不能直接套用環境污染防治的成本效益評估方式 如果各位有意見 我還是願聞其詳

    第二個目的 我嘗試看看 是否對於諸位知識上的菁英 觀念上的前進份子 可以藉由溝通產生共識

    到目前為止 我領悟到 這應該是十分困難的事
    所以我還是關在我象牙塔裡就好了 外出宣揚暖化議題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點 還是免了 效果不大 徒然浪費時間 畢竟我是自私之人 還是自己的事為重

    我還是回去寫論文好了 不然升等不了 就要和莊國榮一樣 不被續聘了

    最後還是依據 如有冒犯 請海函見量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19,2008 22:39

    Manfred,

    身為咖啡館長之一,您應該可以發現我總是希望盡量維持館裡的開放討論氣氛(雖然往往不見得是良好的氣氛:)

    不過說句比較直的觀察,也請您不要見怪。我看得出來您也希望進行理性開放的討論。不過如果您能稍微避免一下有時候會出現的「一砲橫掃全部人」的「無差別殺傷」發言方式,也許與不同領域間的溝通會有效與順利得多。

    我從頭到尾並沒有質疑您所說的CGM研究成果;不過就我的觀察,版上幾位經濟學家其實也已經提出了他們的專業見解。這些討論,我相信對於許多館友是相當有價值的。至於各個館友所產生的心得為何,那當然在於各個館友的自由心證。

    無論如何,謝謝您的參與討論。也希望您繼續光臨意識型態(呃,是的,我們的咖啡就是有意識型態)咖啡。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9,2008 23:25

    出於好奇,我去看了一下政大的「教師評審委員會作業要點」:

    http://p00.nccu.edu.tw/po05_rules/01/0103.htm

    與「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

    http://p00.nccu.edu.tw/po05_rules/01/0102.doc

    相關條文如下:

    第三條 系(所)教評會掌理全系(所)教師有關聘任、聘期、升等、停聘、解聘、不續聘、延長服務、資遣原因認定及其他依法令應予審議之事項。    
    系(所)教評會通過前項之初審後,應送院教評會複審。

    第四條 院教評會掌理全學院教師有關聘任、聘期、升等、停聘、解聘、不續聘、延長服務、資遣原因認定及其他依法令應予審議之事項。
    院教評會通過前項之複審後,應送校教評會審議。

    第五條 校教評會掌理全校教師、研究人員有關聘任、聘期、升等、停聘、解聘、不續聘、延長服務、資遣原因認定及其他依法令應予審議之事項。

    關鍵在第十四條:

    第十四條 有關教師解聘、停聘及不續聘案如事證明確,而系(所)教評會所作之決議與法律規定顯然不合時,院教評會得逕依規定審議變更之。校教評會對院教評會有類此情形者,亦同。

    ---------------------------------------

    這個,嗯,「與法律規定顯然不合」??????

    這整個條文看下來,真的是,嗯,有「很大的」解釋空間...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19,2008 23:44

    Manfred,

    這麼說吧,地球暖化癥結有三, 1.什麼原因造成暖化 2.暖化有什麼好或不好 3.如果暖化不好,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處理問題的機會成本是什麼?

    關於1.,你提出了GCM模擬結果作為證據,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這都OK,社會科學的模型也經常戰來戰去,不戰非學人。

    關於2.,有什麼好處壞處。我想這才是暖化論者希望說服大家,由其以經濟學人為主組成的社群,最需要說明白之處。

    關於這點,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說暖化有害者,可靠的直接證據太少,多仰賴間接證據堆砌,推論大都還停留在猜估階段,說氣候變化可能會圈圈叉叉,然後中間省略,直接跳到復活島或大崩潰等等恐怖宣傳。

    很抱歉,那這就是信仰,說因為我們無法判斷不可知的氣候變遷,所以感到害怕,所以覺得暖化是個問題……

    FINE,這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因信得救這件事說不定是真的。只不過有人信、有人不信,沒有更多活見證,傳播新宗教要大家接受,得靠發放奶粉、大米、正妹(給好處)。沒有好處,一味要大家無端接受變得更差的生活,恐怕有點不厚道。

    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混的人,都沒有「自命清高病」(一種左笨疾病),不會因為自己做了某些某些行為,然後催眠自己認為自己比別人高尚。所以「抗暖化,愛地球」之類的思考主軸(為什麼要愛地球?通常是因為這樣做好像顯得比較「高級」),在右派經濟學人間永遠得不到共鳴。

    話再說到3. ,假設以上1. 2. 都為真,你想問解決之道。我會問,為什麼減碳一定要搭配節能?我喜歡在台灣蓋滿核電廠讓大家吹便宜的冷氣、用便宜的電發展工業,這樣可不可以呢?而且減碳這件事,如果鑑於現在國際談判機制不明,導致我們預期維持相同(或增加)碳排放量,在未來反而可以換到更多談判籌碼;衡量環保與國際政治利益(ex.北韓發展核武換經援糖果),豈又有非得偏向一邊的道理。
    | 檢舉 | Posted by 年輕的會長 at June 19,2008 23:58

    Manfred:
    欸都.....容我插個嘴,我想您可能有點誤會眾館友的意思,您說您發文的目的是想要知道大家對節能減碳政策的看法,卻看到大家對暖化的質疑。我想這本來就是問題根源啊,如果全球暖化的原因來自於人類對能源的運用,那麼節能減碳政策才有意義,如果全球暖化和人類行為無關,那.......節能減碳不就只是圖個自我感覺良好?所以館友才會這麼著重在全球暖化上面啊。

    如果您今天想要討論節能減碳政策,那您應該先說明全球暖化的確是由人類引起的證據,這樣才有後續政策討論的空間呀。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0,2008 00:06

    是說,為什麼每次我發文後都會發現前面已經有人用更有趣精簡的雯張把我要講的話講完了Orz

    會長我可以推你嗎?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0,2008 00:10

    說一句(我自己覺得還算)客觀的話,我一路看下來,Manfred的主張應當是「我們要減碳」,不過似乎並沒有「我們要節能」。(這是我個人看過的理解,也很可能我又理解錯了。)

    我想有些爭議應當是事實與邏輯的,有些爭論可能是因為修辭與誤解。也許過一陣子再談,後者就可以沈澱得多一些。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20,2008 00:22

    對了,聽說外國人聽到台灣的固碳量(?我不確定這個名詞,總之是以森林整體容積來計算)時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們覺得這個島為什麼可以有2/3是山還養活2300萬人,實在太神奇了。(資料來源:愛打嘴砲的林務局員工)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0,2008 00:23

    馬先生滿意度變化

    速度不錯快。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0,2008 00:39
    感謝盤與劉館長關於北極熊的回應,台北市動物園有北極熊的期間,我沒去過動物園。這幾年因為多了個小孩,倒是跑過幾趟動物園。

    盤的照片更也讓我長了見識,北極熊待在亞熱帶夏天的戶外不會太熱嗎? 照片裡陽光看起來還不小。還有那隻熊是不是瘦了點?

    沒有想到北極熊被動物園豢養的數量如此之多,應該沒有絕種之虞吧!忘了是那位經濟學家的研究,他說野生動物之所以會有絕種危機,是因為缺乏明確的財產權,如果動物都可以合法的被飼養且獲取商業利益,應該不用擔心絕種問題。

    不知歐美日動物園中北極熊成為明星級動物是否與近年來地球暖化北極熊可能絕種的宣傳有關? 畢竟物以稀為貴。

    不過我倒是看好北極熊的未來,在無尾熊、企鵝之後,貓熊應該會是北市動物園下一個動物明星,等貓熊熱過後,北極熊說不定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新寵,屆時應該可以獲得明星級的待遇。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June 20,2008 00:41

    迪,

    (1)馬爾薩斯再世,下巴應該會掉下來。

    (2)BTW,給一個比較用的歷史數據。在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盛世,人口大概都是5000萬人。

    三國打得熱鬧無比,有人估計,三國合起來的人口數在800-1000萬左右。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20,2008 00:42

    遠,

    不見得只要有北極熊,動物園的收入就會高。柏林、旭山、聖地牙哥的白熊大紅大紫,周邊商品賣到國外去,是市場行銷的成績。德國這麼多動物園有白熊,為什麼只有柏林賺到翻?因為人家有厲害的執行長。

    此外,北極熊並非由於可能遭到「暖化」而致瀕絕的威脅,才讓它們走紅;反而是因為它們很紅,所以一些鼓吹者大肆利用它們聚斂──不想讓可愛的白熊絕種,就捐錢支持我們!

    很常見的,資本主義是左派的提款機,他們也很聰明,知道市場很好用。至於嘴巴上天天督責我們「減碳」的聖賢,搞出來的碳通常一點都不會比你我少。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20,2008 01:12

    劉老師:
    說到熊熊,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逛過壽山動物園,我覺得那裡真是動物間的煉獄,裡面的阿拉斯加棕熊毛都掉了T__T(是哪個天才把北美洲動物放到熱帶水泥籠裡的?!)。偏偏最近教育所的一個營隊有意要讓小朋友在那邊做生態導覽教學,我心裡一直不斷OS:是要讓他們看負面教材嗎?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0,2008 01:24

    Manfred,

    眼看著除了玩GCM或做暖化研究的行家之外的所有人,都要被歸入(C),(D),(E)類,你卻跑去寫論文了!

    在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裡,到處都是專家跌破的眼鏡碎片。百年來大家深信不疑的結論(有的還有嚴格的數學證明支持咧),一個實驗出來應聲倒地的例子,所在多有。回頭檢查才發現,有些是最基本假設太強了,有些是「意識型態」(不喜歡這個說法,用「先入為主的觀念」也可)作祟…合乎你說的「推論有據」,還有充分的實驗證據支持,卻過不了「同儕把關的學術期刊」的審查的,也是所在多有。最後總算找到地方發表,然後得諾貝爾獎的,我隨手一撈,就有三個。

    碎片這麼多,大家就學乖了,盡量不把話講得那麼滿。沒上「頂尖的學術期刊」的諾貝爾級研究一大堆,也多少會讓人們意識到同儕審查的侷限,也不會把登上頂尖期刊的東西當成神在拜(要騙錢或打廣告的時候除外)。

    我猜海洋科學不會比物理、化學、生物更嚴謹,那有什麼理由海洋科學就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如果不出來「宣揚暖化議題」,那海洋科學家們關起門來,愛講多滿就講多滿。既然跑出來宣揚,就要有本事告訴其他領域的科學家,海洋科學就是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就是可以講得那麼滿。

    這是從海洋科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的。再看仔細一點,GCM真的沒有問題嗎?除了wiki裏面列出來的那些問題(很抱歉,沒有時間去看你一再強調的很無趣的Real Climate的網站,所以只提wiki的),我要提出一個技術問題:用來做GCM模擬的code你親自檢查過了嗎?沒有的話,你怎麼知道那是對的?就算你親自檢查過了,你怎麼知道你的檢查沒有漏洞?很多人都在用,不保證沒有問題哦!

    這不是在抬槓或找碴。我曾經因為相信全世界許多人都在用的code,應該沒問題,因而跌得鼻青臉腫;也曾經在另一個風行全球的code中抓出bug(在慶幸我做了檢查之餘,趕快通知作者更正)。提供給你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20,2008 03:33

    盤:
    聽起來跟這個蠻像的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18/2/11hdw.html

    ....高爾鼓吹抗暖化以來,入袋的演講費和抗暖化投資收益估計已有一億美元(約台幣30億元)。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June 20,2008 06:50

    To 阮

    "沒上「頂尖的學術期刊」的諾貝爾級研究一大堆,也多少會讓人們意識到同儕審查的侷限,也不會把登上頂尖期刊的東西當成神在拜"

    您說的很對
    弟從來沒有什麼文章能登上頂尖期刊
    我還真的是拿頂尖期刊的作者當神在拜哩 科科
    如果您有大作刊登在頂尖期刊上 請接受我一拜

    To 館長
    "說一句(我自己覺得還算)客觀的話,我一路看下來,Manfred的主張應當是「我們要減碳」,不過似乎並沒有「我們要節能」。(這是我個人看過的理解,也很可能我又理解錯了。)"

    是的 您真是明察秋毫 我沒有主張要節能 說對了

    To All,
    感謝大家海涵 我暫且去忙去了 有空下回再繼續
    | 檢舉 | Posted by Manfred at June 20,2008 09:37

    駱神,請受小的一拜。
    | 檢舉 | Posted by 永遠的駱神追隨者---少 at June 20,2008 10:06

    to 阮,

    小弟猜想,GCM這個模擬軟體本身是沒什麼問題,
    我也相信。
    但問題是出在,
    全球氣候的變因太多,多到不是人類智力範圍能夠全部考慮,
    而且變因之間互相可能又有影響,
    那這些變數已經可以複雜到人類考慮不完了。

    程式寫出這模擬不難,跑什麼樣的model也都做的到,需要的只是時間和錢;
    但問題是出在「人」自己啊!!

    就像沒有人可以提供一套「股市預測」的模型軟體,的理由類似…
    呃…但好像也是不太一樣,
    恕小弟妄言,經濟行為牽涉到人,
    人的行為常常不理性,
    所以又更難預測…
    嗯…意思到了就好啦…

    長期以來閱讀貴版,經濟學上的知識獲益良多,
    而我沒有經濟學的專長,
    也不懂海洋大氣科學,
    所以就直接把我歸進嘴炮組吧…哈!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20,2008 10:32

    說到這減碳啊…
    先前馬團隊在大車換小車,
    把大車晾在車庫不開,
    多弄台小車來開,
    省的是4600cc變成2400cc中間少排放的碳,
    但好像沒什麼人提到,
    製造一台2400cc的車留下的碳足跡有多少?
    呵…不知道這2300cc的差額夠不夠補啊?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20,2008 10:40

    樓上的,你有的講對了。經濟行為牽涉到人,所以也很難預測。
    但是經濟學又不只這樣;
    借用某教授網站的一段話;

    舉例來說, 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 形形色色的經濟理論就被應用在解釋金融危機. 有人認為是因為固定匯率制度與經濟基本面不一致導致投機客的攻擊; 有人強調是由於國與國之間相互傳染所造成.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歸咎於東亞各國不健全的金融體系. 哪一個理論正確, 目前雖然尚無定論, 但是隨著研究工具與方法的不斷精進, 某些理論終將被淘汰, 某些理論或許會勝出.

    也就是,在經濟學中,你可以大膽假設自己的模型,但是你也要負責回答別人對你模型假設的質疑,【針對別人的問題】,提出證據反駁。而不光是忿忿不平的傳教而已。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0,2008 10:41

    常常聽到一個說法:臺灣職棒票房冷清,是因為政府不重視棒球。

    真是恐怖啊,最好我家巷口那家麵攤倒店,也是因為政府不重視麵啦。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0,2008 11:01

    整理一下大家意見與說說自己看法(畢竟永續發展是個人學門的顯學)

    溫室效應是well understood 的現象, 來自化石燃料多出的CO2, 造成明顯溫室效應的增加也已獲得證實.
    至於溫室效應的增加會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 造成全球暖化, 導致環境與生態的災難, 則有較分歧的看法.

    但是, 分歧中的共同結論是, 若這些災難的一但發生, 所造成的影響很難在短期內藉由corrective actions挽回. 換句話說, 一但溫室效應增劇到造成暖化, 這個趨勢將是 irreversal.

    針對這個irreversal後果的結論, 想就教駱, 劉, 少等經濟學家, 如何用經濟學的術語描述.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20,2008 16:31
    目前若干科學家給大眾的建議是減少與限制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此外, 科學家也指出, individual or regional actions 幫助不大(所以吃素或換小車就免了), 因此需要國際公約來依同執行(京都議定書的由來).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20,2008 16:35

    少,

    你對駱館長的稱呼,會讓我忍不住要在咖啡館推出以此為名的花茶XD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20,2008 16:42

    所以現在有咖啡有花茶,只欠思空小圓餅了是嗎XDDD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0,2008 16:49

    有茶就要有酒, 先喝花茶, 在一起去喝....
    (好冷!)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ne 20,2008 16:55

    Menu:
    劉氏超邊際經濟咖啡
    駱氏計量經濟玫瑰茶
    少氏三色小圓餅

    附註:本咖啡館採用英國進口骨瓷午茶盤

    .......我太無聊了XD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0,2008 17:09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0,2008 17:09

    說實話,一路看下來,沒經濟學背景也沒自然科學背景的嘴泡族我,並不覺得Manfred是在傳教或是忿忿不平ㄟ,他很認真平靜地在解釋他認為(比較)可以相信的研究結果啊~~只是沒辦法說服這邊質疑的人罷了...



    難道我應該去進修中文語意學嗎?!...XD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June 20,2008 21:25

    這就看你對傳教怎麼定義了?
    以我個人的解釋,當談論一個政策時,辯護方不斷的訴說他的政策執行面的利益,或傳播該政策不被執行後的可怕後果,卻忽略(不論是有心或無意)該政策執行的成本面分析,以我看來就像是在傳教。

    當然,你可以用比較優雅的形容詞,例如:教化,諄諄教誨等等。只是這邊的頑民太多,通常對於偉大長者的諄諄教化,常常都置若罔聞。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1,2008 00:42

    我還以為成本分析是經濟學家或是政策決策者的工作...XD

    照他的說法來看,他是丟出一個減碳節能的政策話題,想要問經濟學家的看法;不過被質疑到根本的暖化問題時,他提出他認為(較)可信的科學見解(包括暖化成因與後果),不過沒辦法說服這裡的人(我目前是懷疑聽聽論中)。

    結果我好像沒看到他敵到什麼確實政策執行的東西啊...


    雖然我不認識Manfred,不過他對於被冠上教化或偉大長者這些詞,應該會很Orz吧~~(對吧對吧?)
    | 檢舉 | Posted by 捲 at June 21,2008 01:57

    假如問題本身無法被否定為假命題,有什麼好做成本效益分析的?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1,2008 02:42

    直航、轉機票價差幾百 消費者大罵

    先不考慮香港線有較高比例的「非轉機前往大陸地區」旅客,澳門航線應該有8成以上的乘客是要轉往大陸的吧,且個人覺得拿自強號跟普快來比照飛機的case有點爛,普快車停站不需另繳費用,但飛機一但增加一次起降,就需增加成本。(Crew的成本還沒算進去喔)

    成本下降、票價也應下降,但航空公司以「目前票價是考量市場上轉機的價格訂定出來的」為由,身為消費者,總覺得這理由有點難接受。

    總覺得兩岸說是要直航了,但除了大老闆們省了一點飛行時間外,小老百姓似乎沒啥受惠。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June 21,2008 11:07

    票價為什麼要由成本決定?

    不是應該由供給和需求決定嗎?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June 21,2008 11:40

    價格由成本決定,是消費者樂意被欺騙而相信的說法。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1,2008 12:26

    To捲,

    對我來說,Manfred的問題在於把科學知識產生的過程想得太簡單了。

    以GCM為例,上面有人說「GCM這個模擬軟體本身是沒什麼問題,我也相信」。雖然我提出質疑,也提供個人經驗給Manfred參考,但如果我要研究全球氣候變遷,我也會從大家都在用的GCM軟體著手。既節省時間,也方便和研究社群溝通。

    只是我必須記得,很多人在用,很多人檢查過,不代表它必然是對的。更不用說,也不見得真的「很多人檢查過」。費曼就曾經說過一個例子,一群頂尖科學家打了半天迷糊仗,最後費曼受不了了,回頭去看原始的論文,才發現大家一開始就弄錯了(抱歉,手邊沒有書。應該可以在《別鬧了,費曼先生》裡面找到)。如果每個人都覺得,那麼多人在用,所以一定有人實實在在地檢驗過,結果可能就是沒有人實實在在地檢驗過。當然,這邊就有個問題:要不要跳下去當那個實實在在做檢驗的人?

    此外,我也必須記得,理論模擬出來的結果與實驗觀測很接近,不代表這個理論必然是對的。科學史上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即使看起來非常確立的東西,有可能還是錯的。

    其實,以上這些科學家以及研究科學哲學的人都討論過。而我的偏見是,做科學研究的人多少要對這些議題有點認識才行。

    至於質疑是不是一定要寫成論文,通過同儕審查呢?理想上當然這麼做最好,不過還是得看質疑的內容是什麼。這個討論起來也是一大串。總之,不像Manfred想的那麼簡單,所以就不能簡簡單單地把提出質疑的人分成那幾類(更別提他的分法光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就大有問題,可能要多個(G)以上皆非,才能把板上的各路人馬都分進去吧?)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21,2008 12:41

    這一期(June 21st-27th 2008)經濟學人的封面專題就是這一陣子在咖啡館頗為熱門的話題:The future of energy。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一看。

    簡單的說,經濟學人對於替代能源的未來是相當樂觀的(當然,他們並不認為鼓吹節能會有多大用途--除非你要求所有國家停止經濟成長),這從他們封面下的小標--It's closer than you think--就看得出來。

    至於樂觀的理由,這總結在這一期經濟學人Leaders(p. 13)的另一個小標中:The price is right!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21,2008 12:45

    什麼是校譽?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1,2008 17:01

    Dear 阮sir,

    嗯,我被阮sir點名了…
    好吧,我承認我對GCM不了解,
    不該妄言。

    不過啊,
    我倒是想到的別的東西,
    小弟是學資訊的,
    也就是坐冷氣房的工人…哈哈哈。

    Data Mining裡面有項工具叫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我想…如果用在氣候型上說不定很有意思?
    簡單的來說,它是一個模型(Model),
    但是你要拿data去餵它,
    這個動作我們叫train。
    你給的train data愈多、
    神經結點愈多,
    它的結果就愈準確。

    而類神經網路神祕的地方就是,
    我們定義好了神經結點的含數型狀、個數及結點之間的連結,
    當你用train data餵它時,
    它就會一點一點的去調整它的參數。

    有趣的,它出來的結果出奇的好。
    我一直覺得這是玄學…
    哈哈哈,怎麼可能這樣出來的東西會是好的?
    但它就是這樣。

    資訊科系的人啊,也可以說是最沒用的人,
    像這種東西自high也是沒用,
    但如果可以和別的domain的人結合,
    確很可能擦出火花;
    因為我們不懂怎麼定出這些變數,
    就暖化的例子來看,
    就需要海洋大氣學家定義出這些變數,
    提供train的data,
    再用已知的例子來看結果滿不滿意。

    呵…說不定經濟學也可以用的上?
    至於股票預測…哈哈哈,
    很久以前的學長就做過了,
    發財夢大家都很會想,
    結果是:做不出來,
    猜測是和人類行為的不可預期,
    及不可知的新的因素太多(像疫情之類的)。

    你從來不知道你的神經突做了什麼樣的事吧?
    你也從來不知道你的大腦為什麼做出這些判斷吧?
    但它卻好像一直以來都做的不錯吧?
    呵…玄學!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21,2008 17:12
    馬總統說他要嚴守憲政份際,退到第二線,這應該是一個聰明的逃避責任的作法,但卻也是這個有缺陷的憲法賦予總統的特權。

    馬的確該被責備,但不是因為他享受了總統的特權,而是因為他有機會利用國會3/4的多數去修正這個憲法的缺陷,但是他卻不願意做。這實在很有趣,因為馬似乎拿到了多於他想要的政治權力。

    馬真正該做的,是運用修憲來確立總統制,用公民投票複決修憲案來鞏固民主,這才是善用他手中權力的作法。馬如果只是在物價民生所得等議題上打轉,不管第一線第二線,在台灣這種政府必須對任何不幸的國民負責的國度,還有憑他那個除了經濟什麼都懂的財經團隊,都只能以慘劇收場。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21,2008 17:36

    歷史上是否曾經出現關於五十年後的災難預言,後來真的成真的?

    或者換個問法, 歷史上曾經出現哪些類似人口爆炸,世界末日的災難預言。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1,2008 18:01
    過去台大大陸社的學長分為兩種,一種是好學長,另一種是壞學長。一個令人懷念的好學長的文章,很扼要地評論了台灣憲政的可能修改方向。

    學姊? 噢,學姐都是好的,都令人懷念。不信的話,這是一個例子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21,2008 18:14

    To駱,

    如果世界末日的災難預言,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肯定的沒有。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21,2008 18:18

    To駱,

    抱歉,漏了兩個字。我要說的是:

    如果世界末日的災難預言成真,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很肯定的「沒有」。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21,2008 18:20

    阮:

    如果沒有,我們似乎不需要花精神去理解這些新的災難預言。

    JZFan:

    澳洲的生活似乎還讓你有許多時間去找到這些奇奇怪怪的資訊。 :-)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1,2008 18:24

    政大校教評會本來就是這時候開,倒也不是特別挑學期結束的時候整莊國榮。不過在這個時間點上學校裏面人仰馬翻,大家都在準備期末考,這幾天校內根本沒有人在討論莊的事情。

    不過這個事件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莊國榮 恐終生不得任教

    如果先前對於政大是否處分過度有懷疑,在看到這份報導之後大概沒有疑問了。老師於公開場合說粗口固然不當,但是那是損毀他的個人名譽,與學校何干?我還是少說話好了,搞不好下次闖個紅燈就被開除了。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June 21,2008 18:29

    To粽子,

    我也不懂GCM,只是有些數值模擬的經驗,沒事上來打打嘴砲而已。

    這個咖啡館的主人與客人有理工背景的不少,所以我在這裡大談科學、科學精神、科學哲學,不曉得什麼時候會被修理…(挫咧等發抖中)。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21,2008 18:32

    To CCLu,

    不只闖紅燈哦!開部落格就有很多材料可以被拿去用「言行不檢」來處理了。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June 21,2008 18:38

    講到model,我覺得另一個玄學是Genetic algorithm(基因遺傳演算法),到底是什麼腦袋可以想出把資料當成DNA來做交換跟模擬啊?這真是太神奇了。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June 21,2008 20:10

    粽子,

    Data mining 的特色,就是餵進垃圾,也會吐出垃圾。所以餵什麼東西進去,還是很有操作空間的。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1,2008 20:42

    to 駱館長:
    那些歷來的災難製造者或者災難製造的受益者
    會告訴你因為他們的真知灼見讓大家避過了那場災難
    所以還是得聽他們的
    千百年來占卜師都是這樣過活的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June 21,2008 21:24

    阮sir,
    您客氣了。

    Dear Richter,
    哈哈哈…是啊,沒錯沒錯,
    所以學長做出來的東西,
    實驗後的結果是…
    51%的準確度,而1%可以當作誤差,
    也就是說…
    哈哈哈,丟銅板的準度也是50%,
    割雞焉用牛刀?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21,2008 21:49
    為什麼台灣在討論如何處理物價的過程中沒有人提到貨幣政策?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21,2008 22:28

    JZFan:
    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呢
    會相信"擴大內需"可以解決"通貨膨脹"的台灣民眾
    大概也分不清楚名目跟實質的差別
    聽起來凱因斯的追隨者們可以在台灣找到貨幣幻覺強烈的天堂
    | 檢舉 | Posted by 8 at June 21,2008 23:11

    聯合報的報導

    "阿湯哥購置防彈車的新聞,周二本報就已率先披露,感謝水果報昨天跟進,今天這則也歡迎共襄盛舉。"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2,2008 13:28
    Richter

    嚴格地說,那個報導是U報(在台北捷運車站裡面給人免費拿的報紙)發的。
    跟聯合報同宗不同號子,請 鑒察。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22,2008 13:53

    台灣應該調升利率這樣的想法其實很多人早就有了,只是沒有形成論述而已。

    問題在於:1.調升利率會打擊股市,2.利率升高後對房市也有打壓的作用。當然,更不用提對於景氣的影響。過去幾年台灣政府唯恐股市不夠熱、經濟成長率不夠高,對於會造成相反效果的政策自然不會考慮。

    現在的政府批評前任政府在經濟面向做的不夠好,當然更不會走升息這條路。從馬總統就任到現在,台灣股市從5/19收盤的9295.20掉到7902.44,現在除權息才正開始,如果投資人沒有動機買進的話,光是靠除息後不填息都還可以再跌個三、四百點(各國股市指數的計算都把發放現金股利視為股價下跌,台灣最近幾年平均 dividend yield 大約是 4%上下,以8000點粗略計算很容易就可以掉下去320點)。不到通貨膨脹如脫韁之馬時,現在的政府恐怕仍然不會採取升息的做法。執政黨不作為,在野黨這時候也不適合出聲。現在出頭說要升息,沒事背個打壓股市、跟建商作對的名聲,到時候通膨壓制下來誰會說這是在野黨的功勞?

    這一波的通貨膨脹是否應該採取升息的做法在學界也有爭議。Joe Stiglitz 最近就為文認為不該採取這種做法,他認為這種輸入型的通貨膨脹靠升息是無法壓制的,這樣做反而只會使經濟體陷入衰退。當然我這裡只是簡單的敘述他的談法,並不是他的全部見解。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下面這篇文章:

    The failure of inflation targeting

    前幾個星期我在上課的時候跟學生談到越南的情況,我問他們如果你負責越南的貨幣政策,你可以怎麼辦?我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提示了 Stiglitz 的這篇文章的說法,然後別說他們想不出什麼主意,我也想不出來。我最後給他們的建議是還是升息吧,事後越南政府他們採取的做法也是如此。幾家美國投資銀行的建議也是這樣。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June 22,2008 15:07

    小的學的是紊流,主要作實驗,最近也搞模擬。在這裡應該是最接近Manfeld學的吧。或許出於實驗科學家對模型的偏見,我總覺得非線性系統裡除非我們先量化地證明那些省掉的非線性高次項真的不會對結果有影響(通常是數學家或理論家作的事),不然看到一個模擬是用省略許多非線性項的模型,不免永保懷疑。因為自己做過非線性系統的模擬(簡單的即可)後,就會開始對於自己餵進去的數字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充滿驚奇與懷疑。
    而且模型也是可以改的,一點小手腳就可以改變很多結果。我接受平均值或趨勢的預測可能誤差比較小的說法,也不會強求細節也要能預測得準,但是太多例子說明簡化模型的模擬,長期的預測都遲早會不準的。GCM會例外嗎?我不知道,但是存疑。

    謝謝Manfeld的說明,若能把這些說明整理一下,變成一篇科普文說明氣候模擬不是很好?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ne 22,2008 19:14

    版上諸位老師,想請教一個問題;目前全世界包刮台灣面對因為油價上漲而造成的通膨問題,如果持續採用油價凍漲的政策,會不會反而比較好呢?考慮政府的無效率,對照台灣目前的情況,我認為漲油價又同時搞擴大內需是個極蠢無比的方法;如果只考慮凍漲和回歸市場價格兩種政策(不清楚目前台灣的浮動油價公式是不是真的能算反應市場,姑且假設為真好了),在不考慮凍漲可能造成的對富人補貼等不公平現象下,會不會凍漲所花費的資源反而相較油價回歸市場機制後,整體社會所付出的資源還少?因為油價上漲很顯然有乘數效果,會帶動所有物價一起上漲,動漲付出的成本可能還較小。有沒有類似的實證研究去估計兩個不同政策的總體社會成本?會不會凍漲反而是個較佳的選擇呢?
    | 檢舉 | Posted by 路人學生 at June 23,2008 02:02

    有沒有人有興趣評論一下這篇文章。小的總體很爛,不好意思獻醜。
     没有美国人,中国人会更富裕
    | 檢舉 | Posted by 總爺 at June 23,2008 13:21

    To 總爺

    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中國閉關自守,不跟各國貿易往來,他們的福利會不會增加?

    如果他們的日子可以因為這樣過的更好,那麼從 GATT 到 WTO 中國人都是談心酸的。或者說他們這麼多年都是佛心來著,要犧牲自己增進世界其他國家的福祉。

    模型是具體世界的簡化,但是如果簡化到有明顯漏洞,無法解釋某些重要的問題,這個模型就不合格了。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June 23,2008 15:23
    總爺,

    比較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中共,中國人會過的更好。

    中國人的問題從來都不再國外,而在國內,例如這篇文章。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23,2008 16:02
    才在討論升息問題,說巧不巧本所長今天從 "錫口" 坐火車到 "枋橋" ;車上前人留下來的質報有提到央行準備升息0.125%。
    但是說也奇怪,質報的電子報今天沒上這條,而是在6/18 B2版
    央行:國內資金無太寬鬆問題
    (記者黃琮淵台北報導)
    裡面提到央行打算升息半碼。

    報告完畢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23,2008 22:24

    莊國榮與政大

    如果莊國榮論文點數一大堆,或許政大也不敢對他開刀吧?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4,2008 09:24

    如果論文點數不夠,為什麼要用這種道德理由不續聘?直接講研究能力不足,把他趕走,好像不會搞得那麼難看吧?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4,2008 10:34

    油價凍漲的政策,對政府而言,支出(購油)一直增加,收入(稅收)未有同比例的成長。

    油價一直凍漲的最終結果,政府就只能加稅才可以平衡財政問題,不是嗎?

    這不是經濟學分析,只是參照google新聞,各國的作法想出來的。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June 24,2008 12:09

    Len,

    你的邏輯相當正確。你做的就是經濟學分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如果能夠有不需要財政成本就可以凍漲的方法,沒有那個執政者會不樂意採用的。不過很可惜,現實世界沒有這種童話情節。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24,2008 12:16

    攻擊莊研究能力不足有兩個缺點:

    1. 在新主子面前邀功時, 無法突顯與他人不同之處
    2. 研究能力跟莊相距不遠的, 可能人數太多了, 尤其是可以在教評會上發言的人, 想必比例更高, 砲打別人反打自己這種事, 一般是不希望發生的

    話說回來, 一定要任教職嗎? 尤其是一定要在政大教書嗎? 或者說現在只是在爭取保留在其他學校任教的權利? 這方面的規定一直不太了解.
    | 檢舉 | Posted by jimhuang at June 24,2008 12:20

    東方大港

    不管多愚昧空包彈的計畫,還是會有人相信的.....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4,2008 22:05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une 25,2008 06:25

    暑假開始了,各位老朋友如果經過徐州路,歡迎來喝個實體咖啡。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5,2008 07:58

    2008-06-25 中國時報 【蕭旭岑、陳洛薇/台北報導】
    台股昨日跌破七千八百點,據了解,針對股市「跌跌不休」,已經引發馬英九總統的高度重視。從前天起,馬英九便開始找相關首長入府開會,了解股市情況;據悉,馬在會中非常嚴肅地問財經首長:「股市為何會一直跌?」

    =>然後今天政府就砸了幾百億護盤,我的營養午餐呀。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5,2008 13:48

    (模擬對白)
    馬先生:「股市為何會一直跌?」
    材長;「.......」(心中的OS:要是知道,我早就發了,還來這邊受氣幹嘛??)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5,2008 14:43

    少,

    你布落格裡寫的好笑太多了…哈哈哈…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ne 25,2008 15:46

    護盤,又要陷入投資績效與政治績效的父子騎驢困境了。
    | 檢舉 | Posted by 海風 at June 26,2008 10:32

    質報昨天的社論,相當有趣。

    務必積極廣邀一軍學者參與賦改會

    這篇社論勇敢地定義了一軍學者和二軍的白皮書撰稿者,認為白皮書撰稿者無法擔當賦改的重任。

    作為一個讀者,其實很好奇,所謂的一軍學者是誰?又或者社論的執筆者本身就是一軍學者?

    不過,質報怎麼可以說白皮書的撰稿者是二流,畢竟這些馬蕭政策已經獲得經濟學院士朱敬一在問世間,「政見」是何物?一文的稱許,朱院士寫到:

    "筆者不是馬蕭政見的研擬者,但因為種種機緣,確曾仔細研讀過他們所有的政見,敢稱了解深入。我讀後的感想是:政見中大約九○%我都贊成,六%的內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四%的內容則持反對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une 26,2008 15:58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6,2008 16:37

    Richter,

    這真是經典。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6,2008 17:21

    馬:廢校省的錢 不夠蓋監獄
    馬英九指出,各縣市政府對廢校應慎重考慮及評估,甚至可有特殊資源挹注,維持偏遠學校運作;我們不是念舊,而是關閉一所學校省下了錢,這些學生卻變成中輟生,將來省下的錢還不夠蓋監獄。

    所有縣政府的縣長們都應該根據這條新聞報導,向馬政府要求補助地方廣設學校,以完成"村村有學校"的目標。
    同時又可以減少流浪教師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
    http://www.edu.tw/files/list/B0046/leefeng10221.doc
    95學年度中輟生中,國小生佔1132人(18.28%),國中生佔5062人(81.72%)。

    照馬英九邏輯「將來蓋監獄要花更多錢」,不只要村村有小學,更應該「村村有中學」才對。

    裁併一校 縣府可省三百至九百萬

    裁併一所學校,光是省下來的教師人事費用、學校運作費用等,就是一筆龐大金額,反觀併入本校後,縣府所須負擔交通、教科書、營養午餐等費用,相形之下,少了許多。

    如果縣政府真的有用心與被廢校的家長們溝通好交通等議題和說明清楚的話,我想廢校爭議應該就不會上新聞了。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June 27,2008 11:02

    Len:

    如果能夠賦允縣政府運用併校節省經費的權力,並且解決裁併教師的問題,併校應該是個多贏的政策。

    不面對問題,只說些不著邊際的好聽話,這是政治人物的最佳選擇。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7,2008 11:26

    有沒有專家能夠評論一下【擴大內需】vs【退稅】兩個政策?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ne 27,2008 13:12

    阿標ㄟ真心話

    標哥,我們支持你喔.....
    | 檢舉 | Posted by 標哥後援會會長 at June 27,2008 13:21

    有沒有人知道羅傑斯是哪裡來的神棍?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27,2008 14:04

    有誰可說明一下當中央銀行同時遇到通貨膨脹升高與流動性陷阱時,他們會先處理那一項?
    | 檢舉 | Posted by 康康 at June 27,2008 19:24

    Richter,

    一個多月前我最後一個老闆,也是要求我們呈閱的資料必須是「回收紙」。我的同事感到不勝其擾,也曾經把白紙先亂印一堆,然後畫線,然後印出主官要的資料上呈。

    這個老闆每天最關心的就是「環保」:辦公室乾不乾淨,有沒有節能減碳,甚至對同仁的頭髮長度、桌面整潔有所期待指示。這位老闆幾乎從來不談的就是本機關的法定職責。

    比較不幸的是,她沒有什麼憲法體制的藉口可以容許自己「退居第二線」。不過最近以來我的感覺是,有沒有憲政體制的藉口不重要,主政人員的無能表現出來的現象通常也彼此類似。那類人物的頭腦竟然肯定人民會相信政務可以簡化到小學和監獄的廢設邏輯。看來,這種材料還是繼續退居第二線比較正確。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27,2008 21:59
    星島日報採訪主任的水準。不知道有沒有讓紐約市議員從講台上摔下來。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28,2008 14:45

    好義正辭嚴的前教育部長

    曾志朗說,那受到莊國榮言論傷害的人,比例又該怎麼算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8,2008 19:07

    駱,

    我常講,做人第一工夫就是藏拙,最差勁則是暴短。曾志朗的蠢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示範。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ne 28,2008 21:01

    盤:

    所言甚是。如果不多說話,我們怎能發現平時包裝的形象和實際有什麼樣的差別。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8,2008 23:44

    想請問一下駱館長,
    我從網路上得知您有開一門家庭經濟學的課,
    由於最近必須要讀這方面的書,
    所以是否可以推薦有關這方面的書籍?麻煩您了,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N at June 29,2008 15:02

    N:

    課程網頁有這門課的資訊,請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9,2008 16:05
    要在股市賺錢,需要的應該是獨有的資訊,而不是公開共享的資訊。所以政府不論作多或作空,只要是公開告訴大家,應該沒有提供任何賺錢的資訊,不是嗎? 如果這是對的,那馬政府現在所謂的救市是什麼意思?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30,2008 06:54

    >>要在股市賺錢,需要的應該是獨有的資訊,而不是公開共享的資訊

    這是所謂半強式效率市場的假說
    應該是說你要獲得高於市場平均的報酬率 就要有獨有的資訊
    馬政府的救市應該是想提高股市的平均報酬率
    | 檢舉 | Posted by 無心 at June 30,2008 07:36
    無心,

    股市不是也可以做空嗎? 某種程度來講,股市上漲與下跌所帶來的賺錢機會是一樣的。

    另外,股市投資不是沒有替代品的。當政府在救市的時候,不但是在打壓那些根據市場訊息做空的人,同時是在打壓其他的投資選擇。

    馬政府前幾天說政府沒有藥方是做對了,後來居於壓力開始救市則是做錯了。我想不出任何理由政府需要照顧一群貪心而又不想為自己的投資失敗負責的股民。這跟合理化搶劫無異。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ne 30,2008 08:48

    馬政府又被股民綁架了,重蹈覆轍,sigh~
    | 檢舉 | Posted by 海風 at June 30,2008 09:15

    拿四大基金去救股市,應該可以算是一種「退稅」吧!
    不過這筆退稅款只有那些相信"馬上好"的天真藍色選民才領得到就是。XD!
    | 檢舉 | Posted by 九紀山人 at June 30,2008 09:56
    "馬政府又被股民綁架了,重蹈覆轍"

    馬先生只不過是做"政府"能做的事罷了(當時的阿扁也是)
    反正很多台灣人吃這套──總要做點什麼,總比啥都不做好

    不過,對於322之後很多股民完全不管世界局勢,對馬先生莫名奇妙的信心,而縱身股海,本人實在頗為佩服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June 30,2008 10:26

    JZFan

    做空也是有人賺有人賠(總是有人的預期和你不同 否則交易不會成立),這樣就會得到一個平均的報酬率

    在半強式效率市場下,要有獨到的資訊(例如內線消息)才有辦法賺超過市場平均報酬的錢(簡單的說就是報酬率可以打敗大盤)
    否則你只能擁有跟大盤一樣的報酬率
    | 檢舉 | Posted by 無心 at June 30,2008 13:52

    話說四大基金這次不知道會賠多少?
    | 檢舉 | Posted by 無心 at June 30,2008 13:57

    朱敬一:協助政府構思產業願景

    朱敬一 大俠學者 身懷功夫

    經濟學家在台灣是幸福的。可以在課堂上講市場經濟,進了政府說要「構思30年後台灣的產業發展願景」,「替台灣構思30年後的產業發展方向」。
    | 檢舉 | Posted by 願景 at June 30,2008 19:32

    今天是萬人要考大學的日子。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1,2008 07:40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July 2,2008 08:30

    >>> 不滿「黑心」大學系所只顧收高額學費、教學品質不佳,教育部又未建立完整大學退場機制,「萬人考大學」行動小組鎖定被教育部評鑑不合格的系所為主要攻擊目標,只要考上後集中選填數系所的志願,全都不去報到,就如同把系所名單寫進「死亡筆記本」。

    萬人考大學活動所依據的評鑑結果,是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做的,董事長是前中山大學校長 劉維琪,似乎也是這位 劉維琪董事長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uly 2,2008 11:25
    | 檢舉 | Posted by jimhuang at July 2,2008 14:01

    ====(上篇新聞摘錄,中廣新聞網,7/2)=================
    台北股市持續下跌,現在更有分析預測會下探六千點,不過金管會主委陳樹認為,任何針對股市的放話都要拿出根據,不然就會干擾市場...(後略)
    ===================================

    嗯…要不要先抓行政院長啊?
    他放話說有八兆保險基金要進場,
    結果「最多」只有2.8兆可進場(法規規定,35%為保險基金投資股市上限),
    何況保險公司都說,他們還在觀望中,應該不會進場。

    金管會,Show me your guts!
    | 檢舉 | Posted by 粽子 at July 2,2008 15:32

    軍人讀訓恢復

    扁政府時代廢止的「中華民國軍人讀訓」,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國防部長陳肇敏在六月十日下令恢復。

    國防部將領指出,中華民國軍人讀訓是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日蔣介石在南京的講話內容,對於「軍人武德」的深植有無形幫助。

    軍人讀訓原文提到,「我中華民族,雄踞東亞,建國迄今,已歷五千年。以四萬萬和平優秀之民族,聚居於一千一百餘萬平方公里之土地」。

    有阿兵哥抱怨,單位在六月舉行月會時,主席念的軍人讀訓,很少人能記熟,讓指揮官相當不滿,要求官兵休假前須背誦,讓阿兵哥很痛苦,「甚至有人為了背軍人讀訓條文而失眠。」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ly 2,2008 17:45

    當年在成功嶺也背過,一次一萬人要一起念出來也是要練很久的...

    空軍也有自己的讀訓,但服役期間完全不知道有這種東西.倒是敝單位人員曾經練唱另外一首歌以歡送當時的指揮部主官退休.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July 3,2008 00:25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3,2008 05:37
    駱,

    >>在美國、香港等地,十分少見,是台灣特有的現象。

    這未必是真的。內閣制的國家,像加拿大與澳洲,國會開會也是常常劍拔弩張的。那種語言也比民間用語粗魯很多。

    不過,議員發言與閣員回答都是透過議長來進行的,也就是說兩者不直接對話,而都是對著議長發言。這種設計大概能避免情緒升高的機會,因為想要罵人的時候很難對著一個無辜的議長罵。不知道台灣是否應該把設計改一改。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ly 3,2008 06:21

    JZFan:

    院士本是有趣的一種身份,院士的發言自然不全為真。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3,2008 06:38

    金耀基:我們希望台灣在民主進步的同時,也能夠成為富而好禮的社會。

    這群人,被國家供養,還希望國家可以給他們一個適合他們自已居住的社會環境。

    原來這就叫中研院院士。
    | 檢舉 | Posted by Len at July 3,2008 08:19

    網誌首頁左邊的連連看之中的"Freaknomics"拼錯了
    應該是"Freakonomics"
    | 檢舉 | Posted by kfw at July 3,2008 12:27

    話說最近出了一本"經濟自然學",就以"蘋果橘子經濟學"來號召,還請到林明仁推薦。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ly 3,2008 13:37

    kfw:

    謝謝指正。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3,2008 14:17

    只有松山機場還不夠,這下子看起來才真正像平壤吧!公務人員都應該穿上青年裝

    國立大學教授好像也是公務員吧,我迫不及待看到兩位館長穿著列寧裝上課去。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uly 4,2008 13:16
    擴大內需與升息

    昨晚新聞哇哇挖,罕見的找了梁啟源和吳再益,梁啟源認為這波油價帶動的國際通膨,疑犯有三,一為中國印度石油需求大增,二為石油期貨炒作,三為米國刻意美元超貶...後面睡著沒聽到。

    小弟的疑問是,如果升息對抗通膨的效果不確定,那麼減稅呢?至少讓每人可支配所得增加,促進消費,避免惡性循環。

    新證據力挺供應學派理論
    作者Keith Marsden 是倫敦政策研究中心的會員。他回顧分析了20個國家和地區政府在過去20年的表現,研究證明減稅與精簡低效的政府項目,在刺激經濟走出疲軟方面的作用是正面的。
    | 檢舉 | Posted by 無差別 at July 4,2008 15:51

    那兩位教授是不是要拍手走進教室,然後所有同學鼓掌歡迎教授進場(笑)
    | 檢舉 | Posted by ricebug at July 4,2008 17:18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uly 6,2008 17:57
    炎炎夏日,需要歡樂消暑:聯合報系開放陸客消費申訴
    | 檢舉 | Posted by irrenhaeusler at July 6,2008 20:18

    給個小建議,這本留言本似乎有越來越厚的趨勢
    館主大人們也許可以考慮第五本留言啦...
    | 檢舉 | Posted by 大學生C at July 9,2008 10:47

    我看,還是乾脆用[每月留言板]的設定好了。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ly 9,2008 11:00

    第五本留言本已經啟用,敬請各位移駕使用。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9,2008 16:40
    私密回應
    Posted at October 18,2011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