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3,2010 16:23

一張大木桌

990755_meeting.jpg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副教授 劉孟奇


【原刊登於2009十一月號全球中央】


我大學念電機工程,現在卻在政治經濟系教經濟學,而且學了一堆政治社會人文歷史的雜學知識,沒事可以拿出來「振奮學生上課精神」。我自問從一個工科學生到經濟學教書匠,在不算小的生涯轉折中,影響重大的因素之一,應該就是大學參加社團時,社辦的一張大會議桌。連結小幫手
讀台大時因緣際會,進入後來因學運而聞名的大陸社。在「質變」成為學運社團之前,大陸社其實是由「反共義士」所創立,也因此獲得當時少見的優惠待遇,擁有一個頗大的社辦空間。雖然後來被學校收回一半面積,但還是有足夠地方,能容納一個可坐8到10人的長方大木桌。


印象中長方大桌的桌面粗糙,而隨著歲月,也有不少坑洞墨漬。但是除了學運會議的通宵激辯之外,記憶中最深刻的,還是圍繞著這張大桌進行的各種讀書會。在那個資訊不算豐富的時代,幾位研究生與大學生,或者學長姐帶領學弟妹,或者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通常是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生,懷抱著年輕人對於知識的青澀想像與莫名熱情,圍繞著那張長桌,研讀與討論各個人文社會學科的導讀書籍與大師經典。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囫圇吞棗的不少書籍根本沒有讀懂,而細讀鑽研的經典則往往見樹不見林。年輕時跟友人之間一知半解但激烈不已的爭辯,如今想起來不免莞爾。當時因為缺乏原文管道,經常依靠翻譯書籍的結果,也造成許多轉譯而來的奇妙誤解。


但這些其實都沒有關係,真正重要的是,對我們這些參與讀書會的人而言,這張大會議桌讓我們知道,除了聽課與抄筆記之外,原來還有這樣主動有趣的求知方式。因為讀書會的重點不是考試,而是「理解之後解釋給別人了解」,所以我們不知不覺培養了表達溝通的能力。當時年輕人之間的爭論激辯,即使沒有甚麼結論,也讓我們學到了自己去找問題,以及自己設法解決問題。當時懵懂摸索的不同人文社會學科基礎,後來會成為跨領域學習的踏腳石,而當時沒有讀懂的經典片段,後來則成為時機一到,就會發芽茁壯的種子。


我很高興我現在服務的學院及學系,能夠在空間布置上給學生大會議桌,而且不只一張。有些畢業生告訴我,圍繞著這些大會議桌的讀書小組,以及其中燃燒的求知熱情,是他們大學生活最深刻珍貴的回憶之一。


我知道「鞭打」現在大學生上課不循規蹈矩正流行。我無意為現在的大學生辯解,但是或許我們也可以想一想:在這些學生一路讀書升學的過程當中,他們有沒有遇到一張大會議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鼓勵小組討論的氛圍、一個支持團體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心靈中的求知火種可以越燒越旺,而不是疲倦漸滅?

  • 您可能有興趣:

    開一場「審議民主」的班會
    lakatos 發表於樂多回應(20)教書匠言編輯本文
    樂多分類:新聞評論切換閱讀版型 │昨日人次:1 │累計人次:4438


    回應文章
    文中「葫蘆吞棗」一詞諒為「囫圇吞棗」近音誤植。

    如今老師們忙著糾正大學生的同時,應該要接受大家的質疑,老師們到底做了哪些事,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機會和選擇。那些偏好批判學生的大師們在反省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妨檢討一下,譬如說,二十幾年前在大陸社的大桌邊所進行的那些勾當,學校的態度是如何?而今天那些態度已經不同了嗎?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anuary 23,2010 19:05
    盤,

    感謝!已校正。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anuary 23,2010 19:37
    那張大桌子,不知道還在不在?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anuary 23,2010 19:47
    白玫瑰,

    如果還在,要幹嘛?這麼重要的東西,應該可以被官員認定為「公共財」。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anuary 23,2010 20:56
    只是覺得那桌子真是大得很好用,開會,讀書小組,吃火鍋,打屁,長長的板凳還可以拿來睡午覺。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anuary 23,2010 21:43
    桌子好像還在,但不知道是否為十幾年、二十幾年前的同一張。說起大陸社的讀書會,我也曾在劉學長的帶領下,讀了好一陣子的年鑑學派。
    | 檢舉 | Posted by 廖怡芳 at January 23,2010 23:40
    我大學時候沒有什麼"大桌子"經驗激發我,倒是去旁聽吳聰敏老師的課(因為已經修了另一個老師開的同門課)時某次老師提到就輔組(?)邀他去演講講生涯規劃,老師說他拒絕了,因為人生是無法規劃的,然後開始講起他轉行的故事...吳老師以及身旁一些朋友轉行的經歷讓我彷彿悟到一點道理來...
    | 檢舉 | Posted by ggsadventure at January 24,2010 12:30
    今天(1/25)的蘋果論壇,包含我在內,至少三個作者與大陸社有關。
    | 檢舉 | Posted by Jia-Yuh Chen at January 25,2010 08:59
    白玫瑰,

    那張大桌子,在我的年代就已經換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張方形桌。事實上,這三張桌是某次運動(大概是反刑法100條)搭建的舞台中的三個pieces。運動結束後,我們把它們抬回社辦私用。

    另外,桌布是該運動剩下的布條。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anuary 25,2010 10:20
    啊,可能錯了。比較可能是反國民大會時,在校門口的運動。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anuary 25,2010 10:23
    坐外面也不錯
    有香噴噴的姊妹花雞排
    | 檢舉 | Posted by OWL at January 25,2010 16:59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anuary 25,2010 19:12
    | 檢舉 | Posted by 白玫瑰 at January 25,2010 19:19
    一樣米養百樣老師
    也有畫裸女素描畫得不錯的老師
    可惜在不太合宜的情境下表現其才情
    | 檢舉 | Posted by K at January 26,2010 16:22
    劉老師你好,我是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的總編輯關魚。拜讀此篇文章後,欣賞其中的觀點並想推薦給更多讀者,請問是否能授權我網摘到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的「終身教育」單元呢?

    網摘方式是只取一張縮圖和150字內的文字,讀者要看全篇圖文和寫回應,都會連回到此處,網摘範例請見: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term/20

    還請回覆是否同意,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關魚 at February 3,2010 20:43
    關魚,

    沒有問題,歡迎轉載。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February 3,2010 20:55
    感謝劉老師,摘好的網址如下: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link/20100203/1519
    | 檢舉 | Posted by 關魚 at February 3,2010 21:03
    只有求知慾才是學習的動力阿!!
    | 檢舉 | Posted by 不循規蹈矩的大學生 at February 13,2010 02:55
    對於劉館長有這樣的年輕記憶,真叫人好生羨慕.
    年輕的時光不復返,不惑或而立之年再去進修,也難以找回如此志同道合可以"一起討論,一起玩耍"的夥伴.更別提組成讀書討論會.

    生命是一永不能折返的旅程,而精彩的是在前段.再多的錢與努力,也換(買)不回逝去的青春與單純的友誼.人生中有一些是無價之寶,錯過了,無法回頭.
    | 檢舉 | Posted by 好羨慕 at February 18,2010 19:59
    If you are looking for useful writing info, just read https://dissertationauthors.com/blog/everything-students-need-to-know-about-writing-a-theoretical-framework It was really helpful for me when I tried to write my theoretical framework.
    | 檢舉 | Posted by majece at July 27,2018 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