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4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服務專刊
P. 19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服務專刊






               他們就跟所有我見過的小朋
           友們一樣,充滿活力,需要陪伴。
           他們很珍惜每天的下課十分鐘,
           他們期待在這十分鐘盡情的玩耍,
           在遊樂設施上跑跑跳跳,在操場
           上玩鬼抓人紅綠燈,或是和大家
           一起打球。而當我們去到那裡後,
           他們更喜歡的是跟我們一起玩,                                  大合照
           加入他們的遊戲,或是分享他們
           發生的事情。他們每節下課都會熱情的邀約我們加入,我們在運動會時成為他
           們的對抗隊時,他們也玩得更加起勁和興奮;而在學習方面,他們也很認真的
           上每個教案,就算有時候內容不那麼貼近他們知道的範圍,但每個人都盡可能
           的認真聽著台上的分享,有時候我都覺得他們都比我還認真上課呢!
               我不知道他們會記得這些內容多少或是多久,只希望能多給他們一些不同
           的視角,但這也是我們遇到的困難—我們高估了他們的想法,忘記了他們只是
           國小學生,我們急於那些很遠的未來,以後可以做哪些酷酷的工作,可是他們
           只有享受眼前單純的快樂—那些下課十分鐘該做些什麼的煩惱。而跟當地的主
           任討論過後,他也認為這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地方,他期望讓他們能夠多認識一
           些可能性,腦中不再只有工地工人、全聯店員、老師這些選項,而是有更大更
           廣闊的未來,但真的是需要更長久的課程和更緩慢的進度帶動來讓他們知道。
           或許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目的,了解到什麼才是他們需要的或是他們可以理
           解的,漸進的把這些東西帶給他們,而不是急於求成;或許那些營隊的碎片在
           之後產生什麼漣漪,期盼在未來這些漣漪可以在他們心中引起波瀾。
                                         經過這三天的營隊,我重溫了出隊這件事
                                      情,去到了一個對我而言新的地方、接觸到了
                                      新的小朋友、帶了一些新的教案主題,同時也
                                      從小朋友身上重回了快樂的童年遊戲,了解到
                                      了一些不同年紀不同地方的差距。出隊這件事
                                      從以前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是一個雙向的交流,
                                      這次也讓我發現了這件事情。同時,我也很開
                                      心身在這次出隊之中,雖然我們人數真的不多,
                 開幕式的營歌
                                     只有少少的八個人,而我們卻要顧及十八個小
                                     朋友,也要帶十個教案到那裡,但大家在這期
                                     間的互相照應和幫忙,有人在某些事情的挺身



                                                                                17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