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賢講座-臺灣政經社問題與對策」本學期第一個主題為:「AI的發展及AI在醫療、健康、照護產業的發展與應用」,在該主題的綜合討論中,工業技術研究院
余孝先AI策略長、臺灣大學醫院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邱瀚模主任及臺灣大學醫院影像醫學部 陳世杰主任先回答同學們的書面提問,亦開放現場提問進行討論。
同學們的提問相當熱烈,問題也很有深度與多元。其中有14位同學不約而同提問了人工智慧的介入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以及在最終的究責該如何判定的問題。
另有8位同學提問了臨床醫師利用AI進行診斷有錯誤時如何究責?還有同學提問我國該如何補足及落實法律規範,才能解決上述問題。
至於在人工智慧與人的互動面向,不少同學提問以AI協助護理及長期照護,該如何避免「冷漠照護」的問題及倫理問題?有無國際案例可借鏡?
其他細項問題與政策包括:政府和社會及學界應該如何制定更具前瞻性和預防性的治理框架,並避免AI的發展加劇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在矽晶圓技術發展面臨瓶頸時,臺灣應該如何同時培養「技術創新」與「社會韌性」?在醫療(健保)資源有限下,醫學體系該如何選擇發展人工智慧的面向:優先發展或推廣預防性的 AI 醫療環境 例如全民 AI 健康助理等 ,還是優先發展臨床上的 AI 系統,對整體社會的健康助益會更大?上述問題三位講座都分享了他們豐富的經驗、高見以及很棒的案例
三位講座精彩的回應,同學們都獲益良多,並對在資訊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該如何使用人工智慧,該如何解決人工智慧應用所產生的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