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人工氣候室

歷史沿革

  • 我國農業科學界,鑒於農業試驗對農業生產關係之密切,為提高試驗研究結果之精確性,爰於民國52年(1963)間,由前台灣國立大學農學院張院長研田教授為召集人,成立人工控制氣候室(當時稱溫室)興建小組
  • 由行政院中美經濟合作委員會(簡稱經合會)在美援農教計畫下撥款新台幣 150 萬元,用於興建人工控制氣候室房屋部份及地下蓄水庫等於台大校園內(台北市基隆路三段 138 巷 19-A),並於民國54 年 6 月 29 日完工。
  • 民國 54 年 9 月18 日台灣農業研究中心成立,為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主辦,國立中興大學農學院與台灣省農業試驗所協辦之機構。首位中心執行主任為前國立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兼農學院院長顧元亮先生。
  • 台灣農業研究中心成立伊始之時,其審議會即議決撥款促使完成人工 氣候是內部空調及人工照明設備。民國 55 年度內曾撥款新台幣200 萬元,經中央信託局向美國約克公司(York Co.)採購空氣調節用機 器,包括玻璃室6間,人工照明室4間,低溫暗室2間,大型空調設施。
  • 另外向荷蘭菲立浦公司(Philips Co.)購買植物生長用照明燈具一批。
  • 內部機器安裝,由約克公司台灣總代理西螺公司承裝,包括壓縮機組、 調風機、導風管、自動控制系統、配電盤、冷卻水塔、人工照明室燈架及燈具。
  • 安裝工程,由顧元亮院長委由國立台灣大學農工系沈桓講師監工,農藝 學系楊思 助教協助之。當時西螺公司總經理唐先生,係台灣大學工 學院機械系 43 學年度畢業校友。
  • 民國 58 年 4 月中旬,人工控制氣候室安裝工程全部告竣,經試車後, 於 6 月間即把全部設備提供中心有關單位及合作機構,進行試驗研究使用。
  • 民國 58 年 6 月,由台灣農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元亮教授提聘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農藝系客座副教授賴光隆博士為首任人工控制氣候室 主任。
  • 購置試驗用栽培缽、鋼架、大型土壤蒸汽滅菌器、蒸餾水製備裝置、光 學顯微鏡等。
  • 民國59年製訂人工氣候室使用申請、同意登記表、人工氣候室植物移入、 使用及參觀規則。
  • 聘用侯清利先生為人工氣候室技士兼幹事。
  • 聘用黃興東先生為人工氣候室技佐。
  • 聘用蔣慕炎先生為技士
  • 聘用張英岳先生為技士
  • 聘用陳烈夫先生為技士
  • 人工控制氣候室,所有設施提供試驗研究後,由農業研究中心撥款委託空調廠商維護全部設施。最初由西螺公司,其次由開立,再由偉盈公 司承做空調維護。而使用單位及研究人員則免負擔費用。
  • 台灣農業研究中心經費,原由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撥給農村 復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再由農復會撥至該中心支用。至國科會生物處許世渠處長時,該款改由國科會直接撥入農業研究中心,由農業研究中心再撥給人工氣候室召商維護。
  • 人工控制氣候室提供台灣農業研究中心有關教學研究機構進行各項有關作物生理、生態問題之試驗研究後,成果逐漸顯著,發揮該設施功能,試驗研究項目也隨年增多。惟國科會對人工控制氣候室維護費補助開始表示難色,又由於農業研究中心之運作,亦漸變成農藝系設法解決的對象。
  • 虞兆中校長於訪問農藝系時,了解人工氣候是維修經費之困難,交代 羅教授銅璧設法從本校教學維護費項款預算經費下支援人工氣候室, 因之隨後由校方自行負擔水電及維護經費。
  • 黃大洲總務長考察人工控制氣候室,認為該設備,對植物溫度環境反應上可以發揮很大功用,並認為該設施開始老舊,建議籌建第二代人工氣候室。
  • 在黃總務長任內,由人工氣候室編制第二代人工氣候是預算概案4000萬, 並由教育部核定,新建人工氣候室。
  • 國立台灣大學校園規劃小組選定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標本園為第二代人工氣候室位置,建立新人工氣候室。
  • 民國77會計年度編列4000萬興建經費,由陳梓斌建築師設計,土木部份由彰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包,79年12月1日完工。
  • 民國78會計年度編列2000萬機電工程經費,空調工程由國祥冷凍機械公司承包,並於82年2月通過驗收,人候室新館於82年2月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