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4,2006 12:25

作文vs.報告

cup_walking.gif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會作文,不會報告?


根據我的觀察,不少大學生所以在表達溝通上缺乏組織與條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於職場上表達與溝通—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所要求的「結構化格式」缺乏瞭解與訓練。台灣有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甚至直到大學畢業之前),雖然有不少「作文」的練習,但是卻很少有寫「報告」的經驗,也因此對於「報告的基本格式要求」相當陌生,而這些結構化的格式要求,卻正是職場表達溝通的基礎。


「作文」與「報告」有什麼不同?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今年大學指考的國文作文題目是「想飛」,而同一年學測的題目則是「雨季的故事」。在題意上,這些題目強調的都是表達個人感想、抒發內在情感、描述個人成長經驗,如果提及外在世界的話,也是著重世界跟自我的關係。閱卷老師的給分重點包括「切題」、「自身經驗出發」、「文句流暢」;而在結構上,給分的重點則是「掌握起承轉合」。
根據報導,一篇獲得閱卷老師肯定,得到A高分的「四平八穩」作文是這樣的:「考生寫自己從小就羨慕鳥自由飛翔、無拘無束;長大後,瞭解人類和鳥的骨骼構造不同,所以鳥可以飛,人不能飛,但仍沒有放棄想飛的念頭;當寧靜的夜晚來臨,他幻想自己自在飛翔,獲得心靈上滿足;當黎明現實環境出現,仍不放棄想飛的夢想。」


如果一個年輕人長久習慣於這樣的作文方法與思考模式,而沒有受過多少關於「如何報告」的訓練,那麼,假設當他進入職場以後,被要求分析市場情況時,他可能會做出什麼樣的報告?


根據我看過學生報告的經驗,一個非常可能出現的情形是:報告者會先說他原來對市場情況有怎樣的看法;然後因為他看到或聽到什麼事情,讓他開始改變看法;但是因為有好幾種情況或說法出現,讓他跟著覺得有好幾種可能性;最後報告者可能還是不做出確切的結論,而是把問題丟出來,希望聽眾或讀者自己判斷。


另一個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報告者也順便談一下自己在整個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分享他的「心情小故事」,例如他在想要瞭解市場情況時遇到什麼困難,如何解決,而這中間又帶給他什麼啟發等等。


這樣的報告方法當然跟職場有求的「有組織、有條理」的報告有相當差距。但是如果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因為做出類似的報告,而被上司責備「報告格式不合基本要求」時,他很可能覺得惶然不知所措—因為在他的經驗中,他一直以為這種「國文作文」式的寫作方法就是標準的正式表達格式。


偏重「故事」與「比喻」的作文修辭訓練


問題出在哪裡?我的看法是,問題的很大一部份是出在我們的「國文考試用作文」其實是一種相當偏重「故事」與「比喻」兩種修辭元素的表達模式。


簡單的說,根據學者的歸納,在我們的表達溝通中,有四種主要的修辭元素,分別是「事實」、「邏輯」、「故事」、「比喻」。像是「想飛」或「雨季的故事」這樣的作文題目,在題意中就強調要多使用「故事」與「比喻」,而「事實」與「邏輯」的重要性則會被相對降低許多。


更重要的是,在國文考試作文評分中強調的「起承轉合」格式,其實是一種由「故事性」主導的表達模式。一個最基本的故事結構就是「起始狀況(起、承)→事件發生(轉)→狀況改變(合)」,例如「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灰姑娘,她的生活很不幸(起、承)→灰姑娘參加舞會,遇到王子(轉)→灰姑娘從此遇到幸福快樂的日子(合)」。


回頭看看我們上面假設的「市場分析報告」的例子。在這個虛擬的例子裡,報告者正是遵循「起承轉合」的說故事結構,並強調「從自身經驗」出發。除此以外,如同我們在上面那一篇得A高分的學測作文中看到的,國文作文也喜歡強調結尾的「餘音裊裊」(「我知道人不能飛,但我仍不放棄想飛的夢想」),而我們虛擬的報告例子也是如此—報告者列出好幾種可能,但不做出明確結論,而讓他的上司「回味無窮」—或者感到非常沒力。


改掉你在報告上的壞習慣


因此,在我個人的經驗裡,一旦開始要求學生做「正確的報告」時,往往需要矯正他們因為「只知作文,不知報告」而養成的許多習慣,而從頭建立一些重要的基本觀念。這些觀念包括:


第一、報告有要清楚的結構,才能節省大家的時間,進行有效率的溝通:在我們虛擬的「市場分析」例子裡,我們假設報告者對於「起承轉合」的作文結構有基本掌握,但事實上,不少大學畢業生可能連對於什麼是「結構化的表達」都缺乏認識。職場上的表達溝通,不但要有結構,而且一般而言,這些結構是相當固定的。為什麼大家要遵循這些固定的結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可以節省大家溝通的時間,增進溝通效率。當你使用大家慣常使用的結構與格式進行溝通時,別人才能預先知道你接下來要說明的方向,而不必好像在看魔術表演一樣,經常要猜測「到底這傢伙等一下又要從帽子裡變出什麼兔子出來?」


第二、職場上的專業報告結構跟「起承轉合」的說故事結構不一樣:專業報告重視的是「事實」與「邏輯」,它的結構重點是讓大家清楚知道「你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你的結論是什麼」以及「你根據哪些事實與證據,推論出你的結論」。專業報告不只跟「說故事」很不一樣,而且說真的,除非你是老闆,大家一般也對於你的「個人經驗」、「過程感想」、「心情故事」沒什麼興趣。


第三、先說明你要回答的問題:絕對不要讓大家一方面聽你的長篇大論,一方面還要猜測「他到底要回答什麼問題?」


第四、一開始就說明你的結論重點是什麼,而如果有好幾個重點的話,最好明確加以分點:專業報告結構跟「起承轉合」作文格式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不把結論放在說明的最後(或者更糟的是,藏在說明的中間),而是在一開始就清楚表明。這有許多好處。首先,這讓你的聽眾或讀者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抓到你整個報告的重點與價值;其次,這會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當你把結論重點先分點說明出來,其實也就在協助你自己組織等一下進行逐點說明的報告結構;最後,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這麼做可以強迫你自己先把報告想清楚,而不是「一邊講,一邊想到底這條路會通往何方」—我看過太多報告者在講了一個故事又一個故事之後完全迷路,最後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更不要說知道如何總結。


第五、要有清楚的結論:你的老闆所以花錢請你,就是要聽到明確的結論與建議,而不是回答你提出的問題。如果你的結論只是提出好幾種可能性,然後要你的主管來做判斷的話,那你應該付他薪資。


第六、根據你提出的結論重點,逐點說明這些結論的內容意涵,以及你是根據哪些事實與證據推論出這些結論:不要擔心用「第一點」、「第二點」的逐點說明方法看起來很死板,這種方法可以讓大家很快抓到你的表達組織與條理。而且事實上,除非你已經把你要說明的內容清楚想過一次,否則你會發現你沒辦法使用這看起來最為素樸簡單的格式。在逐點說明的時候,注意你的聽眾或讀者主要想知道的包括:「是什麼」(例如,如果你說「這一項產品獲利前景可觀」,那麼「前景」是多久?「可觀」是多少?)、「為什麼」(例如,如果你說「我們這一項服務需要改變」,是因為獲利下降?銷售減少?新服務類型的競爭?還是顧客反應?)、以及「會怎樣」(例如,如果你主張「我們應該改變某種流程」,那麼不改變會有什麼影響?改變會有什麼好處?)。


第七、「故事」與「比喻」有用,但是不能喧賓奪主:在遵守專業報告結構的前提下,適當運用故事與比喻,可以提高聽眾或讀者的興趣,某種程度也可以加強說服力。但是不應該讓片面、個案性質的故事取代一般性的事實,或者讓比喻與聯想取代嚴謹的邏輯分析。沒有公司應當根據「我鄰居的小孩最近開始喜歡某一種產品」或「這一項產品市場的春天已經來了」這樣的說法來進行決策。


----------------------------------------------------------


圖片來源: www.woo.se/jan%20cafourek%20logotype.html


----------------------------------------------------------


延伸閱讀:瞭解你的報告

  • 您可能有興趣:

    開一場「審議民主」的班會
    lakatos 發表於樂多回應(119)引用(7)教書匠言編輯本文
    樂多分類:學術/學習切換閱讀版型 │昨日人次:3 │累計人次:16885

    引用URL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1923620
    引用列表:
    作文vs.報告
    作文vs.報告 (好文分享)【頹廢的構成 原來 ~ 只是.. 一種無法自拔.....】 at November 16,2006 04:33
    作文vs.報告
    作文vs.報告 (好文分享)【頹廢的構成 原來 ~ 只是.. 一種無法自拔.....】 at November 16,2006 04:36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會作文,不會報告? 根據我的觀察,不少大學生所以在表達溝通上缺乏組織與條理,一個非常重要的
    作文vs.報告【凡事沒有第二次機會,只有後悔除外。】 at April 14,2007 19:48
    我沒有多聰明,但是至少還有自知之明。有些人連自己腦袋不清楚都不知道。應該多看看這種好文,加強邏輯思考。...
    如何做一個好報告【生與死之間 ::PIXNET BLOG::】 at August 19,2007 15:02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的好文
    作文vs.報告【Young Eager Mind】 at October 3,2007 19:34
    好像得到各方不知名的祝福,意外擁有珍貴的福份,看到這份[意識型態咖啡]的文章=作文vs報告.
    好文=作文vs報告閱閱樂】 at June 8,2009 21:49
    作文vs.報告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會作文,不會報告? 根據我的觀察,不少大學生所以在表達溝通上缺乏組織與條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於職場上表達與溝通—不管是口頭還是書面—所要求的「結構化格式」缺乏瞭解與訓練。台灣有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甚至直到大學畢業之前),雖然有不少「作文」的練習,但是卻很少有寫「報告」的經驗,也因此對於「報告的基本格式要求」相當陌生,而這些結構化的格式要求,卻正是職場表達溝通的基礎。 「作文」與「報告」有什麼不同?我們
    會作文,不會報告?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劉孟奇【余致賢】 at August 30,2009 02:53

    回應文章
    劉館長,

    您說的問題也許是中英文的不同。因為,「報告」是舶來品,「作文」才是正統(的八股文)。

    我記得以前大學上英文作文課的時候,老師就有比較:英文作文必須是「線性的」,前後邏輯必須清楚;中文作文則是「螺旋型的」,可以從一個中心點出發,然後在四周打轉(所以在「轉」之後才有「合」呀!)。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July 24,2006 15:48
    Joseph Wang,

    我覺得這種「八股文」格式,的確是中文裡面一種非常被強調的格式,但是應該不能說是使用中文就必然導致這種結果。舉例而言,我們看看三國演義裡面有名的「隆中決策」: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挂于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

    只要把最後的結論調到前面,再把各點標明清楚一點,就是多好的簡報範例啊。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4,2006 20:03
    看了劉教授的新作, 佩服不已, 也發現職場中有此情形蠻嚴重, 將於同事間傳閱,造福人群.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的老婆 at July 24,2006 23:29
    兩年來第一次上網沒被罵, 以後這種"造福人群"的功德請不要吝嗇.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ly 24,2006 23:31
    P. Ong的老婆,

    感謝您的謬讚。希望這篇文章能對需要的人有一些幫助,也歡迎大家來咖啡館提供回饋意見。

    P. Ong,

    很高興知道咖啡館的文章能有助家庭和諧:)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5,2006 01:37
    劉館長,

    對不起,前面沒有寫清楚。我提到中英文的不同,指的不是語言的不同,而是「中文作文」和「英文作文」的不同。因此,我的意思並非「使用中文就必然導致這種結果」,而是我們自小練習、來自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中文作文」並不講究「線性邏輯思考」。

    當然,用英文作文的「架構」方式來寫中文作文,自然就能夠寫出好的報告了。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July 25,2006 08:28
    Joseph Wang,

    完全同意。

    我們如果要在教育中重視全球化的挑戰,其實重點不只在於「大家說英語」,更在於要讓下一代多練習嚴謹結構的「線性思考邏輯」。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5,2006 11:35
    老師
    您這篇文章寫的真好,對我而言甚至可說是一針見血。最近我發現,我常常會有類似的寫作問題。我想,閱讀英文教科書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幫助學生練習「線性思考邏輯」。不過,仍有些英文教科書的編排會讓人不知所云。請注意,在此所指的英文教科書是以經濟學類為主,至於其他學門,由於受限所學,無法提供相關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dominic at July 25,2006 14:40
    劉館長,

    幾年前一位朋友告訴我,他覺得出國唸書之後發現自己邏輯不好,因此覺得應該回去叫系上要求每個學生必修邏輯。當時我跟他說,邏輯好不好,跟有沒有修邏輯不見得有關。像數學系的學生,不用修邏輯,光是能撐過高等微積分的荼毒,邏輯能力大概就不錯。而外文系的學生,只要經過兩、三年英文作文的訓練,邏輯表達也都不錯。從這裡的討論來看,他所謂的「邏輯不好」,應該指的就是劉館長所說的「寫報告」的問題。

    如果大家都認為「在教育中重視全球化的挑戰」是一個重要的目標,我看真的可以認真考慮把「英文作文」列為必修。不過,有沒有足夠的好老師可以教是一個問題。記得以前外文系的英文作文就只給本系、輔系以及雙主修的學生選,其他系的學生都只能望梅止渴,所持的理由就是師資有限。

    dominic,

    閱讀跟寫作之間有一個鴻溝,並不容易跨越。正如俗話說:「看人挑擔不費力,自己挑擔壓斷脊。」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July 26,2006 01:35
    寫得真是太好了
    | 檢舉 | Posted by Island at July 26,2006 23:25
    哇,有island這樣的語言研究專家的一言之褒,真是榮於華袞。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6,2006 23:31
    劉班長:

    要不要召開一場「陳水扁應否下台,如何下台?」的班會,並以「作文或報告」的角度,檢視各方意見。
    | 檢舉 | Posted by 班兵 at July 27,2006 00:32
    班兵,

    我沒有興趣。不過如果您有興趣召開的話,「如何面對我國目前的總統領導危機?」可能會是比較能夠產生「善意對話」,而非「敵意對峙」的題目,而且應該也會產生比較具有建設性的成果。

    當然,如果您要撰寫可閱讀資料的話,我一定建議您採取專業報告的寫作格式。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7,2006 01:02
    或許我們應該多要求學生寫報告。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27,2006 08:03
    兩個多月前跟朋友閒聊甘苦談,剛好聊到這個話題,我們想法跟咖啡館主一樣,親愛的朋友基本上是同意的,不過又加了一句:「中文本來就是這樣。」
    很想拔頭髮。
    | 檢舉 | Posted by 945 at July 27,2006 08:24
    我每年要求上課的研一生寫文獻回顧報告,姑不論專業內容上的部分,我發現寫心情小故事的人越來越多。五年前幾乎沒有人會在報告內寫感想,而讀通內容的人越來越少。之前我也寫過一些寫報告的要點(偏技巧方面)給學生參考,不過還是劉館長這篇比較清楚,以後可以拿來作教材嗎?
    近兩年也改大二的實驗報告,每個人每學期至少交給我5份,其他的老師部分(合開的課)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是雖然期初已經說明不要寫感想,還是一堆人寫感想但不分析數據。
    或許基測或中學考試等可以考慮把作文題目改為論說文,不用回到我們那個年代八股式的"論謙虛"之類的題目,但可以討論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題目,例如學生應否穿制服,學校的儀容管理,班費的收取與使用之類的題目,甚至於"我為什麼比較喜歡周杰倫而不是SHE"也可以。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ly 27,2006 12:06
    To945:
    我不同意你朋友說的「中文本來就是這樣。」劉館長前面也舉例指出古文中都有很好的論辯文章,就連古文觀止中也有一些。所以我也認為不是中文的文字或語法結構的問題,那頂多是讓不想講清楚,不用邏輯推理的時候,有比較多的洞可以鑽而已。如果想講清楚,還是辦得到的。

    因此,我認為比較貼切的說法是使用中文的文化或這群人的文化的問題。當我們偏好華麗的詞藻,而非嚴密的推理時,當我們偏好心情的抒發,而非事實的描述時,報告就寫不好了。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ly 27,2006 12:14
    大家好
    看到這篇文章實在心有戚戚焉
    作者大大學貫中西 令人折服

    我的一個朋友念到T大法研所
    教授對他的碩士論文寫作不甚滿意
    竟然跟他說 "我拿我兒子在美國念高中寫的報告給你參考 像那樣寫就對了" 他覺得很受辱... 我很同情朋友 可是我也比較欣賞不八股的寫作方式 我們要是在受教育的過程 更早學會 直接簡潔的寫作及溝通 就不必在邁入職場之際 受過多適應之苦 或太老了才知道受到八股荼毒之深而抗拒改變
    | 檢舉 | Posted by 路人 at July 27,2006 12:23
    Joseph Wang,
    謝謝指教,我也同意您的觀點,這對我來說剛好是一個正在學習跨越的鴻溝。
    | 檢舉 | Posted by dominic at July 27,2006 14:19
    說來慚愧,經濟學的教學中,更多時候我們都只要求解計算題,連作文都省了,更不用說寫報告了。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27,2006 14:38
    to阿宏,
    我也不同意「中文本來就是這樣」的看法,不過當一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學到的是「起承轉合」式的八股文或天外飛來一筆的抒情文時,如何去改變這樣的想法才是頭痛的部份,就如同大部份人也不會去懷疑:「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這類在我們基礎教育中不斷出現的「真理」。
    語言邏輯作為大一必修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意?
    | 檢舉 | Posted by 945 at July 27,2006 16:42
    To 阿宏,

    (1)沒有問題,歡迎使用。也請順便替咖啡館打個廣告:)

    (2)古文觀止有什麼好例子,能否告知?

    To 945,

    建議下一次可以翻三國演義的「隆中對」給你的朋友看。

    就算用文言文思考,顯然還是可以結構清楚,邏輯清晰。

    To 路人,

    雖然有點傷,不過那個教授的建議,說實話,是很中肯的。

    我研究所到美國當交換學生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殘酷的現實。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7,2006 23:12
    私以為蘇洵的六國論、辨姦論、心術可以是好例。
    | 檢舉 | Posted by 非物 at July 28,2006 11:24
    再一篇,
    李斯的諫逐客書亦是上品。
    | 檢舉 | Posted by 非物 at July 28,2006 11:41
    先不論內容與邏輯,若就上面討論的文字結構而言,宋朝的那些翻案文章似乎大都還不錯,除了非物列的幾篇,還有以前國文課本有的歐陽修的縱囚論。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July 28,2006 11:56
    非物,阿宏,

    (1)謝謝您們的資訊。剛剛略看了一下,「六國論」的確是很好的結構範例。

    (2)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李斯「諫逐客書」的內容非常有趣,特別是反保護主義的論述。有空時可能來寫篇分析。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8,2006 12:15
    六國論--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邪?」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與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滅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8,2006 12:17
    沿著阿宏的「縱囚論」線索,找到新竹高中彭元崎老師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http://www.hle.com.tw/bookmark/sky/32/images/32-04.pdf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8,2006 12:28
    (2)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李斯「諫逐客書」的內容非常有趣,特別是反保護主義的論述。有空時可能來寫篇分析。

    對於這個角度
    之前宋朝的洪邁在其容齋隨筆一書中
    也提出類似的看法
    他認為
    除了秦國之外
    其他六國
    用人趨近於只用自己族人
    甚至有用太子為相的荒謬例子
    和館主提出的保護主義
    非常相似的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ly 28,2006 16:32
    少,

    我覺得反全球化的「正義之士」們,可以看看李斯「諫逐客書」的這一段話,然後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中,誠實的做到「反全球化」: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笆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9,2006 00:19
    可是「本土化」與「全球化」間怎麼取捨?
    | 檢舉 | Posted by 客 at July 29,2006 00:25
    客,

    可能我們要先對「本土化」下個清楚的定義。否則的話,「本土化」與「全球化」的二分可能是顧名思義的。

    隨便舉幾個例子:

    「蕃薯」象徵本土化,還是全球化?

    「王建民」是本土化,還是全球化?

    「捷安特」是本土化,還是全球化?

    「屏東鮪魚節」是本土化,還是全球化?

    「制憲正名」是本土化,還是全球化?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29,2006 00:39
    To.劉館長:

    您所指出的報告方式確實十分"經濟"
    應該說它是一種最為經濟一目了然的報告方式

    但本人有以下幾點淺見願聞其詳:

    1.我認為此兩種思考模式涉及東西方思考邏輯與哲學觀的不同
    東方哲學強調"隱" 而西方則強調"外顯"
    因此在論述上往往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為主,喜歡用隱喻, 婉曲...等
    的修辭方式, 來表達主觀感受, 當然也涉及相互間的溝通地位是否對等.

    2.文體的種類與視角當然也是考慮要素,最重要的是報告者的主觀意識及其
    訴求.因此可以偏重於邏輯論述, 抑或無結構性章法式的報告
    例如: 論說文 量化研究自然邏輯性強,推論性佳

    3.最後祝福您在生日當天,能擁佳人共度,七夕情人節快樂!
    | 檢舉 | Posted by Happy Birthday!! at July 30,2006 10:24
    Happy Birthday 的留言不可避免地成為咖啡館一片"嘲諷"叢林中,一點亮眼的八卦。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July 30,2006 10:34
    恭賀
    | 檢舉 | Posted by Island at July 30,2006 11:17
    另外,我實在很想知道為何大考命題老師喜歡出抒情文式的作文題目?
    這樣考不出小朋友的邏輯思考與結構組織能力呀......

    升學背景下,出題者擁有至上的權力,也應當對作文教育的方向負責吧
    要是台灣的小朋友老是在練習言不由衷、虛假、捏造的個人經驗,
    毫不實際、脫離生活的華麗辭藻,那怎能苛責他們擁有空白的腦袋?

    無趣的題目總是叫人振筆乏力的呀.....
    | 檢舉 | Posted by fafa at July 30,2006 16:34
    ㄟ,說說生日快樂,大家應景一下就好。千萬邁相害。這種八卦,小的可承受不起...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30,2006 17:59
    Happy Birthday,

    專業報告的文體當然不是唯一的文體,不過正如文章中強調的,這是「職場」中使用比較適當的文體。

    一般而言,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是「聽報告的人聽不聽得懂報告」。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30,2006 18:03
    fafa,

    非常同意。我也有跟您一樣的疑問。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30,2006 21:39
    劉館長,

    壽比南山。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ly 30,2006 22:28
    我們的文化似乎特別鼓勵用"抒情"來感動, 而非用"論述"來說服.

    但事實上感動是比說服還不容易達成, 因此"抒情"(包括抱怨), 成為最容易分辨敵我的triggering signal.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ly 31,2006 00:12
    生日快樂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July 31,2006 00:13
    劉館長,
    Are you a leo too? Happy birthday!
    | 檢舉 | Posted by P. Ong at July 31,2006 00:15
    恭賀神猿教主,及其夫人,
    永享仙福,壽與天齊。
    | 檢舉 | Posted by 九紀山人 at July 31,2006 06:58
    萬歲 萬歲 萬萬歲!
    | 檢舉 | Posted by 美頭欣 at July 31,2006 08:03
    生日快樂!
    | 檢舉 | Posted by 遠 at July 31,2006 09:25
    感恩,感恩!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ly 31,2006 22:39
    fafa,駱:

    其實早期的作文題目以「論說文」居多。
    結果是更為八股,更為公式化。
    (以前大家寫到最後不是都總結於解救大陸同胞?)
    所以後來作文題目才逐漸地轉變為敘事或抒情。
    在目前的命題環境底下,
    考議論的題目不必然能訓練邏輯推理。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August 1,2006 23:44
    潘的說法讓我想起以前的八股歲月。之前論說文題目的公式化,一部份的問題出在內容也公式化八股化,倒不是結構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反而現在在基測國文或其他科目(忘了是什麼)的考題中,有一些看圖表要學生整理或推論的題目是滿好的發展方向,雖然不能像整篇作文可以發揮到那麼結構縝密,但至少在比較短的篇幅之中是很要求邏輯推理的,也不會讓內容胡謅到某種八股上。從這方面來說,其實很類似一個微型實驗報告的片段。

    如果後來作文題目為了避免八股的內容,而導向生活化,才變得敘事及抒情,我想還是可以從命題或評分方式與題目上想辦法,讓內容不會八股,但還是練習論說文。其實若要做到反共八股的話,就連抒情文也可:試舉兩例,想飛-->做完飛碟(或哈力波特)的白日夢,就想駕駛飛碟(掃把)飛到對岸解救苦難的同胞,下雨-->每次冬天下酸雨就想到雲都是從海峽對岸飄來的,可憐的大陸同胞要忍受工業發展的苦果,所以我將來要…解救XXXX。

    嗯,我只是想說,要胡扯的話,什麼題目都可以扯到某種八股啦,應該還是老師的評分準則與引導方向的影響比較大。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ugust 2,2006 14:37
    既然大家開始談到「我們以前受過的教育」這個有趣的題目,推薦有趣的文章一篇:

    本國教育之失敗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ugust 2,2006 22:49
    回Fa Fa:
    作文V.S報告本來就不應混為一談
    報告只不過是作文的一種類型, 而職場報告與論文更是一種專業形式的訓練
    因此應可在”必要時機”加強此種專業訓練, 簡單的說,專業訓練可類似於有公式的套套邏輯,習慣就好,但好的作文卻未必是這麼回事。

    先說作文的目的? 我常問學生為什麼要寫作文? 
    是爲了考試? 為了父母? 還是應付教育部官員?
    私以為創作的目的,是生命歷程的體現與紀錄,就像畫一幅畫。
    或許當文章寫作的目的是:"供人觀賞時"就可能產生言不由衷的情況。

    再說作文? 何謂作文? 應說是寫作或創作文章吧?
    既然是創作文章當然講求創意,結構與觀點。
    想請各位回想,最初大家是怎麼學作文的?
    是堆砌許多佳句名言,記憶偉人事蹟還是參考作文範本?

    其實一篇好的文章重要的是觀點與看法。也是現今教育最欠缺的。
    當我們一味的考學生-某年?某月?何人?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
    卻不是問如果X人在當年做了另一種決定,對後世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你是X人你會怎麼做? 你覺得如果X人怎麼做會更好? 
    依你猜測有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他會做這樣的決定?
    重點在於刺激引發高層次思考,邏輯性與批判力自然應運而生。
    而訓練學生具體陳述也是個好方式。 例: 我很快樂。 "很"是多少?
    你到底有多快樂? ex:我像一夕間中了兩億樂透般快樂。 
    一問修辭就出來了! 例: 此方案需要一筆龐大的經費? 多龐大?
    五憶十億還是多少? 此改變會有何影響? 影響範圍為何?具體化也完備了。

    蘇老的產婆法是個相當好的澄清與具體化方式, 高層次思考力的培養更是使學生具備多元化觀點的關鍵。因此縱然運用起承轉合還是可以很線性很邏輯。
    至於公文 論文 職場報告屬於應用類範疇,之所以無法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應該是沒有機會(時間)好好學,也沒人好好教吧!
    | 檢舉 | Posted by HB at August 3,2006 09:25
    推 曹丕 典論論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裡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纔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論,成一家言。
    | 檢舉 | Posted by HB at August 3,2006 09:29
    百分之八十同意,百分之二十不同意

    起承轉合,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個案呈現也是藝術的方式之一)

    真正好的報告,在嚴謹邏輯外,仍會有"起承轉合"的成份

    同樣的,真正好的藝術

    在"起承轉合"外,也會有邏輯的概念隱含在其中

    真正好的作文(藝術)與報告,兩者殊途同歸

    PS.中國式的作文,我認為大多比較偏藝術文學

    君不見從小到大所熟知的文學作品,皆以抒情文居多
    | 檢舉 | Posted by Chiao Jung at August 10,2006 13:49
    Chiao Jung,

    老實說,我說一個報告好不好也不算數(當然,學生交給我的除外)。

    在職場中,決定一個報告好不好的是老闆或客戶。他們說了算。That's it.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ugust 10,2006 21:47
    維基百科的寫作也是要求要有基本的格式,且在維基百科上面,也很重視和共同編輯一同討論,讓編輯內容更加完整,是一個訓練學生報告和溝通好工具。
    | 檢舉 | Posted by KJ at August 12,2006 12:48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是我們古文的教育越來越差。我所謂的古文並非古代的古文,而是所謂的古文八大家,向前面提到蘇洵的六國論,論學等等,這些古文都有一定的特色,在推論上是一層一層很有邏輯秩序的,就以六國論來說,放到現在的世界,就好像有有人給蘇洵一個國際關係研究的題目:為什麼六國最後會被秦朝滅亡?

    一開始,先下了一個金言:「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再來就解釋:當時六國的策略常常避戰,用割讓土地來換取暫時的和平,其實秦的作戰所取得的土地沒有那麼大。此外而燕趙雖然比較有骨氣,但是國家小,其他國家都間接的助長秦國的國力,這兩個小國只要犯了不該犯的小錯誤,很快就陷入危機之中。

    最後指出秦為什麼能滅六國,最大的原因是秦有很好的國家整體戰略:之前對自己國家不斷的進行投資、各種變革,改善國家的體質:設計了很好的軍事動員、獎懲體制,內政上,大力推動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讓人民信賴政府,文官制度上,有能力就能被拔酌,又特意的吸吶國際的優良人才為己用。

    這樣的文章放到今日當國際關係的論文我想也是很可觀,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非常有這方面的價值,我想應該是我們最近幾年中學的古文教育越來越被忽視,這些經典的論說文一篇一篇從課本裏面不見,換上白話文的一些文章,非常的可惜,不過就算是以前我念高中時,國文作文的教學方向,也很少就陳述、邏輯、分析、推論這些作深化(多半在背名詞吧??),個人覺得這也是個缺憾吧,。我覺得學校教育是要好好作變革的時候了。義務教育不一定要培養每個學生都成為感性的大文學家,但至少要有基本好好陳述一客觀事件、繼而描寫各人的判斷,又為什麼這樣判斷合乎道理?每個學生出了社會,才能有基本好的用文章溝通的能力,這是基礎教育應該有的任務。
    | 檢舉 | Posted by 魔法設計師 at August 14,2006 11:07
    阿,sry發完才發現重複了前面部份的觀點,抱歉/_\
    | 檢舉 | Posted by 魔法設計師 at August 14,2006 11:12
    沒關心
    | 檢舉 | Posted by kelly at August 16,2006 18:16
    報告和作文
    這兩個有絶對關係嗎
    作文好的思緒勃發,報告時一定會胡謅嗎?還是會做口頭/書面報告的作文一定會生澀難懂嗎?這兩個有排擠效應嗎?會不會想太多了@@"

    不會報告和不會作文應該是缺乏訓練吧
    據我觀察,大陸在美留學生,在做口頭/書面告時,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說起話來滔滔不絶,寫成書面也頭頭是道,這些長期受馬列主義唯物史觀影響的學生,他們的作文如何我是不知,但從小到大的"鬥爭"訓練才是精通思辯的主因吧
    真不知報告和作文這兩個的相關係數為何,各位方家弄個paper來看看吧
    呵呵
    | 檢舉 | Posted by 嘿嘿 at August 16,2006 20:37
    您好:
    剛上網找資料時,無意中拜讀到您這篇文章。身為一個大一國文講師,委實感觸良多。
    事實上,我也一直摸索著怎麼教他們完善表達自己更深層的想法,而不只是複製能夠得高分的作文範本。但,弔詭的是,我自己也是拿著分數在引誘他們放棄那種訓練已久的平穩作文方式......
    作文不必然等於報告,作文也不必然就是抒情文或議論文,但不論是什麼,這些背後所需的能把話講清楚的表達力是一樣的。同樣的意思,用一句話可以有很多種講法,客氣的講,曖昧的講,也可以囂張的講。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講法,端視個人表達的需要。
    問題是,習慣了國高中某種制式的高分範本訓練之後,他們往往以為自己正在想什麼不重要,符合改卷者的喜好才是唯一該用文字表達的全部;然後,等到大學可以表達自己在想什麼時,卻往往不是繼續淺嘗即止式的思考習慣,就是完全忽略了訊息接收者這邊已然改朝換代。
    很佩服您能列出這樣清楚的重點指引學生;雖然我已經放棄在國文教他們寫報告(試過幾年終究因為太累而放棄),不過,您所指出的意見卻仍然非常值得上我國文課的學生來思考。所以,我已經把這篇文章放在我自己的部落格,如果這樣做有不當之處,還請您告知!謝謝!
    最後還是要謝謝您寫了這篇這麼好的文章!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默默 at August 21,2006 22:58
    默默,

    歡迎轉貼,只要註明出處即可。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的學生有所幫助,也歡迎您常到意識型態咖啡來逛逛。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ugust 21,2006 23:38
    "A Writer's Reference" by Diana Hacker

    這本書不知這裡有沒有人讀過,真的很不錯喔. 另外, 我真的不記得我從國小到大學有任何寫作訓練呢.
    | 檢舉 | Posted by 阿峰 at September 1,2006 10:03
    阿峰,

    我古早出國當交換學生時,第一次看到這種書籍時大受打擊,才知道原來雖然我在我們的聯考體制中是個作文常勝軍,小時也經常有參加作文比賽得獎的了了之舉,但其實並不會寫報告。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September 1,2006 10:57
    劉教授您好:
    看了您這篇文章後,對我啟發很大。我想借轉錄此文章於別處,與同學們分享。所以想請問您是否可以呢?
    謝謝您。

    ^^
    | 檢舉 | Posted by EDEN at October 23,2006 16:39
    EDEN,

    沒有問題。只要載明出處跟作者就可以。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October 23,2006 22:03
    把論文當抒情文寫,這不只是學生會犯的錯。
    一些有名望的人,寫出不三不四的東西,學生若有心「學習」,一定是災難一場!!
    以下是我跟同學討論李伯伯的「法國菜單」一文的評語:

    下面這篇是我剛剛上網時看到的,我實在懷疑李伯伯是在講「童話」,還是在講事實。
    我同意李伯伯的結論,如何讓學生有自信學習困難科目,這是相當重要的教學工作。但是,我不同意用「童話故事」來推論,進而導出此結論。
    對於這篇投書,我的評論在後。大家可以想一想此文的真實性會有多高,或許我用「童話故事」一詞太過火。

    法國菜單
    【聯合報/李家同】 2006.10.24 08:30 am
    姜老師是我的國中數學老師,很少數學老師是受全班愛戴的,大多數班上總有幾位同學對數學有恐懼症,考試時差不多都要交回白卷,但是姜老師是個例外,她教我們數學長達三年之久,這三年內,全班每個同學都不怕數學,我們的數學當然有好有壞,但是沒有人害怕數學的。在我這一輩子中,就只有姜老師有這個本領。說實在話,我一直好奇,姜老師的祕訣在哪裡?

    上星期,姜老師退休了,學校為她舉行了一個茶會,我們過去被她教過的學生都去參加了。大家都抱著一種感恩的心情。因為我們都記得上姜老師教學課的日子,那真是快樂的日子,姜老師老是教我們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我們把這些基本道理弄懂了以後,至少會做中等程度的題目,行有餘力以後,我們自己會去找些難題來做做。姜老師也會教一些解難題的竅門,可是這絕不是她教書的重點,她教的重點永遠是基本道理。

    茶會開始了不久,就有一位同學首先發問了,他問姜老師,為什麼別的老師教他數學的時候,他都害怕數學,也痛恨數學,但是姜老師教的時候,他卻一點都不怕數學。他的問題,也是一大票同學想問的問題。

    姜老師好像對這個問題有備而來,她沒有立刻回答,卻叫所有的女同學上台,她給每一位女同學一張紙,然後叫我們男生也上台去拿一張,我們拿到的是一張法國菜單,每一樣法國菜都有中文翻譯,旁邊還有價錢,我這個男生看了以後,覺得這些菜不太貴,尤其令我注意到的是咖啡,茶和甜點特別不貴。

    然後,姜老師問一位女同學對這份菜單的印象如何,這位女同學說這家法國餐館簡直不像話,不僅主菜貴,連咖啡和茶都貴得離譜,當時我就大感困惑,因為我覺得我看到的菜單一點也不貴。我不是唯一感到困惑的人,幾乎所有的男生都感到困惑,有些同學和別的同學比對,最後還是姜老師叫我們坐下,然後每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交換菜單看,看了以後我們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我們男生拿到的是一張價值公道的菜單,女生拿到的是一張非常昂貴的菜單,為什麼會有兩種菜單呢?

    姜老師告訴我們,當年她的男朋友請她到一家法國餐館去吃飯,她看了菜單以後,覺得每一樣菜都很貴,可是她的男朋友卻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但點了主菜,當然還點了飲料和甜點,他要點紅酒,她拚命阻止。飯吃完了以後,姜老師感動萬分,認為她的男朋友真是慷慨,也答應了他的求婚。好久以後,她才知道這家餐館有兩種菜單,男士看到的永遠是價錢公道的菜單,女士看到的卻是非常昂貴的菜單,男士點菜的時候面無難色,女士一定會對男士感激不已。這家餐館除了招來不少客人,也促成了好多的好事。

    這些菜單又和姜老師的教書有何關連呢?答案還是由姜老師提供。姜老師要我們回想,我們當年考試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情形。我第一個舉手,我說姜老師常常小考,每次發考卷的時候,都要親自將考卷發給每一位同學,當時我的確對此覺得奇怪。

    姜老師終於告訴我她的祕訣了,她說她準備了三份考卷,甲種非常難,乙種中等,丙種非常容易。甲種考卷給程度高的同學,乙種考卷給中等程度的學生,程度不好的同學拿到丙種考卷。這些程度不好的同學每次考試,都拿到至少六十分,對於這些同學來說,六十分已經不容易了。在過去,他們常常在分數上只有個位數,也就是因為他們的分數不錯了,他們開始不再對數學恐懼了,上課的時候,也會注意地聽。通常,到學期結束的時候,丙種考卷不見了,姜老師只要準備兩種考卷就可以了。

    姜老師告訴我們,學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自信的來源當然是自尊。古人說我們必須因材施教,因為政府堅持常態分班,班上總有一些程度不好的同學,她想起那家法國餐廳的作法,決定試做不同的考卷。同學們並不知道,對於程度不好的同學而言,他們終於有了足夠的自尊心,也開始有了自信,一旦有了自信,他們就不會放棄數學了。

    茶會結束了以後,我發現坊間有很多書教我們如何建立自信,也有很多的訓練班,我們繳交了很多學費以後,應該就會有自信。我們真是幸運兒,我們沒有看了那些書,也沒有去上過那些昂貴的訓練班,我們有了姜老師,我們就有了自信,如果我們班上那些不會做數學習題的同學,看了那些書,聽了那些課,還是不會做數學習題,他們會有自信嗎?
    【2006/10/24 聯合報】
    ------評論-----------------
    我很難相信餐廳會為男女各準備不同價目的菜單,這種把戲怎麼可能會長期不被揭露。更重要的,一但被揭露後,商譽會立即受影響。例如,女方若知男方要帶她帶那家餐廳,女方若早聽聞風聲,一定會覺得這個男根本只想裝凱。又例如,只要女方看到菜單時,驚呼「好貴喔,一瓶酒要1萬元」,男方會說「妳看錯了吧,菜單上寫的是500元唷。」,然後就會交換菜單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同樣的,考試用不同考卷,很容易被揭露啊!考卷發還後,學生會互相比較成績,會看對方那邊算對或算錯。考試時,如果有學生偷看別人的考卷,結果一個分數高,一個分數低,那就表示有兩份考題了嘛!要讓學生們不意識到這件事,還能跨班執行,那需要極為精細的座位安排與考題設計。各位可以想想,如果是你要做這件事,你要怎麼克服這些困難?

    因此,我實在懷疑此文的真實性。

    李伯伯的姜老師竟然不忘在她的退休茶會上準備「附有中文翻譯的法文菜單」,此點用心真是喵得咧優啊!

    要看這種童話,還不如去看九把刀的「哈棒老大與吳老師」。
    | 檢舉 | Posted by 象王 at January 4,2007 10:25
    象王,

    你可以請你的學生繼續來抓這個童話故事的破綻還有哪些。

    我就又看到一個:

    (1)姜老師是我(李伯伯)的國中數學老師。

    (2)因為政府堅持常態分班。

    咦,李伯伯是什麼時候讀國中的?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anuary 4,2007 11:30
    看來,我們需要闢一個抓包專區。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anuary 4,2007 11:57
    李家同教授是兩位館長的大學老學長,1961年畢業,他是1939年出生的。
    http://www.csie.ncnu.edu.tw/~rctlee/profiles.html

    那篇聯合報副刊文章是去年10月底登出來的,該時李教授差兩個半月左右滿68歲。國中老師就算是師專畢業立刻教到他,也該比他大八歲,在文章登出來前的『上個禮拜』至少有75歲。哪一個國中有老師教到七十幾歲的?除非聯合報把李教授的稿子壓了十幾年才登,或是李教授寫完文章之後十幾年才投,時間上面絕對不合。

    更不要提『國中』是從1968年才開始,在那之前實行的是六年義務教育,小學畢業上初中是要用考的。李教授1961年就從台大電機畢業了,他根本沒上過一天『國中』。

    這是童話故事沒有疑問。

    我蠻喜歡這種文章的。看起來教忠教孝的講大道理,但是又有很多破綻讓人懷疑故事的真實性,最後還留有足夠的尾巴讓人可以證明他在編故事。作為讓學生了解報紙和名人不可以隨便相信的教材挺好的。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January 4,2007 12:07
    我很懷疑李家同校長瞎掰的這篇童話到底有什麼價值。

    讓小考成績更好,學生就會有「自信」?從此不會恐懼數學?這樣的說法恐怕需要一些實驗數據支持,而不是言者充滿自信即可。

    我高二的數學老師叫做傅禺,他教完本屆就退休了,駱劉兩位館長尚不及親炙。傅師上課重點永遠是基本道理,和「姜老師」一樣。該所高中小考很少,傅師也是偶而為之,而考題更是超級簡單,通常不考滿分很難。

    照李校長瞎掰的童話,本班同學應該對數學很有「自信」吧!我印象中一點也沒有啊。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January 4,2007 14:32
    被我們這樣打槍,而聯合報的編輯卻一點問題也沒有,看來李杯杯討厭部落格實在是有道理的。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anuary 4,2007 15:33
    我還是覺得,我們應該設個打槍專區。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anuary 4,2007 17:38
    看了這文我的數學真的有進步了!因為我會計算50-(4+3)=43
    學歷: 01. 民國50年:台灣大學電機系學士
    大學四年再加高中三年共七年,所以是民國43年"國中"畢業,
    依此計算在民國43年以前就有"很多的訓練班"
    及"坊間有很多書教我們如何建立自信"

    一個電機博士這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1. 筆誤啦!作者所論是他的孫子才對! (很抱歉造成大家的困擾)
    2. 你們這些人就是沒受到姜老師的教導所以才會這般的沒有"自信"!
    | 檢舉 | Posted by aMateur at February 11,2007 05:17
    蘋果日報 2007/2/27

    台北市中山女高考生王麗雯為國文作文題「走過」滿分者,她精細描繪住家附近的萬華龍山寺場景變遷,省思並批判文化流失現象。王麗雯的文筆更被老師形容為「有如作家張愛玲」。

    現年17歲的王麗雯應考時用40分鐘寫下約800字的作文,昨憑記憶重新寫下部分段落,文首以龍山寺場景破題:「走過龍山寺一帶,甘冽青草藥香由濃烈轉為絲絲縷縷,廟宇香火依舊蒸騰氤氳,腳下似乎仍踏著古台北石路泛黃的轍痕。但今日不少老店在車流中銷聲匿跡,日漸縮小的青草店面,甚至有老闆娘搖手吆喝,問你喝茶之餘要不要加買減肥茶或樂透。」

    文章繼而省思:「我不禁想起許多親朋好友去大陸旅遊,看見紫禁城的STARBUCKS、西湖畔商攤,皆有名勝古蹟被商業市儈淹沒之慨,但台灣何嘗沒有這樣被競速都市文化與逐利心理圍困的角落?雖然這可能意味著更優渥的生活,應該是值得欣喜的進步繁榮才對,但的確有什麼正在這樣時境遊戲中默默死去,只在人們追憶裡發酵,如同我曾走過也擁有過的童年」。

    文末更慨歎:「走過龍山寺,大佛仍盈盈含笑俯視眾生,只是信徒與願望代代更迭;走過青草巷,街址依舊,但老店家與老手藝已漸被取代;西園橋消失,而更熱鬧的捷運站進駐,這是我走過,十數年來交錯變遷的一切。我見證緬懷童年歷歷可數的溫馨風景,並準備走向另一個巨大、更不可知的未來。」

    今年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陳麗桂說,當初這篇滿分作文的確引起閱卷老師討論,最後經閱卷老師、國文科閱卷召集人及副召集人一致同意,給予滿分肯定。

    自稱因看過《怪盜亞森羅蘋》後而愛上閱讀的麗雯,高中開始利用校內圖書館大量閱讀,看完一本500多頁的書用不到3小時,一學期可看完35本書,是班上閱讀比賽冠軍,最欣賞作家琦君、林文月的散文及白先勇的《台北人》。

    有點害羞及內向的麗雯昨受訪說,她小學起就有寫日記習慣,但並非天天記流水帳,而是把特別有感觸的事情轉化為文字記下,每月約5、6篇,也會和國文老師討論寫過的文章,藉此磨練文字功力。雖然從小屢屢在校內外的作文比賽獲獎,麗雯坦言每次參賽仍會緊張。

    麗雯有兩個妹妹,父親白天是娃娃車司機,晚上還開計程車貼補家用,母親則是專業保母,最多曾同時照顧5名寶寶。父母都支持並鼓勵她朝興趣邁進。麗雯以台灣大學中文系為第一志願,立志當文學作家「但不會強求」,也不擔心出路,「能夠像現在一樣把想寫的寫出來,就已滿足快樂」。而新聞記者也是她考慮的職業之一,只是昨採訪結束後,她打趣對記者說:「看你們這麼累,我應該吃不消。」

    中山女高國文老師莊溎芬形容麗雯筆觸「有如張愛玲(中國著名作家)」,「走過」一文應是發揮文字特點而拿滿分。莊溎芬指麗雯高二看完《浮士德》、《普魯斯特》後,讀書心得長達7000字,是其他學生7倍,讓老師印象深刻。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鄭邦鎮分析此篇滿分作文,指該文緊扣生活經驗,在考場內能達到這種程度的表現,「相當難能可貴」。而這次作文題目靈活,較接近「創作」而非作文,對考生拘束極小,他也建議大考中心可將多篇高分作文當成範例公布,並集結成書,以城鄉、性別、背景不同的好作品啟發社會。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6,2007 12:01
    早慧才女王麗雯 感性文字逐夢

    「站在車廂隔窗凝望城市風景,捷運喀啦喀啦疾駛軌道如舞孃揚手深深踏舞於盆地之上。眼前是迤邐流域,身後則高樓沓起。民宅晾晒衣物如飛鳥鼓翅撲撲翻飛的瞬間,女郎疾舞神情似是邁向高潮,雙腳轟隆激情踩踏,四肢蜿蜒五條主線,鎮日響聲不已。直到最末一聲腳踏落在到站休止符上才緩緩睜眼,如夢方醒,任載運的花花草草傾瀉而出。從捷運往下看,九重葛攀緣,幾乎吞噬整片牆,欒樹油綠細密開著黃色小花,含蓄搖曳滿枝熱情。」

    我大概文學素養不夠,看攏無。不過我們的作文教育好像很鼓勵這類文章。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6,2007 12:04
    抱歉,我動用館長的權限,刪除了一個我覺得對於一個有具體姓名的高中女生而言,應該算是有些戲謔過了頭的評論。請見諒。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6,2007 16:00
    我不知道劉館長刪掉了什麼樣的留言。我自己的看法是這個高中女生並沒有錯,她愛好文學,也有不錯的文筆。看起來不只敏於閱讀,同時還有一枝快筆,才能在短時間內寫出這樣的文章。

    出錯的是我們的教育,在文學的感動外,沒有能夠提供學生足夠的訓練,教大家如何嚴謹的組織文字來辯證自己的想法。一百個高中生裡面有幾個能成為詩人、小說家、散文作家、劇作家?比例更高的人是要在公司裡寫報告,在學校裡寫學術文章,下焉至少在網路上打嘴砲,這些人需要的訓練是怎樣有邏輯的說理,而不是如何堆砌華麗的詞藻、描述動人的情感。

    這個包袱要一個高中女生來揹太過沈重也沒有必要。而且看來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比較利益在哪裡,選擇去念中文系。這比『不讀研究所不行嗎?』那篇的留言中提到靠聖經決定自己念什麼科系的高中生還更值得鼓勵一些。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16,2007 20:17
    CCLu,

    套句你的部落格好像經常出現的留言----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6,2007 20:59
    劉館長

    談到這個話題,昨天晚上我們家的傳播學者就有切膚之痛。她晚上看學生的論文 proposal 看到頭痛,抓住我就開始抱怨:『你看這一句跟這一句之間哪裡有因果關係?前面根本沒觀點怎麼能下一句接個"換言之"?......』。

    我不認為這種問題純粹是國文、中文課老師的錯,只是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太強調『解題目』的能力,使得其他科目看起來好像沒有責任,讓有作文這一個主題的國文、中文課好像把這整個責任一肩扛起來了。

    我自己能夠想到的是把作業的形式盡量改用接近書面報告而非條列式的『問題--回答』方式進行,然後在課堂上跟他們談一下容易犯的錯誤。由於我們的學生有不少口頭的個案報告課程,碩士班還可以再加上論文寫作,希望到畢業時能有還過的去的訓練。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17,2007 15:05
    不知道融會貫通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從論說文裡面看出來,或是透過論說文寫作來培養。據說這新加的一項能力指標,是今年台大學生擠下成大,成為最受企業歡迎的原因。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pril 17,2007 17:30
    阿宏,

    (1)我試著把你說的「融會貫通的能力」定義為「能夠整合來自多個來源的知識,並能運用到具體現實情境或解決不同脈絡下問題的能力」。我猜這可能必須不只從「論說文」(報告?)的格式,還必須從論說文的具體內容才看得出來。

    (2)可是CCLu家傳播學者在改的論文proposal好像就是T大的說...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pril 17,2007 17:59
    CCLu:

    可否請教你家的傳播學者

    是看到什麼樣的句子
    使得他抱怨::『你看這一句跟這一句之間哪裡有因果關係?前面根本沒觀點怎麼能下一句接個"換言之"?......』。

    就我的瞭解,所謂的「換言之」意思等同於是「換句話說」
    前後間並非是因果關係
    也沒有限定「換言之」的前面必須是什麼重要觀點
    只是「換一個句子」、「換一種說法」而已


    如果前面後面要有因果關係
    所使用的應該是「總之」、「總而言之」、「所以」吧?
    所謂的「總之」,就有點作結論的意思
    想要作結論
    前提與結論間當然是有因果關係才說得通

    至於「所以」是接在「因為」之後
    前後有因果關係也是必須的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17,2007 21:36
    To impostor,

    那幾個問句談的不是同一段文字,是連續的抱怨。後面的......表示接下來還有,只是我已經忘記了。

    To 劉館長,

    昨天晚上那份不是,不過她說有些文學院畢業的很容易堆出一大堆漂亮但無邏輯且無內容的文字出來。我這行好像看不太到文學院的學生,但是對於『報告』是什麼也都概念不足。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17,2007 22:04
    既然你說那幾個問句談的不是同一段文字
    那沒關係,我主要的疑惑只在這一個問題:
    「前面根本沒觀點怎麼能下一句接個"換言之"?」

    請教這個問句
    為什麼強調前面要有觀點(什麼樣的觀點?)才能接著用「換言之」?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17,2007 22:10
    impostor:

    我即興創作表演一下好了:P 嘿嘿~

    「雞鳴晨初,停雲靄靄,春雨微涼,德昌阿伯悠悠步向花圃,北縣府公告拆除日期已過了兩天,未來在哪裡,大家都在忐忑中渡日。換言之,傳播教育不能遠離現場,記者必須秉持公平正義詮釋事件,而不是墨守中立客觀的信條。」

    1.沒有觀點的「換言之」。
    2.前一句跟後一句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 檢舉 | Posted by 年輕的會長 at April 17,2007 22:53
    年輕的會長

    你的即興創作顯然差了早慧(早熟?)才女一大節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17,2007 23:08
    Googole "換言之" in news, you can get:加利福尼亞大學名譽教授羅伯特、斯卡拉皮諾指出:
    從過去的六十天來看,已深刻認識到期待北韓履行承諾會很困難(what you observed)
    換言之,除北韓之外的六方會談與會國,再次認識到使北韓放棄核武是多麼的複雜。 (the conclusion you make)
    | 檢舉 | Posted by gunman at April 18,2007 00:37
    gunman

    雖然我不清楚你提供的句子用意為何,但是你不覺得你找到的句子,把「換言之」改成「因此」、「因之」、「故」會更恰當,認同嗎?


    CCLu
    已經問過家裡的傳播學者了嗎?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18,2007 08:39
    若要把年輕會長的即興創作內容,看成是有意義的一段話,「換言之」也保留的話,我想在「換言之」前面的那個句號,可能可以改成類似這樣的一句:「看到德昌伯等人的遭遇,不禁使我等記者替他們忿忿不平。」這只是眾多的可能性之一。或許很多看來不通,沒有因果邏輯的文字,都是把這些弦外之音(或假設、前提、不能明講見人的理由等)藏起來,或自以為大家都知道,所導致的。
    我個人覺得中文的「換言之」在字意上雖等於英文的i.e.,實際上用起來,很多人還是像上面這個例子,藏了一些假設在裡頭。i.e. 的情形好像不會這麼嚴重。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April 18,2007 09:42
    你可以google一下換言之,看看大家是怎麼用的。我找了一下,第二個是"所有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宣傳,換言之,潛在的最糟糕結果都已經在健保類股的股價中得到了反映。"也是類似,第一個是觀察,換言之之後接自己的結論。我不知道你為什麼一直堅持,【「前面根本沒觀點怎麼能下一句接個"換言之"?」】這句話有問題。因果關係可能不一定存在,不過,我實在不認為這句話有太大的毛病。當然,也可能是我中文不好,我只是找出來,讓大家看看傳播業怎麼使用這個詞的。
    | 檢舉 | Posted by gunman at April 18,2007 10:33
    To imposter

    很抱歉,我們現在最多只能做這樣子的討論,我不能把實際看到的例子拿出來。學生把東西交給老師評論,他們並不期待在自己知道結果之前被老師的家人或朋友拿來在網路上討論甚至取笑。

    我這幾年在網路上學到的教訓是:在 Google 世界裡,永遠不要天真的以為你寫的東西只被你希望看到的人看到。如果模仿莫非定律的說法,就是『不該看到你在網路上寫的東西的人總是會看到那些文字』。

    引起了一個話題卻要澆一盆冷水下去是我的錯,不過有些界限我很堅持不應該跨過去。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18,2007 10:46
    gunman:

    我不知道為何你會以google來查詢「換言之」的意思
    而且當成標準解釋
    我就照你建議Google「換言之」
    第一個是英文翻譯
    其他都不是「換言之」的解釋,而是使用

    但是看一下其他人的使用
    並非都是『第一個是觀察,換言之之後接自己的結論』
    如果你的時間夠多的話
    你把看到的所有使用列出來
    然後一條條的檢查有多少符合『第一個是觀察,換言之之後接自己的結論』
    這當中還不考慮誤用、亂用的句子
    然而你卻只提出兩個句子
    你認為會有代表性嗎?

    由於我的時間有限
    沒空一條條的檢查
    google的結果我不會看超過三頁(除非是重要術語)
    三業裡面我還找不到你說的句子
    不知道何以你要找後面當例子?

    我建議你多查一下其他的管道看看
    譬如教育部國語辭典換言之
    我看不出有你要求的條件『第一個是觀察,換言之之後接自己的結論』



    CCLu :

    既然沒意願提供實際看到的例子
    那不勉強
    我不會強人所難
    網路上的留言確實要小心一點
    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很多時候我也是戒慎恐懼的在網路上流言

    所以問題「前面根本沒觀點怎麼能下一句接個"換言之"?」
    就沒有討論下去的價值
    因為不知道針對的實際例子是什麼
    就無從判斷你家傳播學者的抱怨有無道理

    話題就到此為止吧!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er at April 18,2007 11:37
    我說google換言之在news裡面。一開始就講了。
    | 檢舉 | Posted by gunman at April 18,2007 11:46
    CCLu :

    不好意思,我想請教你另一個話題
    「只是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太強調『解題目』的能力,使得其他科目看起來好像沒有責任」

    這句話的邏輯夠嚴謹嗎?其中是否有跳躍的成分?

    每一科目都會有許多例題,多練習例題對理解是有幫助,但是太過於注重『解題目』,很容易造成只會作答卻不知所以然,就像是補習班訓練出來的考試機器,看到題目能迅速的作答完畢,快狠準!不過,這種『解題目』的問題,我不知道會有人要中文課一肩扛責任。所以,我想知道你說這句話的邏輯在哪裡?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20,2007 10:31
    To impostor,

    請從前面的討論一路看下來。『解題目』相對應的是『報告寫作』,一般課程書面的成績評量就是這兩種。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20,2007 21:08
    CCLu :

    『解題目』相對應的是『報告寫作』??

    如果你的『解題目』相對應的是『報告寫作』,怎麼會『使得其他科目看起來好像沒有責任』?又如何得出『中文課好像把這整個責任一肩扛起來了』?

    這是怎麼跳躍過去的,還請你幫忙解惑。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20,2007 22:53
    最重要的一點,究竟是誰認為中文課要一肩扛責任?
    我個人從來不這麼認為,那麼有其他的人這麼認為嗎?我不知道,我沒有實際做過問卷調查,所以不清楚他人的想法。既然你說『中文課好像把這整個責任一肩扛起來了』,那麼你就要交代誰這麼認為,是有多少數目的人這樣認為,否則只有極少數人或根本沒有人這麼認為,這句話就是為假。

    其次,你說『只是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太強調『解題目』的能力,使得其他科目看起來好像沒有責任,讓有作文這一個主題的國文、中文課好像把這整個責任一肩扛起來了』。

    其中的『使得』之前的句子,必須是導致後面句子的因素,否則不能用『使得』一詞。所以,我想要瞭解『只是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太強調『解題目』的能力』如何使得『其他科目看起來好像沒有責任,讓有作文這一個主題的國文、中文課好像把這整個責任一肩扛起來了』?這其間的邏輯是否夠嚴謹?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20,2007 23:17
    To impostor,

    請順著前面的討論一路看下來,那些是我前文的根本。

    前面有不少人檢討到學校教育跟一般人報告寫作能力不佳的關連時,談到作文寫作的要求。而最近談到某高中女學生的作文時,又有類似的喟嘆。

    我的看法並非獨創,前面留言已經有好幾個人談過同樣的觀點了,國文作文近年偏重抒情文對於學生如何以文章說理固然有影響,其他科目未必脫的了關係,因為他們都可以提供學生訓練的機會,而不僅只是作文一課而已。

    你如果覺得我的說法跳躍的話,我想可能因為這不是憑空跳出來的發言,而是接續前面的討論。再不然就是我文字能力也太差,還請多指教。
    | 檢舉 | Posted by CCLu at April 20,2007 23:20
    CCLu:

    你的文字表達能力不差,學問應該也夠飽,只是邏輯思維似乎有待加強。
    要我指教是不敢當,只是算你倒楣被我盯上,但是我應該沒有對你口出惡言,你不必惱羞成怒。

    其實這與其他人的討論關係不大,我是針對你的發言就事論事。

    如果『解題目』相對應的是『報告寫作』,則『解題目』應該是『作文』的意思。不過,我還是覺得使用『解題目』是錯誤、易造成誤解的用詞,我不知道有誰會習慣用『解題目』來代替『作文』。如果把你的『解題目』代換成『作文』,就比較貼近其他人的說法,但是你獨創一種說法,就是『教育過程中太強調『解題目』的能力』所造成的,這與其他人的說法有出入。其他人有的是認為寫論說文都像在寫抒情文,可能是我們中文課的作文偏重抒情文,以致於造成寫任何文章、報告,都像在寫抒情文一樣,而不會就事論事、以理說理。

    然而,我又看到你下面一段又提到條列式『問題--回答』方式,就又與上面不一致了。當你的『解題目』意思是『作文』(你說『解題目』相對應的是『報告寫作』),而你也認為現在的作文又偏向抒情文,抒情文怎麼會是條列式的『問題--回答』方式?你有看過抒情文是『問題--回答』方式寫的嗎?如果有,應該也是少數特例吧?

    如果要讓『解題目』的解釋前後一致,『解題目』相對應的是『問題--回答』而非『報告寫作』。『問題--回答』方式的問題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只會考試作答卻不知所以然,也就是『問題--回答』方式才會有『解題目』的問題,所以,我並沒有誤解你的意思,而是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解釋前後不一。只是這麼一來,為什麼要中文課一肩扛責任的問題又出現了。

    簡言之,要嘛是『解題目』的解釋不一致,要嘛是推演出『中文課好像把這整個責任一肩扛起來了』邏輯不通,或者我再幫你想到另一個可能說法,就是你的第二段提到『解題目』與第三段提及的『問題--回答』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兩個不同話題。但是在同一個文本中,而且是相鄰的兩段文字,字面義上又相關的兩個詞,卻要當成不同話題,這應該很難讓人接受吧?


    以上我只是想回應你的那段留言,總有某部分是錯的,應該選擇錯在哪裡由你決定。我不相信你有辦法解釋得天衣無縫、毫無瑕疵。
    | 檢舉 | Posted by impostor at April 21,2007 13:10
    要加油ㄛ
    | 檢舉 | Posted by 西瓜頭小妹123 at June 6,2007 16:10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ly 13,2007 16:55
    對不起,因為很贊同此文,所以初次使用了blog的引用功能,但是不太會用所以誤按了兩次,如果礙眼還請版主幫忙刪掉,謝謝!
    | 檢舉 | Posted by jamuel at August 19,2007 15:14
    jamuel,

    Done.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August 19,2007 18:05
    看太多質報與政論節目的後果?!

    鎖國搞選舉 換來滿盤輸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October 7,2007 11:36
    質報最喜歡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不過登這種讀者投書,或許不代表該報立場,但卻頗具代表性的表達該報編輯者的腦袋。
    | 檢舉 | Posted by 少 at October 7,2007 12:07
    還真的是喜歡鞭打自己。

    中國忙返月,台灣急返聯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October 7,2007 14:32
    我覺得拿李安當例子比較有說服力:全部都在中國拍,男女主角都是中國人.... 順便還可鞭一下無能政府花了錢卻對電影產業一點都沒有幫助 XD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October 7,2007 14:48
    ML:

    你沒有follow上文的鞭打邏輯。

    由李安的電影檢討台灣的電影政策,至少還都是在談電影。上文是由中國的返
    月,鞭打台灣的返聯,除了返這個字,兩者其實沒有甚麼可比較的,因為中國不需返聯,台灣對返月也沒甚麼興趣。這樣的邏輯,才是真正的高超之處。

    依此邏輯,可以再寫n篇中國忙XX,台灣忙YY。例如,中國忙辦奧運,台灣忙選舉。中國忙抓維權律師,台灣忙看洋基棒球。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October 7,2007 19:34
    駱館長
    ㄜ...
    我follow的是鎖國搞選舉那篇啦

    不過,質報的邏輯我的確是不懂啊,畢竟已經十幾年沒買過他家的報紙了 XD

    我還是覺得 這篇社論比較神奇
    | 檢舉 | Posted by ML at October 7,2007 21:20
    沒錯,越南新娘減少來台,是因為甚麼樣的婚姻市場的變化,造成我國男性對外籍新娘需求的下降,是一篇可以做的論文。但是要扯到用腳投票,只能說誰麼樣的腦袋看到甚麼樣的世界。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October 7,2007 21:37
    六百年前,中國皇帝派突厥人鄭和率艦隊遠航,大老遠跑去東非,目的只是搞隻長頸鹿回來當麒麟奉承馬屁。幾百年過去,北京政權又稍微有了點銀子,遺傳的基因缺損又明顯表現。

    中國花大錢搞「返月」,那幫質報不知道跟著興奮些什麼?我不明白的是,質報過去七年多來已經確立以「營養午餐」為單位來檢討政府施政,那為什麼這會兒忘了質疑中國政府,有多少學童到現在還沒有營養午餐,幹嘛搞這種「不問蒼生問日月」的勾當?
    | 檢舉 | Posted by 盤 at October 8,2007 21:49

    ㄟㄟㄟ你好阿
    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ㄟ
    我現在國小二阿
    我現在草村
    | 檢舉 | Posted by 高捷 at May 21,2008 19:13

    小香說因為被發現ㄌ
    媽媽說小香你ㄇㄈ感ㄍ寫完ㄌ
    媽媽你不是說要我看看書ㄌ
    對拉
    我差忘ㄌ,對不起ㄌ
    ㄇ關西ㄌ







    如果我不要忘ㄌ喔
    我知道ㄌ我想要去買了
    好 ko
    媽.我要去買了




    ko

    咍.小香你要去買東西ㄇ
    對.是喔
    掰掰
    媽媽我們回來ㄌ
    好棒喔
    我給你100ㄍ.
    謝謝你
    | 檢舉 | Posted by ajb at May 21,2008 19:30

    啊................................上面那是什麼東西?異次元連結????
    | 檢舉 | Posted by 迪 at May 21,2008 20:15
    一個北一女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生的感嘆

    "現在明顯感受到我待忠班的改變
    作文變很爛,因為報告寫太多,變得不會寫抒情文"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1,2010 14:55
    高分作文範本

    "有考生破題就指出自己是被遺忘的漂流木,然後倒述昔日歡樂的情境,接著轉寫遭到狂暴河水侵肆,內心茫然哀戚,兼敘四周慘況,控訴人類的罪孽,點出山林綠意的珍貴。"

    "也有考生敘寫自己原是一棵擎天的大樹,風雨交加後,雖經掙扎,終遭遷徙,從而議論人類的貪心,成了出售的漂流木,顯出無限的落寞。"

    "還有考生寫下,「當怪手無情地輾進我的烏托邦,鋒利的斧頭將我親愛的家人腰斬,我的心也跟著碎了,拼不回來了。」描述面對人類濫伐的無奈;但在最後一段以「也許我即將離開,忘了所有的傷,帶著一顆嶄新的心築起一片永遠不會崩壞的天空」,帶著希望作結。"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April 11,2010 15:24
    滿分作文 有作家水準

    "其中一篇寫祖孫共釣鬼頭刀魚,「厚雲像柔墨染著蒼穹這張宣紙,魚群如朝聖般游了過來」尤具職業程度,連專業作家也未必能在50分鐘內寫得出來。"

    "另篇滿級分作品則是寫和同學徹夜合作報告,「數萬隻惱人的文字在螢幕上狂向我們做鬼臉,上百個表格恣意的扭曲身體。」"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June 4,2010 13:34
    有人回應說:

    "真正好的報告,在嚴謹邏輯外,仍會有"起承轉合"的成份
    同樣的,真正好的藝術
    在"起承轉合"外,也會有邏輯的概念隱含在其中"

    這看起來很玄妙
    我看不懂
    至少在英文論文寫法上
    強調的是破題,開宗明義點出主旨
    如果起了半天最後才合
    你只好祈禱讀者(尤其是習慣英文報告寫法的讀者)看得下去

    回到館長的文章
    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
    本人直到出國讀書念社會科學
    才知道文章結構要如何鋪陳
    句句之間如何嚴謹地連結
    是台灣一路作文到大學研究所畢業都沒人搭裡沒人教的學問
    令我好奇的是:
    為什麼台灣學校教育中的作文這麼偏重抒情創作?
    太偏了吧?
    升學考試出這類的作文題目目的在篩選什麼學生?
    中文系教育與社會是否太脫節?

    寫報告倒也不是那麼難學
    有基本的邏輯推理觀念
    多看多學多練習甚至找人改
    假以時日可望精進
    比較嚴重的是
    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思考推理上的問題?
    畢竟
    論文報告寫作能力反映的不只是文筆
    更重要的是思考的嚴謹程度
    許多報導與評論反映我們學校教育長期忽視嚴謹論文報告寫作的偏執走向
    而這些報導與評論再去影響更多的人
    不忍卒賭
    老實說
    很多人已經到不可理喻的地步而毫不自覺
    我自己也常回頭看自己還留有多少往日遺毒

    總之
    感謝館長用心點出報告、論文寫作此一重要議題
    願能引起眾人省思
    共勉之
    | 檢舉 | Posted by yafei at September 20,2010 14:41
    | 檢舉 | Posted by yafei at September 22,2010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