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2009年 2月出刊   
 
 
 
▲曹永和教授(右)與主持人
 周婉窈教授

臺大歷史系成立逾八十年。從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出發,歷經戰後改制,傅斯年故校長等學者導入新學風,以至二十一世紀以來各種新史學的蓬勃發展,臺大歷史系的系史堪稱一部臺大的蛻變史,也是現代臺灣的史學史。值此回顧前瞻之際,本系為溫故知新,策勵來茲,並展現近來各領域發展與國際交流成果,舉辦「八十週年系慶講座」,於2008年11月至12月間邀請六位學者主講。茲摘錄各場演講摘要,以饗讀者。

 

臺大歷史系八十週年系慶講座

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的研究

曹永和教授主講

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自1928年成立、1945年改制為臺大歷史系以來,至今(2008)恰滿八十年,曹永和老師是目前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中,唯一曾親炙臺北帝大史學科留用教授的學者,亦與當時多位臺北帝大日籍教授有所聯繫。本系舉辦八十週年系慶講座系列演講,邀請曹老師來介紹臺北帝國大學時期的史學科研究,格外具有傳承之意。

曹老師的演講由自家的故事談起,述及求學經驗,並細數其與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結緣之因由。

曹老師出身於士林的書香世家,曾叔祖曹敬在清朝道光年間到臺灣府城(今臺南市)考中秀才第一名;父親則是日本時代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的學生,擔任過公學校教師,後來轉至臺灣銀行工作。曹老師的正規學歷僅至日本時代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簡稱「北二中」,今成功中學前身)。當時臺北地區僅有「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今建國中學前身)及北二中兩所中學校,北二中比較多本地人就讀,大概一半一半,考取的機率比現在考大學還低。日本時代的學制,中學校要讀五年,之後還要考高等學校才能進大學。曹老師中學校四年級時,因為身體不好,經常請假,無法趕上數學的教學進度,所以沒考上高等學校。

戰後曹老師進入臺灣大學圖書館當助理員,由於素來即對文史很有興趣,故利用職務閒暇之餘,至史學系(原史學科)旁聽當時留用的日本教授桑田六郎先生的「東洋史」課程。桑田教授當時只有三位學生,分別是宋文薰、何廷瑞和張耀錡。宋文薰當時興趣已經轉向考古學;何廷瑞轉讀人類學,後來移民美國;張耀錡也沒有留在學術界發展,畢業後進入臺灣省文獻會工作,編過「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後來回到家族經營的臺中文化書局工作。戰後臺大史學系的三位正式學生,後來都沒有繼續在史學界發展,最後留下來的僅曹老師一人;曹老師自言是桑田教授戰後留用期間最熱心又最用功的旁聽生。桑田先生研究的是東西交通史,當時法國學界也有學者從事同樣的研究,但桑田教授的漢文閱讀功力較法國學者深厚,以當時的學術風潮來看,桑田教授的研究非常先進。曹老師還提到桑田教授很愛抽菸的習慣,但光復後由於洋菸購買不易,所以老師會去買菸來「孝敬」桑田教授(曹老師的用語)。旁聽期間,曹老師曾到桑田教授家中拜訪,得知教授怕太太的小秘辛;桑田教授的太太是自己老師的女兒(東京帝國大學中國哲學講座教授宇野哲人)。

桑田教授返日之前,將部分書籍送給曹老師。不過,曹老師沒走桑田老師的研究路線,改而自修荷蘭文,研究荷蘭時期臺灣歷史,1951年寫成的〈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與〈明代的臺灣漁業〉等文章,都是參考荷蘭文獻寫成。雖然沒走桑田老師的研究路線,桑田老師的東西交通史和南海研究,對曹老師日後研究荷蘭時期臺灣史,打下很好的基礎。

戰前的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採講座制,一個講座置教授、助教授(等同於副教授)、講師及助手各一名。史學科當時有三個講座,分別是「國史」(日本史)、「東洋史」、「南洋史」。小葉田淳先生當時是「國史」講座的助教授,研究範圍是日本近世史;「南洋史」講座的教授為村上直次郎先生,岩生成一先生當時是助教授,箭內健次先生則是講師。後來又增設「土俗人種學」講座,移川子之藏教授是人類學家李濟先生在美國的同學。

當時一個講座最多收五個學生,但往往只有一到兩個人,常常出現老師比學生多,甚至有收不到學生的情形。 當時臺北帝大的資源和書籍經費豐富,經費來源是臺灣總督府。然而,曹老師認為臺北帝大是日本帝大系統中「最年輕又最不幸的帝國大學」,成立時期適逢經濟大蕭條。雖然如此,臺北帝國大學的教授皆為一時之選。例如曾任文政學部部長的藤田豐八先生,是東京帝國大學東洋史的學者,與王國維、羅振玉都有私交,臺北帝國大學成立時,他是東大的教授,又兼臺北帝國大學的教職,東京、臺北兩地跑。另外,日本時代助教授升任教授之前,必須要先出國留學,桑田教授由助教授升教授時,也曾到國外進修,其中以留在法國的時間最久,故其研究受當時法國學風影響甚深。

桑田教授返日後,兩人仍有書信往來,曹老師還會幫他寄資料到日本。1972年日本奈良發現高松塚古墳壁畫時,桑田教授還特地告知曹老師。但曹老師關注重點已轉到荷蘭時代的臺灣歷史,承續臺北帝大史學科南洋史的傳統。岩生成一教授在臺北帝大擔任南洋史講座教授時,雖然有一個臺灣學生張樑標,但他畢業後就到泰國做生意,沒有繼續做研究。岩生教授回日本後,一直很遺憾在臺灣沒有人延續南洋史的研究。他看過曹老師的研究論文〈明代臺灣漁業誌略〉和〈荷蘭與西班牙佔據時期的臺灣〉之後,便想要培養曹老師,作為他在臺灣南洋史研究的「根」。於是岩生成一教授親自來臺,由陳奇祿先生陪同,拜會當時的臺大校長錢思亮先生與教育部長黃季陸先生,希望藉由UNESCO Fellowshi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獎助)的補助,讓曹老師到東洋文庫和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研究一年。

在日本這一年(1965-1966),曹老師除了跟岩生教授做研究之外,因為UNESCO Fellowship有日本國內旅行參觀的補助,所以也到了東京、京都、奈良和九州等地。藉此機會,曹老師得以與幾位原本在臺北帝大任教的日籍教授有更進一步接觸,例如京都大學的小葉田淳教授和九州大學的箭內健次教授。箭內健次教授的學生中村質先生,與曹老師在東洋文庫時便有很多接觸。

在日本期間,岩生成一教授為了保護曹老師不受臺灣職業學生的騷擾,不讓他和臺灣學生接觸;而且每週四下午,岩生教授都會親自到東京的東洋文庫會議室,一對一和曹老師看荷蘭檔案,以此,曹老師成為岩生教授名副其實的「關門弟子」。岩生教授在臺北帝大和東大的學生,也都視曹老師為同門師兄弟。曹老師也參加由東大學者所組成的讀書會,並接受荷蘭大使館文化參事的指導,閱讀日本所收集的荷蘭文日記,開啟了老師與荷蘭漢學界的接觸。

著名的荷蘭歷史學者包樂史(Leonard Blussé)當初來臺大留學時,原是念考古人類學系,和曹老師接觸後,才轉作歷史研究,因此曹老師可說是包樂史的史學啟蒙老師。之後曹老師介紹包樂史到日本京都留學,主要著眼於京都的學術資源比較集中。包樂史回到荷蘭任教後,萊頓大學歐洲擴展史研究所有整理《熱蘭遮城日記》的國際計畫,所以就找了岩生成一、中村孝志、曹老師、江樹生,以及M. E. van Opstall(荷蘭檔案館人員),總共六個人,開始編注、校譯《熱蘭遮城日記》,其中岩生成一、中村孝志只是掛名而已。


▲ 曹永和教授(右)與主持人周婉窈教授(攝於
  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的研究成果和活動消息,大部分發表在《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研究年報》,共有七輯,吳密察教授和學生曾做過相關的研究,發表在《Academia──臺北帝國大學研究通訊》。中村孝志的父親曾在臺工作,所以中村畢業於臺北帝大史學科,後來在日本天理大學任教。中村做荷蘭研究,但在戰前沒有到過荷蘭,一直要到戰後因岩生教授的推薦才至荷蘭。中村曾到臺灣來看以前日本留下來的荷蘭文檔案,亦傳達了岩生教授欲收曹老師為徒的訊息。曹老師特別強調自己的際遇很幸運,得以受到岩生教授青睞,作為其在臺灣的學術承繼者,並因此與臺北帝國大學時代的其他日籍教授有所接觸。1998年臺大舉辦七十週年校慶,第一次臺北帝大學生聚會時,有一位後期研究南洋史的畢業生田中則雄先生有來,曹老師跟他聊天請教,填補了許多《Academia──臺北帝國大學研究通訊》訊息上的空白。戰後臺灣因國民政府來臺,以回復中國文化為主要政策,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南洋史傳統就沒有了,轉以中國研究為主,漠視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所遺留的學術研究遺產。直到近期,才開始又試著跟世界接軌。

演講結束後的問答部分,亦有許多精彩的內容,誠如主持人周婉窈老師所言,只要大家不斷提問,曹老師就會不停地講下去,除了顯示老師的博學多聞外,更令人驚嘆的是曹老師的記憶力。在問及曹老師與臺大圖書館閱覽組主任賴永祥的關係時,曹老師為大家詳盡說明日本時代臺北帝國大學的圖書館分類法。他表示,日本時代的帝大圖書館館長是由教授兼任,不負責實際的經營管理工作;實際工作皆由司書官(位同副館長)負責。當時留用的日籍員工山根敏子,是臺北帝大英文系的畢業生,也是當時臺北帝大理農學部部長山根甚信的女兒。由於日本時代的圖書是用法文做分類,加上日本人不會特別教,為了工作,曹老師就自學法文。曹老師認為戰後日本人大概都會回日本,如果他不學,以後的分類該怎麼辦?

談及土俗人種學講座的宮本延人先生,曹老師表示宮本先生人很好,但就是比較懶散,不太寫東西。曹老師與宮本的相識,源於士林協志會舉辦的文化展覽會。宮本先生對寺廟很有研究,所以就到士林的神農宮,教導他們做拓本。臺大人類學系有很多日本時代收集回來的照片、資料和帳簿等寶貴的資產,但整理得很不完全,曹老師曾經麻煩宋文薰教授,請他趁宮本先生還在世時好好整理,免得將來這些東西失去價值。演講過程中,曹老師打趣地說道:「日本時代的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常常招不到學生,所以老師比較有閒,可以做學問。」

現場的陳榮聲同學想知道當時日本教授出國買書的狀況,有哪些比較特別的書。曹老師表示,臺北帝大時期的圖書館藏書非常豐富。由於資金充裕,圖書館會自動採買,講座亦有經費可自行購書;講座教授寒暑假出國時也可以自行採買;助教授升教授出國留學時也可以買。都是先買再報帳,很自由。而且日本人對書或資料的蒐集,相當積極。例如,美國攻打伊拉克或阿富汗時,東洋文庫就派人去買書,因為害怕戰爭造成資料和書籍流失;每逢歐美有圖書拍賣,日本也會派人去蒐購,臺北帝大圖書館許多藏書,就是在拍賣會場上買來的。

由於曹老師年歲已高,聽力不佳,現場提問或許不能得到切題的解答,但曹老師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實讓人不得不感佩其記憶力之好。

原定兩小時的演講,在輕鬆幽默的氣氛下,欲罷不能地延長了半個鐘頭。曹老師的演講猶如時光隧道一般,讓我們更清楚日本時代臺北帝國大學史學科的發展脈絡;也讓我們得以感受到,曹老師與岩生成一等日籍教授之間真摯的師生情誼。演講結束後,多位學者前來致意,也有不少學生來問問題,並請求合影留念,氣氛溫馨熱絡。

臺大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陳昀秀整理,周婉窈教授校訂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