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2008年 10月出刊   
 
 
 

▲「臺灣與海洋亞洲」平臺網站
(按此連結)

臺大歷史系自2008年起,成立五個「教研平臺」,分別為「文化交流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中古近世史」、「臺灣與海洋亞洲」,藉以整合本系各領域的人力,包括研究生在內,既做為歷史教學的介面,也是幾個重點領域突破的基地。

臺大歷史系教研平臺簡介

五、臺灣與海洋亞洲教研平臺

  召集人:周婉窈教授

本研究計畫名稱定為「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領域發展計畫」。臺灣無庸解釋,惟所謂海洋亞洲(Maritime Asia)蓋指在歷 史發展過程中,和海洋有密切關係的亞洲大陸和島嶼,包括中國大陸沿岸、日本、琉球,以及東南亞諸國。本研究領域主要著重在此一廣大地理範圍內的人群活動、相互往來交通,以及因此而導致的影響,尤其注重海洋或隔或通之因素下的錯綜關係。

就臺灣歷史發展而言,海洋的因素極為重要,過去不能說沒有學者從這個角度入手,不過,這十餘年來由於世界(含中國)海洋史研究的蓬勃發展,大大擴展了 臺灣史研究的視野,並帶來新的詮釋上的 可能性。近年來,不少學者和年輕學子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臺灣和環中國海域之地區的關係,以及「大航海時代」遠自歐洲而來的海上勢力對臺灣及其周邊的衝擊。從海洋史入手,對我們掌握臺灣歷史的複雜性與多元面向有很大的幫助,就課題而言,有待開發的空間還非常大。然而,由於臺灣介於海洋與大陸型文化之交界點(或中介點),它雖受海洋衝擊,但終究離不開來自亞洲大陸的影響,這其間海陸情勢的消長、開合,相當複雜,饒富研究上的意趣。本研究領域,一方面擬從海洋史的角度拓展臺灣歷史研究,另一方面則擬進一步探究海洋與大陸在人群活動和文化方面的連結點;長期而言,就是兼顧海洋亞洲和亞洲大陸的研究。

本計畫以開展此一研究領域為長期目標。近程目標有二:其一,以本系三位臺灣史專任教師為核心,邀請國內海洋史著名之學者和年輕學子參與研究,以出版正式之學術論文集做為成果;其二,在臺大歷史系建立臺灣史研究教學社群,引導研究所學生培養海洋史知識,以及必備的語文訓練,為將來臺灣與海洋亞洲之研究領域儲備人才。遠程目標在於建立臺大歷史系為臺灣海洋史研究重鎮之一,以求賡續本系兼任教授暨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先生所建立起來的學術傳統。由於「臺灣與海洋亞洲」牽涉很廣,我們期待的副產品是:間接幫助建立在臺灣的東亞史研究,尤其是日本史研究。

本計畫邀請治海洋史卓然有成的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教授參與;另有三位正在撰寫博士論文的研究生查忻、王興安及李毓中,亦為計畫成員。

召集人:周婉窈

成 員:李文良、陳宗仁、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查忻(本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興安
     (本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李毓中(西班牙塞維亞大學美洲史博士候選人),本系相關領域之
     博、碩士生

 

子計畫
  • 周婉窈 從十六、十七世紀東亞海域人群活動看臺灣歷史的發展
  • 陳國棟 海洋漂來的物質與訊息──近代以前臺灣與外界的接觸
  • 李文良  治臺政策與臺灣社會
  • 陳宗仁 十七至十九世紀臺灣周遭海域史研究──港市興衰與文化交流
  • 查 忻 亞洲區間網絡下的荷蘭改革宗教臺灣教會(1624-1662)
  • 王興安  船難、海賊與涉外關係──清代臺灣海上交通另一章
  • 李毓中 從「馬尼拉手稿」看十六世紀末的東亞海洋世界

 

在臺灣土生土長的我以為,以長期的規模來眺望臺灣歷史時,不僅是以漢民族的開發臺灣,或臺灣漢人社會的形成過程等中國史範疇來看而已;在東亞 的架構乃至以世界史的契機來探討時,不應僅從國家單位的國際政治秩序為觀點,毋寧應從國際政治社會形成之前,或是更原始、無文字之時代以來的東亞各地域間,人們互相交通往來的歷史推移中所產生的東亞交通圈、交易圈這類的角度來掌握,似乎反而更有助於理解臺灣的歷史。(曹永和)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