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2008年 10月出刊   
 
 
 

▲「文化交流史」平臺網站
(按此連結)

臺大歷史系自2008年起,成立五個「教研平臺」,分別為「文化交流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學術思想史」、「中國中古近世史」、「臺灣與海洋亞洲」,藉以整合本系各領域的人力,包括研究生在內,既做為歷史教學的介面,也是幾個重點領域突破的基地。

臺大歷史系教研平臺簡介

一、文化交流史教研平臺

  召集人:黃俊傑教授

本計畫是本系同仁研究文化史和文化交流史的整合資源平臺,除了因應研究和教學所需,也為了提升總合的研究能量,呼應最新的文化史研究取向,並進一步提出對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展望。

「文化史」是近數十年來歷史學方法論轉變的重要趨勢。從社會科學模式的社會經濟史角度,轉向多重文化概念的人文學思考,是歷史學研究在近數十年來呈現豐富多元的重要因素。再者,文化史的角度,也提供了多元文化思維的刺激,啟發了跨文化脈絡觀察的意義,並與後現代史學的許多中心議題互相呼應。因此,從文化的角度去看過去的人類經驗,或從交流互動的眼光來研究歷史,是過去及未來文化史研究能持續開發的路徑。

本計畫簡稱「文化交流史」教學研究平臺,兼攝文化史和跨文化研究方向,而非僅指國家或地區界定下的文化交流史。本系多位專任教師近來的研究成果,都相當程度地反映這種研究趨勢。本計畫整合本系同仁的專長,研究成果與視野將不同於西方史學界,並得以容納更多元的亞洲地區的研究角度及特色。

文化交流互動的角度,或交流史本身所牽涉的跨領域甚至跨學科整合的研究特質,是本計畫所採取的共同理論基礎。而且本計畫所包括的研究,兼具中國史、臺灣史和西洋史三大地方和時間範疇,因為文化交流史研究有其跨越疆域的特質。

在三年執行期間,除了計畫成員各自的學術研究外,預計每年舉辦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將集結所發表的論文出版成專書。

召集人:黃俊傑

成 員:古偉瀛、甘懷真、林維紅、趙綺娜、劉巧楣、陳宗仁、陳慧宏、秦曼儀,本系相關
     領域之博、碩士生

 

子計畫(一)東亞文化間之脈絡
  • 黃俊傑 朝鮮時代朝鮮來華人士對中華文化與思想的評論
  • 甘懷真 古代東北亞之文化交流──移民與王權形成
  • 陳宗仁 十七至十九世紀臺灣周遭海域史研究──港市興衰與文化交流

子計畫(二)東西文化間之脈絡

  • 古偉瀛 以中華天主教為主所觀察的近四百年中西文化交流史
  • 趙綺娜 1950 年代以來臺灣對美國的想像
  • 陳慧宏 交往互動下的學術及宗教──耶穌會在中國脈絡下之亞理斯多德學術傳統

子計畫(三)交流互動角度下對單方文化體的重新詮釋

  • 黃俊傑 朝鮮時代朝鮮來華人士對中華文化與思想的評論
  • 劉巧楣 十九世紀法國童書插畫研究
  • 秦曼儀 從書寫文化史角度觀察舊制度法國社會的溝通實踐

 

學術研討會預告

文化交流史教研平臺將於2008年12 月11-12日舉行「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比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除平臺成員參與外,另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張廣達教授、臺大日文系徐興慶教授、SarahPearce、Matthew Kelly、Andres Rodriguez、Julie Gammon、Mark Stoyle、John Tucker等國內外學者與會。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