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臺大校規小組 2014 年報
P. 46
年度 12 次調查有 2097 隻次。其中數量改變較多的種類為斑龜,從 145 隻次增加為 1095
隻次 ( 表 4.4-2);最大單次觀察數量,也從 37 隻增加為 198 隻。下降超過一半的種類包括:
無疣蝎虎(5 隻次降為 17 隻次)、鉛山壁虎(71 隻次降為 26 隻次)、赤背松柏根(3 隻次
降為 1 隻次)、紅斑蛇(3 隻次降為 1 隻次)、草花蛇(6 隻次降為 1 隻次)、古巴彩龜(17
隻次降為 3 隻次);增加超過一倍的疣尾蝎虎(5 隻次增為 17 隻次)、斑龜(145 隻次增為
1095 隻次)、紅耳泥龜(326 隻次增為 558 隻次)與鱉(4 隻次增為 7 隻次)。斯文豪攀蜥
從 489 隻次降為 373 隻次。
( 五 ) 兩棲類
相較 2009 ~ 2010 年調查成果,已新增加腹斑蛙與斑腿樹蛙;其中,斑腿樹蛙為外
來種蛙類,在動物科技學系的牧場與長興街教職員宿舍內有觀察紀錄。腹斑蛙位在環境研
究大樓與昆蟲系館。減少的物種為虎皮蛙,但前次調查也僅有一隻次的紀錄。數量部分,
2009 ~ 2010 進行 11 次調查,觀察到 1765 隻次,而本年度 12 次調查有 1457 隻次。其中
數量改變較多的種類為黑眶蟾
蜍, 從 1084 隻 次 降 為 738 隻 次,
雖然都是最優勢的物種但佔全體
比 例 從 61.4 % 降 為 50.7 %。 下
降超過一半的種類包括:臺北樹
蛙(49 隻 次 降 為 24 隻 次 )( 圖
4.5-2)、 盤 古 蟾 蜍(10 隻 次 降
為 5 隻 次 )、 長 腳 赤 蛙(22 隻 次
降 為 10 隻 次 ), 及 牛 蛙(12 隻
次 降 為 1 隻 次 ); 增 加 超 過 一 倍
者 為 小 雨 蛙(5 隻 次 增 為 28 隻
次 )。 但 以 上 這 些 物 種 的 總 觀 察
隻 次 都 不 超 過 50 隻 次, 尚 無 足 臺大校總區兩棲類調查年度比較
夠 的 觀 察 證 據 說 明 族 群 的 消 長。
( 六 ) 蝴蝶、蜻蜓
臺大校園環境整體變異不大,樹木植栽略有改變,但地面草本增加許多園藝植物和
蜜源植物,使得蝴蝶種類略有變動,但水域環境變化較大,因此蜻蜓種類改變較多。2010
年與 2014 年整體在無脊椎的昆蟲變異不大。
五、生物多樣性維持
( 一 ) 降低槽化現象
建構蟾蜍山―臺大―大安森林公園生態廊道,臺大農場為區內最大的農業環境,保有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