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
篇 名
|
作 者
|
1
|
明儒之萬物一體論及其道德實踐
──以羅近溪工夫論為核心
「萬物一體」是中國思想史中重要的議題之一,儒、釋、道三家均有討論。由於「萬物一體」並非一般感官經驗可及,近年來,學穻h認為它與密契經驗有關。儒家向以理性與實用著稱,卻有「萬物一體」的論述傳承。尤其在明代,儒肸睅琚u萬物一體」開展出異於傳統的工夫論,諸如:直觀、自信、日用與悅樂等等,與現代學秅尷R的密契特質十分吻合。過去,這些工夫常被視為佛老影韙U的產物,本文希望藉著探索明儒「萬物一體」論的內涵與演變,重新定位這些道德實踐主張,並藉以開展儒家傳承中的非理性領域內涵,說明儒家思想中也蘊含有密契主義的成分。
|
黃淑齡
|
2
|
仁心詩興的進路
──從馬浮的經學思想到蔣年豐的經學解釋學
近人蔣年豐對於民國以來的大儒馬浮思想的重視與詮釋,乃是站在中西比較哲學的視域,提出「經學解釋學」與「興的精神現象學」之命題,以契接馬浮的經學思想,使儒家經典及其文化思想能經由更積極的姿態轉化成當代的知識論述。檢視馬浮的經學思想與蔣年豐的「經學解釋學」可以發現「仁心詩興」的進路尤為關鍵,本文即透過「仁心詩興」的連結,以探入兩位人文學耵瑤蚼z義涵及思想底蘊,並在馬、蔣同中有異的學術風貌中,彰顯中國文化血脈之承傳與儒家思想之續進不斷。
|
吳冠宏
|
3
|
關心靈魂
柏拉圖在其早期對話錄,如《辯護篇》(The
Apology)、《艾爾奇比亞德斯上篇》(The Alcibiades
I)及《高爾奇亞斯篇》(The
Gorgias),多次呼籲雅典人,特別是雅典的政治軍事領袖,應照顧關心個人與公民們的靈魂;然而關於如何照顧靈魂這幾部對話錄中皆無細節之敘述。這篇文章之論述主要希望達成兩個目的:第一、藉由對這幾部對話錄中關於照顧靈魂的段落進行爬梳,希望證明在早期對話錄中隱含《理想國篇》的靈魂三分之概念。換言之,柏拉圖在早、中期對話錄中對靈魂的內在結構之說明並無二致;第二、若在早期對話錄中有著靈魂三分的概念,那關於靈魂照顧之細節便可在《理想國篇》兩階段,一專技的教育制度的設計得到說明。
|
徐學庸
|
4
|
「大政治」及「未來哲學」的同一性
──對尼采整體哲學的一個詮釋
我試圖用一個獨特的角度,對尼采哲學的整體作出一個詮釋:政治在尼采思想中佔據著什麼樣的地位?而我的假設及企圖證明的是: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尼采的政治哲學」,他的哲學,就是他的政治思想,因為在他對知識論及形上學的討論中,政治與存有肮O同一的,政治是存有穸眶M的內在面向。因此,哲學與政治有同一性的關係,而這個同一性的完全展現,就是大政治與未來哲學。在此文,貫穿所有論證的是多元異質邏輯,只要實有是「多」或「差異」,政治面向就必然隱含其中,因為尼采始終以政治共同體之所以為一的方式來理解這個從多到一的過程。
|
李建漳
|
5
|
詞語的啟示與傳統
──論哈曼對於康德先驗哲學的語文學後設批判 哈曼(Johann
Georg Hamann,
1730-1788)經常被認為是一位非理性的宗教神秘主義矷A但事實上,透過對於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與赫德的《論語言的源》所做的語文學後設批判,哈曼開創了一種以詞語的啟示與傳統為基礎的先驗語言學構想。透過對於哈曼的〈理性純粹主義的後設批判〉與〈語文學的想法與懷疑〉等主要著作的分析,本文將指出,哈曼的語文學後設批判,不僅使他能夠透過詞語在語言接受性中的啟示作用與在概念自發性中的傳統用法,超克康德在純粹理性構想中對於感性與知性所做的割裂;他並因而能說明語言的本質,即在於它具有開顯世界的詮釋學功能與建立人際互動關係的語用學功能。哈曼將語言視為人最根源的存在方式,這使得他最終可以說明,人類本性的自由即在於他內在具有的超越性與社群性。
|
林遠澤
|
6
|
西田幾多郎的「直觀」論
本論文的目的在闡釋西田幾多郎哲學中「直觀」的意義,並試圖了解其所可能開?的視域。筆耵滌禰酴[點在於認為西田的哲學的目的在重新發現日常生活世界的意義。在這個想法之下,西田的「純粹經驗」或「直觀」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兩耵熒N義也必須在這個視域下來了解。本論文將重心置於對西田「純粹經驗」與「行為的直觀」的討論。首先在第一節,筆苃闡嬰镼苤u直觀」的基本意義。對西田來說,直觀的基本意義在於不透過任何媒介地對生活世界的直接把握。筆舠N這樣的直接把握對比於主客對立下的「知覺」來突顯。再矷A在第二節,筆苂ル恁u分別─無分別」這一組概念來重構西田純粹經驗的內部構造,筆芼{為這個兩重構造同時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經驗的基本構造。第三節討論「行為的直觀」,行為的直觀意謂「行為」與「直觀」的相互創生,在這堙A西田突顯了直觀的「創造面」,直觀作為歷史世界的創造活動被突顯出來。最後在第四節,筆芵桮菪h思考由西田的直觀論所開?的幾個領域。
|
黃文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