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一至五十二期 期刊目次


1~10期

11~20期

21~30期

31~40期

41~52期

改版後

53~57期

58期

第一期

39.06

湯盤與商三戈

董作賓

記本校二銅鼓兼論銅鼓的??源及其分佈

凌純聲

中國古器物學的新基礎

 

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考

屈萬里

爾雅釋親補正

芮逸夫

孟子校補

王叔岷

亞里士多德的兩個術語EnergeiaEntelecheia之異同

 

康熙五十八年清廷派員測繪琉球地圖之研究

 

越南東京地方之特稱“

陳荊和

論漢代的游俠

 

兩漢樂舞考

臺?僊A

仙呂混江龍的本格及其變化

 

趙東潛年譜稿

李宗侗

 

 

第二期

40.02

荀子名學發凡初稿

陳大齊

漢晉時期的帷帳

 

契丹君位繼承問題的分析

姚從吾

董西廂與詞及南北曲的關係

 

折可存墓誌銘考證兼論宋江結局

牟潤孫

海德格哲學導論

洪耀勳

科學經驗底徵性及其批評

殷福生

臺灣高山族長盾與東南亞各地長盾的此較研究

陳奇祿

 

第三期

40.12

湯誓新義

毛子水

關於漢代官俸的幾個推測

 

論語十世希不失解

周法高

論校古書之方法及態度

王叔岷

敦煌唐寫姓氏錄殘卷考

牟潤孫

宋泉州等地之祈風

 

孫吳與山越之開發

傅樂成

南朝樂府與當時社會的關係

廖蔚卿

北詞廣正譜般涉三煞糾謬

葉慶炳

明代中國人在暹羅之貿易

張美惠

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

董作賓

 

 

第四期

41.12

詩三百篇成語零釋

屈萬里

金世宗對於中原漢化與女真舊俗的態度

姚從吾

日本高山寺舊鈔卷子本莊子即成玄英疏本試證

王叔岷

輪選推論底解析

殷福生

交趾名稱考

陳荊和

荊州與六朝政局

傅樂成

明代白蓮教考略

李守孔

記小屯出土之青銅器--中篇--鋒刃器(附後記)

 

 

 

第五期

42.12

河南安陽小屯殷墓中的動物遺骸

石璋如

淮南子斠證(上)

王叔岷

阿保機與後唐使臣姚坤會見談話集錄

姚從吾

實存哲學家卡兒.雅思巴斯

洪耀勳

安南譯語考釋(上)

陳荊和

福州音系

藍亞秀

清史稿聖祖本紀辨證(上)

林瑞翰

笛卡特哲學的方法

林素琴

殷代的紀日法

董作賓

 

 

第六期

43.12

淮南子斠證(下)

王叔岷

「嘖有煩言」解

毛子水

聯綿字通說

周法高

說遼朝契丹人的世選制度

姚從吾

利瑪竇交友論新研

 

安南譯語考釋(下)

陳荊和

劉勰的創作論

廖蔚卿

清史稿聖祖本紀辨證(下)

林瑞翰

 

 

第七期

45.04

馬重英考

李方桂

淮南子斠證補遺

王叔岷

說易散稿

屈萬里

陳第東番記考證

 

河僊鎮鎮鄚氏家譜注釋

陳荊和

莊子之懷疑思想

 

泰雅族獵頭習俗之研究

何廷瑞

 

 

第八期

47.07

莊子校釋補錄

王叔岷

淮南子斠證續補

王叔岷

臺灣外志兩抄本和臺灣外記若干版本的研究

 

遼道宗宣懿皇后十香詞冤獄的文化的分析

姚從吾

牛李黨爭始因質疑

馮承基

撐犁考

杜而未

玄武門事變之醞釀

傅樂成

劉夢得年譜

羅聯添

 

 

第九期

49.01

經驗與材枓(斠讎學問題之一)

王叔岷

漢字蒙音蒙古祕史新譯並註釋

姚從吾

札奇斯欽

論科學的說明

殷福生

中巴星象神話比較研究

杜而未

毛詩連綿詞譜

杜其容

 

 

第十期

50.08

臧懋循改訂元雜劇評議

 

論檢驗古注類書與斠定古書之關係

王叔岷

部分代全體的象形

戴君仁

康德道德哲學原理之分析

黃振華

漢字蒙音蒙古祕史新譯並註釋(中)

姚從吾

 

 

第十一期

51.09

張德輝「嶺北紀行」足本校註

姚從吾

南北曲牌調與唐宋大樂樂律之淵源考

 

累增字

戴君仁

明末清初天主教比附儒家學說之研究

 

山海經校證

歐纈芳

漢字蒙音蒙古祕史新譯並註釋(下)

姚從吾

扎奇斯欽

 

 

第十二期

52.11

舊元史中達魯花赤初期的本義為「宣差」說

姚從吾

同形異字

戴君仁

顏氏家訓斠注補遺

王叔岷

歷代名人年譜摘誤

馮承基

釋「史」

戴君仁

說舊元史太祖紀與畏答兒傳中的「按答」

姚從吾

說舊元史太祖紀中的「布渾察兒」和由它引??的王汗與成吉思汗的決戰

姚從吾

由四部叢刊本元朝秘史中「抓馬」「從馬」的譯文略談對於蒙古秘史翻譯的心得與困難

姚從吾

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論批判

黃振華

英國古典經驗論的現象解析發展出來的幾個形上學問題

張柯圳

 

 

第十三期

53.12

說蒙古秘史中的推選可汗與選立太子

姚從吾

王徵之事蹟及其輸入西洋學術之貢獻

 

晉代樂舞考

廖蔚卿

離騷輯校

 

晏子春秋校正

田宗堯

說舊元史中的達魯花赤

札奇斯欽

前設邏輯運作論

黃金穗

 

 

第十四期

54.11

論唐代士風與文學

臺?僊A

「北京人」的發現與研究及其所引??之問題

 

元憲宗(蒙哥汗)的大舉征蜀與他在合州釣魚城的戰死

姚從吾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

屈萬里

史官制度—附論對傳統之尊重

李宗侗

古鏡記著成之時代及其有關問題

馮承基

羅馬帝國與基督教

王任光

戰國的統治機構與治術

許倬雲

王次回研究

鄭清茂

宋代賢良方正科考

王德毅

英國經驗論基本問題之剖析與批評

傅偉勳

從記號學的觀點看翻譯

何秀煌

形式構造論

黃金穗

 

 

第十五期

55.08

墨子虛字研究

周富美

老子賸義

王叔岷

河圖洛書的本質及其原來的功用

戴君仁

釋牢●

孔德成

談元代的馬政

札奇斯欽

成吉思汗信任邱處機與這件事對於保全中原傳統文化之貢獻

姚從吾

封建的解體

李宗侗

南曲聯套述例

 

論元稹連昌宮詞用韻

許世瑛

南朝宮體詩研究

林文月

日知錄札記

何佑森

邏輯多樣體試論

黃金穗

歸納法之邏輯基礎—最近的若干理論

成中英

經驗意義銓釋之發展

羅業宏

 

 

第十六期

56.10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與修門人及修書年歲考

戴君仁

史記斠證—秦始皇本紀第六

王叔岷

紅色土時代的周口店文化

 

黃土期中國高級舊石器文化與現代人類的出現

張光直

顧亭林的經學

何佑森

遼金元時期通事考

姚從吾

忽必烈汗與蒙哥汗治理漢地的歧見

姚從吾

河圖洛書的本質補證

戴君仁

哲學的意義與價值

斐納祚

 

 

第十七期

57.06

史記斠證—伯夷列傳第一

王叔岷

金代初期女真的漢化

陶晉生

名家與西漢吏治

戴君仁

杜甫詩繫年辨證

 

荀子與詩經

裴溥言

西京雜記斠正

金嘉錫

讀高本漢尚書注釋

陳舜政

程鉅夫與忽必烈平宋以後的安定南人問題

姚從吾

中國駐英使館的建立

王曾才

莎士比亞劇中人物研究

孫靖民

 

 

第十八期

58.05

史記斠證—孝文本紀第十

王叔岷

史記斠證—孝景本紀第十一

王叔岷

論近代西方哲學中之觀念論思想

黃振華

列女傳校證

歐纈芳

史記斠證—孝武本紀第十二

王叔岷

范石湖先生年譜

王德毅

詩經與樂歌的原始關係

何定生

顏習齋和李恕谷的學術異同

何佑森

荀子正名篇重要語言理論闡述

龍宇純

 

 

第十九期

59.06

前漢在西北的移民與屯田

孫曾文

史記斠證—燕召公世家第四

王叔岷

史記斠證—管蔡世家第五

王叔岷

史記斠證—陳杞世家第六

王叔岷

史記斠證—衛康叔世家第七

王叔岷

南北朝樂舞考

廖蔚卿

北宋之邊防

林瑞翰

元好問癸巳上耶律楚材書的歷史意義與書中五十四人行事考

姚從吾先生遺著

 

 

第二十期

60.06

史記斠證—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王叔岷

史記斠證—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王叔岷

史記斠證—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

王叔岷

史記斠證—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王叔岷

孫可之文行互勘

馮承基

荀子對人的認知及其問題

 

唐代私學的發展

高明士

吳炳粲花五種傳奇研究

 

賦比興的我見

戴君仁

Some Aspects of the Confucian Notion of Mind

成中英

第二十一期

61.06

由韻書中罕見上字推論反切結構

杜其容

唐玄宗及宋真宗禪地祇玉冊跋

孔德成

清末從華南出口前往秘魯、古巴與東南亞英、荷屬領的華工

張奕善

唐代文化對日本平安文壇之影?鞢X從日本遣唐使時代到白氏文集之東傳

林文月

胡塞爾的存而不論概念—從胡塞爾的存而不論方法討論他的現象學的根本法則和目標

鄔昆如

Remarks on Topicalization in Three Languages

黃宣範

論十三、四世紀時的英國國會

蔣孝瑀

朝鮮甲申政變時的中日交涉

孫啟瑞

 

 

第二十二期

62.06

論語「蓋有不知而作之?矷v章新解

 

張華與西晉政冶之關係

廖蔚卿

墨子的實學

周富美

蘇賦的文學批評研究

 

春秋時代社會的變動

李宗侗

北宋館閣典校圖籍考

周駿富

柯林烏藝術哲學的發展

趙天儀

確定描述詞與運算符號

林正弘

葛德定理與邱崎定理之哲學意義

楊惠南

南投巴宰海人的宗教信仰

洪秀桂

Movement in Mandarin Syntax

黃宣範

 

 

第二十三期

63.10

詩經字詞考釋

裴溥言

歐陽修五代史記之研究

林瑞翰

尚書多方篇著成於多士篇之前辨

程元敏

淮南鴻烈兵略校釋

于大成

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比較諸經論的心性清淨說

葉阿月

Presupposition, Belief World and Referential Opacity

黃宣範

司馬遷的心

阮芝生

明代初期的食鹽運銷制度

 

亞里士多德尼可馬赫倫理學之基本線索

張柯圳

臺灣閩南人岳婿雙方儀式行為之分析研究

洪秀桂

 

 

第二十四期

      64.10

史學家的樂觀、悲觀與迷惑

杜維運

楚辭天問隱義及有關問題試探

 

戰國策校證

鄭良樹

史記斠證

王叔岷

明代前期的食鹽生產組織

 

竟陵派文學理論的研究

 

三等韻牙喉音反切上字分析

杜其容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and Logical Formula

黃宣範

 

 

第二十五期

65.12

殷虛出土的工業成績:三例

         

唯識思想的客塵煩惱說—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

        葉阿月

文子微明校釋

        于大成

西元第二世紀史家對亞歷山大的看法—亞利安與蒲魯塔克史觀的比較

        黃俊傑

論亨利八世解散修院之目的及影??

        蔣孝瑀

 

 

第二十六期    

66.12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與盉

中國青銅容器造形的一項基本設計

李光周

中國山水畫與老莊思想

陳明玉

墨子兼愛說平議

周富美

史記斠證卷

王叔岷

清史地理志初校—直省地理沿革部份

 

香港問題之探討

王曾才

論波拉氏筆下的亨利八世

蔣孝瑀

THE GHOSTLY STORIES OF EDITH WHARTON

朱立民

 

 

第二十七期

67.12

張華年譜

廖蔚卿

清代漢宋之爭平議

何佑森

王安石雱父子享祀廟廷考

程元敏

把字句

 

王禹偁評傳

黃啟方

阮亭詩餘和衍波詞的著成年代

吳宏一

道家哲學中的「有」、「無」問題

嚴靈峰

論康德哲學中「理性」一詞之涵義

黃振華

墾丁史前遺址的發掘與其陶片的處理

李光周

「羊癩瘋」抑或「中風」?—對奧瑟羅的一度昏迷的探討

方光珞

中國家族組織的政治功能

唐美君

 

 

第二十八期

68.12

史記斠證卷一百廿八、一百廿九

王叔岷

北村透谷的思想考察

李永熾

唯識思想的對治煩惱說

葉阿月

論孫子的作成時代

鄭良樹

新竹關西蝙蝠洞遺址試掘

黃十張

李光周

李美玲

抱朴子外篇思想析論—葛洪研究之三

林麗雪

磚敦「格拉那達之征服」一劇之再探討

朱立民

詩「干旄」一詁

陳次雲

 

 

第二十九期

69.12

史記斠證卷一百三十、附錄(史記佚文)

王叔岷

「識」與「表識」的研究

葉阿月

一階述詞演算的完備性

劉世超

陳文秀

量詞詞組的指稱

劉福增

黑格爾早年的哲學思想

張柯圳

周易乾坤卦義證

黃沛榮

論前後期佛教對解脫境的看法

楊惠南

奎英之知識論的新導向

余英華

「浪子」的道德架構

張惠鍞

 

 

第三十期

70.12

司馬遷與黃老—紀念沈故教授剛伯先生八十六誕辰演講稿

王叔岷

三經新義板本與流傳

程元敏

歐洲列強對辛亥革命的反應

王會才

「超越智慧的完成」之研究—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中心

葉阿月

戲劇與觀眾

郭博信

魯姆斯的徹底經驗論

郭博文

注解思想性典籍之一形式基礎

謝啟武

韓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發展

高明士

從「北宋人提煉性激素說」談科學對科技史研究的重要性

劉廣定

A Critique of Hummels Eminents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陳捷先

The Analysis of Nasal Elements by Early Arab and Muslim Phoneticians

M.H.Bakalla

 

 

第三十一期

      71.12

古書的校釋問題—紀念傅故孟真先生八秩進七冥誕演講稿

王叔岷

晁公武研究

王德毅

奪國後的明成祖與諸藩王關係考

張奕善

崔寔研究

韓復智

洛克對天賦認識的爭論

謝啟武

卑南遺址第 109號墓葬及其相關問題

連照美

宋元時代的蘇州

梁庚堯

Sunyatsenism and Modern Life: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王會才

The Origins of the Arab-Isreali Controversy

柯南希

Classical Chinese Drama in English:A Critique of Some Recent Translations

彭鏡禧

Whence Leads The Lexical Maze?—A Reading of Nabokovs Pale Fire

蔡源煌

Reflections on Platos Sophist

唐格里

 

 

第三十二期

72.12

群書治要節本慎子義證

王叔岷

莊子神話解釋

杜而未

晉史試析

林瑞翰

洛克論觀念的形成

謝啟武

陸機文賦校釋

王靖獻

月光文化—從日本哲學與宗教論日本人的心態

姜允明

十九世紀一位獨特而又深具吸引力的人物—約翰.亨利.惠特曼

 

「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僧侶勞侖斯

張惠鍞

從比較哲學的絡索論大易道德基礎之勝義

郭文夫

論孔子所面臨的時代問題及對治之道

林義正

論巴克禮哲學中善的概念

蔡信安

 

 

第三十三期

73.12

莊子佚文

王叔岷

宇宙??源傳說解釋

杜而未

巴克萊早期的宇宙觀及魯斯的曲解

謝啟武

論孔子的「君子」概念

林義正

維根斯坦的「論說」語言理論中的兩個語言

劉福增

傅敖斯的「法師」一書與 「上帝遊戲」

蔡源煌

對於中國考古學的若干認識

李光周

就有關蔡文姬及其所做的詩歌論中國詩的女性形象

呂福克

論巴克萊對自然知識之概念

蔡信安

古典儒家的天概念研究

傅佩榮

 

 

第三十四期

74.12

莊子校詮序論

王叔岷

左傳 「鄭伯克段於鄢」新論

黃沛榮

伯夷列傳發微

阮芝生

洛克人類認知論

謝啟武

宇宙??源神話解釋

杜而未

試論中國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及臺灣史前文化的關係

黃士強

臺灣:一個罕見的考古實驗室

李光周

維根斯坦論弗列格和羅素的推論法則

劉福增

論巴克萊哲學中「觀念」和「精神」

蔡信安

方杰人(豪)先生年譜稿

李東華

 

 

第三十五期

76.12

從奧瑞泰雅看父系制度與正義

黃毓秀

北朝東西政權之河東爭奪戰

毛漢光

桑達雅納的批判實在論

郭博文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鬼神思想

高懷民

漢譯佛經中的彌勒信仰

楊惠南

盤古神話及其類型

杜而未

台灣史前時代拔齒習俗之研究

連照美

論弗列格的意思與意義

劉福增

史賓諾莎與老子

傅佩榮

孔子與耶爾的道德邏輯觀

鄭學禮

第三十六期

77.12

廣同形異字

龍宇純

權力鬥爭如戲劇競賽:從演戲的觀點看莎士比亞戲劇 「李察二世」

彭鏡禧

明初的人口移徙政策

 

魏晉南朝之清談

林瑞翰

魏晉南朝之屯田

林瑞翰

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約論

黃俊傑

三論繼張氏後節度沙州歸義軍?肮停鉹窄Q

蘇瑩輝

隋唐社會哲學之研究

鄔昆如

對動詞出現時式的惱人提出若干證據

劉福增

形、聲、意—中國思考方式及比較哲學的展望

吳光明

論心靈與大腦的嚴格同一性—兼論心靈狀態與大腦狀態是否一一對應

黃懿梅

海德格的「存有」與中國哲學的道的觀念

陳榮華

評估高提也對道德的證成之解決

林火旺

中國?m市家庭結構

尹建中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文部,一八六九∼一九一二

胡述兆

清代北京琉璃廠之舊書業

盧秀菊

 

 

第三十七期

78.12

古書中的避諱問題

王叔岷

試釋溫飛卿「夢江南」詞一首

張以仁

略論焦循之史學

何澤恆

鮑照詩研究

劉翔飛

世說新語別解—容止篇

張蓓蓓

胡適與殷海光—兩代自由主義?肏銩Q風格的異同

張忠棟

唐代後半期后妃之分析

毛漢光

孟子王霸三章集釋新詮

黃俊傑

論中國古代墓葬形制

蒲慕州

孟子書亦見仁是歷程

謝啟武

歷史即思考

吳光明

宋明理學中兩大觀點的整合和延伸:致知與致良知

成中英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劉福增

懷疑論與知識概念

方萬全

價值語詞有兩種意義嗎?

林火旺

 

 

第三十八期

79.12

論章太炎的文化觀

李偉泰

世說新語別解—任誕篇

張蓓蓓

論「言」「文」「辭」研究先秦文學觀念的合法性

林啟屏

「給愛蜜麗的玫瑰」新詮

畢美蓮

模擬慾、原始犧牲及「崔士坦傳奇」的世界

施樂笛

扮裝表演:「如願」中的性別與戲劇感

張小虹

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激進派的人權理論

楊肅獻

古埃及的社會倫理

蒲慕州

十七十八世紀英國農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早期中國佛教的大乘小乘觀

周伯戡

宋儒之道統觀及其文化意識

張永雋

春秋公羊傳思想中的經權問題

林義正

探討東西方社會政治哲學中之典範概念:論民主與社會正義的實現

成中英

 

 

第三十九期

81.06

《花間》詞人皇甫松

張以仁

《一無所有?矷n中的女性烏托邦典範

張惠娟

陰翳之美的禮讚—論谷崎潤一郎及其「春琴抄」

趙姬玉

「天路歷程」中聖經詮釋的辯證架構

姜台芬

鴻溝如何跨越?—試讀姚斯對巴赫汀「對話論」的批評

馬耀民

魏晉南朝政治制度之研究

林瑞翰

北魏之漢化

林瑞翰

語句結構與自然哲學

劉福增

黑格爾科學性認識的理念與經驗的概念

張柯圳

結果論及其批判

林火旺

 

 

第四十期

82.06

明代帝王與戲曲

曾永義

論魏晉的孝道觀念及其與政治、哲學、宗教的關係

林麗真

皇帝制度下的廟制系統—以秦漢至隋唐作為考察中心

高明士

清代社會哲學之研究

鄔昆如

孟德斯鳩的社會哲學

郭博文

黑格爾科學性認識的理念與經驗的概念

張柯圳

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

石守謙

宋徽宗繪畫的美學特質—兼論其淵源和影??

陳葆真

馬戛爾尼使團—兩百週年的討論

王會才

與新康德學派的一番後現代主義式對話

張瑩棻

 

 

第四十一期

83.06

《●睪命案文書》箋釋—包山楚簡司法文書研究之一

周鳳五

宇文泰親信集團與魏周革命

呂春盛

論《貞觀政要》中的君臣溝通文化

毛漢光

《九歌》的英譯問題,以〈湘君〉為例

陳次雲

內在性層級—朱熹思想中的最高典型

唐格理

「動—名」異心複合詞之研究

史嘉琳

知識與權力的迷宮—詹明信後現代理論的再思

楊明蒼

法屬波里尼西亞華人之政治參與

童元昭

 

 

第四十二期

84.04

《論語》「夫子之文章」章之研究

林義正

論朱熹的人生哲學及其現代價值

鄭曉江

胡適與羅爾綱

潘光哲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與養生觀念之探討

周京安

中文反身動詞之探討

高蓉蓉

奧古斯丁的聖靈(真義)詮釋法

姜台芬

劇本即命運:《羅森坎咨與吉爾斯坦已死》

邱錦榮

文本的閱讀,閱讀的文本:霍普金斯的大自然與神學詮釋學

曾麗玲

短程記憶限制與兒童語言障礙

張顯達

 

 

第四十三期

84.12

傳統中國教育的發展與特質—兼論與通識教育的關係

高明士

由蘇州經商衝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關係

邱澎生

老子書中之「一」

周學武

漢人民間信仰研究的本質、體系、與過程理論—英文論述中的幾個主要結構論模型

謝世忠

唐代的樞密使

 

慈湖之「知」論探微

鄭曉江

南宋四川的潼川府路與夔州路安撫使年表—《南宋制撫年表》補

李昌憲

交易女人:《暴風雨》中的皇室聯姻與帝國強暴

張小虹

國語中複合詞縮簡減之文法限制

江文瑜

 

 

第四十四期

85.06

《金瓶梅》的藝術風貌—由〈七發〉論及其諷諭意義與美學特色

郭玉雯

論「聲音之道與政通」的意涵及其運用在詩評中的演繹過程

 

隋唐燕樂樂部申論(一)—根源的探尋

 

漢晉詩歌中「思婦文本」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

梅家玲

愛與善—與馬賽爾懇談

關永中

十九世紀歐洲的進步觀與革命

王世宗

藍圖法應用於館藏管理品質改善之研究

謝寶煖

 

 

第四十五期

85.12

《紅樓夢魘》的考證意見與價值—以小處刪改與後四十回問題為主

郭玉雯

〈鶯鶯傅〉的情愛世界及其構設

康韻梅

西方哲學史的一貫性

關永中

安樂死的倫理反省

孫效智

試論王充「氣」的觀念—從宇宙論的角度談??

曾漢塘

莊子哲學的「陰陽」概念

葉海煙

張橫渠闢佛的氣化論

彭文林

以說話行事模式來說明意向性的桔構

陳瑞麟

父母的糾正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張顯達

 

 

第四十六期

86.06

賓貢與賓貢科—張寶三〈唐「賓貢進士」及其相關問題考〉一文質疑

高明士

諸神示象—《山海經》神話資科中的萬物靈跡

 

一次沒有宣言的改革—唐玄宗朝的政治與文化

盧建榮

(男性)主體完全自戀手冊:論克莉斯提娃之自戀新詮

黃宗慧

中國文化之「存在的」的特質:徐復觀的戰後臺灣經驗

黃俊傑

林布蘭畫作之鑑定

奇邁可

臺灣的文昌帝君信仰與儒家道統意識

陳昭瑛

Sipsong Pannaw傣泐政體辨析:一個歷史民族誌的研究

謝世忠

民國初年中國宗教團體的社會慈善事業—以「世界紅十字會」為例

宋光宇

東晉詩家孫許殷謝通考

張蓓蓓

 

 

第四十七期

86.12

文法、表義與《彼爾士農夫》

楊明蒼

張愛玲的「閨閣政治論述」:女性身體、慾望與權力的文本

林幸謙

閱讀〈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論阿圖塞召喚理論中主體形成之無窮遞退

黃宗慧

儒家「通經致用」實踐之考察—以西漢朝廷「春秋決事」為中心的探討

盧瑞容

二十一世紀台灣農業文化的展望

黃俊傑

莎士保理的治印觀點與政策

王世宗

宗教傳播、商業活動與文化認同—一貫道在新加坡的傳播與發展

宋光宇

近代初期日本的移殖民論與移殖民活動

林呈蓉

佛教初傳流佈中國考

周伯戡

 

 

第四十八期

87.05

十九世紀越南國?m(順化)的城市規畫初探

黃蘭翔

王國維對宋代研究之貢獻與影??

王德毅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上)

張以仁

黑格爾《邏輯學.有論》研究

張柯圳

唐朝的文和武

高明士

再論唐「賓貢進士」—敬答高明士先生之質疑

張寶三

姜生的語文批評與「模擬論」

張惠鍞

佚名「《韓非子》舊〈序〉」試探—兼論劉向〈韓子書錄〉

陳勁榛

道安經序思想的轉折及在格義問題上的意義

蔡振豐

 

 

第四十九期

87.12

失落與重建—試論龍瑛宗《紅塵》的歷史記憶

陳翠英

解析孔子的修養理論:以《論語》「難」、「必」二字為探討焦點

傅佩榮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中完整性先前概念與真理概念

陳榮華

《花間集》中的非情詞(下)

張以仁

老子「寵辱若驚」章舊義新解

何澤恆

論最接近繼續?芠z論

黃懿梅

物理教科書蘊含的科學發展模式之探討

陳瑞麟

女性自我實現之追尋:卡瑟的《我的安東妮雅》

應小陵

美國早期影像發展與霍桑的《七角樓》

鄭永孝

 

 

第五十期

88.06

《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藝術筆法

郭玉雯

唐代邊塞詩黃昏回歸主題的情感結構

侯迺慧

事態的形式—一個可能世界的解釋

劉福增

漢語主語的可辨指性要求

周國正

“睡覺”音義源流研究

孫玉文

被偷竊的「莎士比亞」與姜生的「書寫」策略

張惠鍞

夏娃與女性主體:《失樂園》中的性別辨證

儲湘君

再論賓貢與賓貢科

高明士

記南開大學圖書館所藏手抄稿本《迦陵詞集》

葉嘉瑩

杜甫夔州詩「楚宮陽臺」之現地研究

簡錦松

宋代史家的唐史學

王德毅

 

 

第五十一期

88.12

〈解老〉、〈喻老〉—韓非對老子哲學的詮釋和改造

王曉波

唐代七言格律擬議

 

朱子思想中哲學論證與歷史敘述之關係

黃俊傑

探討 《詩人玉屑》與詩格之關係

蕭淳鏵

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之纂輯與其對金石學的貢獻

黃啟書

「九.一八」前後「不抵抗」政策的再思考

李君山

從日本吳音的形成及其現象看閩語與吳語的關係

李存智

 《哈姆雷特》:莎翁的後設遊戲

邱錦榮

班雅民〈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中的「經驗」

宋維科

 

 

第五十二期

89.06

《詩經》詮釋傳統中之「風雅正變說研究」

張寶三

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論道家在秦漢哲學史上的地位

陳鼓應

嚴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詮釋方法及其對道的理解

蔡振豐

《列子》書中的「聖人」觀念及其思維特徵

林麗真

宋代福建的史學

王德毅

元至順元年進士輯錄

蕭啟慶

近代民間婚禮或不親迎問題之研究

彭美玲

評唐君毅的「老子言道六義貫釋」

劉福增

論高達美詮釋學的文本與詮釋之統一性

陳榮華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