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通訊科技超前部署 國立臺灣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攜手舉辦 6G 尖端技術研討會

疫情使數位時代正加速推進,萬物智聯之需求風起雲湧。因應此時代大需求,先進通訊科技扮演關鍵要⻆。5G 甫問世各國已著手布局 6G 科技,低軌衛星被視為主導 6G 的關鍵技術,預期行動通訊將與低軌道衛星通訊技術融合,實現無縫式接取覆蓋,達成萬物聯網的目標。國立臺灣大學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11月17日舉行線上研討會,聚集兩校在衛星通訊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分享最新的通訊相關技術發展並進行交流對談。臺大研發長暨臺大國際產學聯盟主任李百祺教授在開場致詞中表示:「6G 時代預計在數年後到來,行動通訊系統與衛星網路的結合將帶領我們進入高度自動化、智慧化的社會。各國在積極投入 6G 技術研發的同時,麻省理工學院與臺灣大學自然也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Art editor Img

照片:臺大與MIT講師群合影

 

 

研討會首先由 MIT 的 Muriel Médard 博士──電機工程與資訊科學系的Cecil H. 與 Ida Green 教授發表她在網路編碼領域的研究發現。近來關於採用 5G 無線技術的辯論大都集中在標準問題上,Médard 教授研究發現即使是最簡單的代碼,例如目前用於檢查錯誤的代碼,也能與最先進的代碼一樣好。由於多碼編碼器很容易構建,可考慮不使用專用解碼器,以去除代碼中的標準化以及隨之產生的限制。接著,MIT 系統架構實驗室的主持人 Bruce Cameron 博士分享了他對於衛星通訊未來發展的看法。Cameron博士預測衛星通訊在未來幾年將在兩個關鍵趨勢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將服務轉變為更小的城市規模的波束,以及低軌星座的市場導入。他從運營商的角度探討這些市場機會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聚焦在如何動態地掌握管理這些新興業務,並分析低軌道衛星的市場布局。研討會的下半場則由臺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兼副系主任魏宏宇博士,以他在邊緣運算、霧運算、機器學習等專業領域多年的研究,發表對於 6G 通訊系統的設計幾點觀察,並點出其中的挑戰與具發展潛力的機會。接著,臺大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周錫增博士集結他在於高增益/智慧型天線技術發展和相關應用所需的各項電磁與通訊技術研究,分享他對於天線封裝與模組化在新世代5G、B5G、6G及低軌衛星之射頻系統應用上的看法。

 

 

有鑑於通訊技術目前所受到的高度重視,會中四個專題演講皆吸引了與會者熱情的參與提問,研討會主持人──臺大電機資訊學院教授兼副院長吳宗霖教授在與兩校學者交流之餘,也在活動末以此結論為研討會畫下圓滿的句點:「6G 通訊所預期達到的萬物聯網對於經濟發展來說至關重要,臺灣有許多廠商已積極投入相關的技術布局與基礎設施零組件的研發製造。今日的研討會在各位專家的引領下,激發出許多新的想法與交流的契機,相信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結合必能為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帶來新的曙光,加速通訊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