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量子計算創造產業新藍海,國立臺灣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共探未來科技

量子電腦是當前國際間最具前瞻及潛力的議題之一,其強大的運算優勢能加速推動許多技術的創新應用,為產業帶來革命性的發展,各國因此皆如火如荼地投入量子計算的競賽中,期望在此領域搶得一席之地。國立臺灣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八月十日舉行「量子電腦科技:機會與挑戰」聯合線上研討會,臺大研發長暨國際產學聯盟主任李百祺教授在開場的歡迎致詞中表示:「量子計算的相關研究近年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是因為它能為許多問題提供開創性的解決方案,各行各業皆能從中受益。同時,如何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現實世界、解決實際的問題也同等重要。量子計算的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6 年將達到 10 億美元,吸引了許多企業與新創公司的投入。因此,今日由臺大國際產學聯盟所舉辦的研討會,除了安排兩校專家學者發表研究,也邀請了兩家新創公司分享量子計算的實務應用與商機。」

 

 

Art editor Img

照片一:研討會講者與來賓合影

 

 

在上半場的研討會中,MIT 電資與物理教授,同時也是 MIT 量子中心主任的 William D. Oliver 博士首先介紹量子電腦的發展。相較起古典電腦,量子電腦的龐大潛力能解決廣泛領域──包含金融、材料科學、製藥等等──複雜的問題,對未來的資訊與經濟發展影響極大,如何建構通用容錯的量子電腦也因而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目標。Oliver 教授探討了幾種構建量子電腦的方式、相對的優勢、未來的潛力與其面臨的挑戰。接著,兩間量子科技新創公司Zapata Computing Inc. 與Quantum Diamond Technologies, Inc. 分別介紹了他們如何在軟體與硬體方面應用量子科技,開創新的商業模式與契機,提供其獨特的服務與產品。量子電腦在臺灣尚處萌芽階段,各國對各式量子相關技術的積極投入也引發國內產業的重視並思考如何前瞻佈局,以維持領先地位。

 

研討會的下半場則由臺大物理學系管希聖教授暨臺灣大學-IBM量子電腦中心主任介紹並分析量子科技在台灣市場的發展與機會。量子計算是一種全新的計算範式,需要電腦結構、軟體工程、數學演算、電路設計到材料科學等廣泛領域的人才與資源。臺灣從2018年科技部宣布投入量子電腦研發開始,每年投資上億元的資金,2020 年科技部更進一步攜手中研院與經濟部,聚焦量子通訊元件技術、建立量子計算與密碼研發平台、硬體前瞻技術、核心設施、科普推廣與人才培育等方向,陸續成立量子國家研發團隊,以臺灣自製量子電腦與通訊網路系統為目標。以臺灣市場來說,研發量子電腦能帶動的產業包含晶片製造、封裝測試、冷卻系統、通訊網路、軟體套件、雲端計算等產業,急需資源與人才及時投入,迎接量子時代的來臨。接著,臺大化學系鄭原忠教授則介紹了量子計算在材料設計上的應用。材料科學的進展是歷史演進重要的一部分,但由於化學組合的可能性數量龐大,若能以量子計算模擬不同的化學結構與組成,得知材料的特性,就能大幅提升材料設計的效率。鄭教授針對目前國際上在材料科學領域應用量子計算的最新成果,闡述這些革命性發展的基礎原理,並針對目前的困境提出實現量子計算願景的合宜策略,希望在未來能夠利用量子計算的強大能力設計新穎的材料,以解決人類社會面對的種種重大問題。

 

 

研討會主持人──臺大物理學系張慶瑞特聘教授,同時也是臺灣大學-IBM量子電腦中心的首任主任──在研討會末表示:「今天的演講針對量子科技的硬體、軟體、台灣發展方向等做了全面性的探討。量子科技預估在十到十五年後會達到量子生態的發展程度,所有人都將受其影響,而眼前最重要的就是盡快投入所需的資源,提升競爭力,並將量子科技的相關知識普及化。」本次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各領域眾多的研究人員與產業專家與講者熱烈地交流討論,不僅反映出目前量子技術所受到的重視,更可望激發出更多產學合作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