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本48:秘書長是阿尼
| |
前5
頭香
5
我還以為上一本標題會是「說好不打臉的」..XD
1?
前十,ya
Got one in top 10?!
簽到
第一次浮上來搶香^^
Lucky 7?
前十嗎?
快先插香
唔, 前20應該有吧... ?
唉,又錯過了。
No One Is to Blame
"You can look at the menu
but you just can't eat
You can feel the cushion
but you can't have a seat
You can dip your foot in the pool
but you can't have a swim
You can feel the punishment
but you can't commit the sin
And you want her
And she wants you
We want everyone
And you want her
And she wants you
No one, no one
No one ever is to blame"
廿有乎?
好久沒浮上來搶香了!
我也要插香!耶!
朱院士敢翻成英文,寄給Prescott看否?
朱院士的重點在最後一段,為了怕Prescott反課稅的立場讓某些大人聽了進去,所以不惜以院士身份,單挑諾貝爾。但雖然他很努力了,許多點(太多點了?)還是胡說八道了。
「別人擔心永續發展的問題,但他卻不擔心。他認為,人類的技術進步總是能克服其對環境的侵害」,可以簡化成「根本不需關心永續發展問題」的經濟學家,真是厲害。
To paraphrase
朱氏似乎除了自己的小歷史外完全不讀不看人類的大模型
為劉曉波搶一香
敬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一香。
沒搶到前20...
等下一本了XD
Fumio 大人:
本部另有名叫中油的單位,那種大絕工業局應該放不出來。
-----
FB出現國旗可能可以歸於盲從。不過敝友轉述的說法更....他說他朋友認為美青阿姨穿著WU的禮服出席非常棒,顯示WU是非常優秀的設計師,尤其是在國慶這一天,真是太有義意惹.....
這到底有什麼意義啊。我只覺得衣服實在太不合身了(沒辦法,即便是禮服它還是成衣),阿姨和衣服看起來都沒特色 Orz
前五十香應該有吧…
又不是搶頭香
繼無薪假的創意後,又來一句經典名言嗎?
來插香~ 耶!
該搶的還是要搶,管它第幾個 :p
"該搶的還是要搶"+1
那劉館長想必找出烤薯片最佳時間 :D
有點像之前煮虹吸式咖啡,後來發現最佳時間是讓水在上層停留38秒,煮出來的咖啡最順口。每次煮都得拿個馬錶在身旁,有點費事。
那就來搶吧 管他幾香
中國式的經濟論述
「他們心懷的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只不過是想向中國“傾銷”更多汽車,才不管你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等問題。由此觀之,普利斯科特實際上是在跨國汽車巨頭們已煽起的這場“大火”上面再澆一桶油,讓中國為 “拯救”美國經濟不斷作“貢獻”.這番“用心”倒也完全符合其美聯儲顧問的身份」
清秀佳人20世紀版好好看啊~~~(完全無意義只為插香的留言)
>> 清秀佳人20世紀版好好看啊
難道還有19世紀版或21世紀版?
Megan Follows 這版。
最早的版本是1934年的版本,仍然是二十世紀啊。
21世紀版是日本動畫版。
Barbara Hershey starred as Anne Shirley as an adult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A New Beginning (2008).
因為我一時忘記是198x還是199x的,所以偷懶一下咩。
新版的是江董上面的連結,我還沒看過(Megan比較正~)
K頭星人
因為只有兩種顏色:黑、金。
捲
昨天敝人看到也覺得不妥,
好歹他們在台灣逛也促進不少GDP。
而且內文提到去教堂做禮拜,這可是有針對性的。
如果菲國駐台單位有點敏感度,應該要有反應說。
好歹可以出口轉內銷。
無心
該文怎麼沒有考量中國人民的自由意志呢?
不要買就好啦!不然政府也可以管制。
這旗子不錯
若是館內有日文強者又會在東京的話,
可以無料參加
東京大空襲・戦災資料センター/お知らせ
Fumio,
我在plurk上也有噗友點到這個特色,
所以又覺吳季剛真的是個狠角色,
把「隱喻」玩得很好。
Ming 大人:
那個隱喻是網友自嗨還是吳的本意?
吳送的衣服其實是棕色版,但是在時裝秀上的是「綠」色版。如果吳先生存的是這種心,網友們覺得吳先生送的禮物好不好呢。
個人覺得看了之後自己笑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不相干的牽拖成自己人。
馬嫂穿起裙子或洋裝真的不怎麼好看
乾乾癟癟的,一點女人的氣息都沒有
與其如此,為什麼不配合她的氣質讓她穿長褲套裝?
>>青天白日旗,
令我想到友民黨的旗子(20世紀少年)
我不喜歡說話、寫文章亂搞比喻或類比。有話直說就好,除非要搞笑鬧場。
白玫瑰引用院士A咖的文章裡,比喻E Prescott和J Nash,就是一個差勁極了的例子。A咖只是要表達E Prescott「在時間不一致等狹窄領域以外的見解,恐怕也是絕大多數社會人士所難以接受。」
我的評論是:
1, 那這干J Nash什麼關係?A咖歧視精神狀況如J Nash的人嗎?而且,如何推知「絕大多數社會人士難以接受」J Nash和E Prescott.
2, 「絕大多數社會人士」的接受甚至歡迎,就是評價這行的重要指標嗎?這是A咖對於學者分級的標準嗎?
3, A咖:「坦白說,放眼世界,我還真不容易找到認為『根本不需關心永續發展問題』的經濟學者。」坦白說,這個一點都不重要。真偽的論證,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因為沒有多數決。
4, 迷信多數,鼓吹人多就可以建立真理,叫做民粹。
JOJO
以一個地方政府的權責與資源,
不去協助填補父母下班與小孩放學的空檔,
難道可以去逼公司減少工時?
這位作家若是不滿這種治標,又提不出治本之道,
那這篇的價值大概就是四千元吧?
扁維拉這次是要救援誰?
只要鎖為課後輔導不是硬性規定得參加
讓執行課後輔導的新進教師學習與補習安親班等業者競爭,制度設計好說不定還可收課輔教師與正常教師競爭之效,實在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好的。
Fumio
如果是從代言安親班利益的角度出發,這篇文章價值應該不只四千塊.......who knows?
簽到~50+香....Orz
香筒沒香了....
JOJO:
嚴苛一點講,大作家是在暗喻蔡英文「單身未婚,不懂家有子女的父母的心情」。
ricebug
這句的確明顯,但是一來單身者日眾,
二來家長們確實有這問題,
只是拿這來嘴砲,除了代言人或撰稿費以外,
實在很難有其他的意義。
35 years Shinjuku in 35 seconds
hktai
敝人以前有個略微類似的想法:
ZGGMD根本沒有資格出來批評任何外交政策,
因為目前的外交問題就是他們闖禍的後果,
要來論外交先道歉兼賠償。
可惜DPP從來沒這樣回應過,
不知道是現實利害還是沒想到?
Fumio
還有一層意義,在於閃光自己為人父母之道的高標準
驗證碼---GANG---罵人耶.......
美國:南海糾紛屬於國際關注事務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昨日表示,南海糾紛是國際關注的事務。此言突顯美中在亞洲安全問題上的緊張不斷加劇。
蓋茨在河內發表講話時表示,亞洲海上安全涉及美國的重大利益。此話拒絕了北京方面的觀點,即過去兩年爆發的領土爭議,應當由中國與各個鄰國在雙邊層面予以解決。
“為迎接本地區最重要的安全挑戰,我們需要多邊機構,”蓋茨在越南河內國家大學(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anoi)發表講話時表示。"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位學者共享
"與戴蒙德同時獲得這份經濟學界最大榮譽的,還有戴爾•莫滕森(Dale Mortensen)與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三人獲獎原因是,他們對理解下列問題做出了根本貢獻,即在涉及交易或搜尋成本的情況下,供求是怎樣得到匹配的。
他們的“搜尋和匹配”理論表明,光有在理論上能夠達成交易的買家與賣家還不夠;這些買家與賣家還必須找得到對方,並決定達成一項交易,而不是繼續尋找,希望發現更好的匹配對象。
在某些背景下——比如公共金融交易平台,買家與賣家可能會即刻達成交易。但在許多其它市場,只有在經歷一番耗時又代價高昂的搜尋後,交易才會發生。"
>> 而不是繼續尋找,希望發現更好的匹配對象
這理論可以應用在婚姻嗎?
諾獎得主:單身者應獲“補貼”
"搜尋模型”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單身者可能會過於迅速地配對,而不是裝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姿態。
當他們停止尋找時,他們沒有想到,降低自己的可獲得性,對於其他所有仍在尋找良伴的單身者來說,其實是一種成本。理論上,單身者有理由享受補貼——正如莫滕森所言:“就像在人生各個階段向他們行賄,以便讓他們保持單身。”"
FT社評:避免讓中國壟斷稀土
"釹、釔、鏑——人們不知道這些稀土金屬的名字也情有可原。這些金屬一直鮮為人知,直到最近,由於價格飆升,才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但從混合動力車到手機,從風力渦輪機到智能炸彈,無數現代商品都會用到這17種所謂的稀土金屬。它們大多產自中國,這有可能讓中國對稀土供應擁有控制權,而中國樂意利用這一地位,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它國家應阻止這種情況出現。
鄧小平曾經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句口號被雕刻在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商——包鋼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aotou Steel Rare Earth Hi-Tech Company)的牆壁上。實際上,是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的雙重作用,造就了中國在該行業近乎壟斷的地位。稀土本身並不那麼稀罕,但在中國生產要便宜得多。這裡的勞動力成本和環境標準較低,導致其它國家大多數稀土礦關門大吉。因此,僅佔全球儲量36%的中國,產量竟占到全球的97%。 7月份,當中國宣布將出口額度削減四分之三後,一些稀土金屬的價格立即飆升了5倍。"
村莊民主的遠水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農村民眾素質低,不適宜採用民主管理。持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既包括見多識廣的學者,也包括網絡社區里活躍的網民。
但這是一個誤區,它低估了農村村民的智慧,同時又高估了民主制度的門檻。"
我覺得陳水扁一定有極機密的資料被他吞到肚子裡去了, 建議北檢把陳水扁大卸八塊找找看....
迪,
為什麼會突然提到《清秀佳人》啊?
這部是我高中時的最愛.....(遠目)
我還買了"錄影帶"ㄟ
(年輕世代:錄影帶是啥鬼啊?)
--------------------------------------------------
「中華民國」有好幾個
ML,
1996年總統直選後的中華民國改版為3.1
國父:李登輝
為什麼支持lady gaga叫做不理性?拒看決戰五都fight。=.=
按照現代軟體工程的life cycle來說, 武昌起義之後孫文政府是alpha 1, 袁世凱政府是Release Candidate (RC), 原本RC經過小幅度修改就可以變成1.0上市, 可是在孫文的裝笑維下居然把alpha 1推出來當1.0賣.
不過alpha 1漏洞百出只有框架內部元件全部是null, 十幾天就被客訴到不得不收回來改用RC版重新上市.
可惜RC版雖然完成度高, 可是核心元件有惡意程式, 成為1.0版一段時間之後居然試圖綁架使用者, 後來雖然推出新核心, 但是開發小組內鬥, 核心換來換去無暇針對周邊元件做出改版, 最後就被取代了.
Targus這個梗強!
"「連爺爺」絕對是最吸睛的那顆星。" ....這個結語好強!
「馬總統...顯見其對Surprisefree(沒有意外)原則的堅持,這也是馬總統在國際場域中鮮明的穩健風格。」.....沒有意外、穩健的(親/傾中)風格嗎?
針對留言版頭的vedio 說一句:Viva Steve Biko :)
" Targus這個梗強! " + 1
Targus太厲害了,比喻的真好。
看起來像是OS2被Windows NT幹掉的翻版。
肯內索——全民武裝的美國槍城
"它是全美國唯一一個法律強制規定公民必須配備槍支的城市。 1982年,肯內索通過了關於“每位居民須擁有至少一支槍”的法律條款。當地政府表示,出台這項法律是為了保護居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不受侵犯。"
老牌英國紡織廠如何抵禦中國對手
"位於蘇格蘭邊境小城霍伊克的百年羊絨製造商Johnstons of Elgin通過精良設計和對質量的嚴格把控,抵禦住了來自高產量、低成本的中國工廠的競爭。"
Richard E. Bellman
"A Bellman equation, also known as a dynamic programming equat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optimality associated with the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method known as dynamic programming. Almost any problem which can be solved using optimal control theory can also be solved by analyzing the appropriate Bellman equation. The Bellman equation was first applied to engineering control theory and to other topic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ubsequently became an important tool in economic theory."
歐元區痼疾無藥可醫
"一個沒有相應國家機器的貨幣聯盟是一場特殊的實驗。有了歐元區成員國的國別預算主權﹐當然就很難有超國別規則的嚴格執行。這就像是有權判決罪犯﹐卻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真正去坐牢。
或許將來既不會出現一個職能完備的歐洲國家﹐也不會出現一個運行完美的貨幣區域﹐所以這個問題可能沒有任何解決辦法。除非所有歐元區成員國和整個歐盟從今以後完全、真正、自願地實施有節制、可持續的財政預算和宏觀經濟政策。但誰會拿著自己的月工資去賭這個呢?"
LSE對Christopher Pissarides得諾貝爾獎的新聞稿>
"One of the key things we found i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people do not stay unemployed too long so they don't lose their feel for the labour force. The ways of dealing with this need not be expensive training - it could be as simple as providing work experience."
我翻譯的
英國與豪洲紡織業的轉型中,
有一部分是發展特用紡織品,
如外科膠帶與美容膠帶等.
這類產品的技術門檻更高, 且有法規保護, 獲利頗豐!
(內人剖腹產後, 我們見識到此類產品的經濟價值)
Google to map inflation using web data
"The work by Google’s chief economist, Hal Varian, highlights how economic data can be gathered far more rapidly using online sources. The official Consumer Price Index data are collected by hand from shops, and only published monthly with a time lag of several weeks."
鼓勵服用"學名藥"?
我很想知道這位教授個人或家人若有慢性病, 服用brand name 還是 generic?
===========================================
美國藥物研發能力與製藥技術傲視全球,
藥界沒有政策保護傘是一大主因.
PS- 李杯杯的基礎化工為製藥技術之本論, 聽聽就好!
請問作為一個病人,我怎麼知道 "brand name" 跟 "generic" 的藥效差多少?這個資訊跟價差一起考量才能決定該選哪種藥?
病人會請教醫師與藥師,
掏不掏錢是他們決定.
(在美國調劑時藥師必問的問題, generic o.k.?
處方簽上有時也會註記)
用任何的法令或政策,
剝奪公民保護自己與摯愛的權利
(像上次的H1N1疫苗廠牌選擇)
尤其是為了保障某些團體的獲利,
我看來都是極不道德,
該被詛咒下地獄的惡行!
健保的話,為什麼不能讓患者自行選擇,然後補價差?
ML:
因為我最近買了DVD呀,純粹拿出來當插香用的發語詞XD
Gilbert好帥~(融化)
最近有一些關於旗子的爭論,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這一個
電影片段 。
youtube 真好,什麼都找得到。
偶然發現
黑喵公主推薦過的MANLINESS
有
中譯本
內需啟動器的末路
"住房、醫療和教育這些與人的生存、延續相關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剛性,在社會網絡中,人們更容易受到相互影響的攀比心理驅使,而尋求盡可能的滿足。"
"而對於政府來說,如果能夠通過鼓勵放大這一心理,就可以啟動這部分巨大的潛在需求,這相當於“強制”提供了內需,"
"如此啟動的內需並非社會發展所帶來的自然增長,並沒有堅實的基礎,從供給的一端來看,急劇的擴張帶來的是盲目開設的系科、粗糙的教學質量,而從需求的一端來看,是學生家庭的負擔日益沉重,就業前景因畢業人數增多而越來越暗淡"
"龐大的需求被源源不斷地製造了出來,教育產業化充分發揮了內需啟動器的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國經濟的多年榮景。而與之伴隨的,則是住房、教育、醫療日益成為最為人所關注的民生領域,甚至被冠以新“三座大山”的惡名。"
"歷經10年,中國經濟的體量翻了一番不止,但中國經濟的體質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經過10年來住房、醫療、教育的強迫內需,大多數中國家庭已經“內虛”到無法內需了。"
"Rampant Fraud Threat to China’s Brisk Ascent" 這個故事,有沒有部份解釋了諸位版上先進對於醫療必須認證的緣由?雖然認證造成的寡佔的確提高了公會成員的收入。但是由於資訊不對等,自由選擇在醫療市場中常常並不容易。
事實上,若是考慮有人根本不在乎學歷認證,所謂的"自然醫療","順勢醫療","xx醫療"提供的市場競爭並不缺乏。
以故事中的主角來說,或許他真正提供了醫療,只是和現代醫療格格不入而已。實證醫學?那是西方醫學的自我設限!(醫界前輩不要打我)
>>對於醫療必須認證的緣由?
認證不直接等於「無證不能執業」。
To 白玫瑰:
Malcolm X雖然膚色是黑的, 腦袋還是個white trash, 完全不可取.
"四條腳好, 兩條腿壞": 把一個群體簡單地二分, 然後團結自己的一方去仇視另一方, 是3K黨幹的事, 是納粹幹的事, 很不巧也是Malcolm X在幹的事.
我看NCC一天不讓壹電視成立,蘋果和壹週刊就一直打雙北。看看誰的本錢厚。
To pektiong,
「brand name」跟「generic」的藥效是同等(Equivalent)的,差別只在「brand name」是由原發明此藥的大藥廠製造,而「generic」是由其他小藥廠製造。但是,不管是由誰製造,只要不是假藥,如果藥是「Sildenafil 50毫克」,那不管你買的是輝瑞原廠的「威爾剛」,還是其他藥廠的「偉哥」,化學成份都是「Sildenafil 50毫克」,藥效也是同等的。
註:「威爾剛」是 brand name 藥,現在是還沒有 「generic」,在此只是舉例。但是它的專利快過期了,在不久將會有其他藥廠製造 generic。
以電腦來比喻,今天你去買硬碟,要 500GB 7200RPM,不管你是買WD,Seagate,Toshiba,還是其他牌,它都應該是 500GB 7200RPM。差別只在於你信不信任該廠商的品管。
以加拿大的健保來說,只要一個藥有 generic,那健保就只會給付 generic,因為加拿大政府認定 generic 和 brand name 的藥效是同等的,因此健保不應該浪費錢去給付 brand name。如果病患想吃 brand name,那病患要自付 brand name藥的全額,而不是差價。
因此,在加拿大的藥劑師常常會碰到下面的情況。
病患(氣呼呼的跑來):喂,藥劑師,你給錯藥了!
藥劑師(大驚):什麼,讓我來看看!
病患:明明醫師處方簽上寫的是藥AAA,為什麼你給我的是藥BBB?
藥劑師:喔,因為藥AAA是「brand name」,藥BBB是「generic」,他們都包含化學藥名CCC。藥AAA和藥BBB的藥效是同等的,但是健保只給付BBB。妳先生之前來拿藥時已跟他解釋過了。
病患:我不管,醫師說要吃AAA,所以我要AAA!
藥劑師:好的,AAA的藥價是$100加元(台幣$3000),您要付現金還是刷卡?
病患(大驚):〈髒話消音〉!要$100加元,不是只要$5加元?
藥劑師:藥BBB才只要$5加元,而且健保會給付。藥AAA健保不會給付,要自付$100加元
病患(繼續盧~):我不管,醫師說要吃AAA,但是我付不起$100加元,我是病人,我要這個藥才能活~
藥劑師(三條線'''):....
Targus,
我記得的只是那枝可以燒的旗子,和Malcolm X 無關。
>>我看NCC一天不讓壹電視成立,蘋果和壹週刊就一直打雙北。
原來如此。
最近的大話跟ZIQQ很無聊啊!
還有客委會預算是不是編太多了?客家人廣告好多啊!
白宮"出售C-130給中國"似乎是誤會一場
"The president's waiver allows for the temporary export to China of C-130 aircraft only for the purposes of refueling and/or resupplying with oil spill chemical dispersants in China as necessary for oil spill response operations in the Southeast Asia region," said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pokesman Mike Hammer.
"No C-130 has gone to China or is being sold to China; this is just a waiver for a contingency plan."
簡單地說, 原本美國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嚴格到讓C-130不准降落到中國所屬的機場, 而現在有一家歐洲公司要處理中國的漏油問題, 需要美國許可該公司的C-130在中國機場起降, 而這個鬆綁部分武器禁運條款的權宜措施卻被Washington Times解讀成"美國要賣C-130給中國".
Walmart Rolls Back Rollbacks: Food Prices at Two-Year High
"Walmart has rolled back its rollbacks. Earlier this year, the retailer tried to spark sluggish U.S. sales by lowering its prices - already bargains - even further....
Walmart expected a flood of customers to its stores, which would help lift the company's stock out of its rut and get Walmart rolling again.
Instead, cutting prices depressed sales, as shoppers took the bargains and ran."
To 胡:
我還以為只有台灣健保的病人會來這一套...
又,如果藥界在二代健保差額給付的地方勝利,
到時候你連AAA都沒處買,
廠商不進,開這種藥健保也不給付...
原來美國對中國武器禁運嚴格到連美國製的軍機在中國機場起降補起也算是一種"export", 所以temporary export指的是暫時允許美國製的軍機在中國起降, 而不是我之前誤讀的"接受最近中國提出的採購案, 但以後的購案不比照辦理".
這個讓我覺得一頭霧水的決策終於make sense了, 難怪當初找這個新聞, 只有新華社和新華社用來製造外電的英文媒體很high地在報導, 美國的主流媒體並不當一回事在看.
U.K. University Students Face Higher Fees
.
"LONDON—University students in England face the prospect of a steep increase in tuition fees after a government-ordered report Tuesday recommended that the current cap on fees should be removed.
........
The plan would see the £3,290 ($5,221) annual cap on fees removed. However, institutions charging fees of more than £6,000 a year would face a tapered levy to help support poorer students. "
胡:
Generic 理論上有相同的療效(efficacy),
但很多藥理性質和brand name 有相當大的差異.
針對這個問題,
FDA 等單位正在推廣連建廠過程都需認證的 GEP (good engineering practices),
取代現行的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如此大費周章, 基本信念就是
If we've done nothing differently, nothing will change.
也就是
If we've done something differently, something might change.
舉個例好了, 燉豬腳一定用冰糖.
用"豆油糖"醃肉炒菜一定用精糖.
倒過來用味道一定不對.
白玫瑰重機車發威了。
魯濱遜跟資本主義沒關係
"傳統的經濟倫理是自然主義的,即,它推崇那些可直接滿足直觀可理解的生活需求的經濟行為,"
"傳統倫理的第二個特點是抵制非人格化交易,傳統經濟中的絕大部分交易是基於身份這種長期契約的,我和你交換勞務和商品是因為我們之間基於身份而負有固有的契約義務,比如我是你父親,是你族長,是你領主,是你老師,是你的本堂神父,等等。"
"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大規模分工和大跨度交易中,生產者經常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所生產的商品最終會到達誰的手裡,也不知道是用來幹嘛的,他們只要跟著價格信號走就行了,所謂的終極意義或終極價值無須再追究——馬克思說的“異化”就是這個意思。"
"魯濱遜確是合格的新教徒,但絕不是韋伯的資本主義新人,否則的話,每個移居美洲的北歐農民都是韋伯式資本主義模範了,還記得草原上的小木屋嗎?那是農民,勤勞的農民而已,中國多的是。"
有些國家真的有提供給殘障人士的性服務, 不只合法, 甚至有的還有政府支持(i.e., 納稅人繳稅幫少數人召妓), 這應該就是白玫瑰說的性交易慈善化吧?
當"性"也被定義成基本人權之一時, 性服務就很自然會納入社工的一環. 只是接下來會衍伸出另一個問題: 如果肢體殘障的人被認為沒有能力享受正常性愛而允許靠性服務來滿足"性權", 那生理上會讓大多數異性感到厭惡的醜人和胖子, 或是整天宅在家宅到有社交障礙的人, 是不是也可以宣稱自己的"性權"未獲保障而要求比照辦理?
白玫瑰重機車發威了+1
慈善化...我想到看過的一本書,當時看了很震驚
使女的故事
To P.Ong,
你講得完全沒錯。不過,GMP 和 GEP 是品管問題。理論上,在市面上能買到的藥,不管是 brand name 或 generic (如加拿大的 Apotex),都應該要經過政府認可製藥沒有問題,才可以說其藥效是都同等的。
如果是製程有問題的藥,那就根本不是 brand name 或 generic,而是「假藥」!要我來說,如果政府無能,那買 generic 可能會買到品管不好的藥,但是買 brand name 可能會買到仿冒的假藥,因為 brand name 賣得比較貴,比較會有人仿冒假藥。因此都會有風險。
另一點你講的也沒錯。Brand name 和 generic 的差別在於 formulation,也就是其他非藥效的添加物的差別。Brand name 藥AAA 可能是以膠囊做的,而 generic 藥BBB 可能是加粉壓成錠做的。AAA 和 BBB 都包含藥物CCC 50ml,只是方法不同。而理論上,你吃下肚的都是藥物 CCC 50ml,不會因為是膠囊或錠而有不同。但是,藥廠當然會說膠囊對人體吸收比較好,或是錠有裹糖粉所以小孩比較會吃,或是比較不會傷胃等,這些就不在藥效的考量中。
以你的鹽的例子來說,鹽(NaCl)就是鹽。不管你是地中海的海鹽,中東的井鹽,還是工業合成的精鹽,對人體來說,你吃下肚後都是吸收補充「鈉」的成份,而海鹽其他礦物質成份對人體來說,是只有幾個ppm,對人的舌頭或許有不同影響,但是對人的營養是完全沒影響。
至於什麼比較好吃,和為什麼海鹽賣比合成精鹽貴一千倍,都不在營養學裡的考量中。只要不是假鹽都行。
因此,brand name 和 generic 的差別在於品管,在於你信不信任政府能有效的監督 generic 小藥廠合不合格,而不是其藥效,因為理論上 brand name 和 generic 都包含同樣的藥物成份。如果你有錢,想比較保險的話,那就買 brand name。如果大藥廠出問題,要控告要賠的話也可能賠得比較多。
C-130是美軍現役軍機, 理論上應該是不能轉賣給民間使用(為此還曾經搞出
醜聞 )(*), 所以後來洛克希德又另外推出民用版的L-100, 照理說上面應該是沒有任何軍事敏感科技了.
只是目前查不到為什麼歐洲的一家"公司"會擁有C-130而不是L-100? 軍用的功能應該是用不到, 飛行計畫還要徵求美國許可對民間公司來說反而綁手綁腳吧?
(*)如果不想看完整個條目, 大致上的故事是美國森林主管機關向來是把空中消防包給民間廠商, 而原本民間廠商用的是軍方拍賣的C-119甚至C-47逐漸老舊不敷使用, 希望取得空軍封存的C-130, 可是按照聯邦政府的規定, 這些C-130應該只能轉給政府機關, 森林主管機關大概是跟這些包商關係太好了, 居然便宜行事違法把這些C-130的所有權轉給包商(包商用舊飛機去"換", 一毛錢都不用出.)
Targus
抱歉,敝人的意思是他國的C-130也不能飛去中國?
畢竟C-130的
使用國 這麼多,
萬一需要飛去中國也需要美國的許可嘛?
其他C-130的使用者都是空軍, 而且沒有一個會跟中國聯合軍演, 應該不會有需要開進中國的情況才對.
教部定調/國三模擬考 只能考4次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說,支持教育部規範並節制模擬考的次數、年級,並建議由心測中心負責模擬考的組題工作;全家盟副理事長林文虎則認為,教育部不應該只捉小老鼠(模擬考)、卻放掉大恐龍(每天考不停的測驗卷),也不能只管模擬考次數,卻忽略考題品質,模擬考沒有理由委外命題,他要求模擬考應由教師命題,並受到評核監督。"
再見一眼台灣的海角天涯
10/16 屏南社大舉辦的「阿郎壹古道行腳」開放有興趣的人參加,我很想去可惜10/15在台北會忙到很晚無法及早南下,南部館友請把握難得機會喔。(希望不是最後一次機會)
Targus
問題是Release Candidate一發出後,使用者有非常多的使用意見,造成個自開發package,然後又自稱為 RC 的下一代,個個 package 在一段時間整合吞殺後,目前主要的有二個,一個是ROC,原先版本穩定更新,但核心部份追不上時代的地方太多,原開發者又不願更改核心架構,在一次大改版之失敗後,開發人員分為二派,目前因為二派核心運作方式不相同,又在同一平台上不斷切換核心,造成此package效能低落的主要問題。
另一個是 PRC ,一開始的核心數次大改版,最後又換回原始核心,但卻造成之後版本的一直沒更新,但最近數年現在靠著不斷抄其他家軟體的功能,目前漸漸蓋過另一package。
胡:
請問 generic 上是需要走三個階段的 clinical trials 嗎? 如果不是,
有什麼科學證據證明他們和 brand name 的"療效"相同?
就算推估 efficacy 一樣,
如何保證代謝相關的安全性(i.e. toxicity 毒性)相同?
你說的沒錯, 藥物產品品管是查驗成分是否一致.
實際上就是照輸入國藥典(e.g. US Pharmacopiea)的方法測一次,
但如同冰糖與精糖,
溶到水中後, 檢驗各種化學性質應沒有差異,
但吃下肚後怎麼在各個臟器跑,
多久後由體內排出,
我想沒有實驗數據, 沒人說的準.
以我去年一年,
協助某間在中國的台商藥廠應付查廠的經驗,
不少情形並非故意, 而是機具規格不同產生的結果.
若不是不少先進國客戶廠可能吃過虧,
(e.g. 打錠打的不好無法出貨)
自己發展出一套特有的檢查方式.
我和台商朋友可能永遠不會發現機具規格的不同.
總之, 每個人有"鐵齒"或"青菜"的權利,
政府只需要維持資訊的透明, 與產品間的公平競爭.
嚴格來說,那些應該算是「豬仔」,成豬的肉聽說太老、不好吃。(記得高中時,去養豬大戶的同學家裡,第一次看到『成豬』的體型時候的震撼...)
---
前面提到藥品,之後提到鹽,讓我想到:一樣成份的東西,標榜「天然」者,多半都會以很大的優勢,贏過「人工合成」者,即使成份一模一樣。(又想到『恨化學』的某化工系列產品)
在LSE唸書的時候 他們就有一個學費表列舉
今年的學費是14000英鎊(假設) 明年會是
15000磅(estimate) 後年xxxxxx
總之就是讓你先有心理準備 我們每年都要漲
台灣歐肯係數居四小龍之末的省思
"依主計處這份研究估計,台灣的歐肯係數近十年大約介於0.10~0.16之間。這項係數不但低於美、德、法、英等十四個先進國家,也低於韓國的0.35、香港0.23、新加坡0.17。歐肯係數偏低說明今天台灣產業雖能創造可觀的GDP,但卻無法創造充份的就業機會,以致改善失業率的效果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台灣今天GDP成長難以帶動就業成長,究其原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一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其二是三角貿易的問題。先看產業結構的問題,依民國95年的工商普查結果,科技業每投入1億元的資本只能創造6.4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1億元卻可以創造16.0個就業機會。從這兩個數字就可以明白,在台灣過度向科技產業傾斜的今天,歐肯係數低於多數先進國家,實非偶然。"
To P.Ong,
我對製藥工業不熟,因此我也不清楚加拿大健保局是如何認定 Apotex 藥廠所製的generic藥BBB是和大藥廠 Pfizer 所製的藥AAA 是有一樣的藥效。
因此,我也只能對病患說,此generic藥BBB和brand name藥AAA 都含有同樣CCC 50mg的成份,是由政府認定藥效是同等的,而且健保只給付generic BBB的錢。
當然,政府的認定會不會出錯,檢驗人員仔不仔細,會不會有送錢就過關的情況,就超出一間藥局所能提供的資訊範圍了。
在加拿大,brand name 和 generic drug 的資訊是按照加拿大藥典「Compendium of Pharmaceuticals and Specialities (CPS)」裡所定。裡面列出什麼是認可的 generic drug,它的製藥廠和其 monograph。
一般藥局不會賣任何不在藥典裡的藥。而一般藥劑師也不會去質疑裡面對於什麼 brand name 可以和什麼 generic drug互換的認定。
標題
"職工全部是國民黨員。 導遊和商店的負責人不斷鼓勵遊客購物,並說這是對國民黨的最大支持,以使國民黨能繼續在台灣執政"
"店裡的條幅很有意思,這樣寫道“國共合作。祖國來的兄弟姐妹,只要你不是民進黨的,到老村長靈芝批發店,靈芝一律批發價,不唆使不勉強”。除條幅外,老村長的兒子在我們一進店就說:歡迎祖國親人和共產黨同志們。不知是他們真情實意的表露還是營銷的一種手段。"
藍綠兩黨終於找到共通點—打開「祖國來的兄弟姐妹」的荷包 XD
咦,「祖國來的兄弟姐妹」會有民進黨的嗎?
漏了標題,不過,好像也無關緊要就是了。
To 胡:
就一位醫生使用brand name 和 generic drug的經驗來看,
其實效果是真的差很多的,
而且很悲慘的是我們也很難跟病人詳細解釋為何效果差這樣多,
總不能說健保給付的太低,
醫院怕賠錢不能進原廠藥...
有些人對這兩類藥物的想法可能有些不解,
我拋磚引玉希望有專家不吝指教...
brand name 和 generic drug在
1. "化學相等性"是完全相同的,例如Panadol (普拿疼)跟 Scanol (力停疼) 的主要藥物的化學結構上面是完全一樣...
2. 生體相等性(Bioequivalency, BE)表示藥品有效成分由製劑中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或作用部位之量與速率之指標
3. 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 BA)藥理效應或有效成分吸收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或作用部位之量與速率
Panadol和Scanol的BE和BA就未必一樣...
主要的原因是在於,雖然藥物的主要成分一樣,很多其他的技術決定的藥物的BA和BE,甚至是副作用...
以某種高血壓藥Adalat OROS來說,藥物本身沒啥稀奇,主要是它膠囊有特殊的設計,可以讓藥物緩緩的釋放,可以平穩整天的血壓...
以阿斯匹靈來說,很多人吃了會胃痛,但是有原廠藥可以做成腸衣錠,可以讓阿斯匹靈到腸子之後才吸收,不至於有胃痛的狀況...
這些專利並不是想做就做得到的,而且也絕非一般人所說的,藥物的成分都一樣,效果想當然爾就一樣...
"博文上傳不久,突然發現光顧本拙文的流量超常,方知新浪把這篇博文放到了重要位置,按慣性思維,我在新浪首頁和新浪博客上查找,並沒有發現這篇博文。直至今日,再次在新浪首頁仔細閱覽,方才在“文化”這一欄目中覓得蹤跡,其標題為:我在臺灣遇到的最沒教養的事。題目極為抓眼球也很震撼。"
變成洗腦文
看完阮大貼的連結後,在另一篇看到作者害怕的樣子
果然是祖國啊,無所不用其極呢~!
Dr. 宗次郎:
感謝你的說明, 藥吃了沒效吃久一些還是會好
(只要照"起工"吃)
要命的大概是副作用(毒性)
若干長輩生長於醫藥不普及的時期,
年輕時"拼重藥"習慣了.
讓晚輩不忍心醫生辛勤的長輩,
年老時還加重他們的腎臟負擔.
這就是我覺得剝奪選取brand name 還是 generic 的權利, 是不道德的行為. (難道要走私進來給長輩?)
I mean "一生辛勤的長輩"
To 千羽宗次郎醫師,
你講到重點了!我之前也有小提到過,有些藥雖然成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製成的膠囊或錠後會有所不同。而這些還是屬於專利藥,藥名也會有些許不同,而這些特製藥和成份一樣的generic drug 也不是隨便就能互換的。藥典有規定什麼樣的brand name 藥才能和generic drug互換。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以一般膠囊所製的便宜又有相同藥成份的 generic drug 已經夠用了。除非醫師有特別原因指示要開有特殊膠囊設計或特殊腸衣錠的昂貴專利藥,藥劑師才會特別給這些 brand name 專利藥。
另一點,就我的理解,原藥廠通常是在其 brand name 藥(如「威爾剛」)的專利要過期,要出現 generic 的時候才會出特殊膠囊設計的「威爾剛特殊膠囊加強版」,好和其後出來的 generic 「偉哥藥」做市場區隔。
因此,再次小結一下加拿大的健保方式,台灣是不是同樣方式我就不清楚了:
有些brand name藥因為專利過期了,才會出現generic drug。而這些generic drug 是由政府認定和brand name藥的藥效是相同的,其製造廠也是經過政府核准。因此,加拿大藥劑師處理處方簽時,是優先給病患有健保給付的便宜generic drug。而加拿大健保局是不會給付這種有可替代的brand name藥。但是,如果病患自己要求要自付吃昂貴的 brand name 藥的話,一般藥局還是有進會給。
有些 brand name 新藥的專利(新藥物成份或是新特殊膠囊設計)還未過,因此還未有可替代的generic drug,那麼在醫師有特別指示之下,才會給病患這種昂貴的 brand name 藥。某些此類不可替代的brand name 藥加拿大健保還是會給付。
另一點,在加拿大,只有住院病人才會由醫院給藥。所有出院病人或一般小診所看病的病人一律都是由醫師釋出處方簽後,由病人自行去方便的藥局取藥。這好像和台灣不太一樣。
因此,大部份政府核准上市的藥,不管加拿大健保局給不給付,藥局都會有(因為各大小藥廠都會派 sale 來說服你進貨上架)。如果沒有的話藥局也會幫你調,不然你也可別的藥局買。不會發生如 P.Ong 所說的,想吃什麼藥還要自己走私。
胡:
現在台灣的領藥作業也都釋出給健保特約藥局了,通常都是診所隔壁就有一間藥局,大家看完醫生出門右轉領藥這樣。
P.Ong說的走私藥物通常也是台美FDA不同步,很多米國有的藥台灣沒有發許可,所以也就買不到啦~
"外傳只要看到龍藏經可以帶來七世的平安和福氣"
阿扁: "Myth busted!"
回到 P.Ong 最開始的問題,「我很想知道這位教授個人或家人若有慢性病, 服用brand name 還是 generic? 」
如果我有錢,我當然優先給自己家人 brand name。這並不矛盾。
我對 brand name和 generic 的態度,就如同我對「有機認證水耕波菜」和「一般菜市場波菜」的態度。
「日本有機認證水耕波菜」和 brand name藥一樣,昂貴,有水耕種植無農藥的專利,有有機認證,從日本原裝進口的。
「一般菜市場波菜」和 generic 一樣,可能口感較不好,也可能有殘留農藥,但是便宜就可以買到一大把。
但是,波菜就是波菜,只要「一般菜市場波菜」能確保沒有農藥,一般人吃也可取得應有的營養。
而且現實情況是,政府資源金錢有限。因此政府要做得,不是要去鼓勵大家去吃「有機認證水耕波菜」brand name,而是應該要去確保「一般菜市場波菜」generic 的品管沒有問題,營養成份夠,沒有農藥,然後補助學校營養午餐買便宜「一般菜市場波菜」來吃。
如果你有錢,自己買得起「有機認證水耕波菜」brand name來當午餐吃,為什麼政府還要花錢去補助你差價?
當然,如果是政府故意不准進口 brand name藥,讓民眾只能買generic 來圖利某藥廠,這又是另一回事。這是政府貪污圖利藥廠的問題,而不是病患該吃 brand name 或 generic drug 的問題。
mlkj,
經濟學人那張圖不及格。Increase居然跟兩種幅度的Decrease同色系,但第三種幅度的Decrease又跟前兩種Decrease不同色系。這是很離譜的視覺誤導。
胡
因為健保費已經繳了,而且有錢人繳的比一般人多。
黑手黨,
說到重點了!
既然健保如此"窄路", 我不如乾脆找個更好的!
但問題是我又不能退這個和HMO差不多的plan,
自己找個更好的?
這個state-run HMO 更會把 brand name 搞的缺貨,
到時候我想吃也買不到! 或至少需花更高的價格.
補價差就像唸私校拿教育卷退費一樣,
我覺得天經地義!
(我繳錢了沒用上又不還, 不是搶錢是什麼?)
胡:
我想健保和營養午餐最大不同是,
學校不會限制我給不繳費,
省下的錢雇人幫小孩送水耕蔬菜做的便當.
或者把好幾年的營養午餐錢省下來,
買個進口的保溫餐盒裝水耕蔬菜做的午餐.
To 胡:
我猜想是你誤解了藥界對二代健保差額給付的想法了,
基本上藥界是反對差額給付的,
藥界是希望brand name 和 generic drugs的健保進價一致,
這個"司馬昭之心"是很可笑的...
說難聽一點,就是用價格逼的國際大廠不願意進來台灣,
還冠冕堂皇的說,避免健保出太多錢在上面...
問題還不只這樣,
一但國際藥廠認為無利可圖,
甚至連跑台灣的FDA都不想幹的時候,
那你有錢在台灣也買不到藥,
更糟的,你從國外帶藥物回來還會違反法律...
"這就是台灣的健保奇蹟!"
To P.Ong,
因為健保的原則是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最基本的服務,而不是保障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最好的服務!
健保不應該是,你今年沒看病吃藥,沒用到補助,就該退你健保費。如果是這樣子,那健保豈不是在鼓勵人沒事去看醫師拿藥來賺回本?健保這樣子會破產的!
健保已經保障你能獲得最基本便宜藥的服務。如果你選擇要用昂貴的藥,那表示你自己負擔的起。健保不應該要付你差價。因為付你差價錢,可以用來補助另一名只買得起便宜藥的窮人。
若"健保奇蹟"成真,
吃到偽藥的可能性還不低勒!
走私藥若能建立可靠驗證,
酒店小姐的學生證也是真的!
既然怕奧客搞到破產,
又沒誠意改善品質,
那就停辦算了! 沒健保國民又不會死.
To 千羽宗次郎,
感謝你的解釋,我說過,我是不了解台灣的制度,我僅以我個人對加拿大健保的制度和理念來發言。我有誤會之處還請您多改正。
brand name 和 generic 健保進價一致,是太可笑!難怪大家在反對!
HMO 也提供基本服務啊! 但我可以不買, 不行嗎? 為什麼?
"基本的服務",對健保局來說,不就是可以衡量價值的給付?
既然可以衡量價值,那有錢人為什麼享受不到"基本的服務"的價值?
那又為什麼要升等病床,可以補差價就好?
回應 P.Ong 的「HMO 也提供基本服務啊! 但我可以不買, 不行嗎? 為什麼? 」
在經濟學家 Tim Harford 的書「臥底經濟學家」的第五章有提到,如果健康保險是由大家自由選擇購買的話,那健康的人比較不會買,而容易生病的人比較會買。因此,保險業者為了要能維持經營,只能增加保費。而昂貴的保費又會讓更多健康的人選擇不加入,而讓保險業者要更增高保費,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一個健保要成功,一定要強制讓大家都加入,讓健康的人能多負擔容易生病的人的費用。這也是 Obama 改革美國健保的原因。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經濟學了XD)
胡
1.健康的人跟容易生病的人保費是不是應該有所區分?
2.另外依照你的說法,把健康保險換成其他任何保險(車禍、意外...),容易生病的人換成某種風險較高的人(容易出車禍的人、容易出意外的人),整個句子似乎也說的通
3."強制讓大家都加入,讓健康的人能多負擔容易生病的人的費用"
這樣比較像是一種所得重分配,而不是保險
胡:
為了不讓健保倒, 所以我要家人做些犧牲?
既然生活還過得去,
除了幫隔壁破產過的Joe付藥錢,
自己還要花全額給長輩買brand name.
不然就叫老爹"腰子"辛苦一點.
等結石了一次sonication撈回來?
說句"沒輸贏"的, 好賭好喝的Joe,
付不起 health care 關我什麼事?
公視的那個留言追追追,看完之後有兩個感想:
1. 旁白的聲音很欠打,只好把耳機取下來繼續看
2. 女主持人好可愛... >\\\<
"吳育昇更說這是「不確定的災難」,會形成全民皆娼、全島皆娼的狀況"
這樣子我花大錢上薇閣還被拍到豈不是太冤枉了,怎麼可以這麼廉價!
社會保險(特別是健康保險)本來就具備所得重分配功能。若不是這樣,幹嘛搞個強制保險?
話又說回來,即使是勞保或公保,繳費也是按薪資所得繳納,但給付也不見得都和繳費成比例阿。
NGC HD 正在介紹高雄啊!
全民健保應該不是商業保險
或是人壽保險?
要最公平的話,依照基因與工作型態
來定全民健保,那有人的保費一定破表.
如果大家對於認證不反對,而健保大餅又已經總量管制。(只有分配的問題,沒有費用擴張的問題。)那問題就變成 :我們該有多少醫師?或者不是以總量管制,而是品質管制?
不知道版上先進有沒有對於後端品管有什麼好想法?對於掌控品管的資深醫師而言,每年通過的人數越少,分餅的人越少越有利。水準品質是人定的,更是人在執行的。前幾年醫界已經利用SARS及所謂的"年輕醫師沒有醫德"這種大帽子讓所有的年輕醫師延後一年進入市場。各各醫學會更是努力加長住院醫師年限來"提昇品質"。類似的例子是藥師每年的國考及格率相當的低,反而是希望壓低藥師價格的醫師希望提高及格率。
下一個問題是短期的(1~2天)紙筆測驗很難測出真正的實力,所以希望以學校來把關,但是波波和中中大軍怎麼辦?周延,之前也有網友提出即使如Havard等名校也有grade infalation. 普通人大師也是美國學院的教授,不知道有否可以管控的好方法?不知道有沒有曾經通過美國醫師國考的人能分享?據我所知,美國的醫學院也不是任意擴張,外國人也不是自由的參加醫師國考。
抱歉,電腦跳了一段
"波波和中中大軍怎麼辦?{用學校的畢業率也不見得}周延,
請教各位一個問題 -- 政大國關中心與政大政治系有多藍? 是否當中以許多人在兩岸交流中擔任角色?
現在也沒有色情專區啊,所以吳委員是覺得現在全島皆娼呢還是現在全國都沒有色情業?
陳水扁自比茶黨,推動一邊一國
"”他反對現在的民進黨走向“中間路線”,只談“治國能力”,並認為"台灣的一邊一國連線與美國茶黨運動有幾分相似,都是堅持最基本的原則理念,固守最死忠的基本盤。”"
"文章最後,又自比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認為一邊一國連線是“五都選舉打不倒的勇者....."
美國的作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至少在醫師的品管上,因為醫師品質好,但是數目卻不夠。
如果要接受管制,再下來的就是管制的方法。如果同意後端管制,比前端管制好,那就是要討論管制的方法。這裡的trade-off就會變成品質好和數目多的拉扯。界線怎麼定,要靠的是各方的角力,但是如果允許各方自由的角力,這個界線(考試的內容,考試的方式,考試的難易)就會劃得比較符合社會利益。
美國的狀況,不見得最好(醫師專科學會的力量還是太大了,所以總量管制的情況還是蠻嚴重的),但是看起來,醫師品質的問題會比台灣小些。只是最後這些問題、制度的設計,都比不上健保的殺傷力,美國如此,台灣也是如此。
裙帶關係破壞全球經濟自由與繁榮
"那些自嘆“受制度剝削”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經濟困境歸咎於資本主義制度並加以痛斥,這是當今的普遍現象。 可是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這些人並非對真正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制度憤恨難平,而是對這個建立在裙帶關係之上、幾乎牢不可破的特權經濟體制的前景感到沮喪。"
"在這種體制下,那些能夠獲得政府垂青或內幕消息的人與那些享有壟斷權的人,牢牢控制著價格和服務條件,"
"裙帶問題“發生在縱向(或垂直)文化的可能性要高於橫向(或水平)文化”,且“最有可能發生在縱向的集體主義文化中”,而“發生在橫向個人主義文化的可能性最低”。 他們指出,“集體主義文化在群體內部關係中往往看重血緣關係或其它歸屬性關係”,且“縱向文化認定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同時認為等級制度、口音的地位差別和對權威的敬畏都是理所當然的”;"
25個富豪明星可憐的第一份工作
"喬治-史坦布萊納:從1973年起他就是紐約洋基隊的大股東,而史坦布萊納的第一份“工作”是幫他的兄弟姐妹養家裡的雞——一周僅僅能掙幾個美元。他把雞蛋賣給家鄉——俄亥俄州小鎮Bay Village的街坊們。他甚至幫喜歡吃新鮮雞的人殺雞拔毛。"
關於general drug和brand drug,有幾個意見提供參考。
一. general drug和brand drug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它只是被認為是bioequivalent to brand drug。
他們的active ingredients必須是相同的,可是inactive ingredients不可以完全相同,不然是無法通過審核的。Inactive ingredients雖然沒有therapeutic effects,但我們無法保證他們對於人體吸收或著代謝藥物的容易程度沒有影響。
二. general drug不用走clinical trial,他們只需要經過bioequivalence studies,證實他們和brand drug的差異微乎其微。微乎其微的意思是,我們依舊容許有誤差存在。而允許的誤差大小各國是不是一樣我就不確定了。不過通常這些差異在統計上都是不顯著的。
in vivo test裡統計上不顯著的差異進入市場被更多人使用之後會不會變得更明顯,這誰也說不準。
新藥開發也是經過一堆臨床測試認為沒問題之後才核准上市,但也還是有不少藥物最後發現問題被迫下架。撇開藥廠可能在數據上造假的問題不談,任何藥物做bioequivalence test的母體肯定都小於clinical trial的母體,當然更遠小於上市後真正使用藥物的人口數,經過clinical trail測試核准的藥都可能有問題了,general drug和brand drug可能有些許不同我覺得也不是太讓人意外,因為我們用母體比較小的test去推估上市後的成效,本來就可能會有誤差。
三. 生產的過程與建廠的方式並不完全是管理問題,其中也牽扯到很多技術層面的東西。化學合成藥物我比較不熟,但生技製藥在建廠、製造和scale up這些過程的技術差距,甚至保存與運送藥物的技術,都會影響藥效。譬如說,A和B兩種藥物裡頭的active ingredient純度都是99.99%,但A不純的0.01%中有一樣東西比較會引起過敏反應,但製造B的工廠卻有技術可以拿掉這東西,這時AB兩種藥在某些病人身上的side effects可能就會有差。
其他眉眉角角的地方還很多。以protein drug為例,運送的溫度不夠低,或著溫度起伏稍大,等送到醫院的時候,可能部分有效成分就已經掛了,藥效當然會受影響。
四. 個人認為GEP肯定會變得愈來愈受重視,尤其在biotechnology在藥物開發中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的情況下。
迪:
比起萌化過頭的小英,
這個才驚悚 .
--
差點灰飛湮滅的櫻高輕音部 .
「
校舍保存確定後,居民們開始募款修繕及管理舊校舍的基金 。歷經一年的工程,町立圖書館等設施遷入舊校舍內,昔日的豐鄉小學成為町內的公共活動設施與文化財,得到妥善的維護與經營。」
也許前町長看到輕音紅到突破天際會更想用頭去掄牆XD
ricebug:
我對「櫻高輕音部」那篇,羨慕且佩服日本鄉民之處在原文以下這段:
「2002年12月19日當天,大津地院針對豐鄉小學改建工程的停工假處分成立。然而大野町長卻在第二天無視法院的假處分,開始強行施工拆除舊校舍。雙方在現場僵持四天後……大野町長終於妥協,決定在建築新校舍的同時,也將舊校舍加以保存。但居民們並沒有忘記町長無視法院判決,強行動工的粗暴作法。三個月後,豐鄉町居民透過行政程序成功將大野和三郎加以罷免。 」
私以為樂生憤青同豐鄉町居民相比,宛若藍鳩比雞腿。
>>PSP『モンスターハンターポータブル 3rd』プロモーション映像2
現在已經有試玩版可以無料下載喔~
權貴終南捷徑 甲考死灰復燃?
"吳育昇建議,恢復「甲等特考」應該是政府外部取才的好管道,吳泰成頗為認同,強調例如尖端科技、文創產業相關人才,仍應保留一些空間讓好人才進入。"
>> "美國的狀況,不見得最好(醫師專科學會的力量還是太大了,所以總量管制的情況還是蠻嚴重的),但是看起來,醫師品質的問題會比台灣小些。..." Posted by 普通人 at October 14,2010 23:57
美國醫師的品質,不是靠"證照管制"維護來的,而是健全的醫療疏失法律訴訟風氣吧! 沒有後續監督的機制, 台灣的爭議怎麼看都是替既得利益者減少競爭者的進入障礙.
這篇 是經濟學家想要說他也懂相對論的產物嗎?(然後第三個文獻從頭到尾都沒被引用到)
美國醫師的品質,不是靠"證照管制"維護來的,而是極大的"誘因",...經濟學家的最愛,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人材
健全的醫療疏失法律訴訟,加上健全的醫療責任險,同時保障病家與醫方的權利
吳育昇和吳泰成連手整他們大老闆?
怕大家忘了馬英九是甲考黑官?
分析:美國印鈔將加大亞洲熱錢壓力
"有關美國將開始新一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日益高漲,外加新加坡決定收緊貨幣政策,導緻美元兌亞太多國貨幣匯率跌至多年新低。
週四對亞太貨幣的需求也是股市反彈的原因之一,這種需求讓亞太地區快速增長經濟體面對的兩難局面進一步惡化。這些經濟體面臨要求其允許本國貨幣升值的壓力,同時又擔心資金流入激增會破壞本國經濟的穩定。"
美聯儲定量寬鬆預期令美元大跌
"美元兌多數主要貨幣匯率週四大跌,人們警告稱,世界儲備貨幣的弱勢可能破壞全球經濟穩定,推動其它國家為了支撐自身出口而進行報復性貶值。
目前各方日趨預期,美聯儲(Fed)將在下月按照所謂的定量寬鬆政策,向美國經濟注入更多資金。這種預期昨日導緻美元兌人民幣、瑞士法郎和澳元創下新低。美元兌日元跌至15年低位,兌歐元跌至8個月低位。"
黑都醜
敝人以為多數人對毛毛與甲(假)考的關聯所知有限,
只要有媒體妥善護航,應該很難延燒吧?
補桃園球場漫畫的連結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稿的字裡行間
"隨著一場“匯率戰爭”開始拉開戰線,中國海關總署週三在巨大壓力之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進行了一點“詮釋”。
海關總署發布了官方新聞稿,公佈了9月份的貿易數字。它在新聞稿中指出,9月份16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是5個月來最低的;它還提到,當月進口環比增長創歷史新高。
但它卻沒有提及,9月份1450億美元的出口額僅比7月份創紀錄的出口額數字略低一點。
本週五,美國將決定是否因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來保護其國內產業,而把中國正式列為匯率操縱國。"
關魚:
標那一段純粹是想起了白海豚認股行動。
後來重讀《總統是靠不住的》一書時,也才注意到類似的故事:喬治華盛頓在波多馬克河畔的故居,也是以非營利組織買下附近土地,才保留了那一整片景色。
在越來越多人投身國家考試的狀況下,甲考跟「黑官、特權」連結的殺傷力,會大過甲考跟毛毛的連結。
考生可能對猴年馬月的黑官沒興趣,但是自己準備得要死的同時,有人靠特權輕鬆當公務員,這口氣很難嚥下去的。
-雖然看起來能忍氣吞聲當余文的才是ZGGMD的好公務員。
--
也是個誘因問題 。
體重影響薪酬 男女有別
"一項新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結論﹐那就是雇主對待女性員工的方式與時尚行業如出一轍﹐會用較高的薪酬來獎賞十分纖瘦的女性員工﹐同時又用相對菲薄的工資來懲罰體重正常的女性員工。另一方面﹐瘦骨嶙峋的男性員工所得報酬卻往往少於那些體重正常的男性員工。男性員工的收入會和體重一起增長﹐直到他們的體重達到肥胖症標準之後﹐收入和體重之間的關係才會由正比變成反比。"
感謝 Fumio 補完。
ricebug:
個人以為,任何保護(改革)行動的成敗,都取決於有多少人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包括金錢、時間和心力。
關魚,
>>任何保護(改革)行動的成敗,都取決於有多少人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包括金錢、時間和心力。
這是我對阿扁主政八年較不滿意的所在…雖然從結構來看,那是件頗難的工程…
偉大民族的象徵
謝謝 Seventeen 大大的詳盡說明, 受益不盡!
個人是覺得,
雖然 generic drugs 照理說是吃不死人,
但對商品的自由選擇權利,
政府不應剝奪, 限制, 或增加不必要的門檻.
>>任何保護(改革)行動的成敗,都取決於有多少人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包括金錢、時間和心力。
如果說的是樂生,我看起來比較像是樂青要求當地居民付出他們的時間、金錢和心力去成就樂青的目的。
這篇是經濟學家想要說他也懂相對論的產物嗎?(然後第三個文獻從頭到尾都沒被引用到)
-------------
Paul Krugmann 真的懂相對論?
所以要來個虛擬飽掉了嗎?
立委修環評 擴張行政機關權力
"中科三期案引發前所未有的法界關注,包括引入環評法的台大教授葉俊榮及律師皆連署聲明反對政府作為,但吳育昇卻與21位立委提議修改環評法第14條,希望將行政程序法中「主管機關可評估信賴保護原則、決定是否應撤銷開發許可」納入."
這會不會太誇張,
這難道沒有違憲嗎?
赤裸裸的行政權凌駕於司法權之上...
Panasonic會在北海道成立分公司(研究所),據P社員工說,是因為當年日本經濟大好之時,大阪找不到員工,所以就成立到北海道了...
對了,有人食指比無名指長的嗎?
週末點歌
MV看來有點A, 但歌的確好聽.
有個笨問題: 為何MV裡細川桑開的車是左駕駛座(1:33起)? 可能是在哪邊拍的? (Okinawa 不是 1971 就"回歸"了嗎? 80 年代日本還有何處是開右側)
To P. Ong:
日本一直都允許左駕車上路(因為GHQ時代的遺毒?), 後果自負就是了.
因為左駕車一定是進口車, 所以後來日本還發展出"開左駕車是一種身份象徵"的價值觀(男人以有一天可以開左駕車為奮鬥目標, 女人則會把"男友/老公是開左駕車"當成在姊妹淘面前炫耀的題材),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外國車明明有右駕版可以選, 日本人還是硬要進口實際上不適合日本道路的左駕版的原因.
MV中的道路還是靠左行駛(從標線和其他車可以看出來), 只是細川桑都開在內側車道而已.
Richter,
這篇 新聞報導標明了作者和出處。
其實,相關研究已經不是新聞了!食指和無名指的相對長度,和其與胚胎接觸testosterone濃度的關聯性,已經建立多時。除了生理學研究外,近來更不時聽聞該指標和某些人格特質扯上關係。既然牽涉到testosterone,就不難聯想這關乎性別。一般說來,女性當中食指長於無名指者比例高於男性。
特殊癖好
"對於花博新生高弊案市議員提告,檢調單位動作很慢,對於黃昭順控告陳菊,檢調動作就變快,這種見綠動如兔子,見藍靜如處子的現象,有人說是司法操弄選舉,辦綠不辦藍,但司法單位卻又口口聲聲否認,聲稱一切合法,這種種現象,實在讓人無法理解是怎麼一回事?
當人類的行為無法用理性去理解時,只能說是一種癖,就像『戀物癖』,『戀足癖』一樣,沒辦法用理性去理解,也找不岀理由,檢調單位見綠動如兔子,見藍靜如處子的現象,也許只能解釋成『戀草癖』吧."
理由很簡單吧!
中國的傳統裏司法是用來鬥爭的場所,貪污,瀆職向來就是當權者鬥爭反對派的武器。
驅長當初的特別費案也是,只是救援王高估了自己對司法的掌控力,最後反而被咬一口。
現代跟古代的差異只在,選舉制度成了另一種變相的陪審團制度,一方用司法案件做武器,一方號稱用民意來證明自己清白。
就看什麼時候司法系統的人才會覺悟到,自己不需要當個棋子啊。
美國8月份對華貿易逆差創新紀錄
"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週四公佈﹐美國8月份貿易逆差顯著擴大﹐與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水平。"
美國財政部推遲發佈人民幣匯率政策報告
"美國財政部發佈公告稱﹐推遲發佈上述報告是為了利用G20峰會這一機會﹐在此問題上取得更多進展。
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Charles Schumer立即對當局進行了抨擊﹐稱這是治標不治本之舉。"
振興私營經濟 英國政府瘦身
"在很多經濟體存在巨額預算赤字的情況下﹐卡梅倫的計劃實際上是在驗證一種觀點是否正確﹐這種觀點就是:在經濟疲軟的時候削減政府支出﹐將恢復市場對政府財政的信心﹐並鼓勵私營企業開展足以推動增長的投資與招聘活動。"
"計劃若獲成功﹐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的英國經濟將有望得到重塑﹐而1997年以來一直在野、直到今年5月才重新掌權的保守黨﹐其執政地位也會愈加穩固。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目前政府部門佔到51.5%﹐相比之下﹐美國大約是41%﹐歐盟平均水平為50.7%﹐都低於英國。
但削減赤字也有可能適得其反﹐讓英國再次陷入經濟衰退﹐白白浪費保守黨人的執政光陰。
東北地區的失業率已經超過9%﹐為整個英國最高﹔全國平均失業率是7.7%。而如果卡梅倫不能夠讓私營部門運轉起來﹐這個失業率還會進一步升高。"
綠原住民參選人 呼籲選舉公報使用阿美族文字
『據了解,中選會已收到台北縣選委會的公文,但目前仍未決定選舉公報是否可並列中文與阿美族文字;不過,依照過去慣例,選舉公報只能使用本國語言,而阿美族語目前是以羅馬拚音為文字,非本國文字,因此中選會可能以過去模式處理。』
那麼用萬葉假名寫出來的日文,可以放在選舉公報上;用漢語拼音寫出來的中文,不能放在選舉公報上吧?
教長:學校朝會應恢復唱國歌
教育部現在腦袋是腦死了嗎?
要不要朝會的時候順便高喊:
中華民國萬歲,馬總統萬歲,三民主義萬歲???
又,真的那樣想,中國隊或是官員一來把國旗收光光是哪招?
A YouTube tribute to Angela Aki's "Tegami"
"What really struck me about "Tegami" was how beloved it has become in Japan and, now, abroad. It possesses a simple yet memorable melody (including some terrific "hooks"), and inspirational lyrics with a positive message. The Japanese are a sentimental people, and that is clearly illustrated in the emotional and heartfelt response this song manages to evoke, particularly among adolscents facing an uncertain future. High school graduation is an all-important milestone in Japan and treated with a great deal of solemnity and reverence, more so than in the States. And this song is so well suited to the occasion.
Personally, the best part is the "Keep on believing!" bridge in the middle when everyone rocks out. Love that one school band concert clip where they're all jumping and clapping."
Targus,
謝謝說明, 勝讀十年書!
(印象中演歌MV中時見左駕車, 原來是以前的崇洋心作祟!)
薇閣立委想提案修法還得修掉這一條:
---
行政訴訟法第 216 條
撤銷或變更原處分或決定之判決,就其事件有拘束各關係機關之效力。
原處分或決定經判決撤銷後,機關須重為處分或決定者,應依判決意旨為之。
前二項之規定,於其他訴訟準用之。
---
其實已經搞不懂誰才在破壞法秩序了科科。
吳育昇等人提案這樣修環評法,若通過後,也不會有人浪費時間打官司,因為即使官司贏了,開發許可還是可以由主管機關判定為合法的,環評剩下的只有實質參考價值,沒有任何效力可言。
等於實質上把環評的否決權拿掉了。那他們為何不乾脆(也是修環評法)修成拿走環評的否決權?
外遇立委們害怕全島皆娼的理由是什麼?
為什麼跳出來反對內政部研議的立委剛好是有過外遇新聞的?
阿宏,
應該是想說專區可以用折價卷。
陰謀論的猜測:
1.藉此反對以洗刷過去外遇惡名。(當女人是笨蛋嗎?)
2.我都不去專區,所以我沒有亂搞喔。(可以繼續偷偷上旅館?)
3.因為都在旅館或一般民宅商辦,怕大家以後分不清他找的是職業的,還是情婦。
因為找不到沒有外遇的立委吧....
盤大與盤嫂,
感謝!台北的天氣真糟啊!
wei,
「健全的醫療疏失法律訴訟,加上健全的醫療責任險,同時保障病家與醫方的權利」跟我從米國人口中聽到的不同。
至於醫療品質,米國人的説法是,找移民第一和二代就對了,他們有誘因努力。
劉館長,
新嘗試!改用toast烤薯片(取代下火),因為toast的溫度比較低(350F vs. 375),比較不易焦掉.
看到吳清基的發言,杜前部長的「三隻小豬」真的已經不算笑話了…
白玫瑰,
碳粉匣超好用的,不用貼財產標籤。
公民課第一堂:學會講道理
"美國六年級小學生在進入初中前已要求能清晰分辨什麼是宣傳什麼是真正的說理.辨析“邏輯謬誤。”要辨析的邏輯錯誤又分為五種:過度簡單化,浮泛空論,巡迴論證,虛假兩分法,無憑據推理," "提防“宣傳”,六年級小學生被告知要要提防的宣傳手法有十種:人云亦云,謾罵,偏見,勢利,老百姓的話,吹噓,“科學”根據,證詞,恫嚇戰術,株連。" "恐懼是開啟專制的土壤,用恐懼讓明白人不說話,是納粹德國與延安整風常用手法,公開殺人,在河邊砍AB團員的頭,殺地主,"
"虛假兩分法:世界上有兩類人,一種是吃飯撐的,一種是吃不飽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地主與農民。" "“自己精神沒有問題的作家是寫不出這種故事的,不然愛倫坡又如何體會什麼是瘋狂?”——這裡犯的是“虛假對位”的邏輯謬誤。其實作家寫瘋子可以運用想像,不一定自己非要是瘋子不可。就像寫強姦,作者不一定有強姦經驗。"
"培養高三學生對權威文字的質疑非常重要,因為有一部分高中生將走上社會。" "在我們松江,上海政府為了建世博建了一個巨大停車場,結果整個世博期間只停了幾輛車。上海政府想像大量遊客會把自駕車停在松江然後坐地鐵去世博。結果證明這是上海政府的自我想像。我們的政府為什麼常犯以自我想像為中心的錯誤?" "公民教育重要的辨別何為幻想與事實。就像發現《盜夢空間》電影中何為夢境一樣。有了這樣的公民訓練。我們才不會重返共產烏托邦的惡夢中。"
"在美國大學:公共說理寫作在許多大學是大一年級學生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必修課。第一學期注重基本寫作技巧,如描寫,敘述,比較,說服,辨詰,評述。第二學期“說理寫作”(exposicory writing)分析研究,提高普遍的論述能力。"
白玫瑰,
營養午餐真是台灣第二個計價單位!
現在的情況是, 有人想唱國歌揮國旗的時候不讓唱不讓揮, 沒人想唱國歌的時候規定你唱。
查了一下維基才發現,西班牙的國歌只有曲沒有詞。有這種沒辦法唱的國歌,連吳所謂的「很基本的教育」都不可能做到了,不知道西班牙國民的國家認同是不是超弱的?
”吳清基今天出席台灣師範大學「劉真校長百歲華誕慶祝活動─當代師範教育高峰論壇」,會後接受媒體訪問做上述表示。“
媒體到底問了吳什麼,怎麼會冒出來要唱國歌的回答?
阮,
其實是有人問他為什麼會有學校在中國團來訪的時候不讓揮國旗唱國歌。
聯準會官員:美陷入流動性陷阱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艾萬斯(Charles Evans)表示,美國「真的陷入流動性陷阱中」,且在高失業率和通膨過低下需要施行「更多」寬鬆貨幣措施。"
"艾萬斯說:「我認為陷入真正的流動性陷阱,對美國經濟是最佳解讀方式。對我來說這個看法不是新觀念,反而是一個頓悟。」在流動性陷阱中,就算增加貨幣供給也無法振興經濟。"
多元文化社會 德總理:行不通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說,德國企圖建立多元文化社會、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平共處的努力,已告失敗。
梅克爾是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Potsdam),對其保守的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 CDU)青年黨員作出上述表示。她說,「多元文化主義」(Multikulti),即「我們一起快快樂樂生活」的概念行不通。
她說:「這個想法已經失敗,徹底失敗。」"
默克爾:德國文化多元社會已失敗
"默克爾同時說,伊斯蘭社區是德國的一部分,但穆斯林移民也同時需要努力融入德國社會,學習德語。
此間德國主流政界的反移民情緒相當高漲。BBC記者埃文斯發自柏林的報道說,默克爾現在終於加入到這熾熱的討論中來。"
表面上台大研究生數目擴充快且數量大造成負擔,但是其實不能怪這種作法,因為清大研究生已經比大學部學生還多,台大還只有大學部的83%,而博班的生師比台大是2.6,清大已經4.0。我猜各校的財務結構可能如同學生結構般:很不一樣。
To augustinus
至少美國的病家有權利,醫者有保障......
當然結果就是很貴
不過普通人認為美國醫師的水準比較沒問題
我只是直接指出這主要是資源投入的結果
臺灣的病家充分主張權利的話
我不認為我们的醫者有保障
你可以問看看認識的美國人,接不接受台灣的醫療?(看診費,不管大小牌醫師,一律美金十元)
有錢的美國人會不會專挑移民醫師看病?還是看一流的醫師,不論其出身?
奉旨遊行
另一篇現場報導 :『請大家注意「媒體將報道」這五個字,你明白這五個字在中國的含義,它暗含著「被政府允許」或「被政府默許」的意思——』
To Fumio:
匯率大戰那一篇怪怪的, 貨幣脫離金本位已久, 金價或高或低但黃金已經不是貨幣主要的信心依據了. "貨幣再印會變廢紙, 以後大家要回頭用金本位"這種說法若是保守派talk radio幫金商置入性行銷就算了, 用來當國際戰略認真看待就引申過度了.
其次, 其實美國國債大部分持有人還是美國人自己, 該文作者還是中了中國的宣傳技倆以為中國是美國政府的最大債主. 美國政府要是摧毀債務, 在中國跳腳之前得先面對一群憤怒地要好好利用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美國民眾.
該文作者還忘記美國一個最有競爭力的產業--農業, 我真懷疑他對美國的了解有多少?
至於懷疑美國要藉由印鈔票摧毀人民幣就太陰謀論了, FED很忙的, 才沒空配合國務院, 五角大廈還是CIA決定貨幣政策, 美國當然有破壞外國金融的實力, 不過請負責的單位拿自己的預算出去作戰而不是直接叫FED加印. FED印多少鈔票是要公開給國會監督的, 這樣陰謀還算是陰謀嗎?
就算人民幣被美國印鈔票印垮了, 那也是美國政府在追求美國國家利益下的collateral casualty, 是自己體質不夠好而不是FED存心要搞你.
看完右滿舵船誌,深深覺得盤大的報導功力真強,看得我都想好好存錢加入有艇一族了。
Targus
感謝分析。敝人以為長期在ROC環境下成長的人,
頗容易接受「全盤陰謀」或是被「設計」的可能。
敝人也常有這種妄想,有待改進。
盤
看來本館已經「戰隊」的規模,
應該很快可以提升到「艦隊」。
Richter
基於習慣被媒體影響與欠缺參與機制,
到底社會大眾有意與否與有多大的意願保存古蹟,
目前應該難以確知。
加上保存的開銷可能「空心菜化」,
更可能影響實際的意願。
To Fumio:
陰謀論不管在哪裡都有一定的市場, 我比較傾向認為這是人性對於未知力量的普遍本能反應: 過去是人類對於自然力量的不可預知性感到恐懼而發展出相信存在主宰一切的"神"的信仰系統; 而許多現代人則是感到政府決策不可捉摸, 政府力量又太過強大, 因此容易想像有某個外人無從監督的賢人機構在幕後操弄一切.
美國的陰謀論者可多了, 不過他們多半是對於自己的政府不信任, 其次是美國的潛在敵人. 台灣的陰謀論者卻是很愛跟著美國的陰謀論者懷疑"美國政府", 對於更不透明, 更容易被少數權貴集團操控的台灣政府倒是沒啥想像力.
沒有館長參加的館聚(還可以玩得這麼高興),是不是咖啡館在部落格界的創舉。
阮,
愈來愈覺得你在咖啡館的角色很像AKB48裡的大堀惠。
JZFan,
糟糕,我看不懂,google後才知道她是誰Orz
話說那天在聊缺席的劉館長時,我還在想說盤怎麼不講講當年JZFan是怎麼被劉館長欺負的,才會至今餘悸猶存啊?
阮,
盤不知道啦! 我在社團的時候,盤已經畢業了,但社團裡流傳著盤的傳奇。我們當年聽說而且很好奇的一件事是,盤大概是唯一一個可以讓惡行惡狀的劉館長乖乖立正站好的人物。
所以盤當年就已經有很多他不認識的粉絲。
看到盤館長貼的館聚一文,好羨慕啊!!而這裡的划船,10/10也幫這個季節劃下句點了,期待明年囉!
JZFan,
其實,我也不知道劉館長當年有什麼惡行。
聯合社論:從諾貝爾獎談經濟政策
[...這證明了一件事情:經濟學仍停留在十分粗糙而幼稚的階段,雖有一家之言,卻難有顛撲不破之論,與一九○一年開始頒發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化學等實不可同日而語。
經濟學最大的困難,在於所研究的是芸芸眾生千奇百怪的行為,卻強要借用分析原子、分子、引力等非人對象、極其機械化的物理學分析工具,勉強撐出一個「科學」的面貌,實際上已與人的行為特性背道而馳,愈走愈遠。因而經濟學愈是模型化、抽象化、數理化,所獲得的結論即可能愈無補於實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門首創的搜尋理論即首先發現,不論消費者還是求職者,都要付出最昂貴的搜尋成本,才有可能得到比較滿意的結果。我們試以此詢問路旁的黃口孺子,同樣的答案脫口即出,何需精細複雜的數理模型努力推敲?...]
這篇社論的作者似乎沒有注意到
討論[蘋果會不會從樹上掉下來?]
與[為什麼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
這之中等級的差別
經過這次艇聚後,我家玩具國王完全了解為什麼盤會有廣大粉絲團。
當「特里芬難題」遇到「溫家寶猜測」
"對中國來說,這是避險;對日本來說,這是熱錢來襲。日圓匯率因此飆升到15年來的新高:81.37日圓兌1美元。如果國際間有公理,這叫以鄰為壑。"
如果國際貨幣體系不改變,美聯儲的新一輪定量寬松政策,只會加速下一輪金融危機更快到來
"對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市場并未有深刻的反思和共識。必須要看到,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本質原因,在於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布雷頓森林”體系(雙掛鉤)廢除后,國際貨幣體系進入完全紙幣時代,貨幣發行不再有“錨”來約束。"
"美元的發行不僅不必考慮全球的真實需求,甚至不用過多地考慮美國自身的通脹水平(大量美元沉淀在海外持有人手中,并不立即沖擊美國本土居民消費市場),其對貨幣發行的道德約束是排在獲得本國利益之后的,這就導致美元貨幣創造迅速膨脹。"
"超量貨幣創造出來以后,就要逐利。而實體經濟提供的可供虛擬經濟分配的剩余價值又相對有限,其結果必然是虛擬經濟自我創造交易產品和交易機制,自我進行虛擬價值創造。"
-----
館友先進有何高見,一旦發行貨幣單位喪失信用,美國或全球惡性通膨會發生嗎?
盤大,現在K1空艇索價若干?
X-ray
喪失信用,是宇宙級的毀滅了,有生之年我想要看到很難....
K1不是巨艇,K2才是。
特別是要從金山到野柳划一個來回時,感受保證特別深刻。
Fumio,
本國眾多保護史蹟人士,只要出一張嘴就好了。
逝去的預言家
"99歲高齡的莫里斯•阿萊(Maurice Allais)在其出生地巴黎去世,他曾獲得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視為20世紀後半頁最有遠見的經濟學家之一。他曾把華爾街形容為“名副其實的賭場”,對於銀行業和股票市場中那些最終導致1998年和2008年兩次金融危機的做法,他很久之前就發出過警告。
晚年時,他曾對自己心目中全球化的危險進行警告,對世貿組織(WTO)也頗多微詞。他曾撰文稱“全球化只對跨國公司有利”,並認為一定程度的國家保護主義往往是合理的。
1987年股市崩盤前夕,阿萊曾將當時的全球經濟與1929年大崩盤之前做過如下比較:“獲利的期許、狂熱的投機,以及信用機制中由此產生的潛在不穩定性,這是在用短期儲蓄為長期投資提供資金。”
最近這次金融危機爆發前不久,已經90多歲的他寫道:“世界經濟完全依託於巨大的債務金字塔,以一種脆弱的平衡互相支撐。這種潛在的不穩定性,從未呈現出過如此巨大的全面崩盤威脅。”"
茶葉黨能翻天嗎?
"即使是茶葉黨,也不像競爭對手宣稱的那樣“瘋狂”,其中心訴求(小政府、低稅收)與美國立國的歷史一樣久遠。上週末,我觀看了安格爾在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一間酒吧向支持者發表的講話,其間衣著清涼的女招待不斷地給她的支持者送上格雷伯爵茶和酒精飲料。她承諾要廢除由政府支付醫療費用的“奧巴馬醫改”時,得到了最響亮的喝彩。政府應為所有人提供醫療保障的想法引發眾怒,會讓歐洲人感到詫異,然而茶葉黨人也不過是在沿襲另一種鮮明的美國傳統。正如安格爾的一位支持者所說:“奧巴馬想讓這個國家更像歐洲。我不想那樣。”"
金融業題材走紅好萊塢
"信貸緊縮以各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改變了這個世界。不久前,索尼影視(Sony Pictures)發布了一部叫做《監守自盜》(Inside Job)的紀錄片,主題就是金融危機。講述者是以出演《諜影重重》系列電影而知名的好萊塢影星馬特•戴蒙(Matt Damon)。這部影片還採訪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克里斯汀•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保羅• 沃爾克(Paul Volcker)和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等重要人物。此外,我還首次在電影銀幕上亮相,可惜特寫鏡頭暴露了皮膚的真相。 (要提醒自己:下次上鏡時要多用睫毛膏。)"
即使是茶葉黨,也不像競爭對手宣稱的那樣“瘋狂”
------------------------
館長:
你不知道茶黨裏面有Ron Paul這個老瘋子嗎? 如果裁撤Fed和IRS不叫瘋狂 還有什麼是瘋狂的?
physnomics 是物理經濟學嗎?
lakatos,
上週六的活動只是輕鬆體驗,距離身心磨練還很遠。為了維持館友對獨木舟活動的幻想,暫時保留你在北海岸12公里(充氣不足的 )K2航行的神話故事。
這回明德水庫的活動,4公里不到的靜水划動,而且幾乎全是Safari小艇,很多人回家都已經很好睡了。
owen,
現在手上沒有這種滯銷的東西。當天出動的那條,是劉館長的愛艇。
有關獨木舟用途和價格的討論,可以移動到木菟那邊去。
為什麼裁撤Fed和IRS很瘋狂?
JZFan,
顯然傳言有一些偏失。
印象中,劉館長從前沒什麼惡形惡狀。傳言應該是誤傳了,可能是把劉館長和他的同學鄭文燦弄混了。
發展兩岸醫療中心 中央斥資金門醫院
"在小三通熱絡發展下,行政院衛生署斥資9.6億元(新台幣,下同)興建的署立金門醫院綜合醫療大樓新建工程日前動土,衛生署長楊志良強調未來署立金門醫院應發展成為兩岸醫療中心,不僅服務金門鄉親,還要擴大服務大陸台商和陸客,包括對岸的廈門、漳州、泉州地區約700萬民眾的醫療需求。 "
我很好奇的是中國民眾看病錢要收多少,
該不會又是健保要買單吧!
如果在中國有疾病的台商,
大部分不是直接飛回台北享受醫學中心級的醫療,
難不成還會經由小三通去看地區醫院嗎?
個人的最大問題是:為什麼第48號留言本的開頭不是AKB48?
Richter
敝人以為出一張嘴可能是必然的,
因為真的去鑽研然後鼓吹保存的人士,
應該沒有什麼機會變成富翁,
所以遊說變成最方便的選項。
在民主社會,遊說其實很平常,
加上這些人比較無力提出政治獻金,
能讓政府亂花錢的幅度應該比八輕或菜博小。
當然若是能認股集資不用看人臉色是最好,
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
遊說應該還是會比較常見。
千羽宗次郎
非常可能。出張所正在挑戰政治學的極限吧?
Fumio,
有什麼辦法可以突破本國史蹟保護運動只能靠一張嘴叫別人犧牲小我的困境?
這個問題我也很想請教普通人。
To Targus,
> 為什麼裁撤Fed和IRS很瘋狂?
奧地利學派的許多看法在『學理』上面有他的道理,不過在現實世界中某些主張跟共產主義一樣不切實際。
沒有央行不是不行,香港也沒有。不過在人家都有央行的情況下,沒有央行的國家就等於把自己的貨幣政策拱手讓人。以香港為例,他們把港幣聯繫美元,結果在前幾年開始吹房地產泡沫時無計可施。如果那時候放棄跟美元聯繫,這個信用消失了以後就再也找不回來了。不放棄跟美元聯繫,就沒有辦法調升利率,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資產泡沫越吹越大。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解決問題是限制資本進出,但是這條路也不是香港願意走的。請參考關於 impossible trinity 的討論,這是國際經濟學的東西。
香港還算是採取盯緊美元比較成功的例子。拉丁美洲還有更失敗的例子在前面。
至於金本位更不可能。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算過如果要回到金本位的話,1 OZ 黃金價值大概要多少才夠應付目前的金融、貿易需求,不過簡單的猜測是誰手上現在有黃金誰就發了。如果要維持黃金目前的價格,那在回到金本位之後,我們會有很嚴重的通貨緊縮問題。
至於 IRS 的問題在於稅收要從哪裡來?美國並不是所有的稅收都由 IRS 來收,不過廢掉 IRS 之後,好像大宗一點的稅收只剩下消費稅了是吧?。當然這裡還有美國跟其他國家政治制度不一樣的地方。有些激進一些的政治人物主張不要聯邦政府,不過這些人未必主張廢除所有層級的政府。沒有 IRS 的話,聯邦政府是肯定活不下去,至於其他層級的政府就要看情形了。美國沒有聯邦政府在現在這年頭恐怕也行不通。廢除 IRS 在其他國家比較難以類比,以台灣來講,這並不等於把國稅局給撤銷掉,因此就不再做跨國討論了。
Richter
可能要等到扯到比較有能力訴訟的財產所有人,
用訴訟與案例的方式來打破吧?
不過以法院目前的公信力,
與衍生出敗訴一方總有藉口的情況來看,
這條路也要一段時間。
而且「夠力」的所有人也可以「遊說」政府,
而遊說也比法院快。
所以最後常常是遊說的對決,
那比較沒有「獻金」能力的一方自然只能靠媒體嘴砲。
畢竟私有權的觀念在ROC內還不太健全,
包括在那些人士的心中。
目前公家本身保存觀念還很落後,
因而給保存人士有某種「道德高度」,
而這「道德高度」則往往被公私不分地使用。
Richter:
加強鄉土教育與社區營造?BOT?
天兵立委再現江湖
請告訴我你的行業? 我是雞。
吳院長很感激你的貢獻,失業率終於降到5%,謝謝。
「不過王如玄也說,性工作者所組的工會,將會是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的職業工會型態,將不會有失業給付及雇主剝削的相關問題。」
也就是說:即使性交易除罪化,也不能有受僱/被僱的情形嗎?
另外,如果還是有「黑道控制」的情況,那確實不是「雇主」剝削的問題...
X-ray
之前,歐盟和中國不是嚷嚷叫囂著,要用歐元取代美元,要用人民幣取代美元,這下美元大貶,最好的時機來了,可以一舉升值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但這下歐盟和中國卻都成了龜兒子,還指控美國引起貨幣戰爭。
如果中國的經濟體質真的那麼強,怎麼會怕人民幣升值呢?高興都來不及才是。
盤,
文燦不會每天開重機車巡游社辦,他只是常常講很冷的笑話而已。(不過冷笑話王應該是許有為)
駱前社長顯然不知我們這輩的民間疾苦。劉館長的機車功力最少有一半是從我們這些學弟妹身上練出來的。
lakatos,
現在大家用
這個站 ,可以比較幾個主要猜測。只可惜沒有賭盤。
To Richter:
寫該連署活動說明的人以為印度尼泊爾的人的天然膚色都偏黑, 本身也是很racist啊.
wei,
就我所聽的到是「有錢的」患者有權利,「有權的」醫生有保障。其實説起來不管米國或台灣都差不多,但醫療訴訟同時需要私部門法律專業和醫療專業,從這個角度來説的話,米國是運作得比台灣好。
米國有錢患者如何找到一流醫生我不清楚,但這也許跟我提出的條件沒有衝突。在無法驗證其他數據之前,先找移民二代是很方便的原則。我的大脫推論其實是:移民在階級流動的過程中提昇了研究與實務平均水準,而且降低了成本。
目前我對公營健保的感想是,台灣健保原則上是一種進行資源重分配的社會福利制度,而不是進行風險集中管理的社會保險。米國的狀況是表面上已經有商業保險,但市場的遊戲規則似乎監督不周,使得保險公司變相成為效率低下的官僚,卻還能安穩地追求利潤。
於是就像《不公平的市場》作者提出的觀點:如果水桶一定會漏水,你要大家都能分到水但是漏 50% 的,還是只漏 30% 但有些人分不到水的?米國北部有不少中產階級會開車去加拿大自費就診拿藥,説起來是很無奈地在自行開發平衡的選擇。支持歐巴馬醫改的人,大概以「大家都能分到水」優先。
健保問題在我看來十分複雜,沒有深入研究以前我不敢推測什麼。只是道聽塗説之後覺得,台灣或米國都賠掉了許多選擇的自由,只是聽起來米國比較常出人命。當然也有可能是台灣受害者的聲音比較小......
s/大脫/大膽/g
sorry about the typo.
BTW, 喜歡陰謀論的館友們,推薦收看第一季剛剛完結的美劇 Rubicon:幸運的鱗翅目幼蟲吃什麼?
另外,人腦傾向建立與需要某些信念系統的神經生理學研究,可參考《為什麼你信我不信》、《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等書。
咦,黃發現楊才是主要敵人啦?
黃不會是看到宋主席為楊站台,才恍然大悟吧?
是說宋主席最近的動作頻頻,看得出他對馬主導下的國民黨,
滿肚腹的怨氣,一次要全發洩出來…
中國液晶電視 銷量下修
"由於台灣面板廠在金融海嘯後出貨給中國家電業者比重提升,在中國家電廠從年初過分樂觀,到中國新年、五一假期以及中秋節慶,甚至最近十一長假銷售均不如國際品牌大廠下,原本市場樂觀預期,十一長假後中國液晶電視庫存將去化完成,接下來就會開始有鋪貨需求,帶動面板廠第四季業績回溫。然而,最近巴黎證、摩根士丹利外資報告均改口指出,十一長假後來自中國地區的庫存回補只會以相當溫和的速度進行,液晶電視報價可能到年底才有機會落底,面板廠第四季將全面陷入虧損。"
陳文茜的節目,也是一本「Death Note」
高雄市最有看頭的局已經變成:誰才是第二?
看到 augustinus 的取代方式,突然有一種親切感...
augustinus 你失焦了 到此為止吧
1. 台灣的狀況
恐怕是有權有錢的病人無法充分申張權利
有知識的醫師沒權力 也沒保障
2. 台灣的健保 已經是社會福利 卻不放棄保險的收支方式
所以就變成 "水桶一定會漏水,政府要確保大家都能分到水,所以獨占買方的地位,規定漏的50%由賣方負擔,同時政府帶頭指責賣方漏水是重大缺失,好像漏水的損失是政府買單的"
3. 做一個結尾,回歸起頭
台灣的狀況,是因為政府公定了很低的醫療服務價格,導致生存的競爭,低價是競爭的原因,不是結果.
而且低價之下,造成中低品質服務的競爭,高品質服務除非是醫院的樣板,無法生存
這種情形,想要用放寬證照,或是加強考試難度改善,成功的機會都很小
蘋論:陳長文的奇談怪論
"台灣很多人崇拜中國官員,彼此喜歡比較誰認識的中國官員職位高。炫耀認識的官員和黨幹部,並互相比較是膚淺台灣人的樂趣。中國幹部看透台灣人的這個虛榮心,就拿能見到級別的高低作為控制、離間台灣人的工具。其中以見到總書記為最虛榮,以下類推。馬見不到最高領導人,必須很挫折沮喪嗎?台灣選民就要讓他連任嗎?天下有這樣的邏輯嗎? "
關魚:
我看到這句:「南中國海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域」,就會想問有沒有根據。
最近正在看傅利曼的資本主義與自由
不過想吸收一點最近的經濟事件
想請問一下大家對這兩本書的評價
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ROUBINI魯比尼給全世界的大預測
民國100年大泡沫:財富即將重分配,央行沒告訴你的真相
不知道這兩本會不會像1995年閏八月一樣
是以恐嚇當作賣點
還是真的有料的著作呢?
突然想到:
很多人都在逼衝衝衝或小英表態2012,可是好像沒有人意識到花媽已經當過一任直轄市首長了,所以沒有人認為花媽會(想)選2012嗎?
盤,
有賭盤的話,HK和海南的賠率看來差不多。然後日本氣象廳顯然對台灣特別有愛。
Anyway,這種開花型預測路徑還滿精彩的。
迪,
因為上一個從高雄市長卸任後去挑戰的慘敗。
迪,因為妳也是突然才想到,所以我猜大家都沒有那麼容易想到。(我是看到妳的想到才想到...)
除了館長說的因素,可能大家一直都習慣把目光焦點放在台北,所以位在高雄的花媽,本來就不容易被想到。
從捲所節錄的金句來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不知道有沒有考慮過一個可能:當他們覺得其他人都很 strange 的時候,是不是真正 strange 的是他們自己?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日本另謀他途
"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出口削減措施還沒有對日本製造企業構成嚴重影響﹐原因在於它們的稀土儲備可以維持數月到數年的時間。
除了日本﹐其他國家也在想辦法補充中國的稀土產出﹐或者是避免全世界對一個不確定的供應國產生依賴。"
wei,
我本來沒打算繼續講什麼,但是「你失焦了,到此為止吧」看起來實在讓人很感冒。
容我把話講清楚:對於台灣健保我一向沒什麼好感,但前面的發言也只不過是想表達,對米國那招也沒喜歡到那去。若因此讓人 get offended 就可惜了。
FB上面看到的,想說或許有館友有興趣,轉丟上來:
Royal Society旗下期刊 ,時間限定,開始免費下載!自1665年到2010年的所有文章均可下載PDF檔,只到11月30日!
「你失焦了,到此為止吧」看起來實在讓人很感冒+1. 而且我是非常感冒。
我想不出來augustinus的意見哪裡失焦。任何人可以談論自己的意見,那就是焦點。更重要的,把自己的看法合宜地表達出來,為什麼竟然在這裡會被要求閉嘴。
Richter:
精確的用語應該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域之一」,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在熱帶地區的珊瑚礁,國際海洋科學家今年發表對
世界各國領海的海洋生物普查結果 ,擁有高生物多樣性的領海包括澳洲、日本、中國、地中海和墨西哥灣,中國上榜的主要原因就是
南中國海 。
為什麼大家對現行健保不滿意,可是他繼續運作?醫師的收入減少是健保的關係還是醫師人數增加的結果?如果像普通人大師說的,醫師人數應該更多來促進競爭(我不曉得在健保總額下這種零和遊戲算不算自由競爭?)醫師的收入多少是大家(不是醫師)心目中合理的收入?每一個行業都有崛起和沒落的過程,只是因為現在的情形是被人為扭曲了,曾經立志投入醫師的人會心有不甘吧!就好像你出手買股票,結果政府突然宣佈這家公司從今年起營業額不准再增加,但是提供的商品卻要逐年增加一樣。
大學裡沒學到的7種必需技能
"統計無知影響著我們世界的發展。我們擔心那些可能不會害死我們的事情(如恐怖襲擊),卻忽略那些可能害死我們的事情(如駕駛時發短信)。我們買彩票。我們深受直覺誤導之害,直覺會讓我們產生偏見,如損失厭惡——估計不到風險背後的潛在收益。其效果屢屢作用於雜貨店、辦公室和投票站(更不用提臥室了:越是不願承擔風險的人,愛情越容易失敗)。"
"權力總是要看誰能提供公正、貿易和穩定。成功的叛黨不僅僅是暴徒;他們也為其成員提供好處——社群、金錢、教育和秩序感(即使反叛分子起初是製造騷亂的那些人)。我們必須學習他們怎樣贏得忠心,即便我們的目標是要暗中破壞它。"
"創造行為不再是從無到有的建設,而是從已經存在的文化產品中創造新東西。"
"浪費不僅僅指垃圾(雖然垃圾確實不少:美國每年產生2.5億噸)。每年,塞車時的苦等與無窮無盡的會議所浪費的寶貴時間讓我們損失數十億計的美元。 我們花在健康保費上的數十億美元都被臃腫的管理所消耗,沒有用到醫療保健上。高失業率則構成了另一種浪費——可用的勞動力沒能投入經濟生產。"
作為消費者,說實在醫生收入多少,關我們什麼事?制定政策更不應該以保障醫師收入為主要目的。去7-Eleven買東西,我們要關心店員時薪多少嗎?
關心醫師收入,只有一個目的,因為醫師收入反應市場機制是否健全,不健全的市場機制,會有短缺,或是相關的品質不良問題。所以我們看這個果,來研究問題。
另外競爭不是零和。各取所需,是雙贏,不是零和。吃大鍋飯才是零和,你吃了,我就沒得吃了。而沒錯,健保就是吃大鍋飯,就是零和。
以前幫人管錢的時候,最怕的就是醫生客人。很聰明,所以很自大,話都聽不進去。但是醫療,也是個市場。醫生也是個職業而已,沒道理就比別人高尚,高尚到政府還要顧慮你投入醫療行業的初衷。我想當經濟學家還想拯救世界,怎麼知道世人要怪我們這行搞壞經濟,誰來賠我的初衷?
扭曲這個醫療市場的結果,和扭曲別的市場會有一樣的下場。健保只是個未爆彈而已。
美國的律師雖然也要考證照才能執業, 不過跟台灣不一樣: 美國基本上沒有管制律師的數量, 只要是滿足學歷要求(法學院出來), bar exam考到及格分數就給你律師牌, 沒有固定的及格比率, 所以美國基本上是一個律師滿街跑的社會.
這樣律師的收入會被拉低嗎? 答案是"要看人而定". 美國律師高明的可以去打反托拉斯官司, 告大企業, 甚至告聯邦政府的大案子, 一次就賺個幾百萬美金甚至更多. 當然也會有能力平庸一點的, 打些離婚官司, 車禍意外傷害的小案子, 混得最不好的大概就是開traffic law center, 幹些幫人家銷交通罰單, 接近司法黃牛的喇低賽--本州的行情好像一張單子收一百塊美金. 總之美國的律師根據專業能力不同, 收入會有天壤之別.
在這樣的背景下, 對美國人來說法律服務雖然也有很昂貴的選擇, 但是絕對不是一個難以親近的商品. 即使是每個月都還在為帳單煩惱的人, 遇到自認為權益受損的事情, 也可以在市場上找到"僱得起"的律師幫忙解決(甚至不乏pro bono的律師願意基於理念為當事人提供超值的法律服務),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人普遍願意利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各種糾紛.
反觀台灣, 利用證照制度針對律師的市場總量做管制, 雖然讓律師的平均收入很高, 法律服務卻變成一般民眾不敢去觸碰的昂貴商品, 只有有錢人可以得到保障. 樂了(已經考到牌的)律師, 卻苦了消費者, 連帶讓一般大眾對司法系統不信任, 絕非社會之福.
很多台灣人會笑美國人什麼小事都要打官司, 其實這種心態本身才是最可笑的: 美國人懂得用文明的方法解決爭端爭取自己的權益, 台灣人呢? 社會版上每天都一大堆明明可以在法庭上解決的事, 卻選擇自己去報復, 去動私刑, 結果還是搞到上法庭--被押著上刑事法庭.
最可笑的是連法律人自己都沒有比較文明, 當有些台灣人選擇用文明的方式爭取權益時還會被檢察官法官痛斥"浪費司法資源". "法治社會"真的只是說說而已, 這樣的司法系統不砍掉重練是不行的.
離題太多了, 我想說的是: 醫生能不能比照美國的律師證照制度取消總量的管制, 讓選擇增加更有利於消費者呢?
如果因多發了五千萬元給研究生就會倒.....就讓台大倒吧!
"台大現在的研究生佔總學生的比例已達一半,這是學校多年來將自己營造成一個研究型大學下的結果,相對於教學型大學這是一種比較「高等」的學校。如此多的研究生,也是學校自己招來的。台大學生要到碩士班的研究所階段,才有可能看著他們使出真正的做事能力。而博士班,就更不用說了,將來就一如他的老師,是學術、研究圈中的成員。因此,對於這兩類支撐研究型大學美名存在的基礎成員,提供獎助學金給他們得以學習教學、做研究(做事)等等功力,是不能省略的。"
"李校長在開放陸生給予陸生財源的籌措,顯然比此積極得多。當時曾建議可以向企業募款,設立「陸生基金」。然而,陸生畢業是不能在台工作的,不知何以台灣的企業有意願捐款,或許台商吧!如果此一模式行得通,何以不能比照相同模式,向企業募款,設立「台生基金」?因為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研究生畢業絕大部分是在台灣的企業工作,企業的意願想必更高!
台大不是人才濟濟嗎?國家該如何有效運用經費,台大人不是常常向政府出主意的一群人嗎?我們自從有了五年五百億元之後,校園內中心、高樓林立,現在如果因多發了五千萬元給研究生就會倒,那就讓她倒吧!"
Targus
當然可以
但是要先取消健保的總額管制與政府的定價權
否則就會發生加拿大發生的事
大部份能去美國執業的醫生都去了
中國﹕已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週二表示﹐中國近來已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
馬朝旭是在回答有關中國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的問題時作出如上表述的﹐但他拒絕明確就中國是否暫停向日本出口稀土一事置評。"
iPad輔助患兒彌補溝通障礙
"事實證明﹐大眾平板電腦的出現給有言語溝通障礙的孩子們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好處﹐並有可能沖擊一個出售價格高達數千美元的專業器材的行業。
iPad為凱莉•格雷這樣的孩子提供了一種費用相對低廉的溝通工具。在兩歲時拿到一台蘋果(Apple Inc.)iPad之前﹐凱莉•格雷(Caleigh Gray)連“是、不是”的問題都無法回答﹐經診斷﹐她得了腦性癱瘓。現在凱莉使用了一款售價190美元的應用軟件﹐每當她觸摸iPad上面的圖片時﹐軟件就會說出與圖片有關的詞匯。"
部落格講股 金管會要列管
"金管會證期局最新研擬修改辦法,要讓網路世界的虛擬投顧老師「現形」,實際納入投顧事業管理項下,包括個人部落客、撲浪客、推特客等都要回歸投顧事業管理範疇,禁止以任何方式向投資大眾傳送沒有分析基礎或根據的建議買賣訊息,若有違反者將視情節輕重,處以警告、解職、停業、撤照等罰則。"
普通人和少,
你們被釘上了...
日本製造商大舉投資泰國
"日產決定在泰國製造緊湊型轎車March,反映出一種日益升溫的趨勢,即日本製造商不僅僅將泰國視作為5.5億東南亞人服務的前哨,還將其視作為日益增長的龐大中國和印度市場以及日本本國製造產品的跳板。"
"泰國交通網絡和其它方面的好處目前超過了政治和監管風險,但Junichi Mizonoue警告,投資者的耐心不是沒有限度的。
他表示:“他們肯定會對不穩定的政治局勢感到擔憂。目前一切還好,但如果每年都這樣,投資政策就會改變。”"
在主機設在國外的BSP上談台灣股市, 金管會難道可以裝網路長城來擋?
金管會對於投顧的管制難道沒有侵犯言論自由的問題嗎?
大阪府知事:中國真難相處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大阪府知事橋下徹將取消原定到中國上海的行程。由於受到釣魚台撞船事件的影響,中日關係交惡,橋下說,中國真難相處,真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世銀:人民幣升值 對中國有利
"世界銀行今天表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有許多好處,除可抑制通貨膨脹外,也將因進口貨物價格下降,刺激民間消費,達成中國政府提升國內需求,促進經濟成長的目標。"
到底是什麼樣的自戀,或者無知,可以讓一個人在多次自己用英文回答記者採訪而導致災難後,還堅持要用英文對記者表達自己高複雜度的政治立場?
我認為金管會想管部落格講股的原因十之八九是因為部落格講股的人已經嚴重侵蝕台灣金融業的獲利了,教授法人技巧的至少還有手續費可賺,教人如何利用外國線上券商投資的我想對台灣的共同基金業者是個重擊吧。
上國顯然對馬的連任很不看好,所以急於榨取馬的剩餘價值。馬則想用這個剩餘價值,換取上國對於自己連任的支持,所以開出連任後(才)要進行政治協議的支票。
雖然我很少講台股,但是只要金管會敢封我站或是罰我錢,我一定找律師告死他們。
即使馬的原意是"be open to",馬的這次談話也是非常重大的政策轉彎,也就是兩岸政治談判可能,甚至非常可能,會在他連任後推動。
這樣的表態,將會讓2012總統大選成為實質的統獨公投。這就暗示了台灣的巨變即將來臨了。
老大哥正在看著你 .
要防止貪瀆,已經有專門規範高額資金移轉的洗錢防制法;
陽光法案過不了,國會多數又是同一政黨的.
到底甚麼樣的政黨會去"整"在投票行為上較傾向自己的群體?
如果是講整個產業的趨勢應該是沒有關係
但是單獨推薦個股就不行了
所以少最近老在說とも たち是比較危險的動作
>>答案是~~~~~美聯社的記者英文不好,呵呵
我看來看去(以及底下網友回應),怎麼看都覺得這篇報導是在酸馬先生耶。
To 小易
等了一天沒看到有看過這兩本書的人的回應,我也沒看過,所以等到現在才說話。
> 想請問一下大家對這兩本書的評價
> 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ROUBINI魯比尼給全世界的大預測
> 民國100年大泡沫:財富即將重分配,央行沒告訴你的真相
我的基本原則是『不要看號稱對未來提出預測的經濟學書籍』。特別是那些說幾年幾月會如何怎樣的,大多都是鬼扯。當然,如果你對推背圖、燒餅歌,或是 Nostradamus 的預言有興趣,那是可以把這類東西放在一起來看。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經濟學根柢的人寫出來的預言最起碼還比較有邏輯,只是在時間部份多半是鬼扯而已。
最近幾年發生的事情我手上有兩本書值得一讀。Michael Lewis 的 The Big Short 以及 Robert Shiller 的 The Subprime Solution。前者是 Moneyball 的暢銷作者,後者是 Yale 的經濟學教授。Lewis 的書向來娛樂效果很高,他說故事的本事很好。台灣如果還沒有中譯本出來,應該遲早會出。Shiller 這本書有些人批評內容與標題不符,不過當他說話的時候,不管最後同意與否,總是有一聽的價值。
新聞自由度排名 中國倒數第八
"美國新聞自由度排名第20,香港排名34,台灣位居48,新加坡排名137。
報告說,在亞洲國家和地區,日本、香港和台灣的新聞自由度有所改善,與去年相比排名均上升。"
普通人,
你大概不夠瞭解行政機關。在我國,行政機關很不怕別人告它。我有好幾次類似的經驗,被幾個很跩的芝麻官嗆:我就是要開你單,你再去申訴啊,我怕你啊?
因為機關很清楚,你對處分不服,可以訴願,而訴願必敗。訴願敗了之後你可以跑高等行政法院告它,這個呢,大概也是敗。這是高等行政法院的慣例吧。
之後你可以上訴最高行政法院,通常,要翻盤只有在這裡才有一點機會。問題是,就算翻盤了,又怎樣?公務人員又不會因為你的告訴而少拿一塊錢薪水,也沒有無償加班,更不會受罰。
有些做官的,一開始的心態就是要整你,立官威。最後你還是被整了,他繼續威他的。
JZFan
若是如此,會不會讓出張所與總社更想玩陰的?
畢竟他們在這方面都是充滿創意。
ricebug
ROC下的立法與執行是兩回事,
這法可以用來強化「內部管理」,
只是哪天別人執政就可以撿便宜了。
>> 在我國,行政機關很不怕別人告它。
同意到翻。
我曾經吃過教育部某官員的苦頭,多當了半年助理教授,弄到後來還是只好乖乖認栽,從此認清民不與官鬥的道理。倒不是沒想過走法律途徑,只是一想到盤講的這些考量,也就算了,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上吧!
在美國時,我也曾為了爭取權益和學校槓上,在揚言要請律師出面之後,學校官員立刻軟化。
普通人
在台灣,面對蠻橫的官僚,這一招是行不通的
醫界很不平健保的不公平制度,已經十幾年了
也只能摸摸鼻子,告贏的很少
有辦法的醫者
或遠赴美利堅重新開始,或升級成學者,或兼營副業,或自費醫療,或改行,
或在不違法的情形下多撈一點退休金,
就是改不了現制,
違法侵害我等權利者依然故我.....
醫生的薪資當然與你無關......
但是跟利用台灣健保的人有關
扣掉上面這些有辦法保護自己的醫者
留下來的是那些人在照顧大家的健康?
"誘因"還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阿!
AP 當然不會隨便更正他的新聞內容,因為報導的準確度是任何一個新聞社的生命。總統府自己造業還是要自己擔,最好是自己承認錯誤,然後請AP刊載更正啟事。這樣一來,那些轉載的媒體,可能還有機會一併將你的更正登上。
強行要求AP為你自己的錯誤負責,這行徑如同小丑。
全民健保本質上就是在逆天, 在否定"有錢人可以享受高人一等的醫療服務"這個現實, 構築一個人人平等通通有餅吃(也只能吃餅不准吃牛排)的理想世界.
既然健保在服務病人時要求的是齊頭式的平等(因為很多人相信"每個人的命都一樣值錢"這種童話故事), 付給醫生的錢當然也會是齊頭式的平等.
健保"不公平"根本是結構性的問題, 不會有解的. 要實醫生心中的"公平"唯一的方式就是消滅全民健保. (手段是各大醫學中心集體退出健保, 這是我目前可以想到全民健保倒閉的唯一方式; 某一天登高一呼說"明天開始沒健保了"這種事是沒有一個官員做得出來的)
就參與租稅行政訴訟的經驗
>> 在我國,行政機關很不怕別人告它。
同意到翻 +1
>>公務人員又不會因為你的告訴而少拿一塊錢薪水,也沒有無償加班,更不會受罰。
>>有些做官的,一開始的心態就是要整你,立官威。最後你還是被整了,他繼續威他的。
這段更是同意到翻,
更何況還有行政機關根本不鳥中科三期判決的先例。
馬這次對中共的表態,很可能是因為中共對馬施以壓力,要求馬在2012年前做些什麼。中共要這麼做,是因為2012年會開始權力接班。在接班前,胡有在兩岸議題上建樹的迫切性,而且這個迫切性在美國最近回防太平洋的動作後被加強了。沒有兩岸的突破,也沒有太平洋區域力量的推展,胡下台時會十分狼狽。而且,如果馬輸掉2012,胡將會更狼狽,因為這等於見證了胡的兩岸政策的破產,而這樣的結果現在看來的確很有可能會發生。
於是壓迫馬政府在2012前上政治議題談判桌,是一個好的捷徑,胡可以在創造兩岸突破性進展的掌聲中下台。不過,對馬而言,這無異於政治自殺。這次的表態就是在說,沒有連任,就沒有政治談判。但對中共而言,有了政治談判,又何須馬的連任? 尤其現在又有ECFA這個絕佳的槓桿。
關於租稅行政訴訟,國稅局最利害的地方就是即便敗訴,仍然可以繼續開出補稅單.
杜絕僵屍稅單 保護租稅人權 法界:力推終結審 不再另為適法處分
"國稅局被判敗訴的80、82、83、84四個年度並沒有提出上訴,也沒有在法定的2個月期限內做出重核復查決定,依法案件已經確定完全終結,國稅局不能再繼續發單課稅。但是在判決確定3年4個月後,國稅局完全無視法安定性,又違法發出四個年度的稅單,人民被迫重新走一次行政救濟程序。"
經濟增長模型
"世界更像培樂多(Play-Doh)泥膠還是更像樂高(Lego)積木?經濟學家問出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奇怪。最近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舉行的“增長周”(Growth Week)活動中,有幾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參加。這次活動是由牛津大學(Oxford)、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英國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共同組織的。"
iPad的時尚
"托德斯的“我的手袋,我的生活”應用程序聚焦於D-bag手袋系列,6位D-bag手袋擁有者——包括一位母親、一位社會名流、一位環球旅行家和一位藝術品經紀人在內——向瀏覽者公開了他們的手袋、生活和地址簿。作為一項全方位互動功能,有關每個手袋的視頻剪輯、地圖、書單和照片,以及顏色和材質信息應有盡有。雖然擁有D-bag手袋如何製作的內行知識,但該款軟件的操作還是很簡便的。"
------------------------------------------
有沒有人要幫少開發一個iPad應用程式啊?
台灣白話字文獻館網站
"關於白話字的使用,尤其在清國中期、末期,乃至民國初期年間,亞洲地區如中國南方、越南、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都有使用「羅馬字」拼寫地方語言的歷史及文獻;在台灣,早期即稱「白話字」(Pe̍h-oē-jī)或「羅馬字」,並延用至今。目前為止,仍有繼續使用這個文字書寫,並發展出地方語言特色者,台灣是少數國家之一。"
"揀選《台灣教會公報》內容打字、翻譯、校對、上稿,為主要計劃工作之外,亦將2007年出土之「北部台灣教會公報」《芥菜子》第1-22期,以及戰前白話字相關出版品數位化,以影像方式呈現,並將部份《芥菜子》內容數位化及漢羅翻譯,同置於文獻資料庫中,提供瀏覽者更方便的檢閱查詢與利用。待資料庫的文字及影像內容都累積達到相當程度,期待做為一個亞洲級、世界級的白話字文獻數位典藏區"
幾點感想:
第一,就個人的瞭解,除了醫生以外,真的痛恨健保到希望它消失的並不多。
第二,醫療市場完全自由的國家幾乎不存在,最少在文獻上沒有被提到。
第三,醫師痛恨健保原因其實和病人福祉沒有太大關係,最主要的是他們的所得在健保下成長有限。
第四,醫師所得雖然成長不如以往,但基本上醫院的主治醫師平均年薪還是有約三百萬(可以查一下黃煌雄最近的監察院報告)。比起一些同年紀的教授(拿到博士約三十歲左右),他們的所得並不算低。但醫生不滿於「相對所得」,也就是說相較健保前醫師所得於社會中的排序,健保後醫師的所得排序是下降的。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續接K頭星人貼的連結,目前教育部國語會(?=National LanguageS Committee)公布的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是一套奠基於白話字,有相當完整規範的書寫系統(Orthography),也堪稱到目前為止,唯一有某種程度"官方"背書的漢語"方言”羅馬字書寫系統。名間常簡稱為『台羅』。
To 清晨:
"但醫生不滿於「相對所得」,也就是說相較健保前醫師所得於社會中的排序,健保後醫師的所得排序是下降的。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 "
所以,又回到醫生沒有醫德?
領比一般人高的薪水還嫌??
千羽宗次郎:
清晨應該沒有指責醫生領薪水嫌不夠是沒有醫德啦,不過醫生相對所得下降是事實啊。
所以,相對所得下降是誰的錯?應該怎麼改變這個事實?
>> 應該怎麼改變這個事實?
將醫師人數砍掉一半,供給線左移,酬勞就會上升。
清晨,
"除了醫生以外,真的痛恨健保到希望它消失的並不多。"
健保是剝奪醫師合理的報酬,把這紅利發給大家,大家當然很 happy.
至於什麼是醫師合理的報酬,取消管制,讓市場決定,這是最合理的。
大家 happy 完會發生什麼事? 就像中國把地主都勞改了,佃農人人有土地,大家都 happy。扭曲了市場機制,最後大家都沒飯吃。
散布一些病原菌, 增加病人人數, 增加需求, 醫生酬勞也會上升
《紐約時報》對李鴻章的採訪
"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但這些企業的管理權應掌握在清國政府手中。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於鐵路、電訊等事物,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的神聖權力。"
"中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中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中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的報紙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全台灣最可愛的教堂
在「帶我去遠方」的電影裡看過這間超有趣的教堂,但看了這篇文章介紹才仔細看到,原來壁畫的世界地圖那麼獨一無二(Richter大概會有興趣到現場拍)。
如果真的要時數摧到"盡磅"
[私校](副)教授的收入也應該還好,
超五個鐘點(9+5= 14, the official cap of credit hours)
如果加上專班(進修部), 應也有或接近內科醫師的lower boundary (180 - 200萬/yr)
異曲同工, 教授收入下降也是因為老師多了, 課排不多所致.
關魚:
那個部落格主有趣的文章還不只是那篇哩
"至於什麼是醫師合理的報酬,取消管制,讓市場決定,這是最合理的。"
本來我已經相信是這樣,但是普通人大師又說適當地管制是第二好的選擇。看來繞不出去啊!
我當然不關心7-eleven 員工的薪資,但是便利商店的員工有辦法向他的顧客多要一點收入(提高服務,創造業績,不是違法或造成外部成本)也沒有人會指著他的鼻子說你不可以這麼做。說真的,要不是有管制,我也不認為應該關心醫師的薪資。不上進的醫師(或是不被市場接受的醫師)被市場淘汰也只是剛好而已。那我們到底要不要管制?總不能真的像faintglow說的,一方面要管制,一方面又說你們的合理所得你們自己去煩惱。又不能罷工,也不能拒絕病人。說真的,能夠像律師一樣自由選擇,招攬客戶,放任醫師人數增長,自由競爭,即使收入不到現在的一半我也沒有遺憾。(因為代表我應該認知道我沒有競爭優勢,應該退出這個市場。)
至於機車大師說的,其實正在發生。(不是散佈病菌,而是散佈恐懼)
"將醫師人數砍掉一半,供給線左移,酬勞就會上升。"
Richter大師,也不一定。假設所有醫師少一半,門診量增加一倍。酬勞(扣除護士/藥師成本)因為合理門診量的規則可能反而減少。簽了總額的大醫院更是看越多,賠越多。
"醫生也是個職業而已,沒道理就比別人高尚"
不能同意更多。所以要住院醫師要勞基法保障,所以開業醫師要自由選擇休假。(不要再要求假日診所要開門了!診所不想賺,可以嗎?)只要提供誘因,願意開門的診所一定還是有的。
to 綠茶,
所以少是友民黨的?
醫師收入的高低,為什麼需要被討論?
請問一下shigella,我說的管制,那一句話提到限制醫師數目?
不要把現在的健保制度套在我頭上,謝謝。
也許台灣律師還不夠多,不然告公家機關應該是門好生意,怎麼沒什麼人做?反正公家機關輸了,公務員也不會痛,那應該是原告贏的機會比較大。
只有賣米果能買媒體
這篇論述明的是封殺富邦和遠東,畢竟這些集團都有在其他特許行業差一腳。但按照這個邏輯,旺旺也不能買CABLE,以防止這財團從這「同時經營特許的媒體(電視)與另外一支特許事業(電信)」。
醫師收入的高低不值得討論,管制的方法才需要。對話的初衷也在於此,語氣激動冒犯的地方請見諒了。是我先提到醫師的收入,雖然原意是想點出健保下這並不是自由競爭的市場,但誤導了方向,在此致歉。
普通人大師,我並沒有說你提到限制醫師數目,我是說您提到在無法自由競爭的情況下,管制是第二好的選擇,然後才有後續的對話。扭曲市場這當然是健保的問題,只是我個人試圖從您的右派世界觀替自己找一個出路而已。我們當醫師從不覺得高人一等,希望您名名明鑑。
"希望您名名明鑑" typo, 抱歉。"希望您能明鑑。"
千羽宗次郎:
我的幾點應該跟醫德沒有關係吧。我的論點主要說,除了醫生以外,痛恨健保的人沒有那麼多。這個也可以從健保歷年七成以上的滿意度看出。至於醫師痛恨健保原因,關鍵在於相對所得下降,和市場競爭、醫療訴訟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相較於大家覺得比較自由的美國醫療市場,台灣醫師被告的比例低很多。
>所以,相對所得下降是誰的錯?應該怎麼改變這個事實?
這個是一個難題。在現有健保制度,醫師所得成長速度要超越健保支出成長速度是不容易造成一方面,健保保費的成長速度低於支出成長,先天就使得調整醫師給付成長有困難。在這些有限成長中,以醫師現有所得水準,要說服健保監理委員(特別是消費者代表),醫師所得需要快速成長,更有實際障礙。所以應該可以說健保間接限制醫師勞動所得增加。
不過,換一個角度想,台灣這幾年平均薪資所得幾乎沒有成長。雖然醫師所得成長不若健保前多,和一般受薪階級相較應該算不錯吧。只是和菁英階級比較,成長應該是較差吧。
石榴另一作:
清代科場作弊指南
提供給各位老師作為「監試」的參考。
-----
我並不痛恨健保,但是有鑑於某天家人到中山北路二段大型醫院就醫,不過一條藥膏和一瓶制霉菌滴劑(還不是brand name的),竟然索價五百兩?
健保下面有部分醫療院所已經變相擁抱自由市場了,就算我了解家中長輩的慢性病被健保保障,現行制度還是很難令人支持。
鹽水天主堂去之前建議先打電話問一下, 因為外面的大門雖然都會開, 但是神父不一定會在(神父是德國人). 如果神父不在的話天主堂主殿(?)的門會鎖起來, 這時就只能看看旁邊的聖母亭, 還有透過門口玻璃看天主堂內部的壁畫, 無法真正感受這一座特別的教堂.
我上次去的時候就遇到這種狀況, 那時是拜託隔壁修道院的修女幫忙開門. 不過修道院和教堂顯然不是一體運作的, 修女雖然有鑰匙也願意幫我們開門, 卻同時表示不希望我們在裡面逗留太久. 我想當時應該只是修女體諒遠客撲空的權宜措施, 如果把這當成常態是會造成天主堂和修道院的困擾的.
另外鹽水天主堂雖然看起來很像台灣吵吵鬧鬧的傳統寺廟, 不過那只是外表而已, 參觀的時候還是不要忘記那終究還是"教堂", 是人家莊嚴的宗教場所. 不要讓人覺得台灣什麼景點只要進了電影或是上了知名網站就會被觀光客ruin--台灣已經太多這種例子了.
如果我的醫術好到藥到病除跟華佗一樣神,就算我不加入健保特約醫院,看病的人也會從淡水河排到濁水溪吧!?
身為一個健保的投保人而且也有財力選擇醫生的消費者看來,醫生怎麼提供我其他醫生不能取代的服務才是癥結吧!
所以醫科生會往皮膚科或牙科移動去追求健保不給付的服務內容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我看來,健保並沒有剝奪競爭啊!
我忘了是哪位大大在前面說過,健保的設計在於讓大多數人得到基本的就醫權利,但不保證讓大家擁有最好的服務品質,要更好的,還有自費這條路可以走不是嗎?
壹週刊跟朱立倫卯上了?
感覺他們手上似乎還有很多材料可以爆的樣子? 目前為止爆的東西以壹週刊的標準並不算很致命, 反倒比較像在為更大的爆點鋪陳.
我個人的想法是,健保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改革
把社會安全網的社會救濟功能抽離,貧苦、低收入的免費醫療,重大傷病政府百分百出錢,直接拿稅金做這個功能。但是吃免錢的醫療,不能想要用五星級的服務,所以可以限縮低收入醫療到幾個大型的署立醫院,也許北中南東各一個。這樣也可以避免養成entitlement的心態。
另外一方面,要鼓勵民眾自助。健保可以存留,但是全面轉成高自負額的保險計劃。每年要花費至少上萬新台幣以上,保險才參與給付。然後允許民眾開免稅的醫療儲蓄帳戶,存的錢限用在醫療上。
這個計劃可以避免現在民眾使用醫療服務但不管錢的agency problem。醫療費用還是會漲,但是不會比現在健保漲得快,而且對醫療市場的扭曲最小,好的醫生在自由競爭下,收入自然會高。政府的醫政部門也不會越來越大。
To 上海廢人:
"還有自費這條路可以走不是嗎?"
不好意思,二代健保連這條路都想把你砍斷...
健保/差額負擔制利弊互見 醫藥界意見紛歧
"不過,與會藥界代表則持反對意見。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祕書長程馨表示,新藥對健保財務影響有限,且多屬抗癌藥物,台灣沒有條件實施差額負擔。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祕書長蔡佩珊也持反對立場。
消基會與民間督保盟提出納入健保年度總額協商的第三種主張。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如果貿然實施差額負擔制度,不但增加民眾負擔,也會無所適從,新藥品與醫材應納入每年總額協商來微調即可。"
請問一下所謂"醫界"對健保的意見是"基層醫生"的意見還是"醫院管理階層"的意見? 這兩者對於健保下的利益最大化意見有一致嗎?
普通人對健保的提議我覺得很漂亮, 但是我猜即使醫生喜歡, 醫院管理階層大概會覺得這會把餅做小.
台灣實質購買力 首度超越日本
"報告顯示,台灣今年將首度超越日本的3萬3828美元,和德國的3萬5930美元相差不遠,顯示台灣景氣穩健復甦,民眾實際生活水準不但相對優於日本,甚至貼近德國水準。"
這算是酸文嗎?
To 千羽宗次郎,
如果全台灣的醫院診所都加入健保,然後都只能用爛藥,我如果開一家非健保特約醫院,可以自費用好的藥,而且藥效也確實值得那個錢,那我不是一樣還是很有競爭力嗎?
我有個朋友家裡開的診所就沒有加入健保,可以自費用好藥。據說成人病患減少,兒童病患卻增加。
To K頭星人,
500塊並不是藥膏和制霉菌滴濟的價錢,是讓醫生看你家人一眼的價錢。無形服務費用按有形產品計價,實在是本島一直無法開化的原因之一。
國防預算大減 英難再獨立作戰
"曾在福克蘭群島戰爭立下戰功的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航空母艦立即除役,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的獵鷹式(Harrier)戰鬥機隊全部取消,這代表2020年前英國將沒有完整機隊的航空母艦。"
阿根廷: 拿回馬維納斯群島的時機到了!(誤)
年輕的會長
只是同樣被合格的醫者看一眼,
價格還是懸殊很大啊!
上海廢人
敝人醫師親友的同事就是跳出去開自費門診,
據說生意不錯。
不過要跳出去的門檻各科不同,
像是精神科只要診療室,
外科卻要手術房........
另一方面,肯願意多花錢的病患(市場)還不夠大。
一旦有成功的例子在醫界流傳,
仿效跟進應該是遲早的事。
最後,若是跳出健保系統逐漸風行,
說不定衛生署還是其他政府機關會找藉口「修理」,
讓管制的範圍擴大。
Targus
講到大量遊客「摧毀」景點,
敝人以為管制在這個時候的確是不錯的選項,
既滿足民眾愛排隊的「偏好」,
又能透過排隊來增加宣傳........
中國青海藏生示威 反對中文授課
"「自由西藏」聲明說,這起示威是因為同仁縣教育改革引發,改革的內容要求當地學校,除了藏語及英語課,所有科目都須以中文授課、教科書都須以中文印製。同仁縣一名前中學教師認為,當地的教育改革計畫「令我想起以前的文化大革命」,「這種改革不僅將危及我們的母語,而且違反中國憲法」。"
更正,應是"羅發言人以為美聯社是中央社嗎?"
我不認為廢健保是好的最大公約數
畢竟有70%的人接受他......
至於管制多少是要看管制的方向與效果而定
醫師的收入更是只有極度管制下才需要考慮
我一直在強調的都只有兩點
決定單價的權力要還給賣方
決定總價的權力要還給市場
這兩個管制 台灣做的太過了
Fumio 你說對了
據我所了解
二代健保包涵了 種種擴大管制的範圍的設計
還好啦, 把"中央社"當形容詞就很通順了...
這就是中文的好處, 不用加ary...
粽子:
恭喜你獲得金排球獎!!!
不過少的確是友民黨的啊~!(逃)
關魚
我心目中的教堂就是鹽水天主堂那鍋樣子,可惜各教會都還是喜歡把教堂蓋成Gothic architecture,即便是教義差距甚多,會堂外觀的形式還是差不多。
會長大人:
無形服務計價沒有問題,醫師收諮詢費不開藥我覺得很正常。我小時候去看過一陣子某知名老中醫,他在家中看診,每天只看100人,診斷完用漂亮的書法寫方子,你自己去看愛去哪家藥店抓藥,門口有紅包袋,診資患者請「自行判斷」。他家門口的隊伍每天早上都排很長咧。(大概也有Fumio大人的說的限量效應吧)
我會講五百元的事,只是在說在健保這種齊頭式平等的制度下,為什麼會有大醫院可以收五百,小診所只能收150的事情呢?
願意自費就診的人還蠻多的,例如民權東路某家著名嗓音專科。健保對他的確有衝擊,因為我印象中原先他的診所應該可用門庭若市來形容了。不過呢,雖然患者變少,但是健保開辦初期該診所50公尺處原有健保耳鼻喉科一家,不過現在只剩楊先生了。
至於那家掛號費千元、神祕的誼安診所,它服務的項目不可能納入健保,所以應該會永遠自費吧。不過據我所知,要去接受他的能量醫療的人還挺多的。
owen大人:
天主教會是很神奇的,他們雖然很傳統,但是倒很樂於在傳教的過中程進行各種「在地化」。
至於台灣的教會建築,我覺得除了教會本身的選擇,還有教友及社會大眾對外來宗教的刻板印象,教堂就要長成印象中的某種樣子(像歐洲照片裡的那種)。但是歐洲教堂建築其實除了歌德式之外還有羅馬式、文藝復興式等等,但是本地人似乎還是偏好歌德式。最近有改變,除了鹽水天主堂,還冒出另一種
灰熊恐怖的新花招 。
比對敗犬教堂,鹽水天主堂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唯有了解宗教本質者才能真正穿透形式的制約。
K頭大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一)「醫師收入」這個研究題目,是醫管與醫保的學術領域的長青題目,不管換到那個國家都一樣那種醫保制度,「全世界」的醫療經濟學家都會同意的,不分析醫師「實際」收入或「期望」收入就無法正確分析分析「why」醫療費用成長。至少在閉門會議中,聽過n個不肯具名的國內外學者證言,「不控制醫師人數成長就無法控制醫療費用成長」。不管啥人口老化或醫藥技術進步通膨…,其它變數都只是蛋糕上的奶油花。
(我個人參加的國內外相關開門閉門研討會大概都在6年前任職某官方機構,如這6年有何新理論新變數,那就是在下欠學了)。
(二)有個閉門會議的午餐,某日本知名醫療經濟學者讓他的研究生給我們的作個很搞笑的圖表,就是30年的日本的醫療費用成長vs 日本的醫師平均收入成長 vs channel日本售價成長,一致到全場爆笑,該研究生笑稱這是他從大學就發現,只要年初拿到法國channel給日本的報價,預測今年的日本的醫師平均收入成長8年從不失手。(其他品牌無效,日本醫界與醫生家屬對channel有偏愛,像制服一樣。)
(三)另個閉門會議,某現今國立醫學中心的院長,拿個OECD數據,說德國醫師的「全體」平均年收入推估約合月薪45萬台幣,慷慨陳詞,痛批健保虧待台灣醫師。當時主持人(現今也台面上鼎鼎有名),當場就問在場遠道而來的德國醫保專家,德國醫師年收入與「同教育」水準的德國人收入比,約在3 ~ 3.5倍,此一數據報出,全場「行內人」嘩然,然後主持人就開玩笑請他的助理報一下國科會專職助理薪資,又問了院長,該院R1薪資,全場更是笑倒。當年還沒有22K 話題,不然就更有意思了。
Stiglitz : 不要對貨幣政策寄予厚望
"在美國上次的衰退中,美聯儲降低利率的確刺激了經濟,但在某種程度上,其長期效果卻是災難性的。企業沒有因低利率而增加投資。貨幣政策(伴隨著監管不足)對經濟的刺激主要是通過吹大房地產泡沫,進而引發了消費熱潮。
人們應該明白,貨幣政策沒有讓經濟擺脫當前的低迷狀況,充其量只是阻止了局勢進一步惡化。因此貨幣當局轉而求助於定量寬鬆政策。就連大多數貨幣政策的支持者也同意,由此產生的效果是不確定的。然而,他們很少注意到的是潛在的長期成本。美聯儲買入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和長期債券,當經濟復甦時,這些票據的價值將會縮水——這正是私人部門沒有人對此感興趣的原因所在。"
英國頂級中學校服夠誇張
"查爾斯王子在哈羅茲附近的山丘小屋(Hill House)預備學校就讀時,成為第一個與傑出平民共用一間教室的王位繼承人。該校創始人、校長斯圖爾特•湯森德中校(Lt-Col Stuart Townsend)要求學生們在騎士橋街道上游行時身穿紫紅色燈籠褲、黃色套衫和圍巾。 “灰色的校服會導致灰色的男孩,”上校的妻子、設計了這套校服的比阿特麗斯(Beatrice)說。"
蘋果喬布斯公開批評黑莓谷歌
"喬布斯周一意外出席了蘋果公司發布季度業績的電話會議,這是兩年來的第一次。在簡短強調iPhone的成功後,喬布斯就對RIM發出了攻擊,他說在最近一個季度,蘋果公司售出的iPhone手機數量多於RIM售出的黑莓手機。
喬布斯說,我們目前已超過了RIM,他們還沒有追趕上來。然後他說,RIM很難創建競爭性的軟件平台,並說服研發人員為其開發應用軟件。
蘋果CEO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發布季度業績的電話會議上公開批評競爭對手Blackberry公司及他們的產品。喬布斯還批評了RIM生產的一系列七英寸平板電腦,它們是iPad的競爭對手。喬布斯說,在我們看來,這一尺寸不足以支持強大的平板電腦應用程序。iPad屏幕尺寸為9.7英寸。"
中國加息全方位沖擊全球市場
"經濟學家則認為居高不下的房價是週二加息舉措的一個主要原因﹐相對通過外匯市場解決這一問題﹐上調利率是更為直接的方法。
中國的加息舉措表明了中國政府在戰略上的轉移。迄今為止﹐中國政府一直依賴於採取限制銀行貸款或調整強制按揭首付等行政管制措施調節經濟增長。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經濟學家傑克森(Brian Jackson)說﹐這次的加息決定表明﹐中國政府感覺到之前這些具有更強針對性的措施不再能夠保持經濟的平穩發展了。"
K頭星人留言中引用那篇評論敗犬教堂的文字,似乎對這個他所謂「台灣島內旅遊的新景點」相當不以為然:
「特別是學過古典建築的人,或是常去歐洲旅行,看過真正大教堂的人,都會覺得這座教堂很奇怪?因為這座教堂充滿了許多矛盾與衝突,是一種強調觀光與商業的後現代教堂」
看過真正大教堂的人,不見得都會覺得這座教堂很奇怪。基督宗教這些年的發展,從羅馬的角度來看會很奇怪,但是羅馬賣的東西,已經只是基督教的一個品牌而已。
看過真正麥當勞的人,會覺得頂呱呱很奇怪?
「最主要的是,這座建築既非羅馬式建築,也非巴洛克建築,更不像是歌德式建築,它是一種混搭的怪異型式,有如台灣重劃區裡常見的理容院建築,只是隨意拼貼各種古典元素,裝上各式雕像。」
有空的話,歡迎大家跑一趟德國波次坦,柏林旁邊那個小城市,勃蘭登堡的首府。波次坦城郊有一大片普魯士國王的王居,那才是「一種混搭的怪異型式」經典表現。
王居的花園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
Chinesisches Haus,中國房 。順便提一下,這個a mixture of ornamental rococo elements and parts of Oriental architecture的建築物,名列聯合國世界遺產。
至於「裝上各式雕像」,對「常去歐洲旅行」的人來講,就更不必大驚小怪了。歐洲有些城堡,不知道曾經發生什麼事,會把各式雕像像我們擺盆栽一樣,擺滿屋頂或大廳。
週末颱風又來了
有可能加賽一場,高雄市三位候選人這次應該會同台賣力演出。
這個走向可能臺北會比較精彩。
RIM反擊賈伯斯 大罵:控制狂
"行動研究公司(Research InMotion Ltd.)共同執行長巴斯利(Jim Balsillie)今天反擊蘋果公司(Apple Inc.)執行長賈伯斯(SteveJobs)昨天發言,回嘴說客戶們都「受夠」蘋果對商業模式的支配策略。
RIM巴斯利今天回應賈伯斯砲擊黑莓機和谷歌(Google Inc.)的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賈伯斯昨天先虧RIM若需應用程式開發商支援黑莓機,得加把勁贏得美人垂青,後訕RIM平板電腦PlayBook「師出未捷身先死」,因為過小尺寸不足以和iPad競爭。
巴斯利今天在電郵聲明中寫道,「蘋果老愛教別人怎麼思考,很多客戶已經感到厭倦。」「對於我們這些活在蘋果『現實扭曲力場』之外的人而言,我們知道7吋平板電腦將會攻下大片市場。」"
其實ebay上已經一堆跑Android的中國製7吋平板電腦了(雖然那個大小歸類在MID似乎比較適合), 型號看來看去就那幾個, 規格大多是Wondermedia 8505(威盛子公司做的ARM9 SoC)+256MB RAM, 只是貼上不同的mark而已.
這些7"平板電腦在geek圈相當受歡迎, 還有專門的網站在教人hack改機, 我認為像RIM那樣推出整合服務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 7"並不是一個問題.
Steve Jobs說7"平板尺寸太小, 同時也打到自己的iPod touch不是嗎?
前公務員
可以想像本國公衛學者的閉門會議,
再找幾位國外公衛學者來點綴,讓醫界大老吃鱉的情狀,是蠻有意思的
分析醫師的收入一直是本國公衛與健保檯面下的重點
您所說的"「全世界」的醫療經濟學家"
我認為可能一大部份在臺灣
實際醫師的收入必然與醫療費用正相關
(因為按比率算人事費的關係)
問題在怎麼解釋?
至於「期望」收入,我個人認為那是污名化的戴帽子手法
大多數從業人員都達不到的虛擬數字
卻可以有一個這樣的虛擬數字來填充模型找不出來的變因
建構出一套自我安慰的理論
把過錯推給"期待的收入",真是很方便的做法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
醫師的收入是很有爭議的部份
各國皆如此
但是實際上德英加等公醫制的國家近年來的方向似乎都是朝增加醫師收入的方向進行
中間的眉角在那? 或許請懂的網友開示
明明是現代人蓋的建築, 為什麼一定要忠實複製古典建築(或是某一種建築風格流派)?
喜歡唸藝術史的人, 好像都很受不了看到混合不同風格元素, 難以界定屬於哪一流派的的作品. 在這些人眼中, 這叫做"拼湊", "東抄西抄", "速食".
最讓我難以茍同的是該文作者舉Michael Graves的作品時會說那是"充滿玩笑性質", 怎麼對該教堂的評價就是負面許多的"媚俗", "怪異", "俗豔", "令人不敢領教"?
"有如台灣重劃區裡常見的理容院建築,只是隨意拼貼各種古典元素,裝上各式雕像,然後就以為是「富麗堂皇」、「古色古香」"..."更有許多新郎、新娘來此拍攝婚紗照,似乎以為在這座俗麗的教堂拍照,就可以為他們一生的婚姻生活帶來幸福?"..."重要的是,到這裡拍照好快樂、好幸福喔!"
從頭到尾都是作者自己在主觀想像教堂所有人/新人/遊客的心態, 他又知道當初設計這個教堂的動機/拍照的人的感覺了?
追加平衡報導,
幸福的殿堂圓滿教堂
李清志的會那樣寫是因為專業者的偏見吧。
波茨坦的中國宮做得相當精細,撇開「東方想象」、「混搭風格」,這棟建築的比例和細節其實挺有看頭的。故我覺得圓滿教堂唯一得罪李先生的地方,大概是周邊的雕象和建築本身看起來實在太匠。
補充一下, 個人對於很多藝術史/建築史唸太多的人會很感冒的一點就是:
一個藝術品/建築物好看不好看, 喜歡不喜歡, 明明可以提出自己的理由和感受, 可是那些藝術史/建築史唸太多的人卻老是得吊一堆書袋, 講了半天都是用書裡面"別人的理由"來批判, 自己的意見都不知道躲到哪去了.
這也就算了, 像該文中作者對於其他遊客"不懂建築史"的輕蔑, 實在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到目前為止,預報準確度似乎是:
Japan > Taiwan > HK/USA/Korea >> Beijing.
要是我是陳菊, 就帶個webcam, 二十四小時實況轉播自己........
北京混搭風
西什庫教堂
這教堂的聖母和聖嬰實在太妙。
感謝CCLu與宇文渙回答我的提問
兩位的部落格都常去拜訪
獲益良多
To 全球貿易戰兇而不險
我只對最後那段台幣的論述有意見,香港是聯繫匯率制,本身跟著美元升息降息,港幣對美元維持不動,回過頭來還是物價跟房價會上漲,這點從最近香港貿易類股跟地產股的展望跟股價可以略知一二。倘若台幣也採取這樣的策略,而台灣的金融市場是更淺碟市場,都流到房市豈不是房價更有上漲空間?基本上,外資不會炒房,最後炒房的都是內資,只是這些資金在海外很多年了,大家現在不認識罷了。台幣還是讓市場決定吧,到最後,該去中國謀生的人就讓他去吧,該在本地的人就會留下,轉型是痛苦的,但卻是一定要發生的,台幣已經是四小龍中唯一的不流通貨幣了。
看起來連北部也要加賽。今天
宜蘭的雨是用倒的
雨量圖
---
不過這位記者也該加油:"民國91年7月10日娜克莉颱風在澎湖彭佳嶼1小時降下186毫米為史上第2高紀錄。"
我是有點擔心貓纜的狀況。文山區雨量還好吧?
事情總在沒想到的時候和地方發生。
"我的疑問:會游泳跟能在水災中救災,可以劃上等號? "
完全不行,
專業消防隊所受的泳訓不是會游泳而已!
我的疑問:會游泳跟能在水災中救災,可以劃上等號?
>>:會游泳跟能在水災中救災,可以劃上等號?
當然不行。
但是,在政治瞎掰術上兩者可以劃上等號。
有沒有會游泳的人淹死機率高於不會游泳的人的統計資料?
會游泳的馬英九應該去救災
Ming
有AAV-7、橡皮艇、快艇等裝備不用,
要靠游泳救災真是神經病。
那這樣請愛慢跑的區長用腳跑行程。
trimaran
大破才能大立。
>>>>中共官員不但沒有改善,還進一步汙辱我們的智商,他們宣稱官方沒有說要禁運。他們說,中國的稀土出口商有些是外資,由於他們對日本同仇敵愾,因此決定停止出口。說得好像真的。
Krugman, welcome to our world!
花博園區淹了,明天雨量可能更大....
天主教會久遠與傳播遼闊到犯過各式各樣的錯誤!
准許(拿香)崇拜祖先算是耶穌會在中國的一大成功策略.
事實上, 日治時期多數西班牙籍教士,
隸屬在菲律賓成功發展的道明會.
本質上否定各種民間與部落型的信仰.
我家的祖宗牌位本來也是要當柴火劈掉.
剛嫁入我家,
當時未受洗的先祖母無意間收了起來丟在倉庫.
戰後耶穌會士來台,
奪取日治時期多數道明會士離開後,
台灣天主教會的主導權.
才又開始准許崇拜祖先.
過了很久, 先祖母才又找到丟棄的牌位, 再供起來.
(剛解禁時有作一個新的, 現在我家有兩個牌位放一起)
傳統上在天主教會的眼中, 台灣屬於太平洋島鏈,
他們是想要從菲律賓,
經台灣把福音傳到琉球與日本.
歷史的偶然, 中國的耶穌會遷移到了台灣.
有關游泳和救災,劉館長和我每次辦獨木舟活動都會這麼宣布:
1, 我們都相當會游泳,正常的情形不容易淹死。但是,我們仍會把救生背心正確穿好。因為會出事的情形,都不正常。
2, 游泳和救難是兩回事。雖然我們自稱擅泳,但是沒學過救人。所以,別指望我們救人。
3, 因此,無論泳技是否超越劉館長,請一律將救生背心穿好,自求多福。
「台幣已經是四小龍中唯一的不流通貨幣了」,這句話是不通的,四小龍中的貨幣只有港幣長得不一樣,其它通通都是各國央行嚴格控管的。
香港只能看著地產市場狂升,而束手無策,正是因為港幣和美元現在是一樣的東西。拿台灣比香港是不通的。「操控匯率」正是台灣有,而香港沒有的武器。一樣要打游資,一樣要擋貨幣升值,多一個武器比少一個武器好。
貨幣從來不只是金融商品而已,讓市場決定,對還在發展中的台灣而言,是太天真的想法。放台幣升值有什麼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槍打出頭鳥,東亞各國沒動,尤其是如果人民幣沒動,台幣先動,台商先死,而且外資預期台幣還要再漲,反而進來更多。
賴世葆說台商自己會避險,虧他還教過財務。最好避險是萬能的,大家都不用打貨幣戰了。避險只是讓你鎖死一定的匯率,而且到期後,還要roll over,roll over時的匯率還是未知的,險還更大。所以可以請他不要再放這種屁了嗎?
放手升值的第二個問題是易放難收。打壓台幣,外匯存底是增加的,央行武器是變多的。放手讓外資隨意進退,等到外資潮水退了,要保台幣是要拿壓倉寶出來的。
台幣不是不能升,而且一定會升,只是循序漸進,讓別人先出頭,穩健才是王道(moderation in everything)。
淹水幾公分很重要
淹水幾公分重要的應該不是在提報防災救援的時候吧?!難道你要在水還沒退的時候就要求人家把精準數字量出來嗎????(要不要求到小數點下第一位???)這個人是從哪個星球來的啊!!!!!!颱風為什麼不把他吹走啊!!
離開台灣36年了!!!!說出: 我希望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
天呀! 想必對在紐約的此人來說,台灣36年來是沒有太陽的地方....
P. Ong
請教現在天主教會的祖先崇拜具體的情形與儀式是如何呢?
多謝
owen,
因教會與較有而異.
我家的牌位的樣式和一般民間信仰者沒有差別.
但不會按初一十五祭拜, 過年節時才會.
我去過的天主教堂, 陰曆過年時有祭祖,
神職人員與教友會拿香.
我與父母手足至先(曾)祖父母墳前掃墓時不拿香,
因為找打火機和買一小柱香很麻煩.
P. Ong
再請問,平素牌位奉於何處,有特別的廳堂安座嗎?祭拜時之儀式或禱詞有關乎信仰的特殊處否?
大韓民國近年來已成為準基督教國家(佔人口過五成),與其教會尊重東方敬祖習俗關係甚大。
非常感謝您的釋疑。
假減稅無法刺激真投資
"政府本身並不創造財富,它投資的錢,必然是來自稅收。這個稅收,要么來自直接徵收,要么來自通貨膨脹(鑄幣稅)。不管來自何方,有一點確定無疑:政府把錢投資於某個項目,相應地,民間被多徵走一筆稅,也就少了一筆錢投於其他地方;如果政府不直接徵稅而靠通脹來投資,那麼,民間就得面臨更高的價格,其效果和直接徵稅一樣。因此,政府投資不止是減少了民間盈利的機會,它根本就是直接把本可以用於民間投資的錢挪為政府投資。"
"一堆水泥,被政府搶購(政府的搶購能力無人可比)去修並不急需的馬路,就無法被民間用於修老百姓急需的住房。企業家在等著相應的資源價格下降,以完成調整。可是政府加入搶購以後,這些資源的價格就無法下降到符合企業家預期的水平,企業家只好放棄投資。"
"比較靠近政府投資項目的企業,一般也就是靠近利益部門的企業。但一小部分企業受益的同時,多數企業可用資源減少,民間總投資必然減少。"
如同不少教友家庭家中, 我父母親家裡有Jesus Portrait 大型圖片, 供桌上的主體是肖像, 旁邊有排位, 和民間信仰類似. (供桌常置於客廳)
舊約經文中有不少懷念紀念祖先的章節 (與 passover 相關), 陰曆過年祭祖時會朗誦這些經文.
P. Ong
謝謝您的說明,小弟獲益匪淺,願天主賜福您一家。
漢武帝是如何摧毀民營經濟的
"各地關卡取消了,開發山澤自然資源的禁令取消了,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商品交換沒有不通的。在煮鹽、冶鐵等領域私人得以自由經營。甚至私人可以從事鑄幣業務。"
"《漢書》:頃之,上(文帝)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乘輿馬驚。......「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
"公元前140年,16歲的漢武帝上台。研究《公羊春秋傳》的董仲舒上書,要求尊儒隆禮,推行教化「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首先將鹽、鐵、酒等重要行業強行收歸官營,由官府對重要物資的運輸和貿易進行壟斷,對民營工商業徵收重稅。責令民營商人自報財產,陳報不實者,罰充軍一年。鼓勵告發民營工商業者,被告發者,沒收財物一半。於是告發一發不可收拾,《漢書》上說,「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中等財產以上家庭都被告發了,結果是「商賈中家以上大抵破」,"
"從董仲舒倡導並實踐的「春秋決獄」可以看出來。所謂「春秋決獄」,就是按孔子所著的歷史著作《春秋》作為判案的依據。照董仲舒的說法,因為這部歷史書是以「德」為基本原則的。但從司法來說,依據歷史著作判案,官吏的自由裁量權可大得不得了,"
"漢武帝晚年開始悔過,下罪已詔。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
亂入雞婆插嘴
下個月是煉靈月,2號是追思已亡,想多了解一點的可以去望彌撒
因為平日彌撒參加者少,所以有些堂比較重要的節日禮儀會提前或延後在主日紀念
要去前可以打電話去問
天主教祭祖暫行禮規(台灣)
天主教幾乎什麼事都找得到規定,不過教友遵不遵守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問世間,錢為何物?
"一是貨幣供給「不當」增加的三大因素,其「推手」是誰?二是貨幣到底是什麼?"
"蔣先生始終堅持貨幣是「流量」而非「存量」的基本觀念,流量概念或狹義貨幣,就是只承認貨幣作為「交易媒介」功能,貨幣是需以生產或服務行為的價值作後盾,本身並無價值,"
"假使有人既不從事生產或服務,又不肯以適當之代價向人告貸,而私自製造一批貨幣,拿到市上來購買商品,那就等於憑空將別人的生產成果攫奪一份去了一樣。吾人不妨戲稱之謂「五鬼搬運法」這種法術,費景漢教授曾稱之為凱因斯的魔法。凱因斯在他當時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曾經建議:假如他對法國財長借箸代籌的話,他一定要故意製造一場強烈的通貨膨脹,使物價大幅度的上漲,那麼這筆戰時公債的真實負擔自然也隨之減輕了。"
蔣碩傑院士紀念文
"在提出「五鬼搬運法」之後,蔣先生再生動地導出「金蟬脫殼法」,蔣先生是這樣說的:「凱因斯當時的建議並未被法國財政當局所接受,但是聰明的企業人士一看就識得其中奧妙。他們第一步慫恿中央銀行加速增加貨幣來貸款給他們,也就是等於讓中央銀行來施展『五鬼搬運法』替他們搬運資財。這種五鬼搬運法不免使物價上漲,那時他們正好利用之以減輕他們過去的負債,而他們資產卻都早已立刻投資在實物及外匯上去了。最後再配合以台幣匯率的貶值,那麼他們繼著以『五鬼搬運法』取得資產後,又順利的用『金蟬脫殼法』將債務推卸去了。這豈不是發財的途徑?當然我絕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是走這條路線的。但是只要這條路線開放著,就不免有很多人要在這方面動腦筋;他們的『御用』文士們就會不斷的替他們在報端呼籲鼓吹,將它說成為加速經濟成長必採的途徑,更是目前紓解工商界困境的妙策。」"
蔣碩傑VS王作榮
"當時國際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台灣因為主要能源皆仰賴進口,受到嚴重衝擊,國內物價快速上升,經濟成長衰退。台灣政府希望採取凱因斯主義,壓低利率,增加貨幣供給,增加出口,以提高經濟成長率,來渡過危機。"
「四小龍中的貨幣只有港幣長得不一樣,其它通通都是各國央行嚴格控管的」,可是跟台灣控管的程度不一樣。仔細觀察台幣對美金的走勢,會發現台幣經常都是最晚升值或最晚貶值的貨幣,原因常常是央行早期一直干預,到後來擋不住,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激烈震盪後快速升值或貶值,這個看起來像是央行自己造成的問題吧。台幣在短天期的波動率中,較容易出現大起大落,這段大起大落最容易引起本地新聞的注意,然後央行就出來說話,這樣塑造自己的角色,這樣就對進出口商影響較小嗎?我持保留態度。如果讓台幣的允許交易區間放大,台幣在末段升貶值過程終究會波動較小,因為初期會跟隨市場反應較多,這樣應該好多了吧。
「香港只能看著地產市場狂升,而束手無策」,香港的發展一向都是以這個為代價,議會中有所謂的[功能組別],60席中佔30席,這些就是工商業代表(算是既得利益族群的一種或財團代表),早就被地產商把持,不過香港搞了一個港深合一,以後關閘設在深圳外圍,現在深圳已經住了很多香港人了,而且會越來越多,這有點像是台北市太貴而去住新北市或桃園一樣。
上面這段要說的是,香港發展金融中心,隨之而來的高收入人士移入(包括中國來的投資移民),本來就會推高房價,使得一般收入的人難以負擔而遷移;假如台灣發展知識密集產業,一樣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但是動不動搬重兵器出來,我想不是好方法吧。以台灣的土地來說,可以發展的地方還很多,我們可以採用的策略的確是更多,遷都、松山機場關閉、放寬容積率,都是相當針對住宅問題的對策,也不見有討論。
匯率有很複雜的外部性,隨隨便便這樣玩,不好吧。
我提金融市場的用意是,可以搞更多東西到交易所來交易,譬如藝術品、紅酒等等,這些不影響一般人,卻也是熱錢的最愛之一,算是一種[分流疏濬],而且可以在半官方機構的管控下,不這樣做,這些台灣本地熱錢就一直在港中台來回流竄,徒增困擾。我比較擔心的是,民生物資被炒高,看中國的狀況,普洱茶、綠豆、蒜頭這些漲幾十倍的先不說,中藥漲幅也不小,類似的狀況只怕在台灣重演(其實幾年前就演過),這對市井小民殺傷力才大吧。
最後,避險的問題沒這麼複雜,只是成本較高,一般一年的CCS大約要1%,真正的跨國企業在收入分散後,可以達到自然避險。如果所有的廠商都採取[中性避險],風險的確是可以分攤的,如同保險一樣。目前不能解決的是小額的現金流量的避險,相信用健康的眼光跟制度,這些中小企業也可以避險。
財務工程沒那麼複雜,跟經濟學類似,只要工具寫的user-friendly,一般人很快就可以上手,會出問題的都是貪念,工具是中性的。
To angelo
怎麼看來看去都像是在支持我的看法,然後打你自己嘴巴呢?比如說「匯率有很複雜的外部性,隨隨便便這樣玩,不好吧」。
不然就是寫散文,跳來跳去,要辯也不知從何辯起。比如說,對於央行的作法,什麼叫「塑造自已的角色」?
Target zone在Krugman的文章出來以後就死掉了,沒人在用了。交易區間不管多大多小,都管不動匯率市場的預期心態。如果可以,請你出示一下證據,說明新台幣和韓元或是新元有多大的不一樣,不一樣到你可以說新台幣是四小龍裡唯一的不流通貨幣。
「目前不能解決的是小額的現金流量的避險,相信用健康的眼光跟制度,這些中小企業也可以避險。」可否請你向央行提議,多向中小企業辦一些健康眼光角度講座,教教他們怎麼避險。那央行就可以不用頭痛升值的問題了。
我沒有說避險不好,我愛死避險了,現在是要說我不會寫程式,所以很怕避險嗎?還是說我有貪念,所以很怕避險嗎?我說的是避險有局限,而且避得了一時,避不了一世。這樣說,還會有誤解嗎?
To 普通人
原則上我支持你的論點,只在部份地方有出入。
關於台幣不流通的部份,應該很容易檢驗,能夠把台幣匯到海外嗎?但是卻可以在台灣匯日圓、韓圜、港幣、新幣到海外,哪一個匯率價格會比較接近真實的市場?台幣除了台北外匯中心跟元太外匯中心,就沒別的地方交易了,這樣應該算是不流通了吧。
溝通難度來說(個人經驗),財政部>>央行>金管會>交易所,可能是我溝通能力不好吧。
PS1
我很久很久沒在網上跟人討論問題了,若有冒犯請見諒。
PS2
講白了,台幣是落後指標之一,這個東西很好用,等哪天鈍化,就會有人拿出來寫了。
PS3
現代的程式語言跟過去很不一樣,簡化了很多,學習曲線很陡,如果我是經濟系系主任,應該會認真考慮是不是加上python這類語言到選修,對資料分析或科學計算實在好處多多。
經濟景氣其實一直沒變好
這次因為爺爺病危回到鄉下,才發現鄉下完全經濟崩潰中,景氣很差鄉親都在靠老本生活,同學朋友月領1萬八,鄉村整個殘破不堪,台灣人真的很古意,這其實是革命的溫床呀,鄉下的經濟弱勢真的令我完全傻眼(我故鄉是苗栗)
拒絕正視現實的法國人?
"法國人似乎仍未意識到他們的狀況會有多麼嚴峻。希臘、西班牙、愛爾蘭乃至英國等其他債務深重的歐洲國家,被迫採取了削減工資、降低退休金、減少公共服務等舉措。與之相比,法國政府提議將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2歲的改革措施極其溫和,而這些措施竟導致數百萬民眾上街示威。
或許需要一場真正的財政危機才能說服法國人,就像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曾說過的那樣:“別無選擇。”"
英國瘦身計劃真的有效?
"就該計劃對總需求的直接影響而言,說它能促進增長實在有些牽強。奧斯本希望,私人部門會出面提供支出;但他沒有抓住機會闡明,如果這一希望落空,又該怎麼辦。他這次的斧頭沒有砍向科研和交通投資,這對長期增長的確有一定幫助。但總資本支出仍然不足,與其前任削減後的水平相比並無任何好轉。"
真是受夠了!!ZGGMD這幫會可不可以全去死啊...
高雄市成立一級災害應變中心,相關人員進駐,然後姦委很適時的來調查919淹水問題,要求進駐人員回到原單位。
這撲天蓋地的幫會網路,不經一場流血革命,拆得散嗎...
就事論事就好,不需要猜測動機。
普通人雖然很容易跳起來,可是我很喜歡看他的推論,對在下這個經濟初心者很有用,他和angelo的爭辯也是一樣。
普通人的敵人這麼多呀。
不過,什麼是「新自由主義」?又為何一下子跳針到「新左」?我實在看不懂那群人在說啥。
通常都是在無法挑剔內容的時候才會去質疑對方的動機
新自由主義有可能是Neoliberalism, 也有可能是New Liberalism.....重點是主張還差很大orz
就算真的準備要當官, 這也不是什麼很負面的動機, 到底有什麼好質疑的?
把"當官"這種事想得很污穢很骯髒, 結果就是老是只有污穢骯髒的人在壟斷"當官"這件事(說不定這種負面形象本身就是某些既得利益者的陰謀XD). 一個有能力的人不偷不搶不騙取得權力貢獻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理念, 有對不起誰嗎?
現在誰想不想當官關別人什麼事? 等到當上了要是當不好再來罵還不遲啊.
「新自由主義」似乎和「意識型態」一樣,都變成了某些人字典中罵人的用語。
對於貼標籤的依賴跟論理的能力成反比。
好文推薦:
回應給你,無助的老師
"對一個滿腦子「自由」的年輕人來說,想要在三、四十個國中生面前中扮演「給予自由」的解放者,不僅是個「使命」同時是極大的冒險。危機在於,我可能會在整個陌生的教學過程中喪失彼此的信任感。
因為「自由」的課程意味著無法計畫、且戰且走、船到橋頭自然直,而如果整個班級陷入如此狀態,對於習慣在課程中尋求準則與協助的學生來說,心理上的恐慌與排斥可想而知。
不論如何,團體中的行動總是需要適當的概念來指引,否則我們很難在一個小時內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這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有策略的「自由」課程計畫。"
WildcatTofu
大破大立,
敝人以為的確要有大破來瓦解這結構,
但是大破未必要革命,
只是非革命大破的代價未必較小,
更重要的是會不會、怎麼破也不是我們可以決定。
無心
多少官是當了才現出原形,例如某自由主義部長。
hcc
在台東月入一萬四的退伍軍人,
可是詐騙組織的肥羊。
其他人的收入如何可想而知。
不過四萬換一元都沒革命了,
這樣的動機恐怕還不夠啊!
圍巾貓~
WildcatTofu,
這個政府很想壟斷各種市場啊....(翻桌)
準備好了沒
看看東京羽田,再看看我們的桃園或台北松山…
To WildcatTofu:
"修正草案第四十七條指出:「民間單位發佈之食品衛生檢驗資訊,非依據中央主管機關認可公告之實驗室所為之檢驗結果,不得為之」。"
太誇張了吧!
是怎樣,要搞那些實驗室去作認證,
然後不乖的實驗室就砍掉嗎???
送到國外的實驗室驗出來也不能公佈...(因為沒有認證)!
>> 不大破大立完成改革,這例子有嗎?
英國人表示:
>> >> 不大破大立完成改革,這例子有嗎?
>> 英國人表示:
我可以點撥收看邱藝對王世堅持劍PK嗎 XD
WildcatTofu
德國是大吃小,加上文化與戰後的檢討等因素,
學得來「凱汰」不是賓士也是福斯啊!
要指望人民覺醒也很難,
而靠人民選票的政黨自然也很難去衝,
天災人禍會比較有機會鬆動這個結構,
真實體驗總是勝過千言萬語。
教授政務官的抄襲
千羽宗次郎
可以在國外公布「出口轉內銷」嘛?
反正出張所只會給這些實驗室最後通牒。
阮,
你還沒發現嗎?這種事照輪的。幾年前,我記得,潘一直宣稱台南是好地方,天災少。
根植於貪財好色的一切動機到底有什麼好質疑的?
阮, 想必閣下1999年還在國外。
我對流血革命的態度一直是:不要問我的國民(也就是別人)為什麼不做?只需要問自己為什麼不做。
拿別的國家來講,講過了幾百個例子,只會覺得空虛吧。
流血革命? 古今中外凡是一開始支持流血革命的人有哪個得到好處了 支持的人根本是輸最慘的那個人
沒錯 你討厭的階級都被流血革命革掉了 但是新換上去的統治階級會比較好嗎 更別提這些新主子十之八九都是些投機份子
盤:
你的記憶力未免也太強了。
不過我在的那幾年,台南(市)的確也沒遇到什麼天災。
離開後的這幾年,至少台南市好像也沒什麼大災害吧?
大學男生 讀文「不如不讀」 (BBC標題下得有點過火,其實還是要看成績)
"如果是女性的話,不論大學就讀什麼科目,都比不讀大學,只有高中學歷要賺得更多。
但如果是男性,大學讀的又是藝術、人文或社會科學,而且畢業成績在二等一級以下的話,那還不如不要讀大學。"
謝謝館長和諸多館友相挺。
如果寫幾篇狗屁文章就有官做,那台灣的官也太廉價了吧?也太對不起那些汲汲於官場的學界前輩了吧?
我個人倒是希望館長或是其它大師們可以為了各種動機去當官,醫療市場完全自由化是不敢想了,但是至少資訊管制,定價管制,可以少一點。像普通人大師提出的基本醫療是公家的,剩下的採用類似個人的醫療保險專戶就當成長期的理想吧。
ENYAGY....某外國歌手被驗證碼大神罵了...
(完全無意義的留言~)
盤, 潘:
嚴格說是台南市中心沒什麼大災害。例如東區地勢高(20+ m)還好,附近的永康仁德部分地區可才淹過水。嘉南藥理科大最近好像淹兩次了,這學校真有錢,淹水損失不小,還臉不紅氣不喘地。之前想要合併立德,但後來沒成。
Lt. Kai,
這篇社論部分回答了妳的問題:
"國立成功大學連續爆發四次教授浮報、濫報研究經費事件,已經遭調查、甚至起訴,但出問題的幾個教授都在校內獲得續聘,未遭嚴重懲處。這對一般人從常識來判斷,不可思議,不可理解;然而若是學術界人士,由台灣高等教育結構來看,卻一點都不怪,甚至是必然的。
必然之一,因為這種研究費的浮報、濫報,在學界極為普遍,絕不是特定大學的「專利」。成大可謂運氣不好,爆發了一案受到注意,一查就連帶查出好幾案。檢調單位如果要用查成大的標準去查其他大學,得到的結果恐怕也會像在成大一樣「豐碩」吧!"
最近成大教授"出事"的不少,除了跟$$$有關的之外,還有自殺的工科女教授,以及得癌症早逝的台灣密碼學與資訊安全界大老賴溪松,享年54。
而前一兩年好像是梅竹兩校在比過勞。
angelo,
"講白了,台幣是落後指標之一"
我不太懂, 請問一下, 如果台幣都是落後指標, 那熱錢碰上台灣央行, 不是熱錢幾乎都會勝出?
阿宏,
是說山崩地裂的天災嗎?沒錯,那時候我在日本。
盤,
如果只論氣候的話,照氣象局官員的說法,台中確實是全台氣候最宜人的地方。
阿宏引的那篇聯晚社論裡說:
"於是在教授行為上,連被起訴詐欺、偽造文書等罪都不以為意,繼續為人師表"
有沒有哪所學校是採用被起訴就不能繼續為人師表的高標準的?
還有,什麼是教授的社會責任啊?
阮,
因為台中的空汙廢氣都被風吹到埔里去了:P
lakatos推薦的那篇「回應給你,無助的老師」裡提到學生對自由的恐慌與排斥,我覺得老師這端也一樣。
"由於是國中生,免不了配合美術史相關作品介紹一下,例如米羅或抽象表現主義。"
也就是說,自由對於老師的專業素養是個重大考驗。想要像這位老師這樣子隨機應變,游刃有餘,只靠學生時期修課所學,或因研究需要而學到的相關技術,大概很難辦得到。
To faintglow
我指的是,台幣是落後指標指的是在各貨幣對美元的升值貶值過程中,經常會在最後階段才暴漲或暴跌,跟熱錢是不是在台灣吃香沒有關係,基本上熱錢不容易在台幣上賺大錢,因為台幣先天上交易量比較小,央行的管制力道也比較大,所以外商銀行在台幣的交易員都比較資淺。
台灣的銀行能夠淨暴露的美元部位也很少(自有損益部位,即自營交易),分三級,2000萬美金,4000萬美金,6000萬美金,所以這些本地銀行會長不大。
央行的代言人蠻多的,譬如大型國營機構要買賣外匯,都會先知會央行,央行就會在適當的時候,請他們在某個價位買賣,反過來也一樣,還算貼心,不過很多外銀都會說他們是打手,哈。
To beetawing
想當官不是啥壞事啊,只是聽當官的說,當官像是在演戲,過的像是別人的生活,下台後還是回歸平淡;如果有想做的事,那就給自己一任的機會放手去做吧。
至於從政,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看當個顧問比較符合經濟學家的個性。
希望各位大師好好當官,大刀闊斧的改革,小弟我當平凡人享受成果就好了。
阮
聯合重工可能以為大學是種花紙棒,起訴就要退出。
不過連出張所主任以前被起訴都可以繼續玩,
這些知名度與粉絲數目都不足的教授又有何「義務」?
便
敝人一直以為歷史的意外衝擊會比刻意的革命有效,
或者說革命也多半需要一些重大的衝擊來開頭,
目前福摩薩受到的衝擊還不夠強,
所以衝擊或是革命都不太可能。
敝人是有問過自己該不該,
但是總會有個念頭:
「又不是我闖的禍,為何要為別人的錯負責?」
不再有核心利益?
抱歉,敝人筆誤:
是「國內知名度與粉絲數目都不及毛毛的教授們」。
angelo,
"台幣是落後指標指的是在各貨幣對美元的升值貶值過程中,經常會在最後階段才暴漲或暴跌",這樣熱錢只要看著各貨幣對美元究竟是升是貶,來對台幣操作就可以了。不是穩贏不輸嗎?反正最後都會等到。
像現在大家都說台幣兌美元該升,那熱錢就買著等,就算其他貨幣兌美元跌了,台幣是落後指標,也還會先升再跌。熱錢幾乎不是都會勝出?
正經工作?我不希罕!
"我那些同學為什麼都想進入金融行業?對於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從來不能讓我信服。我認為,他們大部分人的問題在於,他們以前從來沒有工作過,所以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我從18歲起就一直在初創企業工作,並且喜歡上了在小團隊裡做大事這種感覺。
當聽到我說我希望做讓自己樂在其中的工作(應該會大量用到Facebook和Twitter)時,他們大笑不止。他們斷定我是在豪賭,認為我放棄了參與畢業生計劃(grad scheme)、以便沿著職業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大好機會。
那些畢業生計劃理應啟動的時間,恰好與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事件撞在了一起。期待踏上安穩職業道路的伙伴們突然發現,原來這條路根本毫無保障。
這使我更加堅信:一切事情都是有風險的。誰敢拍胸脯說,自己的工作絕對安穩?"
iPad競爭對手前景不俗
"蘋果公司(Apple Inc.)首席執行長喬布斯(Steve Jobs)本週說七英寸平板電腦一出現就會完蛋﹐不過應用程序開發商、無線運營商和科技分析師並不這麼肯定。"
請問各位館友,有沒有什麼書籍推薦給excel的初學者?這位初學者的背景是會統科系(不過,統計的部分好像忘光了),電腦功力不高,從來沒學過任何程式編寫之類的東西。
"若是神聖如母親的山頭,其實不該再鼓勵大家前往。讓一個長期被踩踏的山頭,獲得更多休息"
"好的登山環境是保持自然原始,並非提供登山者良好的住宿環境。"
1.山頭為何要休息?玉山被踩矮了一米有誰會痛嗎?
2.所以攀艾峰9%的白日飛升率才是劉心目中完美的典範?
(這樣問很白目很欠扁吧...)
黑都醜
即使有入山証的管制制度,
偷爬者大有人在,敝人就跟親戚偷爬過別的山,
因為嚴格管制的成本非常高。
owen
很多登山客的確會丟棄驚人的垃圾量,
但是既然管制無效,應該是強化取締的方式。
當然,不方便的環境的確可以減少登山的人數。
像是大壩尖山把梯子拆除後,爬的人就少很多。
這或許是作者想要說的,
只是扯了很多反而這點就不太清楚。
山頭少一米有人覺得不爽, 算不算理由? 不然怎麼會有人在那邊蓋于右任的銅像?
塑造特定神聖地標,增加環境的附加價值,不正是右派的思維? 那經由管制不正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
>>塑造特定神聖地標,增加環境的附加價值,不正是右派的思維?
不是。
右派招誰惹誰了?
平板電腦七吋比較好?還是十吋比較好?
這只能靠未來市場的反應來決定。
而讓消費者多一些選擇是好事。
不過 netbook 的發展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第一台 netbook 是 7 吋的,接著出現 8.9 吋,然後 10.1 吋。
而現在,7 吋與 8.9 吋的 netbook 已經完全在市場上消失了。
原來不是....
那為什麼品牌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用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是不是右派的價值觀?
黑都醜,
你完全混淆了應然面與實然面。
"附加價值"的"價值"是市場價格實然現象,"價值觀"是應然面的道德或倫理判斷。此價值非彼價值,兩個混在一起講,完全是張飛打岳飛,不知從何討論起。
Value added
"In economic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ale price of a product and the cost of materials and outside services to produce it is the value added per unit."
Value (personal and cultural)
"A personal and/or cultural value is an absolute or relative ethical value, the assumption of which can be the basis for ethical action. A value system is a set of consistent values and measures. "
嗯
造成混淆了
那改成
"用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是不是右派的常用行銷策略?"
所以, 我的問是
"用管制的手段管制登上玉山人數,進而塑造一個""神聖的玉山"", 或是""不可侵犯的玉山""的品牌, 是不是有助於提高玉山在觀光市場上的價值?"
龜山島和福山植物園都有限制人數而吸引更多遊客的效果, 不是嗎?
>> 龜山島和福山植物園都有限制人數而吸引更多遊客的效果
如何證明?
黑都醜
如果敝人的記憶無誤,登玉山的確有管制(入山証),
而且拜名氣之賜,巡山員跟警察好像比較常見,
所以不易偷爬。
>>用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是不是右派的常用行銷策略?
煩請說明為什麼"左派"就不會使用這個行銷策略,否則那個"右派的"是完全沒有實質意義的多餘用法。
潘,
Netbook會越做越大,是因為它只是NB的廉價替代品,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像NB。
ipad只能跑apps上網與讀電子書,10寸是個合理選擇。如果像samsung galaxy tab之類要兼具行動電話與隨身相機性能,7寸其實是個不錯的折衷尺寸。
其實7"的netbook本來就只是一開始過渡性的產品, 這可以從最早的Eee PC螢幕兩邊大得不成比例的喇叭看出來--華碩一開始就認為netbook的螢幕要加大, 只是暫時先裝7"螢幕加兩邊喇叭掩飾.
為什麼一開始要用7"呢? 一句話: "便宜". 先建立netbook價格區間的印象之後,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再加料加價上去, 比較容易打開市場.
在享用大自然的態度上,我和劉克襄的見解接近:「好的登山環境是保持自然原始,並非提供登山者良好的住宿環境。」我也對玉山動員票選非常不以為然。事實上,唯一一次爬玉山,我並沒有摸黑登頂,因為我缺乏「征服」的慾望,而早上六點從排雲下山,無人的山徑上,有很多驚喜在等我。
不過,我不知道我有什麼立場去要求別人和我有類似的行徑,因為玉山不是我的私有財。尤其,當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日出的時候出現在山頂,倘使不提高價格,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供給。
另外如果按照Linux版Eee PC的預設用途(超級電子字典), 7"其實是相當夠的. 只不過後來上了XP之後大家會期待netbook可以做所有正常尺寸laptop能做的事而已.
我有一台用ARM9 SoC硬兜出來的netbook, 原廠出來裝的是Windows CE不過可以自己改成跑Android, 個人使用上並不覺得7"螢幕跑小程式有什麼不足之處(不過主要還是拿來連桌上主機的遠端桌面跑一般XP的程式, 當正港的"net"book用)
Carlos Slim:慈善不能解決問題
"做慈善取得的成就幾乎為零。"
"有一句諺語說:我們交到孩子手裡的應是一個更好的國家﹐但他認為把國家交到更好的孩子手裡才更為重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黑都醜,
福山植物園的入園人數限制是否吸引更多遊客我不知道。不過,創造了很多特權的管道。
吸引了很多追求享受特權的遊客?
黑都醜,
關於入園特權,盤說得沒錯。
我們隔壁縣的縣長現在正在我家附近幫
這一位 助選。汽笛、女主持人吶喊,"對不對"之聲不絕於耳。
唉。
我知道管制造就了很多特權
我只是想知道,對於期待登玉山可以帶來更大"爽"度的人而言, 到底應該要利用怎麼樣的手段來增加玉山的價值?
至於右派麻...嗯,增加一點對話時的"爽"度, 公堂之上, 假設一下, 不犯法吧...
回阮大
烏石港整體規劃報告
第八章, 第8-10頁, 表8-8
龜山島海域遊憩區
92年 105,844
93年 154,875
94年 143,382
95年 160,224
96年 174,252
97年 189,702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統計
自92年起
大部分景點人次均為上下跳動或下降
以同樣為外島的綠島來看
92年 301,726
93年 397,330
94年 381,329
95年 382,908
96年 335,380
97年 316,201
>> 很多登山客的確會丟棄驚人的垃圾量
尤其是玉山這種熱門路線。當一輩子只來這麼一次的時候,不少人就自然而然的"遺忘"了基本衛生。
今天沿著台中市引以為傲的高密度綠園帶步行回家,經過數個公園,(才後知後覺地)留意到告示牌指示不得攜帶寵物入內。經查詢得知
臺中市公園綠地園道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 第二十二條第十四項規定,公園、綠地、園道內不得攜帶動物(我沒去調查不在此限的地點為何)。
雖然我沒有養寵物,但這項規定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如果攜帶動物具有對他人或環境危害的疑慮,積極的作為該是提升公民素質(如教育民眾攜帶動物時該有的公德心),消極的處罰對象也該是已造成危害的事例,怎麼反倒規定全面禁止呢?結果是,該服務人民的行政系統和法規,反而限縮了人民生活空間的權益。(怒~)
Lt. Kai,
那連小孩也不能帶去咧?!
根據同條第15款規定,若小孩自己跑去是可以的。
還是在法律上動物一詞專指人以外的動物?
estellas,
感謝!
黑都醜,
就我所知,有管制的只有龜山島,而這不等同於龜山島海域遊憩區。什麼樣的數據可以證明你的假說呢?
Lt. Kai,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的是,同樣是全面禁止,在捷運上吃喝,還會有乘客協助執行禁令,拍下來貼上網讓大家罵,而好像沒有太多人在捷運以外幹類似的事情,甚至還忙著違反,為什麼?
trimaran,
我不懂法律,但我知道學過生物學的人應該知道人也是動物。此外,有段日子裡,我自承我的孩子的行為比寵物更難掌握~我真該竊喜當時在公園中沒被開罰Orz
阮,
我也覺得奇怪啊~直覺這是社會生物學中的警察/共犯問題,我以為你會知道答案哩!來猜一下,幾個相關的因子有:系統人數、爪耙子的利益與代價、共犯的利益與代價,還有什麼呢?(我自己的心理是~在捷運上我得努力壓抑自己吃喝的慾望,所以見不得別人吃 XD )
話說回來,為什麼大眾交通工具中,只有捷運上不准吃東西啊?
(最近發現自己多了一根骨頭~反骨)
主力放水被抓光光的球隊靠菜鳥拿冠軍,臺灣職棒真是讓人看不懂呀。
在大部分狀況下,種花職棒冠軍是屬於有強力洋助人的球隊,土投土打通常不是重點。
>話說回來,為什麼大眾交通工具中,只有捷運上不准吃東西啊?
毛毛當市長後的德政:公車上也不能吃
不過跟讓座一樣
都無從依法辦理
lakatos關於蘋果電腦的貼文提醒我去查一下
Mac OS X 的版本:
Mac OS 10 (Cheetah)
Mac OS 10.1 (Puma)
Mac OS 10.2 (Jaguar)
Mac OS 10.3 (Panther)
Mac OS 10.4 (Tiger)
Mac OS 10.5 (Leopard)
Mac OS 10.6 (Snow Leopard)
Mac OS 10.7 (Lion)
看來
大貓 出盡。。。
如果還有Mac OS 10.8,我猜是
牠 XD
用Lion當版本代號讓我懷疑Mac OS X系列已經到此為止, 不會再有major revision了.
獅子已經是給人印象最強的貓科動物了, 接下來不管換哪個大貓當代號都會給人"遜掉了"的感覺.
接下來的桌上型作業系統直接跟iOS整合?
不能把所有商業活動,或是商人和右派直接劃上等號。也請不要看到市場,就直接連到右派,誰知道你說的市場是什麼意思。我也從來不知道,原來有人認為品牌是右派的價值。
至於為什麼右派很常支持商人和商業活動,則是因為我們支持自由市場和自由人權,要怎麼幹進行商業活動,是商人的事,和政府或是「什麼什麼基金會」沒關係。看來自然像是右派和商人掛勾了。
還有也請不要把右派和無政府劃上等號。至少我認定的右派,我認定的自由主義裡,是有政府功能的。而右派和左派對政府的認知差別在於,右派認為政府能小就小,市場沒問題的話,市場勝出。左派剛好相反。
Lt. Kai,
妳那隻不叫大貓,我最喜歡的
這隻 ,雖被稱為中貓,不過比妳的大隻很多。
阮,
你那隻是貓型機器人啦!
irrenhaeusler,
其實還可以有
牠 和
牠 。
Targus,
獅子和老虎若相遇,可有得拚了。但Tiger在10.4就出現過了。
盤,
呵呵,終於有人抓到我的把柄了~沒錯,我用的大貓很不嚴謹,泛指豹亞科(Pantherinae)和部份貓亞科(Felinae)的成員,偏偏個小的雲豹數前者,所以論大小真的輸你。(
Lynx lynx 真的是很漂亮的動物啊!)
我選擇clouded leopard的真正用意在
此 XD
(不過純屬亂入,其實我完全不懂,連驗證碼都給我個KAXO~怎麼看都像繞個圈說我KUSO)
幾年前木柵動物園的keeper告訴我有隻雲豹很神奇的在籠子裡消失約一周之後又出現在原處的故事。這麼神奇的隱身能力也難怪野外再也找不到牠們的蹤跡啊(假設雲豹曾經存在台灣的話)
我可是衷心期待Mac OS會出個 Hello Kitty版。
Richter,
山寨版還真的沒機密耶。我本想看看總社的衛星有多厲害說。
Lt. Kai, 複習一下
大眾捷運法 第50條。
個人認為下一代 MAC OS 11 將會是以埃及法老王木乃伊的來命名。
但是如果是以 iOS 來替代的話,那會是以這隻
貓 來命名 XD
trimaran,
謝謝。看來重點為是否設有「禁止飲食區」。
to 阮大
1. 龜山島登島人數管制, 所以登島人數是固定的, 因此我用周邊參訪人數來推估它的吸引力
2. 周邊海域的觀光條件, 有部分是來自於龜山島管制後, 形成的生態條件而有所助益的, 例如賞鯨, 所以周邊海域的觀光人數可以表示龜山島管制的效益.(
宜蘭縣漁業海域及永續利用 )
吃飽太閒
中國每次採取這種行動,都是在"幫助台灣政壇跨越分裂的肉體對立,灌注台灣做為行動主體的能動性。"
WTO小組裁定美國可對中國產品徵收懲罰關稅
"美國方面週五聲稱﹐在一場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糾紛中﹐美國取得了重大勝利﹐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支持其對中國輸美的傾銷或補貼產品徵收關稅。
過去數年美國已經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了眾多懲罰性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美國方面表示﹐WTO的一個爭端解決小組裁定美國可以針對中國等非市場經濟體實施上述貿易補救舉措。"
日本希望與越南共同開發稀土資源
"據日本媒體報導﹐預計日本首相菅直人和越南總理阮晉勇(Nguyen Tan Dung)將在河內舉行雙邊會談﹐兩國會在10月31日簽署一份協議。"
男子認被中國收買「試圖潛入CIA」
"檢察官指出,施賴弗在密歇根州格蘭德瓦利州立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學位期間,曾於2002年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留學一年。
他在2004年畢業後再次回到上海學習中文,其間還應徵了一份撰寫中美關係文章的工作,而招工方則給他引見了中方情報人員。
檢察官稱,施賴弗在中方人員的指使下,於2005至2006年間兩度應考美國國務院外交人員招募考試,雖然不獲取錄,但他仍獲得中方人員的3萬美元報酬。
他繼而在2007年嘗試應徵一份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家特勤部的工作,其間再到上海,並獲得另一筆4萬美元的酬勞。"
應該有人跟我一樣,德古拉貼的那段連結文字,光是讀前面20個字,就知道作者是誰。
盤,
小修:"就知道是誰降壇。"
我瞄一眼的時候剛好看到「肉體對立」,立刻就猜出是誰寫的。怎麼辦,是我有問題(對肉香四溢的文字特別敏感 Orz),還是他?
阮,
能把台獨跟雙修混搭在一體,的確是來降壇的才想得到。
對了,參觀山債版google map的時候,別忘了看一下臺灣的國道228號路線。
Richter
這號碼是特別選的吧?
To德古拉
不好意思不是針對您,我怎麼看都覺得這篇文章是廢文,一看就是邏輯狗屁不通,為何台灣一定要國民黨代表談判呢??台灣是民主國家,誰能夠執政拿到人民支持誰就可以代表談判呀,在野就好好監督就是,不好意思那篇短文看完真的很想笑耶,這是國立大學教授的水準嘛
hcc
最近在颱風來襲時去高雄約談官員的監委,
去年視熱比亞為恐怖主義者的內政部長,
還有把「兄弟情誼」放在人權之前的教授
都跟這個作者任教於同一單位,
這樣應該不能說是個案吧?
ACE
連南美也有撞擊測試,ROC的落後已經不知該說啥。
hcc
要用正妹牌也拜託放張稱頭點的照片,
拍得如此模糊,已經超過柔焦的境界,
又不是欣欣客運的郝曼麗。
>> 未來事件交易所重新開張
信譽已經受損了。
蘇澳花蓮間難道沒有海陸聯運的空間嗎?
蘇澳花蓮間難道沒有海陸聯運的空間嗎?+1
蘇花間連鐵公路聯運(
Piggy-back )都幾乎沒做,
台鐵只有很敷衍地辦過
人車同行 與因應
蘇花中斷會臨時用平車載運卡車(上鐵皮)。
相較於採購渡輪,
鐵公路聯運應該成本會低一些、速度也會快一點,
至於海陸聯運等其他選項,請參考
這篇
既然有人提到郝曼麗, 就來關心一下
她的現況 ...照片還是很模糊
這幾天聽到訪問辦理目前失蹤的
珠海中國旅遊團的旅行社人員時,
發現那些旅行社人員說北京話時沒有港腔,
腔調反而和我們有些近似,
好奇心驅使,
查到珠海屬"四邑地區",講的是
台山話
看來理論上算是"粵語化"的"古福佬語"
但
聽起來 似乎比較像(大埔?)
客語.
哈哈! 算來泛福佬語區還包括了粵語區的一半!
(我在爽什麼? 不然怎叫"福佬納粹"!)
蘇澳花蓮間難道沒有高速公路的空間?
鐵公路聯運+1
海陸聯運在天氣不好海象不佳時也是沒輒。
當然,若是
這種潛水艇聯運 應該就沒問題。
兩分鐘認識在地農業
表情運鏡和配樂加起來真是笑死我了XDDDDDDD
(極富教育意義??)
朱立倫的白皮書說,「每個都更新社區或捷運路網車站附近新開發的建案,都必須撥出一定比例的房舍,作為社會住宅。」
這就是說,辦理都市更新的社區,將遭到政府抽一筆稅,減低更新意願。我家辦更新,卻要負責別人有沒有地方住,這是什麼道理?
>兩分鐘認識在地農業
在竹北出生成長, 我從來不曉得竹北產柿, 應該是弄錯了, 我知道的柿餅都來自竹北隔壁的新埔鎮.
對話是「新竹呢?」,「竹北柿,竹南柑」。
所以我覺得竹北不見得要嚴格地解釋為「竹北市」,而可以是新竹的北邊。
就像柑橘的產地也不是竹南鎮,而是新竹南邊的寶山鄉。
其實,逗弄中國人那容易受傷的感情,也是別有趣味。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套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說法,有館友知道嗎?
我小時候就老是覺得粉奇怪:
為什麼台獨是民進黨推動的?
明明是 ZGGMD+中國共產黨 啊
沒有這兩個糾纏不清的寶,哪來的台獨啊
未查證流言:本來TBM要一路挖通到花蓮,沒想到在雪隧就已經壯烈陣亡.
(現在遺骸都堆在頭城交流道附近)
--
阮:
或許是老江時代為了轉移改革開放造成的社會矛盾,大力推動愛國教育的產物.
教授應覺悟
"目前許多學校要求教授要教學、服務、研究三樣皆強,「這跟我們在要求學生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反問「為什麼不可以三選二?」李威儀以美國許多頂尖大學為例,很多院長、系主任等高級行政主管都專心在行政上面,早就放棄研究,但是行政做得好,一樣很有貢獻。"
有學校要求33.3%, 33.3%, 33.3%的嗎?美國頂尖大學的院長系主任研究沒有做好過,根本當不上吧!偷換概念換的有點嚴重。
大家可以Google一下這位教授,會找到一些有趣的資料。
Vivian 有日本市場,所以有本錢戰。
>>為什麼政府介入租下空屋,會「有效抑制房價炒作性飆漲」、「釋放購買力、活絡經濟、有助觀光休閒產業發展」?
為什麼?因為,認為把一推討喜的字眼堆在一起就會有選票。
YJKao,
如果記者的引述正確,李說的是「早就放棄研究」,並非「研究沒有做好過」。
所以,那些「有趣的資料」證明了李的見解有問題?
盤大,因為這是從歐州抄來的政策又抄不完全。
本來歐州一些國家是以容積或其他方式的「獎勵」來讓建商從新建屋中提撥一定比例
來當社會住宅,為的是改善以前集中式國宅
政策的一些弊病(例子可以看香港的公屋)
只是朱抄過來時不提獎勵,也不提台灣政府
長久以來就沒有這種普遍的國宅政策
To ML:
"台灣獨立"是現實, 不是意識形態, 不需要去"推動"(你看過哪個人成立一個組織推動"地球是圓的"嗎? 反倒是認為"地球是方的"需要成立
一個 );
"無視台灣獨立的現實"才叫做意識形態, 而國民黨和共產黨這哥倆好正在推動這樣的意識形態(雖然兩兄弟貌合神離就是了).
民進黨做的, 不過是反對國共兩黨"無視台灣獨立的現實的意識形態"而已, 卻被當成在推動某種意識形態, 還被國民黨批評"充滿意識形態", 只能說是國民黨和其御用媒體一貫的顛倒是非.
關魚:
請問徐若瑄如何獨戰中國團? 那一推不見了.
以周圍的地形條件來看, 花蓮本來就跟外島沒兩樣(這可不是我自己想的, 國防部老早就以這種思維在規劃花東地區的陸戰部署了--花東不放可以互相支援的軍團, 而是跟金門馬祖一樣設防衛司令部)
既然外島可以用船運維持交通, 花蓮為什麼非得要高速公路不可?
其實我一直覺得,中共這招統戰來來去去都是一樣,他們也應該了解對內雖然可以愚弄人民,但是做外交的時候弄這麼難看,只是丟自己的臉,讓已開發國家看不起自己而已。
那麼,為什麼還不改變外交策略?是因為這些急著拍高層馬屁的人物(江平)手法粗略又教不會?
還是說,我太高估這個國家的外交能耐了?
同樣是很粗略的拍馬屁手法 居文沛嘴臉版
>有關徐若瑄獨戰中國團的twitter
不知這是誰的推?
電影處長陳志寬懂得保護藝人, 有情有義, 做對了, 但是很為徐若瑄心疼. 我支持她是支持定了. 徐若瑄妳不孤單, 很多人會支持妳, 我會用行動支持.
>同樣是很粗略的拍馬屁手法 居文沛嘴臉版
陳寬平說:「妳們沒有必要人因為多勢眾,那就要我屈服, 我絕對不會, 我絕對不屈服!」
馬英九臉一定綠了, 陳寬平你給我惹這麼大麻煩!
馬英九敢不敢處分陳寬平? 我們就等著看.
陳處長, 可要挺住啊, 江平只能放話, 馬幫可是有權摘你烏紗帽的.
反日示威轉向 寶雞標語觸及國內問題
"日本共同社周日播發的英文電訊說,寶雞的示威出現了「反官僚、反腐敗」的標語。
在日本朝日電視台播出的畫面上可以看到寶雞的遊行隊伍中確實有「抗議高房價」的藍色標語,和綠色的「推進多黨合作」、「英九哥,大陸歡迎你」標語。"
"周日下午,中共官方網站「人民網」以頭條位置刊登署名評論,呼籲「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
文章說,中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相當複雜,在我們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作者提出,如果反日示威失控,則「無法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不能保證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也不利於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英九哥,大陸歡迎你」",驅驅如果知道祖國同胞這麼愛載他,是要高興還是擔心?
東京影展 中國打壓 立委促退出兩岸協商
"府院批中方蠻橫籲停止打壓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昨也表示,這次東京影展事件,嚴重傷害台灣人民感情,不利於兩岸的和平發展,中國當局不可等閒視之,應立刻補救,停止打壓。"
不知道是記者寫的,還是羅先生真的這樣講,如果羅是那樣講,ZGGMD還真是和對岸一樣感情容易被傷害啊 :P
hktai:
在土城王時期,前處長這種行為,會被媒體形容成搞台獨意識型態惹的禍,該區就於中國台灣,然後讓藝人走紅地毯。
我等著看明天會不會有媒體或藝人跳出來支持中國打壓...
期中選舉若敗 歐巴馬連任贏面大
"紐約時報卻指出,民主黨在這次選舉失利,反而有助於歐巴馬競選連任。紐時指出,美國政壇的奇特現實是,在野黨掌握國會多數地位反而有助總統施政。目前民主黨因同時握有行政及立法主導權,而必須肩負各種問題的終極責任。
設法與共和黨妥協,或者可以將對方打成處處掣肘的反對派,一如15年前的柯林頓對待當時的眾院議長金瑞契......1994年柯林頓也是藉著期中選舉的挫敗,擺脫黨內自由派勢力的糾纏,讓施政更有彈性。
不過部分共和黨人認為,歐巴馬可能缺少柯林頓具備的嫻熟政治手腕,原因之一是,柯林頓因為曾經擔任美國南方地區的州長,而深諳如何安撫保守派選民同時追求更符合民主黨理念的目標。"
盤
要蓋當然是有空間,應該會有延長版的雪山隧道。
只是這樣一來就跟雪山隧道一樣,
大貨車不宜通過,於是貨運還是要走蘇花公路。
Targus
相較於花蓮人的「積極」,
台東也有資格爭取楓港到大武的高速公路,
路程恐怕還比較短。
只是選民對曠職縣長與所屬政黨都能忍耐,
選情不夠緊繃,
比蘇花短的南迴公路山地段自然也可以忍耐嘍!
澎湖人也該吵吵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畢竟果葉離台西不遠(可目視六輕),
蓋起來的距離也比蘇花高短。
ビビアン・スー、中国の干渉で映画祭グリーンカーペットに参加できず悔し涙
彼女在日本真的很有人氣,
敝人一說出台灣出身,日本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她。
hktai
以前問過欣欣客運的運轉手,
為何要在車尾放這種復古照片,
他的回答是「老闆喜歡」。
工商服務:
打狗鐵道故事館
看到朱立倫的社會住宅,讓我想到一段話︰現代民主,都是分贓。不繳稅的窮人,杖著人多勢眾,通過1人1票的“現代民主制度”來決定稅率的高低和福利分配的多寡,我橫看豎看也不覺得這與“自由主義”有什麼瓜葛。說它“綠林主義”差不多。
原文在
內地可以學香港什麼
原來朱立倫這麼嚮往毛澤東時代的制度。
社會住宅應該要提供"動機",讓民眾跟開發商主動參與,這樣才是對的。譬如說,改建成單位都是中小坪數的,像國宅的大小(室內22~24坪,另外加上車位),可以額外有容積率獎勵,如果其中有某個比例的社會住宅(這樣要研究如何定義),另外享有容積率獎勵,類似這種的獎勵措施就會很有效。
美國的新房子都會有某個比例給低收入的人買,通常會便宜的幾萬塊美金,利率也比較低;但是大坪數的高總價的,就沒效了。
這類政策滿足增加供給,而且政府沒有支出;但是社區人口會變多,有人喜歡卻也有人反對。一般來說,中小坪數的屋主,不會反對人口變多帶來的便利。
美國還有一種是專門蓋房子出租的基金(只租不賣),社區都是幾百戶起跳的,從一般住宅到爾灣(Irvine)這類好地段都有,一般來說管理的都不錯,台灣可以可慮引進,最後做成REITs上市,提供多元的固定收益選擇,這種模式很多壽險公司會很喜歡,因為台灣的公債利率已經太低,利差損頗嚴重。
有館友看高點電視台胡忠信專訪宋楚瑜那個節目嗎??有任何評論嗎??不曉得馬英九有聽進他的建言嗎??看起來宋楚瑜都showhand了
懶人行動主義與無法轉推的革命
===對話分隔線===
hktai:
那個徐若瑄之推消失的原因,我推測是推主
陳阿KAY 覺得爆紅帶來太多麻煩,所以不但刪了該推,也把原本公開帳號變成封閉推,現在只有他核准的好友才看得見了。我不認識他,他是我推友的推友,當我的推友retweet他的推,我才看得見。
啪大人:
您轉貼的中國藝人抱怨江平的新聞裡,還有一句:
"影展大會試圖緩頰,卻無法有力地堅持立場作出決定"
所以旺旺這招叫做兩邊討好,一切都怪日本大會沒有處理啦。
另,台視的影音新聞裡有一則報導到,某台灣位陳姓藝人跟著中國的劇組走星光。咦,不是大家都沒走嗎?這人是怎麼上去的?(所以顯然跟著江先先拍馬屁的人吃虧了?)
K頭星人:
走星光大道是以劇組為單位的,陳柏霖參與的影片是中國的劇組,被擋住的vivian等人則是在台灣的劇組,所以陳走了,但其他人不能走。
迪大人:
所以顯然大國方面也只有江平的劇組沒有上去?那有他們內部有雜音也是正常的。因為別人上去秀了他的衣服了我卻沒有。
K頭星人大,
看看
冰島女歌手Bjork 曾在上海演唱大喊Tibet!Tibet!,再看看台灣多數藝人、歌手,真的是天差地遠。
阮,
這就是我覺得偷換概念的地方,先前提到台灣的大學要求教授(我個人覺得只對年輕教授)三項都強,要可以三選二,然後提出的例子,卻是一些過去年輕時研究還不錯,之後生涯規劃選擇行政工作的人。 偷偷引入了時間的因子,然後來佐證選二或ㄧ都好。
我覺得評鑑升等的問題值得討論,因為這牽扯到很多人的工作權,但是利用政大郭教授的例子當切入點,就模糊了焦點,特別是把研究跟教學弄成對立面,就令我很感冒。最近參加了學校的相關委員會,覺得要用量化的原因,出在於我們的社群,不知道如何去判斷一個人到底好不好,想學美式tenure又學半套的結果。
關於那些有趣的資料,單純只是我好奇這位教授會覺得開公司算三項中的哪一項?
教育:中國經濟上行的硬傷
"史密斯表示,憑藉可追溯到19世紀末的教育改革,日本為本國高科技行業奠定了基礎——那些改革幫助提高了入學率和識字率。相比之下,中國今天仍受到文革遺留問題的影響。
這些影響不僅僅體現在行業高級管理人才缺乏,還體現在大學的領導與輔導質量方面。中國政府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在中國六所頂尖大學的6000名科學家中,有三分之一承認有過剽竊或直接偽造研究數據行為。
正如江學勤在《中國式崛起之路》(China Power)中寫到的那樣:
只要共產黨還把控大學,它們就會繼續淪為政治官僚機構。在那裡,教授們更關心的是為某些官僚的議程服務,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欺詐“不是什麼問題”。"
什麼是印度經濟發展的障礙?
"阿吉特•古拉布-昌德(Ajit Gulab-chand)表示,他真希望自己晚出生幾年。跨海大橋就是他的印度斯坦建築公司(HCC)建設的。 “很長時間裡我們一事無成,而近十、十五年裡我們取得了這麼多成就。”和許多人一樣,他認為,假如政府效率更高,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有望從如今的8-9 %,提高到12%以上,超過中國。日常工作中,為辦成各種事情而勞心費力,讓他備感受挫。他說:“我每週一都會帶著好心情來上班,但到了周五夜裡,我就會痛恨這個國家。”
企業家活力是印度進步的關鍵。但這還不夠。這個國家亟需公共品、道路和排污設施、基礎教育和初級醫療服務。缺乏這些,印度的發展將止步不前。印度一半兒童營養不良,全國60萬個村莊中,有四分之一不通公路。
航運業人士拉傑•哈立德(Raj Khalid)談及私營部門在全國建設移動數據網絡的計劃時表示:“他們在談論在全印度建設4G網絡。可在離大城市100公里遠的地方,人們卻從未聽說過矯正鏡片,視力不好的孩子被當作傻瓜對待,40歲以上的手工藝人則因為眼花再也無法掙錢謀生。”他說,這是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都未觸及的地方。"
歐洲門環有講究
"芬蘭建築設計師尤哈尼•帕拉斯馬(Juhani Pallasmaa)稱門柄是“與房屋的握手”。建築設計可能是最有“形”的藝術,但在這種藝術中,視覺卻被給予特殊地位——建築師談論光線、空間、投影、厚重感、虛無感,但很少討論質地和重量,以及某物的手感和它對身體施加的影響。"
分析:印度與日本聯手遏制中國?
"近幾個月來,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日本直接外國投資的最大接受國。去年,日本在印度投資約66億美元,雙邊貿易額約為200億美元。
在出訪日本之前,辛格表示:“加強印日兩國的戰略和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得到了兩國政界的全力支持,而且是促進亞洲乃至全球和平、繁榮和穩定的一個因素。”辛格還將訪問馬來西亞和越南。"
印度考慮採購美國戰鬥機
"印度渴求更緊密印美防務合作之際,正值印度政府考慮一樁里程碑式的交易,斥資110億美元採購126架多用途噴氣式戰鬥機,以重新裝備印度已過時的空軍,加強對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國防能力。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波音(Boeing)在競爭這筆軍售的6家外國公司行列之中。"
分析:中國私人教育集團赴美上市
"學大教育集團(Xueda Education Group)上周向紐約證交所(NYSE)提交了上市申請,計劃融資1.24億美元。學大集團經營的輔導中心覆蓋全國,為面臨升學考試的學生提供輔導。
學大提交上市申請之際,其競爭對手學而思教育集團(TAL Education)在紐約融資1.2億美元之後於週三首日上市,股價飆升50%。另外兩家教育集團——環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Global Education & Technology Group)與安博教育集團(Ambow Education)最近分別在納斯達克(Nasdaq)和紐交所上市。
這些公司有許多獲得了國內外私人股本和風險資本的支持。自從新東方(New Oriental)於2006年在美國上市以來,這些公司普遍發現美國市場願意接納它們。"
FT社評:為大自然計價
"要估算地球上自然資源的價值,就需要為無價的東西定價。聯合國(UN)的一份報告就是這樣做的:研究表明,破壞自然環境每年造成的損失在2萬億美元到4.5萬億美元之間。"
Kao,
美國的tenure審查方式也隨學校與領域有很大的差異,
說是學一半, 恐怕也是稍嫌鬆散的方法.
(美國也有研究型學校的系所,
最終沒有獲得tenure的比率也有在個位數百分比,
甚至少於5%者.)
=====================================
我是比較好奇,
為何有系所能忍受停止研究工作的同事,
停止研究工作後,
以研所獲高年級選修課程內容翻新的程度,
應該不到十年就跟不上了.
(一般專書三年改版內容1/3,
2/3 x 2/3 x 2/3 < 1/3,
十年下來說還能教是騙人的)
有人不想教大一大二課程還能聘
teaching post-doc/ fellow
有人不能教研所獲選修才是排課的大災難.
(他能兼行政抵學分還好,
頂多所屬領域研究生訓練不夠)
但這種事情應該在系所層次就自行協調,
各校還要設統一規定,
搞的一切僵化, 事情也不一定能解決,
才給人弄巧成拙的印象!
出張所的新招牌
看來出張所主任透過美聯社宣傳無效,
又在對總社間接溝通。
Ming
他們只會講北京話,所以沒有世界市場。
Fumio大,
故而某團體唱「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是很阿Q的想法。
Fumio大人:
那個,寫作新招牌,讀做降書....
至於李崗,我只能說,昨天我還蠻懷疑那些人臉色難看未必是因為陳志寬力爭主權。
hcc 大人:
千錯萬錯都只是江平的錯?這局不幸被打爆都是因為牛棚投手失誤...
K頭星人
大選當前卻這樣搞,
看來出張所主任的盤算可能已經不是選舉了。
hcc
如果可以動手腳或是「稀釋」,
選民就不是最大。
Fumio
那連結是2007年的舊聞,雖然區長的想法可能沒有改變
YJKao
感謝指正敝人的失察。
根據我的觀察,七年級的政黨認同很弱、臺灣意識很強。換言之,偏藍的七年級生大多擁有臺灣認同,且不一定要投藍。中國種種欺負臺灣的動作,也會讓偏藍的七年級生憤慨。
交易所又掛了, 我上一次開是今天早上七點...
延續上面與阮學長和YJKao教的討論...
請問板上各位學界先進與朋友:
我有個怪/笨問題,
為何 Assistant Professor 這類職位,
與tenure審查制度,
在北美洲外幾乎很少見,
或者實施起來"三七五"般的大打折扣?
還有, 北美洲地區教授平均薪資也不特好,
但似乎聽到對薪水的報怨,
比北美洲外的faculty (特別是新進者)
個人印象上少很多?
感覺上好像美國的 assistant professors/ associate professors,
特別逆來順受?
>>感覺上好像美國的 assistant professors/ associate professors, 特別逆來順受?
因為美國沒有政府可以拗薪水,美國政府也不會以大學前進世界百大為己任。
沒記錯的話,哈佛醫學院就有類似李威儀提到的三選二制度。我依稀記得是分成臨床、研究、教學三個tenure管道,是三選一的制度,至少十多年前是如此。今天一時之間沒找到相關資料,後來忙別的事去了,有請其他館友補充。
關於研究這方面,我本來以為只有台灣會拿著impact factor這麼玩,後來才聽說美國有些州立大學也開始有類似的算法,所以有些老闆寫論文時搶著把名字掛在學生前面。
白老大果然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跟系主任/院長/校董會拗薪水不用敲鑼打鼓,
更不用講給我這種在別國教書的聽.
阮學長,
雖有三種tracks, 但tenure 都須經過審查吧!
應沒有只教書教個十年,
自動變 tenured professor 的例子吧?
(印象中如此, 而且教學升等過程還挺麻煩的, 就像現在我們也可以用技術/專利升等, 特別是在科大, 但累積論文通常都比較快而省力)
P. Ong,
當然要審查,只是各個track的重點差很多(我記得有一大張清單詳列各管道的升等要求)。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選擇教學這個管道的,應該不會比較輕鬆,而且在那種地方選這個,感覺上就是承認自己做不動研究,所以我猜大概不會有太多人選這個管道吧。
老大哥在看著你
我覺得更危險的是,多數人對於這件事都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就連ptt八卦版那麼反政府(?)的地方,都沒有太大的聲浪。
美國最近也是很多討論,到底正職教授一天到晚拚研究,對教學的幫助是什麼。也許tenure的制度,快要被翻盤了也不一定。
華爾街日報周末 刊出一篇德州農工的創舉,看到底一個教授的「產值」是多少。也許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但是評估大學教育的價值,的確是很大的社會議題。
不過我覺得台灣現在檢討教授的升等辦法還太快了,高等教育的僵化部份,還是得先放鬆再講別的。我的舊文「學術像場春夢」裡講的,科系名額和選系自由的部份,我覺得都比教授升等的問題來得迫切。
中共對台基本上是採用內外有別的策略,也就是外交部遂行強硬的一個中國政策,而對台辦負責讓這個政策在兩岸交往中彈性化,以便統戰。但對於眾多其他的部門(體育,電影皆是),外交部的調子明確,而且百分之百政治正確。對台辦(層級不高的單位)的調子是因時因地制宜的,大多數非涉台官員都跟不上。對這些人而言,強硬的一個中國政策,就是王道,過硬的錯誤永遠比過軟小。
阮學長,
某些倡議不應獨重研究者,
給人印象是想逃避 tenure 或其他類似形式的審查,
在他們能自清這個(負面)印象,
或許對話比較容易聚焦!
其實我知道的一所新升格的國立大學,
七年無法升等者停止晉薪,
但就算12年"大限"到了後,
教學上表現不錯者也可以留下.
算來好像薪水自動轉成資深"博士級講師",
但不會傷感情到換職稱.
英國/日本系統容許部分faculty自我停止學術進步,
甚至是該員仍在青壯時期.
但有其他誘因讓想持續研究者往前進.
哪個制度較好較壞很難說...
Richter前引文中說「當然愈大規模的工程,對沿線自然景觀的破壞就愈大」,是這樣子的嗎?瑞士才開通一條世界最長的遂道,先進如瑞士,不知道環境的問題嗎?據說,開遂道,就是要減少卡車在開放公路奔馳對阿爾卑斯山的傷害。沒有蘇花高的支持者用這個觀點嗎?
再說一次,砂石車的問題可以用別的方法管,不要把蘇花高陪葬下去。
然後,對非花蓮人一直說,鐵路比較好,船運比較好,我非常感冒。沒錯,鐵路很好,船運也很好,公路也很好,你們憑什麼剝奪別人公路的選項?
另外,船運有東北季風的問題,而且roll on and roll off要花很多時間,不要自己幻想得很過癮,然後覺得問題解決了。
亂入一下:可是明明船運的選項被剝奪了很久很久了,怎麼稍微提一下船運就好像我們是要去剝奪別人公路的選項啊?
阮大
Who is stopping you?
普通人,
已經說是亂入了啦!
再來一個笨問題...
所謂"(學術)近親繁衍"的問題,
找自己學生做完博士後之後, 甚至剛畢業時,
就找進來當新進教授, 也研究類似甚至相同的題目.
至今這個仍或多或少困擾日本學界,
且在中國或其他開發中國家學界還算嚴重的問題,
台灣如何能在過去二, 三十年內,
解決到似乎從未發生的近似完美?
最大的誘因是什麼?
難道是薪水低到沒人想做? :D
上火了嗎?
清涼一下吧! (啊!沒有iPad的以及宅女的清涼權被剝奪了⋯)
東京影展事務局:對台灣很抱歉
引述:「第23屆東京國際影展23日開幕當天,因中國團攪局使得台灣團走不成星光大道一事,東京影展事務局主管今天表示很抱歉,因為台灣團是事務局邀請的貴賓,中國團不是。」
P. Ong,
>> 最大的誘因是什麼?
試著回答:魔鬼般的老共與老K + 天堂般的米國 XD
>> 砂石車的問題可以用別的方法管,不要把蘇花高陪葬下去。
我再看一遍,砂石車那段的重點是:"如果能取消砂石車大部分時段的路權,將會有效率地減低這個路段的危險性。"
我看不出作者有要拿蘇花高陪葬砂石車的意思。
另外,如果砂石車明顯增加蘇花公路的維護成本,等於是把外部成本轉嫁到社會大眾身上。那麼,限制對砂石車行駛蘇花公路,應該有助於把外部成本內部化。
To 普通人:
如果花蓮有辦法自籌經費cover整個蘇花高的成本, 我是不會反對的. 問題就是花蓮沒這個本錢, 蘇花高一定要用到我繳的稅金, 我當然有反對的資格.
不是我在剝奪花蓮人公路的選項, 公路的選項本來就不是納稅人欠花蓮的.
還有我之前有提到, 花蓮的地形條件都被軍方認定跟外島差不多了, 本島的人有沒有欠金門馬祖一條橫跨台灣海峽的跨海大橋? 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構想然後被一堆人打槍, 這些人是不是也在"剝奪金門人馬祖人公路的選項"?
>> 你們憑什麼剝奪別人公路的選項?
只要使用者付費,我們這些閒雜人等實在沒立場對花蓮人下指導棋。
P. Ong,
曾經聽說過有這種作法,跟博士班老闆出的論文不能算在升等的點數以內。不過不知道普不普遍。
前面討論的那篇文章中說,「搭火車所能享受到的景觀樂趣遠勝於開車。」
用這種觀點來討論是否應該築蘇花高,讓人很難接下去。是不是我應該說,划獨木舟的景觀樂趣最佳,那還要公路幹嘛?
對了!熱氣球的景觀樂趣更棒。
Richter
所以他更該支持蘇花高,如果砂石車不是阻力的話。
對了
花蓮人也幫忙出錢給西部人蓋了一高、二高、三高....
而且,將來會用到蘇花高的,很大一部份會是台北下來的人
我們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費的,很大的程度已經是使用者付費了
沙石車根本不應該是討論蘇花高的條件狀況之一。因為:
1,最應該走海運的,不是汽車和旅客,而是沙石。在歐洲的高速公路上,你看不到沙石車,因為沙石都靠運河運輸。
2,成本上,花蓮沙>西部沙>中國沙。奇妙的是,那為什麼我們非要開採成本最高的花蓮沙?因為從前有幾位立委說:
a, 西部沙背後都是黑道把持(妙,那他們幾位是什麼?);
b, 西部沙開採破壞環境(更妙,東部的環境是怎樣?);
c, 而進口中國沙,我們的建築業就受制於中國的原料控制(太妙了,講這些話時,這些人都是ZGGMD的立委)。
後來幾位立委都越來越富裕。
pektiong: 你說的是近十年的制度情形,P.Ong說的是近二三十年來,那是已經一個世代過去了。所以應該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大老要擴大地盤,把學生送出去外面各校?
--
花蓮不是有和平水泥專用港了嗎?砂石車跑公路幹嘛?
或許請立委改行做花蓮租車行老闆會好一點?
蘇花高是一個估算就將近一千億的超級工程, 按照現在國道收費標準, 要靠使用者付費自償至少要現有人口從老翁到小娃兒通通走過100多次收費站, 這還不算追加預算, 通貨膨脹, 人口負成長, 養護成本.....每個都會讓這個數字暴增.
盤,
這種掠奪自然資源的事,還是交給中國去做比較好。
100多次,很難嗎?
西部的高速公路建置成本早已回收好多年了,之前新聞有說過。
另外一千億的交通工程到底有多大可以參考一下中央政府總預算: 今年交通建設公路部分總預算+特別預算也才756億, 如果蘇花高一切在理想狀況下花940億8年完工(理想=不可能達到), 平均下來每年也會在這個部分增加120億左右, 就只蓋"一條路".
真要蓋下去的話, 在其他地方很多一年內完工馬上可用的路就要說對不起了.
阿宏:
花蓮還有紙漿業,另外採石跟水泥我印象中不太一樣,採石還有一些不同的銷售管道(雖然比較小眾的樣子)。
迪: 我的意思是說把水泥專用港,變成工礦業專用港,都不要走公路。量大的走海路,小的走鐵路。
To 路人:
東部的運量可以跟西部比嗎?
To 普通人:
我算的是人次不是車次, 用台灣的小客車數量來算, 平均一台車要通過收費站的次數得再乘以四左右.
東部公路的使用量不能用西部"回數票莫名其妙就撕掉一本"的印象去類比.
400次很難嗎?十年達不到,二十年達不到?
20年,九百億的投資,多得是吃的下去的人。只是敢不敢放給別人做而已。
要比自償率,比高速公路差的,多得是。請Targus發揮追根究底的精神,打高鐵,再打台鐵,再順便打大大小小的捷運。因為照你的標準,台灣都不應該有交通建設了。
公共建設投資要看政府想要回收的是什麼? 我認同回收的不一定要是錢. 公共交通工具如果政府就是打算做慈善做環保, 我是支持的, 之後也不用再吵什麼賠錢的問題了, 就當大家一起繳環保稅.
蘇花高呢? 那還是美式大公路主義下的產物, 對能源使用效率是沒有幫助的.
如果政府講白了"蓋蘇花高是為了在西部淪陷之後讓美軍從花東登陸逆襲"的話, 花再多稅金我也支持啊! 至於"給花蓮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或是"繁榮花蓮"這種口號既然是喊給花蓮人聽的, 好處也是花蓮人的, 那就請花蓮人自己想辦法吧!
現在的問題是,是Targus和很多環保團體不讓花蓮人自己想辦法。有人要政府蓋免收費的高速公路嗎?
別說得好像我還是哪個環保團體有權力擋下一條高速公路. 中科三期和國光石化的例子還不夠證明"政府真要幹, 環團閃邊站"的現實嗎?
你對非花蓮人提的替代方案感冒, 我也對你的"花蓮人就是要高速公路, 非花蓮人不准反對--可是到了談錢的時候又要非花蓮人一起買單(至少是頭期款)"的想法很感冒.
難道創業者只要帶著好的構想加上漂亮的評估去找VC, VC就欠他一張大額支票?
完全可以自償的計劃,誰欠誰來著?那一樣,你得對所有交通建設感冒。
我很抱歉,我不應該把你和蘇花高的環保團體放在一起。因為我從來也沒看過他們用這個理由反蘇花高。
你喜歡說我反對所有的交通建設, that's not true but I don't care.
反過來說, 你的理由套在任何交通建設上都可以支持, 只要金門人說一句"完全可以自償", 政府就應該掏出幾千億蓋個跨越台灣海峽的金台大橋.
知道被別人亂套想法的感受了嗎?
我說的是,你如果用這個理由反對蘇花高,你就得用同樣的理由反對別的交通建設。因為如果以財務自償來看,蘇花高的問題比大多數的交通建設來得小。
我是假設你是邏輯一致的人,才覺得你會反對所有交通建設。如果你要我認為你是邏輯不一致的人,那沒有問題,我收回所有對你的指控,並鄭重道歉。
我前面已經提過了, 都會區捷運有減少路面交通負荷,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利益, 如果政府打算做慈善做環保, 那賠錢做也沒關係.
但是蘇花高在這方面沒有邏輯上的equivalent關係, 而是在政府財政困難下花大錢沿續錯誤的大公路主義.
前面講那麼多的財務自償白打一場了。
自償講得很好聽, 現在的錢就不是錢? 大約十年之後才能"開始"有收益, 離自償還久得很呢.
現在要講Time Value of Money了嗎?
前面收,或是後面收,對公共財務或是公司財務來講,都是可以轉換的。前面說過,這種有錢賺的生意,只要敢放出去,多的是願意做的公司。
財務自償是未來式, 是20年後的未來式, 所以台灣的交通建設還要再走20年的大公路主義?
把這個錢拿去改善台鐵的東部幹線, 效益會比較大.
又來了,你的效益,不是花蓮人的效益。
如果今天,政府立約,讓蘇花高過路費收入證券化。只要條件對,根本不用政府拿錢出來蓋蘇花高。澳洲的Macquarie Group專做這種事。但是台灣沒有一個官員敢讓Macquarie做這個證券化。
就算不用證券化,看中山高和北二高,現在提供的金流,對國庫的挹助可以用PV算二、三十年前價值多少。
如果不願意相信time value of money的算法,那不用再說了,我們教財務的,都可以去死了。
那為什麼台灣高鐵的股票後來沒人敢買?
當初台灣高鐵可是包商兼股東, 照理說應該從建造到經營都是最有動機讓高鐵公司利益極大化的, 為什麼還搞成這樣?
還是台灣高鐵網羅天下人才臥虎藏龍, 偏偏不小心漏了財務人才就把proposal丟出去了?
不知道你說的和有蘇花高什麼關係
所以台灣高鐵的股票性質跟蘇花高過路費的證券完全不一樣嗎?
又, 我從來就沒否認過我不在乎花蓮人的效益, 站在自己的利益發言有什麼不對?
不一樣。
站在自己的利益發言沒什麼不對。下次請先說,這不是在討論公共政策,大家比較不會浪費時間。
哪裡不一樣? 不都是先拿錢來蓋, 以後收入大家分嗎?
公共政策的利益本來每個人就都有不同的metric, 所以乾脆都不要浪費時間談算了?
如果股票和債券通通長得一樣,證券化和BOT一樣,那我們金融市場的課,一天就上完了,沒什麼好上的。
既然你說出了,「我從來就沒否認過我不在乎花蓮人的效益」,我不知道誰還可以和你討論下去,至少我沒辦法了。
看來以後所有公共政策只要遇上"地方利益 versus 全國利益"的就只能直接停掉了.
又不是有人要啥就要給啥的, 怎麼可能滿足每一個地方的人的效益?
你提的證券, 你隨便問個有錢人要不要買, 他不會想到跟台灣高鐵集資的比較才奇怪.
插嘴一下
砂石車其實跟蘇花高無關,
因為照雪山隧道的規格,
砂石車本來就不能跑長距離公路隧道。
所以砂石車只跟蘇花公路有關。
海運砂石與鐵道「東沙西運」都有在做,
沉沒的花蓮一號就是運砂石,
台鐵也還有班車載運砂石與粘土。
如果沒這些運能,蘇花公路應該已經滿了。
只是若是還能提升這些運能,
對環境應該會更好。
至於要不要蓋蘇花高,
其實應該要把選項都攤開來比較吧?
問題是:
交通部似乎沒有公布提升台鐵、海運的成本與效益,
就直接跳到蘇花高要不要蓋。
如果比一比蘇花高最有效益,
那應該沒問題。
可是如果沒有比就要做,這就很怪吧?
若是確定高速公路這選項較優,
也還要跟楓港-大武的高速公路、澎湖跨海大橋比較,
因為都是溝通交通不便的地區,
都牽涉到很多的人口,
哪個值得先投資也是可以討論爭辯。
最後,敝人記得瑞士公投過過境卡車上鐵皮,
所以長隧道的目的是把卡車引擎熄火,
用電力機關車牽引載運卡車的貨物列車,
藉此降低污染。
按照這邏輯,引進較佳的Piggy-back,
最能發揮已經投資的觀音等長距離隧道的效益。
中科環評事件的法律辨正
台鐵的TEMU1000總共也才6套而已, 還會受到線上的慢速車拖累, 因此東部幹線的鐵路運能還沒能好好發揮. 若能多採購TEMU配合北宜直鐵, 就可以把東部幹線變成"東部的高鐵".
TEMU1000如果拿到西部用, 是可以讓高鐵重傷的.
東部幹線是有小客車上鐵皮的服務, 不過那個價格和花費時間實在不如舒舒服服搭車到目的地再租車.
關於太魯閣,敝人聽到的消息是
1.日幣升值,台鐵的金額不夠採購。
2.日立標到英國的高速電車,產能主要放在那。
上鐵皮的好處是可以讓有很多荷物的旅客、
使用小貨車的中小企業可以維持及門運輸的優勢,
只是台鐵上次試辦的上鐵皮實在很落後又昂貴。
如果鐵皮服務能夠提升,
花蓮人的不便或許可以用比較低的代價解決。
高鐵通車聽到台鐵的官員說:
北迴的運能有倍數成長的可能,
不太確定是否包括獨立貨運線或其他條件。
至於太魯閣在西部,如果台鐵繼續捷運化設站,
那效果將會越來越小。
阿宏,
謝謝幫我說明.
大老擴充地盤或許能解釋新學校的recruiting,
但是例如母校和貴校這種"歷史悠久"的學校,
大老也可以一面送二師兄到外校,
同時留大師兄在本系 (or vice versa)
從滿州回來後,
我是第一次很慶幸自己是在台灣任教,
能避免學術界"近親繁衍"與"階級特權"
兩大人性弱點所產生的問題,
綜觀全球算是北美洲之外的少數特例.
但臺灣人當然不可能天生道德優越,
我一直思索 why and how this change happened?
新調查 指富士康壓榨學生
"小組調查發現,富士康近幾年來大量招收實習生,藉由壓榨年輕學生勞動力來創造利潤,富士康對普通工人年齡的要求是十六到二十四歲。
報告直指富士康員工超時工作的實情。根據中國《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工廠每月加班累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然而,富士康工人每月加班時間,在跳樓事件前普遍超過一百小時,之後仍高達八十小時,但超時部分,公司卻不支付加班費。 "
To targus
「台灣高鐵的股票性質跟蘇花高過路費的證券完全不一樣嗎?」是「不完全一樣」。
台灣高鐵的股東是公司,炒地皮的是這些公司的大股東;這些人不會比我們笨。
P. Ong,
我想到另一個可能,不知道是否有道理:
在十幾年前之前,到公立大學任教的仍以出國留學的洋博士為主,所以雖然可能進入學碩士時期老師的麾下,但研究題目可大不相同。而土博士大都到私立或技職體系(前述情形)。所以學術的近親繁衍沒那麼嚴重,但學閥還是有的。
亂入一下:
>>開遂道,就是要減少卡車在開放公路奔馳對阿爾卑斯山的傷害。沒有蘇花高的支持者用這個觀點嗎?
不少啊,公路專業社群支持蘇花高的居多,主流觀點就是隧道比較環保,現在的蘇花公路才是環境的大殺手。
也有另一派主張先打通中橫高,不過這樣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隧道打下去之後會遇到什麼東西。
驗證碼:HAHAH(?)
【學富五G】網路社群與網軍!
"相對於藍營的支持者散佈在網路世界中的各個角落,比較親綠的台派網友就呈現一種截然不同的組識。而且這個組織與藍營所認知的傳統組織形態相比,恐怕也有很大的差距。因為這並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組織,反而是資訊時代網路社群興起後的一種全新的組織傳播模式。目前所有網路服務業者,都看到了網路小眾聚集的特性,因此競相推出各種社群服務,如臉書、推特、噗浪都有類似的功能。所有網路平台上一定會有的「加好友」功能,更是這種社群結合的最主要關鍵。也就是說在網路上是合則來,不合則去,有相同理念與興趣的人,很容易自己組成一個小小的鬆散組織,這種組織也許有個名稱,也可能沒有正式名稱,往往沒有一定的負責人與組織條例、成員之間甚至可能沒有見過面,但是他們天天在網路上相遇、聊天打屁之餘、還分享各種消息與八卦,這就是網路社群。"
menan 大人:
我有個朋友學地質的,他說他經常做惡夢,內容是原先並蔣渭水高並非這個路線、原先也並沒有雪山打這麼長的洞的事。但是偏偏有個叫張建邦的交通部長,硬要用TBM,硬要走某個路線。結果浪費了一堆經費、人力、時間.....
會遇到什麼東西是其實多半是知道的,如何儘量趨吉避凶也不見得沒方案,只是上頭的人經常把不肯認錯寫成人定勝天。
menan
若是照公路社群所言,
雪山隧道會開放大貨車嘍?
看來KUROMI公主真的是引退了...
借用她的開始來紀念結束:
....Samhain,照 Celtic 概念,是一個奧祕的時刻,
宣告夏日(season of the sun)的結束,冷暗季節(season of darkness and cold)的開始;
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現今,是另一個世界的時間。....
同感的一段話:
....總之,因為我實在太討厭中國人了,更更討厭漢文化(我從不講本土化)因為想脫漢,所以才強力主張台獨,
你當然可以說,那統一也是可以這樣搞啊,造一個新中國,
是啦,是啦,我不做理論上可行的事情啦,我並不自大,從清末到毛澤東,有多少厲害的人提倡過努力過?....
無奈的現實是:
"不是沒想過移民,但是我在外國混來混去發現,我心理覺得狀況比較好的國家都排外(這用腳想也知道),那我難道要搬去更差的地方嗎?那留在台灣就好了呀!我既然生不是白人,所以當不了偉大的高盧人或優秀的德國人,也不信左派很愛講的那套反省理論,你講了半天的反省啦、邊陲理論啦,東方主義啦,瞎米碗糕一大堆的,何大一去走在ann arbor 那種白小鎮,還不就是個「外國人」。"
不少館友共同的經驗:
"我小的時候也蠻常去示威抗議的,至於去過哪些,我大半都不知道,反正都有去啦。除了我有插手到的遊行,或是被凹去幫忙外,我基本上都不知道遊行的主題跟內容,那你說我去幹嘛呢?啊,當然就是去看朋友啊。"
自作自受沒話說:
"當初大家去搞學運是自己甘願的,不要好像自己多犧牲!
Nobody asks you to do that!"
最後最後,黑貓公主說要換國了,如果真的幹了,麻煩出一ㄟ聲喔。
曾經在一個有關蘇花高的討論中提出成本效益的問題,結果被與會的另外三方合貶。
花蓮縣議會的大老很不爽,政府做什麼都有錢,改善花蓮的對外交通就才要談成本效益?花蓮人的命就不值錢嗎?交通部態度很傲慢:蓋高速公路又不是買菜,不能用我們這種方法算(最近台北市政府好像再次喚起我的記憶。花的錢不是自己的,成本等於零。)
最妙的是幾位搞運動的朋友,我說這才是問題的癥結,不被他們接受,因為這個方向是在市場化花蓮的好山好水,他們認為對用貨幣價格來計算交通需求,是貶抑花蓮人。
這些朋友罵我當然可以理解,因為當中他們自己也提了一套
跨世紀花蓮新五大建設 ,嘿嘿,九百多億。
小弟認識的花蓮人中,住山前的,不支持蘇花高的居多,住山後的,做生理的,支持的多,吃其他頭路的,不支持的多。
不能不說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據我所知,台鐵台北花蓮間的瓶頸在南港頭城間,因此北迴線能大幅增班的前提是蓋北宜直線鐵路,但聲音一直起不來的原因是:
1.交通部被國五嚇到了,換路線走又服務不到坪林石碇的市區
2.在宜蘭大興土木以改善花蓮交通這種邏輯難以令人理解
3.該路線在頭城端是景觀殺手,要高架越過國五上方
4.宜蘭縣太窮,出不起配合款
盤
果然是簡單的問題被刻意弄得複雜......
這種例子好像很多,桃園空港的捷運也是一樣,
照當初交通部自己公布的估計,
改林口線比較便宜,運轉時間多一分鐘,
結果就沒啥理由地跳到捷運。
shinstar
要調高路線容量,只是把號誌升級、時刻表重排,
就可以像硬碟重組一樣提升一定的運量。
加上目前北迴線還可以加一股,
運量要提升未必要大興土木,
畢竟台鐵全國只有一小段是路線容量「超載」,
這段跟南港頭城並沒有重疊。
而且一樣要改線,也可以小改,
因為宜蘭線的瓶頸是雙溪到三貂嶺的牡丹坡,
因為有坡度且曲線半徑小。
如果蘇花高可以完成蘇花改,
那宜蘭線鐵道也可以用小改代替大改,
很多路線都可以拉直或是降低坡度。
Targus
關於我在那Plurk的回應 : "他是為將來做官做好準備吧 xd"
你似乎反應很強烈.針對你的反應, 以下是我的回答
> 這也不是什麼很負面的動機
純粹是看到普通人的文章中的結論跟台灣央行的口吻一至, 沒有負面的意思
> 到底有什麼好質疑的?
質疑? 他又沒做錯甚麼事, 有什麼好質疑的?
> 把"當官"這種事想得很污穢很骯髒, 結果就是老是只有污穢骯髒的人在壟斷"當官"這件事
那人是你吧, 你是如何從我那一句話推論出來我把"當官"這種事想得很污穢很骯髒的
> (說不定這種負面形象本身就是某些既得利益者的陰謀XD).
所以你寫 XD 就是"開玩笑", 別人寫就是"質疑"?
> 一個有能力的人不偷不搶不騙取得權力貢獻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理念, 有對不起誰嗎?
我完全贊同以上statement
以上 :)
K頭星人那個5號高的夢境
我以前也聽過某個家人任職高X局的轉述過他的夢境
夢中是說
因為牽涉到土地的利益
當初規劃路線的殘骸現在是一條斷頭的路
原本真的不需要這麼長的隧道
蘇花公路那檔事不管是要蘇花替還是要蘇花高
一定要考量一下雪隧的運量
雪隧是不可能拓寬的
大台北地區到花蓮
90%要經過5號高速公路吧
在觀光的熱門時間
這車流量之多我是不敢想
K頭星人大,
旺旺的民調,基本上看看就算了。
驗証碼~ikuk
> 1.交通部被國五嚇到了,換路線走又服務不到坪林石碇的市區
雪隧開通以後,坪林變成新的觀光點-甚至北宜公路已經變成重型機車跟腳踏車的樂園.
> 3.該路線在頭城端是景觀殺手,要高架越過國五上方
這很沒說服力:國五宜蘭段也是全高架啊XD
何況宜蘭-羅東段(宜蘭-二結)的鐵路也已經高架化了,
當初也有鐵道迷批評宜蘭線電氣化有害景觀哩~
> 2.在宜蘭大興土木以改善花蓮交通這種邏輯難以令人理解
> 4.宜蘭縣太窮,出不起配合款
表面上是這麼說的,
但颱風天的時候我在宜蘭聽到的故事又是另一個意思了(茶)
--
驗證碼ononon,是開路勢在必行的意思嗎XD
你寫的時候是什麼心態, 自己心裡有數.
你沒事會那麼關心別人的生涯規劃?
畢業趕上經濟不景氣
"舍布爾教授向即將參加工作的學生和僱用他們的公司提出了一些建議。對於新近畢業的大學生,她表示,別讓你得到的工作或者惡劣的經濟形勢束縛你的手腳。這種時期參加工作的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當上CEO,一部分原因在於,經濟繁榮時期參加工作的人輕易就能夠獲得的豐富經驗,他們無法得到。有鑑於此,新人們應該積極地去獲取各種各樣的經驗,即使身處正在緊縮的企業,也應該主動要求去掌握豐富的經歷。申請調到各個不同的部門,從事不同領域和職能的工作。在這種時期,企業難免會興起保守之風,別受它影響。你個人的職業生涯肯定比經濟低迷時期長久得多。"
中國削減稀土配額“意在本土”
"馬達明表示:“中國打算通過將供應鏈的關鍵環節留在國內,整合生產,創造出附加值更高的含稀土應用材料,而不是出口完全未經加工的稀土。”
一些日本官員和業內高管認為,該策略對日本政府在稀土應用領域的技術領導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一名日本官員表示:“顯然,中國想要核心技術。那是一種新的重商主義。”"
"業內高管們表示,長期來看,中國利用配額發展國內產業的策略可能會產生反作用,因為這將促使其他國家發展替代礦產,或者更有可能的情況是,發展不那麼依賴於稀土的工業流程。"
百度兵敗日本
"百度對日本業務投入不菲。 2007年籌措日本分公司之初,百度就動用了12億日元也就是近1億人民幣買服務器。百度日本站點www.baidu.jp 於08年1月正式推出。
時隔三年,現在的日本搜索,Google佔60%份額,雅虎30%,但隨著孫正義執掌的雅虎日本開始使用Google提供的技術和廣告,Google佔有超過90%份額。據估計,百度日本佔有約1%。可忽略不計。
Alexa數據顯示,Google日本在日本網站中排名第2,百度日本排名300上下,Google日本在全球網站的排名是27,百度日本排名是4000以後。"
ricebug
鐵道迷應該只是感嘆吧?還沒聽過反對的。
故事可以分享嘛?
白玫瑰
部長該看阿久津先生怎麼說。
>> WSJ圖片紀錄﹕颱風“鲇魚”致台灣山體滑坡
第十ㄧ張照片的說明是“上週五,“鲇魚”以100英里(約160公里)的時速沿台灣海峽北上。”
怪怪的,颱風移動的時速應該不會到160公里才對,看起來也應該不是最大風速,太慢了。
ricebug
抱歉,敝人以為是最近的颱風天。
台鐵先讓列車都能跑到現有的極速而不鈍行就不錯了。
豪州空軍番組
有罕見的F111。
來做做經濟學原理習題
“衛生署宣布下週一起全面禁止各醫院向看病民眾收取指定醫師費”。請問你贊反或反對衛生署的政策? 理由為何?
一個粗淺的想法:
如果以促進區域平衡發展的角度來看的話,
所謂「繁榮花蓮」、「給花蓮人一條安全的路」(假設這條路真能帶來這種效益的話),
那麼這個效益或許並不是只有「現在」的花蓮人可以享受,
而是將來任何想要移居、來往花蓮的人都可以享受的到的。
>> 這個效益或許並不是只有「現在」的花蓮人可以享受,而是將來任何想要移居、來往花蓮的人都可以享受的到的。
這邏輯怪怪的。我們可不可以說,慷納稅人之慨來補貼公務員,並不是只有現在的公務員享受,因為你也可以來考高普考呀。
根據今天的閲讀心得,重點應該不在於蓋來給誰用,應該是除了砸大錢蓋馬路之外,有沒有其他選項可以達到同樣效果,而且爭議較小,花的錢較少?
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選項,但還是堅持要開一條新的"安全回家的路",那是不是變成因爲花蓮人覺得開車回家的爽度是無可取代的,所以要全國人一起來分攤這條路的花費?
理論上,蘇花公路應該會有運輸量統計的資料,再加上火車跟飛機,應該要能統計出最大運輸量,然後再來確定鐵路運量如果要符合需求該怎麼做,成本如何...等等,這些東西不拿出來看看,從頭到尾只聽到要開新馬路,會不會太那個了點!?
Richter
假設公務員現有五千人,人數維持不變,那麼提高公務員薪水的效益,就只維持在這現在與將來的「五千人」身上....
假設花蓮有目前兩千人,而會因為該公路興建而受益的有一千人。由於交通方便促進花蓮繁榮,移居花蓮的人一年有兩百人,十年過後,花蓮有兩千人,直接受益的則有兩千人。另外因為交通便利而可以暢遊花蓮的,一年有一百人,那十年後有一千人。
抱歉,我雖然覺得你的類比不對勁,不過因為我無法直接反駁你的說法,所以嘗試用這種很簡化的數字表現,來表達我覺得二者「應該是不一樣」的地方。
Google有個
group 搜尋 功能, 運氣好或許能翻得到古早時代連線BBS的文章
(剛剛翻出小弟10年前在連線book板的讀書心得 orz)
捲:
我覺得Richiter的類比很好。因為你的說法背後隱藏的假設,後來自己解釋清楚了,就是假設開公路後住花蓮的人會增加。但是Richiter的公務員類比,剛好點出這個假設的問題:補貼公務員後,公務員人數會增加嗎?你會想讓公務員人數增加嗎?若不會,我們也同樣先不能假設以後住花蓮的人一定會增加,來當作評估的前提。或許還要先討論大家是否想讓以後住花蓮的人增加這件事(還牽涉國土開發,區域發展計畫....)
哇咧, 那個Google group 搜尋 真是太強了
搜完發現自己小時候實在太混了....
sub,
我無法解讀出Richter有意點出這個「假設的問題」:「補貼公務員後,公務員人數會增加嗎?」...這可能要待他解釋了...
我只是針對前面一個小點在討論:(假設)建公路有效益的話,這個效益是誰可以享受的...所以我不是假設住花蓮的人一定會增加,而是假設建公路有效益(而有效益的公路會造成花蓮人口增加...我本來把這個當作公有路效益的必然後果,但似乎又可以看做第二個假設)。
上則留言「當作公有路效益」為「當作公路有效益」之誤植~
我的想法單純只是:當一個國家某原來發展不足的地區(花蓮?),因興建某條公路而得以發展的話,這過程中所帶來的效益/經濟效益,應該不是只有(目前的)當地居民可以得利。
Targus:
> 你寫的時候是什麼心態, 自己心裡有數.
輪到你"亂套別人想法了嗎"? (套你前面的話來說) XD
阿宏,
我的猜想也是我們和老師們多數非在台灣獲博士學位者,
因此研究領域多與大家當年在台灣的指導教授不同.
但我好奇的是, 為何當年老師的老師們,
不像近年來中國的學界一般,
(1970年前台灣學界也是如此)
用公費把講師送出去念博士,
完成course work 後回來研究,
多年後再回國外學校去 defend 拿學位,
接著升任副教授.
或著副教授出國做博士後/訪問研究,
作為接班教授的準備.
在台灣1970年代初期似乎還存在兩種faculty養成方式,
但到了70末期, 我們的老師們陸續回台的同時,
就以留美學者為主了.
到底70年代發生了什麼變革?
讓學界生態發生如此長遠與重大的改變?
如果蘇花公路斷了,政府補貼用路人
對納稅人而言, 會不會比蓋個蘇花高省錢?
黑都醜,
你問了一個"很經濟學家"的好問題。
不過好像要說得更具體一點:要補貼用路人什麼?
補貼方式應該有
1. 鐵路運費的差價, 並提供足夠的鐵路運量
2. 繞路的油錢和加班費
問題比較麻煩的應該是"誰是用路人"
嗯, 腦子只想到這裡就卡住了....
石教授這篇很忠肯呀(跟某些讓人莞爾的不同)
>>現在是要問台北自己:如果北京發現,ECFA是國民黨維繫政權與反對統一的雙重手段,而決定在外交休兵的問題上不予配合,並對影射台灣獨立地位的國際活動如走上星光大道所採取的名稱加以緊縮,那台北要不要威脅取消ECFA,不許陸客陸生登台,以凸顯台北傲視北京的那個學術、經濟與文化應該和政治分開的所謂先進立場呢?
(相信只貼上面的文字這次大家應該猜不出是誰)
P. Ong,
難說。要嘛問一下老師的老師囉?不然我亂猜一下,會不會與1970年代風雨飄搖的歲月有關?表現在跑走的教授,與願意回來的年輕博士上?
捲: 若你的假設(公路的效益必然會增加移入人口)是對的,那還是會有人以區域發展設計的理由來反對建公路,因為他們就是不要那裡(不管是哪裡)有太多人住,因此故意造成的交通不方便成為自然阻止人口增加的有效方法。就像國家公園一樣。
sub,
我知道啊..所有的正面理由,幾乎都可能有人當作反面的理由來對待...可是這已經跳脫我想要說的那一(極小)點了....
「在體育世界里,北京的立場是,體育不要干預政治,即不要藉由體育搞政治小動作。在藝術領域里,則是藝術不要干預政治,這在電影參展事情上也不例外,除了重視電影的內容是否有違國家民族的尊嚴或立場,也注意參展的形式是否維護了國家民族的尊嚴。換言之,北京如果為了維護統一而對台灣代表團的名稱有意見,沒有什麼倒退的問題。」
這一段話要不是有矛盾,就是作者本人認為:北京為了「維護統一」所做的行為,都是民族大義,而非小動作....
黑都醜,
先撇開如何補償哪些人的問題,名冊建立和發放成本等等。或許可以直接這樣問:
維持蘇花公路的現狀,和築一條快速或高速公路,哪一個選擇對GDP有較佳的影響。
蘇花公路中斷,之所以有補償的想法,因為某些人的財產因此產生變化,設這些變化的加總為A.
興築一條高速或快速道路,產生的效益減除投入的成本設為B.
你的問題隱含著,A和B都是負值;你的問題是,那麼B的絕對值會不會大於A.
很可惜,這類的討論不常出現。因為總有一坨人死命在盧,旅行應該怎樣才對之類的深奧話題。
此外,「對納稅人而言, 會不會比搞出跨世紀花蓮新五大建設省錢?」之類的問題,也可以拿來問上述同一坨人。
阿宏,
有機會我會問問前幾年退休的教授.
印象中聽一位我們的朋友說過,
他以前任教於師大的父親1972年回台,
算是第二梯, 第一梯是1970年.
上個月好奇心驅使下,
問了以前的指導教授一個怪問題,
(我以為1964年開始任教的他能回答)
"美國歷史上是否曾有由英國系統(階級/接班)制度, 轉成無論資歷深淺一律平等(空間, 招生等)的美式制度的過度期?"
他的回答是"該系創設120年來制度沒改過",
他也不曾聽聞曾有英式制度的實施歷史.
看來assistant professor 和 full professor
"同款大"的制度還真是標準的美式產物.
我們也挺幸運是該產物少數的海外版!
To walkinggeek:
覺得你的文字是在質疑別人動機是求官的, 不是只有我, 上面自己找吧.
你寫這樣的文字有沒有問題, 一樣自己心裡有數.
To 黑都醜:
1其實就是鐵運派的方案. 至於2, 在替代道路的起點設一個站領取票卡, 然後在北部設一些站點回收票卡領補償金(而且要票卡上註記車號的車要真的在現場, 免得有人在起點蒐集一堆票卡然後郵寄到北部請人代領), 就可以確定確實是"用路人".
如果花蓮港到西部之間有固定航班「免費貨輪」的話,不管是現今的蘇花公路、將來的蘇花改、蘇花高,道路養護費用會節省不少吧!
Targus:
在開進泥巴堆之前不會覺得路況不妙嗎?為什麼他們不回頭啊............囧
To 迪:
如果上路時還是乾的, 後來遇到下雨變成泥巴堆, 那回頭可能也是類似的路.
不過這也不能光是怪天有不測風雨: 一是事前就會知道夏天有變成泥巴堆的風險; 二是該段公路超過1200公里, 在不適當的季節即使上路時還是乾的, 期待全程的天氣都一樣適宜並不現實.
更正一下錯誤: 平行於地獄公路的鐵路目前還沒有蓋到終點Yakutsk, 所以照片中那些人堅持要開車的確有不得已的理由.
不過也可以看出來俄羅斯的交通政策方向: 乾脆放手不管那條難以養護的公路, 直接用鐵運解決交通問題--即使要把地獄公路改建成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在技術上不成問題. (不知道Yakutsk人會不會喊"給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而且要高速公路"?)
very funny
蓋新路有炒地皮的空間,補貼的話就沒有
看來蓋路的GDP會大很多(-3>-5), 甚至有可能變成正的
可是,這樣的GDP產生方式,我自己的財產可能沒辦法增加, 因為獲利的是特定人, 而我不是那些人
發卡的方式不行, 我在舞鶴要把茶葉載到台北, 不會開到崇德領卡再繞道南迴上台北
同樣的從桃園機場進口的iphone也不會載到蘇澳領卡再繞一圈
Targus
其實很多漫長的鐵道線會有平行的工程道路,
因為一個道班要顧幾十公里的路線,
加上工具、材料,步行維護真的不行。
若是列車密度低是可以用台車或電搖車等軌道車輛,
但是若是密度高或是欠缺待避線,
工程道路就有其必要。只是工程道路往往是鐵道導向,
所以未必開放供外車使用,路況可能也不好。
至於俄國那條公路的存在也可能跟軍事考量有關,
畢竟鐵道被炸一定要修,
公路除了橋樑隧道,其他部分被炸很容易迂迴。
至於鋪面很爛,可能是基於偉大愛國戰爭的經驗吧?
泥將軍可是打退德軍的蘇維埃英雄。
Richter
其實沒有蘇花改或高,
蘇花公路也一直因為改善工程而「變身」,
隧道的部份越來越長而且直。
所以某天蘇花中間坍方段大多掩體化,
花蓮人的確就有比較安全的路。
盤
那個花蓮五大建設實在很有問題,
像是輕便鐵道系統或是電車,
在花蓮客運的運量都有剩的狀況下,
建設運量與成本更高的軌道系統恐怕不妥,
雖然基於鐵道迷的立場會希望有更多路線。
補貼來了
夢境中有一幕是
農委會主委在上個星期三就到宜蘭花蓮撒了一輪了...
Richter,
你的蘇花和舊路的連結,也崩了。。。看不到啊Orz
十多年前念大學時,發現系上有不少老師間可以畫出譜系~整個系有幾座大老"山頭",下面各掛了一串門生。這類的事近年來少了,但向外發展的門生在謀職時,大老的手還是可能會深入徵聘的機器之中。
到美國念研究所時,才發現系上若出現年輕faculty是博士班畢業的系友,是很不尋常的事。那些少數特例,是因為研究主題跟仍在系上任教的指導教授相差十萬八千里,但那之前還是必須先到其他地方做過博士後研究,待過新環境、接受新的訓練方式。如此決策的背後原因,是希望避免self-breeding,讓系上持續有新血、新觀念加入~他們不要一個老闆的copy!
第二波畢業班系友回母系任教,往往是因為老闆退休了,但該系希望能持續原先奠定的某領域傳統(或領導地位),便高薪聘請已是一方之霸的系友回來接棒。(在我的研究領域中,最近看到不少這樣的例子)
清盤破產銀行的最佳方式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兩年後,監管機構正致力於阻止再次發生類似事件。這意味著要設法穩妥地清算一家複雜的全球金融機構,同時令其股東和債券持有人蒙受足夠損失,以抑制魯莽行為。
不要抱太大希望。"
英語當道的世界
"“生為英國人,”相傳塞西爾•羅德斯(Cecil Rhodes)曾經說過,“相當於中了人生中第一張彩票。”這位老帝國主義者說錯了,他應該說, “生為英語國家的人……”蹩腳的英語在全球盛行,幫助我們這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跟著得勢。"
解讀FT2010全球EMBA排行榜
"英國《金融時報》2010年全球EMBA排行榜的發布,標誌著該排行榜跨入第十個年頭。今年的前三甲課程,沒有一個登上過2001年英國《金融時報》首次發布的排行榜;這些課程的崛起,是過去十年EMBA市場迅速成長與日趨多樣化的證明。
合作是前三甲課程共同的主題。排在第三的課程是Trium,由法國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at New York University )聯合推出。 Trium學員要在這三個校園內完成六個學習單元,另外還要去兩個新興市場國家學習一段時間。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BS)與倫敦商學院(LBS)合作的課程排在第二。該EMBA課程的安排與Trium類似——學員在整個課程期間要在兩個校園內學習。它還在其它地方提供選修課、課外練習與研討會,其中包括在上海與香港。
排在第一的,是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與香港科大商學院(HKUST Business School)聯合推出的課程。該課程大部分教學都在香港科大商學院校園中完成,但學員們有兩週時間必須要在位於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的凱洛格艾倫中心(Kellogg's Allen Center)度過。"
暫時不吃「丙」
"由於考試院堅持公務員考績打丙的比率應有法源依據,落實成為全國公務員考核標準,所以提出考績法修法草案,請立法院審議,但是草案至今只完成一讀,五個子法則尚未擬出,缺乏配套,讓試辦過程無法精緻,因此今年決定不試辦,卻未以公文通知各政府機關,首當其衝的考試院公務員更是議論紛紛。
張哲琛昨強調,今年已經決定不試辦,但該打丙的還是要打,關中院長已交代,現行考績法已有打丙的規定,只是過去每年拿丙的公務員比率都在○.三%以下,丙等如同虛設,今年雖不試辦一%打丙計畫,各政府單位仍應回歸考績法的精神,認真落實汰劣目標。"
我也很期待啊 ,期待ROC長命百歲就好, 不多不少.
請問各位先進,如果英語教育以
這款方式 進行,對於預期(主要是溝通)中的效果如何?
字彙不多 ,文法結構也簡單。
年輕人期待的跟老一輩期待的內容可能不同。
沒有民ㄊㄧㄠ/,怎麼刺激支持者出來投票?
日圓升值迫使日本企業移師海外
"將製造業移至海外解釋了日本政治家打壓日圓升勢的壓力較之過去減少的原因。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駐東京外匯研究主管Tohru Sasaki說﹐儘管日本企業抱怨日圓強勢﹐但15年前﹐他們的報怨聲浪更高。
這一變化凸顯了日本國內面臨的問題。通縮已超過10年﹐這使日本消費者不願支出﹐因為他們預計物價會進一步下跌。經濟學家說﹐新政府提供的62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主要是政治撥款的公共工程項目支出。
除非日本進一步進行結構改革﹐比如降低企業稅率或放寬嚴格的移民政策﹐否則出口似乎仍是維持日本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透明國際:俄羅斯腐敗加劇
"排名數據顯示﹐世界上最清廉的國家是丹麥、新西蘭和新加坡﹐而最腐敗的依次為索馬里、阿富汗、緬甸和伊拉克。
俄羅斯排名下滑可能會為攻擊梅德韋傑夫的批評人士提供把柄。這些批評人士聲稱﹐自梅德韋傑夫2008年取代普京(Vladimir Putin)成為總統並宣佈要根除腐敗後﹐俄羅斯的腐敗局面幾無改觀。
其實﹐梅德韋傑夫本人似乎也對反腐持放棄態度了。外界廣泛認為俄羅斯真正大權在握的不光是總統梅德韋傑夫﹐還有總理普京﹐而前者的權勢遜於後者。雖然梅德韋傑夫去年10月發起了所謂“俄羅斯﹐前進!”(Forward, Russia)的反腐行動﹐但到今年7月他便承認﹐反腐行動沒有收到任何成效。
俄羅斯人權律師協會(Association of Russian Attorneys for Human Rights)負責人阿爾希波夫(Yevgeny Arkhipov)說﹐在社會封閉、政府不受控制且對行賄索賄不加懲罰的條件下﹐腐敗就會蔓延﹐而所有這些條件現在俄羅斯都具備。"
Lt. Kai,
台灣學術界當然有派閥問題,
但近親繁衍的造成學術進展停滯的情形則並不嚴重.
Recruiting 時, 大老會選擇/幫助過去的學生, 遠親, 同鄉, 校友等.
但不會獨厚當今仍為他工作的"門生"
算是和美式風格相近的生態.
與鄰近的中, 日等國有相當的差異.
尤其是當中國的留美學生數量已如此多的今天,
且研究硬體與薪資與台灣幾無差距的條件下,
類似的情形並未發生.
讓我不今好奇70末期起出現了何種誘因,
讓學術界產生改變?
PS- 我目前的 working hypothesis 是:
新學校的成立所帶來的競爭,
每個新系所成立十年後,
原先的舊校大老即無法掌控,
且不得不反而與新校競爭優秀的申請者.
海風
最近天龍城捷運有機瘟的徵兆,
實在很期待蘆洲線的「建國」。
不過菜博都敢賭,稍微加碼應該不為過。
海風,
這個時候只能尊重司法毫無不法的戰態度了
之前有看到網友在討論美國大學tenure的通過率。根據我在Stanford任教的朋友說法,他們系是約50%,而有的專業領域會更低。Harvard和Princeton的通過率超低,造成最近Harvard聘不到最好的人。我朋友去Harvard interview的時候,對方保證他們會開始調高通過率,但是好像沒有說服力。
P.Ong,
問題是1970年代-1980初期有那麼多新學校新系所嗎?
你描述的這種情形比較像是在1990年代中開始的這一波,而不是上一波。
阿宏:
時間應回推10年
(recruting 約持續十年,
越到後期大老影響力越小, 因已有獨立的教評會).
1960年代的清交,
70中期的中央, 80初期的中山,
90年左右的中正, 然後是大家所熟知的廣設校系.
而且新校各系所規模一直在擴充(舊校也是).
聘任情形應該常常會out off the hands of 大老.
尤其 recruiting 常需 right time and right place.
KUO,
那好像已經不是最近才開始的事了。
P. Ong,
所以假設是:持續擴充規模(新舊校系),而不是某時期忽然擴充,或都不擴充,阻止了近親繁殖?
禮拜一上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要求同學從電腦教室上網,回答下面的練習題:
"有人說,台灣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是「人人有大學念」。請用你在官方機構找到的數據,檢證這句話的真實性。"
結果連續兩組都說"YES",到了第三組才答對正確數字。
統計資料識讀真的需要教啊。
虧八百萬,連六漲停
1) 本國人預期大官家人開的公司可以賺錢。
2) 胡亂飆漲,敢買的人願賭服輸,為何需要證交所管?
是少的推薦吧
這本08年出的書竟然是博客來近期銷售最快的第一名
在我工作的領域,Harvard 從前的通過率一向低於 10%,雖然他們也在說要提高通過率,但直到最近才稍稍超過一成。
在同一個領域,Caltech 的通過率就超過一半 (可能高達三分之二)。
這應該是兩所學校打造系所的哲學不同。Harvard 的方法很簡單,直接用高薪挖角外校的大老。Caltech 在給 offer 的時候非常精挑細選,但老教授會盡力協助新進教授,養出來的教授都可以成為一方之霸。
對於喜歡講別人「無知」、「可笑」或是「一整個無言」這種走夜路吹口哨壯膽的網路匿名鄉民,最好的回應就是不要理他,但偏偏本人特別容易受激,所以還是藉此釐清一下,有關於浮動匯率這個少數鄉民的特殊喜好。
要說嚴格控管台幣是拿中產階級的購買力補貼「低階電子業」,要先了解購買力和匯率的關係。台幣升了,台灣人購買力上升,何時上升,上升多久?不管在產地報價或是銷貨國報價的兩種模式(或是兩者混合),浮動匯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直接傳送物價的調整(pass through),所以不能簡單地把台幣升值,換成購買力上升。
也許有人會說,那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而方向是上升的。這時候就要講一般均衡的概念了。經濟體裡,別的市場會同時受到改採浮動匯率的影嚮,這些變動會回饋到購買力的計算,而且很可能方向是相反的(失業造成的購買力下降才可怕)。不要只會說「低階電子業」,台灣還是非常出口導向的經濟,還是有一大堆在台灣生產、製造的產業,牽一毛動全身。
然後是動態的概念。今天的購買力上升,不等於永遠的購買力上升,那狂升之後,有可能的狂跌呢?誰來賠失去的購買力?再說,購買力是很狹小的經濟度量,在決策者的眼裡,不應該是最重要的指標。經濟成長、失業率、通貨膨脹都比購買力來得更全面、更重要,更需要拿一般均衡和動態的模型來研究。
從七零年代,先進國家採浮動匯率後,沒有一個專做國際金融的學者,會說貨幣就像其它物品一樣,「市場」決定最好。我們還有一大堆無知的地方,IMF最近還改口說資本控管和固定匯率可能是好的。面對這麼多的未知,一動不如一靜,敵不動我不動,至少大家還可以有個基本的預期,這是穩定央行政策的最大價值。
最後,誰說自由主義者得信仰熊彼得?誰說自由主義者得「信仰」什麼?
老實講,我也很訝異!!因為連出版該書的出版社都跑來連絡我,問我還想不想看其他的書,他們可以寄給我看!!這書是一位台灣績效還蠻不錯的基金操盤人介紹我看的。
少的媒宣力量真是太強大了。
看到少的新文,想到多年以前口試一個碩士班學生的論文,他做的主題是種檳榔樹的外部環境成本,如何課稅繳正之類的。我直接問他知不知道台灣有平地檳榔?種在哪裡?他一整個陷入茫然的地步,當場氣氛搞得很僵。
(後來我就很少被找去當論文口試委員了XDDDD)
如果什麼都要貼標籤,用動機陰謀論來打混戰。說普通人發表某些言論是為了做官。
那我也可以說,一些人整天說要央行放手讓台幣升值的,是因為那些人在台灣炒地皮,買了滿手的房地產,想藉台幣升值賺一筆。 現在被央行的外匯政策搞到快傾家蕩產了。所以想鬥垮彭總裁。
普通人起碼在部落格中提出完整的論述,要辯駁他,也請提出相等內容完整的論述。 不是貼標籤或是只叫囂幾句話。
另外,我不是學經濟的。但我不懂,台幣目前的價位是犧牲中產階級和"內需"產業來補貼"低階電子業"外銷,這樣的論述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台幣升值"內需"產業就會起來?台幣升值不是會讓國人買更多他國製造的產品嗎?出去更多國家消費嗎?哪一項"內需"產業會起來?台幣升值"內需"產業中應該只有房地產會起來吧?我想錯了請糾正我。
認為台幣應該升值的人,就借美元來買台幣就好了。 像索羅斯當初放空英鎊那樣。央行不見得是錯的,當初亞洲金融風暴,亞洲貨幣狂貶,熱錢都要人民幣跟著貶值,中國政府硬是挺住,最後證明中國政府是對的,人民幣的確沒有貶值的空間。認為台幣應該升值的人,就請在市場中證明自己的想法。
阿宏,
70年代中期起, 就理學院而言,
前D大, X港(與輪胎同名), 和新竹(光X路)三處的競爭,
互有消長, 但基本上鼎立至今.
進入八零年代後, 戰場越擴越大.
但角逐勢力就非前D大獨佔,
或許也因此演化成今天的局面.
不要重蹈平價住宅困境(漢寶德)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曾大量興建平價住宅。表面上看是解決問題,實際卻製造了問題,到後來甚至不得不炸掉。這種痛苦經驗使善意的政治人物知道,在基本上是奉行資本主義經濟的國家,單純的當廉價貨品提供房屋給貧民,可能使問題惡化。因為社會弱勢者並非只有居住問題,他們的根本問題是無工作的能力與機會,無法在城市中立足。"
懂得看出某些有影響力的投顧報告中的愚蠢之處然後下去對作, 應該可以賺大錢吧? 這樣還要感謝愚蠢的研究員提供錯誤的資訊(而且在市場上引發的量夠大), 讓懂的人的正確資訊更有價值.
"提前讓蘆洲線通車"這件事是否可以用來推測國民黨內部的那份民調顯示郝龍斌的情勢已經不妙到連膠著都談不上, 高層判斷如果再不作為一定會輸?
如果是公開民調顯示的"差距不大但穩定領先", 應該不需要在這個時候下這種險棋. 尤其是"提前通車"有爭議性, 學習曲線造成的任何狀況都會被放大檢視, 掉選票的風險很大.
我查了一下那個分析師的背景,他基本上只在金融業呆過,在 Ernest & Young 四年,在私募基金兩年,然後就去 MIT Sloan 唸 MBA,今年六月才剛畢業。
這樣子的背景要怎麼去做高科技業裡的產業分析?要怎麼知道什麼技術的門檻和競爭關係?
背景是一回事, 重點是不懂的東西身邊有沒有人可以問, 知不知道資料要去哪邊找.
分析師如果都靠單打獨鬥, 能做出嚴謹的報告就太天才了.
台灣 sell side 裡面這種研究員固然所在多有,但是這種報告出來如果會影響到價格,那麼 buy side 必然也有一堆蠢貨。這種報告第一手看到的不是普通投資人,影響價格多半是 buy side 看了以後出貨造成的。
這種研究員可能出了這一份報告之後就黑了,不知道他接下來可以做什麼?很多 buy side 看報告只看研究員的名字和建議,裡面內容寫什麼是不看的。信用要建立不容易,要失掉大家的信心倒是很快。
平地檳榔?這種經濟作物我印象中屏東平原上很多啊...在好幾年前,林邊佳冬潮洲一帶,路邊園子裡種的,常常不是連霧就是檳榔
看不太懂Fumio連的死亡名額那篇新聞。
"保證不是人為因素,是煙火設備老化失靈"
那... 那是屬於天災囉?
年輕的鐘擺
看得出聯合重工的主筆,對此現象的慌張…
要擴大內需,先要把人民的收入提高才有用吧?
如果收入只能勉強餬口,是能擴大甚麼內需?
例如說,如果收入有限,有DVD可以看就不要敗藍光,除非有多餘的錢或是借債來買。
當前政府拼命擴大貧富差距,內需一定愈來愈不振吧?
再補一句:
小弟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家戶收入在國民平均所得乘上家戶人口數以上才能稱中產階級。
這種說法會有問題嗎?
唯蔥
既然如此,只好換個政府了。
該去東京投資房產了
"一說起日本和房地產,馬上躍入腦海的字眼就是“昂貴”。但持續20年的經濟緊縮已使日本的地價不斷下挫,單單東京的房價在2009年就下跌了11.3%。其周圍鄰國經濟迅猛發展,這也使得日本的房價相對而言已經不再高不可攀了。"
"2007年東京大學空間信息與科學中心(Centre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東京地區,當住所到車站的步行時間超過12分鐘時,二手公寓房的價格就會出現下跌。當步行時間超過17分鐘時,房價又會下跌,因為此時多數人會改乘巴士、騎自行車或自己開車去上班。
居住在日本城市的居民都面臨這樣的取捨:那麼在市中心附近買一套價格昂貴的小戶型住房,那麼在遠離市區的地方買一套面積大、而價格相對便宜的房屋。比如,花2千8百萬日元(約合213618英鎊)可以在東銀座(Higashi Ginza)買一套40平米的公寓房,旁邊就是築地(Tsukiji)魚市,步行至東京火車站只需14分鐘。若再多掏5百萬日元,就可以在立川(Tachikawa)郊區購置一套78平米的公寓房,但步行至東京火車站得耗時1小時。上述兩套房均於2004年完工,均為向陽戶型、都帶陽台,而且均有土地產權。"
旺旺收購台灣最大有線電視運營商
"台灣零食生產商旺旺集團(Want Want Group)牽頭的財團,已同意收購台灣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中嘉網路(China Network Systems)。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交易價值為24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數據,這將使其成為亞洲最大的有線電視交易,也是自2006年以來亞洲最大的私人股本交易。"
Lex專欄:福特捲土重來
"福特再次擊敗了業績預期,實現了公司107年歷史上利潤最高的第三季度收益,同時市場份額自2008年以來增長了兩個百分點。"
叫MBA來當產業研究原是很常見的(雖然我也反對,但台灣的薪資就只能這樣搞),單一個股的股價的預測問題比較複雜(廢話,不然要模型幹麼,而且模型要的是適用大多數的方法,不是找特定一個),應該是看報告的人自己要負責,倒是研究報告的內容是可以要求的,譬如︰EPS預估,營收預估,毛利率預估等等,這個才是研究員的績效,雖然很多老闆不這麼認為,認為研究員的績效應該要跟第四台喊盤的老師一樣,所以這些公司管理績效也都頗低。
國內研究員的薪資比較低,看的股票數也較多,本來就難以跟外商比較;外資券商(現在快絕種了)研究員的薪資是跟brokage fee掛勾的,只要客戶喜歡就好,反而較單純。
理論上,buy side研究員只應該出報告給基金內部人看,這些流出來的報告,都有點異樣性質,而且基金的績效主要來自資產配置,搞小動作的基金週轉率都很大,自己看著辦。
匯率的問題就不用再說了吧,台灣就是選了貨幣政策跟匯率穩定,放棄資本自由流動,想要在匯率上賺大錢,台幣匯率可以直接跳過,彭總裁也多次說過了。
補充
蠻人兵臨城下(中) ,私募基金抽20%績效費還算是自由市場下的結果,倒是績效費只要繳15%的所得稅比較誇張,不少公司每年花錢在華府維護這個奇妙稅率。
Fumio:
那篇[狼心狗肺的言論自由]
作者一直都假設警方介入..
但依據這兩年來鄉民的所作所為,只報警而沒公佈人肉結果的情形,至今還沒見過
目前看起來整個事件就是po文者自導自演...
從一個有疑問的結果推論出言論不自由
我只能說:我也捍衛那位作者的言論自由(聳肩)....
Hiankun,
那應該沒有太特別,
在有記錄的十四萬多個數學博士裡面,
有五萬多可以追朔到 Gauss,有六萬多可以追朔到 Euler。
可以追朔到 Leibniz 也有六萬多人。
不知道其他學科流不流行這樣的系譜學?
潘,您提到「不知道其他學科流不流行這樣的系譜學」,言下之意是這樣的系學譜對數學領域的人來說是很稀鬆平常的嗎?前面我貼的連結頁面底下,也有個「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以前從來不知道有這種東西,知道自己的祖師爺的n次方到底會追溯到哪些人,感覺還蠻有趣的。
另外,那位學者本身是 CS 的,他的譜「同時」追到 Newton 跟 Leibniz,不知道這樣的人數多不多?(至少看起來很炫是真的)
徐若瑄不過是個弱女子,比起很多去中國撈錢的明星
例如唱支那話的那三個,還有什麼峱峱虎,她已經很好了而且如果真的遇到一些比較激進的神經病,誰來保護她啊?雖然我一直都不太喜歡她,不過在這個事件中
我覺得她這樣的表現已經可以了。
Hiankun,
「Mathematics Genealogy Project」這個網站架很久了,應該有十幾年了。
也正因為有這一個網站,這一位 CS 學者才能找到他/她的學術祖先。
(不少 CS 學者是數學出身的。)
建立這樣的資料庫要花費很多的心力,
這也反應了這個學科一定的人對這種東西的興趣。
(這背後應該有一些可以思索的地方)
我不曉得是否有別的學科有類似這樣學術系譜的網站?
前面關於 Harvard 的 tenure 通過率的討論。
在數學系,這不會是一個問題。
那邊只有兩種職位,professor 與 instructor,
沒有 tenure-track 的職位,也就沒有通過率的問題。
不過在歷史上,也曾發生過由 instructor 直接升等為 professor 的例子。
其實藝人不過是一個商品而已, 對於藝人的言行真的是別太認真.
成為藝人一開始簽的經紀約除了談錢以外盡是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說/公司要你說什麼做什麼就得說什麼做什麼, 而且契約的強制力並沒有分工作時間還是私人時間, 24/7隨時都要遵守, 絕對不能做出影響身價的舉動....基本上剝奪了一切身為一個"人"的自由意志, 可以說已經把人權賣給了經紀公司, 當然也包括了言論自由.
演藝事業是一個系統, 背後牽涉了龐大的企劃包裝行銷團隊, 藝人本身可能只是最不重要, 最容易被取代的一個終端商品, 說難聽一點就是"人偶", 藝人的公開言行都是背後經營者的精密策劃而不是真的代表藝人本身, 光是罵藝人是沒用的, 就算你把某個藝人罵爛了, 罵垮了, 背後同一群人隨時可以再找一個"人偶"上來複製同樣的角色.
藝人面對台灣主權是什麼醜態, 看的是背後都是哪些傢伙.
我觀察的不一定正確,僅是一些心得…
我想到是的台灣演藝圈,長久以來一直是為國民黨和眷村勢力(王偉忠為代表),以及國軍的義工隊所把持與培植,他們的心態本就是「懷抱祖國」,在文化上和中國合作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始終像閃靈、陳明章、江霞等藝人、歌手在台灣演藝圈的比例是極少數吧。
日本成美食之都 米其林餐館指南引質疑
輸不起的:
"星級評價的慷慨授予在一些西方批評人士和知名大廚中引發了強烈不滿﹐這些名廚的自尊心加起來比一座泡芙塔還要高。有人說米其林給予日本餐廳大量星級評價﹐目的是為了博取這個有著品牌意識、喜愛法國的國家的好感﹐它不僅僅是為了在這裡兜售餐廳指南﹐也是為了兜售汽車輪胎。"
不想比的:
"許多日本廚師﹐尤其是關西地區的廚師說他們從沒追求過這種評級。即便是米其林一星在日本人看來也不是什麼好事:他們的餐廳是為他們的顧客服務的。為什麼要為一屋子的陌生人做飯呢?更糟的是:一幫外國大老粗。
一名和藹的大阪年輕廚師Minoru Harada說﹐當然﹐入選米其林指南是一項莫大的榮幸﹐但我們曾要求他們不要把我們包括進去。他的餐廳Sakanadokoro Koetsu是一家吃魚的地方﹐這家有一個櫃檯、十個座位的餐館剛剛獲得了一顆星﹐這也是它首次獲此評價。他說﹐這幾年來老主顧們幫助這家館子維持了下來﹐而如果來了許多新顧客﹐就很難了。"
唱支那話的那三個在中國真的很紅很紅
估計他們賺的錢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其他天龍國藝人也是)
面對金主(群)謹言慎行也沒啥好鞭的
話說如果不是"台灣"還有些指標作用
也就是說,沒在台灣闖出些名堂
在中國也很難搞出什麼東西
這些天龍國藝人大概就毫不留戀直奔對岸了
希拉蕊亞洲行臨時加入中國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貝爾今天表示,國務卿希拉蕊明天啟程訪問亞太地區兩週。原先訪問計畫並未包括中國,但最後決定增加海南島一站,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會談。
康貝爾(Kurt Campbell)在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將於10月27日至11月8日訪問亞太地區。原先規劃是從夏威夷前往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紐西蘭和澳洲,後來應中方的要求,在越南與柬埔寨之間加上海南島一站。"
--------------------------------------
救兜瑪爹,這不就自己默認了"美國當大哥的南海問題多邊協議"架構。
我搞不懂的是,那三個歌藝普普,演技也普普,到底賣的是什麼?至少在台語歌壇,完全無法想想歌藝普普的人能夠發片。
Richter大人:
賣「偶象」啊。而且國語歌壇這種人一大堆。只是剛好紅到這三個。
個人的感覺是,經紀人蠻厲害的,把三個屬性和個性都不同的女生弄在一起,「團結」各自的粉絲就可以壯大團體的聲勢(假設每個人都有粉絲,三個人就有三倍的粉絲,看起來比較受歡迎)。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三個一定要平均的普通,以免其中有人太傑出會單飛。(雖然其中有人已經單獨發片了,但是還能一起到病院去看受傷的伙伴,不容易)唱片公司也蠻厲害的,每張都有找一些大咖來寫歌,而且那些有紅的歌就K歌標準算是不錯的,連我都會點來唱。至於歌藝普普嘛,就互相 cover 了,唱不上去和唱不下去的都可以互相幫忙。
Richter
老實說,那三個在中國紅的程度真的超越我的理解範圍XD
兩三年前,我們上海辦公室的一位助理來台training,
部門聚會一起去KTV
嘿嘿,那位姑娘可以說把那三位的歌從頭到尾點了一遍
(Jolin的歌也是)
潘,
>> 那邊只有兩種職位,professor 與 instructor,
>> 沒有 tenure-track 的職位,也就沒有通過率的問題。
這和我聽說的不同,是時間點不同的緣故嗎(困惑中)?
>> 不過在歷史上,也曾發生過由 instructor 直接升等為 professor 的例子。
好像聽過,忘了是誰。可以提醒一下嗎?感謝。
>> Mac Office 2011驚艷亮相
一直覺得奇怪的是,既然都用Mac了,為什麼還對微軟的軟體念念不忘?如果考慮的是製作出來的文件不能在Windows上用,那何不直接用Open Office等開放軟體?(最近才發現,即使沒裝Open Office,Office也可以直接讀取Open Office製作出來的文件)
唯蔥:
那如果所得與人口分布是個可怕的L型(如北韓跟中國),你的定意就失效。
當一國的人口有九成都處在吃不飽的狀態下,超過平均值的,也不算是什麼有購買力的『中產階級』。
Ming:
在台灣當藝人要跟對老闆阿,搞聽奧的,因為顏色正確,所以不需招標,直接拿下聽奧、花博、建國百年,數億的案子。
蕭煌奇顏色不對,馬英九請他去唱國慶,只肯出2000塊車馬費。
這樣說來,為什麼台語歌壇沒有偶像?(賣奶賣臉賣想像都算)
潘,會不會是數學家有最強烈的追根究柢精神? :-p
---
阮,我想是因為「為了跟微軟使用者相容」。我個人大多數時間都在 Linux 底下,但只要碰到公司需要文件,很多時候不得不低頭,回到 Windows 底下去編輯 Office 相關文件。即便 Open Office 可以讀取、編輯、儲存 doc 檔,但仍無法百分之百相容,加上很多人對於格式跑掉這件事情無法接受,因此還是逃不開 MS Office 的影響範圍。
---
為什麼在景福門上擅自加上黨徽的人沒事?
阮:
到 Harvard 數學系的網頁:
senior faculty 這裡只有教授與退休教授。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是 professor of the practice of mathematics,這似乎是因為教學而成為教授的。
junior faculty 這裡分成 Benjamin Peirce lecturer (研究)與 preceptor (教學)。
這個系沒有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不只是現在如此,至少最近二十年應該都是這樣。
聽說那一位是 Noam D. Elkies。應該唯一的一位。
>希望之前館友的相挺不是美麗的誤會
不會啊, 我本來就不覺得徐若瑄有必要幫馬英九擔這個屎.
換做任何一個個人都沒必要, 所以我才對那個陳處長很尊敬, 做為一個官員, 能想到要保護藝人不受傷害, 很有人味, 比起只會陷害余文的人, 這個處長可以說是了不起.
徐若瑄還是值得大家支持.尤其在中國人對她這麼敵視的情況下,更要讓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台語,連帶台語歌,不但不是「國語」,還長期被塑造成「低階語言」(嗯,突然想到組合語言,超低階... :-p)。這種長期被當作沒水準的語言所唱出來的歌,不太容易捧出像華語歌壇那樣等級的偶像。
假如XX虎有日本市場,Vivian只有中國市場,他們的反應也許會反過來吧?
經紀公司捧出來的藝人,當然要乖乖聽話。如果是自己從非主流殺出一條生路而走紅的,自主性可能比較高一點?
國外一些有名的藝人或團體,抨擊非人權政權時從不迴避,他們有經紀公司嗎?還是說他們的fans屬性跟台灣的追星族不同?
驗證碼罵人:YU R A GY
Hiankun,
>國外一些有名的藝人或團體,抨擊非人權政權時從不迴避
那是國外,而這裡是中(華民)國.中國人你還不熟嗎?
抱歉,連貼四則, 無意洗板, 抱歉
>國外一些有名的藝人或團體,抨擊非人權政權時從不迴避
>那是國外,而這裡是中(華民)國.中國人你還不熟嗎?
更正: 那是國外,而這裡是中(華民)國.中國, 你還不熟嗎?
徐紫淇和大小芭比應該算台語偶像歌手吧?
便大好人:
雖然謝小姐唱的台語電音和MV表演風格都有偶像的規格,但那只是表象,簽唱會和追星族的規模很難比呀。而且我本來還想舉
另外一個三人女子團體 ,後來覺得還是舉一個真正曾經讓大家擠破頭、還
拍過偶象劇 的5566成員比較好。
老實說,如果當時有人去把黃妃做成偶像的話,應該會一堆不分齡的男子去追吧。
野狼
敝人也有聽說「自導自演」的可能,
沒有聯想到與言論自由的可能,感謝指正。
K頭星人
敝人「年幼無知」時也買過幾塊那三人的CD,
現在甚感懊悔........
至於活得下去的理由應該是欠缺同類競爭產品吧?
Ming
那幾位除了江霞以外,都不是ROC娛樂生產線的產品。
Hiankun
國內的追星族跟多數媒體的觀眾沒啥差別,
誰的新聞、曝光率夠高(宣傳成本夠),
多半就會紅。
不過追海外星的成員結構應該跟追ROC星的不同吧?
畢竟前者比較沒有媒體奧援。
hktai
很多(天龍)人覺得還不夠熟,
所以要引進學生、增加交流。
綠茶大人:
妳沒說我還真的忘了,大小芭比在台灣雖然好像不那麼紅,但是聽說
在中國是搖頭小天后,擁有眾多粉絲 。而且這個說法應該不是唱片公司亂扯,因為如果各位有興趣,可以丟「櫻桃姐妹」去孤狗拜一下,看都是哪些來源在提供大小芭比過去的歷史。
K頭星人大大
我知道你要說超級偶像,不過一看到參級偶像
我還是笑出來了XD
綠茶大人:
啊~~~這、這、真是太恐怖的typo了(狂亂)
我還蠻喜歡他的說(掩面哭泣)
K頭星人大大
如果黃文星變成加藤鷹
也是一件令人......的事
XDDDD
Fumio大,
多謝指正。
其實另一個ROC生產線下的「變種」,我想到的是楊烈,他現在還有在綠色和平做廣播節目。
最近出文跡奇武2的施文彬不知算不算第三個例子?
to K頭星人
他是我在超偶裡面唯一看好的 雖然他在超偶的造型超糟
Ming 大人:
「有型」歌手和「偶象」歌手是兩回事。施文彬可不止是偶象啊。
它口大人:
我也覺得他是目前看來最有前途的。雖然還有一個張芸京,可是我覺得她自己卡在某一個點上,總是有那麼一點怪怪的。
偶像:
王心凌、Jolin、瑤瑤、飛輪海、林志穎、小虎隊。
有型歌手:
動力火車、梁靜茹
定義一下XD
我對偶像的定義是唱歌不怎麼樣(或很難聽),但是長相/身材十分美好有賣點的。所以施文彬不算偶像啦!
其實我覺得SHE歌聲不難聽(好歹也是歌唱比賽出來的),只是歌很難聽。
迪,
所以我說是普普,不算糟。小喬唱歌就很糟,最好有自知之明。
大美女歌聲遭也會有人願意出價聽,不過以經當阿嬤的美女阿嬤我看就不必了。
迪,
那唱得好,長相/身材又十分美好有賣點的也算偶像嗎?
呼叫館長,煩請刪除重複貼的文。謝謝!
蔡秋鳳很正,是我偶像
潘,
謝謝!
有點想起來了。不過,我還是很納悶,所以查了一下。從Noam Elkies的
CV 來看,他們應該是有associate professor這個職位的。而且依照物理和化學系的例子來推斷,這個職位可能也和這兩個系的一樣,是沒有tenure的。這個職位可以算是哈大數學系的tenure track position嗎?
我所記得的是,之所以沒什麼通過率的問題,是因為投票時採用的是只要有一票反對就不過的「全有或全無制」(閒話一句,數學系的老師好像在給成績時,也傾向於全給或全不給),所以幾乎沒什麼人過得了關。
咖啡館鬧鬼?先貼的文後出,而且還重複(抖)
假設開兩個視窗,
然後一個先輸入但是晚送出,
一個後輸入但是先送出,
那麼,哪一個會先出現?
-
免洗偶像標籤:
近兩年是〈宅男女神〉
10年前是〈少男殺手〉(蔡依林)
20年前是〈軍中情人〉(族繁不及備載)
30年前是〈中國小姐〉(每天用還我漂漂拳美容的連小乖)
40年前……哪位願意自爆年齡分享一下……
阮:
你說的對。Elkies 是跳過助理教授這一級,而不是跳兩級。我之前弄錯了。
不過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在 Harvard 數學系擔任副教授。
我相信不是通過率 0 的問題,
因為我之前完全沒聽過有人在 Harvard 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或副教授。
現在看來,更早以前有,但是近二十年來(Elkies 之後),應該是沒有。
潘,
我的印象大半來自數學系朋友的閒聊,而其中Elkies的例子在當時剛發生沒多久,又是個(有些花邊的)鬼才,因此常常出現在這些閒聊中,我才一直以為數學系和其他系一樣,三個層級的職位都有。
而你說的可能也沒錯。我仔細想想,除了Elkies這個特例之外,確實沒有聽說過誰在那邊晉升到tenured professor的印象,有印象的都是那些以一兩張反對票收場的挖角行動,所以看來挖角是他們tenured professor的主要或唯一來源。
抱歉! 修正,專家我是只對 lakatos 放的Peter Gabriel 的歌有興趣.....
請問lakatos 還記得選Biko 這歌來貼時的心情嗎? 還是隨機選Peter Gabriel 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