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打疫苗會導致自閉症」這個說法,源於出身英國的腸胃科醫師(gastroenterologist) Andrew Wakefield。西元 1998 年,當時任職於英國倫敦 Royal Free Hospital 的 Wakefield,
與其他 11 名作者,聯名在醫界素負盛名的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了一篇「早期調查報告」(PMID: 9500320),報告中描述了他在 Royal Free Hospital 所檢查的 12 名平均 6 歲的兒童(他們都有腸道異常的問題,
所以去看腸胃科),其中 10 名兒童有 ASD 的行為特性,而根據父母們的描述,這些行為特性都在打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ation,簡稱MMR)之後出現。
據此,他們認為打疫苗的時間點與腸胃疾病及行為異常(如:自閉症)之間有關連性(附註)。
這篇文章開始引起廣泛的注意,不但廣受自然療法論者與陰謀論者的歡迎,許多自閉症患者父母們的無助心情,也終於找到了宣洩的出口。不過,由於研究的樣本數過小、相關性的證據力又太過薄弱,本研究在學界受到很大的爭議,
Wakefield 也因此在 2001 年被迫離開 Royal Free Hospital。然而,事情到了2004年,急轉直下。英國的資深調查記者 Brian Deer 在追蹤這個疫苗導致自閉症的研究時,發現了幾個驚人的事實:
- 1998 年的原始文章中那 12 名兒童的父母,在1998年研究進行的當時,受雇於一名英國的律師,準備對疫苗製造商提出團體訴訟;
- 1998 年的原始文章那一項研究, Royal Free Hospital(應該也就是 Wakefield 的研究團隊)進行研究的經費來源(5萬5千英鎊),是「英國法律事務援助委員會」(UK Legal Aid Board,現改名為 Legal Services Commission);
- 負責律師另外還給了 Wakefield 本人 40 萬英鎊(在原始文章刊登之前兩年),而此事並未在原始文章中揭露。
由於第三條嚴重違反了(英國)醫者的中立準則,也沒有依照一般的潛在利益衝突揭露原則主動在文章中告知,因此在 Brian Deer 將相關調查結果披露於《星期日泰晤士報》後,不但 Wakefield 本人面臨訴訟,原始文章中的10名作者也隨即發表聯合聲明,
決定撤回在該報告中的「看法」,該篇文章也在 2010 年正式由《刺胳針》撤稿。自此,在學術界,這個「打疫苗與自閉症之間的關連性」,基本上應該已經宣告作廢才對。不過,社會大眾和陰謀論者可不會去讀《刺胳針》。所以《刺胳針》撤稿歸撤稿,陰謀論還是可以傳。Wakefield 也從此開始轉變路線,哭訴遭受「政治迫害」,延燒至今。君不見,2016 年當選美國總統的 Donald Trump 也宣稱要對此事進行調查。
不過,其實 2015 年網路聲量第二名的科學文獻,就在釐清這件事(PMID: 25898051)。這一篇在2015年四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誌》(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文章,收集了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兒童資料進行回溯分析:
- 在 2001 到 2012 年之間,在 5 歲以前都有(美國的)健保給付資料;
- 有兄/姐;
- 其兄/姐在 1997 到 2012 年之間,至少有連續 6 個月的(美國的)健保給付資料。
依這樣的條件,作者們收集到了 95,727 個樣本,其中 1.04% 的兒童有 ASD。為了排除遺傳等家庭因素,這些樣本也被分為兩群:其兄/姐有或無ASD,然後進行相對風險的分析。所謂的相對風險,簡單的算法,在這個例子裡,是把測試的因子(打疫苗)而具有預測結果(有 ASD) 的人數除以不具測試因子(沒打疫苗)而有預測結果(有 ASD)的人數。理論上,若測試的因子(打疫苗)與導致的結果(患有 ASD)無關,則數字應該會落在 1 附近;若測試的因子(打疫苗)與預測的結果呈正相關(患有 ASD),則數字會從 1 往上移動(變多,因為分子應該要比較多);若測試的因子(打疫苗)與預測的結果呈負相關(不會患有 ASD),則數字會從 1 往 0 的方向移動(變少,因為分母應該要比較多)。本研究雖然並不直接使用這個簡單的算法,不過結果的解讀方式大約相同。
結果 1:所有的樣本之中, 2.01% 的兒童,其兄/姐有ASD,而在這 2.01% 兄/姐有 ASD 的兒童之中,有 6.9% 的兒童也被診斷為 ASD 患者,而兄/姐沒有 ASD 自己卻患有 ASD 的兒童比例,僅有 0.9%(P<0.001)。這個結果似乎暗示遺傳等家庭因素可能會影響 ASD 的風險。
結果 2:在兄/姐沒有 ASD 的兒童之中,2 歲時的疫苗接種率是 84%,5歲時是 92%;而在兄/姐有 ASD 的兒童之中,2 歲時的疫苗接種率是 73%,5 歲時是 86%,表示前一個孩子發生自閉症,可能有降低父母為第二個小孩接種疫苗的意願(沒有給統計分析結果)。
結果 3:對於兄/姐有 ASD 的兒童來說,兩歲前打 1 劑 MMR 疫苗相較於沒有打疫苗所導致的 ASD 相對風險是 0.76(P=0.22);五歲前打 2 劑 MMR 疫苗相較於沒有打疫苗所導致的 ASD 風險是 0.55(P=0.052)。換句話說,打疫苗而有 ASD 的人數比沒打疫苗而有 ASD 的人數還少,在這個情況下,真要說兩者相關,只能說兩者呈負相關(至於統計分析咩...)。
結果 4:對於兄/姐沒有 ASD 的兒童來說,兩歲前打 1 劑 MMR 疫苗相較於沒有打疫苗所導致的 ASD 風險是 0.91(P=0.50);五歲前打 2 劑 MMR 疫苗相較於沒有打疫苗所導致的 ASD 風險是 1.12(P=0.55)。
結論:打 MMR 疫苗和 ASD 的發生風險無關。
不過,當然,不會去讀《刺胳針》的人,也不會去讀《美國醫學會誌》。陰謀論者寧願相信已經撤搞的 12 個樣本的調查,也不會相信超過 1 百萬個樣本的調查結論(PMID: 24814559)。媒體引用了聳動的新聞標題吸引完眼球,賺到錢之後,釐清事實就是閱聽大眾自己的責任了。
附註:
打完第一階段疫苗的時間點通常是2~3歲,剛好是幼兒發展並外顯社交行為的時候,自閉症的異常行為通常也才得以被注意到。不過,近期的研究顯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J3MfJNm6g),其實嬰兒約在 1歲左右就會開始顯露極不明顯的社交行為,有自閉症傾向者,在這個時候就可能可以被注意到。但這樣一說,許多父母們又都太過緊張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