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2013年 10月出刊   
 
 
 
甘懷真主任致贈感謝狀給趙老師的母親(中),左為趙老師的二妹趙薇娜女士。

▲甘懷真主任致贈感謝狀給趙老師的母親(中),左為趙老師的二妹趙薇娜女士。

編按:
  趙綺娜老師2013年3月中旬猝逝,本系師生至感哀痛。為感念趙老師熱心奉獻心力於教學與學術研究,本系於5月10日舉辦「趙綺娜教授追思會」。趙老師高齡九十的母親及三位妹妹趙薇娜、趙綺平、趙綺敏女士出席,多位學界友人、同學與學生憶述趙老師至情至性的一面,現場氣氛溫馨感人。本文為與會來賓發言摘錄,以第一人稱記錄。

「趙綺娜教授追思會」紀實
石昇烜(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生)記錄整理

林維紅老師(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我跟綺娜的緣分很長,我們是大學同學、研究所碩士班同學,而且是在南港多年的鄰居,在臺大歷史系也是多年的同事,可說是能同悲共歡的朋友,分享喜悅和成功,也分享缺失、挫折與憤怒,也會吵架。有時意見不同難免爭執,我們就會調侃對方,「氣什麼氣,這有什麼好氣的?」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感情。

我大二時才轉系進入臺大歷史系,跟系上同學其實並沒有那麼熟,很多課也不一樣。所以我跟綺娜關係最密切的時候,是在臺大歷史系共事的階段。有許多朋友為綺娜寫了紀念文章,但對我而言,要寫這樣的文章非常非常困難,她的離去對我來說震撼太大太大,我沒有辦法接受它是真的。今天坐在這裡,覺得是不是夢應該要醒了。但如剛剛單老師說的,人本有生死,無須太過悲傷,這是一門功課,並不容易學。無法再進入綺娜的研究室、無法再到她家去拜訪她,要接受這個事實,我還需要再努力。

可以回憶的事情太多,不論是高興還是生氣,是快樂或悲傷。這幾天也因為籌備追思會的事,讓我在虛擬的世界重新找到她,我細細瀏覽了我們的通信和有關她的照片,回顧我們相處的時光。我看見我們交換彼此的研究心得和發現,分享教學上的感想與方法。教學是我們電郵往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對教學有共同的信念,都認為從大學開始就應該有研究的基礎訓練,讓學生在大四就有能力寫學士論文,也節省學生在研究所或就業後摸索的時間。

我們特別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這點綺娜在她的課堂上做的遠遠超過我,這些年來她開發了一整套關於寫作的訓練課程,而且她非常仔細批改學生的作業,評語夾註多而坦白。我認為她的教學方式很值得和系裡的同仁分享,如何訓練學生提問、下標題、起頭等等。她在最後一封提到她在北卡讀書時,一本寫作教學書籍的掃描檔,和介紹一本寫作教學的期刊Syllabus以及教學相關的資料庫,我覺得十分有用和重要。

雖然綺娜的研究室和家裡亂七八糟,但她的資料管理非常neat,剪報和檔案都分門別類的存放,像同學們的照片、參加學生活動的照片,她都保存得很好。另外,她也很重視數位媒體和網路資源在研究與教學上的運用,希望學生能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有效學習,因為有這樣的關懷,她開了美國電影史的課程。為了這門課,她籌備了兩三年,期間我多次在她的研究室看了許多的影像檔案,聽她的教學目標和如何使用這些多媒體資源來教學,覺得收穫甚多。還有很多不足想向綺娜學習,還有許多興趣想與她談,但再也沒有機會了。

林維紅老師述說與趙老師自大學以來的緣分

▲林維紅老師述說與趙老師自大學以來的緣分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聊生活瑣事。我有長期咳嗽的毛病,我最後一次當面見到她時,正不斷的咳嗽,所以她最後幾封給我的電郵都是各種治療咳嗽的偏方。當時我並沒有去嘗試,現在回想,應該好好研究,不要辜負她的心意。綺娜過世後,有學生跟我說吃枇杷可以治咳嗽,巧的是之後遇到綺平,她從臺中帶了一箱新鮮枇杷給我,我不禁想,綺娜在天之靈還在關心我咳嗽的事嗎?

當綺平在電話中告訴我,趙家決定捐500萬元給臺大歷史系作為獎學金,我真的非常驚訝,眼淚當場流下來。綺平說他們希望學生不要因為沒有錢而讀不起書,因此我和鴻中在考慮獎學金的內容時,也把這點作為主要的考量。臺大獎學金很多,大部分需要學生提出清寒證明,但很多家境清寒的學生,卻不一定能拿到清寒證明。於是我們希望這筆獎學金能提供給優秀、有潛力,且有經濟需求的學生。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年輕學子能承繼綺娜的研究,也對研究美國史有所獎助。綺娜有太多未完的研究,甚至是關於教學的資料,都尚未整理,若任其擱置,實在可惜。

綺娜離開至今近兩個月,我還是難以置信。回憶實在太多,但剛剛的影片中卻少了吃喝玩樂的照片,只工作不吃喝玩樂放鬆也是不行的。昨天終於試圖提筆寫下一些紀念她的文字,回想我跟她認識那麼久,只一起吃喝玩樂過兩次,一次去光點看電影,一次參加臺大登山社郊遊,實在遺憾,還有那麼多好玩的地方沒能一起去。不管怎麼樣,多年的生命歷程中,綺娜已經做了這麼多,且她始終如一,對於我們這些一直改變的人來說,還要一直見到她,也是有點煩(全場微笑)。所以我們真心希望她一路好走,謝謝大家。趙老師的家屬接著發表感言,趙薇娜女士說,大家看這張照片,她的表情好像是很得意地說:「你們都來了!」我們代表她向大家致謝,謝謝許多朋友、學生到場歡送她到另一個世界。謝謝大家!

古偉瀛老師:臺大每年3月舉辦杜鵑花節,臺大歷史系配合這個活動,開放對歷史有興趣的高中生旁聽課程,體驗大學生上課的滋味。趙老師的「美國歷史與電影」課程今年也開放讓高中生旁聽,3月13日那天,系辦人員為了製作旁聽課程活動紀錄,到趙老師的課堂上錄影,剛好留下一段珍貴畫面,而當天晚上趙老師可能就往生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趙老師最後一次認真講課的身影。(播放趙老師教學影片)

以下開放在場來賓自由發表感言。

張俊麒同學(臺大歷史系碩士班研究生)

我是臺大歷史研究所研究生,身為老師最後一堂課的助教,看到剛剛那段影片,心中很感慨,覺得老師的離去很不真實。我跟老師比較密切的接觸,是在大四到碩一之間的暑假幫忙整理剪報。老師的研究室的確很亂,但資料整理有條不紊,我有深刻體驗。老師定期要整理報紙上的新聞,我至今都還記得住那些分類歸檔的資料夾名稱,像是中美政軍、中美文化、美國文化等。到現在我看報紙已經養成習慣,看到相關的報導就會立刻猜測哪篇文章是趙老師要的。

張俊麒同學希望大家笑著和趙老師告別

▲張俊麒同學希望大家笑著和趙老師告別

 趙老師非常有正義感,「氣死我了!」這句話,我常常聽到,老師也表達她對社會現況的不滿,有時我們會一起批判世界上各種不公不義的現象。另外,老師很喜愛看電影,我常向老師借光碟來看。值得一提的,老師很勇於吸收新知,我曾提到美國製造的武器跟那些總統有關,老師很有興趣的追問,還跟我上網去查維基百科。與其說是老師,趙老師其實更像朋友,對她的離開很是不捨。但如大家所說的,老師生性開朗,我想笑著和她說再見是最好的告別方式吧!

段昌國老師(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我是趙老師研究所同班同學,從18歲看到趙綺娜,至今她好像沒什麼改變。趙綺娜說話很快,每次跟她講電話都是以小時為單位,往往要換好幾次耳朵才行。雖然後來較少見面,但每次通話她總是能劈里啪啦的迅速彌補這段時間的空白。她的多才多藝大家都知道,大學時候她喜歡唱平劇,擔任國劇社社長,社團演出時,還有班上同學被她抓去當宮女。不曉得她怎麼知道我也聽平劇,力邀我去捧場加油。因緣際會下便熟識了,也因為她個性豪爽,我便成為唯一一個稱她「趙兄」的人,現在叫她趙綺娜反而不太習慣。

後來她從國劇社轉到崑曲社,有次表演排了四齣戲,跟我說其中一齣泣絕千古的愛情故事「斷橋」,很需要一位重要的主角法海,她說我貌似法海,便拖我下海。她的戲排在我後面,總是換好妝等我開唱。法海的第一句最難,要唱得特別高,看到綺娜和我太太翔飛在旁邊,我的聲音總是打不開,她們就幫腔,所以錄音帶裡聽得到三個聲音。「斷橋」中場,我這法海要拿著拂塵,破壞她倆淒美的愛情,於是我成為眾矢之的,總是被叫作「禿驢」,而不是法海大師。錄音帶中,也可以聽到好幾個聲音在罵「禿驢」,其中我最熟悉的聲音就是趙綺娜的,看來過去她對我的印象就是這兩個字。也因為這段故事,古老師才說我是她們倆的「情敵」。

大學的時候她去學滿文,那時很少人會去學這種語言,她的碩士論文就是寫滿清的八旗,後來到故宮工作。她因為不喜歡故宮的環境,很快就離開了,這也是她研究轉向美國史的原因之一,後來適逢中研院推動美國研究,她進入中研院工作。2003年林維紅要把她挖角到臺大任教,她準備提交申請資料時也是找我幫忙看,主要是她文章中研究的Smith是普林斯頓畢業,她要我好好看,還說:「寫得不好,唯你是問。」那一個星期我很認真地看完她的論文,瞭解她所作的中美關係研究,很是佩服。她說話雖快,寫文章卻慢條斯理,細心雕琢,以她用功之勤,發表的文章並不算多,這也說明了她治學的嚴謹仔細。

我曾到她家裡吃過趙伯母煮的飯,她唯一請過的學長就是我,倒不是因為我孤苦伶仃,而是因為她覺得我都很用心在聽她講話。這事終身不忘,後來我也會請她吃飯,以報當年一飯之恩。

她真的是位很有趣的人,我覺得不適合用太悲傷的調子來追思她。透過懷念,讓我們回顧她18歲時的模樣,她還是活在我們心中。最後我想以聖經箴言的一段話來表明我的情感:「踴躍在天為人預備可住之處,也喜悅活在世人之間。」很高興她能喜悅地跟我們一起活在世上幾十年,現在即便她到了天上,但天上人間都是相通的,先到的她想必也為我們準備好可住之處,有天大家定能在天上相見。請趙伯母與她的家人不要太傷心,她先到那邊為你們準備更好的住處,還會與伯母再續母女之緣,也會與家人再相會的。謝謝大家!

段昌國老師回憶多才多藝的趙老師

▲段昌國老師回憶多才多藝的趙老師

林滿紅老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史館館長)

段昌國當年演法海那幕,我至今都還記得,我就是被綺娜抓去看的。

綺娜的熱情無所不在,也一直都很照顧我這個學妹。在文學院靠工學院二樓的女研究生研究室裡,她對我有過的兩個叮嚀,我至今都很感激,一是不要和某人交往,這點很重要吧!二是我寫碩士論文時有一度幾乎要放棄,她一再鼓勵我一定要完成。

後來我這個學妹因緣際會擔任國史館館長,為什麼在臺大歷史系眾多學長姐中獨獨請她來擔任《國史館館刊》的編輯委員,主要也是因為研究領域的關係。綺娜、淑雅和我都從研究清史轉到研究晚近的中美關係。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國史館主要研究的是歷朝的歷史或是前朝的歷史或是當代的歷史,是我用故宮「史館檔」的檔案研究清代貨幣的歷史,得知歷朝的國史館主要研究的是當代的歷史。我所知道研究當代史的學者中,綺娜是做得很好的。之前偶然看到綺娜參與近史所陳永發先生「兩岸研究群」舉行的學術會議,發表一篇有關香港美國新聞處的論文,那篇文章使我瞭解我們這一代的人的思想如何受到美國的影響。大一進臺大歷史系時,許倬雲主任告訴我們,學歷史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是怎麼來的;綺娜的作品是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這些基礎上,我非常懷念她。

劉勝驥老師(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退休)

我和趙老師是大學同班同學,一起上過孫同勛老師的「美國開拓史」,和劉崇鋐老師的「美國通史」。當時我就感覺她非常認真,老師開的書單她都仔細看完,報告也寫得非常好。面對如此優秀的同學,我不敢報考歷史所。後來我去唸政大東亞研究所,畢業後到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綺娜則在歐美所。有一段時間,她到國關中心找資料,中午圖書館休息時段,她會到我的研究室小寐。綺娜把國關中心外交部分的藏書都翻遍了,就申請到外交部看檔案,我自己也研究中共外交關係,曾和綺娜一起在外交部找資料,總是看她辛勤地做筆記,令人佩服。後來我改作大陸教育與文化方面的研究,有一次發表華人社會的論文,因故不克出席,請趙綺娜代為宣讀。

我自己後來轉往政治學與教育學發展,對於歷史學界,我有非常大的敬意。綺娜是位治學嚴謹的研究者,在她面前,我不敢作為歷史學者。我十分敬愛和懷念她。

金甘霖先生(臺大電機系畢業,北卡羅萊納大學留學,上海臺商)

聽到趙綺娜的事,我很遺憾。當初到北卡讀書,我和趙綺娜等四個人一起從臺灣過去,只有我通過英文考試,沒和他們一起上語言課,比較疏遠。我剛到國外讀書時,受中共思想影響很深,非常親共,雖然五、六年後,我就發現中共就是中共。今天得知她的學術研究內容,我感到非常慚愧,現在回想,很慶幸當年沒和趙綺娜交往,否則我們就是仇人了。

結語

古偉瀛老師:看一個人的影響力,可以看與她相處後我們是否改變。所謂Never the same again,我覺得跟趙老師在一起,使我的人生更豐富,而且是change for the better。她讓我在知識與經驗上更充實,真的非常感謝她帶給我們的時光。

今天大家聚集在此,一起懷念和感恩她。聽系裡的同仁說,趙老師研究室外的小欖仁在她去世後冒出新芽,我想這象徵著冬去春來,雖然她的形體離我們而去,但笑容會永存你我心中。謝謝各位。

林維紅老師:今天看到許多綺娜的同學和朋友齊聚一堂,甚至有遠從美國、上海、加拿大趕來的,我覺得非常感動。綺娜遺愛人間,500萬的獎學金,系上會參考家屬的意見做最好的運用,幫助經濟困難的學子,讓他們可以好好讀書,特別是大學部的學生。獎助辦法會經由歷史系共同討論,就像綺娜當年到系上服務,是全系老師共同的決定,不是任何一個人單獨的決定。

再如何難以置信,我們仍須勇於面對現實,也相信綺娜能自在愉快地遨遊於天地之間,謝謝大家。

左起:劉勝驥老師、林滿紅老師、金甘霖先生回憶他們與趙老師相處的情形
左起:劉勝驥老師、林滿紅老師、金甘霖先生回憶他們與趙老師相處的情形

左起:劉勝驥老師、林滿紅老師、金甘霖先生回憶他們與趙老師相處的情形


▲左起:劉勝驥老師、林滿紅老師、金甘霖先生回憶他們與趙老師相處的情形

 

頁3
前一頁 1 2 3 下一頁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