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   2012年 10月出刊   
 
 
 
徐少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徐少華教授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徐少華教授應邀於2011年9-12月在本系擔任客座教授,開設「楚文化探索」、「先秦南方民族與文化概論」二門課程。徐老師在離臺前,特別接受本系專訪,分享他的求學與治學經驗,發人深省。

苦難中求突破──我的學思歷程
徐少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口述
蔡佩玲(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整理

上大學時,有個口號:「科學的春天來到了,大家要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的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那時學習的熱情前所未有,社會條件也逐漸變好,大家都拼命唸書;尤其當時大陸一大批學界老先生還健在,給了我們很多提攜和幫助,也是我們比較幸運的地方。我讀大學期間,每個假期都會在學校裡多留一段時間,寒假一直到春節前幾天才回家,過完年馬上又回學校。有一個暑假(大約四十天)沒回家,留在學校多學點東西;有一個寒假則是準備考研究所,沒有回家過年。

大學四年學得還不錯,我們愛學,老師們也愛教,學風非常好,沒有任何做假的風氣,大家都一心一意讀書,同學間互相幫助。那時的政策也比較好,學生不用繳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完全是公有制。公有制現在看起來不太好,但人要吃得飽穿得暖,才能用心讀書。很多農村的同學說,學校生活比起家裡要好得多。在那樣的風氣下,大家都是拼命學習,哪能不出人才呢!

大學期間,因為我身體不太好,平時都是早上六點半左右起床,去跑步,在標準四百米的操場跑四到八圈。學校也鼓勵學生積極運動,每個系裡都派體育老師指導,督促學生早上做早操、跑步。跑步之後就到山上或樹下(武漢大學在珞珈山上,到處有樹林)讀外語,然後回宿舍洗把臉,再到食堂打飯吃,基本每天如此。下午五點鐘就不再讀書,參加課外活動,或跑步、打球,最常打羽毛球、排球,也打籃球。每天鍛鍊兩次,早上半小時跑步,晚上一小時運動。四年的大學過得緊張而有秩序,生活還不錯,身高還長了一點。以前讀高中學的英語很少,大學拼命補了一些。

大學畢業的時候要考研究所,現在研究所有推薦和考試兩種入學辦法,那時候只有考試。我的年紀在班上中等,有些同學因為文革時沒辦法學習,上大學都已經三十歲。其中有些人功課比我還好,因為年齡、家庭的關係都不想或不能再繼續唸了。我相對年輕一點,還沒成家立業,就考了研究所。當時大學畢業生工作很好找,尤其像武漢大學這樣的好大學,所以有些同學年齡雖然不太大,但也想出去工作。當時我們班上有二十個同學,報考研究生的只有兩個;我考上武漢大學,另外一位考到北京大學。 我的本科學考古,當時本專業沒有碩士班和博士班,不能招研究生,所以我報考了歷史地理專業,導師是石泉先生(1918- 2005)。石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歷史地理,重點是先秦到漢魏六朝的荊楚地理。石先生早年跟著陳寅恪、洪煨蓮讀書,後來這些老先生受到批判,他也受到一些影響,所以想盡量和政治隔得遠一些,躲避政治風浪的衝擊,於是選擇了中國史早期的歷史地理研究,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當時石先生想招幾個學考古的學生,利用出土材料解決先秦歷史地理的有關問題。

碩士讀了三年,一方面有老師的認真指導,自己也下了一點苦功。老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方法上的指導,二是學風上的要求,再是言傳身教,這幾點使我們受益終身。方法上的指導,就是訓練我們如何讀書,如何理解、怎樣思考問題,有些問題平常不明白,老師指點後恍然大悟。學風方面,有些人盲目讀書,或是讀一些不好的書,或隨意寫文章,不求創新,老師們很嚴格,甚至是「苛刻」,導正我們的學風。大學的時候奠定了學術的基礎,後又跟著石泉先生讀了三年碩士、五年博士,才真正進入研究的領域,漸漸懂得如何選題、如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找材料、分析材料、如何運用材料解決問題。研究時代較晚的歷史,材料比較多,要注意的是如何選擇材料、解讀材料、運用材料;做上古史,材料本來就不多,還涉及到材料的真偽辨析,有些材料非常難懂,涉及到正確理解的問題;理解之後還要知道如何運用。在這些方面,老師都是親自指導,一個字一個字地批改作業,有時弄得我們這些「大」學生滿臉通紅、無地自容,但又不得不敬佩先生的良苦用心,此情此境,至今歷歷在目。那時除了指導老師外,系上不少老師都有很深的學術根底,學風相當嚴謹,修他們的課也學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識。

遺憾的是,現在的學生少了我們當年那份「殘酷」,也少了我們那樣的「福分」。就我自己而言,也沒法像當年老師對待我們那樣對待自己的學生了,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平庸者多,成材者少,也不知道日後如何去面見我們的先生。

徐少華老師與「先秦南方民族與文化概論」修課同學合影於臺大文學院前

▲徐少華老師與「先秦南方民族與文化概論」修課同學合影於臺大文學院前

 

頁2
前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