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簡介 編輯委員 稿約 出版倫理聲明 期刊目次 全文電子期刊 期刊搜尋
第九十二期 期刊目次
目次
篇 名
作 者

1

今本何氏《解詁》弒殺異文辨

今日《公羊》諸本,無論單經本、經注本、注疏本,多見弒、殺異文。於單經本,熹平石經與唐石經不同,董仲舒、蔡邕、何休所見經傳亦互殊。於經注本,陸德明所見與《解詁》原本有異;徐彥撰疏所據本亦非《解詁》之舊。於注疏本,宋十行本與明九行本(閩本、北監本、毛本)、清武英殿本以下亦有參錯。欲定其間是非,則須以何還何、以陸還陸、以徐還徐。「還何」之要,在於深究何氏義例。明乎何氏弒例及三十六弒之義,即可辨別《解詁》諸本弒、殺之異同。
郜積意

2

「體離」的焦慮:杜恕《體論》的思想與儒家挫折

杜恕《體論》是三國時代少數留存至今的子書之一,主要倚賴唐代魏徵等人編撰的《群書治要》保存了部分內容,在該書收錄的三國子書當中對法家的批判最為直切。本文透過對於《體論》「體」義及思想的梳理,得知「君臣一體」與「各達其體」為現存《體論》內容的主要核心,乃針對商鞅、韓非與申不害法術會造成「君臣相疑,上下離心」的弊端而發。也因此,雖然提取的經典來源和其他三國子書近似,卻實有自身獨到的關懷,對於管窺曹魏崇尚名法之治的流風與批判或有助益。然本文認為,其對於法家關懷與理論未能有相應的理解,連帶影顐銣憪P的有效性。如此一來,《體論》雖為杜恕應世而作,恐怕也難以對抗當時「法家大行」的士風;另一方面也象徵儒家思想在曹魏中後期的短暫挫折,預告士人將採取嵇康或阮籍的姿態回應當朝。而章太炎曾在〈學變〉一文將杜恕視為嵇阮之前「反抗禮教」的先聲,乃未能真正把捉住杜恕的真正關懷。
蘇子齊

3

「新」、「異」之變:近代楚辭學現代性轉型的學術特徵

內外交困的近代環境,西學東漸的學術思潮,將楚辭學推向了學術轉型的關口。一方面,貫通中西的楚辭學穻p王國維、魯迅等從西方理論中汲取能量,借鏡西方文藝理論審視楚辭,將楚辭批評從詩教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使其面貌一新。另一方面,傳統楚辭學穻p王闓運、馬其昶等受到社會環境與學術思潮的雙重影鞢A箋註楚辭時致力於發揚其微言大義,遂在對屈原形象的解讀上、對楚辭中「怨君」、「求賢」等問題的處理上生發出異於前代的奇詭之論。近代楚辭學亦因此呈現出新與異的雙重色彩。
李文

4

井上伊之助《生蕃記》研究:隘勇線社會的風俗誌

井上伊之助(1882-1966),被尊為「臺灣原住民醫療與宣教之父」。1926年以兩年時間輯錄他在新竹加拉排部落行醫傳道的日記、研究文章等,在東京出版為《生蕃記》。筆芼{為,該書是從日本人角度坦誠了解並再現馘首文化的珍貴風俗誌。在有關它的殖民醫療、基督教教化等文化批判日益展開之際,加強其社會歷史分析有其必要。因此,筆芫ㄔX「隘勇線社會風俗誌」之觀點,企圖重現1910年代內灣溪上游的社會狀況。本文首先提出白虹生(長谷理教)〈討蕃慰問紀行〉,作為核對井上不同於官軍警觀點之基礎。其次,以日記為中心,考察井上與原住民部落建立關係的歷程。最後二節,分析井上對馘首風俗的記錄及觀點改變,挖掘他與咫镼膩礡B森丑之助等人在「理蕃體制」下的異議竻庤H,及其作品中的不服從聲音──反討蕃、不流血、宗教同化、原住民族獨立自主主義。
柳書琴

5

工具性與無關緊要性:蒯因論指稱和實體化

蒯因前期所提出的存有學允諾標準,告訴我們一個理論到底允諾了什?東西存在,但緊接著,蒯因又說到這些被允諾的東西無關緊要。表面上來看,蒯因似乎說了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而這造成了當代學界某種對於蒯因存有學的誤解:一方面,學肣抳~以為蒯因把存有學問題視作語言學問題;另一方面,他們認定蒯因的存有學立場是不一致的。本文將透過釐清「指稱」、「對象」與「實體化」這三個蒯因存有學中的重要概念來澄清蒯因的存有學立場,並進一步論證,本文對蒯因存有學的分析與解讀可以匡正誤解,從而辯護蒯因存有學立場的一致性。
王聰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
地址:106大安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02-33663820    傳真:02-23632164    E-mail:  bcl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