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藏
本館民族學藏品共有五千多件,最早可追溯至1895年,當時臺灣進行原住民研究的先驅之一,伊能嘉矩所採集的珍貴藏品,如泰雅族的貝珠衣、馘首標幟,及平埔族雕刻和衣飾等。但早期的藏品蒐集並不全面,要一直到了1928年臺北帝大的「土俗人種學講座」成立標本室後,透過移川子之藏和宮本延人等學者,以推展民族學研究為目的,才開始系統性的採集各族群的物質文化標本。
(二)展示
博物館一樓入口的左側,「考古學田野調查」與「民族學田野調查」展示,以照片牆呈現了從帝大時期一直到人類學系時期,本系師生在臺灣各地進行田野工作的成果。田野工作是人類學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以考古學來說,本系絕大多數的考古學藏品都是歷次發掘(包含大學部田野實習課程)所獲得的寶貴資料。
一樓往二樓的樓梯旁,透過歷史影像介紹本系的歷史與特色。在進入二樓的「民族學展示廳」前,地板上太平洋島嶼的全圖搭配海洋圖片與器物和說明,表現了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南島語族世界,提醒觀眾即將進入一個同樣亦使用南島語言的臺灣原住民展示空間。
「民族學展示廳」內,大型展櫃與T字型展示櫃中分別陳列了各原住民族群的物質文化藏品,另有兩區以專題形式陳列各族群的陶罐與石、木雕。邵族的獨木舟與蘭嶼的拼板舟搭配大圖幅的相片,觀賞者可以想像在實際使用脈絡中的樣貌。「民族學展示廳」藏品主要來自帝大時期,少部分來自本系教師於1950、60年代的採集,距今皆有五十年到百年以上的時間。展示手法上,保留部分陳列室時期的氛圍,除了保留歷史的脈絡外,也更能呈現出這些器物,在被收集當時的時代氣息。「光影走廊」將時間緩緩延伸到當代,巧妙觸及了關於文化延續與文化創新的思考。展示廳中也有當代的科技要素,除了簡報影片的放映,也有兩台電腦提供參觀者進一步搜尋展品資料,或是玩玩小遊戲,試試看對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東西是漏看的呢!
(三)開放時間及連絡事項
開放時間:週三~週一10:00~16:00(六、日延長為09:00~17:00);週二與國定假日休館
[人類學博物館消息] 因內部整修工期調整,人類學博物館將休館整修至2019年6月30日
為配合本館古蹟建築屋頂與露臺防水修復工程,及內部展廳天花板整修與粉刷工程之工期調整,人類學博物館將休館至2019年6月30日。預計於7月1日(一)重新開放,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歡迎搜尋FB粉絲頁「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休館期間仍會繼續與大家分享館舍與館藏訊息!
團體參觀及導覽需求申請事宜,請洽本館管理人員
聯絡電話:(02)3366-4996
E-mail:ntuanthromuseum@nt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