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演講講題 |
主講者 |
地點 |
2017年5月4日(四)上午11:20 |
不是孽子:白先勇的文學創作與多元性別 |
曾秀萍(台師大台文系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7年4月26日(三)14:30-17:00 |
台客餓勢力:『好好吃』特展規劃與設計的實踐過程 |
楊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副研究員) |
校總區普通教室204室 |
2017年4月19日(三)上午10:20-12:10 |
Ethnographic Data Analysis and Writing: An Archaeologist’s View |
Dr. Pei-lin Yu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7年4月12日(三)下午14:20-16:20 |
兩種貨幣的遊戲:帛琉當代處境下的儀式性交換 |
陳玉苹(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7年4月12日(三)下午14:20-17:10 |
從薩摩亞到馬達加斯加:試談南島民族誌的經緯 |
郭佩宜博士 |
水源校區階梯教室201 |
2017年3月29日(三)下午2:20-5:10 |
學習與部落共同呼吸:一直變化的人類學田野 |
邱韻芳博士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7年3月29日(三)下午2:20-4:20 |
像土地一般地看著(Seeing Like the Land) |
黃郁茜(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7年3月10日(五)上午10:20 |
From the Neolithization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10,200 to 6000 B.P) …to an archaeological-ethnography project in Central Greece: Koutroulou Magoula (2009-2020) |
Nicolas Zorzin (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 |
普通教室405 |
2017年3月2日(四)下午2:20 |
數位.田野:當人類學家hack進零時政府黑客松 |
李梅君(加州大學Davis分校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6年12月22日(四)上午10:30-12:00 |
Advances in Community and Indigenous Archaeology: Case Studies from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
Dr. Pei-Lin Yu, Boise State University, Idaho USA |
-- |
2016年12月21日(三)18:30 |
科學與傳說--談大禹治水的新發現可能證據 |
David J. Cohen (文學院人類學系高德助理教授) |
文學院演講廳 |
2016年12月20日(二)下午3:30 |
人類學、網路研究與中國 |
Dr. Gabriele de Seta(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 |
水源校區創新201教室 |
2016年12月13日(二)下午3:30 |
後現代、愛恨交織(ambivalence)與流動的群聚(mob-ility) |
黃厚銘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6年11月9日(上)10:20-12:10 /11月16日(下)10:20-12:10 |
民族誌電影的操作與實例分析 |
黃郁芳 (民族誌影像、文字工作者)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6年10月24日(一)上午10:30 |
寫就對了:田野前中後的書寫和心境轉折 |
吳一凡 (康乃爾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
人類學系308教室 |
2016年10月13日(四)下午14:20-17:10 |
幽微的歷史書寫:雲南移民婦女的越界能動性 |
張雯勤博士(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
人類學系105教室 |
2016年10月11日 |
從民族誌到人物誌:人類學到使用者經驗研究最常遇到的三個挑戰 |
葉松瓚(人類學系畢業,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 |
人類學系105教室 |
2016年9月21日(三)下午 02:30-04:30 |
On the fringes of an empire: resisting conquest and pericolonial archaeology in Ifugao, Philippines |
Dr.Stephen Acabado,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CLA |
人類學系302教室 |
2016年9月2日(五)下午 02:00 |
Songs for Dead Parents: the Politics of a 'Minor Literature’ |
Erik Mueggler (密西根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6年6月1日(三)上午 10:30-12:30 |
畫文化:關於民族製圖的詩意與政治 |
官大偉 博士 (泰雅族/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6年5 月30日(一)下午2:20 |
「和食」的文化政治:權力、認同與日本料理 |
張正衡 老師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後研究) |
新生大樓501教室 |
2016年5 月16日(一)下午6:30到9:30 |
《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 氣候變遷》紀錄片放映 暨映後座談 |
趙家緯 先生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
人類系201室 |
2016年5 月5日(四)下午16:00 |
Traveling the Silk Road(s) |
Dr. Kay Kaufman Shelemay |
博雅教學大樓 302 教室 |
2016年4 月29日(五)上午10:20 |
博物館的展示設計 |
董子菱 女士 (自光體設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4 月22日(五)上午10:20-13:10 |
自然史博物館策展模式與實踐─以民族學展示為例 |
劉憶諄 女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館館)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4 月12日(二)下午2:00-4:00 |
社會,是我的田野 |
黃奕瀠 女士(阿潑)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25日(五)上午10:20-13:00 |
策展如何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以「棄物展」為例 |
鄭怡雯 博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11日 (五)上午10:20-12:40 |
文本、脈絡與再現—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異文化的再現 |
翟振孝 博士 (國立歷史博物館)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10日 (四)下午6:00-7:30 |
東南中國“幾何印紋陶”研究史反思 |
黃川田修 博士(KIKAWADA, Osamu)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9日 (三)下午6:00-7:30 |
The Adaptation of Human Skeletal Morphology in the Holocene: Insights from ancient Northeast China |
蕭婉思 博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博士後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8日 (二)下午6:00-7:30 |
家外之家:流浪歌手、火塘靜吧與邊境江湖 |
陳懷萱 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月4日(五)下午3:30-5:00 |
根講題:根莖狀的社區:北海道商店街中的遺產經濟與孕生社群 |
張正衡 博士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月4日(五)下午1:00-2:30 |
文化展示的族群性與地方性:博物館場域中客家文化知識的形成與再現 |
劉堉珊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1日(二)下午2:20-5:20 |
研究什麼寫給誰看:非虛構寫作作為學術的夥伴 |
蘇碩斌教授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6年3 月1日 (二)上午10:20-12:20 |
An Attempt in Putting in Practice A New Ethical Archaeology |
Dr. Nicolas Zorzin |
臺大校總普通教室502教室 |
2015年12 月31日(四)中午12:30-2:15 |
人類學中的大數據:從古契書中的脈絡挖掘談起 |
項潔 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12月10日(四)下午14:20-17:10 |
Sbalay--泰雅族文化中的共管精神 |
林益仁 博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12月 8日(二)下午2:20-5:20 |
網路人類學與數位遊戲研究 |
Mr. Richard Page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5年12月4日(五)上午10:00-12:00 |
仰韶文化中心聚落的出現與演變——以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為例 |
馬蕭林 博士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 |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2樓特展室 |
2015年11月30日(一)中午12:30-2:00 |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Levant |
Geoffrey Clark |
人類學系308教室 |
2015年11月12日(四)下午01:20-02:20 |
The Trobriands and Fieldwork |
rof. Mark Mosko |
人類學系201教室 |
2015年11月03日(二)下午2:20-5:20 |
經濟人類學與當代社會 |
李安如 教授 |
人類學系105教室 |
2015年10月27日(二)下午2:20-5:20 |
「閱讀」性別:深入文本、走出文本 |
劉斐玟 老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
人類學系105教室 |
2015年6月5日(五)上午9:20-12:10 |
考古家談地層:以台灣遺址研究為例 |
劉益昌 老師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
臺大校總區新生大樓402教室 |
2015年6月3日(三)中午12:30-2:00 |
Use of LiDAR to analyze fine-scale natural and archaeological ground features in southern New England |
Dr. William B. Ouimet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5月25日(一)中午12:30-14:00 |
Puric-Ljubanj and the Ritual Landscape of the Spacva Basin. |
Dr. Sandy Buddy (Director of ZSAProject from UK)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5月21日(四)下午2:30-5:00 |
佔領即日常,生活即抵抗:印尼小農聯盟(Serikat Petani Indonesia)的佔領運動 |
蔡晏霖 老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5月20日(三)上午10:20-12:10 |
從田野工作到紀實影像 |
蔡政良 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5月15日(五)下午2:30-4:30 |
網路發達時代的媒體獨立戰略 |
孫窮理 先生 (焦點事件記者)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5月1日(五)下午2:30-4:30 |
中國少數民族青年的網絡社會性:手機、社群媒體和移工 |
劉子愷 老師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4月24日(五)下午2:30-4:30 |
「 盜版者就是盜火者」:從中國字幕組談網路翻譯與智慧財產權 |
蕭季樺 老師 (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4月21日(二)上午10:00-12:00 |
身體感與雲南藏族居家生活的日常現代性 |
余舜德 老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4月13日(一)下午02:20-04:20 |
越界:當代原住民生命故事的量化敘事 |
劉千嘉 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302室 |
2015年4月13日(一)上午10:20 |
今天吃什麼?由聯夏看台灣食品產業的發展歷程 |
林慧美 女士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5年4月9日(四)下午2:30-4:30 |
社會書是甚麼?可以吃嗎? |
劉鈐佑 先生 (群學出版社總編輯) |
人類學系302室 |
2015年4月7日(二)中午12:30-14:10 |
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訊息──以幾件史料為例 |
詹素娟 博士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3月19日(四)下午14:20-17:10 |
大方行動指南--讓弱勢發聲,讓自我實現 |
張 正 先生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3月13日(五)下午6:00-7:30 |
文物、歷史敘事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博物館學 |
王舒俐 博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3月9日(一)下午6:00-7:30 |
教科書中的國族論述:以印度流亡藏人學校 (CST Schools)藏語教科書為例 |
劉堉珊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3月3日(二)下午6:00-7:30 |
水晶流動的物性:從一條自巴西、中國到台灣的風水物全球商品鏈談起 |
宋世祥 博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1月9日(五)上午10:20-12:20 |
因為傷痛,她們書寫,歌唱,起舞:一位影像人類學家的田野觀點
|
郭昱沂 老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5年1月5日(一) 下午2:20-4:20 |
排灣族與基督宗教 |
巫化‧巴阿立佑司 |
臺大校總區新生教學館401室 |
2015年1月5日(一) 下午2:20-4:20 |
排灣族與基督宗教 |
巫化‧巴阿立佑司 |
臺大校總區新生教學館401室 |
2014年12月31日(三)中午12:30-2:20 |
Ethnoarchaeology of Fishing, Wild root Gathering, and Horticulture in Central Venezuela: Implications for Early Neolithic Adaptations |
Dr. Pei-Lin Yu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2月19日 (五)下午02:20 |
做社工與進田野之間:我與人類學的對話 |
王增勇老師 (國立政治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2月15日(一)下午14:20-17:20 |
鄉民的回返:當代人類學的社區參與精神與行動反思 |
李宜澤 老師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4年12月10日(三)上午10:20-12:10 |
「做」田野:世界越快,心,則慢 |
郭佩宜 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2月9日(二)上午10:20-12:10 |
The World of Neolithic Catalhoyuk, Turkey: A Feminist Perspective |
Professor Ruth Tringham |
臺大校總區共同教學館407室 |
2014年12月8日(一)下午2:20-4:20 |
從《面對惡靈》談蘭嶼最佳照護模式 |
希‧雅布書卡嫩(張淑蘭女士) |
臺大校總區新生教學館401室 |
2014年11月28日(五)下午2:30-3:30 |
獻祭與聚落實踐--談太魯閣人的社群建構 |
曹秋琴 小姐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1月25日(二)上午10:20-13:10 |
從台灣看南島-談夏威夷原住民的認同政治與文化復
振 |
官大偉 老師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308室 |
2014年11月21日(五)下午12:30-14:20 |
尼安德塔人與你我的愛恨情仇 |
沈川洲 老師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1月12日(三)上午10:20-12:10 |
部落行走:田野工作與人類學的實踐 |
邱韻芳 老師 (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組副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1月11日(二)上午10:20-13:10 |
原住民權利法、傳統領域與土地權:菲律賓的例子 |
楊淑媛 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人類學系308室 |
2014年11月10日(一)下午2:20-5:20 |
媒體權力:主流新聞、社群媒體,與抗爭新科技 |
趙恩潔 老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4年11月10日(一)下午2:20-4:20 |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與文化資產的保護與發展 |
蔡志偉 老師 (Awi Mona) |
臺灣大學校總區新生教學館401室 |
2014年11月7日(五)下午2:30-4:30 |
The Neolithisation of Europe (歐洲的新石器化) |
Dr. JEAN-PAUL DEMOULE (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1月7日(五)下午2:00-4:00 |
博物館與部落共構下的新關係 |
潘朝成(Bauki Angaw) 先生 主講 |
臺大人類學博物館 |
2014年10月28日上午10:20-13:10 |
糧食的未來:從一個原住民結合傳統知識與靈性經驗的自然農業談起 |
瓦旦達路(羅恩加,泰雅族) |
人類學系308教室 |
2014年10月27日(一)下午2:20-4:20 |
社會創新與當代部落發展:東台灣的個案 |
夏黎明 老師 |
臺大校總區新生教學館401室 |
2014年10月25日(六)上午10:00-12:00 |
從傳統智慧到文創商品 |
偕淑月、連佩君(Umay siki) 女士 |
臺大校史館 |
2014年10月24日(五)下午2:30-4:30 |
學習祖先木雕技法與精神 |
陳進明(Ikong angaw) 先生 |
臺大校史館 |
2014年10月21日(二)上午9:10-12:10 |
撒哈啦沙漠以南的國家:考古學的觀點 |
Dr. David Killick (美國亞歷桑納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臺大校總區共同教學館407室 |
2014年10月17日(五)下午3:00-5:00 |
Remediation and Ethno-preneurship in Popular Religious Practice: The Case of Taiwan Hoseng Glass Mazu Temple |
Dr. DJ W. Hatfield(施永德)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0月15日(三)下午3:00-5:00 |
北部平埔族史前文物─臺大校園的考古埋藏 |
陳有貝 先生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川流廳 |
2014年10月14日(二)下午6:00-9:00 |
GIS工作坊 |
吳牧錞 先生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10月13日(一)下午2:30-5:00 |
城市政治與自由經濟 |
容邵武老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4年10月13日(一)下午2:20-4:20 |
民族自治、傳統領域與自然資源管理-泰雅族的例子 |
官大偉 老師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助理教授) |
臺大校總區新生教學館401室 |
2014年08月25日(一)下午3:00-5:00 |
從文物看臺灣北部的平埔族 |
李子寧 先生 |
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川流廳 |
2014年5月15日(四)下午2:20-5:20 |
黑珍珠之鄉:我的社區研究之旅 |
楊弘任 老師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5月9日(五)下午2:30-4:30 |
Greek Archaeology : A review of Archaeological Remains and Their Impact in the Western World |
KARALI–GIANNAKOPOULOU Ioulia (Lilian Karali)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5月6日(二)下午12:00-2:00 |
Reconstructing cooking techniques based on ceramic use-wear analysis |
Professor Masashi Kobayashi(小林正史 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4月16日(三)下午15:30-17:30 |
泰雅族的傳統領域觀:一個社會生態系統的探討 |
林益仁 博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 |
人類學系302室 |
2014年4月11日(五)上午10:00-12:00 |
美國動畫工業的美學與勞動過程:從早期動畫到黃金時期 |
戴芃儀 老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3月25日(二)下午3:00-5:20 |
新鄭戰國環壕戰場遺址的重要發現 |
樊溫泉 先生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4年3月25日(二)下午3:00-5:20 |
河南淅川新發現楚文化車馬坑相關問題探討 |
楊文勝 先生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4年3月21日(五)下午3:00-5:20 |
日本近世都市考古學的最新成就 —以東京的江戶文化遺存為中心 |
追川吉生 先生 (東京大學埋藏文化財調查室助手)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4年3月13日(四)下午6:00-7:30 |
中國狩獵採集到農業的過渡:來自華南地區研究的新觀點 |
Dr. David Joel Cohen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3月12日(三)下午6:00-7:30 |
文化遺產及其不滿:建設文明模範的安陽殷墟小屯村 |
王舒俐 女士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03月11日(二)下午06:00-07:30 |
手工業生產與社會複雜化:以成都平原為例 |
林圭偵 女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3月7日(五)下午12:10-13:40 |
歷史製作與文化再現:澳門、香港博物館的展示景觀 |
翟振孝 女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3月7日(五)上午09:30-11:00 |
史前人類的病理現象-以烏山頭的大湖文化人為例 |
林秀嫚 女士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03月06日(四)下午06:00-07:30 |
舌尖上的永續觀光 |
林怡潔 女士 (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03月04日(二)下午06:00-07:30 |
從南關里東出土人骨到前清中國常民身高的生物人類學研究 |
陳叔倬 先生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4年01月02日(四)下午12:30-02:00 |
出國勞務仲介的“消失”: 嘲笑、找官、和強大國家下的原始資本主義 |
項飆 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12月10日(二)上午10:50-12:10 |
Landscape and rock art studies: the Levantine paintings in Iberian Peninsula |
Dr. Maria Cruz Berracal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3年12月05日(四)下午02:20-05:00 |
好人成神:台灣經驗的印尼研究 |
梅慧玉 博士 |
人類學系308室 |
2013年12月03日(二)下午02:30-05:00 |
天龍國的前世今生:我的大安區田野 |
莊雅仲 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
人類學系105室 |
2013年11月21日(四)下午02:20-05:00 |
殖民、國家與多元社會:人類學(家)的馬來西亞研究 |
梁志輝 博士 |
人類學系308室 |
2013年11月14日(四)下午02:20-05:00 |
Pluralism and Chinese Religions: Constructing Social Worlds through Memory, Mimesis and Metaphor |
Prof. Robert Weller(波士頓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11月11日(三)上午09:30-12:00 |
民族誌影展做為人類學公共化途徑 |
林文玲 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
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11月09日(一)上午10:00-11:30 |
從sinvaudjan看牡丹 |
高家馨 女士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
2013年11月08日(一)下午03:00-04:30 |
牡丹的歷史脈絡 |
華阿財 先生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
2013年06月18日(二)下午03:30-05:20 |
災害帶給台灣原住民研究的反省與課題 |
黃智慧 女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06月18日(二)上午10:00-12:00 |
看圖說畫:追尋中國西南民族歷史圖像 |
王鵬惠 博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06月04日(二)上午15:30-17:20 |
日久他鄉是故鄉?大漢溪畔阿美族與泰雅族的家園世界 |
李慧慧 館長 (桃園縣復興鄉立中正圖書館長;復興鄉歷史文化館館長;復興鄉立泰雅織布工藝文物館館長)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05月30日(四)上午09:30-11:30 |
日本的食育基本法 |
張瑋琦 副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302室 |
2013年05月14日(二)下午03:30-05:20 |
如何有術?:卑南社(南王)百年來藝術與學術滾進的觀察 |
林志興 博士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兼南科分館籌備處主任)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04月30日(二)下午02:30-04:30 |
市場化的青春:中國農民工的生命策略 |
方怡潔 博士 (倫敦政經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302室 |
2013年04月25日(四)下午02:30-04:30 |
印尼的多元宗教復興與認同政治 |
趙恩潔博士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博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04月02日(二)下午03:30-17:20 |
台灣原住民族正在面對的大事-自治與認同/文化與產業振興 |
浦忠成 教授 (考試院考試委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3年3月15日(五)下午02:00-04:00 |
天空之眼-海洋民族衣飾文化探索 |
希婻 瑪飛洑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
2012年10月16日(二)上午09:00-12:00 |
Tracking the prehistory of plants in Pacific archaeolog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banana |
Carol Joy Lentfer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302室 |
2012年10月19日(五)下午02:00-04:00 |
Early Modern Colonialism in Loc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An Archaeological Example from the Taiwanese Island of Hoping Dao |
Dr. Maria Cruz-Berrocal (CSIC, Madrid, Spain)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10月12日(五)下午02:30-04:00 |
The importance of microfossil plant residues in archaeology with examples from my studies in the Southeast Asia/Pacific region |
Carol Joy Lentfer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10月12日(五)下午12:00-02:00 |
Engendered archaeologies. An overview from a Spanish perspective |
Prof. Sandra Monton-Subias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10月3日(三)下午05:50-07:50 |
東南亞與東亞的文化對流:印尼華人宗教vs.台灣的印尼僑居社群 |
邱炫元 先生(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10月2日(二)下午05:50-07:50 |
離散經驗與邊陲認同: 流亡藏人中苯教信仰者的社群意識 |
劉育珊 女士 (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10月1日(一)下午05:50-07:50 |
尋覓"吐火羅":考古學、語言學與歷史學的對話與糾葛 |
慶昭蓉 女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9月28日(五)下午02:00-04:00 |
文化實踐與共有財產:布農族水資源管理與社區發展 |
林靖修 先生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9月26日(三)下午05:50-07:50 |
宜蘭平原鐵器時代的住民與文化變遷:陶器組合之技術取向研究 |
吳秀琪 女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9月28日(五)上午10:50-07:50 |
人類學田野調查與PRA方法的應用/ 從農民工到新移民一個實踐的歷程 |
周大鳴 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105室 |
2012年09月19日(三)下午05:50-07:50 |
朋友、幫派、義氣:工業都市邊緣的社群倫理 |
呂欣怡 老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9月14日(五)下午2:00-4:00 |
丸山遺址:過去、現在、未來 |
江芝華 女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6月15日(五)下午2:00-3:30 |
From Dragon Kilns in China to Early Industry in South Carolina |
Prof. Christopher C. Fennell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6月07日(四)下午02:20 |
Witches, ghosts, and other haunts of anthropology: problems of comparison |
Prof. D. J. Hatfield (施永德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5月25日(五)上午10:00-12:00 |
The Jade Emperor: Sovereign Power, Celestial Bureaucracy, and the Political Theology of the Masses in China |
Professor Mayfair Yang(楊美惠)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3月30日(五)上午9:00-11:00 |
公共人類學與原住民發展:台灣原住民土地財產與水資源管理的民族誌研究 |
林靖修 博士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博士後研究)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3月30日(五)下午2:00-4:00 |
民族誌研究在肝病疾病管理上的應用:以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為例 |
日宏煜(Umin‧Itie) 助理教授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2年03月23日(五)下午2:00-4:00 |
實踐行動下的階序關係:中緬邊境佤族地區的農 村政治、語言使用與身份認同政治 |
劉子愷博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2月23日(五)下午2:00-4:00 |
社會運動的文化因素與人類學方法 |
林秀幸 老師(國立交通大家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2月16日(五)下午2:00-4:00 |
"The Anthropology of Peace-Making" & "The Anthropology of Emotion" |
Prof. P.J. Stewart and Prof. A.J. Strather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of. Karl Heider(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2月9日(五)下午2:00-4:00 |
古代家養動物的動物考古學研究 |
袁靖 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2月2日(五)下午2:00-4:00 |
全球愛滋產業與文化衝突 |
劉紹華老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1月24日(四)下午3:00-5:00 |
The Wisdom of the Rice. Emotion and Folk Psychology in West Sumatra. |
Prof. Karl Heider(臺大人類學系客座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榮譽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1月4日(五)下午1:30-3:30 |
從哈日風談日本在臺灣的形象變化 |
李衣雲 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10月12日(三)下午2:20-4:30 |
Doing Religion with Cold and Hot Technologies |
Dr. Adam Yuet Chau(劍橋大學東亞系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6月10日(五)下午2:30-4:30 |
In the Steps of the Western Explorers and Missionary Travellers: Exploring the Lost Tibetan Principalities and Religious States in the Sino-Tibetan Borderlands |
Prof. Yongdrol K. Tsongkha(宗喀‧漾正岡布)(蘭州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學研究院暨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人類學系研究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4月29日(五)下午2:30-4:30 |
Changing Agrarian Landscapes and State Formation in the Lower Mekong Basin |
Prof. Miriam Thelma Stark((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3月25日(五)下午2:30-4:30 |
Household Economy, Gendered Labor, and Spanish Colonialism in the Mariana Islands, Western Pacific |
Prof. James Morrison Bayman(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夏威夷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1年2月21日(一)下午3:30-5:30 |
The Land Has Eyes |
Prof. Vilsoni Hereniko﹝斐濟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大洋洲藝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圖馬族(Rotuman)原住民﹞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302室 |
2010年12月24日(五)下午2:30-4:30 |
親密之牆: 從閉鎖社區看印尼華人的族裔邊界 |
蔡晏霖 博士(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0年12月10日(五)下午2:30-4:30 |
"Tomorrow the Community Shouldn't Blame Us for Revealing Their Secrets": Collaborative Filmmaking and Ethnographic Refusal |
Dr. P. Kerim Friedman(傅可恩)(國立東華大學民族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0年11月9日(二)下午2:00-5:00 |
Archaeology in Scandinavian/ |
Dr. Helene Martinsson Wallin/Dr. Sabine Sten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0年10月15日(五)下午2:00-4:00 |
The Raise of National Identities in the Pacific: National Emblems in Papua New Guinea |
Prof. Nicolas Garnier (巴布亞紐幾內亞大學人類學系)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0年10月1日(五)下午2:00-4:00 |
史前丸山的社會關係:從家屋出發 |
江芝華 女士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0年9月17日(五)下午2:00-4:00 |
考古學中的生物遺骸研究 |
林秀嫚 女士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
水源校區人類學系201室 |
2010年6月18日(五)下午2:30-4:30 |
"We Will Not Permit Further Abuse by the Authorities": Speech Event and Political Subjectivity in a Boliv``ian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 | Dr. Tobias Reu(New York University人類學系博士)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6月11日(五)下午2:30-4:30 |
"民族": 從理論概念到實踐工具—1980年帶貴州東南部鄉村民族意識的發展 | 張應強教授(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6月4日(五)下午3:00-5:00 |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Zhuang Character Script and its Social Causes(古壯字的區域差別及其社會背景) |
Professor David Leopold Holm(Asia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5月21日(五)下午2:30-4:30 |
Multi-tracking the Colonial Past: A Historical Ethnography of Korean Recordings under Japanese Rule | Dr. Yamauchi Fumitaka(山內文登) (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5月14日(五)下午2:30-4:30 |
Research Practices in the Imagination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 Prof. Laurence Marshall Carucci(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5月7日(五)下午2:30-4:30 |
海岸阿美族男子會所內的親屬過程 | 葉淑綾 女士(澳洲國立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科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4月23日(五)下午2:30-4:30 |
莫拉克風災的生態政治學 | 林益仁 副教授(靜宜大學生態學系)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4月9日(五)下午2:00-4:00 |
Creativity and Authority: Becoming a Master in a Chinese Craft Community | Dr. Geoffrey Gowlland(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人)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3月5日(五)下午2:00-4:00 |
Consumption, Production and Ritual Economy at the'Great Settlement Shang' | Dr. Roderick Bruce Campbell(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Joukowsky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y and the Ancient World, Brown University) | 系館206教室 |
2010年2月26日(五)下午2:00-4:00 |
淺談生物考古學 | 林秀嫚 女士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人類學博士;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 ) | 系館206教室 |
2009年10月16日(五)下午2:30-4:30 |
An Agenda for East Asia Early Palaeolithic Archaeology(東亞舊石器時代早期考古學展望) | Dr. John Olsen(University of Arizona) | 系館206教室 |
2009年10月13日(二)下午12:30-2:00 |
The Aboriginal Colonisation of Australia | Dr. John Beaton(澳洲社會科學院秘書長) | 系館206教室 |
2009年10月9日(五)下午2:30-4:30 |
"文明"之路:兼論人類學知識的重構與創新 | 黃應貴 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系館313教室 |
2009年9月29日(二)下午12:10-4:30 | 「以影像考古--歷史紀錄片拍攝甘苦談」(活動網址) |
薛常慧導演 | 系館313教室 |
2009年10月6日(二)上午10:20-12:10 |
GIS in UK Archaeology: An Introduction and Current Landscape Applications | Dr. Gary Lock(Oxford University, UK) | 系館313教室 |
2009年9月22日(二)下午12:20-2:10 |
Bigger, Brighter, Louder, Weirder: The Making of Giant Pigs and the Production of Exuberance at the Xinpu Hakka Yimin Festival | Dr. Adam Yuet Chau(劍橋大學東亞系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9-05-12(二) |
From Cosmological Mediation to Psychological
Variation: Androgynous Transformations in South Sulawesi, Indonesia |
Dr. Thomas Gibson ( Rochester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9-05-08(五)下午2:00-4:000 |
From Traditional Housewives to Determining Working Women: Life Course Transformation of Vietnamese Immigrant Spouses in Taiwan |
王宏仁 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9-05-01(五)下午3:00-5:00 |
普洱茶陳年風味的社會生命史 |
余舜德 博士 |
系館206教室 |
2009-03-31(二) 12:30 - 14:00 |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Aesthetics of
Touch among the Elderly (移轉的物與觸摸美學:北倫敦安養機構的年長者研究) |
Prof. Michael Rowland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ndon University) |
系館206教室 |
2009-03-25(三) 12:30 - 14:00 |
行動中的傳承人:兼由藝術人類學的發展看大陸人類學的近況 |
王建民 教授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
系館206教室 |
2009-03-06(五) 14:00 - 16:00 |
「文化」產權化:人類學面臨的困境 |
林開世 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 |
系館206教室 |
2009-02-27(五) 14:00 - 16:00 |
臺灣漢人有多漢?平埔血源流入臺灣漢人的比例及其對臺灣國族認同的影響 |
陳叔倬 博士 (史丹佛大學人類科學系博士) |
系館206教室 |
2009-02-20(五) 14:00 - 16:00 |
三抱竹人的體質特性及其親源關係 |
林秀嫚 女士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 ) |
系館206教室 |
2009-02-20(五) 10:00 - 12:00 |
Islands in Flux: Sea Level and Settlement
in Guam and the Philippine Islands |
Dr. John Peterson (關島大學密克羅尼西亞中心主任) |
系館206教室 |
2008-12-19(五) 15:00 - 17:00 |
從作物到燃料—台灣農業技術政治與社區發展的人類學觀察 |
李宜澤 先生 (匹茲堡大學人類系) |
系館206教室 |
2008-11-21(五) 15:00 - 17:00 |
十七世紀臺灣南島語族部落關係再思考 |
康培德 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暨研究所) |
系館206教室 |
2008-11-06(四) 12:30 - 14:00 |
Genome-wide Analysis Indicates More Asian
than Melanesian Ancestry of Polynesians |
Dr. Mark Stoneking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
系館206教室 |
2008-10-24(五) 15:30 - 17:00 |
王廟下:死、諸力量和咒喚意義 |
李宗正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
系館206教室 |
2008-10-24(五) 12:40 - 14:00 |
印尼在台歸僑及在台印尼人社會網絡之研究 | Mr. Paulus Rudolf Yuniarto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Facult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Indonesia University 民主太平洋聯盟國際訪問學人) |
系館206教室 |
2008-10-21(二) 12:30 - 14:00 |
以古代DNA研究肺結核的演化史 |
Dr. Alicia Wibur (School of Human Evolution and Social Chang,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亞利桑納大學人類演化與社會變遷學院) |
系館206教室 |
2008-10-17(五) 13:00 - 14:30 |
Indonesian Prehistory: An Overview | Dr. Truman Simanjuntak (Center for Prehistoric and Austronesian Studies,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Archaeology) |
系館206教室 |
2008-06-13(五) 15:30 - 17:30 |
「日本」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想像:跨越國境的通俗文化與認同形構 ('Japan' and the Envisioning of Multiple Modernities in Taiwan: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and Identity Formation) | 李明璁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8-5-27(二) 12:30 - 14:20 |
Pilgrimage, Festival, Conference and Website: on Religion and Modernity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進香、節慶、會議與網站:論中國與東南亞的宗教與現代性) | Professor Jean DeBernardi(白晉女士)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8-5-23(五) 15:30 - 17:30 |
Religious Practice and the Claims of Anthropology | Professor Webb Keane (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8-5-16(五) 15:30 - 17:30 |
漢人新興宗教 | 丁仁傑 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系館206教室 |
2008-5-9(五) 15:00 - 17:00 |
The Politics of Native Hawaiians and Diaspora Chinese(悲情復國的夏威夷原住民與飄洋過海的華裔) | 吳燕和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簡靜惠人文講座邀訪教授) |
文學院會議室 |
2008-5-9(五) 13:00 - 14:30 |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史前經濟型態的演變與意義 | 焦天龍 博士 (Chair of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Bishop Museum) |
系館206教室 |
2008-5-8(四) 10:00 - 12:00 |
Cargo Cult at the Third Millennium | Professor Lamont Lindstrom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Tulsa) |
系館206教室 |
2008-5-5(一) 15:00 - 17:00 |
Theatrical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跳出來的中國少數民族) | 吳燕和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簡靜惠人文講座邀訪教授) |
文學院會議室 |
2008-5-2(五) 15:00 - 17:00 |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Food and Drink(新瓶裝新酒) | 吳燕和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簡靜惠人文講座邀訪教授) |
文學院會議室 |
2008-3-21(五) 15:30 - 17:30 |
Truth Demands, Cross-Strait Marriages, and Citizenship Anxieties(真實所需、兩岸婚姻與公民焦慮:台灣大陸籍配偶的研究) | Dr. Sara Friedman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人) |
系館206教室 |
2008-3-12(三) 14:30 - 16:30 |
Native People and Archaeology—Friends or Foes? | Dr. Ian Lilley (Associate Professor,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Australia) |
系館205教室 |
2008-1-11(五) 15:30 - 17:30 |
「『社區』研究的省思:兼談本土人類學者 的挑戰」 | 呂欣怡 助理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 |
系館206教室 |
2007-12-21(四) 15:30 - 17:30 |
當文學遭遇人類學考古學及博物館 | 浦忠成 館長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系館206教室 |
2007-12-20(四) 12:30 - 14:00 |
Late Austronesian Expansions Back into Near ceania the South Papuan Coast(南島語族擴張晚期人群迴移至鄰近大洋洲之巴布亞地區南岸的研究) | Professor Glenn Summerhayes ( Head of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Otago, New Zealand) |
系館206教室 |
2007-12-7(五) 15:30 - 17:30 |
The Challenges of Doing Fieldwork in Reform Era Xinjiang(改革時期在新疆進行田野工作的挑戰) | Professor Gardner Bovingdon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歐亞心臟區域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7-9-28(五) 14:30 - 16:00 |
人類與動物牙齒微磨耗研究與古環境、古食譜重建 | 厲以壯 先生 〔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博士(古人類學)〕 |
系館206教室 |
2007-9-19(三) 18:30 - 20:30 |
A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yeing Culture(中國傳統染色文化) | 金 成 火喜 女士 (中國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博士) |
系館206教室 |
2007-6-25(一) 14:30 - 17:00 |
大峰信仰與清末民初潮汕僑鄉善堂的興起 | 陳春聲 教授 (廣東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 |
系館206教室 |
2007-6-8(五) 13:30 - 15:00 |
Angkor Borei and Early State Formation
in Cambodia's Mekong Delta (吳哥窟與柬埔寨湄公河三角洲的早期國家形成) |
Professor Miriam Stark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
系館206教室 |
2007-6-4 15:30 - 17:30 |
Syrian Episodes: Sons, Fathers, and Patrinlineal Authority in Aleppo | Professor John Borne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
系館206教室 |
2007-5-25(五) 15:30 - 17:30 |
社會連結、親密關係、國境管理:來台中國福建無證移民的研究 | 趙彥寧 教授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
系館206教室 |
2007-5-11(五) 15:30 - 17:30 |
藏彝走廊研究的主要方向 | 黃樹民 教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
系館206教室 |
2007-4-27(五) 15:30 - 17:30 |
Mandopop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國語流行音樂的文化意涵) | Prof. Marc Moskowitz (林楓 教授)(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 系館206教室 |
2007-4-20(五) 15:30 - 17:30 |
文化、法律與策略:鄉鎮調解過程的研究 | 容邵武 博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7-3-23(五) 15:30 - 17:30 |
社群的建構:以白沙屯媽祖進香為例 | 呂玫鍰 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7-3-16(五) 15:00 - 17:00 |
東周時期的「世界體系」--從新近考古材料重新思考巴楚關係 | 陳伯楨 先生(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7-3-9(五) 15:30 - 17:30 |
Anthropology of Development: Lessons from Taroko | Prof. Scott Simo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Ottawa) |
系館206教室 |
2007-1-5(五) 15:00 - 17:00 |
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 | 張建成 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 |
系館206教室 |
2006-12-28(四) 10:30 - 12:00 |
福建泉州的「巴喱村」:兼談遷徙與家鄉 | 陳志明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
系館206教室 |
2006-12-8(五) 9:30 - 12:00 |
家庭凶殺:中國十八-十九世紀的弒父與殺子 | PROF. FRANOISE LAUWAERT (陸芳怡教授)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系館205教室 |
2006-12-1(五) 15:00 - 17:00 |
Merit without Limit: Notes on the Moral
(and Real) Economy of Religious Publishing in Taiwan (無止盡的功德:試論台灣宗教善書事業的道德經濟) |
Professor Philip Clart (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
系館206教室 |
2006-11-10(五) 15:00 - 17:00 |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in the Seclusion
of Taiwan's Mountainous Region:The Alishan Area Under Japanese
Colonialism, 1895-1945 (在封鎖下台灣山區的生產與交易:日本殖民主義下的阿里山地區,1895-1945) |
陳計堯 博士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6-11-9(四) 15:30 - 17:00 |
Museum Anthropology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Today (今日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的人類學研究) |
野林 厚志 博士 (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文化科學研究科助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6-9-29(五) 15:00 - 17:00 |
都蘭阿美族年度週期中的階序觀念與社會關係之意涵 | 羅素玫 女士 (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6-9-22(五) 15:00 - 17:00 |
「看見」文化:視覺取向的人類學研究 | 林文玲 女士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
系館206教室 |
2006-5-26(五) 9 :00 - 12:00 |
台灣的道教 | 李游坤 道長 | 系館206教室 |
2006-5-19(五)
14 :30 - 16:30 |
高砂義勇隊的大和魂:殖民時代的解讀 | 黃智慧 女士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 |
系館206教室 |
2006-5-8(一)
10 :00 - 11:30 |
The Human Settlement of Asia Base on Genetic
Evidence (從基因研究看東亞及南亞的人類聚落) 參考文章(請自行下載列印) |
Prof. Richard Villems (President, Esto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系館313教室 |
2006-4-14(五)
14 :30 - 16:30 |
東帝汶Manatuto地區的聚落模式變遷 | 趙金勇 先生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 ) |
系館206教室 |
2006-3-23(四) 14 :30 - 15:30 |
加拿大紐芬蘭密卡茂族影像與口述歷史 |
Mr. Edward Tompkins ( Provincial Museum of the Newfoundland Mi' Kmaq特約研究員) |
人類學系系館205教室 |
2005-12-9(五)
14 :30 - 16:30 |
族群遺傳學觀點下東亞諸語系(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的源與流 | 陳叔倬 先生 ( 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講師、史丹佛大學人類科學系博士候選人 ) |
系館206教室 |
2005-12-2(五)
14 :30 - 16:30 |
歷史學家眼中的文化 |
盧建榮 先生 (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 |
系館206教室 |
2005-11-25(五)
14:30 - 16:30 |
北呂宋卡林加人部落盟約的物質面向觀察 | 鍾亦興 先生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Arizona ) |
系館206教室 |
2005-10-28(五) 14 :30 - 16:30 |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 |
林修澈 教授 (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 |
系館206教室 |
2005-10-25(二) 9 :30 - 12:00 |
人骨辨識與研究 |
林秀嫚 女士 (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 ) |
系館313教室 |
2005-10-21(五) 14 :30 - 16:30 |
生物人類學晚近的發展 |
林秀嫚 女士 (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 ) |
系館206教室 |
2005-10-7(五)
14 :30 - 16:30 |
原Subways, Modernity, and the Making of
Nation's Capital as a Global City: The Case of Taipei (捷運、現代性及作為一全球城市的國家首都建造:台北的例子) |
李安如 助理教授 (Dr. Anru Le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系館206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