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教學資料 | |課程大綱 | 90學年度第一學期進度| 90學年度第二學期進度|
課程大綱

本課程旨在訓練本系同學以中國文獻為基礎,了解中國思想發展的大勢,及其根源問題,包括各思想流派的分合以及核心觀念。全年課程包括:思想史的起源、周秦諸子百家思想、漢代思想、魏晉玄學、中國佛教史、道教史、宋明理學、清代思想、近代思想等八個主要領域,分為三十二個單元,每學期講授十六個單元。

 

九十學年度第一學期進度

 

日期 單元 內容


9/21
通論 範疇與問題、材料與方法、背景與起源、哲學史與想史專著介紹


9/28
思想史的起源 原始社會、《詩》《書》的編集與思想、孔子與儒家

10/5 教師請假

10/12 周秦諸子百家之一 「道法思想」之老子、莊子

10/19 周秦諸子百家之二 「道法思想」之管子、鄧析子、商鞅、慎到、韓非子、《黃帝四經》

10/26 周秦諸子百家之三 墨子、惠施、公孫龍子

11/2 周秦諸子百家之四 思孟學派、荀子

11/9 周秦諸子百家之五 《楚辭》、陰陽五行、《易傳》、《呂氏春秋》

11/16 漢代思想 黃老思想、賈誼、《禮記》、淮南子、《鹽鐵論》、讖緯思想

11/23 漢代思想 董仲舒與獨尊儒術、王充、東漢思想的兩條路子(民間迷信的思想以及反迷信的「唯物」思想如張衡、王符、仲長統)、道教的興起與《太平經》

11/30 魏晉玄學之一 問題、範疇、方法、派別、變遷;《人物志》、四本論
12/7
魏晉玄學之二 王弼、何晏、嵇康、阮籍及竹林七賢


12/14
魏晉玄學之三 有無之辯──裴頠《崇有論》、郭象《無無論》及三教分合

12/21 中國佛教 重要典籍、印度佛教略說、佛教傳入、格義

12/28 中國佛教 僧肇《肇論》、慧遠《神不滅論》、謝靈運《辯宗論》


1/4
中國佛教 《大乘起信論》、《成唯識論》

1/11 中國佛教 三論宗、華嚴宗、天台宗、慈恩宗、禪宗


本學期上課最後一天:一月十一日(星期五)中國思想史

 

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進度

 

日期 單元 內容

2/22 中國佛教 禪宗的發展與流派:南北宗分裂、慧能、神會及《壇經》、南岳與青原、五宗(溈仰、臨濟、雲門、曹洞、法眼)


3/1
中國佛教 隋唐佛教以及中國學者對佛教的吸收、消融與反抗

3/8 中國道教史簡論 早期道教、《參同契》、五宗、外丹、內丹、圖籙、重要觀念、《雲笈七籤》、《道藏》

3/15 宋明理學 問題、範疇、方法、歷史背景、派別、變遷

3/22 宋明理學 周敦頤、邵雍

3/29 宋明理學 程顥、程頤、張載

4/5 放假

4/12 佈置考場,停課。

4/19 宋明理學 朱熹與浙東學派(呂祖謙、葉適、薛季宣、陳傅良、陳亮)

4/26 宋明理學 陸九淵、王守仁

5/3 宋明理學 王學傳播、末流、劉宗周

5/10 清代思想 問題、範疇、歷史背景、漢宋異同、王夫之、方以


5/17
清代思想 黃宗羲、陳確、李顒、孫奇逢

5/24 清代思想 顧炎武、顏元、唐甄、王源

5/31 清代思想 戴震、章學誠、乾嘉學術思想趨向

6/7 近代思想 近代中國思想大勢、今文經學的興起、常州學派、龔自珍、魏源、廖平、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

6/14 近代思想 嚴復、章太炎、朱一新、王國維


本學期上課最後一天:六月十八日(星期二)

 

 

 

| 回首頁| 教學資料 | |課程大綱 | 90學年度第一學期進度| 90學年度第二學期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