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鄭吉雄(Dennis C. Cheng),男,43歲,1960年出生於香港,1982年赴笈臺灣,就讀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先後於該系獲中國文學學士(1986)、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1990)、博士(1996),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東亞文獻研究室召集人。

主要研究範圍為《易》學、清代學術思想,並旁涉道教思想、古典詩文詮釋學等;有《清儒名著述評》(編著)、《易圖象與易詮釋》(撰著)兩部專著,以及會議論文30篇、期刊論文17篇。先後得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獎勵(人文)甲種及乙種獎勵共12次。在本系先後任教「歷代文選及習作」、「清儒名著選讀」、「中國思想史」等科目;並擔任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研究所研究生校外指導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學位考試委員(2001)、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學位考試委員(2001)。自2000年起,參與教育部「大學學術追求卓越計劃」,負責主持「東亞近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分項計劃「中國近世儒者對《易經》的詮釋」,《易圖象與易詮釋》一書,即為執行計劃首兩年研究成果,收入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黃俊傑教授主編)第6種。

1994至1995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東亞系任訪問學人;1997年赴香港中文大學任「中國研究學人交流計劃」訪問學人;1998年9月山東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暨文史哲研究所聯名邀請訪問並作專題演講「錢穆先生的治學方法」;同年10月澳洲墨爾本市"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hinese Arts and Culture Conference"籌備委員會邀請任Invited speaker,以英語演講"Eremites in Chinese History";2000年5月山東大學文學院特邀訪問並作專題演講「晚清諸子學思潮」;同年7、8月至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擔任短期訪問學人並作專題報告「乾嘉治經方法中的思想史線索」;2001年10月赴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出席經典詮釋會議後,應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亞洲語言與文學系特別邀請訪問,並以英語演講 "Poetic Writings and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Du Fu's poem as an example"。

雅懿集

 

2003年學術活動狀況

1. 1月18日赴北京,20日晚受邀赴北京大學勺園與該校古文獻中心同仁餐敘,並商討「東亞文明研究中心」與該中心合作事宜。

2. 1月22日晚與清華大學彭林教授、人民大學黃愛平教授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馮時教授餐敘,討論文獻研究工作相關問題。

3. 卸任「臺大基礎教育四年提昇計畫(2002-2006): 寫作教學中心暨人文、藝術、科學學程之創設」(卸任「第二梯次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執行祕書。

4. 5月日擔任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第3次學術講論會主持人,主講人:梅廣教授。講題:「讀孟子知言養氣章--一個文化鬥士的思想與政治之間」。

5. 6月26日擔任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第4次學術講論會主持人,主講人:潘美月教授。講題:「從東亞文獻的保存談中國大陸漢籍的收藏、整理與利用」。

6. 7月21日參與臺大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第5次學術講論會,發表〈浙東學術與東亞儒學〉。

7. 7月22日參與「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第15次研討會,報告近期規劃撰寫新書之架構。

8. 8月22日主持「語文與經典詮釋」研究計畫籌備討論會,與楊秀芳、李隆獻、劉文清、魏培泉、劉承慧、林啟屏等討論古漢語中的「行」字與經典詮釋的關係。

9. 8月27-31日赴韓國,到漢陽大學、高麗大學、成均館大學進行學術訪問,並赴尊經閣、奎章閣訪書。

10. 9月27日應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之邀,赴該所擔任「經典與文化的形成」第一次讀書會主講人,講題為「周易經傳的形成及其相關問題」。(「經典與文化的形成」屬於中央研究院「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研究計畫。)

11. 10月19日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東亞儒學文獻(清代)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唯氣論的兩種類型──論戴震與漢儒的歧異》,並擔任「會議總結」。

12. 10月20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東亞儒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現況及展望座談會」擔任主持人。
13. 10月22日國立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出土文獻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擔任主持人。

14. 11月1日參加「錢穆思想學術研討會」(東吳大學哲學系、錢穆故居指導委員會主辦),擔任第六場研討會主持人,及綜合座談與談人。

15. 11月13日赴北京,上午赴北京大學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古文獻研究中心訪問,下午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訪問,並在該所專題演講「乾嘉學者經典詮釋的歷史背景與觀念」。

16. 11月14日在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清代經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論清代儒學的屬性問題〉,擔任新加坡大學勞悅強博士〈劉寶楠《論語正義》的時代意義〉講評人,並擔任第四場研討會主持人。

17. 11月17日赴上海圖書館蒐集學術資料。

18. 11月24日出席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與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合辦之「清代湖湘學者的經學研究第二次研討會」,擔任第一場主持人兼評論人,講評李威熊教授〈王先謙尊經翼教思想及其在經學史上的貢獻〉、楊濟襄教授〈蘇輿《春秋繁露義證》「滅國」詞義論析之商榷〉。

19. 11月25日假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持「湖湘學派與清代經學文獻研究座談會」。

20. 12月5日赴浙江寧波大學參加「第二屆浙東學術國際研討會」。

 

2002年學術活動狀況

1. 2月6日出版《易圖象與易詮釋》(臺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2. 3月27日及4月3日赴臺北醫學大學主講「東亞經典專題講座」。3月20日講「《易經》詮釋的三個方向」;4月10日講「從普遍價值到殊別價值──清儒的經典詮釋」

3. 5月12-18日赴蘇州出席「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宣讀論文〈戴震「分限」與「一體」觀念的思想史考察〉。

4. 6月26日赴香港中文大學出席「全球化下中華文化的發展」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中國經典詮釋的三個核心問題〉。

5. 8月18-22日赴山東省青島市議出席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哲學研究中心」舉辦「海峽兩岸易學暨中國哲學研討會」,宣讀論文〈二十世紀初《周易》經傳分離說的形成〉。(會議地點:府新大廈)

6. 8月25-28日赴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出席「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第十四次研討會,宣讀論文〈戴震「分殊」、「一體」觀念的思想史考察〉。

7. 8月29-31日赴山東省濟南市山東大學訪問。該校「文史哲研究院」及「易學與中國哲學研究中心」聯合邀請演講,講題:〈中國文史研究的本土化與國際化〉。

8. 11月21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擔任黃開國教授〈葉適的經學〉一文評論人。

9. 11月30日臺灣大學「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第14次研討會,擔任第二場會議主持人。

10. 12月6日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常州學者的經學研究」,擔任第二次學術研討會第四場次主持兼評論人,評論臺北師範學院孫劍秋教授〈論莊存與的卦氣說〉及臺灣師範大學賴貴三教授〈常州學者《易經》研究的成果與檢討〉。

11. 12月20日赴香港大學參加「明清學術國際研討會」,於21日宣讀〈戴震經學中的文化意識〉一文,並擔任討論會主持人。

 

2001年學術活動狀況

1. 二月赴上海和平飯店出席「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第六次研討會,擔任第二場會議主持人,並發表論文〈乾嘉學者治經方法〉。

2. 三月三十一日、四月一日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出席「第二屆中華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新意義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中國方志學跨世紀的展望〉。

3. 六月二十二日赴廣州中山大學出席「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第七次研討會,宣讀論文〈高郵王氏父子對《周易》的詮釋──兼論詮《易》方法與經傳關係〉。

4. 六月二十七日出席臺灣大學「王叔岷先生學術薪傳與成就學術研討會」,擔任第六場會議林慶彰〈陳延傑及其《詩序解》〉、蔣秋華〈《學古堂讀毛詩日記》初探〉、楊晉龍〈從《詩經傳說彙纂》到《詩義折中》--清代兩部官訂《詩經》注本詮釋形式之比較〉三篇論文之特約評論人。

5. 七月十二日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清代乾嘉學者的治經貢獻研討會」第二場會議主持人(兼特約討論)。(發表論文:林登昱〈惠學的傳衍──論段、孫《尚書》注地位的確立〉、彭林〈論凌廷堪《禮經釋例》的學術貢獻〉)

6. 八月一日出版《清儒名著選讀》(臺北:大安出版社)。

7. 八月三日至七日與臺灣大學中文系齊益壽、潘美月、李偉泰暨系主任葉國良等四位教授赴山東大學中文系訪問;八日至十一日全體轉赴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與本系裴溥言教授共同參加「紀念魏建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魏建功文集》出版學術討論會」。

8. 九月廿二日於臺灣大學農化新館出席「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第八次研討會,發表論文〈周敦頤《太極圖》及其相關的詮釋問題〉。

9. 十月六上午於美國Rutgers University舉辦的 "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ermeneutics" 宣讀論文"Inter-explanations of Classics: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ve Classics by the Qing Scholars" 。

10. 十月七日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亞洲語言與文學系訪問,九日下午於該系演講 "Poetic Writings and 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 Du Fu's Poem as an Example"。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