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簡介:在磨練寫作技藝後,研究生們還是需要走出研究室,參與不同的研討會、研究團隊等學術場域,向不同背景的人進行各式報告與演講。本次工作坊,在同學實際進行短講演練前,邀請三位講者提點口頭發表要領。人文社管領域邀請到社會學系吳嘉苓教授,吳教授研究領域橫跨性別研究、醫療社會學、科技與社會研究等,具豐富跨醫學、性別、科技等多元跨領域的溝通經驗,並擁有豐富的英文論著發表,希望為研究生帶來多元觀點的學術短講操作。
臺大人文社管領域短講演練|科學表達工作坊
拍攝日期:2023年8月10日
演講摘要:由於助孕科技的擴展,人類史上前所未有地,孕產出更多的雙胞胎、三胞胎與四胞胎。人們見到多胞胎小孩總是多幾分好奇,而本次演講則將焦點放在孕產多胞胎的婦女。這些孕產歷程有時滿是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喜悅,有時卻因面臨流產、早產與母體的不適而憂煩。這些婦女為了達成自己所看重的未來,在孕產過程有著多樣的思考與行動,包括求孕期間如何最佳化醫療介入的效益、減胎期間如何整合各種衝突的資訊、以及安胎期間如何執行身體工作以防止早產。透過理解這些孕產家庭如何糾結著希望與恐懼、生命與死亡,本次演講提出負責任的預想治理,作為政策介入方向。
國科會人文沙龍系列講座|多胞胎生死鬥:希望、風險&孕產勞動
拍攝日期:2023年6月6日
演講簡介:「性別化創新」(gendered innovation)是21世紀國際科學社群與科技政策倚重的取向。此概念與實作最早由史丹佛大學科學史教授Londa Schiebinger所提出,並建置中心與網站,影響深遠。近期包括歐盟執行委員會於2020年發布政策報告,強調納入性別的研究取向有助精進研發;科技部亦推動相關措施。國際頂尖的科技研究持續檢討研究的性別盲點,包括老鼠研究取樣偏重公鼠,AI研究複製性別偏見,都是經典的案例。而「性別化創新」不只要避免性別盲,更強調善用性別分析工具,運用在科學、健康醫療、工程與環境等等研究,以能創造出更精良的創新研究。本次演講將簡介性別化創新的具體操作方法,並呈現國際與本土透過此方法而達到社會改革的案例。
臺大圖書館Master講堂|性別化創新:連結知識研發與社會改革的五道工法
拍攝日期:2022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