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2014年 04月出刊   
 
 
 
左起:謝易璇、胡安美、游騰元、林立婷、林彥廷、邱如奕、李盈佳、彭梓桓、沈印娜、陳育麒、瞿正瀛、顏杏如老師、林欣穎。(2013年7月30日攝,林欣穎提供)


編按:
 2013年5月,本系與日本早稻田大學(以下簡稱早大)台灣研究所簽署學術交流協議,雙方協定於2013-2015年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包含學生交流與教師交流。2013年7月下旬,本系顏杏如老師帶領10位研究所及大學部同學前往該所進行講座交流活動。本系10位參訪學員及顏老師此行的心得分兩次刊出,本文為下篇。

2013年早稻田大學參訪交流(下)
顏杏如、邱如奕、胡安美
彭梓桓、沈印娜、游騰元
彭梓桓(臺大歷史系B99學生)

在和早稻田大學交流的修業活動中,最主要的學術交流是觀賞NHK電視臺的紀錄片〈亞細亞的「一等國」〉後的討論。由於我雙主修政治國際關係的緣故,特別想深入瞭解與探討的是日本如何站上世界舞臺的進程〈亞細亞的「一等國」〉是NHK從2009年開始,配合橫濱港開港150週年,2010年為日韓合併100週年、日本戰敗65週年,2011年則是太平洋戰爭爆發70週年和舊金山和約簽署60週年,連續三年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計畫,記錄這一重要歷史進程中有關「JAPAN登場」特集的一部分。日本從渴望主宰自身命運到成為世界的主角,在一百年來的現代化進程裡,始終不曾改變為超越西方世界而進行的最徹底的學習。然而,這樣的學習與奮鬥,讓日本成為「亞細亞的一等國」了嗎?

 影片中提到當時「萬國公法」規定,要成為所謂的「一等國」,必須領有海外殖民地,因此日本一直堅信西方這樣的「成功」模式,所以戰前歐美列強競相爭奪亞太殖民地時,日本也邁向了殖民地主義。此外,不只是政府與軍方,殖民地作為解決嚴重不景氣以及人口急速增加等社會問題的策略,也獲得許多人民的支持。但是也有批判殖民地主義的聲音出現,其中的代表是當時被視為異端的新聞工作者石橋湛山所主張的「小日本主義」,石橋引用經濟統計數據,指出1920年時日本從殖民地獲得的經濟利益遠小於貿易上獲得的利益;再者,移民到殖民地的人數只有80萬人,根本不可能解決日本的人口問題。石橋認為取得殖民地會讓許多人流血,並讓日本與亞洲和歐美之間的外交關係惡化,無法獲得任何實質利益,因此持續推行殖民地主義毫無意義;日本應該領先世界宣布放棄殖民地主義,成為自由開放的盟主,和亞洲全體國家作朋友,然後專心致力於貿易的發展。

靖國神社本殿旁的軍事博物館──遊就館(2013年7月30日攝,彭梓桓提供)

▲靖國神社本殿旁的軍事博物館──遊就館(2013年7月30日攝,彭梓桓提供)

石橋湛山的主張十分嶄新,「小日本主義」最終未獲民眾支持。日本在二戰後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卻如石橋所言,是靠著貿易恢復經濟成長,人口至今超過一億人,並沒有出現饑荒。追溯歐洲歷史可發現,德國或其他強權也一直在追求全歐的統一,然而軍事和政治上的行動始終失敗。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慘敗,德國承認戰爭的危險與錯誤,周圍國家寬容以待,重新贏得尊重,回復大國地位。戰後德國持續專注經貿發展以及勇於面對歷史,積極反思戰爭的態度或許值得日本思考。

整個日本之行,充滿感動與驚喜。這次勇闖日本的經驗,更讓我學習獨立成熟,懂得妥善照顧自己。“If you had a chance to change your fate, would you?” 皮克斯動畫《勇敢傳說》片中的臺詞曾如此問道。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說:「要做同時代人的領袖,當然應該比他們站得更高,具備更健全的頭腦,更明確的看法,更堅強的性格」。我想這就是我參加早稻田大學講座修業與交流的目的,藉此經驗成功地邁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激勵大家和自己,多參與國際交流,了解彼此文化和國際觀,擴大視野!

這次早稻田大學的講座修業與交流參訪行程,最遺憾的是自己的日語能力完全是零,只能用英文和他們聊天、討論,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對方亦面臨同樣的問題;另外一個遺憾是交流時間非常短暫。即使如此,早大的師生還是非常熱情,讓我們感到非常溫馨。而本次經驗也讓我下定決心要開始好好學習日文,增進語言能力與把握國際交流的機會。

沈印娜(臺大歷史系B00學生)ˉ

本次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參訪,是一個和日本近距離接觸的難忘經驗。一來能與年齡相仿的早大學生對談;二來,在東京短暫留宿的五天四夜,既體驗了不同於臺北的城市風情,更一窺日本文化與臺灣文化的異同。

早大圖書館和臺大總圖有幾分神似,非常有親切感。不同的是,早大圖書館的團體討論區緊鄰閱覽區,屬開放空間,而臺大總圖的討論區則是設在地下室,區隔為封閉空間。另外,館內對於能夠使用筆記型電腦的區域,控管得比臺大總圖嚴格許多,敲擊鍵盤和點擊滑鼠的聲音,似乎被認為是非常影響閱讀或讀書品質的噪音。早大圖書館並藏有日治時期臺灣的各大報紙,是十分有特色與重要價值的館藏。

7月29日下午觀賞紀錄片〈亞細亞的「一等國」〉,影片以日文播放,早大準備中文逐字腳本,並提供許多報紙對該紀錄片的評價讓我們參考,輿論多認為該片「立場偏激」、「歪曲事實」,並「扭曲當事人的意思」。

片中穿插許多日治時期的臺灣老兵和遺老的訪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本來都還能半開玩笑、笑談往事的老先生,談到日治時期臺灣人受到的待遇時,馬上潸然淚下,說痛恨過去那段日子,「把人當傻瓜看」,泣不成聲。這讓我想到大二下學期修習陳翠蓮老師的「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時,課堂上曾經以圖表呈現日治時期同樣職位的臺灣人和在臺日本人升遷與待遇方面的落差。親眼見到走過這段經歷的人回首過去的反應,比起只是看著沒有血淚的統計數字,衝擊實在大太多了,這些統計數字代表著影響了一群人一生的歲月。

該紀錄片推出時引起軒然大波,根據報紙的評論,該片呈現的觀點似乎帶給日本觀眾很大的震撼,或許是與過去對這段歷史的認知是完全相左的觀點。不過,單就「曲解當事人的意思」這項指控而言,該片所呈現的遺老訪談內容,以我過去對日治時期的所學,並未感到遺老們的意思受到曲解。很顯然的,臺日雙方對這段共同歷史的認知,差異頗大。

日本國會大廳展示之專為視障朋友設計的可觸摸之日本國會建築模型。
參觀東京鐵塔,左起:游騰元、沈印娜、邱如奕、胡安美、彭梓桓。
▲上圖:日本國會大廳展示之專為視障朋友設計的可觸摸之日本國會建築模型。
下圖:參觀東京鐵塔,左起:游騰元、沈印娜、邱如奕、胡安美、彭梓桓。(2013年7月30日攝,沈印娜提供)

這又讓我聯想到:最近國際各界要求日本政府正視慰安婦存在的呼聲,臺灣也有前慰安婦阿嬤們,在等待日本政府給予正面善意的回應;這也是臺日過去共同歷史的一個角落。

第三天(7月30日)下午開始緊湊的走訪行程:靖國神社、日本國會、皇居,最後是東京鐵塔。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國會。大廳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國會模型,專門提供給視障朋友認識國會建築,設計得很貼心,上面有密密麻麻的點字,打開塑膠罩就可以觸摸,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專為視障朋友設計的模型。

日本國會內部莊嚴、華美,令人讚嘆,可惜禁止攝影。議會殿堂的設計類似歌劇院舞臺,旁聽席在半圓型的外圍,由上而下可以看見位於「舞臺」中央的議會全場,還有皇族專屬的旁聽席包廂。

第四天(7月31日)的自由行,早大的羽路英明同學擔任游騰元同學和我的嚮導。羽路同學規劃的行程表十分詳細,連幾點有電車搭都安排好了,可以感受到羽路同學花心思準備。

在此次交流參訪中,全程陪伴我們的平井新先生,中文嫻熟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不只對話流暢、聽不出口音,也熟諳中文的流行語。問他如何精進中文能力?平井先生表示,多多接觸,比如他就看了很多臺灣的電視節目,來學習用語和腔調。

早大的校園位於東京非常熱鬧的新宿區,入夜之後頗為靜謐。往高田馬場的方向移動,就會明顯感受到都市鬧區的繁華喧囂漸強。在高田馬場,我還見到不少因為喝醉了就直接倒在路邊,甚至橫在人行道上睡著的酒客,男男女女都有,讓我大開眼界。

本次赴早大交流,承蒙早大師生盛情招待,讓我得以一窺早大校園和東京的風情,雖然只是鳳毛麟角,卻讓這個夏天十分有意義;同時要謝謝顏杏如老師,獨力肩負起在日本照顧我們的責任,也謝謝隨行的陳育麒助教,出發前替我們張羅機票和旅遊險,回來又幫忙處理報帳事務,真是辛苦他們了。

臺大大學部學員與早大同學在歡送晚會的居酒屋前合照,大家已打成一片。
歡送會現場,雙方同學交流熱絡,右一為臺大學生沈印娜向早大師生致謝。

▲左圖:臺大大學部學員與早大同學在歡送晚會的居酒屋前合照,大家已打成一片。右圖:歡送會現場,雙方同學交流熱絡,右一為臺大學生沈印娜向早大師生致謝。(2013年7月31日攝,沈印娜、顏杏如老師提供)

游騰元(臺大歷史系B00學生)

早大予我最大的驚奇,便是住宿地點──奉仕園的環境。男生寢室8人一間,非但不顯狹小,還配備了廚房及完善的衛浴設備,使我們不禁笑說此處簡直可「長住久安」了!值得一提的是,每天晚上早大安排男同學輪流與我們共用寢室,提供額外的交流機會。第一天是平井新學長,他的中文十分流利,我們交換非常多有關日本與臺灣的社會及政治現況的看法。沒想到日本同學竟然會對我國現狀如此清楚、如此關心,甚至比我在國內遇到的一些臺灣人還要關心,實在令人訝異。

第一天晚上的交流餐會上,梅森老師的致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現在臺灣的環境非常的困難,你們能在這種情況下過來,讓我們感到非常高興。」連外國人都知道我們目前環境的艱難了,我們還能裝做不知道,沒有一點憂患意識嗎?席間,我試著和日本同學交流,我發現他們對於臺灣的認識與了解,與我們對日本的認識一樣有限;雙方對於彼此文化有粗淺認識,也都對彼此文化的「細節」有進一步認識的動力。

第二天觀賞2009年日本NHK電視臺所拍攝的〈亞細亞的「一等國」〉,在尚未觀看此片前,我已得知這是部充滿爭議與話題性的影片。該片一開始訴說,在歐美列強的環伺之下,日本朝野決心不讓日本步上當時清朝治下的中國之後塵(當時已傳來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簽訂等消息);因此以當時的《國際公法》對於「文明國」所做的分類,亦即一等國、二等國、三等國中的「一等國」做為目標。也就是,要讓日本成為在國際上的主權國家,且如同當時的英法一般強大的國家,有能力支配他國的命運。臺灣──日本政府立志成為「一等國」後的第一個殖民地,成為考驗日本是否能達成目標的關鍵。影片中穿插著日本本國以及當時同樣覬覦臺灣的英、法等國的史料,佐證日本殖民臺灣的過程,是向西方列強的殖民帝國模式逐步學習、邁進。

影片中還有臺日雙方歷史當事人口述訪問。從當事人的自述,可以慢慢發現多方的「事實」:日治時期,日方以保甲制度控制人民,臺日教育差別待遇表現在小學校與公學校等等;最令人震驚的,應該是有關日英博覽會「人間動物園」的影像資料以及當事人子女的現身說法。「人間動物園」指的是當時日本為了展現其殖民地「文明化」的成果,將臺灣的排灣族族人帶去展場,展示殖民地原本「野蠻的」文化。片中說出了以往在日本歷史上不會被談到的面向,引起日本右派人士反彈,認為該片誇大其實、醜化歷史等等。更重要的是,震撼了某些日本固有的想法──「臺灣是親日的,是歡迎過去日本的殖民經驗」。

這5天來的經歷,近似短暫的遊學,異於一般旅遊行程,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因為我們真的「生活」在日本,有很多機會體驗在地人的日常生活、觀察並認識日本文化。其次,早大方面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受限於日語所能用的字彙,無法完整表達謝意,希望他們12月來臺交流時,也能夠讓他們體會到我們這次感受到的溫暖與感動。

返臺時,一行人在羽田機場合影左起:顏杏如老師、陳育麒、林立婷、沈印娜、邱如奕、林欣穎、李盈佳、胡安美、瞿正瀛,前排蹲者為游騰元。(2013年8月1日攝,陳育麒提供)

▲返臺時,一行人在羽田機場合影。左起:顏杏如老師、陳育麒、林立婷、沈印娜、邱如奕、林欣穎、李盈佳、胡安美、瞿正瀛,前排蹲者為游騰元。(2013年8月1日攝,陳育麒提供)



頁2
前一頁 1 2 下一頁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