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最新消息

【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2023/3/9-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流域的團絡(meshwork)動力〔龔卓軍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
  • 發布單位:社會學系

【台大社會系演講系列】

主講者:龔卓軍 (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

題目: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流域的團絡(meshwork)動力

主持人:黃克先(臺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時間:2023 3 9 日(四)12:30-14:00(前三十位入場報到聽眾可領取餐盒一份,敬請準時入座)

地點:臺灣大學社會學系319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Xux2AAc8QFYouPy6

*本演講不提供線上直播

*因應本校防疫措施,與會者請攜帶口罩,且須填具本報名表始得參加。本報名表中所蒐集個人資料僅為辦理本場演講上防疫目的使用。

*倘若 7 天內有類流感症狀:發燒(≧37.5℃)、咳嗽、喉嚨痛、呼吸道窘迫、流鼻水、肌肉或關節酸痛、頭痛等,請勿參加。

 

演講簡介:

2022Marttauw大地藝術季以1000天的前期研究,加上107天展演,希望打開台灣地方節慶與藝術季的不同模式。前期研究準備期間的團體踏查,出版了《獵人帶路》、《藝術觀點ACT》專號等五種刊物,《獵人帶路》並且獲得2021年金鼎獎。這個演講除了陳述這個研究準備對應到後來的展演的歷程,主要希望分享策展團隊的組織動力。以英國人類學家Tim Ingold的「團絡」(meshwork)概念,對應於既有慣行的「網絡」(network)概念,究竟在操作層面上,為什麼團絡動力更具有整體環境的適應力與變形力?在Tim Ingold與Bruno Latour的理論張力下,究竟哪一種組織方式更具有在地方紮根並連結於萬物生態和極端氣候的政治能量?這些提問將在演講的過程中展開辯證。

 

講者簡介:

龔卓軍,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教授。從身體現象學的哲學訓練出發,轉換到當代藝術的領域,從翻譯梅洛龐蒂的《眼與心》到藝術家謝德慶的《現在之外》,主編《藝術觀點ACT》,探勘當代藝術與哲學之間的對話路徑。2013年策展「我們是否工作過量?」,2014年策展「鬼魂的迴返」台灣錄像雙年展。2018年以「近未來的交陪」策展工作獲得台新藝術獎大獎,同時於國美館策展「野根莖」。2019年於C-Lab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展「妖氣都市」,並開始籌備「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研究展」與「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大地藝術季。2022年開展的「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獲得ShppingDesign年度BEST100年度概念展演活動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