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AI 革新未來,國立臺灣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齊聚探索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與挑戰

隨著大數據、雲端建設和半導體等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在眾多領域皆有革命性的突破。國立臺灣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八月十日邀請兩校專家,聚焦生成式人工智慧,以線上研討會的形式探討相關的創新與應用潛能。活動吸引逾四百位來自產業、學研界的與會者共襄盛舉。臺大國際產學聯盟主任暨研發長吳忠幟教授在歡迎致詞中肯定了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表示:「相關的研究在過去幾年裡迅速增長,無疑是許多科技的核心技術。生成式人工智慧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未來的應用更是超乎想像。我們需要跨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讓 AI 發展更與日俱進,這也是我們舉辦今日研討會的動機。」

 

 

Art editor Img

照片一:研討會講者與貴賓合影

 

 

研討會首先由MIT Schwarzman電算學院特聘教授 Armando Solar-Lezama (Distinguished College of Computing Professor, the MIT 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介紹機器學習於撰寫軟體方面的發展,包含結合數據、自然語言和與系統的互動,並探討以大型神經網絡取代程式時,該如何保留傳統編寫軟體在模組化、可維護性、可擴展性等方面的優勢。接著,MIT 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學系Yoon Kim助理教授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提到大型語言模型為自然語言處理帶來的新典範。由於該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在訓練與佈署皆需要極大量的資源,他介紹他如何克服此一挑戰,提升訓練與部署大型語言模型的效率。

 

 

在下半場的研討會中,臺大電機工程學系李宏毅副教授發表他在語音版 ChatGPT 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如何透過大量的語音資料,讓機器學習且建立語音版的語言模型,並介紹相關的應用以及目前的困難與潛在解決方案。接下來,臺大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林軒田教授談到,近期由於生成式模型在圖像生成上的優越成果,引發學界與業界濃厚的興趣。林教授說明了他在改善生成模型可控性的研究,並分享了一些設計策略,運用生成模型成功產生符合特定條件的圖像。

 

 

四位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中分別就生成式人工智慧發表了不同面向的研究發展,帶來跨領域的洞見與啟發。研討會主持人──臺大電機工程學系王鈺強教授在研討會末表示:「各講者精采的演說以及與會者踴躍的提問交流,讓今日的研討會開啟了許多對談與合作的可能。」該活動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匯流,同時也是產學研界的橋樑,預期將為人工智慧的研究與應用帶來更多的創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