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億拼裝車

文:藍佩嘉。本文收錄於收於中國時報觀念平台

十年為期、總額三十億的「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已從今年三月開始正式運作。行政院推動此舉雖展現重視移民議題的美意,但就目前的基金運作狀況看來,宛如一輛匆促組合的拼裝車,沒有地圖就開上高速公路。

根據設立計畫書,此基金的運作旨在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合作關係。基金的運作方式,則是由各部會團體,分別提出申請補助方案,再經由委員會的討論決定資源的分配。

從初期運作的狀況看來,政府單位提出的計畫,多是既有業務的延伸,僅把該基金視為補充性的財源,鮮少看出政府對於移民現象的治理提出新的思考或作為。面對大筆經費,主管機關反而要擔心預算編列不完。該基金成立的目的強調跨部會在決策、執行上的整合,然而,目前這樣由零碎方案拼貼組合的運作方式,往往造成計畫的重複、資源的浪費。

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目前基金的運作缺乏整體的規畫,對於婚姻移民的現況與需求沒有充分的了解。就以委員會的組成來說,幾位對於外籍與大陸配偶長期進行研究的學者都沒有被邀請列入委員的名單。在中長程規畫失焦模糊的狀況下,對於新移民的協助,有如散彈打鳥、事倍功半。

不少提案的內容仍充斥嘉年華式的大型宣導活動,例如表揚外籍模範母親、跳跳唱唱的遊藝活動。政府部門經常舉辦的這類活動,其公關意義遠高於實質效果。讓新移民穿著異國服裝、烹煮南洋料理,跟大官握手合照,暴露出政府對於多元文化主義的膚淺認知。倘若缺乏意識形態上的省思,針對新移民及其子女舉辦的活動甚至可能造成把弱勢家庭標籤化的負面效果。

就從基金的名稱來說,「照顧輔導」的說法反映出把新移民視為教化對象的預設,忽略了在邁入多種族社會的過程中,台灣民眾也需要再教育、學習如何了解與尊重文化差異,特別是在國家機器的末梢,位居第一線與外籍配偶互動的人員,包括警察、公衛護士、醫護人員、教育新移民子女的老師等。

其次,新移民需要的不只是暫時性的救濟與扶助,而是培力 (empowerment)。政府與民間單位競相開辦識字班與生活輔導班,卻苦於招不到學生,因為許多外籍配偶遭到夫家反對或缺乏托育資源,根本沒有出來上課的機會。除了配套的措施,她們也需要進階式的就業訓練,幫助她們得以經濟自立,也可以成為未來移民服務體系裡的重要文化媒介與人力資源。

目前已有幾個地方政府提出設立「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的方案,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整合官方與民間資源的機制。然而,我們需要中央政府提出整體規畫與階段性目標,結合社會福利與社會安全制度的改造、有計畫的培育志工人力,來成立一個永續的服務系統。

三十億的基金,不該是一輛充滿政治象徵的電子花車,或是資源回收的拼裝車。否則,十年後,我們仍然沒有能力駕馭台灣已然邁入新移民社會的現實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