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2,2008 16:01

就是少了白老鼠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
副教授 劉孟奇


根據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在日前召開座談會,呼籲新政府暫停實施高中98國文課綱。座談會中有老師拿出學生的作文「給總統的一封信」,其中有同學說::「教改十年來如時尚流行更迭,孩子如白老鼠服了這劑,改服那劑,死的都不是大人」;「教育人員是要幫受教者實現理想,而不是實現自己的理想」。


國文不是我的教學專長,我無從判斷98國文課綱是否合適。不過在98課綱中有另外一個部分與我的教學專長有關,就是經濟學,而這個部分似乎也引起相當爭議。
根據另一則報導,在高中95課綱中,「公民與社會」是一門全新課程,而其中經濟學內容比大一的經濟學概論還多。不只於此,許多高中公民老師根本沒學過經濟學原理,更不知要從何教起。


我在網路上找到95及98課綱中的經濟學部分,一看之下,大吃一驚。我將這個課綱給已經上過經濟學原理的大二學生看,學生也是一片譁然。何以故?以98課綱來說,的確如報導所言,「公民與社會」中的經濟學內容介於大學一學期的經濟學概論及一學年的經濟學原理之間。但是大學老師有48-96小時來教,而高中公民老師只有24小時來教這些內容。說實話,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要高中生學些經濟學,以做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常識,這當然不是壞事。但是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一個「理想高遠,但可行性顯然有問題」的課綱?


我的猜想是,問題或許出在這個課綱並沒有經過完整試教與試點的過程;或者即使經過試教與試點,也沒有對於試驗結果進行嚴謹與務實檢討,以針對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之道與配套措施。


換句話說,這裡面的問題就在於沒有真的找一些「白老鼠」來好好試一下,以找出問題加以解決。相反的,發生的情形可能是直接從「遠大理想」跳到「全面實行」,於是學生頓時覺得「我們都是白老鼠」。


具體而言,如果要推動這樣一個課綱,我想像中的標準作業流程是這樣的:先找一群高中應屆畢業生,在暑假期間由大學經濟學教師來試教24小時,看看這個課綱是否教得完?學生能不能吸收?是否真的能幫助學生瞭解真實社會?怎樣的教材與教法比較有效?等到這個實驗階段結束之後,吸收經驗,檢討教訓,然後加以改進。


接著再推進到下一個實驗階段:訓練一批沒有學過經濟學的高中公民老師來教經濟學。這不只要教他們經濟學,還要教他們怎麼教經濟學,然後再讓他們實際試教經濟學。同樣的,在這個階段結束之後,一樣要總結經驗教訓,加以改進。在這些實驗階段之後,才確立一個兼顧理想性與可行性的課綱,同時提供教材與教學法的實際教學範本。不只於此,還可以建立教師的訓練基地、訓練計畫與訓練流程,開始輪批訓練高中公民老師。


如果等到上面條件都成熟的話,再開始實施課綱,我相信遇到的抱怨與阻力應該都會大幅降低,而教育者的美意也比較不致成為受教者難以承受的負擔。教改過程中的諸多問題,或許也都可以朝「到底有沒有真的試過白老鼠」這一點,去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與解決之道。


  • lakatos 發表於樂多回應(37)引用(0)關於教育編輯本文
    樂多分類:新聞評論切換閱讀版型 │昨日人次:0 │累計人次:1897

    引用URL

    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6065139

    回應文章

    最原始的課綱是中研院蕭代基先生所做的
    反映了一大堆意見
    少有被採納
    98課綱目前是張清溪老師善後

    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上的是實驗性課程
    就是先把新的課程再我們身上實驗過一遍
    第二年以後再全面性的實施

    目前課程最大的問題是
    找了不對的人在編寫課程
    這幾天學校在甄試
    敝校公民科從我進去九年以來
    都沒有人參與教科書或參考書的編寫
    很不幸的
    去年錄取一位剛剛由代課教師轉正職
    今年赫然發現出現在某一版本的編輯群
    對我們來說造成很大的困擾
    (高中,尤其是名校,常常會因為教科書的編寫而形成不同派別,因為其中的利益實在太大了)
    打著學校招牌賺自己的錢
    我實在很不能接受
    尤其是知道對方上課的情形

    最近的口試問到一位剛剛才大學畢業來考試的代課教師
    問到將來參與教科書編寫的態度
    對方興致勃勃地說
    已經答應一位教授參與教科書的編寫
    試教時講解都有錯了
    這些人都還前仆後繼的去做這些事情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May 22,2008 16:53

    做市場行銷的人,也都知道可以找一些人組成 focus group 來了解消費者的想法或試用情況。這個道理,其實也適用於敗選的政黨。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2008 17:10

    駱,

    政治人物,很少有人願意虛心承認自己可能並不真正知道選民要的是什麼,特別是在當權的時候。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2,2008 18:38

    lakatos,

    Friedman 在 capitalism and freedom 提到(大意),政治權力的分配和公共政策的決定,大多只有 Yes or No,市場權力的分配,透過多元的產品和市場佔有率的分配,不會有零合的問題。因此,能夠透過市場解決的交易,就不須由政府來做。

    政治人物和廠商的差別,在於政權只有當權或在野,當權時真的去了解選民需求的邊際報酬是零,加上同黨分享政權的free rider 問題,自然不會敏銳地去取理解選民的需求。

    反觀市場上的廠商,透過理解消費者需求來提高利潤的邊際報酬大於零,因此廠商會認真去經營市場。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2,2008 19:50
    maybe我講這個話有點自賣自誇,不過往昔對於教材的編輯是相當費工的。

    大致來說,在台灣的教育史上有幾個課程編輯的關鍵字,分別是舟山、板橋跟南海。
    對學教育的人來說,所謂舟山模式、板橋模式、南海模式都應該還蠻熟的(畢竟連我已經不在教育圈混的都還記得,還在線上的應該會知道才是)。

    根據學教育的人的說法,所謂板橋模式是「教學→編寫→再教學→再編寫→實驗學校試用→修訂→再實驗再修訂共兩次定稿→交國立編譯館發印」的過程(黃政傑,民80)。據說,這樣搞下來要花上十餘年的功夫,才推出一套「分科課程」。(陳添球,年月不詳)

    順便,借我大學的老闆之一的文章來用一下,科科(抖)

    新課程是轉機?還是危機?-課程實驗停擺,審查塞車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22,2008 20:24

    在教科書的市場上
    付費的是學生家長
    選擇的卻是教師
    消費者應該是學生
    但是淘汰的機制不在學生或是家長
    | 檢舉 | Posted by civics at May 22,2008 20:26
    >>要高中生學些經濟學,
    >>以做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常識,
    >>這當然不是壞事。
    >>但是令人好奇的是,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一個
    >>「理想高遠,但可行性顯然有問題」的課綱?

    大家爭權奪利吧?

    每個許多顧問都覺得自己研究的領域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課綱一定要放自己的研究領域,
    坐大自己的勢力。

    這個顧問要塞一點內容,
    那個顧問也要塞一點內容,
    然後就弄出包山包海,
    完全不顧現實、無法教學的課綱了。

    教不好的話,就完全是現場教師失職、不長進、家長觀念沒有改變……

    我覺得還滿無力的……
    | 檢舉 | Posted by Yukie at May 22,2008 21:03

    所長,

    謝謝你提供的資料。看來我對問題點的猜測是對的。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2,2008 22:31

    劉館長:

    就算是試教,光是只有課綱並不夠,還必須有課本才行。
    是要編課綱的人自己先寫一套課本出來?
    還是要出版社多花兩年的成本來編寫課本?誘因在哪裡?

    嘴砲研究所所長:

    我不知道什麼是「舟山」模式或者「板橋」模式。
    但是我知道我讀過的國文課本的每一冊的第一課的作者不是姓孫就是姓蔣。
    還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公民與道德。
    以前的教科書編寫過程真的比較嚴謹嗎?
    我是有點懷疑啦。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y 22,2008 23:08

    潘,

    藥品上市不只需要經過白老鼠,還必須經過人體實驗。

    只要稍微規範一下教科書上市的標準流程,這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我知道,這當然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假設目前的制度不改變的話,這種規範多少可以緩解問題的嚴重性。)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2,2008 23:35

    潘,

    BTW,如果連編教綱的人都不確定自己要老師教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這真的是恐怖的事情。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2,2008 23:37

    白老鼠發言:我小學念的是實驗小學,剛好生逢其時,我們這一屆所有主科都是新教材的實驗版。印象中沒有什麼大問題,感覺教法與舊教材有差距,好像比較活潑。
    到了國中念舊版本,乏善可陳,但也不至於有大問題。高中是新版本第三年。高中課本給我的印象是差距很大:最欣賞的是公民課本,從基礎社會學政治學教到經濟學。最糟的是陳立夫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其次是三民主義。科學學科則是立意良好,但是編寫上好像也未盡理想。
    綜合而言,以前的編寫過程都是有試教的,所以應該不會出大問題(例如銜接),只會有內容不好的問題。
    或許政府可以補助或貸款給出版社,作較長期試教改寫過程的費用,再從以後正式版本賺的錢中扣回來所有的試驗經費,藉此機制把賺錢出版社的部分利潤平分給所有參與編寫教材的出版社。這樣,就算正式版市佔率低,至少開發產品的部分不會太虧本。類似美國國防部資助民營廠商開發新武器作法。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22,2008 23:54

    劉館長:

    我沒說編課綱的人不確定要老師教的具體內容啊。
    我是說,試教還是要有課本。
    課本主要的功能是給學生讀的。

    既然經濟學課綱的主要負責人是各位館長熟識的老師
    (如上面所說的),
    何不直接去問張清溪老師的想法呢?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y 23,2008 00:07

    潘,

    (1)我想阿宏已經指出可行的問題解決方法了。

    (2)「編課綱」跟「推動一個課綱」中間是有差距的。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3,2008 00:41

    劉館長及諸位館友:

    問一個問題:

    撇開課綱,高中生的經濟學應該教什麼? 如果時間只有24小時。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May 23,2008 01:09

    若不討論課綱設計妥適的問題,「課本」是必要的嗎?
    我雖非教改下的白老鼠世代,但高中時期的課本制度倒有沾上點教改的邊,印象中,教我們三民主義跟公民的老師,沒用過課本,都自己寫講義。

    之前湊巧小小研究了一下教科書開放的問題,我好奇,中小學老師難道沒有「盡信書,不如自己寫書」的能力嗎? 嫌課本編的爛,沒有法令規定一定要用課本教啊!


    駱教提出來討論的「高中生的經濟學要學什麼」:
    我個人看法,既然涵蓋在公民與社會裡,那至少讓高中畢業生懂得幾個重要的總體指標,不要政治人物喊要追求幾%經濟成長時,毫無概念,就夠了!

    若還要cover個體的部分,那機會成本、比較利益教一教,24小時,應該就差不多了!
    (記得我高中,光機會成本的概念老師花了一整節課解釋)
    | 檢舉 | Posted by 冒牌企管人 at May 23,2008 02:09

    「課本」是必要的。
    但是的確很多老師不用課本。
    不過老實說,對比於一般高中老師寫的講義,我還寧可相信隨便一個版本的課本。
    不管品質是否讓人滿意,至少課本是一群人努力編寫令一群人努力審查的結果。
    | 檢舉 | Posted by 潘 at May 23,2008 06:24

    駱,

    如果根據我自己文章的邏輯,「24個小時要教什麼」的答案最好要經過消費者調查(例如你說的focus group)與實驗測試...

    如果根據我自己的主觀判斷,24小時能教的,除了冒牌企管人所說的基本觀念以外,主要就是以這些概念為基礎,教一下勞動市場與金融體系的基本運作就可以了。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May 23,2008 07:09
    不是專家,也從沒學過經濟學,但很好奇的是:如果拿《蘋果橘子經濟學》來當課本呢?這可是通過市場檢驗的喔(消費者不全是中學生就是了)!當然,這可能不符合任何課綱的要求,但說不定是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課本。我是覺得啦,不管怎麼改課綱、課本,如果沒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都是白搭。

    我自己用經過長期(幾十年)且大規模市場考驗的課本的時候,學生好像都倒盡胃口;反而是當我把一般認定的課綱丟掉,用從沒有人用過的課本,外加自己編的東西的時候,學生的興致就很高。
    | 檢舉 | Posted by 阮 at May 23,2008 08:09
    駱教,

    應該教(1)討論公共事務時尊重證據的精神;(2)競爭都是好的。
    | 檢舉 | Posted by JZFan at May 23,2008 08:51
    如果只有24小時,我會考慮是直接找8-12個有趣的經濟學實驗,來教學生8-12個經濟學基本概念。目前想得到的主題有:
    1.交易的好處
    2.價格「收集並加總資訊(information aggregation)」的功能
    3.價格管制(錯誤的政府介入)
    4.市場結構(壟斷、獨占和完全競爭)
    5.供給需求改變(對均衡價格與數量的影響)
    6.檸檬市場
    7.外部性與污染排放權市場(寇氏定理)
    8.公共財的撘便車問題
    9.預測市場(政治期貨市場)

    不過,我想實務上的問題是,如何拿這24小時的課程來出大學入學考題。這大概是所有家長(和老師)關心的問題。關於這點我沒有答案,但是我猜學生多半是「被迫關心」這個問題。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May 23,2008 09:26

    阮,

    如果拿蘋果橘子經濟學當課本,我猜考試題目會變成:
    「最常用的白人女孩名字為何? A. Imani; B. Jake; C. Amy; D. Molly.」
    | 檢舉 | Posted by Richter at May 23,2008 10:49

    其實, 在高中時期學習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是必要的, 如此一來就不會誤認"擴大內需" 可以解決 "通貨膨脹" 的問題....
    | 檢舉 | Posted by jimhuang at May 23,2008 11:15

    Richter,

    可是那個每年會變啊!
    像這裡就有排名的變動:
    http://www.thinkbabynames.com/popular/0/United+States/2006

    Amy近幾年下滑,就跟Molly差不多了。

    還是這樣可以讓參考書商賺大錢(因為要每年改版才有最新的答案)?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May 23,2008 11:19

    如果拿蘋果橘子經濟學當課本,應該考的是申論題:請以經濟學理論解釋為何最常用的白人女孩名字中,Amy近幾年會下滑,跟Molly差不多?
    第二題,請以社會學理論分析最常用的白人女孩名字中,Amy近幾年下滑這事實背後所代表的社會現象。
    | 檢舉 | Posted by 阿宏 at May 24,2008 00:42


    據說少公子以前說過,please know about XXX more,then什麼碗公的我忘了。我這樣講其實很不禮貌,但是有些人在嘲笑別人的時候,自己卻做出跟自己所嘲笑的對象一樣的事情。套句年輕的會長講的,也許這世上最不的就是諷刺與弔詭。

    先上一下背景好了
    板橋模式-
    先有一批來自全省基層的、有經驗的教師借調研習會進行開發新課程,全天候研究、發展、小規模試教、編寫教材,並同步進行課程研究。然後,經由課程研究小組會議(成員約一半教授、一半教師,每週至少開會一次),最後形成所謂第一版實驗教材,準備作為全省約四十所實驗小學試用。而這些所謂實驗班老師,在每學期的開始將借調研習會二週,進行一週的理念、研究教師試教、教材研討、說明,另一週則實際於板橋研習會特約試教學校,進行試教研討。期中更於北中南東,分區舉辦實驗教材研討會,由實驗班教師與借調研習會之研究教師進行教學觀摩、研討,對教材提出建議,作為第二版實驗教材修正參考。經過兩輪(實驗版、修正版)的全省實驗、試教後,將修正意見、實驗教材,送交國立編譯館做為全省推廣之參考教材。
    在國立編譯館,另外組成教材工作小組會議(小會)及教材編輯委員會(大會),成員有些來自板橋教師研習會,各自具有不同功能。小會提交教材初稿,經大會由各個不同領域學科專家、心理、認知、基層有經驗教師(三分之一),共同討論、激辯、推廣上有疑慮者再進行試教,最後才定稿,印刷、全省使用(稱為舟山模式)。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24,2008 02:00
    說明:
    1.
    板橋模式的負責單位是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因其會址位於台北縣板橋市,故其所發展是課程模式被稱為板橋模式。
    2.
    板橋模式的負責單位既然是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在教育實務上的意義在於,該會只管國小不管國高中-因為國高中另有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所以板橋模式當然只有在國小推動。
    3.
    威權時代、獨裁統治的年代,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編課本的根本無從選擇哪些東西要放進課本,潘說國文課本的第一課作者不是姓孫就是姓蔣,對不起,這點編課本的做不了主-你總不能教編課本的每個都編一本新英文法吧??
    4.
    所以板橋模式或者舟山模式的嚴謹,是在編輯過程經歷試產-驗證-丟回-修正試產-驗證-再丟回....這樣子反覆操練,一日三練、三日九練、久練成鋼的過程。內容或許不敢令人恭維,不過在那個無所不在的政治框架下,這些研習會的前輩確實是已經盡主、客觀的可能去編好一本教材了。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May 24,2008 02:20

    前面問到,高中經濟學該教什麼?以下是幾個值得教的概念。

    1. 價格不是政府決定的,除非政府自己就是供給者。

    2. 薪水不是政府可以靠立法來增加的,例如領6成薪水的育嬰假二年。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2,2008 09:22

    駱館長,

    所以,進一步的推論是:

    1.目前拼命喊要政府決定價格,主要針對的應該是「政府是供應者的產業」。這些產業有哪些呢?
    我想得到的第一個例子是中油,第二個例子是自來水公司。歡迎大家繼續腦力激盪。

    2.目前拼命喊要政府立法增加薪水,主要針對的也應該不是民間企業,而是政府自己(像是軍公教調薪之類的)。至於什麼六成薪育嬰假,大概也只有「老闆是政府」的人才真正享受得到。

    以此淺見,謹供參考。
    | 檢舉 | Posted by Joseph Wang at June 3,2008 09:00

    Joseph Wang,

    加上台電。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une 3,2008 10:16
    | 檢舉 | Posted by 駱 at June 3,2008 11:35
    突然覺得很沒力

    有薪育嬰假、禁止就業歧視、全民健康保險.......原本都是立意良善,但是誠如西諺所云:通往地獄之門往往由善意構成,實際上將這些政策執行起來的後果總是"爽到你艱苦到我"。

    但是我不知道兩位館長跟眾多主顧對於" 懷孕即解雇 " 、 " 年紀大=在職場該死 " 、 " 有病沒錢看醫生拖到沒得救再給醫生罵 " 等等問題的高見以為如何?至少我個人是比較無法忍受。

    然而,你知我知,雇主用人是他的基本權利,用強制的手段遂行反就業歧視只是顯得需耗資源作虛工。

    或許這只是一篇murmuring,不過我還是想請教,除了紅色思迪麥、繩子/木炭之外,還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至少)我個人好過一點的?

    哀莫大於心不死(廖中山,199X),感謝諸君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3,2008 16:17

    "年紀大=在職場該死"這就是錯誤認知
    看看台積電的總經理或微軟的總裁等等
    可以發現高薪資的人大多是年紀較高的人
    年青人幾乎是不可能有那樣的高薪

    某些領域的工作是年紀越大經驗越豐富收入越高
    某些則相反
    因此才能吸引較多人去學習該領域的知識
    如果沒有這種薪資差異的誘因
    那就會變成沒有多少人要學習新知
    大家都一起當粗工
    那就會是"美好的共產主義烏托邦"了

    " 有病沒錢看醫生拖到沒得救再給醫生罵 "
    當然是忽略了醫療資源寶貴
    如果大家都有得看醫生
    那就會變成大家都在排隊等著看醫生
    排隊中途不知能等死多少人?
    解決方案只有增加醫生和醫療資源
    可以選擇的方法
    一個是高所得誘因
    另一種是古巴式政府培訓
    看你個人喜歡那一種
    | 檢舉 | Posted by robotcap at June 5,2008 15:20
    在別人的BLOG吵架不是件好事,不過

    "年紀大=在職場該死"這就是錯誤認知
    看看台積電的總經理或微軟的總裁等等
    可以發現高薪資的人大多是年紀較高的人
    年青人幾乎是不可能有那樣的高薪

    這點似乎沒有把有些四、五十歲突然沒了工作的中年男子當成一回事。當然也許7萬多/1854萬*100%不算什麼,不過這種事情要先講會比較好。

    ----------------

    如果大家都有得看醫生
    那就會變成大家都在排隊等著看醫生
    排隊中途不知能等死多少人?


    這個論點也是很奇怪,好似已經假定大家沒事幹就以跑醫院、逛診所為樂;先撇開感冒可以變肺炎->感染到死掉、連咳三個禮拜可以咳到疾病管制局派員上門請安問好不論,一般人哪有那個閒工夫逛醫院?健保制度有問題不代表醫療照護制度就要跟著有問題呀。
    | 檢舉 | Posted by 嘴砲研究所所長 at June 5,2008 17:50

    To 嘴砲研究所所長:
    這就是為什麼"美好的共產主義烏托邦"到現在都還有市場的要因了
    不用學習就能繼續有工作和資源可用可說是一大誘因:)
    只要還有古巴和北韓那種國家願意支持他們(和你?)的理念的話

    而且你可能太過悲觀
    台灣有很多一般家庭仍有50幾歲的人在工作的
    最容易"四、五十歲突然沒了工作"的似乎是工業和服務業的人
    而農業看來不會有這種問題
    可看出早期台灣和以前的China農業人口眾多的原因
    是從事農業到晚年時較能有保障
    以及軍警公教是熱門職業的原因

    我剛好之前去某私醫院做健康檢查
    光是在X光的部分就等了超過40分鐘
    我想你誤解我的意思了
    用古早以前醫療資源少的情境來想像比較適合(4、50年前應該就合適了)
    如果有生病的人都能看醫生(按照共產主義的要求)
    那一定排隊
    有些重病或急病的人可能在排隊中途就死了
    醫生沒那麼多的
    如果是給錢多的先,就有急診的概念
    那換沒錢的先死
    原則上就看你個人偏好那一種而已
    而以醫生努力考醫科的情況來看
    可以假設大多數的醫生會喜歡資本主義而已
    這樣你能了解台灣制度為何較接近資本主義了沒?
    尤其是在長期升學聯考制度之下

    我原來的論點,和健保制度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健保不能增加醫生和醫療資源
    對改善醫療環境的能力因該是0
    這制度可能比古巴的還蠢
    | 檢舉 | Posted by robotcap at June 6,2008 02:58
    劉孟奇先生您好:
    我們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精彩,希望能夠徵求您的同意轉載到9708光華雜誌各語文篇的文摘專欄中,因為沒有您的聯絡方式,所以我用留言的,麻煩您看到留言回email給我,我再將轉載同意函寄給您,麻煩您了,謝謝!
    光華行政編輯 鄭伊真
    jane@taiwan-panorama.com
    2392-2256#42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tw
    | 檢舉 | Posted by 鄭伊真 at July 21,2008 15:48
    | 檢舉 | Posted by lakatos at January 31,2009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