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
Ð   私心,把競爭搞成鬥爭   Ð
聯合報 2005-02-22

  最近媒體對馬英九參選國民黨主席一事,以及我和馬團隊之間的關係,有些誤導、完全失焦。

  我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不是任何人的附庸,從半年多前到此刻,我從未參與馬團隊任何會議,完全不知道他們的決定,所以我所寫的,當然只是我個人的意見,把我所寫的文章解讀成「馬團隊出招」,不但對我的自主性不夠尊重,也對馬英九不公平。

  這次事件凸顯台灣民主政治的不成熟,民主政治不只是選舉,公民對不同意見的包容、對多元的尊重、對社會公義的維護,以及理性對話的風度等,都是成熟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價值。我研讀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尤其是自由主義)超過二十年,深刻體認到台灣民主政治的病根不在制度,而是公民的素養,一個對自由民主政治的根本價值普遍缺乏瞭解的社會,很難發展出令人滿意的民主文化。我在投書媒體的文章中分析王院長參選黨主席的可能性,完全是說理而沒有謾罵,王院長的支持者可以反對我的看法,但是用輕蔑或仇視的態度對待我,暴露的反而是對民主價值的無知,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曾說:「我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是我誓死捍衛你如此主張的權利」,這才是民主寬容的真諦。

  最令我遺憾的是,在這次事件中公共空間幾乎完全被私利的考量淹沒,最容易近用公共領域的政治人物和媒體,似乎只關心切身的利益和危機處理,而漠視「提升民主化」這個公共價值。

  王院長能不能當選和我「認為」他會不會當選根本是兩回事,王院長當選與否當然是一個值得理性討論的公共議題,我的看法也許不成熟,絕對歡迎反對的意見加入討論,形成公共論壇,這對王院長未來的決定應該也有幫助。智者千慮總有一失,愚者千慮總有一得,如果王院長的支持者因護主心切而動怒,反而失去可能有益的建言。靠理念結合的政黨,不會因為黨內的激烈競爭,而傷及對外的團結;我所憂心的是,長期執政的國民黨吸納許多因利益而結合的成員,所以只要競爭就被私心搞成鬥爭。因此即使馬英九不衝太快,只要他投入選舉,就會被渲染成破壞黨內和諧,因為他當選等於某些人的利益受損,王院長說:「只有連戰續任,才不會破壞黨內和諧」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這也是國民黨的危機。

  基於黨內和諧,馬英九應該不會再找我加入他的團隊,也許這樣的妥協比較合乎當前的國民黨文化,令我失望的是,馬英九雖然維持了「表面和諧」,卻失去利用這次機會促成黨內民主化的反省。我跳出來論述黨主席選舉,完全因為看不慣國民黨停留在「揣摩上意」、「明一套暗一套」的選舉文化,把馬英九參選說成「逼宮」,完全出自一種封建的價值觀,這種想法不但無法吸引年輕人,更和開大門、走大路的成熟民主政治背道而馳。在任何一個先進民主國家中,即使黨內競爭,任何有意願的人不但勇於公然表態,而且必須及早表態,以做準備;參與競爭的候選人彼此唇槍舌戰,卻沒有人會用「破壞和諧」譴責對手。如果國民黨內的民主化腳步趕不上社會的期望,黨意就會和民意產生落差,這樣的國民黨將面臨被民主浪潮滅頂的命運。做為一個資深的國民黨員,我擔心國民黨失去競爭力、更擔心執政黨失去制衡的力量,因為一旦執政者失去制衡,權力使人腐化,最後受害的是全民。如果馬團隊只從短期切身的利害考慮,把我對黨和國家的長遠關懷用「麻煩製造者」作註腳,遺憾的一定不只是我,還有那些不在乎誰當黨主席而憂慮台灣未來的有識之士。

  至於媒體,除了傳達真相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和捍衛自由、民主、正義等公共價值,在這個事件中媒體更應該做的是:促成民主文化和價值的公共論述,如果媒體只為了戲劇性效果、增加「劇情」張力,而凸顯對立、捕風捉影,實在有失第四權之責。而那些對我心存不滿的人,如果罵我可以撫平心中的憤怒,我願意承受所有的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