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是岸

 張清溪 中國時報財經漫談

(2004/7/29)

 

   中國因為局部投資過熱,導至能源短缺,各地嚴格限電,特別是台商聚集的地方,有開五停二(每週供電五天),也有開三停四的。許多台商在停停開開間,供貨不及,訂單流失,甚至遭受罰款。有些台商高唱歸去來兮。其實,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可能只是警告,更大的災難還等著呢。

行政優惠: 怎麼來怎麼去

   台商 (其實包括所有外商) 建廠時,享受很多行政優惠。吉林蛟河的大街上,樹立一個大看板,上面寫著: 「誰與招商引資企業過不去,就是與蛟河人民過不去」。外資享受著甜美的照顧。但是,這種法外施恩隨時可能翻臉不認人,連合法權益都可以違法剝奪。很多台商陰溝裡翻船,就是企業被高幹看上了。

   自由經濟有三個支柱: 誠信的社會、自由市場、政府提供公共財。中國雖然改革開放了,但三者俱缺。大陸缺乏誠信,據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系教授鄭也夫的分析,已經到「殺熟」的地步。他說最高級的誠信是對制度的信任,其次是信任陌生人,最初級的是信任熟人;而中國社會誠信淪喪,已經低到會「坑殺熟人」。自由市場呢?似有實無,因為官員事事審批、隨時干預。至於政府提供之公共財,對企業最重要的就是公正的司法。台商高為邦博士出版的《大陸司法迫害台商實錄》,道盡了中國社會「搶劫無罪、詐騙有理」,司法公正蕩然無存。

體制問題: 投資居然太多

   中國經濟百病叢生,稍為抓脈診視,就會發現任何病症都是體制問題,這點連總理溫家寶都承認的。我們以現在進行式的「經濟過熱」為例。所謂經濟過熱,其實是部分行業「投資過多」。投資怎麼會「過多」呢?在真正的市場經濟裡,這太可笑了,政府只怕(民間)投資太少。

   中國不一樣,很多投資是政府主導的。因為是用別人的錢,政府做事從來都不太小心;在毫無制衡的中共政權下,就更不小心了。於是,重複投資盲目投資、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一堆,短期效果是原材料飛漲、能源不足,長期必然是供過於求、企業虧損、貸款變呆帳。這看在主政者眼裡,怎麼能無動於衷呢?但是,降溫有用嗎?中央政府因為「軟政權化」,下級政府經常「陽奉陰違」。

大難將至: 稻草壓倒駱駝

   中國經濟的表相雖然很好,經濟成長率連連跌破專家眼鏡,但失業洪水、下崗洪水、貧富懸殊、貪官污吏引起的各種社會問題暗潮洶湧,中央已經控制不住。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農民、民工、拆遷戶、受剝削的工人到北京上訪。絕大部分被各省市公安「截訪」,中途就被逮捕押回,但仍有幾百人突破防線,出現在天安門附近。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最近表示,中國金融危機已經不是「遙遠幻影」,而是「現實危險」。他說,中國國營銀行經過近幾年的整治、補貼、移出不良資產,去年再加大放款餘額來美化帳面,但因銀行體制未改,製造金融黑洞的機制並未消除,最近不斷的放款隨時可變呆帳。加上近年不斷爆發金融弊案,金額動輒百億、千億,而未來隨著外資銀行逐步搶食存款,金融風暴陰影愈加濃厚。

   危邦不居,亂邦不入。台商何妨回頭是岸。

 

上一篇

回到短文首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