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Conferenc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milies At-Risk
( 2010危機家庭國際會議)
(全程同步翻譯; 一律採網上報名 報名網站:
http://homepage.ntu.edu.tw/~ntusprc/2010RFICCHT/

一、會議主要目的
  本會議以亞太社會為主要範圍,討論亞太地區家庭的危險以增加我們對「危機家庭」以及其家庭脆弱性之認識。
  危機家庭與暴力(親密伴侶暴力、家庭暴力、兒童/老年虐待)文化和經濟剝奪下的女性化移民等息息相關,同時也和許多的社會排除與社會不正義環境、甚至天然氣後環境相關。我們除了思考家庭關係內的內在危險因子之外,同時也應該面對全球化、自然變遷以及與其他世界性經社變遷帶來的外在危險因子,有所了解。這樣的複雜性,也讓我們認識到危機家庭研究與服務是跨領域的,包涵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政治科學和家庭法律等,經由會議,盼有更多跨領域的科技整合。
  本研討會將會聚焦於危機家庭新趨勢,這些危機可能來自於當前在全球化影響與金融危機之影響,也可能來自家庭志願或非志願之生活型態選擇,例如雙薪家庭、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或有困難的家庭,像是家庭暴力、遭遇災難或犯罪事件等等。經由研究分享與討論,這研討會將可以嘉惠危機家庭領域的學者和實務工作者。

二、會議舉辦:
舉辦日期:2010年11月9、10日(詳見議程)
地點:會議: 國立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中心(靠近台北捷運公館站)
      工作坊: 國立台灣大學社工系401會議室 (靠近復興南路和辛亥路口)
指導單位:內政部兒童局;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共同主辦單位:   台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
               日本Kib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財團法人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三、會議主要內容:(全程同步翻譯)
  這次危機家庭國際會議,我們請到了美國、日本、香港、和臺灣在家庭、婦女暨兒童領域專精研究學者來對「危機家庭」這主題發表相關研究論文,以及進行相關議題的研討,主要進行方式有三種:專題演講、主題研討、工作坊。
A. 專題演講:
1.危機家庭的法律和公共政策—以日本家庭暴力防治法為例
2. 全球化對婦孺受暴的衝擊:亞太與美國觀點
3. 邁向整合模型家暴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的政策實踐與實務發展
4. 如何幫助危機家庭:理論出發和實証為基礎的香港家庭服務中心模式
B. 主題研討
1.主題研討一:暴力與危機家庭實務與國家政策
   1) 家庭暴力:家庭的變遷中危機 (以台灣為例)
   2) 危機家庭:兒童福祉觀點的 (以日本為例)
   3) 危機家庭:災變後家庭危機(以中國大陸512為例)
2.主題研討二:移民與危機家庭實務和國家政策
   1) 來自新移民家庭的小孩:適應真有不良情形? (以 台灣為例)
   2) 新移民政策走在性別、階級和國家認同的交會口?(以韓國為例)
   3) 移民、照顧工作以及性別:揪葛不清?(以日本為例)
   4) 移民與家人重大人身安全相關? (以緬甸移民為例)
3. 主題研討三:重大與新危機家庭與社會工作實務發展
   1)攜子自殺之多少?∼∼「殺人自殺」1989–2005香港實証研究分析
   2) 蠟燭兩頭燒,傷很大?∼∼香港和台灣社會的家庭與工作平衡問題比較
C. 工作坊:
主題:社工員的替代創傷∼∼督導角色

四、會議預期效益: 
本次會議有興趣之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預計會有120人參加,具體收穫:
1. 經由國際學術和實務的交流,對高風險家庭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這一次以台灣、香港、日本、以及美國等地的學者和工作者為主,更有國際比較的學術意義和實務工作的啟發。
2.經由全球化和家庭結構的分析,了解家庭危機的新趨勢。 
這一次研討會探討全球化現象,包括移民、人為和天然危機等巨視環境因   子,以及家庭結構與家庭工作型態轉型等微視因子,對家庭危機產生的可能影響。
3.經由工作坊的設計,將實務和理論作結合,提升社會工作危機家庭實務技巧。
此次會議的延伸∼工作坊,讓實務工作者有機會學習更多的危機家庭處遇經驗和社工員的次級創傷處理。

五、國際(內)參與論文發表者: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last name)
1. Raymond KH CHAN,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 Mei-Mei CHANG, Domestic Violence and Sexual Assault Service Center, Taipei
3. Fin-Lin CHEN, Yuang Chi University, Taiwan
4. Yu Wen CHE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5. Joyce Yen FE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6. Tamie KAINO, Ochanomizu University, Japan
7. Valli Kalei KANUHA, University of Hawai’i, Manoa, USA
8. Reiko OGAWA,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9. Ki-young SHIN, Ochanomizu University, Japan
10. Mutsuko TAKAHASHI, Kib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Japan
11. Kana TAKAMATSU,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12. Sandra T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13. Lih-Rong WA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14. Paul WC W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六、詳細議程:(全程同步翻譯)

請見上方議程欄位!

mouseover